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九《礼记》一则礼记感想素材 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复习资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礼记一则》复习资料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词语:虽:即使。
弗食:不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2.原文: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词语:善:好,妙。
是故:连词,所以。
译文: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3.原文: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词语: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译文: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懂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原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也。
故曰:教学相长词语: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故:连词,所以。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长,增长。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词语:学学半: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表示推测。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9《礼记》一则测试卷1.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词语:虽:弗食:。
旨:。
至道:。
至,。
译文:2.原文: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词语:善:。
是故:。
译文:,3.原文: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词语:困:。
自反:。
译文:。
4.原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也。
故曰:教学相长词语:自强:。
强,。
故:。
教学相长:。
长,。
译文:。
5.原文:《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词语:学学半:。
第一个“学”是。
其,。
译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二十九 《礼记》一则精品巩固练习含答案
二十九《礼记》一则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弗.食() 自强.() 教学相长.()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然后能自强也.()(7)教学相长..()3.更好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 B.不知其/旨也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6.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
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7.我去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教学相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下面几幅图中,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投影仪的底图的是哪一幅?为什么?8.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二课内精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同步练习3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礼记》一则》同步练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自强.( ) 兑.命()学.学半( )嘉肴..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虽.有嘉肴( ) ②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⑦教学相长.()⑧是故..()⑩.然后能自反也( ) ⑾然后能自强.( ) 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虽.有佳肴古义:( ) 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答案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嘉肴..学.学半( 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3苏教版
2021/4/6
CHENLI
1
1.作品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 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共49篇。
2021/4/6
CHENLI
2
2.图解课文
嘉( ) 嘉 ()
2021/4/6
CHENLI
3
1.通假字
《兑命》曰
通
,
答案:“兑” “说” 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021/4/6
CHENLI
10
8 、 合作探究
(1)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
(2) 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 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 的?
2021/4/6
CHENLI
11
(1)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人学习之 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 不断提高。)
(2) 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 “教学相长”的?
(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 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用《兑命》“学学半” 的话加以佐证。)
2021/4/6
CHENLI
12
9 、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021/4/6
CHENLI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9【教学课件】《礼记一则》
相关知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
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
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 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礼记》五经之一。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注意字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礼记一则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相关知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
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
“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 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 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 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写出出自选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品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找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虽/有嘉肴 B.不知其/旨也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第六单元第29课《〈礼记〉一则》说课稿
《〈礼记〉一则》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礼记〉一则》,我说课的内容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共设计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
《〈礼记〉一则》来自新改版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个人学习的整体感悟,即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进而领悟人生道理。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拟定用一课时,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熟读并能背诵课文;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
情感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比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
另外,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文言文阅读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一是文言词汇积累甚少,二是文言语法与现代文语法出入很大,三是文言翻译是建立在丰富的文言词汇和翻译方法上的,但这二者学生相当生疏。
所以,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九礼记一则课件2苏教版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 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 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 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 响亮而肯定的回答“No”。今人犹此,含蓄而深 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
2.摘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教学相长。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 进,都得到提高。
深层探究
1、你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交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 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 道理是否正确。
真 教学相长 知
知困(自强)
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交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学然后知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词语积累
1.文言实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2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2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二十九《礼记》一则教学设计2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教学重点】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反馈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2。
正确认读字音,初步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节奏鲜明,层次清晰.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疑难处做上标记。
礼记的读后感
礼记的读后感礼记的读后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礼记读后感篇一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
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
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
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
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
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
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
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
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教学课件:29 《礼记》一则
写法探究
句式整齐,思路顺畅
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 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 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 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板书设计
虽有佳肴
细节解读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铺相成的。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 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 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 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逐层论证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课堂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 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 “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 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 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二十九 《礼记》一则
苏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准确翻译课文。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熟读并背诵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学礼记有感
时光流逝,转眼《十三经》结课。
回顾这中华文化的十三部经书,真是让我感慨古人伟大的智慧。
学习之中,《礼记》带来我很多启示,我想结合自己的感悟谈一谈。
《礼记》中,既有历法、日常礼仪的内容,也有关于国家政治,个人修养的篇章。
我将主要谈一下后者。
说到治国,必须提《礼运》这篇中孔子对大同世界的描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老实说,在上这节前,我刚学完中级党校。
因此,看到这些文字,我脑海中浮现了共产主义社会。
当今时代,我们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认为实现它,最最困难的是人们的思想。
孔子,在几千年前的那个乱世,就构建了大同世界的蓝图,实属伟大。
文中所言的大道,即是实现大同的必要条件。
这大道必包含着人民的思想境界。
遥想舜治天下之时,舜那圣人般的德行加上智慧的治国方略,人民得以教化,国泰民安。
那个时代,离大同世界也许很近了。
再观今日,物质水平较那时可谓极大繁荣,但离大同世界的距离呢?显然,当今人们的思想变化了,或者说是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可是人前进的风向标。
在大同世界充满了仁爱,“天下为公”,把天下当成自己所有的,怜之爱之。
当代中国,人们很多时候在为了金钱奔波。
或许是我年少无知,不晓生活之艰难。
可奔波是为了什么?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拜金主义带来的欲望?当代国人看的书籍中,很多一部分和赚钱有关。
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需要人们大力投身于经济建设上来,造就了此等观念。
长远观之,这样以来,离大同世界的距离似乎更模糊了,因为重于私利的社会是做不到“不独亲其亲”的。
孔子当时觉得自己的大同世界更是空想,就提出了小康,这个“礼仪以为纪”的社会。
当今,我们也在极力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提倡礼制仁义是有帮助的。
对于大同,还是引用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在礼记中,《中庸》篇里讲述了为人之道,并和《大学》一起归入四书中。
中庸这一思想,可谓古时君子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理解中庸,我也阅览了一些课外书籍,上面提到,中庸是种人生哲学,一种人生观,主张做事不偏不倚,找到一种适中的解决方案。
服从于“仁”的前提下,发乎情,止乎礼,学会克制,反对过火和不及。
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
能久矣。
”这种最高的境界实在难把握。
我想,中庸是做事上,度的一个问题。
就像大蛇打七寸一样,能否找到那个适度的七寸,那个度,很关键。
这时又要提舜了,“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如此的崇拜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
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记得在我家乡郑州的商城路上路边墙上印着一路的二十四孝图。
印象中,之首就是舜了。
在课上,老师也讲过舜“父顽,母嚚,弟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想想看,父母几番想害死自己,多么悲凉。
每日面对这样的父母,舜毫不记恨,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以德报怨,让家庭和以孝。
圣人之举!如此家庭竟能和睦,也体现了舜的大智慧。
他的两名妻子也是德才兼备,逝世后被人们尊称为湘神娥皇女英。
孔子在《中庸》中谈及了实现大道的美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他也解释了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强调智慧、仁爱、勇敢,这也是很多文人艺术家所提倡的。
记得宫崎骏导演的《风之谷》中,女主角娜乌西卡这位少年,在危难时刻勇敢牺牲自我,用自己的慈悲和仁爱保护了家园,拯救了自然。
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解了自然之神——王虫,对人类的仇恨。
仁爱,这看似平凡而伟大的力量。
西方的基督教中强调了,无论凡人犯下了多少罪恶,上帝永远永远向他张开怀抱,因为上帝爱他,上帝就是爱。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言,“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仁爱,拯救的力量。
礼记在为人方面多次提及了真诚,在《大学》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正如文中所言,真诚是不自欺,还要做到慎独,自欺欺人是小人所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在一些情况没有做到真诚,不坦率,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而有所顾忌。
现在想来,就如文中所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心里怎么想的,总会显现出来的。
不真诚,久而久之,就到了城府极深的境地,只会疏远他人。
选择真诚,当实在迷惑之时,采用中庸之道,会有帮助的。
在学习《礼记》的时候,想到了曾参加的一个训练营,在那里上了几天的关于《弟子规》的课程。
课上,讲师强调了为人应“仁、义、信、礼、智”。
《弟子规》包含了很多礼节,为人之道,毕竟是总结孔子的言论思想,和《礼记》有很多相同之处。
《弟子规》作为古代
教育儿童的经典,现代教学中几乎未提及其内容。
想到了我的教育,中学以来,只学习课程要求的,为了应试;大学之后,课程几乎全是理工方面的,当然还包括思修毛概。
在文化哲学艺术等人文方面接触的太少。
尼采曾针对当时德国大学制度批评,认为沦为政府的工具,没让学生深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我,没全面发展。
我想,大学中我们应该成熟,不是磨平自己的棱角,而是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这个世界,勇敢的认识自己。
十三经这门课,让我沉浸在先秦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旅中,感谢郭迎春老师教予我的经典文化,我需要这古典文化的灌溉,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平台。
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我会继续学习感兴趣的文化哲学艺术知识,并在行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