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存在五大误读

合集下载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5)2. 文献综述 (6)2.1 城镇化与消费率的关系 (7)2.2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8)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本研究的发展 (9)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11)3.1 城镇化理论基础 (12)3.2 消费率定义与测算方法 (13)3.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假设 (14)4.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15)4.1 收入水平与消费率的关联分析 (17)4.2 城镇化过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8)4.3 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0)4.4 教育与消费率的关系 (21)4.5 城镇化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22)5. 实证分析设计 (23)5.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24)5.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26)5.3 稳健性检验与缓解 (27)6. 实证结果与分析 (27)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8)6.2 回归分析结果 (29)6.3 稳健性检验结果 (3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7.1 主要研究结论 (33)7.2 政策含义与建议 (34)7.3 对后续研究的发展 (35)8.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7)8.1 研究局限性 (37)8.2 未来研究方向 (38)8.3 研究的扩展应用 (39)1. 内容概要本文探析城镇化进程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分析阐述城镇化与消费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消费率的增长。

详细阐述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多个作用机制,包括:人力流动和收入分配:城镇化聚集人力资源,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并带来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从而增加消费能力;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环境:城镇化带来完善的交通、信息、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文化观念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城镇化伴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精细化,从基本满足向品质追求转变。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理顺基本要素关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理顺基本要素关系

统计 显 示 ,2 0 1 2年 中 国城 市 化率 已超过 5 2 % ,这 意味 着 中 国社会 正 由传 统 的农 业 ( 村)
社会 向城市 ( 镇 )社 会转 变 ,乡村 中 国正在 被城 市 中 国所取代 ,新 型城镇 化 就是 在这 种 背景 之下
迁 与社会 发展 的重要 动力 。当前 ,中国正处 于快
第3 4 卷 第5 期
2 0 1 3 年9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HUNAN CI T Y UNI VERS I TY
、 , o l _ 3 4 No . 5 S e p t .2 01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 理顺 基本 要素关 系
2 4








2 0 1 3 年第5 期
人社 会 ”性质 不 同 ,新 型城 镇化 建设 过程 中所 新
增 的社 区主要 是 “ 陌生 人社 区 ” 。“ 陌生 ”而非 “ 熟
重要 议题 。
综 上 ,如 何适应 新 型城镇 化推 进 中社 区社会 性 质 及其 整合 机制 的变化 ,搞 好 陌生人 社会 的治 理 ,无疑 是新 型城镇 化所 需 面对 和解决 的核 心 问
速发 展 的上 升 阶段 。然而 ,金 融危 机 的爆发 ,一
些 国家 经济发 展 萎靡 ,进 出 口锐减 ,这 给 中 国经
提出和践行的。 马克思 、 恩格斯曾经认为 : “ 对传
统社 会来 说 ,社 会整 体变 迁 意义 上 的进 步莫 过 于
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寻找新 的经 济增长点 ,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和健 康发展 ,无疑成为破解 当前经济发展困局的首要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孙圣华柳福健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6期平衡城镇发展、促进城镇融合是当前实现城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间居民文化融合。

农民市民化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推动农民向市民化转型不仅能提升农民市民化的社会认同感,而且是促进城镇融合发展的重要途经。

农民向市民转变中受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为此提出强化相关制度落实监察力度、组织提高农民专业技术能力、提倡和谐共享丰富多彩社会、增加文娱活动增添人文氛围。

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向市民过渡的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围绕“农民市民化”进行探索。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是基本实现城镇化的保障。

在2013年至2020年间“中央一号”文件中从完善农转非户籍制度、稳定农民就业、平等共享城镇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做了进一步落实工作。

尽管政府从多方面为城镇化建设做努力,但在其进程中,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镇一体化发展成果仍面临着诸多的考验。

因此,健康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增强农民向市民转变的社会认同感,增加其生活幸福感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一、烟台市农民市民化现状根据2001年-201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知,2001年到2019年间,烟台市农村户籍人口从438.36万人下降到246.83万人,年平均降低3.1%。

而在这20年间里,烟台市的城市户籍人口从207.63万上涨到466.97万人,年平均增长4.4%。

可见,烟台市农村户籍人口呈直线下降趋势,城市户籍人口呈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

其中,非农业人口上升的速度略高于农业人口下降的速度。

具体数据可参看表1,年均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据表1所知,2001-2019年烟台市农业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非农业人口数量呈上升态势,其中2012年烟台市城镇户籍人口数正式超越农村户籍人口数,成为一个农民市民化良好发展的转折点。

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2)城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模 式。 本质相同:让人口从农村走出来,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 三产业
2.城镇化现状 (1) 城镇人口增加。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 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 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
图表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4-03-16 21:20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 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
图表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4-施: (1)让“分类成口号” (2)引入私人资本 ①成立专业的垃圾回收利用机构 ②成立了废品理事会 (3)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①贴上了介绍垃圾回收利用流程的广告 ②设置两个垃圾桶 ③墨西哥城议会通过法律,凡是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者,可 受到最高3800美金的罚款,并被判处36小时监禁。而从 2009年1月起,对于不把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政府会予 以警告。
1.指导思想 (1)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3)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4)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
2.发展目标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2)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3)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4)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5)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3]刘爱玉.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2012,01:112118.
[14]周批改,徐艳红. 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J].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06:69-72.

中国乡村及城市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乡村及城市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乡村及城市发展若干问题思考宋圭武内容提要:国家提高扶贫标准既有欢喜也有忧愁;从宏观和长期看,农业增产比农民增收更重要;乡镇干部提拔要重视中年人;中国应降低城镇化速度;我国扶贫需要更多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关键词:乡村城市发展中国乡村和城市发展,涉及问题方方面面,下面就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国家提高扶贫标准既有欢喜也有忧愁国家提高贫困人口扶贫标准,从现有的人均年收入1274元大幅提高到2300元。

该标准提高后,中国的贫困人口将再次过亿。

这对中国发展而言,既有欢喜的一面,也有忧愁的一面。

喜的一面是:从政治方面看,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一种关怀,也是政治理念的一种进步。

从经济方面看,提高扶贫标准,必将扩大财政支出,这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也就有利于拉动经济新一轮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贫困个体的经济条件,有利于增强贫困户经济发展的后劲。

从社会方面看,提高扶贫标准,也就更多解决了一部分人生产和生活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忧的一面是:从经济方面看,从长远看,这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一个考验;另外,扩大支出,必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制度方面看,也存在一个如何让真正的贫困人口享受到扶贫待遇的问题。

因为决策的有效性并不能代表执行的有效性。

提高扶贫标准,决策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但在执行中,会面临许多具体情况。

由于缺乏诚信等问题较严重,以及人情关系等因素,如何有效识别贫困户就是一个问题;另外,由于腐败等因素,如何让扶贫资金不被他用,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对的问题。

否则,若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农村社会许多新矛盾,造成上访告状增加,增加农村社会新的不稳定性。

从人文方面看,提高扶贫标准,也可能造成贫困人口对政府更多的依赖性,不利于激发自身的活力;另外,由于更多人将被纳入贫困人口,这也可能降低这部分人的尊严感。

因为人的效用来自两部分:绝对效用和相对效用。

这里绝对效用与相对效用的相对大小与贫困户的偏好有关。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可能意思 到城镇 化进程 中一系列盲动会 给生态环境带 来巨大破 代农业 的发展对 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的大量负面影响。例如大量
坏, 最终这种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生态失衡 。
1 . 2城 乡二 元 分治 方式 加 速 了农 村 环境 的污 染
使用化工产 品对 土壤结构 的破坏 、大量农药 的使用 造成食 品污
的外来 负面因素 、 农 村 自身经济发展 中产生 的内部不当因素而形
1 . 1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出现生存压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动力共存的矛盾 成的问题 , 其根本原 因在于落后 的生产方式 ( 不管是 自我 发展过 推进城镇化建设 、 缩小城乡差别是我 国历经长期改革开放 、 社 程中产生 的、 还是外来转嫁而存在 的) 和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 会长足发展条件下 , 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 的必然选择。打 2 . 1农 村城 镇 化 环 境 问题 的外 在 性 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改变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的状况是摆在我们面
农村贫 困落后 的经济状况 即农村经济发展 的不足。现代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环保而言 , 农村环保工作起 步晚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既不健全 , 又 条件下贫 困与生 态恶化是互为 因果 的 , 人们越 是贫 困, 对 自然 的 缺乏有效操作 性 , 实 际工作 中不 同程度 的存在着 有法不依 , 执法 依赖性就越 大 , 在得不 到商业 性资源 的情 况下 , 只能靠过度开 发 不严 的现象。 加上农村城镇环保基础设施薄弱 , 环保经费不足等 , 环境资源来维持生存大计 。正如周熙 明在《 中央党校 学员关 注的 诸多 因素加速 了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 。 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城 文化 问题》 一书 中指 出 : “ 今天, 几 乎在世界 的每个地 区都 出现 了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它有“五个特征”:第一,我国城镇化率,2007年达到了44.9% 。

这说明中国还有55.1%的农业人口存在。

从人口总量来看,农村人口大致还有7.3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2.4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这个量很大。

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

所以,中国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中央领导心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每年有1亿多的人口流向大城市,其中一小部分留在城市长居,而大部分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再流向城市,这些流动性的人口大概有1亿左右。

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或者说成了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后备军”。

为什么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多百分点,主要的增长因素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快于中小城市。

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的“巨型城市”,都在不断地增长。

这个现象是一个好现象。

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城镇是一个国家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特别是中国。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包括小城市萎缩,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现在的小城镇,大体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1.9万个,还有1.5万多个乡镇,这两类加起来3.4万个左右;另外,还有村庄大约264万多个,这组数字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城市、“巨型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反思与矫正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反思与矫正
1 0
会保障制度 、 就业制度 、 医疗保险制度和教育制度等, 不 能够分享 城镇化 和现代 化发展 的成果 , 结果我 国出现 了 世 界上规 模最大的流动人 口, 城乡居 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持 续拉大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未得 到改善 。城镇空 间
的扩展与城 镇人 口的增 长处 于失衡 的状态 致使我 国 目 前 的城镇化 是不彻底 的城镇化 - - 3 把 城镇化理解为搞投 资建设
2 . 鼓励 支持农 村劳 动力进行职业的转 换
。 就业 问题是失地农 民生存 所面临的第一个 问题 , 是 进 城农 民在城市定居 落户 的物质保 障。 随着城镇化的进
在传统政绩观的指导下 , 各地方政府从政绩的角度
出发 , 追求 地方 经济总量 的增长 , 把城 镇化理 解为 大力 推进城市建设 , 大搞投资项 目工程 。很多项 目工 程并未
业, 带动 当地经济 的发展 , 为其他农 村居 民提供更 多就 业 的岗位。 3 . 落实农 民工 的市 民梦与安居梦 农 民工为城市的建设 和发展做 出了很 大的贡献 , 但 是 由于户籍等制度 的限制 , 他们享受不 到城市和经济 的 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享受不 到城市居 民正享
民的居 民梦 。 Fra bibliotek二、 城镇化 的曲解与误读
1 . 把城镇化等 同于城 市化
城镇化 的本意是要改变城 乡二元 结构 , 缩小城市 和 农村 的差距 , 然 而 由于政 策和认 识 的偏颇 , 将城 镇化 的
重 心倾 向于城 市 , 大搞 城市建设 , 提高 城市 居 民的生 活 福利 , 这就 客观上拉 大 了城 乡之间 的差 距 , 城 乡二元结
构不但 没有缩小 , 反 而呈现扩大 的趋势 。 目前 , 制约 我国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 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 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 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 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 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 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 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要求人口 Nhomakorabea中居住,从而带来 城市化效应,另一方面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一部 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排挤出来。这部分从农业中游离出 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必然要在农业以外的行业去寻求新的 就业机会。
(四)科学规划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园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规划应包 含道路、通讯、水利、供电、供气、防灾、减灾、产业凰区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 文化等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一定要有前瞻性,既要满足近期建设 的要求,又要预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并使各专项规划相 衔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使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能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 济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组织精干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本区域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纲领”,引导、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 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 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 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 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 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 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 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 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 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 的难度。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作者:来亚红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02期【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主体内容,是未来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普遍存在传统观念、体制机制、资源要素和路径依赖四大制约因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制约因素一、传统观念制约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观念因素,首先是来自普通老百姓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是从两千多年以来以碎小地块为载体的农耕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包括安于现状的保守特征、不愿意接受改变的处世态度、依照自然经济运行的田园生产方式与生活节奏习惯等。

持有这些观念的人们对城镇化和现代产业的生产与生活秩序持有怀疑、恐惧和观望情绪。

其次,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往往陷入“以物为本”的片面化盲目性城镇化观念。

在发展理念上,将城镇化误读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大投入、造新城、大拆大建等,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刻意将以前老路径的“投资大跃进”、“房地产化”、“人为造新城”等老的模式都装到“新型城镇化”这个筐里。

在价值取向上,往往将城镇化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即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对新增城镇人口如何在城镇安居乐业、如何同步或适度超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问题,则缺乏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注。

二、体制机制制约一是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体制。

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下,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等级化城镇管理模式,造成各级城市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失衡,政府的行政级别成了推进各地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行政地位来吸取各种要素,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等,导致城镇体系发展的严重失衡,即大城市尤其是行政级别较高的顶级大城市畸形扩张,而中小城市则发展不足,甚至出现“灯下黑”现象。

同时造成城市区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分割现象,使各城市政府之间区域合作受到严重限制。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doc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doc

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制约新型城镇化的障碍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两篇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更多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内容实用资料栏目!【当前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四大因素一】【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主体内容,是未来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中长期动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普遍存在传统观念、体制机制、资源要素和路径依赖四大制约因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制约因素一、传统观念制约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观念因素,首先是来自普通老百姓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是从两千多年以来以碎小地块为载体的农耕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包括安于现状的保守特征、不愿意接受改变的处世态度、依照自然经济运行的田园生产方式与生活节奏习惯等。

持有这些观念的人们对城镇化和现代产业的生产与生活秩序持有怀疑、恐惧和观望情绪。

其次,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往往陷入“以物为本”的片面化盲目性城镇化观念。

在发展理念上,将城镇化误读为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大投入、造新城、大拆大建等,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刻意将以前老路径的“投资大跃进”、“房地产化”、“人为造新城”等老的模式都装到“新型城镇化”这个筐里。

在价值取向上,往往将城镇化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即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对新增城镇人口如何在城镇安居乐业、如何同步或适度超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问题,则缺乏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注。

二、体制机制制约一是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体制。

在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下,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等级化城镇管理模式,造成各级城市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失衡,政府的行政级别成了推进各地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行政地位来吸取各种要素,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等,导致城镇体系发展的严重失衡,即大城市尤其是行政级别较高的顶级大城市畸形扩张,而中小城市则发展不足,甚至出现“灯下黑”现象。

2023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四)

2023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四)

2023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四)1.黏土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肥沃度差、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却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

在模拟古代的海水中,黏土会形成水凝胶——由大量可吸收液体的微小空间构成(像海绵一样)。

过去几十亿年里,被禁锢在这些空间里的化学物质可能发生了复杂的反应,从而形成了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最终生成活细胞的各种系统。

黏土形成的水凝胶可能对上述化学过程起到了禁锢和保护的作用,直至发育出将活细胞包裹住的细胞膜为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黏土富含生命需要的营养物质B.水凝胶对生化反应的保护作用C.黏土在地球生命起源中的作用D.地球生命也许最初发源于黏土2.博物馆的重点展示厅基本上没有分割空间,尽量保证了展厅的畅通与宽敞,并且把明星标本放在这个展厅最抢眼的位置,这使得观众一进入展区就能够一览无余地看到最精彩的展示。

在每个大空间上,适当运用了错层的方式,开辟出一个互动区域,专门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这个错层也是很好的观赏角度。

根据文意,博物馆展品展示上的特点是:A.个性与共性的结合B.传统与现代的结合C.空间与互动的结合D.艺术与科学的结合3.科学家一直认为大脑中的语言中心让我们有别于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进化近亲,实际上,二者是相似的。

或许,是时候开始重新审视猴子和人类语言的起源了。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与人类语言能力有关的大脑区域所在位置与科学家一直认为的截然不同。

这个控制语言能力的区域距离大脑中央更近,比此前认为的近了3厘米,这意味着人类大脑与猴子大脑的相似度超出此前预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猴子和人类语言起源的关系可能比想象得更密切B.人类大脑与猴子大脑的相似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C.人类大脑中的“语言中心”位置可能与此前认为的不同D.大脑中的“语言中心”位置决定了人类和猴子的区别4.语言到底是什么?假如它仅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讲英语也就谈不上有啥危险。

然而语言还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源泉。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政绩,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导致大量耕地被侵占。

这不仅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使得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土地出让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低价出让土地、违规改变土地用途等,也损害了公共利益。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新建的城区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厂房,而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却面临着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种土地资源的错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支撑不足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一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薄弱。

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这导致城镇缺乏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难以吸引人口的聚集和就业。

一些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如资源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这些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环境压力,容易导致城镇经济的衰退。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使得城镇在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人口市民化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目前人口市民化进程相对滞后。

大量农村转移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在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户籍制度的限制是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障碍之一。

由于户籍与公共服务的紧密挂钩,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门槛的落户条件、繁琐的手续等。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村转移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入学难、教育质量差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语言文字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语言文字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语言文字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202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城乡地图,同时也改写了中国语言地图,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变化对中国的语言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语言的发展变化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语言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值得广泛关注。

关键词:城镇化;语言文字;问题;原因一、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现状城镇化也称城市化、都市化,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1.2%、57.35%,比2022年底各提高5.9和4.75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城镇化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首要任务。

城镇化改变了城乡地图,同时也改写了中国语言地图,农民给城市的语言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同时,返乡农民把自身在城市语言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带回了农村,并深刻影响了农村的语言表达习惯。

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现状主要表现如下:(一)城市语言生活变化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城市新市民,而另一部分农民为入城务工人员,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农民工。

在城镇化增速有所放缓的前提下,国家统计局今日的数字显示,2022年外出农民工仍有16934万人,由此可见农民工的影响力之大。

农民工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语言状况早已构成城市语言状况的一部分。

城市中一般都有一种主导性的语言,比如北京是普通话,广州就是粤语。

外来的新市民或者农民工可能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的方言,带着各异的口音。

虽然城市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但与主导性语言相比,这些新市民或农民工的语言依然会显得特殊,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二)农村语言状况农村,是农民的聚集地,一般地广人稀,不像城市那么拥挤,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生活习惯很随意,缺少说话的艺术。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第五单元主题作文导写:讲好中国故事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教案第五单元主题作文导写:讲好中国故事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五单元“讲好中国故事”主题作文实例导写(对标教材任务+高考真题链接+主题作文训练)一对标单元学习任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解读为了解国家变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历年高考真题链接(2017·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它有明确的写作范围(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你所认识的中国)和写作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写作时要注意这两点。

题目要求围绕两三个关键词,表达对中国的认知,重在写出“认知”。

12个关键词涉及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发展、现实问题、国家战略等方面,范围很广泛。

选择时,一要注意“就熟”,即自己熟悉的方面,以便有内容可写;二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作文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参考例文】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

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没错,这正是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的中国乡村。

它们不同于你们有所耳闻的“北上广”等中国的大都市,这里也许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

但这里却葆有传统中国的诗情画意和连接中国人情感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田地里的庄稼用它的色彩铭记着时光的流逝。

城市化带来的危害

城市化带来的危害

城市化的危害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

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

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噪光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90年底,我国城镇共有无房户、困难户800多万户,1988年统计,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在2m2以上一特困户尚有55万户)。

2002年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21.3m2。

交通堵塞,是城市的另一大难题,据统计世界295个城市公共汽车行驶速度,天津倒数第一,北京第二,我国各大城市速度逐年下降,水源紧张、环境污染(大气、噪声、垃圾、卫生、绿地)。

究其原因,均为人口膨胀,市区人口过密所造成的。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下岗失业现象的存在,既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

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是造成失业人数增加的原因。

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未来5~10年,全国新增的劳动适龄人口不会低于1000万,加上现有的1400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1、5亿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构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难度。

4、其他的社会问题。

贫困问题:总的来说,国家越富裕,他的国家贫困线越高。

据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在中国和印度支那,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除外。

城市化的发展,造成贫富差距拉大,贫困人数增加。

内城衰落问题:城市化的发展,使不喜欢城市中心区嘈杂而拥挤的生活的富有居民不断迁往郊区。

传统的城镇化存在哪些问题?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

传统的城镇化存在哪些问题?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

传统的城镇化存在哪些问题?(一)传统城镇化导致城乡分割严重,农村的萧条与大城市病并存传统城镇化“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导致城乡分割严重,差距拉大,农村的萧条与大城市病并存。

一方面,传统城镇化使城镇像一架巨大的抽水机,抽走了农村的资源和人才,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耕地数量和质量降低及农业的低效性使农村和农业缺乏吸引力,农村逐渐萧条,并对我国粮食生产及粮食供求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在传统工业推动下,大城市病不堪重负,人口膨胀造成城市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区域间存在不平衡性,且区域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区域间存在不平衡性,超前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并存,动力机制不足,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我国的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一直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状态,省区内,城、镇、乡间也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

一些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中小城镇建设不足,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影响地区产业发展。

而区域中大城市却出现了过高的人口增长和蔓延式空间扩张,带来了缺乏产业依托的过度城市化和空心城市化问题。

镇域经济发展不足,城镇化缺乏产业动力,使得以区际合作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理论指导与合作机制的缺乏,我国大多数区际合作的效果未能显现。

(三)由于城市产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品牌效应不足由产业带动的城市品牌效应不足,存在无定位、定位模糊、定位趋同现象。

城市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城市产业建设,而我国的城市由于过分追求GDP 的增长,以粗放的招商模式导致了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这一方面使我国城市的产能出现过剩,另一方面使城市对抗外生冲击的能力降低,城市面临经济波动时变得更为脆弱。

城市经济学中“马歇尔—阿罗—罗默外部性”强调区域内行业的专业化带来的行业内规模效应;“雅克布斯外部性”强调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交流产生的知识溢出带来的规模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研究论坛
规划论坛
38
中国城镇化存在五大误读
城镇化存在五大误读:城镇
化就是城市化,城镇化就是土地
城镇化,城镇化就意味着投资建
设,城镇化就是城市现代化,城
镇化就是提升户籍居民生活福
利。

人们并不是不明白中国城镇
化的真正内涵,而是被城镇化背
后涉及到的利益再分配绑住了手
脚。

城镇化≠城市化
聚焦于各类大中城市和城市
群,是对城镇化的误读,中国应
该走一条适合国情的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
路。

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
程中,有两个陷入分歧或者有时
被混淆的概念:城镇化,还是城
市化?
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政策专
家和学者们,大多愿意使用“城
市化”的概念。

一方面是因为国
际上没有城镇化的说法,另一方
面是希望未来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聚焦于各类大中城市和城市群。

而从事农村政策研究的部门
和一些领导同志,根据我国的国
情,倾向于采用“城镇化”的提
法。

中国现在有7.1亿城镇人
口,可是我们只有658个城市,
另外还有近两万个建制镇,建制
镇平均人口1万多。

按照国际上
一般对城市的认定,我们所有的
建制镇的镇区都可以叫做城市。

可是在中国,建制镇的统计范畴
是属于农村,隶属于城市的管
辖。

如果我们提出“城市化”,
在中国这种国情下,各级城市政
府会以此为借口,排斥农民工,
同时,他们会利用自己管理上的
优势权力,使得生产要素走向更
多地向城市倾斜,把自己的城市
越做越大。

“城镇化”,这是目前中央
既定政策的提法。

我国已经有近
2万个小城镇,把城镇化的矛盾
分解到小城镇,会把不稳定因素
降到最低。

其次,在中国国情
下,镇代表着一部分农村人口就
地就近的转移,这也是我们重要
的目标。

但是,大城市也必须要承担
农民工进城的公共服务问题。


尊重农民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各
类城市都应该积极接纳农民转
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
镇化道路。

城镇化≠土地城镇化
在各地政府过度依赖“土地
财政”的情况下,大量农村土地
被低价征收。

但实际上,城市在
吸纳农村土地的同时,应当同步
做好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

2000—2010年,全国城镇建
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而城
镇人口增长速度只有45.9%。


地的城镇化速度,要远快于人的
城镇化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通过低
价征用农村的耕地或者集体建设
用地资源,获取了大量的资金,
解决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说,城市如今在形态上已经向
现代化迈进,农村的土地作出了
极大的贡献。

如果从某个城市或某个村庄
的角度看,低价征收农民土地肯
定是带有一定的剥夺性质。

但从
全局上看,中国特殊的土地征用
制度,对于促进大量非农人口增
加,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中国国
际竞争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重大作
用。

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
李铁
规划研究论坛
规划论坛
39
城从事非农就业,总共有2.5亿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农民收入的近一半来自非农就业。

各个地方政府在招商的时候,工业土地基本是零地价或负地价,这也是建立在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上的。

但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城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土地粗放型使用,甚至不惜大量占用耕地,进行城市的扩张。

目前城市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80~120平方米的标准。

另外,尽管有2.5亿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战略目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实现。

各类城市只欢迎农民工来就业打工,而不欢迎他们定居落户,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为了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剥夺农民工带来的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了城市非常正常的选择,而为农民工提供与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则被排斥在外。

城镇化≠投资建设
在传统的政绩观指引下,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把城镇化看作加快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却忽视了城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转移农村人口的长远目标。

城镇化是要加快城镇建设还是要促进人口转移?虽然理论界已经明确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也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做的,和中央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按照传统惯性来理解城镇化,认为城镇化就是城市建设,是投资上项目。

这是基于政绩、基于地方GDP增长的非常现实的认定。

政府政绩要闪亮,要超过前任,至少达到前任所获得的收益,或达到前任的投资水平,就继续通过土地出让、通过城镇建设来获得。

在到地方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城市规定了大拆大建的数量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之一;有的要求城镇面貌在短期内出现较大的变化,符合所谓城镇现代化的发展潮流。

更严重的是,在大规模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公共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一些城市盲目照搬照抄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模式,追求的是大广场、大马路、摩天大楼、会展中心、大中心公园绿地和景观工程。

甚至在一些中西部城镇,尽管产业基础薄弱,财政入不敷出,也在不惜举债铺开摊子,大规模搞城市建设。

当中
出现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这种现象无论是在省会城市还是在地级市和县级市,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城镇化≠城市现代化
城市建设向欧美看齐,高标准、追求现代化,更加拉大了城乡差距,抬高了农民进城落户门槛,与城镇化提出的本义背道而驰。

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相当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城里的有识人士、精英、管理层、决策层,包括媒体、教授、学者、专家、政府管理层,都在向欧美看齐,所以我们看到了千城一面的、以欧美为样板的、现代化的城市形态。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力。

甚至一些部门在下达的文件中要求,城镇化建设要高标准、高档次,要面向未来。

可是,最容易被忘记的是中国的国情:中国有近9亿农民仍被排斥在城镇化进程之外。

实际上,城镇化很简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一定是低素质、低端就业、低收入人口进入城镇的过程,这恰恰和现在城市管理者的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冲突。

北京市关闭农民工子弟学校,原因就是这些学校达不到公办学校的标准和水平。

那么公办学校的标准和水平又是向什么看齐呢?是按照城里人的要求,向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

在城镇化过程中,参照系水平过高,和发展阶段较低并存的过程,是我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我们制订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标准,是针对城市的富裕人口、精英人口,还是承认城市公共服务差别化的现实存在?给
把发展的成果封闭在城市,不是城镇化的本义,应当使进城农民与当地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福利。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的速度远远优于农村,使得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公共福利也远远大于农村居民。

大量的决策者、媒体记者、知识分子、企业家都住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