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

【要及时、正确和谨慎】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之体,在病理上发热容易,变化迅速,寒热虚实转化很快,稍不注意,即可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因此小儿患病后,必须争取时间,及时治疗,不能拖延。

在用药时要查明病因,辨明疾病表里、寒热、虚实的属性,了解脏腑功能失调的程度,只有掌握了辨证施治的规律,才能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药,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只要及时、正确用药,往往见效甚速。

若用药稍有不当,也极其容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

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特别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

”小儿用药,不仅要及时、正确,还应谨慎。

谨慎用药,不仅是为了用药对证,即使对证,在用量和用药时间上,也要十分注意,用量过大同样会导致不良反应,轻则呕吐泛恶,重则可以出现各种药物反应,如生大黄会引起暴泻,乌头会影响心脏功能,山豆根会引起剧烈呕吐等。

用药时间长短,要考虑到患儿本身体质状况,尤其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中药,更应辨明体质情况,如素体阴虚,但需服用药性温热的中药治疗某些疾病,则必须控制热性药物用药时间,并加强对症状观察,或在温热药中加入一定量养阴药物,防止进一步损伤阴津。

【要中病即止】这是小儿内治用药另一特点,小儿机体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对中西药物的反应均十分灵敏,应用时必须根据患儿个体特点与疾病轻重,区别对待,不能干篇一律,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应用时更须审慎。

苦寒的中药会削伐生发之气,如果用时过长可使人之正气受损,脾胃受伤,常可出现头晕乏力,气短自汗,纳食呆滞,甚者呕吐泄泻,时时腹部冷痛等;辛热的中药足以耗损真阴,损伤津血,轻者出现“上火”症状,如咽燥干痛,口渴欲饮,鼻部出血,大便于结,眼鼻发干等,重者可出现头晕失眠,口渴欲饮,入夜盗汗,午后潮热,小便短赤等;攻伐之剂用之不当会引起患儿气阴亏损,或导致呕吐、泄泻不止,出现气虚液脱,造成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有哪些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有哪些小儿的脾胃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而中药作为一种温和的调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儿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本文将介绍6种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并详细说明其用量和制作步骤。

同时还会注意提醒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

1.党参枸杞饮材料:党参30g、枸杞子20g、红枣10个、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党参、枸杞子、红枣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至红枣烂熟即可。

用法用量:适量分次喝,每日2-3次。

注意事项:脾虚湿重者不宜多食。

2.白术茯苓汤材料:白术30g、茯苓20g、炙甘草10g、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白术、茯苓、炙甘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30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适量分次喝,每日2次。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3.苦参丸材料:苦参30g、麦芽30g、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苦参和麦芽煮熟,捣成泥状,加适量蜂蜜拌匀制成小丸。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每次服用10丸左右。

注意事项:脾虚气滞者不宜服用。

4.四君子汤材料:白术10g、茯苓10g、人参10g、炙甘草5g、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30分钟即可。

用法用量:适量分次喝,每日2次。

注意事项:脾虚湿重者不宜服用。

5.健脾丸材料:黄精30g、山药30g、茯苓20g、白术20g、炙甘草10g、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1小时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服用10丸左右。

注意事项:脾虚气滞者不宜服用。

6.砂仁丸材料:砂仁30g、麦芽30g、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砂仁和麦芽煮熟,捣成泥状,制成小丸。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每次服用10丸左右。

注意事项:脾虚湿重者不宜服用。

结语:以上是6种常见的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同配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脾虚症状,如脾虚湿重、脾虚气滞等。

同时,为了保证药效,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药量的控制等。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小儿中药是在中医药治疗儿童疾病时使用的一种疗法。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掌握一些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一、小儿中药用量1.剂量的确认:小儿的体质较弱,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儿童的中药用量约为成人用量的1/2至2/3,但具体的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调整。

2.年龄的参考:根据小儿的年龄可以初步确定中药的用量。

常用的参考标准如下:(1)0-1岁婴幼儿:一般剂量以1/5-1/3成人剂量为宜;(2)1-3岁幼儿:一般剂量以1/3-1/2成人剂量为宜;(3)3-7岁儿童:一般剂量以1/2-2/3成人剂量为宜;(4)7岁以上儿童:一般剂量以2/3成人剂量为宜。

3. 千金子法:千金子法是一种根据体重计算用药剂量的方法。

即用药剂量=体重kg×用药剂量(每kg)×0.5、例如,一名体重20kg的儿童需要使用其中一种中药,每kg的用量为0.1g,则该名儿童应使用20×0.1×0.5=1g的该种中药。

4.按病情来定:在使用小儿中药时,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剂量的调整。

对于轻微症状的患儿,可以减少用量;对于重度症状的患儿,可以适当增加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剂量的增减不宜过大,一般以1/4-1/2剂量为宜。

二、小儿中药的煎服方法1.注意药材煎煮:小儿中药的煎服方法与成人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小儿中药煎煮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30分钟。

另外,需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过热或过火煮煎导致药性的损失。

2.煎服方法:小儿中药的煎服方法分为直接煎服和煎剂冲服两种。

直接煎服是指将药材加水煮沸后,喂给患儿;煎剂冲服是指将药材煎制成浓缩剂后,取一定剂量,用温水冲服。

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儿童的年龄、病情及用药要求。

3.注意药品温度:小儿中药在煎服时需要注意药品温度,避免烫伤。

资阳中医院儿科中药煎服法

资阳中医院儿科中药煎服法

资阳中医院儿科中药煎服法1、煎药用具及方法砂锅或不锈钢锅煎服,将中药用冷水浸泡(浸泡半小时,药液大约淹没手背即可,婴幼儿可适量减少量),第一次中火煎开后,小火再煎10-15分钟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冷水煎开,小火再煮15-17分钟,倒出药液。

将两次的药液混匀即可,7岁以上小儿可按上述方法煎3次。

传统带有壶嘴的中药砂锅(药渣容易堵塞壶嘴,不便泌出药汁,不建议使用)建议使用如下图的没有壶嘴的砂锅,方便泌出药汁不锈钢锅2、煎药总量3个月以下:一剂总量100-120ml;3个月---1岁:一剂总量120-150ml;1岁------2岁:一剂总量150-200ml;2岁------3岁:一剂总量200-300ml。

3、服药时间、次数及量原则上服药时间在喂奶后或餐后1小时服药,一剂服用一天半,或二剂服用三天,一日3-5次,喂药不配合的患儿可以少量多次频服,一日5-10次都可以,每次2ml,5ml,10ml,20ml都可以。

4、特殊情况注意事项(1)小儿发热口服的中药原则上一日一剂,总量同上,浸泡半小时后小火煎开7-10分钟即可,2小时1次,多次喂服,呕吐患儿可在饭前1小时服用,脾胃差的患儿可在饭后1小时服用。

(2)同上时服用西药和中药的患儿,可在饭前1小时服用中药,饭后1小时服用西药。

(3)发热外洗的葛根、石膏浸泡后先煎开半小时,再下袋装外洗药(需浸泡半小时)同煎,煎开后10分钟即可,依法煎够三次泡澡药量,混匀后泡澡,每日浸泡1-2次。

(4)另包的豆蔻或者砂仁需打碎后一起浸泡。

(5)服药期间饮食需清淡易消化,忌麻辣,鸡鸭鱼蛋虾腥、油腻、芒果荔枝桂圆橘子烧烤等,发热及泡澡患儿多饮白开水;(6)特殊情况请遵医嘱(如,红曲尽量在50度左右药温时兑服)。

5、免煎颗粒用法智能免煎是已经分好的颗粒,因为智能免煎只能开偶数,每盒六格,一次按照一到三天的总剂量分次服用。

请遵医嘱每次半格或一格,用95度开水浸泡20分钟后搅拌均匀即可服用。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如下:
煎药方法:
1. 煎药用具以砂锅为佳,搪瓷、不锈钢锅次之,禁用铁、铜、铝锅。

2. 中药应先用冷水浸20分钟左右再煎。

煎药用水一般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可适当增加用水。

3. 一般药物水沸后,文火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先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动药料2—3次,二煎时间可略短。

4. 不同药物下药时间有别:先煎药:先煎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后下药:在其他药将煎好时投入同煎5分钟;其他特殊药按医嘱煎。

服药方法:
1. 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2. 每天一剂,煎两次,每次煎汁150—200毫升(儿童50—100毫升)早
晚各服一次,宜在饭后1小时左右温服,或按医嘱服用。

3. 服中药期间,一般忌生冷、腥臭、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 给小儿喂药时,切勿捏鼻。

5. 饭后服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

6. 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一般中药方剂皆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

7. 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以上为中药的煎药和服药方法,供您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中药煎药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标准操作规程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一、操作规范1 领药煎药室工作人员到门诊中药房领取代煎药剂,并在领单上签字,注明领取时间,核对姓名、性别、剂数、住院号、科室及所需要煎煮的袋数,每袋剂量,如果领单上未注明,则按照每日一剂,一剂服用2次,每次150ml的剂量煎煮。

2 浸药1准备泡浸容器1-2个,一般用塑料桶即可。

2将布袋洗净,要煎的中药装入,一般不能超过十五付(根据药的份量而定)。

然后用光滑的棉线或麻绳扎紧袋口。

3分处方浸泡:浸泡时间约30分钟,中药吸水量约为药重的1.5-2倍,加水量以淹过药袋为准。

4把处方单要夹在浸泡的容器桶上,以防混乱搞错。

3 煎药1检查充填阀门和备用阀门是否关合。

2估计煎药水量:先把浸泡中药的水倒进药煲内,已浸泡的中药先在过滤网内,每付药物约加400毫升的水,根据药份量而定。

再加煎制过程蒸发量约100-150毫升/付(贴)的水,核定水量以后(按中药付数计算水量)。

然后再将已浸泡的中药及过滤网,放进煎药煲内。

严格防止中药掉进煲内影响包装时阻塞。

3打开煎药煲电源总开关。

4按“加热”键,分别设定煎制需要武火和文火时间后,然后返回武火状态即开始煎药。

5阿胶等胶类药物,不宜直接入药煲煎熬,应另取容器化解,再等中药煎好后加入药煲内,搅拌匀后和药液一起包装。

4 包装1在开始包装前20-30分钟打开“热合”键,首先设定上温为160℃,下温设定为170℃,设定以后,绿灯自动近照设定要求自动跳示设定指标平衡为止后,开始包装。

2煎药完毕,提起药煲内的过滤网斜放在煎药煲上口,用挤压器的压盘挤压布袋内药渣,使药液沥尽。

3设定包装数量:根据药煎完毕后看煎药煲表上的数量而定包装数量,一般设定150~200毫升,一付(贴)为二包装。

4打开充填总关阀门,按下“注入”键和“起动”键便可自动完成包装。

5要包装分量最好用手动为宜“起动”键切断装满一包马上关掉,等药液注满以后再打开“起动”键,陆续逞环操作才能达到份量包装。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方法来计算。

1. 年龄计算法:根据小儿年龄大小及病情轻重,酌定药量。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婴儿用药量按成人量1/14-1/7,6个月至1岁用成人量1/7-1/5,
1-2岁用成人量1/5-1/4,2-3岁用成人量1/4-1/3,3-4岁用成人量1/3-
2/5,4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

2. 体重计算法:根据体重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儿中药的用药剂量,一般可按体重比例来计算。

比如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平均值预估为60公斤,如果小孩的体重是30公斤,可以按成人量的一半给药。

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单味药的剂量来进行计算,比如黄芪成年人用30克,如果是30公斤的小孩可以用15克。

或者也可以直接开成人量的方药,给小孩服用时,分次给予就可以。

比如药方中是30克的黄芪,如果给30
公斤的小孩服用,可以一副药喝两天。

如果成人是一天两次服用的,那么儿童就可以分两天4次服用。

3. 体表面积计算法: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儿童的体表面积和成人体表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

总之,在给儿童服用中药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药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小儿服中药汤剂方法

小儿服中药汤剂方法

小儿服中药汤剂方法
一、小儿中药汤剂的服法:
小儿服中药汤剂比较困难,就要求中药汤剂尽可能煎少一些,分多次服用。

3岁以下的小儿一般一付药煎两次总计60毫升即可,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3~7岁的孩子可煎100~150毫升,每次服30~50毫升,分3次服;7岁以上的儿童可煎150~2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以上,日服3次。

因为煎药是两次,而服药要3次以上,所以小儿吃药就不能像大人那样煎一次服一次药,而要将两次煎好的汤药合在一起后分三份服。

二、小儿服汤剂注意事项
小儿服药问题包括喂药及服药次数两方面。

小儿喂药难一直是家长的心病,所以要熟练掌握小儿喂药的正确方法。

对小儿喂汤药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婴幼儿,可以喂几口药,喂少许开水,一剂分几次喂服。

对拒服药的小儿,可固定其头部,用小匙将药送至舌根部或舌两侧,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捏鼻或顺舌而直倒喂药,以免呛入气管。

新生儿服中药,可用奶瓶喂服。

每天服药次数应根据患儿年龄决定,一般婴幼儿可将一天总量分成多次给药,学龄前儿童可将中药复渣再煎给药。

有些小儿服中药后,容易出现呕吐,除注意喂药方法外,还可以加白糖或冰糖等调味品。

婴幼儿用奶瓶喂药时,要防止吞入空气。

喂完药后须将患儿竖抱,轻轻拍击背部,使空气从胃内排出。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中药用量」小儿中药用量,与成人有别,在临床处方用量时,不能简单地把成人的用量用于小儿,必须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方面,采用合理的用量。

由于小儿用药一般均中病即止,用药时间较短,加上给服时药物多有浪费,所以小儿中药用量按年龄较成人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的中药,更是如此。

但对辛热、苦寒、攻代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在使用时对其用量必须严格按比例用量.为方便临床上计算方便,可按成人中药一般用量为准,进行折算:如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

成人一般用量,可按《方剂学》所制订的标准,但决非最大用量,更不是医生的个人经验用量,如黄芪、太子参、白术等为9克,麻黄、细辛等为3克等.以黄芪为例,成人用9克,新生儿在处方中用1.5克,婴儿用3~4.5克,幼儿及幼童用6~9克,学龄期儿童用9克.在具体计算用量时,还须注意几点:1。

疾病轻重不同,用量应有所变化以上比例用量用于门诊和病情不十分危重的病例。

若重急病儿,中药用量可随病情需要,增大用量,如治暑温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抽搐,对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生石膏、板蓝根、紫草、连翘等,均需用大剂量才能奏效,此时可能超过成人剂量,但对挽救生命会起到重要作用.2。

处方中药味多少不同,用量也有一定变化药味特别少的处方,只要不是攻伐和有毒性中药,用量可稍为增大。

如补虚用的处方,仅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每味用量可增加1/4~l/3;再如早产的新生儿,机体功能较低,常用单味别直参3~4.5克煎服,其用量已超出比例用量2~4倍。

若药味较多的处方,主药不减,辅助药可适当减小.3.严格控制药性猛烈中药用量有两类中药要严格控制用量.一类是药性偏热、偏寒,或有引起吐泻作用的药物,除了要慎用外,一旦进入处方,原则上按上列比例用量,但要加强观察,中病即止。

儿童中药的煎药服药方法

儿童中药的煎药服药方法

煎药容器要求:砂锅、不锈钢锅、玻璃煎煮器煎药中注意的问题: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开水浸泡15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

2.煎煮次数:每一剂药开水煎煮三次,开水盖过药面即可。

3.特殊药的煎煮:包煎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4.煎药的温度: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武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文火)了,保持在微沸状态15-20分钟即可。

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三次后合并药液,饭前15-20分钟服用或服用西药前后半小时,儿童每天3-5次服用,每次50-300毫升不等,发热儿童按需服用,(一茶杯或咖啡杯=200毫升)一、煎药容器要求:砂锅、不锈钢锅、玻璃煎煮器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冷水浸泡2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

2.煎煮次数:每一剂药煎煮三次,除第一次煎煮放入冷水外,后两次煎煮均加入开水,开水盖过药面即可。

3.特殊药的煎煮:包煎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4.煎药的温度: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武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文火)了,保持在微沸状态15-20分钟即可。

四、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三次后合并药液,饭前15-20分钟服用或服用西药前后半小时,儿童每天4-5次服用,每次50-300毫升不等,发热儿童按需服用,(一茶杯或咖啡杯=200毫升)。

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

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

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在治疗小儿常见病与多发病中效果较好的要数中药,因此许多家长在给患儿治疗的时候要求用中药。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急切地想要知道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小儿中药的煎熬方法其实小儿中药的煎服法与成人基本相同,只是煎煮次数和煎出的药量不一样。

煎中药最好用陶瓷器皿或砂锅为宜,不要用铁锅或铜锅。

先将砂锅内部洗刷干净,然后放入中药,加入清洁无杂质的水、井水及自来水,至水淹没过中药为止,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以浸透药物为宜。

浸泡时间约10~20分钟。

砂锅的外面应保持干燥,因为如果外面潮湿,那么加热后很容易引起炒锅的爆裂。

开始煎药时,火力不要太旺,让其慢慢加大火力成为旺火,待煮开后则改用文火。

煎中药的时间一般在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当然,煎煮的时间也要根据药物作用不同而异,解表药一般煎煮10分钟,清热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煎30分钟左右。

属芳香类药应后入,在主药煎好时,再煎4~5分钟。

煮好后过滤,倒出药汤,这是头煎。

小儿的中药也煎煮两次,为了使药物充分发挥效果,按上法加水再煎一次,然后把两次煎好的汤药,混合一起分次服用。

在煎药时要注意,某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来的药物,必须先煎一会儿,就是"先煎",而某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将要煎好的时候再加入,也就是说"后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

一些小粒的种子类药物需要包煎,因为它们易糊锅底,也有些药物易使药汁混浊,要用纱布包好入煎。

一些贵重药物则需要另煎,因为它们的有效成分很容易被其他药药吸收,需单独煎煮60~70分钟。

另外还有一些胶质药物,与其他药同煎易粘锅底,应单另炖化后冲入药汁内服用。

有些药物价格昂贵而药源缺乏,需研细沫冲服,也有的药物在煎后药力会丧失,这时候冲服的效果会好很多。

至于补气、补血等滋补性中。

如果锅里的中药煎糊变焦就不可供药用了,因为煎糊的药里不少有效成分起了化学变化发生了质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中药用量

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中药用量

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中药用量儿科治法及中药用量服法-中药用量时间:2010-12-23 01:48:43 来源:网友提供标签:小儿,中药,用量,脾胃,疾病,常用,药物,成人,方剂,健脾,适用于,作用,汤剂,这是,脏腑,病情,处方,清热解毒,高热,方药简介:◆小儿内治用药要点【要及时、正确和谨慎】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之体,在病理上发热轻易,变化迅速,冷热虚实转化很快,稍不留意,即可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因此小儿患病后,必须争取时间,及时治疗,正文:◆小儿内治用药要点【要及时、正确和谨慎】小儿生理特点之一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之体,在病理上发热轻易,变化迅速,冷热虚实转化很快,稍不留意,即可轻病变重,重病转危,因此小儿患病后,必须争取时间,及时治疗,不能拖延。

在用药时要查明病因,辨明疾病表里、冷热、虚实的属性,了解脏腑功能失调的程度,只有把握了辨证施治的规律,才能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方药,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只要及时、正确用药,往往见效甚速。

若用药稍有不当,也极其轻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

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特别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往转远。

小儿用药,不仅要及时、正确,还应谨慎。

谨慎用药,不仅是为了用药对证,即使对证,在用量和用药时间上,也要十分留意,用量过大同样会导致不良反应,轻则呕吐泛恶,重则可以出现各种药物反应,如生大黄会引起暴泻,乌头会影响心脏功能,山豆根会引起剧烈呕吐等。

用药时间是非,要考虑到患儿本身体质状况,尤其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中药,更应辨明体质情况,如素体阴虚,但需服用药性温热的中药治疗某些疾病,则必须控制热性药物用药时间,并加强对症状观察,或在温热药中加进一定量养阴药物,防止进一步损伤阴津。

【要中病即止】这是小儿内治用药另一特点,小儿机体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对中西药物的反应均十分灵敏,应用时必须根据患儿个体特点与疾病轻重,区别对待,不能干篇一律,特别是大苦、大冷、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应用时更须审慎。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健康问题,很多家长都十分关心。

小儿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专业的养生专家,我在此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并提出几点养生建议。

1.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药方,它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补脾胃的作用。

在小儿脾胃不好,容易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时,可以采用这种中药配方。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加芍药汤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否则容易引起身体的依赖,反而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制作方法:桂枝6克,芍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将以上材料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再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饮用。

剂量:对于儿童,一次服用5-10毫升即可。

每日服用2-3次,一般连续服用1周。

2.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另一种调节脾胃的中药方,它不仅能够补益脾胃,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但是,四君子汤对于小孩子的副作用较大,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合理使用。

制作方法:白术9克,茯苓9克,人参6克,党参6克。

将以上材料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再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饮用。

剂量:对于儿童,一次服用5-10毫升即可。

每日服用2-3次,一般连续服用1周。

3. 玫瑰花茶玫瑰花茶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孩子的饮品,它不仅能够舒缓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还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儿童对于玫瑰花茶的耐受度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量饮用。

制作方法:取适量干玫瑰花,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即可。

剂量:对于儿童,一次饮用50-100毫升即可。

每日饮用2-3次,可以长期饮用。

4. 杏仁膏杏仁膏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孩子食用的健康食品,它能够滋润肺脾,缓解体内湿气,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杏仁膏中含有苦杏仁,如不适当食用会导致中毒,因此在制作和食用时需要注意。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中药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治疗小儿疾病。

然而,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不同,剂量的调控对于小儿喝中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儿喝中药的剂量问题,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和使用中药治疗小儿疾病。

一、小儿喝中药的剂量原则中药的剂量应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1. 年龄和体重:小儿的年龄和体重是决定剂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的儿童应减小中药的用量,以避免对其机体产生过大的药物负担。

2. 疾病的轻重:剂量也会随疾病的轻重而变化。

对于轻微疾病,剂量应相对减小,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疾病,剂量则可能需要相应增加。

3. 药性和病情: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药性,对于具体的病情需选择合适的中药以及相应的剂量。

在使用中药治疗小儿疾病时,建议家长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按医生的建议确定合适的剂量。

二、小儿喝中药的剂量计算方法对于小儿喝中药的剂量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常见的方法:1. 按体重计算:根据小儿的体重来确定剂量。

常用的剂量计算公式有:20mg/kg、30mg/kg等。

具体的剂量计算可由医生根据小儿的体重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2. 按年龄计算:有些中药剂量可以根据小儿的年龄来确定。

通常会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分类,并规定不同的剂量范围。

3. 按表格确定:某些特殊的中药,其剂量可以根据给定的表格来确定。

这些表格一般会结合小儿的年龄和体重等信息,提供相应的参考剂量。

无论使用哪种计算方法,家长在给小儿喝中药前应先向医生咨询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治疗小儿疾病时,除了正确计算剂量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遵医嘱: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嘱咐来使用中药,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不得超量或减量。

2. 注意副作用:对于某些中药,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消化不良、过敏等。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3. 注意用法用量:根据中药的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和储存中药。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

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很多父母想给孩子喝中药,却怕孩子年龄小不能喝。

那么你知道小儿喝中药的剂量是多少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的,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小儿喝中药的剂量及喂法,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儿喝中药的剂量简介小儿内服中药的剂量,依其年龄大小、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差异。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的基本原则是:以成人一般用量为基本折算,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用成人量的2/3或等同成人量,学龄期儿童可与成人量同。

小儿急病、新病,一次用量不可太大,可多次频服,但要中病即止。

剧药、毒药对病儿,除非必须使用,一般应加以避免,应从最小量开始,病热一减,即应停用。

小儿用药不要同类药使用很多,防止累积超量。

小儿服用中药的正确方法给小儿喂服中药,是每个家长普遍感头痛之事,此因孩子不愿服,或喂后立即吐掉。

鉴此,掌握正确喂药方法是很必要的。

现辑介之。

一般1~3岁的婴幼儿,每天中药量为100毫升左右,可分6~7次分服完。

因为此阶段的婴幼儿对味觉非常敏感,尤以对苦味特别反感,往往入口即吐。

可在不影响药效前提下,先在药液中加少量的牛奶、冰糖、砂糖等食品,以作调味。

对于3岁以下的婴儿,可采用被动喂药法,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小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置于病儿口腔颊粘膜和臼齿间慢慢挤滴。

由于体位的原因,此时药液可慢慢从舌下入口。

若小儿仍不肯咽下,则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两颊,令之吞咽。

切记不可采用捏鼻子灌药的粗暴动作,以防药液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3~7岁的幼童,每天中药量一般是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完。

3~7岁幼童大多数已具有自服药的能力,但往往不愿服之。

故应诱导、劝说,晓之以理,不要轻易威逼,反而使病儿产生对抗情绪。

可以将中药液说成幼童爱吃的食品,如“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等,同时还可在服药后给小儿吃一些平时喜爱的食品,以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儿童中草药用量

儿童中草药用量

儿童中草药用量
儿童中草药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年龄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儿童服用中草药的剂量相对成人要减少,并且需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疾病类型和症状等因素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中草药用量的参考范围:
1. 幼儿:3个月至2岁的幼儿,草药用量一般为成人用量的
1/4到1/3,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中草药的鲜品或浸泡剂。

2. 学龄前儿童:2岁以上的儿童,用量可以逐渐增加,大约为成人剂量的1/3到1/2。

3. 学龄期儿童: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成人剂量的一半。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使用的草药剂量也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症状来确定,如果有特殊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

此外,使用中草药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儿童的体质较弱,对草药的反应也较敏感,因此应尽量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中草药。

2. 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了解中草药对儿童的适用性和禁忌症。

3. 对于婴幼儿,尽量选择外用草药,减少内服的风险。

4. 使用草药时,应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的来说,儿童中草药的用量需谨慎,并且儿童使用中草药应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怎么煎服好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怎么煎服好

孩子补脾胃的中药怎么煎服好孩子补脾胃的方法有很多,中药是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但是如何正确地煎服中药对于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详细介绍孩子补脾胃的中药如何煎服、食谱及偏方的用量和制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孩子补脾胃的中药如何煎服1. 注意用量:孩子的身体比较娇嫩,每次服药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以5-10克为宜。

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小,用量还要相应减少。

2. 煎药时间:不同的中药煎药时间也不同。

一般来说,根茎类药材煎药时间较长,一般要煎10-20分钟;而叶、花、果类的药材煎药时间较短,一般只需要煎3-5分钟。

3. 煎药的方法:煎药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最好采用水煎的方法。

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20-30分钟,等药液略微凉后,用纱布滤去渣滓即可。

而且这种方法较为简便,药效也比较容易发挥。

二、食谱及偏方的用量和制作步骤1. 山药糯米粥:山药5克,糯米50克,红枣3枚。

将山药切成小块,糯米洗干净,红枣去核。

将山药和红枣加水煮开,加入糯米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状。

2. 红枣银耳汤:红枣6枚,银耳10克,姜适量。

银耳用水泡软,红枣洗净,和银耳、姜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煎20-30分钟即可。

3.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包括六种中药,每种中药的用量都不同,具体的制作步骤最好在中药店里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注意事项1. 用药时间:孩子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用药时间的规律性,比如每天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的时间。

同时要避免用药时的差时过长,否则对于中药的药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药材质量:在购买中药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好的中药店购买。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药材的保质期和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质量。

3. 病情的严重性: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开药。

因为药材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孩子来说,药材可能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儿童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身体与心智都处于不断发育的状态,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采取特殊的药物剂量。

而在传统中医药领域中,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合理的药物剂量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同时也能避免药物过量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儿童中药的用量要比成人小,因为儿童的体重、身高、身体器官都还在发育过程中,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药效反映也与成人存在差异。

因此在给儿童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儿童中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1. 按照体重计算:这是最常用的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儿童的药物剂量是按照每公斤体重来计算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药物剂量= 儿童体重× 单位剂量。

根据儿童的体重范围和药物的规定剂量,可以计算出具体的用药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体重的儿童,需要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避免用药量偏大或偏小。

2. 按照年龄计算:有些药物的剂量是按照儿童的年龄来确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药物的规定剂量来确定用药量。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仅作为计算依据之一,其他因素如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也需要综合考虑。

3. 按照身高计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的剂量也可以根据儿童的身高来确定。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身高来确定药物剂量,并定期调整。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比如儿童的肝肾功能、临床病情、身体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有重要影响,需要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进行综合考虑。

在计算儿童中药剂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剂量合理:暴露或激增的中药剂量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因此在计算剂量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制定合理的剂量方案。

2. 个体化治疗:每个儿童的身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中药用量及煎服方法「中药用量」
小儿中药用量,与成人有别,在临床处方用量时,不能简单地把成人的用量用于小儿,必须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方面,采用合理的用量。

由于小儿用药一般均中病即止,用药时间较短,加上给服时药物多有浪费,所以小儿中药用量按年龄较成人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的中药,更是如此。

但对辛热、苦寒、攻代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在使用时对其用量必须严格按比例用量。

为方便临床上计算方便,可按成人中药一般用量为准,进行折算:如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

成人一般用量,可按《方剂学》所制订的标准,但决非最大用量,更不是医生的个人经验用量,如黄芪、太子参、白术等为9克,麻黄、细辛等为3克等。

以黄芪为例,成人用9克,新生儿在处方中用1.5克,婴儿用3~4.5克,幼儿及幼童用6~9克,学龄期儿童用9克。

在具体计算用量时,还须注意几点:
1.疾病轻重不同,用量应有所变化以上比例用量用于门诊和病情不十分危重的病例。

若重急病儿,中药用量可随病情需要,增大用量,如治暑温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抽搐,对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生石膏、板蓝根、紫草、连翘等,均需用大剂量才能奏效,此时可能超过成人剂量,但对挽救生命会起到重要作用。

2.处方中药味多少不同,用量也有一定变化药味特别少的处方,只要不是攻伐和有毒性中药,用量可稍为增大。

如补虚用的处方,仅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每味用量可增加1/4~l/3;再如早产的新生儿,机体功能较低,常用单味别直参3~4.5克煎服,其用量已超出比例用量2~4倍。

若药味较多的处方,主药不减,辅助药可适当减小。

3.严格控制药性猛烈中药用量有两类中药要严格控制用量。

一类是药性偏热、偏寒,或有引起吐泻作用的药物,除了要慎用外,一旦进入处方,原则上按上列比例用量,但要加强观察,中病即止。

另一类是剧药和有毒的中药,这类药物有专门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小儿应避免使用,特殊病例需应用
时,也应从最小量开始,视病情变化再考虑适当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即应停止。

4.草药用量可以偏大草药用量,在1岁以内婴儿应谨慎,一般用成人常用量的1/3~工/2,如蒲公英、鸭跖草成人用30克,婴儿用9~15克;1~3岁幼儿,一般用成人的1/2~2/3量;3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常用量。

5其他中药剂型可按比例用量丸剂、片剂、散剂,也可按上述比例用量,但要注意药性是否猛烈,还应视具体药物对小儿的作用和影响而定。

如果中成药有具体的用法说明,那末可按说明给药。

「煎服方法」
治疗小儿疾病,中药汤剂是主要剂型,只有掌握好正确的煎服方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否则既浪费药量,又因煎法不合理,会明显影响疗效,甚至延误病情,丧失治疗时机。

1. 小儿中药煎法煎煮小儿汤剂。

在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方面,与成人煎法有区别。

在煎煮前,应将中药用清水清洗一下,洗去泥土与杂质,然后再用清水浸泡半至卫小时,让中药浸透。

但在炎热夏季,中药只能浸泡半小时。

煎药开始用旺火,煮开后改用小火。

如果属治感冒的中药,再煮10~15分钟;而属调补的中药应再煮30~40分钟;而其他性质中药,如健脾、化湿、理气、活血、止咳、祛痰等处方,可掌握在20~30分钟间。

由于小儿吃的药量比成人少,一般只需煎一汁,不需像成人那样煎头汁、二汁,煎出的药量多少,可根据儿童年龄大小来决定:新生儿吃的汤剂,一日量只需煎到50毫升左右;婴儿为60~100毫升;幼儿及幼童为150~200毫升;而学龄期儿童则应煎到250毫升。

以上为常规煎药量,根据病情,也可有一些变化,需灵活掌握,如病毒性感冒商热持续不退,用疏散表邪、清热解毒的中药是很有效的,但服药量不能拘于以上的数量,可以煎得多一些,分3~4次服用。

而素体脾胃虚弱的小儿,若患病后需服用中药汤剂,煎的药量可浓缩一些,较上列数量减少1/3左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2.小儿中药喂服方法给小儿喂服中药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由于患儿不懂服药的重要性,除年长儿外,多数小儿不会自觉服药,由于中药汤剂苦涩,还会出现拒服或服后呕吐等。

因此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是很重要的。

小儿服用中药,
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

新病、急病要多煎一些药量,分几次服;而慢性病、调理病一日二次服药。

不管急病还是慢性病,小儿一日服中药汤剂的次数不得少于2次。

如肺炎等急病,每日中药应服3~4次;而哮喘这类过敏性疾病,则应根据其发作规律服药,若发于夜间者,下午服药1次,临睡前再服1次,若发于清晨者,隔夜把中药煎好,清晨发作前服1次,次日白天再服2次,而昼夜持续发作,一日内服药次数不得少于3次。

小儿服中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给婴幼儿喂药,更需耐心,可以先喂几口药,吃少许甜食,慢慢再喂,每次喂药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一杯汤药全部吃下。

对拒服的小儿,可固定其头手,用金属汤匙将药液送入口中,使之自然吞下。

汤药中可加适量调味品,如白糖、蜂蜜、冰糖、橘子汁等,如果脾虚的小儿,容易大便稀薄,不能加蜂蜜,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加入后一定要再煮沸几分钟,以杀灭白糖中的杂菌和螨虫。

如果处方中有较多苦寒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山桅、陈胆星等,可用适量增加方中甘草用量的办法来减轻苦味,以利服用。

中药丸剂、片剂,不能吞服,可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服。

中药散剂,如山药粉等,数量较多,可调在米汤、豆浆中加调味品服用。

此外还要注意服药的时间与药温。

服药时间一般以饭前或饭后2个小时为宜,不要与吃饭时间过于接近。

凡调补用的丸剂和冬天吃的膏滋药,放在清晨空腹及临睡前服用,这些药的药味不苦,或带有甜味,服后不会出现呕恶,空腹服有利药物吸收,有增强补益的作用。

驱虫的中药,应空腹服用,有利于驱虫排虫。

而消食导滞的中药,宜放在饭后服用,有利于消化开胃。

汤药一般应温服或温凉服,发表药为了发挥发汗解表功效,应趁热服下,有时还可在药后吃些热粥,以助发散。

壮热邪实或阴虚潮热者,中药可以凉服。

如属中药与西药同用,二者必须分开服用,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服下。

婴幼儿服药最不易合作,常造成拒服,或入口后不肯咽下,或往外吐出,因此喂药时可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但喂药动作要轻柔,不要强行喂服,防止口腔粘膜或齿龈受损出血。

不要捏鼻灌药,以防药液呛人气管或引起窒息。

喂药后将患儿抱起名轻拍击其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

学龄期儿童均能自己服药,但要
加强督促,防止他们将药倒掉。

对重危病儿,神识昏迷,若用中药应鼻饲给药。

丸剂、片剂研碎后放在温开水中易有沉淀而阻塞鼻饲管,可用米汤调匀后注入,注入时宜缓慢,注入后需用温开水冲鼻饲管,防止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