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职业化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一、职业化理念的引入和贯彻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由职业化理念的引入和贯彻开始的。

职业化理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以期达到这个领域所应有的职业水平和职业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标准、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理念逐渐得到了推广和贯彻。

首先,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倡导职业化教育,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标准,明确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伦理。

其次,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针对社会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加强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标准、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等都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历来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掌握实践中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

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在社会工作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养成习惯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工作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职业发展的支持与培养职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为职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培养。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这种支持和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职业发展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就业指导、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等。

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论文

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论文

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论文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健全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社会工作则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

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济型救助和服务型救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

从服务功能看,现在我国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国际流行的社会工作更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现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职业化水平不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迎接挑战,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现代社区管理的运行中,社会工作者起着策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因此,运用专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成为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与策略社会工作是指利用各种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能,运用个人及社会资源,以全面、综合、整体性的观念和方法,为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和社会提供各种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专业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和策略也越来越重要。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使社会工作者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更加成熟、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体系,同时也让受服务者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因此,建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极其重要。

1. 教育路径教育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根本路径。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完善,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过程中不断磨砺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因此,社会工作教育应向专业发展趋势聚焦,改善课程设置,建立更为规范化的师资力量,注重实践教学的教育体系。

2. 职业发展路径为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定和完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晋升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研究,以逐步形成职业化的表现和态度。

同时,通过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更好地导向未来。

3. 专业标准路径为了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上的规范性,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础,它建立了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标准和基线。

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标准制定,规范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行为和职业道德。

同时,它也有助于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的方向和职业特点。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策略1. 建立科学良好的职业体系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将社会工作职业化,建立一个有科学、规范、性质的职业体系十分必要。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体系,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稳定性、清晰明确的职业身份,提高社会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门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的专业,其职业化取向对于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对于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从职业化取向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职业化取向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意义1. 提升专业素养职业化取向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将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为未来从事社会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2.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改善福利状况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职业化取向培养出的社会工作者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 促进社会进步职业化取向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通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职业化取向的发展现状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当前,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有机结合。

这种趋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推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职业化取向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引进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社会工作专家和学者。

他们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促进了专业教育的提升。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职业化取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与社会工作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环境。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当前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成为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首先,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社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其次,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设置相关的实习课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只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技能,胜任未来的社会工作岗位。

另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社会工作是一门服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学生才能胜任社会工作这一特殊的职业。

此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指导。

社会工作是一个追求公益和社会责任的职业,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因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工作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职业目标,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当前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的职业化目标,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工作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一、概述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不仅关系到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服务质量,更对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福祉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涉及到政策环境、教育体系、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

在政策环境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职责范围、资格认证等,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在教育体系方面,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人才支持。

在实践平台方面,应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实践基础。

同时,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社会工作职业认知度不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不平衡等。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策略。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教育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专业教育、推动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我们可以期待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福祉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1. 阐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性定义简要介绍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即社会工作从一种志愿性、非正式的活动转变为一种正式职业的过程。

内涵指出职业化包括专业教育、资格认证、职业道德、专业组织等方面。

增强社会信任通过职业化,社会对社工的信任度提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促进社会稳定专业社工在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中发挥关键作用。

挑战指出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如专业人才缺乏、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背景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背景多出现在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制定、从业者的素质能力、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价机制等方面。

在当前国内外社会工作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成为了困扰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1.2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工作能够持续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社会工作职业化对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规范行为准则、确立职业道德标准、保障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可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通过职业化的培训和规范化的管理,社会工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有利于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服务体系。

规范的职业化标准和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社会工作服务的稳定性,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可靠的帮助。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还可以提升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符合职业伦理和规范的社会工作者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社会对社会工作行业的信任度,进而推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目前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状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许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面临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的问题。

社会工作行业缺乏规范和标准。

由于社会工作领域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繁多复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容易导致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和声誉。

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

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社区作为社会的微观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社区社会工作,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专业与实务的桥梁,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是回应现实需求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文章首先界定了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社区社会工作在职业发展、专业教育、实践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后,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策略与路径。

文章还强调了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社区社会工作者自身在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增强等方面的努力。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社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也为相关部门和从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我们有望构建更加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社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主要指的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旨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推动社区发展和实现社区和谐的实践活动。

这一领域的工作,不仅涵盖了居民个人的生活问题,也涉及社区整体的结构、功能和发展。

地域性:社区社会工作以特定的地理区域——社区,为工作范围,其服务对象、工作内容和效果评估都紧密围绕社区进行。

综合性: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广泛,涉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参与性:社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

互动性: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以及社区居民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一、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1. 定位不清2. 缺乏统一的职业认证目前社会工作领域缺乏统一的职业认证制度,许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教育。

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保障,也给公众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社会地位不高在一些人的认知中,社会工作是一种低层次的工作,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也使得很多人对从事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不够认可,缺乏吸引力。

4.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制目前社会工作单位中,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一些社会工作单位的管理者并非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对社会工作的要求和理解可能有所偏差,导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 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培训。

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职业认证制度,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和能力标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 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地位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社会工作,认识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加社会工作在社会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推动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社会工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结语: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社会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起高尚的职业操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公众也应该重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问题,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解决,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怎样促进中国现有的实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是一个自社会工作在中国重建以来一直不断讨论的问题。

那些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专家一开始就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目标。

随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就更加直接地提上议事日程。

在专业化的途径方面有如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做法:在职培训论。

在职培训论的观点是通过对现在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进行专业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而促使他们走向专业化。

按着这种观点,实际社会工作者部分地不适应现代社会工作要求,既有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但是只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就能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补充,就可以使中国的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

更何况,至今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马上代替这些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逐渐过渡,逐步实现专业化。

专业替代论。

专业替代论把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寄希望于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原有社会工作模式的替代。

这种观点特别注意现有的实际社会工作在价值观、服务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特征,指出这种服务实践上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基本职能,二者又是与政治体制、社会福利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只要这些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仍生活于政治性的行政框架之内,受官本位、行政化的影响,他们就不可能走向专业化。

因此,中国总体上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可能要靠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成长,靠专业人士对非专业人士的逐渐替代来完成。

专业转化论。

专业转化论是指这样一种看法和做法:在社会转型中根据需要设计一些社会工作岗位,来承担某些原有的和新出现的社会服务工作,并对这些从业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从而在局部即某些社会工作系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

由于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包括了一些原来的、传统的工作,因此,对这些新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也包含了对原来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的转化。

专业转化与在职培训的不同之处是:专业转化是以新岗位的设计为基础的,并对那些欲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进行专业准入衡量,在进入该专业岗位之后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社会工作职业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况 明显 。
1 . 政 府
( 1 ) 建 立 统一 的社 会 工 作 管理 部 门。
无论是 经济资源还是社会资源 , 经济 根据西方发 达国家社会 工作的发展经验 ,
用 于 专 业 的社会 工作 发源 于西方 发达 国 发 达的 大城市都 比小 城市多 得多 。社 会 都有一个专 门的社会 工作 管理部门 , 注册登记 、 发展速度明 负责社会工作 职业 资格认定 、 家, 经过 近 1 0 0年 的专 业化 发展 , 已经 形 工作依 托大城市具有 的优势 , 劳动 这就更便于解决社 职业规 范等。现如今的政府部门中 , 成 了独 立 的体 系框 架 。而社会 工作传 人 显 快于其他 中小城市 , 与社会保 障部 、 人事部 、 民政部 等部 门的 为社会提 供更 多的福利 。 我 国的时间仅 有短 短几 十年 。社 会工 作 会 存在 的问题 , 由于资源 的缺陷 , 中小 城市 出现的 工作对社会 工作 的管理都 有所 涉及 , 却又 的知识体系基本是在西方 价值观 、 制度及 然 而 , 都不规 范 , 因而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分管社 社会 问题却没有得到更多 的关注与解决 。 社会 经济基础上发展 而来 , 但这并 未符 合 加 强 对 社 会 工 作 的规 范 与 3 . 社 会 工 作 者 的 专 业 认 同 与 公 众 认 会 工作 的部 门 , 中国国情及文化 , 因 而 需 要 进 行 本 土 化 的
专 业 权 威 和 专 业 文 化 也 在 不 断 的建 设 务与他 们 的 日常生 活十 分遥远 。特别 是 时难 以周全地 考虑 服务对象 的需求 或对 立 , 驱使服务对象进入一 与强化之 中 。社会 工作 在国 内的发展 时 对 于个 案工作 、 小 组工 作等 专业化 服务 , 需求 出现理解偏差 ,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它作为一种更加专业的助人活动,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运转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维持社会秩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补充。

但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发展却成为阻碍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由专业的政府部门以及服务机构、志愿者组成,它主要是针对社会公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矛盾进行解决的一种服务活动[1]。

首先,社会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它包括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体不仅包括人,更包括企事业单位以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从本质上来讲,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在工作中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为重要目标,其助人的效率以及成果更高[2]。

社会工作者则是社会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它应当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科学背景和科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向社会公众以及相关主体提供服务活动。

在具体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来完成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其问题的深度也越来越高,这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由此产生出了社会工作者在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虽然我国社会工作者目前已经出现了基本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倾向,但是从整体来看,社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依旧参差不齐。

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所出现的社会问题都需要更加专业化且更加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来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

如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政策讲解,他们更要求社会工作者应当积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疫措施的必要性以及疫苗的重要性,并督促社会公众积极履行防疫义务,配合社会工作者完成疫情防控。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社会工作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已经一百多年.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推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出现.中国自上世纪90 年代率先从上海开始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诞生了第一批职业社工人.纵观近20年来的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梳理与反思当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困境,有助于更好改善与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发挥更大调节与稳定社会的功能.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一)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需求存在差距社会工作组织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组织基础,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岗位提供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我国各地区出现的社会工作组织大部分属于自发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还有一部分是已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自办机构,从最初的校办学生实训基地依托学校人才与科研资源逐渐发展为特色型服务机构,这两类机构成为目前容纳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单位.从全国目前已有的社会工作机构分布情况来看,各级别城市中已有的社工机构主要向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集中,仍无法匹配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对于聚集更多真正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组织仍处于新生事物状态,缺乏政府的倡导与支持必然造成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推行缓慢、阻碍重重的尴尬局面.(二)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仍需继续完善我国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定工作,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起点.2004年 6 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将社会工作者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职业认定政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了保障,但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不仅仅止于职业资格认定.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缺乏统一规范、职业继续教育未被重视、督导机制缺乏制度化保障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表明现阶段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在规范性、完善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障碍之一.(三)社会大环境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低认同感弱化了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社会工作职业在西方国家已形成同医生、律师齐名的社会认同感和美誉度.在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争取和帮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证体系中的诸多领域参与,使得社工职业的社会担当及推动社会制度改进的方方面面工作开展与努力获得了社会民众的肯定和强烈支持,有问题找社工成为最佳的职业认同感写照.同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有利于当事人获得更多社会威望,以香港为例,很多议员参政是以社工职业身份进入政界.[1]在充分发挥其社会大视角的参政意识与制度推动功能均得到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社会工作身份为其吸引民众支持、获得胜出增加了筹码.与之相比较,目前大陆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仍有待提高,其中一方面原因与社会工作机构与就业岗位多集中于国内大中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有关;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仍局限在点的层次,社会工作者难以真正走出去、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念影响和改变社会大环境,因此难以形成较大的职业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四)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鉴于长期遗留下来的社会变迁问题,上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初期,很多其他行业或岗位的政府工作人员转入了新兴的社会工作行业,成为我国第一批专职社会工作者.虽然边学边干的工作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这类从业人员对业务逐渐了解、上手,社会工作专业素养教育的缺乏成为个人社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专业的助人工作,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两部分,专业的助人技巧与手法和职业价值观,显然后者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分量更重.从目前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来看,经过系统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严格训练的专业社工人,与非社工专业从业人士在服务实践过程中,因对社会工作助人价值观和伦理原则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的差异,导致每一次的助人工作技巧或手法(设计)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国内研究者对国内三家着名网站一个月内的社会工作招聘信息分析发现,招聘单位对岗位人才专业资质控制较差,缺少对专业背景、学历和实务经验等专业资质要求,用人方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招聘中的职业能力与资格审查不严现象也造成了社会工作职业化无法回避的困难.[2]美国社工入行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学位,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在册的社工中39 岁以下的社工占总数的一半以上,60%以上拥有社会工作本科学位.[3]以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体教育水平来看,与香港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高学历、年轻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大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专业资质要求不高、职业素养缺乏等特点.(五)从业人员待遇普遍较低与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并存以往学者对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和困境的讨论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宏观取向或制度建设取向,较少深入到人或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从微观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能更深化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意义.[4]社会工作者整体薪酬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通过薪酬竞争优势引进优秀人才为社会工作服务,更难以维系现有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从社会工作者职业定位在与人相关的职业,决定了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仅与其他行业同样需要专业技巧支持的职业,更有别于其他职业的是工作过程需要投入更多情感与精力,如果在工作中长期不能得到足够的心理或物质回报,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出现职业枯竭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最终选择离开社会工作岗位或被其他岗位所吸引,这也是社会工作者流失的主要问题所在.[5](六)社工专业人才教育未能匹配行业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专业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需求仍处于人才紧张状态.201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20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300 万人.[6]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阶段仍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来源,如此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需求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社会工作在我国出现伊始,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齐头并行,必然存在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和行业实践缺乏根本性短板.教师队伍缺乏一线实务与实践经验、课程建设与岗位要求脱节、学生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现状,成为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关键点.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一)加强社会孵化社会工作组织与机构能力政府的积极扶持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力助推器.以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政府通过各种实际形式积极倡导与推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形成了广州地区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在广州市区全部街道均设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东莞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点已辐射到村镇一级,为地区经济的快速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稳定环境的保证.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地方支持、保障制度先行等举措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地区各类社会工作组织的快速优质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工作者的稳定就业提供了客观条件,已成为各地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此同时,近年来大量的公益众筹项目招标会议和推广会在珠三角地区召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地区的社会工作领域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梯度的拓展与深化.(二)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目前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是社会工作队伍职业化的起点,而非终点.目前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助人技能与理念评判目前仍是通过学历、职业资格获取为门槛.督导机制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的确立是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结合中国本土化进程的特点,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模式和社会工作督导机制将成为下一阶段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热点.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建设过程也可以引入社会工作各级协会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协会的监督和发展规划职能,对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及专业实践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也是未来职业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发展道路.(三)利用社会舆论导向,提升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社会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有赖于社会人文土壤的孕育,香港社工常以受人尊敬、有成就感、有潜力、有挑战性来描述自己的工作.[3]社会各界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社会工作推动地区文明化进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加大社会舆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社会与政府借助媒体舆论的宣传力量,影响和引导民众了解社会工作、走近社工,可以让社会工作不再陌生,走近民众生活成为不能缺少的熟人.社会工作发达的大中城市也需依托城市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充分开发社会工作宣传公益广告、典型事例以及宣传活动等形式的宣传,将社会工作作为城市文明进步品牌推向社会.社会工作的推广与认同感有赖于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效性与广泛性,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中经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与努力,社区居民对社工及社会工作服务在的认同感呈现出逐年快速提升趋势.(四)加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加强从个人和机构组织两方面入手,对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就业时应严格按照执照上岗,确保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而对于用人单位的社工机构或组织,也应在工作评估制度中加入聘用人员是否执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查制度,并作为机构或组织评估成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此外,对现在岗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岗位培训和考核管理,也是有效提升社工队伍素养的切实举措.(五)立法保障社会工作人员待遇标准在香港,社会工作者属于高薪酬职业,同时政府直接聘用的高级社工提供公务员同等待遇,优厚的薪酬待遇是留住优质社会工作人才的主要手段,工作稳定、时长稳定、收入稳定也是社会工作吸纳年轻人加入社工队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低、岗位转换频繁成为行业人才流失的主要障碍.职业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满足就业者的生活物质需求,对于高度依赖精神投入的职业,提供丰厚的薪酬福利与精神奖励并重才能激发和维持从业者的工作热情.此外,对社会工作职业不同层级岗位的晋升条件与年限要求、薪酬标准、福利待遇等也应获得立法系统的重视,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降低流失率和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六)社工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保证.近5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调整与升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工作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工作职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身份转为社工职业人的关键时期,其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均有赖于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设计.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可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价值理念的平衡发展为出发点,制定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堂内外的实务实践课程.为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一方面紧跟行业升级及时调整学生在校专业教育训练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社会工作的特点与需求,超前地抓好学生职前培训发展课程.此外,增进高校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双向深入的在职人才深造学习与就业人员再培训环节实现,使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担当起充分发挥其职业人才培养基地重任.参考文献[1]何爱民.从香港的社工模式看内地社工的职业化[J].2007(2):15-19.[2]安秋玲.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5(3):74-95.[3]彭秀良.探秘香港社会工作者:有成就感的工作吸引年轻人[N]. ,2012-4-20(4).[4]彭善民.近十年来大陆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J].社会工作,2009(1):4-8.[5]李学会.为何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高---职业场域视角下的解读[J].社会工作,2014(4):50-57.[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刊登[J].四川劳动保障,2010(8):36-39.。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领域,其职业化程度对社会工作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了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职业认可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社会工作职业化水平的对策,包括加强专业化培训和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

展望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表达了对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期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重视,促进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对策,专业化培训,行业规范,未来发展,期望1. 引言1.1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公正、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为目标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组织、协调、支持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以解决个人、家庭、群体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关注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变革,其核心理念是关爱、尊重、合作和责任。

社会工作旨在倡导人权、社会公正和社会变革,通过与个人、群体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特征的工作,要求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能够客观公正地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需求。

社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力量,对于构建更加和谐、公正、包容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和谐推动者。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体和群体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还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并确保弱势群体的权利得到保障。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与困境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与困境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与困境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改善、社区发展和个体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项职业。

然而,长久以来,社会工作一直是一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发展的职业。

直到近年来,人们才意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进行职业化的实践。

然而,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困境。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随着社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关注的加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逐渐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工作。

其中,职业化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二是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品牌建设。

在针对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工作中,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被制定和完善。

同时,社会工作的培训机构也得到了拓展和建设。

如在大学、社会工作协会等专业组织中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和认证制度等,使得社会工作不再仅仅作为一项志愿性质的工作,而是成为了一个有专业标准的职业。

在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品牌建设上,社会工作者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建立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形象,从而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地位。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困境虽然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境。

1.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社会工作者人数严重不足,并且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保证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社会工作的薪酬待遇偏低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职业,社会工作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很难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队伍中来。

此外,社会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也造成了社会工作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增加。

3.社会工作的普及率仍需提高虽然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已经有所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社会工作受众范围较窄的现象。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缺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展望虽然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实践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是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路径论文模板

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路径论文模板

2015届毕业论文(设计)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分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本1001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梁海军完成时间2014年5月摘要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构建和谐中国的需要。

它符合国情,具有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的条件,但也存在着对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不高、行业规范和行为标准不健全、民间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力等不利因素。

我国应充分利用当前发展社会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运行的机制和法律制度,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路径AbstractChines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China's needs. It is complex situation. With relevant experience to dra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but there are also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not high, industry norms and standards of behavior is not perfect,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NGO unfavorable factors such as poor.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favorable conditions,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increase social work guidance and investment, establish a sound mechanism and the legal system to run social work, provide policy support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Keywords:Social Work, Professionalism, Path目录前言 1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内涵 2(一)社会工作的涵义 2(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涵义 2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2(一)社会转型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兴起 3(二)政府主导、国家支持 3(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事业快速发展 3(四)可供借鉴的国外及港台经验 4三、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不利条件分析 4(一)职业认同度较低 4(二)缺乏完备的行业规范和行为标准 5(三)社会工作职业化缺乏系统的本土化理论的指导 5(四)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缺乏有效衔接 5 (五)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尚不明确、制度尚不健全 5 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对策 6(一)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6(二)构建社会工作的整体思路、完备行业规范 6(三)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路径 7(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7(五)明确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和职业制度体系 7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前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化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却由于一系列的问题而受到了阻碍。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概念入手,探析社会工作职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体,它通过融合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多学科知识,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群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工作是一个既要关注个人需要,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领域。

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为当下和未来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为社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社会工作的身份和地位不够高。

2. 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多采用传统的脱离实践、少联系社会群体的理论教学模式,教育结果缺乏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3.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较低。

由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还不算久,同时社会各界对于其认可度有限,因此,社会工作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会因其职业的不确定性和无法充分展示自己专业的特点而遭受挫折。

增加社工待遇可从补充社会工作者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机会等方面来解决。

此外,社会工作也应该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注和赞赏,如教育直播、人力资源作业,让社会感受到社会工作的用处和价值,并帮助社会工作者获得更多的目光。

2. 建设适合实践的人才培养机制。

应建议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实践机构及社会实践系统的合作,实现理论脱离实践的制度培养形式的转向,以确保学生无缝地进入社会工作实践。

争取保障社工劳动定位清晰,职业规划明确,专业资格证书全面、权威和有力。

此外,开展关于社会工作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的宣传,通过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宣传,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社会工作的美好、专业和重要性。

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工作实践,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和人们对社会事务需求的增加,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二、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中原地区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大区,经济总量较大,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权益保障和社会服务需求相对较高。

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人才培养不足:中原地区目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比例偏低,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工作扩张和发展的需要。

2. 专业化程度不高:中原地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导致社会工作水平整体偏低。

3. 政策支持不够:中原地区政府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力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

4. 机构建设不完善:中原地区社会工作机构设立较少,组织结构不健全,专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有限,缺乏系统而规范的职业发展路径。

三、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中原地区应该增加社会工作专业的招生人数,并且建立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可以引进外地的社会工作高水平教师,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

2. 提高专业化水平:中原地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学习,积极参加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4. 完善机构建设:中原地区应该加大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力度,增加各级社会工作机构的数量,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

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对策分析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对策分析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对策分析论文•相关推荐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对策分析论文一、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在企业社会工作中,最为核心的要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优质。

所谓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的企业中的职员以及与企业有关联的人。

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中的职工,企业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就需要依靠员工,这样企业对员工的物质投入就不能少,因为员工只有得到了应有的报酬才能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职业,使其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前进,企业社会工作也逐渐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在20xx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国提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强调了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强化民生保障。

由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来看,以往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则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在目前经济不断的`发展中,以后肯定会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与技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用以人为本为基础,使其可以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其实企业管理也对人力资源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尤其是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让企业可以发展的更好。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只局限于招聘、薪酬等相关的手续中,应该尽可能的去适应发展中的经济,使其创造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以最专业的人力进行服务,从而最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

比如通过各个角度去培训员工,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差异企业社会工作主要是利用社会人员进行服务大众,防止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员工的素养,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员工的福利与企业管理也随之提高,使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道路。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伙伴,在现阶段对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也比较少,使其导致了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最为明显的就是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与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企业社会工作选择了镶入式发展研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研究,可在目前的企业中,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社会工作的关注度还不够。

社会学论文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社会学论文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

社会学论文试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推进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指出传统的慈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后,本文提出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并阐述了专业化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应用、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一、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犯罪等。

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传统的慈善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是指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遵循专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一种工作形式。

2.1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当代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化,需要专业人士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手段进行干预和解决。

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技能,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

2.2 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能解决社会问题。

专业社会工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能够更好地协助弱势群体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

2.3 社会工作的可持续性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机制,促进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

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服务支持,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本节将从技术应用、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三个方面探讨专业化职业性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职业化对策论文
摘要: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以及用公共财政购买社会服务这两种形式,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创造巨大市场,并且直接和政府的社会政策联系在一起。

所以对于我国来说,职业化这一目标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以及行政理念的转变是难以实现的。

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当最大限度的寻求政府的支持。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在我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的起点。

尽管社会工作职业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重点问题,但依然缺乏对这一概念的直接界定。

目前学界对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的阐释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从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关系阐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

有学者将社会工作职业化视为专业化的基础,而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并不一定导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当社会工作被认为可以由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充任或不需要专门技巧和方法时,社会工作可成为一种职业,却并不一定成为一个专业,由此提出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在满足
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它满足人类需要并被社会认可,并通过相关职业人群发挥专业功能,实现专业理念和价值,确认职业群体利益与获得市场保护。

第二、从职业的涵义与要素出发研究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概念。

学者陈树强认为,职业的构成要素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前提,可由特性属性取向帮助确认职业的构成要素,借助过程取向明确职业化是某种职能活动从一种非职业状态发展到职业状态的过程。

国内学者借鉴西方研究成果时用专业及专业标准的概念代替了职业及职业标准的概念,颠倒了作为职业的社会工作与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用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化替代社会工作整体的专业化,但他未具体阐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要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职业化是社会工作活动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特定功能并不断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社会工作能够通过相关职业人群,发挥其专业功能、达成其专业目标、实现其专业理念和价值的过程。

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历程,职业化的认证标准、制度保障及政府作用等问题的现状表明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没有职业实践的情况下办起了专业教育,反过来专业教育又无法直接促进职业实践。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无根生长”状态,社会工作在职业化进程中面临了一系列问题。

1.公民对社会工作职业的意识不高。

提到社会工作,尤其是基层社会工作,大家会马上联想到“老龄化”、“非专业化”、地位低、收入低的工作。

人们常常会曲解社会工作,一方面,社会工作被看做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被认为是低档次的工作。

广泛流传的偏见,很难纠正,有碍于社会工作职业化。

2.社会工作职业领域不明确。

目前我国主要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包括: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

由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具有多重性,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领域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从未得到清晰的界定。

从实践角度看,由于我国的职业社会工作刚刚起步,与政府机构的关系定位仍未确定,造成了社会工作者身份的尴尬局面:一是把社会工作看成是民政工作的延伸,从而把社会工作泛民政工作;二是把社会工作视为自发的志愿帮困济贫行为。

3.尚未建立健全职业标准规范。

社会学家韦伯指出了在现代社会中认证资格在职业获得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认证资格的过程源于某种职业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及其技术获得的非自然性。

而有些专业人士认为,缺少专业评估机构对社工的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缺乏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的确认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由于人事和社会保障管
理政策改革的滞后,迄今为止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的国家专门法律尚未确立,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扶持力度还不大,社会各方面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实际生活中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岗位还缺乏明确定位,社会工作职业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4.社会工作模式单一、工作机制不健全。

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工作机构长期将其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视作一种准行政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缺少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把握。

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战略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少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不能准确把握人才战略的理论实质和实现机制,无法适时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科学的人才决策;二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新型用人制度在实践上还未能在社会工作人事管理中真正建立;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社会工作者考核中,难以准确把握量与质的关系,既重数量又重质量的双重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四是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工作者整体薪酬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通过薪酬竞争优势引进优秀人才为社会工作服务,更难以维系现有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五是社会工作者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

社会工作业务量繁杂,社会工作机构不能及时安排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的培训。

三、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
职业化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瓶颈”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无根生长”状态,
急需通过职业化发展来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

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工作职业化,并力图从多方面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

1.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中有利于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福利服务模式
社会保障部门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保障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方法,探索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使专业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能够在制度建设上很好地衔接起来,逐步形成以职业资格、职业规范、注册管理、薪酬标准、教育培训、督导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嵌入式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并建立健全财力保障机制,确保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保障领域稳步推进,形成有利于社会福利事业传递的服务保障模式。

毋庸置疑社会保障部门必定是专业社会工作发挥功能的重要领域,如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优势,切实需要我们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挖掘潜能,进行社会保障部门与社会工作组织的互动合作,社会保障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互补结合,从而使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顺其自然地与社会保障政策工作领域协调融合。

2.提升社会工作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不少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协会,如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及许多地方性的社会工作者协会等。

但这些相关协会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发挥作用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由政府主导的。

政府机构应该让渡一些监管权力给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对整个行
业进行引导与规范,使行业协会具有对从业人员和业内机构的注册权、监管权、考核权等,以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正规化。

如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可以将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社会工作培训等纳入本协会的职责权限内。

3.提高社会工作者素质
社会工作者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素质,二是职业素质。

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社会问题得到更好的处理,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形象,增加认可度。

提高专业素质的渠道,可以考虑对社会工作者的准入制度进行必要设计,例如规定学历教育程度以及专业培训情况等。

而职业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职业素质教育以及实际的社会实践来实现。

4.高度重视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实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从国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事实来分析,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主导性推动力量是政府,职业化与否以及职业化进程的快慢基本上取决于政府对该问题的认识。

事实上,政府规定了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认定的程序,并颁发执照,制订从业条例,从而使社会工作有可能成为法定的职业。

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以及用公共财政购买社会服务这两种形式,能为社会工作专业创造巨大市场,并且直接和政府的社会政策联系在一起。

所以对于我国来说,职业化这一目标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以及行政理念的转变是难以实现的。

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当最大限度的寻求政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J].学习与实践,2007,(3).
[2]王建军,甄炳亮.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解读[J].中国社会导刊,2007,(6).
[3]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上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李迎生等.英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