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课《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掌握生字词和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劳动、敬重劳动、勤俭节约的品质。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题;•掌握生字词和语句。

3.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勤俭节约的品质。

4. 教学准备•课本《项链》故事内容;•课件、教学设计;•【材料】:珠子、绳子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讨论“项链”是什么。

然后,通过提问引入故事《项链》的学习。

(2)学习活动•用课件展示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跟读、理解。

•师生互动,解释生字词及语句。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情节。

•操练生词,进行语音、语调练习。

(3)拓展活动•利用珠子、绳子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项链”,体会劳动的乐趣。

•小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强化记忆。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当堂学习内容。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节《项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故事内容上的理解能力较强,能较好地跟上课堂进度。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上仍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以及练习时间。

此外,拓展活动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在动手制作“项链”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教师在课堂上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同时,要注重在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方面做更多教育引导。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处理,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2.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4.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与作者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感知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不足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反思,探讨人生意义;2.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提升学生感性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和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先通过发问引导学生思考“珍珠项链的特点是什么”,并激发学生对项链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阅读做铺垫。

2.逐段学习和理解(20-30分钟)老师将故事分段讲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逐段学习,理解每一部分的含义和作者表达的意图。

故事分为:1. 林妈妈的生日礼物;2. 珍珠项链的来源;3. 珍珠项链丢了;4. 故事结局。

老师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反思。

3.课文复述(15-20分钟)老师让学生自主复述故事,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复述的过程中发现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并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4.探究故事意义(20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5.总结(5分钟)在课堂的最后,老师通过简单的总结,提醒学生关注珍惜生命和努力进取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

教学评估: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2.可以通过阅读测试、口语训练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上网或阅读其他故事,找寻与《项链》类似的故事,加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2.学生可在家对自己的生活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并尝试寻找提升自己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能准确理解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2.能够初步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方法;3.能够识别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并理解其意义;4.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2.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及运用;2.学生表达看法和观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小组讨论先让学生们进行两分钟的小组讨论,询问他们是否听过一个故事叫做《项链》。

如果会的可以举手介绍一下,对于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并提问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故事情境。

(2)故事导入老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尽可能的了解故事中的情境,以及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

2. 故事讲解(1)故事内容让学生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听故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故事,重点讲解故事中的生词及标点符号。

(2)生词解释让学生们写下故事中不认识的单词,并进行解释。

(3)标点符号解析让学生们理解故事中出现标点符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情景模拟(1)角色扮演老师可以选几个学生来做个小游戏,让其中一个学生当“王子”,其他学生扮演王子身边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问题提问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们思考问题,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4. 练习训练(1)练习题列出几个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口语练习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5. 结束课程复习故事中的生词和标点符号,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回答。

同时让学生们回家后阅读故事,在书面上对故事做一些总结性的写作。

教学资源•《项链》故事文本;•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能够初步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识别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并理解其意义;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和: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禾字旁“禾”,认识禾字旁“禾”结构:
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区分 【的 地 得】
1、的后面跟名词
2、地后面跟动词
3、得前边是动词或者形容词
反义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
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 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白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白”共 5 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 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 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的 1、笔顺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lán yòu xiào zhe xiànɡ hé bèi wá guà huó jīn bái de
蓝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白的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
和——( ) 笑——( ) 反义词 黑——(白 ) 哭——(哭)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一个偏旁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案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项链》,培养学生对于珍惜友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宝贵品质。

2.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准备1.课文《项链》的课文资料。

2.课文内容的PPT配图。

3.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4.各种实物道具,如项链、珍珠等。

5.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课堂活动设计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播放展示课文《项链》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会玩什么,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预习•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然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惑。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3. 阅读与理解•导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逐段解释生词,确保理解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4. 朗读与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间的情感变化。

•带动学生进行故事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与学生共同探讨故事中涉及的友情与珍惜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

6. 拓展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激励学生们讨论故事背后的道理及启示。

•设计小活动,如背课文、改编故事等,激发学生参与度,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课文理解。

2.撰写一篇记叙文,描述自己的一件宝贝及其故事。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参与故事表演等,反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的评价: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定,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将课文《项链》进行深入讲解,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文字和情感进行深度理解。

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更自主地探索学习,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6篇《项链》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准备1、将文学作品制作成PPT。

2、一段抒情乐曲。

活动过程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

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3、瞧!谁来了?(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4、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1、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模仿话语)追问:“高贵”是什么意思?(极为珍贵、贵重的意思)2、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怎么做?3、听了兔子的话,田鼠太太会怎么做?4、刺猬看着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乌龟可能会说什么?(仔细观察画面)5、听了刺猬说的话,你认为田鼠太太会怎么做?会不会再去用粮食换新鞋子?请说出“换还是不换”的理由。

6、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听听冬天来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理解作品内容听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1、田鼠太太已经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最后怎么会昏倒在雪地里?2、田鼠太太准备了哪些过冬粮食?这些过冬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3、你认为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推进:那么田鼠太太为什么要把这些粮食换成新衣服、新鞋子?4、到底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会怎么做?小结:第一,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为了漂亮,以小失大。

第二,捡到的东西不能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

四、小组辩论,深化情感,引发探究兴趣1、你喜欢田鼠太太吗?请说出理由(分组讨论,集体辩论)2、让我们赶快帮田鼠太太想想办法,怎么让田鼠太太和孩子们安全地过冬呢?结束语:请你们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过冬的故事编出来吧。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3篇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3篇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3篇【1】11项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

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

(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既然到海边来了,当然不能空着手回去,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海边拾贝。

2.游戏“海边拾贝”:课件出示的贝壳和海螺的背后写有生字、词,指名读,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它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人教部编版,详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人教部编版,详案)
举例:针对“壳”字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互相观察和纠正书写中的错误,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壳”字的正确书写步骤,加强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项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海滩玩耍时,有没有捡过贝壳?”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海娃是如何用这些贝壳制作出美丽的项链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朗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捡起”、“穿成”等词语,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动作模仿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你在海边捡到过什么有趣的物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活动,用彩纸制作项链,体验小海娃的创造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手工项链,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自然物品变为美丽的装饰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其次,在课文内容讲解上,我意识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的描述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实物演示和动作模仿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我觉得还可以尝试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课件展示、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围绕主题展开,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要求,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引导,帮助他们聚焦主题,提高讨论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项链》故事情节。

•掌握基本的语文词汇和句式。

•能够复述《项链》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读书、爱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珍惜身边的一切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重点讲解《项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文本解读•通过教师讲解和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项链》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发展。

词语解释•解释文本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课文朗读•练习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韵味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通过故事情节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开启课堂氛围。

第二部分:文本解读1.合理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理清故事主要线索。

2.分析每个片段,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部分:词语解释1.解释生词并举例,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2.帮助学生掌握词语运用的技巧。

第四部分:课文朗读1.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

2.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个性化指导,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项链》这篇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美好情感。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沙滩、海浪、海等,并对之进行色彩描绘,很有动感,应该使学生从文中感受美感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大,所以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除生字外,本文还有许多带“的”的短语和长句子朗读,对孩子难度较大,应重点指导。

努力搭配朗读阶梯,降低阅读难度。

三、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的”轻音。

3、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读好轻音,认识、会写相关生字。

五、教学准备PPT、词卡。

六、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1、猜谜语:金光闪闪一个圈,整天戴在脖项间。

2、出示课题《项链》,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词。

1、自读课文,同桌互读。

2、交流生字。

3、生字贝壳,情景识字。

(重点教学“和”,认识“禾”字旁)。

4、生字分分类。

重点教学“着”,“挂”,“娃”,对其进行比较组词。

(三)、再次读文,感知美感。

1、学词:蓝蓝的、黄黄的、又宽又远、又长又软2、读句: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3、学文:(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圈一圈,说一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你找到了几条项链?分别是谁的?说一说是什么样子?(四)、巩固搭配,写字结课。

1、完成课后题目。

像这样词语,还能说说吗?2、写字操。

3、指导写字:又和(1)生观察字形。

(2)师范写。

(3)生描写,师巡视指导(4)评一评(五)、音乐欣赏,熏陶提升。

《外婆的澎湖湾》(六)、板书设计:一年级上册《项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核心素养〗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优秀教案

〖核心素养〗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优秀教案
(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
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
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3)快活的脚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课题
项链(第一课时)
备课人
X X X
使用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项链》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但又不乏童真童趣的小散文。文章第一小节,抓住了大海、沙滩、浪花,相似的结构,优美的表达,让人仿佛置身海边。第二小节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小女孩海边玩耍图,不管是动作的先后变化,还是关于“脚印”的美好想象,都写得十分传神,给人以美的享受。课文虽美,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还不太大,接触的文本也多较为简短,所以给学习带来的难度。除生字词外,文中还有许多“的”的短语和长句子的朗读,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应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2、说说你的感受
3、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主识字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导。教师应努力搭建朗读的梯度,降低阅读的难度,使小朋友初步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 认识“蓝、又”等11 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和”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11.项链》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词《项链》的意义;
–认识诗词中的有关词汇;
–通过诗词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诗词《项链》的理解和朗读。

2.难点:运用简单语言表达诗词中的抽象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道具引入诗词《项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15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诗词《项链》,解释生字解词,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3. 朗读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体验(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审美情操。

5. 思维拓展(15分钟)
•引导学生围绕诗词展开自由讨论,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图片、道具、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优质课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爱好。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用法。

三、教学难点1.较为生僻的生词和用法,可能需要适当讲解。

2.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1)说一下讲的是一篇什么文学作品。

(2)一幅美好的画作可以诱发学生感受,老师可以给画项链的图案,引导学生进入到主题中来。

2. 预习环节(1)呈现生词,在讲解生词之前,可以了解他们的阅读惯性偏好,讲解更有针对性。

(2)课文内容预览,可以询问学生“猜”一下文章讲的是什么。

3. 阅读环节(1)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断思考文中的信息和思想,并适当记录下来。

(2)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可以讲解措辞不当的词语。

(3)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解释一些情感,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4. 讨论环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先由一些回答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答案,再问其他学生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5. 评价与提高(1)评价:对于本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回顾和评价。

(2)提高:介绍课文创作背景、作者名字、选段领悟等,让学生对于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美好。

五、教学技巧1.了解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特点2.巧妙导入引出文学作品3.适当引导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六、教学评估1.学生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速度是否比较快。

2.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的表现。

3.学生对于生词、生句等重要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一开始需要在轻松氛围中引入主题。

2.要宽容学生的口误和表达不当的情况,适时导正。

3.注重面部表情,让学生更容易读懂表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优秀教案第【1】篇〗一、设置情境,复习导入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可真好,谢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给你们,期待吗?那就闭上眼睛吧!(播放海浪声和大海)听着这声音看着这图画你是什么感觉?(高兴、舒服……)今天我们继续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学习这篇课文,读课题。

2.大海想问大家生字宝宝都掌握好了没,我们来开火车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3.各请一位小老师带读词语。

二、诵读一段,感悟大海之美(一)数句子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

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有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3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或者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练习。

4.找找,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美美的景物?5.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一句1.读第一句。

交流:你看到过大海吗?谁来夸夸大海?2.课文是怎么夸的?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导学,并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海水很蓝很蓝的感觉来呢?老师范读“蓝蓝的”,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4.引入:大海有多宽,又有多远?学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手势来比一比。

教师带读:大海无边无际,看不到头,真是“又宽又远”,学生跟读,反复练读。

5.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又宽又远”?6.再读,读出“又宽又远”(三)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

交流:你知道这一句在说什么吗?2.理解并指导朗读。

交流:哪些东西软软的?你想在软软的沙滩上做什么?3.提问: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吗?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者多了不起啊,写出了两个“又宽又远”,我们来跟作者比一比看能不能说更多这样的词语又()又()(四)学习第三句。

1.引入:请同学读读这个长句子。

教师反馈。

2.你喜欢句子中的浪花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篇一:项链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梦想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爱慕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苦;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三、讨论: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丢项链?(文中关于“偶然”的议论是否得当?)其实,即使不是这次,下次还会受挫折,她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必不为其所容,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所以,社会存在,这矛盾就存在,其失败、悲剧就必不可免,这才是根本原因。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语文教案优秀4篇《项链》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两种或多种颜色的珠珠按一定模式间隔排列,感受物体间的排列规律。

2、能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串的项链的排列规律。

3、学习将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放回原处再换组游戏。

活动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学具:红、黄、蓝、绿珠珠若干,绳子活动过程:1、观赏动画,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欣赏动画片。

“兔妈妈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小兔子们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兔妈妈项链上的珠珠有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们的项链都一样吗?”——分步播放片段1:“小兔子们一开始穿的项链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让它变的更漂亮的呢?”——分步播放片段2:“这一次小兔子们穿的项链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每串项链是怎么排列的呢?”“ 小黑兔穿项链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不高兴,小兔子们是怎么帮助它的?”——教师逐一点击每种项链,并带领幼儿讲述排列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说一说小兔子们的项链是怎么排列的。

”(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了解项链的排列规律)————分步播放片段3,引发讨论:“小兔子们也想请你们一起来玩穿项链的游戏,你会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按规律串吗?可以怎么串?(请幼儿自由讲述,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拓展部分)2、幼儿操作——观察操作材料:“兔妈妈给你们也准备了一些串项链的材料,看看有什么,可以怎么串?”——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珠子并按照一定的规律串项链:“请你先想想你的项链想串成什么颜色的,一边串一边说,看看谁送给兔妈妈的项链最漂亮。

”3、项链展览会。

——以展览会的方式将幼儿穿好的项链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幼儿自己介绍排列的方法。

——检查幼儿的展品,看看是否按一定的排列规律进行操作。

——展示个别幼儿用abbabb,bbabba等复杂规律穿出的项链。

师生共同检查串的是否正确。

《项链》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
通过观察部首和笔画来认识生字。

2、学生跟随教师读出生字,并尝试用指尖在空中模仿书写。

3、教师解释生字的意思和用法,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例句。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字的意思,增强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五、朗读训练,感受美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来朗读一下这篇美文。

先听我读一遍,注意语音语调。

(教师朗读)
2、学生分组朗读,鼓励互相帮助纠正发音错误。

3、齐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文,提高朗读能力和语感。

六、小结复,巩固所学。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快速读出并写在黑板上。

2、随机抽取几个学生,让他们朗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3、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与课文相关的词语。

4、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研究目标)你们掌握了多少?(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复,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1《项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项链》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故事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教材:《项链》•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理解生活中的道德意义。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简短故事引入《项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朗读故事并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步: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第四步:练习–设计与故事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五步:总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并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反思1.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教学设计,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内容和道德意义。

•学生表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如何,是否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资源等。

•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对《项链》故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项链》人教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项链》人教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项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故事《项链》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掌握词汇:项链、细微、贫穷、满足、欺骗、悔恨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学习并掌握生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为基础,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因贪图虚荣而倾家荡产、悔恨不已的故事。

本节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学习并掌握生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讲解故事情节和生词的同时,通过问答、举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法: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
•讲师自我介绍
•引入本节课程《项链》
2. 学习课文
•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学习生词
3. 合作活动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合作完成一组文章分析
4. 总结
•梳理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PPT
•课件
•黑板、白板
教学评估
•议论、讨论
•学生小组文章分析
•阅读理解练习
教学扩展
•探讨虚荣和贪婪的危害,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其他短篇小说,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部编人教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部编人教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部编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项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项链》的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旨。

2.能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一些抽象概念。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相关图片、教案、评价表等。

3.学生准备:获得教材,复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题为《项链》的图片,引出话题:“你们家里有什么样的宝贝呢?你们最珍视的宝贝是什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爱的宝贝。

2. 学习课文《项链》(2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让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组活动(2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让每组成员展示并讨论自己带来的宝贝。

2.让学生讨论:如果把自己的宝贝作为课文中的项链,你们会怎么做?4. 课文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从“项链”的角度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2.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5. 结语(5分钟)总结本堂课学习到的内容,鼓励学生珍惜物质,注重内心世界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种方式,讲述自己的点滴生活;可以是绘画、手工、口述等形式。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课学习内容,并谈论家庭中的宝贝。

六、评估方式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项链》这篇课文的内涵,引导学生珍惜物质,追求内心的精神富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
教材分析
《项链》是一篇散文,描述了小娃娃在海边拾海螺、拾贝壳、做项链,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图文并茂,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适合学生朗读。

识字教学应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蓝、又、黄”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等4个字,学习2个偏旁“ 、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2个偏旁“ 、禾”。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贝壳项链图,提问:这是什么?
2.提问:看一看这是用什么做的项链?你还见过哪些项链?学生说一说。

3.教师做动作要求学生说句子。

相机出示“挂”,学习“挂”的读音。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项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学习“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活、金”。

(1)指名读生字,齐读。

(2)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相机认识“禾”这个部首。

(3)教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随文认识生字。

6.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要求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学习“白、的、又、和”的笔画数及书写顺序。

2.师生交流: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学生先描红。

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见过海边的景色吗?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海边的美景。

3.教师导入:图画美,课文描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项链》这篇课文,去感受海边的美,去领略大自然的美。

二、发挥想象,感情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共有几句话,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①借助图画,理解“蓝蓝的”“又宽又远”。

②想象大海的样子,指导朗读。

(2)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①借助图画,理解“黄黄的”“又长又软”。

②想象沙滩的样子,指导朗读。

(3)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撤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克。

①借助图片,理解“雪白雪白的浪花”。

②听一听海浪的声音,想象海浪涌向沙滩的场面,体会海浪的欢乐。

③“悄悄”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轻轻地,想象地描写出海浪退去时的无声无息。

④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①教师: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小娃娃们最喜欢了。

他们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迎”“捡”“穿”“挂”等动词。

②学生学做“捡”“穿”“挂”的动作,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③教师引导:在这么漂亮的海边,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捡漂亮的海螺和贝壳穿成项链。

小娃娃是多么快活啊!你们能把这种快活读出来吗?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①教师: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②出示图片,发挥想象,理解意思。

③讨论交流:娃娃的脚印为什么是“快活”的?
④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出示“快活的脚印”“金色的项链”“雪白的浪花”,引导学生想象,然后读一读。

2.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想一想:“金色的”“雪白的”“快活的”这三个词语还可以形容什么事物?
①认一认图片:小鸟、太阳、羽毛、星星、麦穗、棉花。

②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3.播放歌曲《小螺号》,学生学唱。

四、课堂小结:
课文就像优美的海边风光——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哗哗扑面。

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有的拾海螺,有的拾贝壳,有的做项链……他们脸上写满了快活,嘻笑着,奔跑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