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是数学学科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初等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而高等数学则是深入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

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出发,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初等数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初等代数和几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后续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初等数学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教师还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初等数学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有助于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引导他们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中,应尽量减少知识的断层和跳跃,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能够有一个顺畅的过渡。

在高等数学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初等数学知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初等数学所学内容。

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案例分析、实际应用、数学建模等,让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和系统观念。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也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学生在初等数学阶段培养了较强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后,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就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思考和探索,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初等数学通常是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包括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而高等数学则是大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涉及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高级数学知识。

教学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知识脉络、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的不连贯性。

学生在初等数学学习之后,进入高校学习高等数学时常常会遇到知识重复、知识断层、知识跳跃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的减退。

这种不衔接的现象不仅影响学生成绩,还可能影响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此,对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教材设计:通过对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比较,设计出衔接性强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之前能够有所准备和适应,避免知识的重复和断层。

2. 教学方法:研究不同阶段数学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掌握和应用初等数学知识,并逐渐引导学生进入高等数学学习的状态。

3. 课程设置与调整:针对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可以在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建立连贯性的
数学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平滑的过渡。

4. 师资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衔接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提供对学生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努力,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顺利过渡和发展。

初探高等数学、初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初探高等数学、初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初探高等数学、初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现行高职《数学》教材中,均引入高等数学知识,而极限计算成为最初的难点之一,突破点应在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功夫。

而高等数学中的能力培养又必然与初等数学有机的联系起来。

做好两者的平滑衔接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飞跃,轻松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

从以往的教学结果看,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极限计算题,常常不能随机应变。

认为这部分知识不仅抽象,而且乏味。

厌学情绪趋近于胀,分析其原因,学生的问题最容易出现的主要有:(1)不会利用已知极限,尤其是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2)对商的极限求解时,不知怎样运用初等数学知识进行恒等变形。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讲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探索新的思路。

具体采用分散难点的做法,把解题思路分成两步:第一步,运用初等数学知识,将原函数进行化简或恒等变形,成为连续函数或符合重要极限的特征;第二步,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极限计算。

下面是具体做法,供探讨。

1 利用求极限的问题如果函数中,含有三角函数,在求x→0的极限时,很容易联想到利用求解。

而此重要极限的特征是:在x→0的前提下,相应的极限过程是两个无穷小量的比(充分条件),其次正弦函数的自变量因式必须与分母的因式相同,在解题时,这一点至关重要,即以前者为标准来匹配等价无穷小量,其中用到的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加之适当恒等变形,再考虑求极限。

例1 求思路:当x→0时,分子、分母均为无穷小。

在未求极限之前利用初等数学的知识做一些恒等变形与组合,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

于是解:例2 求思路:首先当x→a时,分子、分母都是无穷小,sin(x-a)的自变量因式为(x-a) →0,故利用平方差关系进行恒等变形与组合。

其中,于是解: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解这类题,初等数学的知识极为重要。

匹配无穷小量为等价无穷小是关键。

2 商求极限的问题求商的极限的问题,给人以错综复杂,理不出头绪的感觉,其实,只要仔细分析这类题目,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地方,把握这一点,善于归纳总结,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篇一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然而,很多学生在从初等数学迈向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因此,对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教学内容上,初等数学主要涉及基础运算、简单方程、几何等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内容。

其次,教学方法上,初等数学往往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而高等数学则更注重抽象、逻辑的推理方式。

最后,思维方式上,初等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形象思维,而高等数学则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尽管已有研究对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差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对如何有效衔接两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了解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有效衔接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衔接问题的看法与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教学内容衔接为实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初期,可以适当回顾和强化初等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如代数运算、函数概念等,以为后续的高等数学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应突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等数学的抽象思维方式。

关于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

关于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

关于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它与初等数学的知识体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较大的跨度。

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是理工、经济管理、农业医学等众多高校、众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对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建立有效的路径衔接,是保障学生能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

为了能够帮助大一新生快速的掌握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本文针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相关衔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部分知识点,给出了过渡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初等数学;衔接问题引言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农、林、经管等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刚刚从初等数学的学习,转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这需要他们在诸多方面进行调整,比如:认知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教师也应进行相应改变,如何将高等数学知识贯通到他们的固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更好地做好知识的衔接,以便于大一同学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助力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平稳过渡,是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1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衔接的重要性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工具,更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数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中,高等数学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数学类主干课程,首当其冲地面对教学目标、培养体系、授课方式、教学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得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

如何助力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平稳过渡,是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高等数学是大部分理工科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

随着高考的扩招,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使高职高等数学面临诸多挑战。

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从初等数学学习向高等数学学习不适应的状况。

2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衔接问题2.1高等数学知识体系与初等数学知识体系跨度较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前本应在中学数学课程中要讲到的知识点,现在已经被删除了,但对于高等数学课程而言,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安排,会默认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内容在中学阶段是已经学过了的。

关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的教学研究

关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的教学研究

智库时代·176·智库理论关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的教学研究唐凤玲 苏佳琳(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摘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必修课。

在教学中,存在着从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不适应的状况。

就此情况,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原因,并给出五点建议来实施的高等数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等数学;初等数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6-0176-002高等数学是大部分理工科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

随着高考的扩招,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使高职高等数学面临诸多挑战。

在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从初等数学学习向高等数学学习不适应的状况。

本文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尝试给出高职学生初等数学学习与高等数学学习衔接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分析就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对许多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高等数学存在的困难,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从学生学习态度来看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

这几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高职学生在高中时,就有可能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为何而学习,只是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学习的情况。

这种外在压力下的学习,并不能长久保持学习的动力,一旦进入宽松的环境,很可能就会变得没有放任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感觉走进了一个舒适区,没有家长老师的管束,生活学习不再紧张有计划,他们很多晚上熬夜玩手机,早上又昏昏欲睡迟到早退甚至缺勤。

加之初中时数学基础并不是很好,数学的学习就显得更加困难。

(二)从对初等数学的掌握情况来看数学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学习方法不当、数学学习能力薄弱。

高考扩招后,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知识的储备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

众所周知,为了参加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对学生来是非常渴望的。

学生不断用各种方式进行数学练习,对知识反复强化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数学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初等数学通常是指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基础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分数、百分数、代数、几何、统计等内容。

而高等数学则是指大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等内容。

如何将初等数学的知识与高等数学进行有效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作为数学知识体系的起点,初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高等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学习初等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数学基本功,包括数字计算、代数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只有打好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形成一个逐步推进的学习路径。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初等数学中的代数知识,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等,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代数知识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初等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如图形的性质、相似、全等等,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初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如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初等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知识,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需要进行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在初等数学中,学生通常接触到的是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定理,而在高等数学中,这些概念和定理将会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和深化初等数学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

在初等数学中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高等数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从而进行知识的延伸;在初等数学中学习了简单的概率计算,高等数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更加复杂的概率分布和统计方法,从而进行知识的深化。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以对数函数为例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探究——以对数函数为例
t→0 h→0
h log a ( 1 + ) log a ( x + h) - log a x x 1 h = lim = lim log a ( 1 + ) h→0 h→0 h h h x 1 1 x /h 1 /x 1 /x = limlog a ( ( 1 + h / x) ) = log a e = log a e = .(这 h→0 x xlna 里先形式变换, 再求极限) 方法二 按反函数的求导方法, y a ≠1 ) 为直接函数, 设 x = a ( a > 0, 则 y = log a x 是它 y a ≠ 1 ) 在区间 I y = ( - 的反函数, 已知函数 x = a ( a > 0 , y y + ɕ ) 内单调 、 可导, 且( a ) ' = a lna ≠0 . ɕ, y a ≠1 ) 在区间 ( 下转 72 页) 解 x = a ( a > 0,
1 1 = lim 1 / t ( 这里利用的是 t→0 log ( 1 + t ) 1 a log a ( 1 + t ) t 可以求极限) 对数的运算性质, 1 1 = ( 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 = = lna. ( 这里利 log a e lne ln a 用的是对数的换底公式) 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 1 ) 对数的定义; ( 2 ) 对数的运算性质; ( 3 ) 对数的换底公式; ( 4 ) 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 . 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 ( 1 ) 极限的计算; ( 2 ) 等价无穷小 . 教学建议: ( 1 ) 知识准备: 教师提前复习对数的定义 、 运算性质 、 换底公式; ( 2 ) 方法要总结: 前面的计算部分是围绕指数函数 、 对数函数的转换及第二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所以这里是 先变换再计算极限( 这种方法经常用在不能直接求函数 有普遍性) ; 的极限问题上, ( 3 ) 学生要主动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从题 目的已知部分选择对数部分的变换和极限计算的过程, 这是能否解出该题的关键 . 二、 求 y = log a x 的导数 . 分析 可以用导数定义, 也可以用反函数的导数公 式 . 这里, 笔者建议两种方法都用, 进行比较 . 方法 一 按 导 数 定 义, 得 ( log a x) ' = lim = lim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摘要】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路径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以及研究这一衔接的重要性。

在我们分别从初等数学基础、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延伸、数学思维的连贯性以及数学建模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谈到了有效的衔接路径。

通过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层层递进和思维的连贯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最后, 结论部分总结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强调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连续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条明确的数学学习路径。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有效衔接,路径,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连贯性,数学建模,实际应用,学生学习,连续性,未来研究,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是数学学科中两个重要的阶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初等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最初阶段所接触到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几何等内容。

而高等数学则是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而成的更加深入和抽象的数学理论体系,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初等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后续学习高等数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高等数学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理论。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做好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入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1.2 研究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1. 引言1.1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联系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在数学领域中扮演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色。

初等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最基础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内容。

而高等数学则是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

虽然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学习初等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打下了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为将来学习高等数学奠定了基础。

初等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方法往往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初等代数中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可以为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等数学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必不可少的素养。

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建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建立起衔接桥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

促进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1.2 建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建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过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避免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出现知识的断裂和混乱。

初等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高等数学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初等数学基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

建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通过有效的衔接,学生可以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自信心,为将来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重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问题,注重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等数学学习的要求,实现数学学科的有机衔接和发展。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摘要:如何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进行有效衔接,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立足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此二者相脱节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二者的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策略随着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不管是从能力上来讲,还是从自觉性上来讲,高校学生的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很多大一学生觉得高等数学难度较大,因此,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较低。

虽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相脱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1.教育管理模式上的脱节。

在中学阶段,升学率是众多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所以教师会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此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非常高。

然而,当学生步入大学校门之后,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看到老师,在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几乎看不到老师的身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数学。

2.教学方法上的脱节。

初等数学教学进度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进行调整,如果很多学生难以消化上节课的知识,教师会放慢教学进度。

同时在整节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练习时间,以此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初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然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论证数学原理,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另外教学进度比较快,每节课堂上教师会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适应高等数学教学。

3.认识上的脱节。

我们知道,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等是高等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函数、向量等内容,所以当学生翻开高等数学书一看,他们觉得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现在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认为的:数学是一门公共课,并不是必修的专业课,没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是两个紧密相连又有所不同的学科。

初等数学侧重于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高等数学则更注重抽象与理论的深度探究。

学习高等数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初等数学知识,但两个学科之间的过渡不容易。

为了成功实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下面以以下五个阶段为例进行浅议:第一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初等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在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基础上培养数学思维。

这种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发现模式、合理推断、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加强这些能力对学习高等数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数学基础知识的强化在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核心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大部分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函数和微积分等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示例演练、课堂互动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来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三阶段:课外拓展与延伸拓展和延伸课程被认为是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桥梁。

通过参加科学竞赛、阅读数学文献、完成独立项目和讨论小组等,学生可以拓展他们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在学习开发性任务的过程中,涉及了多个数学部分的知识点,能够有效修补知识的漏洞。

第四阶段:引入几何与代数思想高等数学强调代数与几何思想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引入简单的代数符号和几何图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

学生应该加强熟悉代数和几何符号的能力和手段,以便更好地理解高等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思想。

第五阶段:交叉学科除了数学自身的知识以外,学生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

特别是在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并掌握它们与其他领域的互动关系。

总之,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需要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掌握基础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熟悉几何和代数思想、学习交叉学科等技能和手段的培养。

这些阶段是数学学科之间衔接的有效渠道,可以为学生打开通往数学高峰的大门。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一、概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

初等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高等数学则更加注重理论深度和抽象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衔接难点和断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数学教学更加连贯、系统。

研究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优化衔接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也是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通过对衔接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现有数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推动数学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为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各自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等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

它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等数学的教学注重直观性、具体性和实用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高等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以外的专业设置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完初等数学后继续学习的学科。

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高等数学研究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下面介绍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现状,并具体分析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凝集法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努力也在逐步推进,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涌现出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初等教育阶段,学习注重成绩,目标是接受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发展学习能力,以培养人才为目的。

如何让学生尽快从数学转向高等数学,以适应大学生活,是教育行业研究的课题。

1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1.1教育目的与教育管理的区别随着人们对高等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关系的兴趣越来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在小学和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目标和管理存在本质差异。

当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完全不同。

我国学生教育阶段,初中数学学习习惯于教师督导,目标是成绩和入学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控制。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从初中的被动学习转向大学的主动学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约束。

在大学校园里,除了课堂课程外,还开设了各种选修课、实习、俱乐部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实现了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1.2学法与教法的区别初中教育阶段是提高学生成绩。

教师在教学时经常注意提问的数量,让多提问,通过反复练习加强理解和知识记忆。

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忽略了真正教育的概念。

数学是一门思维和能力的学科,主要的具体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老师选课的原因是课的内容比小学数学多,速度也比较快。

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关注学生课堂状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抽象概念和计算。

阐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方法

阐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方法

阐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方法高等数学课程要求在学生完成初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认识和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专业课学习及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铺平道路。

然而2003年教育部颁发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了高校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产生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1.1 教学内容不连贯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的部分内容,但相对于大学高等数学而言,知识起点比较低。

在弱化了一些学习高等数学必备的基本知识后,大学生在接触“函数”、“极限”或“集合”等概念的开始,对这些内容缺乏新鲜感,而随着其内涵和难度的引入又常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

1.2 学习方式的差异中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这些学习方法通常是以课堂听讲和题海战术为主,机械模仿较多,主体意识不强。

而抽象性、实用性明显增强的高等数学学习显然不能仅凭上课听讲和完成习题就全面掌握。

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改进学习方式,注重课前预习与课后归纳总结,主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1.3 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明显改变在初等数学的教学阶段,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学习成果是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不重视概念的出现、抽象论证与实际应用。

而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明显加快,知识量大且环环相扣,学生对这种演练比重减少的教学常常不能马上适应。

大学的管理弹性变大,学生很容易在时间分配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1.4 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初等数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而当前大学高等数学的教育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等数学的教学热点,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数学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浅议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摘要】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初等数学作为高等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初等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建立数学思维的桥梁、培养数学兴趣和信心以及扩展初等数学知识等方面阐述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通过关注初等数学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等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文章强调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方法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拓展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建立起较为完整和稳固的数学学习体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有效衔接,路径,关系,影响,基础,数学思维,桥梁,兴趣,信心,扩展,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方法,持续学习。

1. 引言1.1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初等数学作为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高等数学则是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抽象、复杂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初等数学的学习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几何等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是高等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前提,没有扎实的初等数学基础,学生将很难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内容。

初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和判断等思维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些能力在高等数学中同样至关重要。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有效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初等数学基础扎实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效果。

通过建立起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效衔接路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2 重视初等数学对高等数学的影响在数学学科中,初等数学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衔接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是数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初等数学通常指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程,包括基本的算术、代数和几何;而高等数学涵盖更广泛的数学领域,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值分析等。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的衔接是学生在进入高等数学学习之前必须克服的一个难题。

初等数学通常是高等数学的先决条件,因为高等数学需要一定的代数和几何基础。

因此,学生在学习初等数学时,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小学和初中的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高等数学的学习。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衔接,还涉及数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初等数学中,学生通常是通过记忆和机械运算来解决问题的,而在高等数学中,学生需要更多地运用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因此,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之前,应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在学习初等数学时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南晓雪摘 要:如何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如何使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时期缩短,这对于整个教育界来说是 十分严肃的问题。

本文阐述剖析五个方面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相对应的措施改善这些问题。

关键词:初等数学 高等数学 衔接问题 策略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7-02-0176不少大一新生的学习心态、能力、认知都不如中学时期,进入低谷,面对高等数学课程,不会的学生占大多数,学习数学的态度随之下滑,这造成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期拉长,甚至偏离。

一、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1.教育管理模式上的脱节。

中学教师大都关注学生的成绩,学校、班级的考学水平,为学生制定明白、清晰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形成了一种学生过于信任教师的现象。

然而大学是一种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学生是教学的主导力量,但是刚刚步入校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何况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是很艰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大部分学生放松下来,不重视学习。

2.教学方法上的脱节。

对于初等数学,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通过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课程内容规划,学生不断练习。

高等数学教学不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公式、数学模型的检验,学生更易于解读数学的内涵,教学内容会随时间快速改变,不断给学生新的知识,然而这也使更多学生无法迎合。

3.认识上的脱节。

高等数学的内容包括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等几部分。

为适应社会进步,中学数学课本要涵盖这些要点,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拿到课本时,看到相同的内容,觉得简单。

有部分同学觉得高等数学仅是大家都学习的课程,无所谓专业与否,可以不用心。

这是不正确的态度,大家都应明白高等数学教程难度远超中学课本的内容。

4.教材上的脱节。

目前,中学阶段的数学课本在不断改革换代,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背景,然而大学数学课本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一下,也就是重装修了一下,这造成了过渡困难的现象出现。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在教学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在教学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教师想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需要充 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存在 较大的差异,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 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搜集学生的资料,了 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点等,在日常教学中 多和学生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坚持“以学生 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 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 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造具有 新时期特色的数学课堂。 2.1.5 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高等数学是大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让学生在 实际生活当中学会合理应用高等数学知识,锻炼学
生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创 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让学 生了解高等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这样 才能让学生重视高等数学的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 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此外,高等数学教师需要打破 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核心,深入挖掘生活当中可利用的元素,给学生 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高等数学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尽管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存在着十分明 显的差别,但是学习初等数学能够为学习高等数学 奠定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初等数学中蕴含着部分高等数学的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近些年来,为了能够让大学生 更好地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引 入了导数和极值等知识,能够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奠 定基础[3]。虽然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未深入地理 解相关内容,但是有了初步的认知后,学生在学习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加入 一些技能训练,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 的技能训练具有高强度的特点,由此导致高中生过 分依赖做题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进入大 学后,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 课堂中的习题训练非常少,但是高等数学知识相较 于高中阶段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更为抽象,因此学 生需要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布置 的作业,导致许多大学新生在刚刚接触高等数学时 不太适应。基于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基本概 念与基本理论,运用恰当的习题开展技能训练,引 导学生自主解决高等数学问题。 1.4 注重思维方式的平稳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作者:张振荣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6年第03期
摘要:如何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进行有效衔接,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立足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此二者相脱节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二者的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等数学高等数学衔接问题策略
随着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不管是从能力上来讲,还是从自觉性上来讲,高校学生的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很多大一学生觉得高等数学难度较大,因此,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较低。

虽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相脱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脱节的原因
1.教育管理模式上的脱节。

在中学阶段,升学率是众多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所以教师会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此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非常高。

然而,当学生步入大学校门之后,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能看到老师,在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几乎看不到老师的身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数学。

2.教学方法上的脱节。

初等数学教学进度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进行调整,如果很多学生难以消化上节课的知识,教师会放慢教学进度。

同时在整节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练习时间,以此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初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然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论证数学原理,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另外教学进度比较快,每节课堂上教师会照本宣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适应高等数学教学。

3.认识上的脱节。

我们知道,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等是高等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中学数学教材中也有函数、向量等内容,所以当学生翻开高等数学书一看,他们觉得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现在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认为的:数学是一门公共课,并不是必修的专业课,没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不太重视数学这门课。

殊不知,不管是从深度上来讲,还是从广度上来讲,与高等数学教材相比较,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就是九牛一毛。

4.教材上的脱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不断修订了初等数学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较,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前高等数学教材也在不断改版,但是仍然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这就导致初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高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存在着脱节。

5.学习方法上的脱节。

尽管高中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陷入题海中,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不能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在做题中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在课堂也是随便一听,这种懒散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没有掌握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方法。

二、探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一)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1.从绪论引导到内容贯通。

在讲述绪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一一讲解绪论中的相关内容,还要过渡到内容的贯通上,换句话来讲,让学生站在新的高度来探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及时补授高等数学的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中包括了一些初等数学中的知识,但是在中学阶段,教师并没有讲授过这些知识,又或者教师讲授得不太透彻,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针对这种情况,高等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初等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二)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高等院校数学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起来。

高等院校数学教师要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关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讲授知识。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新知识的教学是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分析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的处理高等数学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用类比法,引导学生通过推敲旧知识来获得更多新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教学比较来适当延伸知识点
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发现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从范畴上来讲,初等数学属于常量数学;而高等数学却属于变量数学。

因此,初等数学较为简单,而高等数学较为复杂、抽象。

只有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学生才可以顺利完成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

(四)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高等数学教学进度比较快,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仅依靠课堂上的听听是无法消化这些知识的。

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确保学生共
同进步。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当学生自身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之后,其会概括、总结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灵活,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多做练习题来掌握不同类型题的方法。

然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做练习题的时间越来越少,其必须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消化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让学生顺利的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教师做好衔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教师要寻找初等数学教师与高等数学教学相脱节的原因,并且探索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衔接问题,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明春,潘惟秀,郭阁阳.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0,(05).
[2]袁洲.大、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3]邱铭.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