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教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语文教案
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语文教案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难点: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1、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消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消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
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消灭,雨林的消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消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响”,并用树形图来表示。
抽学生板演。
(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猩猩类昆虫植物药源雨林消灭破坏大气:冰川融解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一轮雨林消灭洪水泛滥。
3、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消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开展?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开展经济。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精选4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精选4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精选4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篇1【教法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
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
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
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
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林的重要性及其生态系统的特点。
2.掌握造成雨林的破坏的原因。
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什么是雨林,雨林的分布。
2.为何雨林受到破坏,破坏雨林的危害。
3.环保行动,如何保护雨林。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段有关雨林的视频,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性认识雨林的重要性。
2.阅读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雨林破坏的文章,文章重点介绍了造成雨林破坏的原因和危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林的概念,以及雨林的破坏对于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学生需要在文章中标注重要信息。
3.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雨林。
4.汇报讨论(10分钟)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意见和建议,让全班了解各组的不同观点和建议。
5.课堂讲授(15分钟)教师通过讲授对环保行动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施对于保护雨林的重要性。
6.总结(5分钟)教师概括课程内容,再次提醒学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一篇文章,介绍保护雨林的方法和自己的行动计划。
六、评估方法1.听力阅读评估2.小组讨论的综合评估3.文章评估七、教学辅助手段投影仪、电脑、PPT、视频、白板等。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了许多积极的行动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对于雨林及其破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掌握了如何进行环保行动的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保护地球共同家园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雨林的重要性和破坏原因,掌握了环保行动的方法和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归纳小结本节课内容: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呻吟,她在哭泣。同学们,你想为地球母亲做点什么呢?
9.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9.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刀耕火种
↓
雨林消失
↓
生命多样性毁灭→保护雨林
保护环境
↓
生存的大气被毁
↓
动植物灭绝
板书言简意赅,科学合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2.学生发言:“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也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
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
部分雨林都将消失’”也是引资料,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使材料真
实充分。
通过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自由答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题很容易,学生齐答: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B.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一大批物种。如果雨林遭到彻底毁灭,那么地球将面临第6次大规模灭绝。
C.首先是伐木销售,其次是伐木建农牧场。
D.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双边互动: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几个问题,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出示多媒体)
最新整理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师教案
最新整理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师教案内容预览:《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分析雨林毁灭造成的巨大灾难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展示热带雨林的风光2、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
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
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1、自学指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雨林的毁灭会造成的怎样的巨大灾难?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
8分钟后,老师提问。
2、学生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划下来。
3、老师提问,形成板书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时间:7分钟)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
(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段中的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时间:7分钟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3.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加强信息意识和应急预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全球气候变化与雨林的毁灭2.人类活动与雨林的毁灭3.保护雨林的措施与意义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雨林毁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造成雨林灾害的原因。
2.课堂讨论法:促进学生思考,在交流讨论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观点。
3.模拟演练法:通过小组合作,在模拟情景中练习应急预防技巧。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和引入通过PPT展示雨林的美景及其生态价值,引导学生对雨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2. 全球气候变化与雨林的毁灭•概念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其对雨林的影响。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补充学生的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3. 课堂讨论以环境问题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并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看法,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课时1. 人类活动与雨林的毁灭•概念介绍:人类对雨林的破坏一般分为四大类:破坏原始森林、土地开发、商业活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2. 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上天助手对雨林的保护和改善。
3. 模拟演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应急预防技巧,应对雨林灾害。
第三课时1. 保护雨林的措施与意义•措施介绍:介绍各种保护雨林的措施,并结合实际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意义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保护雨林的意义,包括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 课堂讨论以雨林保护为主题,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课时1. 总结和评估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环保意识。
2. 资料整理和分享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和案例,加深理解,提高专业素养。
五、教学资源1.知识图谱2.客观题、主观题试题库3.多媒体、演示文件4.外教配音课程视频资源5.阅读材料库6.数码摄像机和固话音频设备六、教师评估标准1.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理解课堂内容,对于环境保护有何启迪和思考。
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到雨林毁灭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题及论证方法。
2.雨林毁灭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专业术语的理解。
2.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热带雨林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雨林毁灭这一世界性灾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
1.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雨林毁灭的原因、影响等。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解决雨林毁灭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雨林毁灭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雨林毁灭的原因及危害。
2.教师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到雨林毁灭的严重性。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案例,了解雨林毁灭的具体表现。
2.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环保意识。
(四)写作训练2.教师批改并反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1.教师讲解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爱自然、保护生态。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制作环保标语、宣传环保知识等。
2.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雨林毁灭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雨林毁灭这一世界性灾难,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破坏情况。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和功能。
2. 热带雨林面临的破坏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热带雨林破坏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热带雨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特点和美丽景色。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热带雨林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吗?”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了解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和功能,以及当前面临的破坏情况。
3.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和功能,以及当前面临的破坏原因及影响。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热带雨林对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热带雨林破坏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带雨林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及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紧迫性。
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热带雨林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汇报交流(10分钟)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热带雨林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热带雨林保护的短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一则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一则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及当前面临的危机。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热带雨林的重要性,雨林毁灭的原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雨林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雨林的美丽与神秘。
(2)提问:你们知道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吗?为什么?2.新课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重要性。
(2)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①调节全球气候;②维持生物多样性;③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④保持水源充足。
(4)案例分析:展示雨林毁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雨林毁灭的原因及危害。
①原因: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②危害:气候变暖、生物灭绝、水资源减少等。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热带雨林,防止其毁灭?(2)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①加强立法,严格执法;②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③发展可持续经济,减少对雨林的破坏;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4.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课后作业(1)搜集热带雨林的相关资料,了解其重要性。
(2)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热带雨林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雨林毁灭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热带雨林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课堂讨论时间不足,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深入理解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师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师教案内容预览:«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教案一﹑学习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能剖析雨林消灭形成的庞大灾难2、掌握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体会说明白话语的准确性4、培育先生正确的环保观,看法到人与自然谐和相处的重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的2难点:目的3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圈点批划法、朗诵法四﹑教学进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展现热带雨林的风景2、导语: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雨林不只美丽奥秘,而且繁衍着少量的动植物。
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活的氧气,而植物那么是十分珍贵稀有的。
那假设它消逝了,消灭了,结果是相当严重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
〔二〕出示教学目的〔三〕初读课文,全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内容1、自学指点:同窗们大声朗诵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清文字阻碍,了解课文内容,思索效果:雨林的消灭会形成的怎样的庞大灾难?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勒的方式找出答案。
8分钟后,教员提问。
2、先生读课文,找出效果的答案,划上去。
3、教员提问,构成板书师小结:雨林的消逝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逝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响,惹起全球气温降低,冰川溶解、洪水众多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阅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消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四〕细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1、自学指点: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愈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拟、举例子、打比如、分类别、列图表、作援用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结方法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时间:7分钟〕下面就请同窗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上去,并在书上标上作用。
〔回答的格式:我以为第段中的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时间:7分钟2 、先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窗可以先给教员看,或许同桌相互反省。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那哥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是整理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理解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作用。
3、培养默读能力,能把握文章重点,廓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理解哺乳类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润湿的土地,那里地理环境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
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连在一起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之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
这就是热带雨林。
请同学们看课下会注解,明确雨林的意思。
接着游玩一些雨林的图片。
二、示标1、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基本内容。
三、自学指导(一)学生和平主义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4分钟后请同学上台四分钟写出生字词。
(学生读,老师巡视)濒bīn临栖qī息灰烬jìn 摄shè取白垩è纪驯xùn化焚fén烧疟nùe疾刀耕火种意味深长连锁反应滥砍滥伐休戚相关学员把上面的字词齐读两遍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再说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意味深长:指意义深远,有无限的情趣。
意味,思想、情趣。
休戚相关:彼此间无以互相关联。
四、自学指导(二)学生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说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可以小组讨论,4分钟后请代表发言。
2、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发言后,然后教师点拨:第一部分(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2课时)共3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2课时)共3篇《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2课时)1第一课时:了解雨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目标:1. 了解雨林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特点;2. 了解雨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 理解雨林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教学过程:1. 介绍雨林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雨林是指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2. 介绍雨林的气候和特点。
雨林的气候湿热,年平均温度高于25℃,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雨林有浓密的树冠层和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 介绍雨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雨林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大量的植物、动物和昆虫等。
雨林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复杂和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4. 分析雨林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雨林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可以提供氧气、水资源、木材和生物资源等。
然而,雨林面临的威胁包括森林砍伐、非法捕捞、野生动植物贸易、采矿和城市扩张等。
5. 展示雨林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为了保护和恢复雨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如:推广可持续林业、禁止非法捕捞和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强监管和执法、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
6. 讨论如何保护雨林和防止它的毁灭。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学生可以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制定和执行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二课时:探究人类活动对雨林的影响和防治措施目标:1. 了解人类对雨林的影响和破坏;2. 了解人类对雨林的保护和恢复措施;3. 探究自己能够为雨林的保护做出的贡献。
教学过程:1.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加深对雨林的认识。
学生回顾雨林的特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讨论雨林的重要价值及其面临的威胁。
2. 探究人类对雨林的影响和破坏。
通过视频、图片和文献等形式,学生了解人类对雨林的森林砍伐、非法捕捞和野生动植物贸易、采矿和城市扩张等的影响和破坏。
3. 了解人类对雨林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雨林的毁灭(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雨林的毁灭(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热带雨林被毁坏的惊人现状和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呼吁我们要保护自然资源。
3、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能力,能把握文章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1、了解热带雨林被毁坏的惊人现状和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讨论法,并发动学生为保护森林资源出谋划策、身体力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一年看过的一部影片《冰河世纪》引入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的现象,导出原因。
二、正课:1、介绍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点(出示地球仪):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仅有的“酱油河”、巨嘴鸟、黑色食人鱼)、西非刚果盆地、东南亚(中国的台湾、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绿色项链。
2、热带雨林的特点及若干知识: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上开花”、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3、介绍环保有关知识:A、世界上90%的生命、95%的病毒尚未为人类所知,在全球100万细菌中,人类已知的也仅有2000种。
B、人类的破坏环境已导致或将导致的后果:全球变暖,为蚊类提供温床;砍烧林木,迫使野生动植物向人类居住地迁移,带来病菌;水库、水坝的建筑,积蓄大量静水,滋生了大量细菌;人类所吃的野味中也携带有大量病毒,诱发疾病,如SARS、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等;南极已有一个美国国土大的臭氧层空洞,如若越变越大,将导致人类及动物失明,发生皮肤癌等。
C、世界环保节日小知识: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一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D、中国环境保护徽:4、速读课文,找出雨林的毁灭直接导致的严重后果。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教案
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深入讨论)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遇到了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教学反思:
中学教师电子备课模板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数据认识毁灭自然资源的严重性,如何让学生从我坐起去保护环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尤其是远离人们视线的热带雨林,那里有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飞禽走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缘、飞舞。但这美丽的风景正一步步远离我们,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地球面积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第四部分(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四、开放探究
畅谈读文后的感受。为保护热带雨林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五、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一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遇到了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漳州二中蔡雪燕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并学会运用(二)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三)提高学生分析和探究环保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并掌握运用(二)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三)提高学生分析和探究环保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文章的字词,学习了什么是雨林,以及雨林为何会遭到毁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雨林关于雨林的片段,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较为直观的印象。
在以下两个片段中,我们将会看到对雨林简单全面介绍,以及雨林特有的动植物。
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雨林毁坏的资料。
(二)活动过程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以及学习过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作一个系统化的梳理。
同时,也检讨一下同学们的课后复习情况。
1、说明文的类型(1)请哪为同学来说一说,说明文一般有几种类型?分别有什么特征?明确: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只说事物是怎样的事理说明文一般更注重说明事物为什么的这样的,有就是要说明事物的性质、原理和因果关系发展规律(2)我们之前说过,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的文章分析当中,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为什么?明确:事理说明文告诉读者什么是雨林,雨林为什么会被毁坏的因果关系2、说明文顺序(1)说明文一般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时间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空间顺序:按事物的方位为序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2)本文应该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为什么?明确:是逻辑顺序。
因为按雨林为何毁坏的因果关系(3)提示:事物说明文一般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的按逻辑顺序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一般有哪些?有什么作用?①举例子:使说明文的事物具体化,方便理解②分类别:按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类别③列数据:使说明事物具体化④作比较:使最有影响力的内容更为突出,更为明显⑤下定义:对某一概念本质特征⑥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特点、某问题做出解释⑦引资料:使说明内容充分具体、有说服力经典杰作(2)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理论,在文中找出有运用的证明方法,找出一处(给学生时间研究讨论)(3)下定义、作诠释区别①人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下定义)②绿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
4、说明文的语言(1),下列几个句子,有没有这△划线的词,效果有没有不一样语言:准确严密、简明①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②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如: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淡,如本文。
但有的讲究生动。
5.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结合实际谈谈,地球有没有可能经历第六次的大规模灭绝?(请同学讨论后自由回答)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不管地球有没有可能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保护地球势在必行,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最后,我们以恩格斯在100多年前说的话来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
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仿佛就能预见今天地球的环境问题,今天,这句话同样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警醒我们每一个人。
反思:优点:1这节课的节奏把握得较好,结构安排也较为合理2能运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的印象更为直观,更有利于说明文的学习3能够将说明文的理论结合到实际的应用当中。
不足:1学生的能动性还是发挥的不够,如何调整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今后洋扫特别注意的问题。
2多媒体的运用较为有限,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功用。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最受欢迎的考试教育王国】2006年7月21日【教法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
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
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
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
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
注意启发学生认识:。
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
”参考如下:雨林毁灭动物物种濒临灭绝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破坏大气全球气温升高灾难性气候变化冰川溶解洪水泛滥更多动植物死亡(五)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学生发言。
(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
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各抒己见。
鼓励创造性发言。
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
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
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
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
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
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
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
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