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精度分析part2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2)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2)
图3-25 圆柱塞规 1-通规 2-止规
一、内孔直径的测量
2.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见图3-27)是一种比较测量工具,通过测量工件内孔与标准 环形量规直径尺寸做比较,即可检验工件内孔尺寸和形状误差。测量前先调整 内径百分表的零位, 如图3-27所示,调整时将内径百分表的定心装置和活动量 杆放入标准环形量规孔中,再放入可换量头,然后把内径百分表在孔的轴线平 面内摆动,求出标准环形量规孔直径的真值,即可转动百分表的表圈,使表盘 零位与表示真值的指针对准。调整时要正确地摆动内径百分表。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
—磨床工艺与技能训练
一、内孔直径的测量
1.圆柱塞规 圆柱塞规是检验孔用的一种极限量规,塞规的两端制成圆柱形,如图3-25所 示。塞规的一端为通规,检验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另一端为止规,检验孔的最大 极限尺寸。止规通过则工件报废。测量时要擦净工件孔和塞规,使塞规对准孔中 心,轻轻将塞规推入孔中,不能用力摇晃或敲击塞规。应在正常温度下使用塞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内孔直径的测量
图3-27 内径百分表 1-活动测头 2-摆杆 3-可换测头 4-弹簧 5、6-推杆 7-定心装置 8-直管
一、内孔直径的测量
3.内径千分尺 内径千分尺常用于测量ϕ75mm以上的孔。如图3-28所示, 内径千分尺的右 端为球面测量头1;微分筒2借螺母与螺杆相连接;固定套筒3的左端为固定测 量头5;测量不同孔径时,可更换接长杆4。如图3-29所示,测量时将内径千分 尺放在孔中摆动,使上端测量头与工件孔壁有轻微接触感,量出工件内孔的最 大读数值。内径千分尺量取尺寸后,可用外径千分尺校对尺寸,以达到较高的 测量精度。
二、内圆磨削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二、内圆磨削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RTK测量精度分析.ppt

RTK测量精度分析.ppt

测试1
• 卫星10颗,分布均匀,PDOP小于2,平面 精度因子小于0.02,高程精度因子小于0.04. 每5秒一个点共采集700个点统计分析
• 时间是上午
X坐标变化
X值
2558728.815 2558728.81
2558728.805 2558728.8
2558728.795 2558728.79
测试2,
• 卫星条件较差,下午时段。最差的卫星只 有5颗,
X
2558736.89 2558736.885
2558736.88 2558736.875
2558736.87 2558736.865
2558736.86 2558736.855
0
X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系列1
435128.42 435128.415
0
Y坐标变化
系列1
200
400
600
800
点数
H值
16.33 16.32 16.31
16.3 16.29 16.28 16.27 16.26 16.25 16.24
0
H变化
H变化
系列1
200
400
600
800
点数
结果
• 综上可见,RTK测量具有明显的偶然误差, 在增加测量时间后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果的 可靠性。采样时间增加后的平均值趋于稳 定。所以在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观测 历元取平均的办法提高观测精度。工作中 基准站的收星情况对最后的成果有着非常 大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基站架设在 10度以上没有遮挡的高处。最大程度的满 总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公共卫星最大化。
-11
H
200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PPT课件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PPT课件
第三章 仪器精度分析 与精度设计示例
3.1 概 述 3.2 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的性质 3.3 仪器的误差来源 3.4 仪器的精度 3.5 仪器的精度计算方法 3.6 仪器的精度设计
3.1 概 述
3.1.1 精度分析的意义
所谓光电仪器的总体精度分析,就是对整台仪器中 光、机、电各部分的误差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和 综合的过程。
(4)把允许的总误差合理地分配到各误差源,为制定公 差、工艺、装调等技术条件提供依据。
(5)在鉴定测量仪器时,通过总体精度分析,可以合理 地制定鉴定大纲,选用合适的鉴定手段,并由实际测得的 仪器中各主要零、部件的误差综合为仪器的总误差。
3.1.3 测量误差和仪器误差
一般光电仪器和精密仪器的精度可分为仪器精度与测
随机误差不能用实验方法加以修正,可以通过多次测 量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变化称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虽然有着确定的规律性,但它的规律性常常 不易为我们所认识,多次重复测量不能减少它对测量精度 的影响。
2.系统误差
(1)已定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可用明确的函数式表
3.1.2 精度分析的两个过程
1.精度分配:
从仪器总体精度和给定的技术要求出发进行误差分配, 确定光电仪器的结构参数和尺寸;拟定合理的工作方法和 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合理地选择配合精度和公差大小; 制定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这个过程又称为精度设计。
2.精度综合:
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条件,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先确定各零、部件的精度,再进行误差的综合而求得仪器 的总精度,这个过程又称为误差综合。
总体精度分析的意义并不在于使总误差越小越好。 仪器总体精度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仪器 所需要的精度。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PPT课件

仪器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示例PPT课件
例:某仪器的水平坡度示数组,结构如图:
中作用件有:杠杆、水准器、 测微丝杆、螺母、刻度圈,这 些零件参数的误差有可能是误 差源;
非误差源:杠杆宽度误差、 螺纹长度误差等不影响作用件 之间的正确关系。
某些非作用件之间参数的误 差常破坏作用件之间的正确关 系,也是误差源。
3.3.3 原始误差
2.制造误差
3.3.5 分析仪器误差的基本顺序
3.3.6 减小误差的措施
1.从原理上消除 误差
1.减小、消除原理误差的方法
(1)用更精确、符合实际的理论公式进行设计、 计算;
2.从设计上考虑 消除误差
3.从装配调整中 消除误差
(1)单件修切法
(2)分组选配
4.对仪器的误差 进行修正
(2)研究原理误差的表现,采取技术措施,避免 原理误差;
3.3.2 原理误差
(二)方案误差:是指由于采用的方案不同而造成 的误差。
1.不符合阿贝原理的原理误差 :由于设计造成的 2.不符合等作用原理而产生的原理误差
在内基线测距机中,由于被测光路与参考光路不符合 等作用原理产生距离失调,而造成的原理误差。
3.光路原理误差 如检测系统中,由于不采用远心光路(照明和成像)因
随机误差不能用实验方法加以修正,可以通过多次测 量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变化称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虽然有着确定的规律性,但它的规律性常常 不易为我们所认识,多次重复测量不能减少它对测量精度 的影响。
2.系统误差
(1)已定系统误差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可用明确的函数式表
第三章 仪器精度分析 与精度设计示例
3.1 概 述 3.2 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的性质 3.3 仪器的误差来源 3.4 仪器的精度 3.5 仪器的精度计算方法 3.6 仪器的精度设计

测量精度的基本概念(共37张PPT)

测量精度的基本概念(共37张PPT)
按“级”使用时,以标记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作为工作尺 寸,该尺寸包含其制造误差。
按“等”使用时,必须以检定后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该尺 寸不包含制造误差,但包含了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就同一量块而言,检定时的测量误差要比制造误差小得多。 所以,量块按“等”使用时其精度比按“级”使用要高,且能在
保持量块原有使用精度的基础上延长其使用寿命。
5.5mm的量块,其公称长度值刻 印在上测量面左侧较宽的一个非 测量面上
第十三页,共37页。
量块的用途
作为长度尺寸标准的实物载体,将国家的长度 基准按照一定的规范逐级传递到机械产品制造 环节,实现量值统一。
作为标准长度标定量仪,检定量仪的示值误差。
相对测量时以量块为标准,用测量器具比较量块 与被测尺寸的差值。
35.7-4 1.24 …………第二块量块尺寸
34-.5 4.5 …………第三块量块尺寸
30.0 ………第四块量块尺寸
第十九页,共37页。
量块使用的注意事情项
量块必须在使用有效期内,否则应及时送专业部门检定。 使用环境良好,防止各种腐蚀性物质及灰尘对测量面的损
伤,影响其粘合性。 分清量块的“级”与“等”,注意使用规则。
第二页,共37页。
检测的意义
为了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确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 使用寿命、运动精度等方面的设计以后,还须进行加工和装配 过程的制造工艺设计,即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工艺参数、 生产流程及检测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质量保证措 施中的精度检测。
“检测”就是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 产品合格性的过程。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定性检验 和定量测试。定性检验的方法只能得到被检验对象合格与 否的结论,而不能得到其具体的量值。因其检验效率高、 检验成本低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定量测试的 方法是在对被检验对象进行测量后,得到其实际值并判断 其是否合格的方法。

测量精度及其计算ppt课件

测量精度及其计算ppt课件
法(规范)、操作规程、测试方法标准等正确操作。 应对计量确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制定管理的 程序文件,并切实执行。 一个校准/检测岗位一般要求有两名持证人员。
整理版课件
30
测量标准重复性
选择重复性好的被测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计算实验标准偏差。
s(x)
1 n
n1i1
2
xi x
整理版课件
31
测量标准稳定性
(1)稳定性考核时间间隔至少一个月以上, 考核“长期稳定性”(复现性);
(2)稳定性好的被测件(例如,核查标准); (3)复查时,可采用检定证书数据计算; (4)无条件时,可委托上级技术机构做。
m
2
sm
1 m1
xj xm
j1
整理版课件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检定具有较强的法制性; 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应定期、定点检定; 下表是校准检定及测试(检测)异同的比较。
整理版课件
9
校准、检定、测试(检测)的异同
项目 校 准 检 定
测试(检测)
对 象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产品、材料
或测量标准 或测量标准
或服务
目 的 确定校准值 验证是否
确定被测件定量的特
或校准曲线 合 格
①.合格标记用于校准/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 ②. 限用标记用于经过校准/检定表明只在某量程、
某功能合格的多功能、多量程的测量设备; ③. 准用标记用于没有计量特性要求,只作功能性
检查正常的测量设备。
整理版课件
24
④.禁用标记用于出现故障、未经过校准/检定、 经过校准/检定不合格或超过计量确认周期的测量 设备。 ⑤.封存标记用于闲置的测量设备。 ⑥.一般“合格证”为绿色;“准用证” 为黄色、 “限 用证”为蓝色;“停用证”(禁用证)为红色。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图2-34所示为0~25千分尺的读数。图2-34a所示读数为8.35mm,图2-34b所 示读数为14.68mm,图2-34c所示读数为12.765mm。
图2-35所示为25~50mm千分尺的读数。图2-35a所示读数为26.5mm,图2-35 b示读数为30.01mm,图2-35 c所示读数为34.48mm。
三、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三、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图2-40 钟表式百分表的结构 1-测杆 2-小齿轮 3、6-大齿轮 4-中心齿轮 5-大指针 7-簧片
8-小指针 9-弹簧 10-表盘
三、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图2-41 杠杆式百分表的结构 1-球面测杆 2-扇形齿轮 3-钢丝 4-表盘 5-表壳
6-指针 7-扳手 8-小齿轮 9、10-齿轮
三、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2.分表的使用 图2-42所示为在磨床上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方法。测量时先在工作台 上安放一个测量桥板,然后将百分表架放在测量桥板上,使百分表测杆与被 测工件轴线垂直,并使测头位于工件圆周最高点上,转动工件即可测量圆跳 动误差。图2-43所示为圆跳动检查仪的使用,测量时百分表测杆应垂直于测 量表面,并使百分表转动1/4周,调整百分表的零位,转动工件即可测量圆 跳动误差。
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
—磨床工艺与技能训练
一、外径的测量
1.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径 外径千分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它的测量精度为0.01mm。常用的规格有 0 ~25mm、25 ~50mm、50~75mm、75 ~100mm等。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2)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千分尺的读数分为两步,先读出固定套筒上露出的刻线整数毫米和半毫米数; 然后在微分筒上看哪一格与固定套筒基准线对准,并读出小数部分;最后将整数 和小数部分相加, 即为工件的尺寸。

测试精度分析part.ppt

测试精度分析part.ppt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偶然误差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程度
数据处理1
算术平均值法
原理: 多次重复测量时,取全部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为测量结果
表述:
n x x x 1 2 n 1 x x i n n i 1
x1, x2, … xn --- 测量数据
Bessel公式推导


i 1
n
2 i
x i x i 0
x x x x i 0 vi x
求和
n
ˆ
v
i 1
n
2 i
n1
记 xx 0 x 算术平均值的

i 1
n
i


n
n
i 1
vi

i1
n
x
x
v
i 1 i
(t )
附表一
t
M
例1:要求P=90%时: t = ?
t≈1.65
例2:已知σ=0.05,求P=99.3%时的极限误差
t 2 . 7 0 . 05 0 . 135
M
二、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M x
M t x x
t 常取 3 , 3 M x x
M t
若无特殊说明,且 随机误差服从正态 分布,t默认为3
M 3
3. 几个概念
t: 置信系数 P: 置信概率 显著度 α=1-P: (危险系数)
[-tσ, tσ]: 置信区间 (在置信区间中,置信 概率为P) γ=n-1: 自由度
极限误差表征一定置信概率下的随机不确定度
4. 给定置信概率P 求极限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方法 均假设随 机误差呈 正态分布
Bessel法
估计最准

16
第四节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合理 的测量次数
一、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x
方差定义
n
(xi x)2
D(x)E(xE(x))2i1
2
n
n
x2D (x)D (i1 nxi)n 12i n1D (xi)n 12i n1
2 i
17
lim( n
xi
i1
n
nx0 ) n
ln i m (xx0)0
当 n 时x, x0
6
第三节 标准偏差及其估计
一、标准偏差与测量数据的关系 等精度测量中:
n
(xi x0)2
i1
n
n
i2
i1
n
实际不可得: 无穷次测量 真值未知
n
7
二、标准偏差(σ)的特征
σ越小,概率密度曲线越陡,随机误差分 布越集中
8
三、标准偏差的意义
n
(xi x0)2
i1
n
n
i2
i1
n
σ反映等精度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相对于 真值的分散程度(精密度)
说明: 不是具体一个测量值的误差大小
但可认为同一等精度测量的值都属于同 样标准偏差的概率分布(称为“单次测 量的标准偏差”)
9
四、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估计
概念:残余误差(残差) vi xi x
• (What)
ˆ dn
xmaxxmin
• dn查表
• (How)n较小时(n〈5)精度还可以; n较大 时(n〉10)精度差
23
最大误差法
• (Why)简单迅速估计出标准偏差的大小,适用于n=1 • (What)
1
ˆ
1 kn
max
• k n 查表
• (How)已知真差(绝对误差)。
24
最大残差法
2
2
1
2
e 2 2
2
xx0
3
三、随机误差的特性 1.对称性 2.单值性 3.有界性 4.抵偿性
4
第二节 算术平均值与真值
•原
理:
多次重复测量时,取全部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为测量结果(假设测量数据中只含有随机误差)
表述: xx1x2 nxnn1i n1xi x1, x2, … xn --- 测量数据
方法: 1. 贝塞尔(Bessel)法 2. 佩特斯(Peters)法 3. 极差法 4. 最大误差法 5. 最大残差法
10
贝塞尔(Bessel)法
估计式:
n
(xi x)2
n
vi2
ˆ i1
i1
n1
n1
n
n
(xi x0)2
i2
i1
i1
n
n
当 n 时ˆ,
估计较准确,常用;n大时计算复杂
• (Why)简单迅速估计出标准偏差的大小 • (What)
ˆ Kn vmax
• K n 查表
25
第四节 极限误差
只含随机误差的 据测 表量 达 xx(数 xM )x
极限误差同样可表示 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
26
一、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M
1. 区间 ,中出现随机误差的
正态分布的概 率密度函数:
f () 1 e222 2
残差代 数和为0
n
i
x
i1
n21
Peters 法
• (Why)为了避免Bessel公式中对残差乘方和 开方的运算(简化)。
• (What)
n
5n
1.2533 vi
ˆ
i1
4 i1 vi
n(n1) n(n1)
• (How)目前很少应用,但在判断系统误差时 有用。
22
极差法
• (Why)简单迅速估计出标准偏差的大小
ma为 x 绝对误kn差 可, 查表
简单,n可以为1 代价高、有破坏性的试验中可用
14
最大残差法
估计式: ˆ kn vmax
kn可查表,不要与最大差 误表混 计算简单
15
四、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估计
概念:残余误差(残差) vi xi x
方法:
1. 贝塞尔(Bessel)法 2. 佩特斯(Peters)法 3. 极差法 4. 最大误差法 5. 最大残差法
11
佩特斯(Peters)法
估计式:
n
n
ˆ
vi
i1
5
vi
i1
2 n(n1) 4 n(n1)
不需计算残差平方根,运算简单,在 n大时适用
12
极差法
极差
估计式: ˆwxmaxxmin
dn
dn
dn可查表
不需计算算术平均值,运算更简单, 在n<10时可使用
13
最大误差法
估计式:
ˆ
1 kn
max
极限误差表征一定置信概率下的随机不确定度
29
4. 给定置信概率P 求极限误差
原理 P: 1 e222d
2
变量代换 :t
P 2
t t2
e 2dt
2 0
t~P关系
实际应用查表:P195附表一
30
步骤:
P 2
t t2
e 2dt2(t)
2 0
P2(t)
(t) 附表一 t
M
例1:要求P=90%时:t = ? t≈1.65
随机误 差 ,中 在的概率:
P 1 e222d
2 27
2. 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M t
若无特殊说明,且 随机误差服从正态 分布,t默认为3
M 3
28
3. 几个概念
t: 置信系数
[-tσ, tσ]: 置信区间
P: 置信概率
α=1-P:
显著度 (危险系数)
(在置信区间中,置信 概率为P)
γ=n-1: 自由度
成正比
n过大,时间 增长,易引入 更多误差。
n取10次左右为好,不超过20。
20
Bessel公式推导
n
i2
i1 ˆ
n
n
vi2
i1
n1
i xi x0
xi xxx0 记xx0 x 算术平均值的
vi x
求和
n
1
i1
n
v i n x i1
n
n
i vi
x
i1
n
i1 n
xi x
残(余)误差v i 绝对误差 i
xi 真值
v 0 性质:(1)残余误差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算术平均值法可以滤除或减小随机误差 (2)残余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v2min
最小二乘法基础
5
n
原因:why
i
由抵偿性,有
limi1 n n
0,其中 i xi x0
n
n
lim
n
i 1
(xi x0 ) n
x2
1 n2
n
i2
i1
等精度测量:
i
x2
12
n
x
n
讨论: n越多, x越小x越 ,接近真
但并非n越大越好
18
二、合理的测量次数
例题:已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 10mg
差 需要 x 4mg,求合n适的
解:
x
n
10 n
4
n(10)2 6.25 4
n7
答:至少测7次。19
n并非越大越好:

x
1 n
第二章 随机误差
主要内容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特性 标准偏差的意义、估计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极限误差 合理的测量次数
重点:标准偏差
1
第一节 随机误差与正态分布
一、随机误差发现条件
P9定义 条件:
等精度测量 多次重复测量 仪表有一定的分辨率和精度
2
二、正态分布
f ( )
1
e
(
xx 2
0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