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评价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 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XXX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XXX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研究,今义为学识渊博)5、以下句子与例句不异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XXX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故人手,为世界笑者,XXX?答案:5。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振之以威怒D. 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C、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_660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_660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累积运用 (28 分 )1、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饿殍 (pi ǎ o)逡巡 (q ū n)弃甲曳兵 (y è) 马马虎虎 (lu ò)B、中绳 (zh òng)句读 (d òu) 瓮牖绳枢 (y ǒ u)心广体胖 (p àng)C、庠序 (y áng) 氓隶 (méng) 度长薭大 (du ó) 出头露面 (l ù)D 、奉养 (g ō ng)经传 (zhu àn) 见笑于人 (y í)刻不容缓 (jiā n)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移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兴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 、谪戍孝悌持之以恒人材汇萃3、以下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以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令人着迷4、以下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危 (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敲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 (通“纵”)缔交赢粮而景 (通“影”)从D 、而耻 (以⋯⋯耻,意用法)学于南(向南,)取中5、以下句中加的字,活用不同样的一是( )A、孔子郯子、弘、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以下句中加横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A 、专心一也专心:使专心力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一样的俗C、小学而大小学:小的方面学D 、六皆通之:文和文7、以下相关文学常的表述,的一是( )A、《孟子》是国期思想家孟言行的,由孟及其弟子成。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本测试题共6面,其中试题4面,答题卷2面。

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100分。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寡人之于国也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④/③⑤/⑥⑦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⑥/⑤3.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4.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兵器拿到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B.兵器已经接触,(士卒们)抛下盔甲拖着武器逃跑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丢下大部队拖着武器逃跑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盔甲、武器走了C.骐骥一跃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镂:雕刻9.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0.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1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1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及答案语文是高中学习里比较好拿分的一科,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练习。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复习训练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行伍(hánɡ)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B.跬步(kuǐ) 针砭(biān)经传(zhuàn) 度长絜大(duó)C.骐骥(qí) 句读(dòu)颁白(bān) 万乘之势(shènɡ)D.驽马(nú) 郯子(tán)归顺(ɡuī) 比权量力(liànɡ)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综合练习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综合练习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讫.(qì)间.或(jiàn)悚.然(sǒnɡ)直抒胸臆.(yì)B.谬.种(miù)揣.测(chuǎi)不啻.(chì)审时度.势(duó)C.癖.好(pì)伎.俩(jì)翌.日(li)卓.有成效(zhuó)D.歆.享(xīn)箱箧.(qiè)阴霾.(mái)瘦削.不堪(xu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得逞相形见拙原形必露唾手可得B.寒暄推心置腑芒刺在背得意妄形C.通谍黯然失色走投无路阴谋鬼计D.赡养寻死觅活欲壑难填振聋发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

B.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C.十四行诗源于意大利,是中世纪民间流行的短小诗体。

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发展了这种艺术形式。

D.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

4.阅读下面一段话,从中提取你认为最关键的三个词语。

(3分)①文化多样性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客观存在。

②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等,内容极其丰富。

③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

关键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5.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更适合填入文中横线处,为什么?(4分)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卷(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卷(最新整理)

因伐木,始见此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12 分)
登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的是作者登高所见,请将其补充完整。(2 分)
2、首联写了哪几种情景?塑造出了一种怎样的境界?(3 分)
2
3、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3 分)
4、此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而又情景交融,试分析其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4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8 分)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 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 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 戏、战斗游戏、操纵事务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 的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的蹦跳;猴类喜 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 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 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 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正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 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 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 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 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几乎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 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 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 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 或学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 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 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⑴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所以有人认为文中画线句中“也许”一词应删去,你是怎么看的? ⑵请分析“马驹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的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一句描写与说明的妙处。(3 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常出现的内容,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拿来练练手,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5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稳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信任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兴奋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6.“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分) 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三单元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阴霾.(mái)振翮.(ɡé)蜷.缩(quán)不屑.(xuè)B.哺.乳(bǔ)桅.樯(wéi)黝.黑(yōu)搁.开(ɡé)C.阐.明(chǎn)强韧.(rěn)撩.起(liáo)昏眩.(xuàn)D.缄.默(jiān)怅.然(chànɡ)隽.永(juàn)诅.咒(zǔ)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A.间.接间.隔B.文采斐.然妄自菲.薄C.琴弦.船舷.D.卓.尔不群弄巧成拙.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讴歌遐想震憾心悸B.和谐诀别倾覆青翠C.迭倒双簧涵盖深邃D.浓郁屈就飘凌嬉戏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起承转合卷帙浩繁最负盛名化为乌有B.奈人寻味流连忘返应运而生洁白无瑕C.诗意盎然应入眼帘标新立异千姿百态D.迫不急待以德报怨迥然不同稍纵既逝5.下列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____。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她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十分洋气。

A.惊异逐步化装B.诧异逐渐化妆C.诧异逐渐化装D.惊异逐步化妆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先生为人正直,精通业务,虽然工作方法略显简单,但瑕不掩瑜....,他仍是一位值得称道的人才。

B.腐朽势力虽然行将就木....,但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还必然要做最后的挣扎。

C.今天我和小学时代的高老师不期而遇....,这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D.随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十几层的楼房轰然倒塌,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评价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骐骥.(jì)逡.巡(qūn )金石可镂.(lòu)C、屏.息(bǐng)纤.腰(xiān )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 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 B.“受”通“授” 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一也..③用心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必有师⑥非吾所谓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而日参省乎己..⑧君子博学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B(均为宾语前置)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答案:6.。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满怀杀敌报国的壮志但郁郁不得舒抚今感昔在驿站里借酒消愁作了这首诗B. 诗歌起笔回忆过去叙述了诗人大无畏的壮举表达了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对时局的看法C. 表面上诗人酒后狂放脱帽大叫实质上诗人是在借醉酒抒发心中强烈的不平与愤懑D. 诗人酒醒后身在破败的驿站眼前是黯淡的灯光窗外是风雨声更使诗人感到凄凉苦闷【答案】B【解析】B2.下列对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暂得于己(暂时)夙遭闵凶(早时)听臣微志(倾听)B. 宁移白首之心(怎么哪哪里)怒而飞(奋起)引以为流觞曲水(酒杯)C. 未有知其修者(长)逮奉圣朝(及至)况修短随化(随着)D. 除臣洗马(除去)命途多舛(乖违、不顺)而控于地而已矣(投落下)【答案】B【解析】A项听准许、成全C项随依附D项除授予官职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②真宗即位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3.(5)为什么皇帝认为向敏中“大耐官职”?请简要说明A. 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B. 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C. 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D. 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答案】B【解析】(1)“者” 代词意为“……的人” “时领外计者”的意思是“当时领外州转运史的人”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敏中不尚威察”意思是“向敏中不崇尚威严” 结构和句意都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驿”除了指驿站外还可以指驿站里供使者使用的马匹由文中“驰驿”可知这里的“驿”指马【答案】C【解析】(3)C项“有人诬陷向敏中曾接受因受贿而被查处的皇甫侃的财物御史调查后发现礼物并未拆封”有误根据“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可知向敏中只是接到了皇甫侃请求从轻发落的“书” 即信件并未接受财物未拆封的也不是“礼物” 而是这封信【答案】(4)①当时通进、银台司负责收发书奏受枢密院统领颇多阻塞有时甚至会出现遗漏和丢失②宋真宗登上皇位后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解析】(4)①出纳收发领统领统率壅遏阻塞②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鄙边境边疆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这里可译为“相机”【答案】(5)“大耐官职”即非常胜任这个官职向敏中升任仆射没有设宴庆贺面对李宗谔的庆贺谦卑应答表现了谦虚谨慎、荣辱不惊的节操【解析】(5)“大耐官职”出现在文章最后说明是对上面内容的概括、总结要找到上文中与向敏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阅读相关内容根据“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但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可知向敏中升任仆射没有设宴庆贺面对李宗谔的庆贺谦卑应答表现了谦虚谨慎、荣辱不惊的节操他的这种表现令皇帝非常高兴所以评价他“大耐官职” 也就是非常胜任这个官职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4.(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A.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此诗反映的就是军旅之事B. 诗歌开篇点题气势夺人叙写了边关将士千里逐虏边疆征战的伟大功业C. 颔联通过写边关将士吹奏《梅花落》笛曲委婉地表达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决心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答案】C【解析】(1)C项“委婉地表达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错误此处写边关将士吹奏《梅花落》笛曲是描写将士庆祝胜利的场景【答案】(2)本诗的颈联“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描绘了一幅声势浩大的将士出征图而“鼓声”“兵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对将士出征的场面进行了描写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同时“拥”字写出了军队的气势富有动态感与前一句的静态描写形成了动静结合此联承上启下为下文的直抒胸臆作了铺垫【解析】(2)本诗的颈联“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句对胜利场面的描写同时为下联的直抒胸臆作了铺垫在表现手法上“鼓声”“兵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对将士出征的场面进行了描写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而“拥”字生动传神视角奇特令读者在感叹壮志豪情时也不乏体会到动态的灵活与上一句“鼓声鸣海上”的静态描写共同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这些手法作者描绘了一幅声势浩大的将士出征图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结合三则材料归纳概括正确实施扶贫的方式方法A.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说明解决科学知识的表述方式与表现手法是实现科学知识普及化的重要一环B.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与农民脱节农民文化水平太低不理解科学技术是真正的生产力C. 中南大学李建华教授认为对于不思进取的贫困者要以榜样的方法解决其思想问题要让贫困者明白未来很美好D.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落实精准性就要分类施策因人制宜因贫施策【答案】B【解析】(1)B项根本原因不在于“农民文化水平太低” 文中并未涉及【答案】B【解析】(2)B项“不能直接发放补助”有误材料二表述为“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奖代补” 并没有说不准许发放补助【答案】(3)①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拓宽农业科技扶贫多维新渠道②实行以奖代补为贫困人员树立榜样鼓励贫困人员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③采取精准扶贫方式注重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解析】(3)从原文中“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结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打通线下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展了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活动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学种养方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科技扶贫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社会效益”“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所得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奖代补可有效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为部分不思进取的贫困户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榜样”“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等处进行概括归纳即可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B. 乡村物质生活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C. 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D. 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答案】B【解析】(1)A项“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错误吴景超并不反对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C项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不能“办理乡村社会调查”D项“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 并非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三个知识分子”不属于举例论证【答案】C【解析】(3)C项“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分析错误结合“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可知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有影响7.(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卡尔维诺特别擅长描写人物心理试结合文本分析他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7.(3)试分析小说是怎样围绕标题“敌人的眼睛”来谋篇布局的A. 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不安的心理B. 小说通过彼得罗的眼睛描写了周围其他人的表现这些人的举动十分可笑似乎也不安这是彼得罗不安心理的投射C. 小说通过考拉多与彼得罗的对话交代了彼得罗不安的原因这种不安是因为他们普遍感觉到了来自纳粹的新的无法预知的威胁D. “门声”“碎石子声”让彼得罗联想到往昔纳粹德国军队经过时的“脚步声” 自然过渡到下文中彼得罗对德国纳粹晚上出来的场景的想象【答案】A【解析】(1)A项“这些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错误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并不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氛围相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恰恰是为了以与往常无异的环境反衬主人公内心的不安【答案】(2)①通过对周围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比如以门声、碎石子声衬托寂静烘托出幽静阴森恐怖的氛围和彼得罗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②通过想象的场景来表现人物心理比如文中通过彼得罗和他的母亲的视角两次写到纳粹军人和军官的行动写到他们的眼睛对这些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法抹去的恐惧和担忧③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比如彼得罗回家时他的母亲说“终于回来了!”这句话流露出母亲盼望、担忧的心理④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文章结尾“但他们也该看见我们的”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内心对纳粹的恐惧正在转化战胜纳粹的坚定信念【解析】(2)解答时应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门照例地嘎嘎响碎石子在他的鞋底下吱吱叫”可知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写借此营造出恐怖阴森的氛围渲染主人公的紧张“过去的敌人的眼睛刺穿了这夜正好刺中她”则是借助想象的场景表现人物心理根据文章中的大量对话可知作者是借助对话来表现人物心理“但他们也该看见我们的”则是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写据此归纳作答即可【答案】(3)①“敌人的眼睛” 指的是德国纳粹的眼睛作者把二战后人们对纳粹和战争的恐惧集中到“眼睛”这个核心意象上②围绕这个意象作者描述了彼得罗、朋友考拉多和母亲因为得知纳粹将要卷土重来时的不安心理并用插叙交代了过去德国纳粹对彼得罗一家造成的伤害③最后小说写母亲对“敌人的眼睛”的感受并相信“他们也该看见我们的” 点明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表现了人们在战争阴影威胁到来时的勇气和坚定并相信人类受伤的心灵可以变得理性而强大【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敌人的眼睛”代指“德国纳粹的眼睛” 作者将其凝结为小说的核心意象这个意象是二战之后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幸存者们对纳粹和战争的恐惧其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叙讲述了几个人物的故事由他们点出了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于纳粹归来的不安最后小说以“她于是牢牢站住紧紧地盯住黑暗”点明主旨升华主题那些战争的幸存者虽恐惧战争但是经过战争洗礼他们的心灵也会更加强大心向光明不惧黑暗据此归纳作答即可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8.(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9.(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施行纷至沓来B. 骇人听闻刻不容缓施行络绎不绝C. 骇人听闻迫在眉睫实行纷至沓来D. 触目惊心迫在眉睫实行络绎不绝【答案】A【解析】(1)①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根据语境应选填“触目惊心”排除B、C两项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根据语境应选填“纷至沓来” 排除D项③刻不容缓时间一点都不容许耽搁形容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④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具体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故选A【答案】B【解析】(2)结合前后语境来看此处应是说垃圾填埋场要是停用的话会导致的后果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句的意思差不多但C、D两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只要”应该放在主语“它”前面故排除 A项括号前面说“以杭州为例” 后面说“不仅杭州” 可见应该让“杭州”作为主语故排除故选B【答案】C【解析】(3)原句存在两处语病①“不仅是在杭州全国……的城市”不合逻辑后面说“城市” 前面应该也是说“城市” 故应改为“不仅杭州” 排除A、D两项②“约三分之一以上”重复赘余删除“约”或“以上” 排除B项故选C。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臣具以表闻③不过数仞而下④彼于致福者⑤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⑥雄州雾列⑦时矫首而遐观⑧或棹孤舟A. ①⑥/②④⑤/③⑦⑧B. ①⑥⑦/②④⑤/③⑧C. ①⑥⑦/②⑤/③④⑧D. ①⑥/②④⑤⑦/③⑧【答案】B【解析】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②闻使动用法使……闻③下名词作动词向下落④致使动用法使……到来⑤屈使动用法使……委屈⑥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⑦时名词作状语常常⑧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所以划分为①⑥⑦/②④⑤/③⑧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传授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D. 君子不齿不齿羞与为伍看不起【答案】A【解析】(1)A项句意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答案】C【解析】(2)①之代词指知识和道理②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乎介词相当于“于” ④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故选C【答案】D【解析】(3)D项关于“缺少从师风尚的原因”的第一条表述不正确属无中生有【答案】(4)①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解析】(4)①耻以......为耻惑糊涂②卑低与“高”相反羞以......为羞谀阿谀、奉承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2)诗歌尾联为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A. “水边旌旆卷秋风”突显了阅兵场面的盛大威武秋风猎猎营造出了“沙场秋点兵”的悲壮氛围B. “书生又试戎衣窄”写书生出身的诗人被阅兵的气氛感染穿上了紧身的军装投入到阅兵活动中C. “山郡新添画角雄”大意是山城新添的号角声音格外雄壮一个“雄”字从听觉上衬托出了阅兵的宏大气势D. 第三联由实及虚诗人想到早年抗金良策被废弃、近年幕府生活功名未就的处境心中不免涌上哀愁E. 诗歌前两联描写检阅场面具体真实诗人的情感由“嘉州大阅”展开逐联高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答案】A, E【解析】(1)A项“悲壮氛围”错中国古代的战役一般发生在秋季这一时期农忙结束粮食充裕战马肥壮战争的条件成熟了“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E项“结尾处达到了高潮”错尾联表达的是作者的雄心壮志透露出诗人无所作为的失意【答案】(2)①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驱逐外敌、收复失地、洗除耻辱的雄心壮志凸显了全诗主旨②本联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用“草间鼠辈何劳磔”反衬出了诗人“洗洛嵩”的伟大抱负③“要挽天河洗洛嵩”想象奇特用语雄健意境阔大彰显了诗人的非凡气概具有豪放风格【解析】(2)尾联“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挽天河洗洛嵩”直抒胸臆“草间鼠辈”指入侵南宋的金兵“磔” 分裂身体即碎尸万段诗人要驱逐外敌表达了对入侵金军的藐视和仇恨“要挽天河洗洛嵩”运用想象意境宏大表达了光复中原的决心和扫清入侵外敌的信念一联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于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冲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请简要说明4.(5)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谈传统文化传承的?请简要概括A. 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当前人们通过电视节目、影像资料、相关书籍进行了解的比例较高B. 从“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呈现出的各种方式来看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C. 从人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中可知人们很看重学校教育大部分人都认为学校应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D. 从人们给出的各种各样的建议中可以看出人们是比较乐于接触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较好【答案】D【解析】(1)D项“人们是比较乐于接触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较好”于文无据图表只能说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并不能反映更深层次的东西【答案】C【解析】(2)C项强加因果政府“包办传承”和社会参与度不高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3)D项“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匠’ 非遗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说法绝对“孕育和培养‘工匠’”只是能让非遗得到很好的传承的一个因素【答案】(4)①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种类减少部分民族文化消失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甚至持否定态度【解析】(4)阅读题干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在材料三中找到对应信息材料三第一段先是指出了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强烈冲击然后对此进行了阐释从各民族剧种减少的事例可概括出答案第一点从“很多人”“广大群众”“有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概括出第答案二点【答案】(5)材料一是从边远贫困地区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的角度来谈的材料二是从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的角度来谈的材料三是从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谈的材料四是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的【解析】(5)题干问的是“分别是从什么角度” 意味着要对每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材料一先是介绍了“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中的一场然后引出了对偏远农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介绍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措施梳理这些内容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偏远农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据此可概括出答案要点对于其他三则材料同样可通过梳理材料内容、提炼关键信息的方式概括出答案要点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请简要概括高大娘的形象特点5.(3)“雪”在小说中有多重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A. 与《百合花》一样本小说没有正面描写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对伤员救治也略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安排大量文字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B. “她自己也忍不住使劲抱住了高大娘” 说明冯怡当时潜意识里也想留下来但经过瞬间的激烈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毅然决定外出救治伤员C. 小说直接着墨“怀抱”的文字不多但对冯怡雪天外出救治伤员全过程的叙写处处都指向“高大娘敞开怀抱温暖冯怡”这个中心情节D. 小说最后一节写冯怡看《红嫂》这部讴歌军民鱼水情的剧目时哽咽着称高大娘为“娘亲”“红嫂” 可见红嫂也曾给困难中的战士带来母亲般的关爱【答案】B【解析】(1)B项从全文看冯怡是一个心系伤员、意志坚定的卫生员面对高大娘的怀抱她不会想留下来即便在潜意识里也没有她的举动只是想表达对高大娘的感激【答案】(2)知恩必报热情质朴深明大义慈爱善良【解析】(2)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通读全文由“刚来的时候冯怡发现高大娘一家人经常把手伸到衣服里乱抓一阵脸上显出很难受的样子就给检查了一下原来是得了一种脓包疥疮她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高大娘一家人病好了后非常感激她对她亲得不得了连称呼都变了一直管她叫‘孩儿’ 她知道高大娘这是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了”“她提上小包准备往外走的时候高大娘一把拉住她双手使劲把她揽在怀里‘你一个姑娘家雪下得这样大出去让人不放心什么天大的事儿不会明天去做你就等不得这一下午一晚上过去!’”等内容可以看出高大娘知恩图报、热情质朴将冯怡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疼爱“高大娘知道拦不住她就缓缓说道‘那就让我这老太婆陪着你去吧’她咬咬嘴唇慢慢摇了摇头高大娘看她这么决绝只好无奈地说道‘哎你们都是干大事的人我还真不能去掺和’”高大娘深明大义虽然心疼冯怡却不妨碍她去“干大事” “当冯怡满身泥雪回到大娘家门前的时候她发现大娘正满眼疼爱地看着她快速跑过来扶住她拥揽着她一起走回屋子‘你说说俺的孩儿啊你可受了罪了可受了罪了’看着她满脸泥水高大娘开始快速解自己棉袄一侧的襻扣胸怀全部敞开后就一把将她拉过来把她的头和脸紧紧地按在自己裸露的胸膛上冯怡觉得高大娘猛然哆嗦一下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但接着就还是稳稳地搂抱住了她”“高大娘嘴里一声声喃喃着‘可把俺孩儿冻煞了可把俺孩儿冻煞了……’”高大娘看到满脸泥水、十分狼狈的冯怡非常心疼并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冻坏了的冯怡是一个慈爱善良之人【答案】(3)①对环境交代了恶劣的天气状况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对人物侧面烘托了冯怡敢于担当的高大形象反衬了高大娘怀抱的温暖③对主旨凸显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信念坚定、守望相助的主题④对情节小说多处内容都与雪有关雪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解析】(3)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内容从环境、人物、主旨、情节等角度分析小说中“雪”的作用从环境的角度看文章以雪开篇“雪还在一阵阵下着刚开始时那种吓人的风已经变小那惊人的‘悠儿——悠儿——’声消失了雪很安静地下着地面上堆积得越来越多” 描写了恶劣的天气状况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从人物的角度看“雪还在不停地下着”“冯怡背起那个不起眼的小包再次拥抱了一下高大娘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茫茫雪野”“地上的雪铺了厚厚一层脚踩下去会陷得很深将后面的脚艰难地拔出来前面刚放下去的就又深深地插进雪里” 通过这一系列对雪的描写表现了当时恶劣的天气状况从侧面烘托了冯怡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高大形象而雪的寒冷也反衬了高大娘怀抱的温暖“冯怡似乎突然出现了一阵眩晕感她感到高大娘的怀抱是那么温暖她自己也忍不住使劲抱住了高大娘” 从主旨的角度看尽管雪大天冷环境恶劣但人们依然信念坚定、守望相助由此可见“雪”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从情节的角度看小说多处内容都与雪有关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相对于语言文本图像文本意义的丰富性、浮动性和不确定性则更鲜明突出B. 互文语境可能由图像与图像构成也可能由图像与其所依赖的语言文本构成C. 强调解读图像文本意义要重视情景语境是因为图像总是依赖特定情景而存在D. 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态其特殊性在于它必依赖于特定文化背景存在【答案】D【解析】(1)D项“其特殊性……”没有充分的依据图像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其特殊性在于多个方面除了自身形态不同于语言文本外还有“其意义也呈现出更大的丰富性、浮动性和不确定性” 其实语言文本也要依赖于特定文化背景存在【答案】A【解析】(2)A项侧重阐释的不是“图像对文本意义阐释的决定性作用” 而是“互文语境对图像意义阐释的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3)A项“语言文本意义全由文本自身确定”错C项“只需”表示的逻辑关系错D项图像文本的意义确定还受制于文化背景故选B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 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据介绍月地转移入射主要目的是通过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机动使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而摆脱月球引力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答案】示例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于12月12日9时54分成功实施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以使其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续还将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解析】作答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新闻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本则新闻报道的时间是“12月12日9时54分” 对象是“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 事件是“经历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将择机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而摆脱月球引力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据此进行整合作答即可注意字数要求8.(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8.(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B.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C.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 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答案】A【解析】(1)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 排除B、D两项应先说“最小单元”后说“最高代表” 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项故选A【答案】C【解析】(2)①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 更强调姿态应选“千姿百态”②规范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准应选“规范化”③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应选“应运而生”④含蓄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应选“含蓄”故选C【答案】C【解析】(3)“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B、D两项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A项故选C。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单元测评AWord版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三单元测评A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A)(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莩.(piǎo)庠.序(xiáng)孝悌.(dì)饥馑.(jǐn)B.数罟.(gǔ) 洿.池(wū) 狗彘.(zhì) 槁暴.(pù)C.骐骥.(jì) 驽.马(nú) 舟楫.(jí) 鞭笞.(tà)D.黔.首(qián) 崤.函(yáo) 肥饶.(ráo) 崛.起(jué)思路解析:A项,“悌”应读“tì”;C项,“笞”应读“chī”;D项,“崤”应读“xiáo”。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丧葬。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啬。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

思路解析:D项,“无”,无论,不分。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而”,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却。

B项,“故”,①连词,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

C项,“其”,①代词,它;②表揣测语气,大概。

D项,“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⑤序八州而朝.同列⑥以弱.天下之民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孔子师.郯子A.①/②④/③⑦/⑤/⑥/⑧B.①⑤/②④/③⑦/⑥/⑧C.①⑧/②④/③⑦/⑤/⑥D.①/②④/③⑦⑥/⑤⑧思路解析:名词用作动词①;名词作状语②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③⑦;名词的使动用法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名词的意动用法⑧。

答案:A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各句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为了私欲所做的坏事令人叹为观止有些人却用行动诠释着浩然正气②走进园中只见一位有芝兰玉树般容貌的少女在观赏菊花一身嫩黄的衣衫衬着她雪白的脸庞让人仿佛看到了花仙子③赵老师的这种宽容和智慧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不知使多少孩子避免了自尊心受到伤害让多少孩子沐浴着爱的关怀成长④王老汉是一个短小精悍的人别看他已经六十岁开外依然精神矍铄风风火火⑤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⑥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⑥D. ③④⑥【答案】D【解析】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的建筑体系基本上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B. 从平面结构看中国的单个建筑物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C. 斗拱由拱和斗构成它既具结构功能又有装饰性在木构和砖石建筑上都有运用D. 中国建筑大胆地使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的颜色并使用彩绘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3.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举孝廉不行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⑧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A.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 ①④⑦/②⑥/③⑤⑧【答案】D【解析】①④⑦为宾语前置句②⑥为判断句③⑤⑧为被动句故选D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4.(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4.(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解析】(1)由“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可推知答案注意“涓”的书写【答案】(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2)由“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可推知答案注意“潦”的书写【答案】(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解析】(3)根据“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可推断出所填诗句注意“坼”的书写5.(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字字珠玑尤其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象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5.(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5.(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意思5.(4)《陈情表》中以乌鸦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1)由“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象的特征”可推知答案注意“潦”“凝”的正确书写【答案】(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2)由“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可推知答案注意“鹜”的正确书写【答案】(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解析】(3)由“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可推知答案注意“谏”的正确书写【答案】(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解析】(4)由“以乌鸦为喻揭示全文主旨”可推知答案注意“乞”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②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6.(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A. 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B. 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C. 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D. 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答案】C【解析】A.这两个年号之后都不应断开因为是作为状语修饰后文“受诏”“乃成”两个谓语的B.错误此处“受诏”是谓宾结构应在“诏”后断开D.“莫不讽诵焉”前有主语“学者” 应在“学者”前断开译文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学界非常重视他的著作学者没有不吟诵的故选 C【答案】B【解析】B.“同宗族出身”和“指窦氏的族人”错误【答案】C【解析】C.“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转写他们的本纪”不是班固原文“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 可见是当时的“史臣”的做法【答案】①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感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②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班固便带兵返回了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解析】①为……所被自明自己申辩清楚阙朝廷具详细地译文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感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②会正赶上闻听说引带领军队坐获罪译文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班固便带兵返回了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答案】优点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不足缺乏正确评价标准看轻仁义和气节参考译文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写文诵诗长大后就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下诏让他去校书部和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其后他升为侍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缩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兴盛有尧帝的命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到了第六代史臣才开始追述历朝臣子的功德自己写下本纪编于皇帝的后面位于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年以后就孔雀不在记录于是(班固)探询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学界非常重视他的著作学者没有不吟诵的永平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勾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退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宫班固不教海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守法度让官史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国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棰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逮捕把种兢作为主谋官更来治罪评论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得体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述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解析】从“论曰”一段来看“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是他的优点即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而“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是他的缺点即看轻仁义和气节答案(1)C (2)B (3)C (4)①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感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②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班固便带兵返回了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5)优点补录缺失对前代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极有文采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不足缺乏正确评价标准看轻仁义和气节参考译文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写文诵诗长大后就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下诏让他去校书部和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其后他升为侍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缩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兴盛有尧帝的命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到了第六代史臣才开始追述历朝臣子的功德自己写下本纪编于皇帝的后面位于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年以后就孔雀不在记录于是(班固)探询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学界非常重视他的著作学者没有不吟诵的永平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勾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退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宫班固不教海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守法度让官史很以之为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国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棰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逮捕把种兢作为主谋官更来治罪评论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得体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述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班固认为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7.(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7.(2)文章以“缩短五厘米的父爱”为题有什么妙处?7.(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①这句看似安慰的话我听起来却那么刺耳②我注意到了他弯下去的腰、驼下去的背心里一阵酸楚7.(4)文章第⑦段中“我当然明白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可是我已经很坦然了”中的“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指什么?7.(5)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A. 疑惑自卑忧伤B. 自卑疑惑忧伤C. 自卑忧伤疑惑D. 忧伤自卑疑惑【答案】B【解析】(1)第一空根据下文“我个子太矮只有一米六五班里的男生清一色的一米七五以上”这一对比可以推断应填“自卑” 第二空根据下文“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一米七的个头啊怎么变成了一米六五”这一疑问可以推断应填“疑惑” 第三空根据前文“我们站在同一个战壕他每天乐观开朗我凭什么要……”这一对比可以推断应填“忧伤”故选B【答案】(2)概括了文章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设下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2)本文标题是“缩短五厘米的父爱” 本文记叙了父亲为了“我”的自尊心假装弯腰驼背使自己和“我”一样高的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他把自己缩短了五厘米却拉长了我的人生”可知同时点明了文章主旨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以“缩短五厘米的父爱”为题新颖别致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案】(3)①“刺耳”本义为“声音尖锐、杂乱或言语尖酸刻薄使人听着不舒服” 文中指听着同学的玩笑话使本来为身高发愁的“我”更加难过、自卑②“酸楚”本义为“辛酸苦楚” 文中指“我”看到父亲驼背时的感受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解析】(3)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原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①“刺耳”一词本义为“声音尖锐、杂乱或言语尖酸刻薄使人听着不舒服” 文中说的是课代表安慰“我” 说以后发明一种能让“我”长高的药但在“我”看来这种话伤害到了“我”的自尊心反而让“我”更加自卑②“酸楚”一词本义为“辛酸苦楚” 结合后文“父亲虽然说得轻松其实车间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几乎每样工作他都要亲力亲为他的背是累弯的”可知文中指“我”看到父亲累弯了腰感到心疼【答案】(4)你爸也这么矮难怪你长不高【解析】(4)同学们看到“我”和父亲走在一起说“哇你和你爸一样高啊” 其实是说“我”和父亲一样矮这里的潜台词是指同学们认为“我”矮完全是因为父亲的遗传【答案】(5)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总结全文父亲变矮了却帮“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解析】(5)结构上文章的标题为“缩短五厘米的父爱” 最后一段中“他把自己缩短了五厘米却拉长了我的人生”与标题相呼应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我的眼里他变得那样伟岸”一句歌颂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8.(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3)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8.(4)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A. 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 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B. 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C. “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D. 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 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答案】D【解析】D.“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理解错误理解文句要贯彻“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从文章的标题到行文到主题都在于突出方志敏“清贫的高贵” 写方志敏被捕也是为了突出他的“清贫” 从上下文可以看出“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实际是更认识到了方志敏“清贫的高贵”【答案】B【解析】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文中亚瑟并未体现“坚守清贫”的品格 B.“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分析错误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意在突出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答案】“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感坚守贫困清白节俭【解析】作答本题既要指出“清贫的高贵”字面意义更要指出其在本文的特殊含义即方志敏“清贫的高贵”的具体内涵“清贫”的字面含义为生活清苦“高贵”的字面含义为精神富有而方志敏“清贫的高贵”则需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来概括根据“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建设可爱的中国”等内容可以概括出“清贫“的原因或目的即“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 根据其家庭以及国民党、蒋介石劝降等情况的叙述可以概括出“含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感” 根据“方志敏式”苏维埃政府等情况的叙述以及方志敏嘲笑搜身士兵的话语可以概括出“坚守贫困清白节俭”【答案】①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②解读资料通过照片和苏区资料认识到了方志敏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③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④联想英雄以亚瑟类比体悟到了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解析】根据“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等可有“实地探访”的概括根据方志敏的一张照片以及解说等内容可有“解读资料”的概括根据对《清贫》的认识可有“重温作品”的概括根据对《牛虻》中亚瑟的有关叙述可有“联想英雄”的概括思考时由文本内容到概括形成文字答案时则应有概括到文本内容做到有概括有结合文本的分析9.(1)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9.(2)第⑥段说人需要窗子和镜子又说“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 为什么?9.(3)第⑦段中“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 比喻相当精妙请赏析9.(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人生态度的意义【答案】第①段开篇直接点题首先从“生活姿态”“寻找自我”“人生境界”三个层次解释“清欢” 确立了全文的结构思路继而用对比性文字描述了清欢生活的直观特点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清欢生活的喜爱之意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解析】文本第一段直接点明核心主题突出“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通过这三个层次解释清欢所具备的独特含义确立文本所要陈述的核心对象通过不同的比较性文字描绘出清欢所具备的独特特点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清欢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惬意之感和无限喜爱这一段奠定了文本的情感基调使得文本的情感抒发更为别致更有力度据此分析即可【答案】窗子和镜子是比喻说法是说人需要认识外部世界也需要认识自己然而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根本还是取决于人自己的心态所以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解析】“人需要窗子和镜子”“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这里的窗子和镜子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窗子”“镜子”是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具体需要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取决于自己的人生心态和具体状态这里的窗子和镜子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只是通过一种载体呈现出所要表达的具体观点据此分析即可【答案】“字”是用做记录和固定记忆的而“水”又是流动不定的将生命的历程比作水上的字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流动性和人生记忆的转瞬即逝这一比喻提示人们要回归自我主掌自我保持清欢的心境恰切地呼应了本文的主旨【解析】“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这一句比喻十分精妙别致具有内涵这里的“字”试做记录和固定记忆的一种具体方式“水”这是流动不定的一种方向通过这一核心内容展现出生命的独特记忆把生命历程比作水上的字凸显出一种生命的流动性和人生记忆性的稍纵即逝的特点极为形象而别致的展示出这样的一种道理使得文本表述更具内涵提示人们要回归自我懂得自我生存之道送我保持清欢的人生心态据此分析即可【答案】本文所主张的“清欢”的人生态度是有价值的这一主张自陶渊明以来就一直被知识分子所推崇在当下繁乱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被功利、欲望和诱惑所羁绊在富足中感受到的是压抑、困惑、紧张因此学会过“清欢”的生活是万分必要的只有秉持“清欢”的人生态度放下心灵深处冗余的负担纯净灵魂放松灵魂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解析】“清欢”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具体体现这是一种生活情怀和人生生存之道最主张从东晋陶渊明时期就已经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文人骚客一直追逐于这种精神世界传递出自我的人生情怀和精神风貌当下社会纷繁复杂物欲横流人们很难在功勋利益之中保持一种精神的宁静而这种清欢则是需要我们去长时间保存和珍视的这体现出一种精神的价值和人生的态度我们要放下心灵上沉重的负担和精神的枷锁放飞灵魂放飞梦想让清欢知道享受人生的各个阶段从而使人们生活得更为幸福据此分析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城区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阴霾.(mái)振翮.(ɡé)蜷.缩(quán)不屑.(xuè)B.哺.乳(bǔ)桅.樯(wéi)黝.黑(yōu)搁.开(ɡé)C.阐.明(chǎn)强韧.(rěn)撩.起(liáo)昏眩.(xuàn)D.缄.默(jiān)怅.然(chànɡ)隽.永(juàn)诅.咒(zǔ)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A.间.接间.隔B.文采斐.然妄自菲.薄C.琴弦.船舷.D.卓.尔不群弄巧成拙.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讴歌遐想震憾心悸B.和谐诀别倾覆青翠C.迭倒双簧涵盖深邃D.浓郁屈就飘凌嬉戏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起承转合卷帙浩繁最负盛名化为乌有B.奈人寻味流连忘返应运而生洁白无瑕C.诗意盎然应入眼帘标新立异千姿百态D.迫不急待以德报怨迥然不同稍纵既逝5.下列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________。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她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十分洋气。

A.惊异逐步化装B.诧异逐渐化妆C.诧异逐渐化装D.惊异逐步化妆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先生为人正直,精通业务,虽然工作方法略显简单,但瑕不掩瑜....,他仍是一位值得称道的人才。

B.腐朽势力虽然行将就木....,但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还必然要做最后的挣扎。

C.今天我和小学时代的高老师不期而遇....,这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D.随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十几层的楼房轰然倒塌,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网络培训班的学员,除了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C.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D.波德莱尔把感应原理引进诗歌创作,以其独创的象征手法,为法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主要著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惠特曼,是19世纪英国杰出诗人。

《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

C.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

《浮士德》与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都是歌德的杰出代表作。

D.普希金,俄罗斯诗人,是“俄国文学的始祖”,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被打击,理想被击碎,纯真的感情不能为世俗所容②甚至于“世人皆欲杀之”时,就会更加感到自然的亲切知音,迥异乎俗世了③于是,他们就将一颗诗心放在自然中去洗净尘土,冷却欲火,最后与清净的自然合而为一④这时,自然不再仅仅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写诗的作料儿,而成了知情着意的骨肉亲人了⑤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要“比”“兴”,要象征,都要自然为他帮忙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②③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①②④③10.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①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②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③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④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⑤(2008年4月27日来源:新华网)二、课内阅读(6分)阅读歌德的《浪游者的夜歌(二)》,完成11~12题。

浪游者的夜歌歌德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

林中栖鸟缄默,稍待你也安忠。

1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体会,面对这些景物时,诗人的感受如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24分)(一)阅读莱蒙托夫(俄国)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13~15题。

(6分)帆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一片孤独的帆闪着白光——它在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了什么,在那自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13.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2分)A.大海B.帆C.波涛D.风暴14.诗中的“幸福”指的是()(2分)A.个人的B.大众的C.事业成功D.反语,实指灾祸15.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情感是()(2分)A.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生活B.不得已而背井离乡的乡愁C.迷惘忧伤,逃避现实D.渴望自由,呼唤斗争(二)下面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完成16~17题。

(6分)(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Verlaine)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1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1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技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12分)古文与白话朱光潜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般盘那样佶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

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

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炼,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

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

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有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都比较缜密。

散文已应比说话精炼,诗更应比散文精炼。

这所谓“精炼”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

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①,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纪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

其次②,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家都很有限,通常不过数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

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哪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较“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

“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陈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

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

在历史上有人看重这种毛病,也有人看重这种方便。

看重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性,维持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

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

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势力。

另外一派人看重“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地缩短。

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

欧洲文学史上发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

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期华兹华斯诸人所提倡的。

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去“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精纯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炼的土语”为做诗之用。

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

(节选)18.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每处不超过5个字)(2分)(1)第一_______________ (2)其次________________19.作者认为但丁的主张值得深思,是因为他对但丁做法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3分)20.就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写诗怎样处理“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原因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3分)21.关于使用语言,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A.诗文的语言要能精炼地表示作者的感情B.“说的语言”既有毛病,也有方便C.书面语言应保持活性,破除僵化D.“白话运动”对写诗无利E.“写的语言”会使写诗走向极端四、作文(40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世界上其他生物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认识或感悟,请任选一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