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9 4
天府 新论 2 9 0 年第5 0 期
目建设一开 始就 执行 了相反 的理 念 。实 践证 明 ,照搬 洋人 的经验搞 新农村 建设 注定是没有 出路 的。 日本 “ 一村一 品”运 动 ,又 称为 通过 中介 组 织引 导 的 农业产业化模式 。它 首先 由 日本大 分县 前知 事平 松守 彦先 生在 17 99年提出 、倡 导和推行 ,是 日本农 业产业 化 的成功 运作模式 。 】“ 村一 品” 【 一 2 ,就是 一个 村 的村 民,充 分利 用 本 地资源优势 ,因地制 宜 , 自力更 生 ,建 设 家 乡,发展 农 村 经济的 活动。它 的基本理 念是 “ 足本地 ,面 向世界 ” 立 , “ 自立 自主,刻意 创新” “ , 培养人 才 ” 。主要 做 法 :一是 组 织开展 “ 村一 品”建设 ,重点 抓住 产地 建设 、培育 名牌 一 两大重 点环节 ;二 是倡 导发展 农 、林 、牧 、渔产 品 的加工 业 ,旨在提 高产 品的 附加值 ;三是 发挥 农协 在产 品 的生产 和流通环节 的重 要作用 ;四是 政府 无偿 开设 各类 免费 补 习 班 ;五是 由农协 负责提 供农 业低 息贷 款 ;六是 促进 农村 文
看待各种新农村建设 模式 的推广 适用 价值、新农 村建设 从
典型示范走 向全面推 广需要 注意哪 些问题 是实践 中迫切 需
要解决的问题 。为 此 ,对新农 村建设模 式进行 比较 研究 尤
有必要 。


对源 自国外 的新农 村建 设模式 的评 析
近年来 ,我 国各地新 农村建 设实 践中非常 注重 借鉴 国 外经验 ,尤其是德国巴伐利亚模式 、 日本 “ 一村 一品运动 ”
天府 新论 20 年第5 09 期

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ECONOMY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Economy摘要:虽然近几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和城镇居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也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果农村经济停滞不前,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逐渐的落后。

所以要想减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就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文章将针对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时代;农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职责。

只有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帮助农民增加收益。

一、农村社会现状从人文模式上来看,农村地区出现了两项极端情况。

第一,农忙时期以及重大节日时青壮年劳动力会回家务农或是过年过节。

第二,除了这些时期,农村地区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绝大多数青壮年长时间的在外务工。

只有年龄较大的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呆在家中。

从经济模式来看,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农村的经济模式比较简单。

可以大致划分为四种模式:农耕经济、打工经济、以及养殖和新型种植经济。

农耕经济是以付出劳动和汗水的方式提高土地价值。

打工经济是指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而新型种植经济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一些水果和苗木。

养殖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畜牧业生产。

二、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一)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村地区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就具体的建设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

一些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一旦遭遇极端干旱或是洪涝灾害,就会出现缺水,或是堵塞沟渠的情况。

有一些农村地区处于较为偏远的山区,没有修建相应的公路,部分地区即使修建了公路,也没有及时的加强道路的防护,导致交通不便,这会影响到农作物养料的来往运输。

我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三大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推进三大模式比较分析

济 , 向国际市场 , 走 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乡镇企业 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乡镇企业是新农村 建设的主要拉动力 量 , 通过 乡镇 企业 , 民进人工 农 厂, 节约土地发展乡镇企业 , 农宅公寓化。
所 谓城 乡一 体 化模 式 的特 点 是 : 都 是 国家 确 成 定 的西南工 业重 镇 , 着 天然 的优势 , 过统 筹城 乡 有 通
20 0 9年 3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鲫 y gNoma nv ri o ra fMi 彻 r lU ies y t
Ma . 2 O r ,0 9
第2 8卷
第 3期
V0 . 8 No 3 12 .
我 国新 农 村 建 设 区域推 进 三大 模 式 比较 分 析
推进的影响 因素 , 旨在为新农村 区域模式选择提供有意的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区域推进模 式;比较分析 中图分 类号 :F 2 . 3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2—62 (0 9 0 0 2 0 1x 2 0 )3- 0 0— 4
自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 以来 ,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
2 京郊新 农村 建设模 式 .
北京 近郊 新农 村 建设 结 合 当地实 际情 况 , 因地 制宜 发展 创新 模式 , 成 了 全 面协 调 推 进新 农村 建 形
优势产业对新农村带动作用 , 总结了八种模式。本 文着重从区域差异角度来研究设模式 的特点是 : 依
托城 市辐 射 、 展农 村产 业 , 要 有 四种 方 式 : 一 发 主 第
是通过调整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 发展高效

都 市圈大 中城 市辐射 带动模式

最新-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精品

最新-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精品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一、中韩新农村建设异同比较1、相似之处(1)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

中国当前农村中面临的许多宏观方面问题,韩国在1970年代初也同样存在。

这些问题包括: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村劳力剩余,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村年轻人鄙视和离弃农业,等等。

韩国开始实施新村运动的197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人均耕地仅06亩。

而据2019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

(2)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各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矛盾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严重程度均超过韩国新村运动当初起步时的状况。

如,1970年韩国的城市化率为553,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

1970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5,而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3)社会矛盾基本相似。

1970年代初,韩国由于工农业和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存在就业难、学潮、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

当前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新增劳力就业困难,老百姓普遍觉得上学难和贵、看病难和贵,购住房难和贵,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2、差异之处(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

而现今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明显比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高。

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国内外农村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农村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农村发展⽐较研究2019-10-30《中国农业信息杂志》2014年第六期1国内先进地区农村发展典例1.1浙江浙江在农村发展中依靠“⼀乡⼀品”、“⼀县⼀业”集群增长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千村⽰范”、“万村整治”⼯程。

针对农村整体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不⾜的情况,着⼒推进村庄综合整治。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抓⼿,将环境整治与村庄建设、创建⽣态品牌、挖掘⼈⽂景观潜⼒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新村,促进区域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另外强调对历史传统⽂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保护历史⽂化村落。

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是注重⽣态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问题,改变了村容村貌。

⼆是因地制宜发展⽣态农业,开发区域特⾊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注重保护农村⽂化,使历史⽂化遗产得到科学开发和合理利⽤。

1.2上海上海的农村发展,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村级⼯业经济转型、发展特⾊农业等⽅⾯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

在具体的实践中,上海市的新农村建设各有特⾊。

有的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有的依靠城郊结合部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专业市场。

有的以原有资源条件(如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基础,⼤⼒发展⼯业园区。

另外,上海市以建设都市农业为⽬标,⼤⼒开发和培育观光农业,把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式结合起来,有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的发展,增强内在经营活⼒。

虽然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但都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的优势和特⾊,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上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1.3⼴东⼴东省按照经济、社会、⽂化等条件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珠三⾓”、东西两翼和粤北⼭区三⼤区域。

这三⼤区域都探索出了各具特⾊的农村发展模式。

珠三⾓地区拥有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临近⼤城市,该区域内农村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专业镇经济、都市农业星⽕产业带、观光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来实现的。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最新精选】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最新精选】

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已有的各种研究就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发展经验与模式的比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本文在概述前人有关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研究一、前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就农村”而言的。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又一次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我发现,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传承。

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

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有不同主张。

这些主张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二研究回顾(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究竟新的是什么,它要建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是以“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改革”说。

这种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是一场变革,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必须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政策性的限制和障碍,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通过改革早已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要: 新 农村建设是一项普世亿 万农民的 系统工程 , 但我 国各地 区由于资源禀赋 不一 , 必然决定 了新 农村建设从
形式到 内容 、 从发展路径到模 式都 具有 多样性 。本文对新农村建设发展轨迹 、 模式进 行比较研 究 , 探 索农村经 济发
展过程 的内在逻 辑和共性规律 , 并对新农村建设的 区域模 式进行 了 系统 比较 分析 , 揭示 出这 些发展 模 式 中具有共
第2 4卷
第 1期






Vo 1 J 2 4 No . 1
2 0 1 4年 1 月
J OU RNAL 0F C HANG CHUN UNI VER S I T Y
J a n .2 0 1 4
新农村 建设模 式研究综述
张晓辉 , 周 凯
( 长春大学 a . 学报编辑部 ;b . 管理学院 , 长春 1 3 0 0 2 2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奋 斗 目标 。 随 后 国 家 相 继 在
信息等对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可是科技管理信 息等不是相互独立 的, 只能通过人及财物才会对生 产 力发 挥影 响 。再 有生 产关 系划 分 为狭 义与 广义 两
种, 政 治经 济学 研究 的是 广 义 的生产 关 系 , 即通过 生

1 9 6 4
1 9 7 3
全 国知 识 青 年 上 山 下 乡 毛主席 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 去 , 是 为 了培养和 造就千百 万无 产 阶级事业 接班 工作 会议报告 人, 为 了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新 农村。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0 8

基金项 目: 吉林省教育厅“ 十二五” 规划项 目 ( 吉教科文合字 2 0 1 3第 2 5 5号 ) 作者简 介 : 张晓辉 ( 1 9 6 7一) , 男, 吉林长 春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制度经济学研究 。

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

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

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报告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

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1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

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

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新农村建设管理案例对比研究

新农村建设管理案例对比研究

新农村建设管理案例对比研究一、背景介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广大农民的期盼。

各地区纷纷开展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两个新农村建设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案例一:广东省某村新农村建设广东省某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包括农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然而,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项目推进缓慢,进展迟滞。

由于村民对新项目缺乏了解,对项目的支持度不高,导致项目启动困难。

其次,项目资金管理不善,存在财务难题。

村庄自身财力有限,项目筹资困难,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浪费现象频繁出现。

再者,对项目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缺乏培训,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三、案例二:河北省某村新农村建设河北省某村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农田改造为重点,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管理方面,该村积极推行村民自治,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同时,村委会组织专门的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项目的资金管理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合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使得项目资金得到妥善利用。

四、案例一与案例二的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新农村建设管理方面,河北省某村的做法更为成功。

首先,该村注重村民自治,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的推进速度。

其次,该村的管理团队专业素质较高,能够有效监管项目进展,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再者,合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使得项目资金得到妥善利用,解决了项目资金难题。

五、问题分析案例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项目推进困难、资金管理不善及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

项目推进困难的原因是村民对项目了解不够充分,缺乏支持。

资金管理不善的原因则是因为村庄自身财力有限,筹资困难,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

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是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缺乏培训。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及区域比较研究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及区域比较研究

家 学 者 已有 的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设 置 了 5个 一 级 指 标 、 6个 二 级 指 标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综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并 对 江 苏 省 2 ( 包括 苏南 、 中、 苏 苏北 ) 农 村 建 设 的 实现 程 度 进 行 了分析 比较 。 新
【 词】 主义新农村 ; 关键 社会 评价指标体 系; 可持 续发展 ; 和谐 社会
1 新农村 建设 综合 评价指 标体 系的构 建 思路

表 1 :
级指 标
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建 设 综合 评 价指 标 体系
二 级 指 标 单位 元 /6 67

权 重 4

参 照 标 准 ≥2 0 0 5 0
计 算 机普 及率 人 民 群众 对社 会 治 安满 意 率 农 村居 民规 划 居 住 点居 住 率
蕾| k %
% % % % %
% %
5 4
3 2 3 3 4
2 5
O4 . 1 8
4 0 9 0 5 O 10 O 8 0
若 干 二 级 指 标 。 二级 指 标 的选 择 既 考 虑 符 合 2 0字 方 针 的要 求 ,
管理
村 容 整洁 4
农村 行 政 村通 公 路 比重 农村 环 境质 量 综合 指数
自来水 到户 率 农 村 村 委会 依 法 自治达 标率
又考 虑 资 料 的 可获 得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有 些选 用 了 江 苏 省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的 评 价指 标 。在 设 置 的 2 6个 二 级 指 标 中 , 均 地 区 生 产 人 总值 、 、 二 三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 P比 重 、 市 化率 、 村 居 民 人 均 D 城 农

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与区域比较分析--基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与区域比较分析--基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新农村建设 的综合评价与区域 比较分析
— —
基 于湖北省县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 博, 张 全 红
( 湖: I E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 湖 北 武汉 4 3 0 2 0 5 )

要: 在 已有研 究 的基 础 上 , 结合 湖 北省 新 农 村 建设 的 实 际 情 况 , 构 建 了一 个 包 含 5个 一级 指 标 、 2 5个 二 级 指
l 韦 】 绕 新农 利‘ 建 没综 合 评价 指标 体 系 的设 计原 则 、 评 价标准 、 指标 选 取 和评 价 方法 等 问题 。其 中具代 表
性 的 是李 叫 贤 、 i l l N 亚莉 、 l j I ∈ 磊口 I 从生 产 发 展 、 生 活
宽裕 、 乡风 文 } 月、 1 村容 整 洁 、 管 理 民 主 5个方 面 构建 的 评价指 标体 系 。郭翔 宇等I 呗 4 从新 型农 民 、 发 达农 业 与 和谐 农村 - - 个方 面 建立 r一 个 评价 指 标体 系 , 许 咩述 r加权 求和 法 、【 大 1 分 析法 和聚 类分 析法 3
标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基 于 县域 数据 , 利 用加 权 求 和 法 对 2 0 0 9 ~ 2 0 1 1年 湖 北 省 8 0个 涉农 县 ( 市、 区) 、
1 3个地 级 市 及 全 省 整体 的新 农村 建设 实现 程 度 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 并进 行 了区域 比较 分析 。 结 果 显 示 : 以2 0 2 0年 新
种 测评 方法 . 随后 . 出现 I , l 一 ・ 系列 关注 地 方新 农 村
划 新 农村 建 设 的实施 情 况 进行 了综合 分 析 与评 价 ,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篇

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

2022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

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

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2022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2022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22年建成。

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

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

中国三农政策的变化与评价研究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历程与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过程中,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历程也是极为丰富的。

这种变化带来的对三农政策的评价也因之而不同。

本文将对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和评价进行研究。

一、对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即指农村、农民和农业,是指我国经济中农业、农村和农民构成的三大支柱。

对于三农问题的定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中国政府将其定义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转型,三农问题的界定也在不断完善,其覆盖面和内涵也在逐步扩大。

现在,三农问题不仅关注农民群体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二、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变化(一) 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政府实行的是“包产到户”政策,意在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将土地分给每户农民,保障输入、耕地和种子,增加粮食价格和生产补贴等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国农业总产值每年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然而,就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而言,增长的速度却相对缓慢、匀称,与城市地区的收入水平以及提高的国家收入增长速度相比较,还是显得不足。

比如,198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14元,农村居民的在195元。

且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特别低,从1981年的226元到1989年的308元不到。

那个年代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也未得到重视,农业生产规模小,差别大。

比较明显的是资源的浪费。

(二)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到了80年代末期,作为对农村“包产到户”政策不足之处的扩充,政府实行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这个新政策要求农村实现规模经营,并以家庭或村庄为单位实施生产。

同时,农户也可以依法出租或转让承包土地,并从而形成更为流动的农业经营模式。

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地区,政府也出台了“农村组织改革试点”政策。

这项政策帮助年纪大的农民退出农业经营的门槛,并促进年轻人农村地区内的就业。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_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新农村建设于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1、硬件建设有新突破。

一是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

全县已完成通乡水泥路38公里,占计划数的87%,完成通村水泥路286公里,占计划数的102%。

22个示范村(片)完成道路硬化57.67公里,占全年任务的96%。

新建40公里通村公路、5个客运站正在全面施工。

二是水利建设出现新的热潮。

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完成集中供水工程6处,分散供水工程1处,解决了1451户、5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整治病险水库22座,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东泉水库的整治工程已正式验收。

完成7座中型水库渠道清淤50公里,小型水库渠道清淤35公里,新建防渗沟渠106.2公里,在**乡6个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

民营水利日趋活跃,易家渡枧桥采取“村组引导,群众参与”的办法,筹资3万元,新建防渗渠道1500米,增加灌溉面积150亩。

**乡**村农民筹资15万元,对茅坪水库配套新建防渗沟渠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亩。

三是农村沼气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全县计划新建沼气池2500个,到11月底已建成2215个,占全年任务的88%,其中“三改”配套1772户,配套率80%。

22个示范村(片)建沼气池840个。

四是“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

我县“户户通电”工程涉及18个乡镇(场),234个村,1333个户。

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60.5km,新装和改造配变32台,新架低压线路1075km。

五是农村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全县已有18个乡镇实现有线电视大联网,新增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40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200户,新增农村电话用户8300户,新增农村移动电话用户10000户。

六是公共设施建设有新成效。

徐闻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

徐闻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
2.2.4 具有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和半自给的局限性,推动和促进了与农业关联产业部门的发展,实现了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布局和农产品贸易国家化。
2.3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2.3.1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多功能性研究来自于日本的稻米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承 “稻米文化”,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21世纪议程》在其第14章《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第4条中提出了“农业的多功能”概念。[5]农业多功能化是指农业功能多样化,就是在农业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原料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出文化、环境、社会等延伸功能,即农业不仅具有基本的经济、
3. 徐闻农业发展现状
3.1 总量分析
近年来,徐闻农业呈现出较为稳定与全面发展的态势。2013年,徐闻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为131455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了648721万元,增长率为6.6%;第二产业增加了164189万元,增长率为5.0%,其中工业增加了133070万元,增长率为11.6 %,建筑业增加了31119万元,下降了17.5 %;第三产业增加了501644万元,增长率为15.8%。人均生产总值(GDP) 18457元,增长率为9.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49.7:13.3:37.0调整为49.3:12.5:38.2。[9]从其增长率看,第三产业的增长率最快,其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最慢。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农业在徐闻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见图1)。
2.2.2 城乡一体化
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市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的格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流动。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最新】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_个,共_个行政村,农户数____户,农业人口____ 人,耕地面积____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__个。

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辟,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

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哺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__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___多人的就业问题。

__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__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___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江浙两省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 , 处理好城市与乡村 、 市民与农 民、 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 建设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 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 积极实现城乡一体化 目标。[ 1 1 江苏省在农村发展和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是 : 发展 乡镇企业 , 建设小城镇 ,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并 推进 农业 产业 化 。 是对 江苏 省探 索城 乡统筹 、 业反 哺农 业 、 市 带动农 村 、 这 工 城 建设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路径
和模式的概括。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动力来 自国家、 政府部门和城市的强力推动与支持 , 是农村 内部动力 和外部助力 的双重作用。社会资源配备逐步改变以往偏重于城市的倾 向, 做到城乡合理分配 , 而且在一
【 收稿 日期 】 0-4 0 2 80 — 7 0 本文 系 20 年度中共中央 编译局社 会科 学基 金项 目 《 07 江浙两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与特色的 比较研究'编 (
号:7 1 ) oB O 的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杨国勇(9 1 )男 , 吉安人 , 16 一 , 江西 教授 , 硕士。
维普资讯
7 8
浙 江海 洋学 院学报 ( 人文 科学 版 ) Ju a o Z e a ̄ ca n e i ( u aie Si c) or l f hin 0 enU i rt H m n i c ne n i v sv ts e
第 2 卷 5
个 时期 内向农 村倾 斜 。
坚持走农村城镇化道路是江苏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 工农发展、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市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 积累了
很好的经验 。自改革开放以来 , 江苏省在全 国率先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小 城镇建设曾以“ 苏南模式” 闻名遐迩。 费孝通先生早在 2 世纪 8 年代就 以“ O O 小城镇、 大战略” 的话语夸奖 江苏 的农 村城镇 化建设 。农 村城镇 化是 江苏农 民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伟 大创举 。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农业经济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引言 (3)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3)(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4)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4)(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5)(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5)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一)政府失灵 (6)(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6)(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6)(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6)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7)(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7)(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7)(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8)(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8)参考文献 (9)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后,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新农村建设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新农村建设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新农村建设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乡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重点之一。

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扶持和社会投入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
体化。

然而,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旨在调整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两者的发展目的相符,但其过程、方式、效果却可能存
在差异与相似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异同之处,探究其发展背景、政策制定、实施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区别和相似之处,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提
供借鉴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背景、政策制定、实施措施等方面的分析。

(3)比较两者在城乡差别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等方面实施措施的异同。

(4)比较两者在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文化教育等方面效果的差异。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比较分析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与新农村建设的异同之处,归纳总结两者的共性和差异,为当代新农村建设提供具体的借鉴和启示。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究两个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与规律,同时为当代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促进其科学稳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新农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9年,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在对待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问题上,文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

“生产发展”就是要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生活宽裕”就是要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风文明”就是要使农民素质得到提高,“村容整洁”就是要使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得到保护与发展,“管理民主”就是要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前推进。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中国的农村都在朝这个大目标努力奋斗,由于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各地农村在向新农村这个目标迅跑时就不一定要在一条跑道上,而是根据各自自身优势选择符合自已的发展道路,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耗子就是好猫!”成都市郫县安靖镇土地村与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及厄里村可以说是四川建设新农村中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从这两种模式中既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也有一定的相通经验,希望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比较,为四川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一、地理区位比较
土地村属于典型的城郊农村,而且位于大都市旁边的交通发达的平原地带。

这种优越的地理区位使土地村很容易受到成都市的“效益感染”。

特别是在成都市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
第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