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课时比和比例(1)优质课教案
「优质」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课时 比和比例(1) 教案-优质下载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第8课时比和比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2:31:53 x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教师举例:5∶6==()÷(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 =比例尺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实际距离(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20:1表示③比例尺表示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表示为两个数的比。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3. 比的运算: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4.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称为比例。
5.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6. 比例的运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的化简和求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算,尤其是比例的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巩固。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等。
2. 练习评价: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题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分配问题。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5. 比例分配问题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地图、设计、建筑等领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第8课时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第8课时比例尺》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的第8课时,主要内容是比例尺。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是实际距离的缩写。
本节课通过学习比例尺,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以及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问题解决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地图、比例尺计算器等教具,用于实际操作和演示。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用于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距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8课时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8课时比例尺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
2.比例尺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尺进行绘制和测量。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及黑板。
2.尺子、铅笔和纸张。
3.实际测量用的物品(如地图、图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地图或建筑图纸,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实际长度与地图长度之间的比值,用比例表示。
2.讲解比例尺的常用表示形式,如1:100、1cm:1m等。
3.老师板书相关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涵义。
三、绘制比例尺(15分钟)1.演示如何绘制比例尺:根据比例关系,将实际长度与地图长度相对应地画出来。
2.让学生动手练习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图例。
四、应用练习(20分钟)1.出示几道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比例尺知识进行测量或绘制。
2.学生在小组或个人进行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五、讲解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比例尺的应用领域,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2.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六、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此教案设计针对六年级学生关于比例尺的认识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与绘图能力。
通过丰富的应用练习,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延伸拓展: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类图表、地图等,尝试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设计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设计一个简单地图或图纸,使用比例尺进行绘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 (1)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我们将从教材的第四章开始,这部分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将比和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和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小明每小时走5公里,小红每小时走6公里,他们一起走了3小时,小明和小红一共走了多少公里?”3. 练习:在讲解完概念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一一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他们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并提供帮助。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图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和小红一起走了3小时,小明每小时走5公里,小红每小时走6公里,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公里?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走了18公里。
2. 题目:一家工厂生产了120个零件,其中80个是合格的,求合格零件的比例。
答案:合格零件的比例是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是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对于比和比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们找一些实际问题来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标题: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的概念是表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通常用“:”或“/”表示。
比的两个部分分别称为比的前项和后项。
例如,a:b或a/b表示a与b的比。
2. 比的计算(1) 比的倒数:如果两个比相等,即a:b = c:d,那么a与b的比是c与d的比的倒数,即a:b = 1/(c/d)。
(2) 比的乘除:如果两个比相等,即a:b = c:d,那么a与b的比乘以c与d 的比等于a与d的比乘以c与b的比,即(a/b) (c/d) = (a/d) (c/b)。
(3) 比的化简: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
3.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常用“::”或“=”表示。
比例的两个部分分别称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例如,a:b = c:d表示a、b与c、d成比例。
4. 比例的计算(1) 比例的倒数:如果两个比例相等,即a:b = c:d,那么a与b的比例是c 与d的比例的倒数,即a:b = 1/(c/d)。
(2) 比例的乘除:如果两个比例相等,即a:b = c:d,那么a与b的比例乘以c与d的比例等于a与d的比例乘以c与b的比例,即(a/b) (c/d) = (a/d) (c/b)。
(3) 比例的化简: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最简比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比和比例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和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比和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比例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和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a.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b. 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如 a:b,a/b,a比b等。
(2)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a.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b. 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如 a:b = c:d,a/b = c/d 等。
3. 实践应用(1)比的应用a. 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2)比例的应用a. 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4. 总结提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和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2. 板书实例,展示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是否掌握?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方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部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2. 难点: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际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 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际操作(5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比和比例的理解。
5. 课堂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
6.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与比和比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正确理解并运用了比和比例的知识。
3. 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和比例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代数等知识奠定基础,而且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比和比例时,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比的含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应用;理解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应用,比例的含义,比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比例的求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子,讲解比例的含义和比例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化简和比例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3.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例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提出问题:“苹果和香蕉的比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定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和比例(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 介绍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表达方式。
2. 比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大小不变性、倒数比等。
-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规则。
3. 比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 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4. 比例的概念- 介绍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
5. 比例的性质-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比例的等比性等。
-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算规则。
6. 比例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比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
- 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 比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比例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比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场合?是如何比较大小的?2. 新课导入- 讲解比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
- 讲解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应用。
3. 例题讲解- 讲解比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讲解比例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 指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和比例的重点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比和比例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
能够应用比例尺、比例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整理。
难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二)回顾与整理:1. 回忆:请大家回忆,在比和比例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要求:想到几个就说几个?不能说了请直接坐下,让其它同学继续补充。
(预设: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等)。
过渡:好的,同学们说了很多,非常好!确实,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多,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第84页的内容。
明确本节课将要复习哪些内容,请和同桌共同交流一下比和比例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A比的知识要点:(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注意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5)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 B比例的知识要点:(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组比例,还可以求两个数的比。
(4)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C正、反比例的知识要点:(1)两种相关联的量。
若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若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a : b=a÷b=(强调b≠0)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2、化简比。
∶ 0.7∶0.25 4∶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3、解比例。
∶X = ∶2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四、巩固应用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
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总结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84页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能正确迅速的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3、经过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等知识。
掌握比和比例的实际计算。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那些知识?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整理知识1、小组活动,整理知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比和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和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完成第84页的表1和表2。
2、汇报交流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课件进行讲评总结。
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做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课件出示表,根据表复习。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正数,小数,分数。
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4、反馈练习8:0.4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结合实际题目再进行比较。
解比例练习12:Ⅹ=8:25、复习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让学生汇报表2完成情况,结合课件讲评订正复习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6、复习组成比例的依据。
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
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所用时间的比。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你的依据是什么?三、知识大闯关1、稳闯第一关判断题(1)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边长的比。
()(2)如果a:b的比是3:4,那么 3a =4b。
()(3)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4:1,它的比值是4 。
()2、勇闯第二关抢答题快速填空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比和比例这一部分。
我打算用一本教材,它的章节是"比和比例",主要内容有比的概念、求比值、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计算等。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求比值和比例计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和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教这个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写出比和比例的公式和例题,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详细的作业题目和答案。
比如,题目可以是"已知两个数的比是3:4,求这两个数的比例。
"答案可以是"这两个数的比例是3:4。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讲清楚比和比例的概念,有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拓展一些比和比例的应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实际意义。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
我重点关注的是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比的概念是数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际例子来解释比的概念,比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或者两个学生的身高。
我会让学生参与进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的概念,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比的理解。
求比值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我会强调比值是比的结果,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展示如何求比值,比如如果两个物体的重量比是3:4,那么比值就是3/4。
我会让学生多做练习,熟练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8课时 比例尺-优质教案.doc
第四单元 比 例
第8课时 比例尺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二、自主探究
1.举例。
见过地图吗?在绘制地图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到图纸上。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2.自学课本p53页,思考后与同学交流下列问题:
A.比例尺是指的什么?有几种形式?
B.比例尺的本质是什么?
C.当比例尺固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关系?
D.比例尺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E.怎样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达标
1.课本练习十第2题。
瞧!这是一只松鼠的照片!从A 图到
B 图再到
C 图,分别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C
2.课本练习十第3题。
3.填空:
(1)比例尺分为()和()。
(2)比例尺1:2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
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8课时 比和比例(1)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第8课时比和比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2:31:53 x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教师举例:5∶6==()÷(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 =比例尺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实际距离(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20:1表示③比例尺表示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第课时(比和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温习教案第8课时内容:比和比例利用人:六年级数学教师主备人:罗秀珍三维教学目标1.进一步把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明白得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依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在温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育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大伙儿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彼此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依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育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进程一、温习概念(课件演示)1、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求比值和化简比3、比例尺4、正比例和反比例5、比、分数、除法的关系六、比比例的区别 7、比的化简方式八、正比例的意义九、反比例的意义二、巩固练习(课件演示)三、练习与提高(课件演示)一、依照数据判定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二、判定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
若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收入必然,支出和节余。
(2)出米率必然,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3)圆柱的侧面积必然,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3、木材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四、课作1、先化简,再求比值(1)45:81 (2)2/5:1/4(3): (4):562、解比例(1)8:X=24:15 (2)X:=:(3):X=4/5 (4)1/10:X-1/5:1/43、解决问题1、一种零件长6毫米,画在图上是3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花坛,在比例尺1:200的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并画出平面图3、一块长方形水田,在比例尺为1:2000的图上,它的长3厘米,宽是2厘米,水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后反思本节课温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把握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式;在练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育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大伙儿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8课时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2:3
1:53 x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教师举例:5∶6==()÷( )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实际距离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
(多点一些基础较差的人说)
(3)巩固练习。
①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实际距离。
1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
求在比例尺是
8000000
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答案:①1∶5000 ②400km。
三、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部分教师在复习时是让学生进行计算后引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按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我们很难“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