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下册:第3课 庐山的云雾 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与实录1
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第一课时【7】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庐山的云雾)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四、教学生字词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重点理解的词语: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五、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第二课时【8】一。
、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指名读是身失声、师生评价
你们喜爱云雾的哪个特点,下面请小伴侣分组去选择你喜爱的师也想读一读
特点来读。
教师范读。
二、学习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像 白色绒帽,像玉带,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谁来画画这些云雾? 谁来画山头的云雾?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充满在山谷的云雾?遮挡在 山峰的云雾?指名学生上黑板画画,其余学生分组画画,师巡察。展评 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们能依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学生试 背指名背诵
2)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谁来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觉得云雾怎么样? 生:云雾改变速度特别快 师:你怎么知道?从哪些词语中知道它改变快?
生:瞬息万变,转瞬间,还没完全看清晰 师:谁能把再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为什么这些地方读得较慢?谁再来试试? 师:有谁能向他挑战,读得更好? 师:你能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 庐山给云雾覆盖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你们还情愿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学生说出〕流连 忘返 谁能读好最终一句话 齐读课文
教学过程:
指名回答: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一、导入
师:你们还能怎么来形容云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庐山的
生:可以说像穿上了迷你裙
云雾秀丽多姿,奇妙多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像撑了一把大伞
指名回答
师:你们形容得真好,你们谁能把这一自然段读好。
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魏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下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谁会背?(一生背第一自然段)师:背得对不对?生(齐):对!师: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写庐山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庐山云雾的神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通过简洁的谈话设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然后直奔中心,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精读课文,感悟“神秘”。
师: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生读第二自然段】师: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出示)师:什么叫“千姿百态”?这儿的“千”、“百”是不是就是真的一千、一百?生:这儿的“千”、“百”不是真的一千、一百,是很多的意思。
“千姿百态”就是有很多种姿态。
师:“姿态”指的是什么?生:“姿态”就是样子。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就是说——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就是说庐山的云雾有很多种样子。
师:文中写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听清楚,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
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
一起读读。
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生:庐山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
(板书课题)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学生书空师:好,齐读课题生:庐山的云雾(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
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
应该自己读一读,才能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游览弥漫漂浮四蹄生风瞬息万变师: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弥漫: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生:幽谷是什么意思?师:好,我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
山峰才说高。
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生:白马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多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多篇《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写字教学。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2《庐山的云雾》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
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庐山的神奇之美,那么你们还记得一些词语朋友吗?一、导入课堂: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欣赏那里的云雾。
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
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
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二、课文赏析。
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
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开始吧。
师: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第一幅画是的什么?第二幅呢?第三幅呢?那第四幅呢?谁来读一读:生1,第一幅,(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什么样的云雾像绒帽?理解“笼罩”是什么意思呢?(借助动作进行理解);正因为这样笼罩着,所以比作白色的绒帽。
生2,我们来看第二幅,(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一条条的带子围在身上”;这就是缠绕。
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那一定是欣赏、喜欢的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3,第三幅(云雾弥漫山谷时,它象茫茫的大海;),弥漫、山谷的意思谁来说一下(你说得很棒弥漫就是充满整个山间的沟壑的意思),你们见过大海吗?给你怎样的感觉?(就是很大一望无际的意思)书上有一个词表达了“一望无际”的意思,是哪个词?(对是茫茫)我们就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云海图”),像海一样广阔,很有气势很磅礴,我们读出这种感受吧。
来吧同学们读一读感受茫茫的云海。
生4,第四幅(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你听懂了什么叫“天幕”吗?从哪儿垂下来?上接着(),下连着(),把(天)都遮住了。
2、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从中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
你们真会读书,真了不起!3、回过头来再次感受一下四种不同姿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
(板书:庐山)认识吗?生:(齐声读)庐山。
师: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生:我没有去过,但我爸爸去过,他跟我说过。
生:我看电视时,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
生:我是看地图时知道庐山的。
师: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生:《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教学要有的放矢。
摸清学生对庐山的了解为介绍庐山作准备。
】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
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
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
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
(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
【评:这种“聚焦”式的出示课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师: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也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你们是希望我现在告诉你们,还是希望自己读书,联系课文去理解?生:我愿意联系课文理解。
师:你们是学习的主人。
——大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
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
学生自由读书,读得很认真。
教师巡视指导,不断的给予以鼓励。
)【评:学生读书时,于老师不断地在学生中间走动,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读。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关注着他。
】师:读了几遍了?生:我读了三遍。
生:我读了两遍。
师:读得很仔细。
于老师最担心的是同学们书读不好,谁愿意读第一段?(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流利。
)师:这两句话里面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小学三年级《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小学三年级《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小学三年级《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4、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并描绘庐山的云雾。
5、在二三自然段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难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
2、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望庐山瀑布》,有哪位同学记得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一句诗主要为我们描述了什么?生:庐山的瀑布。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师:老师还感受到了庐山是多么高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由于山高,所以山上形成了层层云雾就成了一道神奇而特别的景观,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课文的段序都标好了吗,说一说,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生:4。
师: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这遍课文,首先,跟老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把标记出来的生字注好音。
(读课题、第一自然段)生:(跟读)师:现在,自己把这个自然段默读一遍,把不理解的生词划出来。
好,你们找出了哪些不理解的生词。
生:“幽谷”(幽静的山谷)、“变幻无常”(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尤其”(更进一层,格外)、游览(游玩观赏)、漫步(悠闲地随意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话主要是围绕一句话写的,你能找出是哪一句吗?生: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师:那庐山都有哪些美景呢?生:……师:其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生:云雾。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尤其。
师:作者说“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的感觉。
”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觉吗?生:……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的为我们描述庐山的云雾。
(带读)生:(跟读)师:现在把这一自然段再快速地浏览一遍,把你认为理解有困难的生词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3下3《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情引路。
师: (板书:庐山) 请问你们对庐山有哪些了解?能简洁地介绍介绍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吗?生: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紧靠长江边。
生:我知道有一首古诗,题目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首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生:庐山的瀑布非常美,非常有声势,飞流直下。
生:庐山的名胜古迹有被列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有可以凭栏远眺长江的望江亭,有千年古树三宝树,有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还有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景点的图片吧!师:瞧,这就是庐山瀑布,这就是白鹿洞书院,这就是三宝树,这就是五老峰。
看来同学们对庐山已经有了不少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吧!(师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的云雾)师(指着课题):齐读——(生齐读课题)【课伊始,教师让生交流对庐山的了解,既摸清了学生对庐山的了解情况,为老师的介绍庐山作准备,同时又让学生用耳、眼、心去体会庐山的美,使得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带着要求,自己读读课文。
(师出示自读要求)师:谁来把要求读给大家听一听?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不理解的词语标上问号。
3.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师:打开书第12页,带着要求自己读读课文。
(生读,师巡视指导)师:课文读完了,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词语掌握得怎样?出示词语:师:谁会读?(师指名读,一人读一行)师: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生:“一缕轻烟”我不太懂。
师:“缕”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
出示:师: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师指名读)师:“一缕轻烟”的“缕”选哪一种解释呢?生(齐):3师:那我们还可以说“一缕”什么呢?生:一缕幽香生:一缕麻生:一缕头发生:一缕炊烟师:还有不懂的词语吗?生:“四蹄生风”是什么意思?师:谁知道?生:“四蹄生风”就是形容跑的速度非常快,四只脚下好像生了风似的。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下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查有关庐山的课外知识,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都查到了哪些知识。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生1:我知道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师:哦,你知道庐山在江西的九江。
其他同学有没有查到和她不同的知识?有没有除了位置之外的?生2:我查到了李白写的一首古诗师:那你能不能把这首古诗背一下呢?生2:《题西林壁》--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很好,现在我们既知道了有关庐山的文学常识又知道了庐山的地理位置,我们这节课继续走进庐山。
二、讲授新课: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生:3 庐山的云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看看你们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生:自读课文师: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生1:看都了云雾师:看到了云雾,那这些云雾具体都是些什么姿态的呢?生2:白色的绒帽,一条条玉带。
师:你还看到其它姿态的云雾了吗?生2:还看到了茫茫的大海和巨大的天幕师: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会读书的同学不仅可以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能够把书上的文字转换成一幅幅图画。
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会形成怎样的画面。
生:读课文师:大家都读的差不多了,那么在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形成图画?生:有师:形成了几幅图画?生:4副师:形成了4幅图画,那到底是哪四幅图画呢?生1: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师:她看到了白色绒帽,那么其他几幅图是什么呢?生2:玉带图、大海图、天幕图师:同学们看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云雾图呈现在黑板上。
要画云雾先要画什么?生:山师:对,有了山的衬托才能更显出云雾的洁白和萦绕。
(边说边画山)谁想当当小画家把这四幅图画在黑板上?(叫黄碧月、武洋洋、顾鸿雯、周静四位同学去黑板上画图)其他同学你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们要仔细的看课文来评评她们画的怎么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册《海棠谣》第二课时《庐山的云雾》。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通过朗读和描绘云雾的形态、特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让学生明白自然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学会尊重自然、珍惜自然。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云雾”的含义,并描绘出云雾的形态和特性。
2.通过朗读和书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珍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爱护自然。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庐山的云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想象出庐山的云雾的形态。
2. 正文展开(30分钟)(1)学生阅读原文(5分钟)教师让学生课前阅读本课的原文,学生自己试着读一下。
(2)朗读原文(10分钟)教师让学生朗读原文,重复朗读,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3)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云雾的形态和特性,同时学生可从生活中寻找更多有关云雾形态和特性的信息。
(4)合作书写(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写出各自的观察和体验,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3.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下课前留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一篇关于云雾的文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描绘云雾的形态和特性。
3.培养学生珍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爱护自然。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
2.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后记本次授课,我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于以学生为中心、情感教育和生活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互相探讨云雾的形态和特性,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一些课文的理解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发展,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锻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本课时是小学三年级上册中文字词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属于小学语文必修内容。
主要讲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启发孩子们通过阅读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前应先让孩子们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理名胜庐山的基本情况;•理解“云雾”等自然景观的特点;•掌握形容词、副词等词语的运用。
2.能力目标•能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为自己的表情、语调定位,感受并表达自然景观的内涵;•能够从多媒体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培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庐山云雾的形象,让学生对本节课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在庐山地图上标出旅游路线、旅游景点,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了解庐山;•通过音频材料或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自然资源保护的宣传片,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2.课中设计1)朗读课文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再一同朗读。
要求读音清晰、语调自然。
2)理解课文•分段理解与感悟:教师将课文分为三个段落,每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每一段都描写什么,分析语言特点并自然朗读;•理解画面:用简洁、生动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云雾环绕、山峰险峻的庐山美景,提高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理解意境:让学生通过画面与语言,感受诗意美,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多维度的操练•同步跟读:让学生根据自身感受,通过多次跟读课文,表达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让学生逐渐对自己表述甚至涵盖文本内蕴有所表达,提高表达能力;•看图说话: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件上观看庐山云雾的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前文所学知识,发表对庐山的体验和信息理解。
4)扩展实践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从环保角度出发,理性思维、科学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可以特别设置以爱护自然、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评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评点作者:冯文华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6期【板块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然后直奔中心,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师:“庐”是生字,半包围结构,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生书空)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
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姿”是生字,没有把握写对,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漫步山道,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幻无常师:(指黑板)都写对了吗?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边讲边修改)“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没有撇。
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
“姿”下面是个“女”,横划要拉长,“幻”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好看。
师:(指板书)同学们了不起,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
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读书,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直接而极富针对性。
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有对庐山的感受,有谈游客的感受,教师加以引导,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同时融入生字教学,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生:(自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生:(自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其实写庐山云雾的还有很多,只是课文用省略号代替了。
师: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
它们有的像绒帽,有的像玉带,有的是大海,还有的是四蹄生风的白马。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还会像什么呢?生抢着为云雾起名:一条金蛇、一只白羊、一块飞碟、一个仙人瓶等等。
师:真能干!这些云雾多有个性呀,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它们画下窗桑?/p>生兴致勃勃地作画,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师:下面请小画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笔下云雾的神奇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后,主动上台解说。
师:光说还不过瘾,要是能把它写下来,那就妙极了。
我们来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写话本领强。
生开始动笔写话。
思考:这则课例集读、说、画、写于一体,可谓形式多样。
首先教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回读、悟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口语交际活动。
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极内化文本中规范的语言。
而画的练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最后的写话比赛则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有效性的学习正是建立于学习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之上。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思辩、争论、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课例: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场雪》师:胶东半岛终于下了一场纷纷扬扬、欢快人心的大雪。
这雪美吗?生交流、发言。
(美)师:我们就应该读出这种味道来。
2019《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精品教育.doc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生:(自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生:(自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其实写庐山云雾的还有很多,只是课文用省略号代替了。
师: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
它们有的像绒帽,有的像玉带,有的是大海,还有的是四蹄生风的白马。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它们还会像什么呢?生抢着为云雾起名:一条金蛇、一只白羊、一块飞碟、一个仙人瓶等等。
师:真能干!这些云雾多有个性呀,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它们画下来吧!生兴致勃勃地作画,相互合作,互帮互学。
师:下面请小画家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把你笔下云雾的神奇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分小组交流后,主动上台解说。
师:光说还不过瘾,要是能把它写下来,那就妙极了。
我们来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写话本领强。
生开始动笔写话。
思考:这则课例集“读、说、画、写”于一体,可谓形式多样。
首先教者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回读、悟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口语交际活动。
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极内化文本中规范的语言。
而画的练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最后的写话比赛则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借鉴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我练习。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有效性的学习正是建立于学习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之上。
作为教师,应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习者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思辩、争论、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
课例: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场雪》师:胶东半岛终于下了一场纷纷扬扬、欢快人心的大雪。
这雪美吗?生交流、发言。
(美)师:我们就应该读出这种味道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课前活跃课堂氛围,相互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云雾。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儿呀?
生:(陶醉地)庐山。
二、以画促读,再现美景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读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很多不同的姿态。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的像帽子,有的像玉带,有的像大海,有的像天幕。
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这一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
师:脑海中出现画面了吗?几幅画?什么样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咱们一起合作把它们画下来吧。
画的时候要注意,要符合课文的描述。
(师在黑板上画出大山,生跃跃欲试,选择四位同学上台画)
师:其他同学把你最喜欢的一幅云雾图画在纸上,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瞧,四幅美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画得怎么样?和你想象的一样吗?谁来评价他们的画?
生:我觉得第一幅画和我想象的一样,云雾像个罩子一样把山顶给罩住了。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
生:笼罩。
师:你理解了“笼罩”的意思,接着评价。
生:我觉得山顶上的云雾还要画得浓厚些,因为把云雾比做“白色绒帽”,让人感觉厚厚的,暖暖的。
师:这个比喻形象又有趣,请你读读描写这幅画面的语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
生:第四幅图和我想的不一样,云雾不应该只遮住山顶。
师: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生迟疑)我们再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读)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师:“天幕”是什么样的?
生: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上接天下连地,把一切都遮住了。
师:感悟得真好,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这天幕的巨大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你们画图、评图的过程中,我知道你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庐山的云雾图。
这么美好的图画,让它常留在我们的心间吧。
三、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师:想象画面,我们一起朗读。
老师来读云雾在什么位置,你们读它像什么,一起来欣赏这神奇的云雾。
(师生对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那美景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触手可及。
这次,你们读描述云雾位置的文字,我来读描述云雾形状的文字。
(师生配合,投入地读)
师:美丽的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记忆。
你能想着画面,把这一段背诵下来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练习背诵)
四、领悟写法,拓展想象
师: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
生:不是的,这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千”和“百”在这里都不代表具体的数字,代表———
生:很多。
师:庐山还有哪些姿态的云雾呢?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课件,生禁不住发出赞叹)
师:这些云雾美吗?你们的想象一定比这还要美丽,还要神奇。
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姿态的云雾?它们在
什么位置,像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交流)
生:那些两山之间的云雾,像是架起的一座天桥。
生:云雾缭绕在山间,像是巨龙在腾飞。
师: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这一段的中心句。
加上中心句,我们再来背诵这一段。
五、含情诵读,以读代讲
师:这静态的云雾已经令我们心醉,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为迷人了。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 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在书上画一画。
生:这一段是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的。
师:“瞬”是眼睛眨一下,“息”是呼吸一次,从“瞬息万变”中,我们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
生:快。
生:变化多。
师:找一找,从这一段的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
生: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怎么读这些词语,才能让人感受到云雾变化之迅速?
(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师:这一段写出了云雾的哪些变化?
生:从“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从“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见过一泻千里的画面吗?
生:发洪水的时候,水一下子流下来,把树木房屋都冲垮了。
生:瀑布的水从高处“哗”地流下来,这也是一泻千里。
师:“一泻千里”的洪水、瀑布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力量很大。
生:很有气势。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那样的气势?谁来试读这个词?
(指名读)
师:把这个词放入句中,读读第一种变化,要让人感觉到那一缕轻烟在山间飘荡,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指名读,生读得很好)
师:在读到“一缕轻烟”这个词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那一缕轻烟轻飘飘的,越飞越高,离我越来越远了……
师:真好!读书就要这样,眼前要有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看到这样的画面。
用这种方法读读第二种变化,看看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得兴趣盎然,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悟)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那座冰山是那样高大。
生:我仿佛看见云雾还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
六、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师:目睹了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庐山的云雾真美呀!
生:我真舍不得回去。
师:带着这些感情,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什么让作者流连忘返?
生:是庐山。
生:是庐山的云雾。
师:庐山和云雾能分开吗?想一想,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没有庐山,云雾白茫茫一片,就不美了;有了庐山的衬托,云雾才好看。
生:有了云雾,庐山就显得更加神秘。
生:庐山与云雾就像红花和绿叶,搭配在一起才好看。
师:是呀,因为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呈现出千姿百态,而有了云雾的缭绕,庐山更显得神秘莫测,鲜活灵动,宛如仙境。
让我们
一起再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吧。
(课件展示,生欣赏画面,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