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讲课稿
厘米和米(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厘米和米(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2. 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3. 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学习。
2. 新课学习:(1)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量。
(2)学习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的关系。
(3)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以及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正确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长度测量工具,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4 动物聚会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4 动物聚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物聚会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动物聚会中的数量关系。
2. 学习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动物聚会的情景。
3. 学习解决动物聚会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动物聚会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动物聚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动物聚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3.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动物聚会中的数量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动物聚会的情景。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动物玩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动物聚会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动物聚会的情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和“小组讨论”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给大家上课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教材的2.3.1节,主要内容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大家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学习难点是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重点是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又买了5个香蕉,又买了2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10个水果。
2. 小明有2个苹果,又卖了3个香蕉,又买了4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3个水果。
3. 小明有5个苹果,又卖了2个香蕉,又买了3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6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会耐心解答。
同时,大家也可以课后自己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这些概念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例来感受这些概念,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连加,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小明有3个苹果,又买了5个香蕉,又买了2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连加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小明买的苹果、香蕉和橘子的数量相加。
通过这个例子,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并能够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砚展现展现你的佳构,可请你家长协助,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丈量结果并展现展现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设法主意。
(三、过关检测: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触感染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导入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2.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解决问题的基
本步骤。
2.带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部分。
3.让学生合作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设计好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
五、合作实践
1.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2.鼓励学生合作,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六、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关于解决问题的习题。
2.每人选定一个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写一篇小结,包括问题的出现、解
决过程和解决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勇敢面对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9.1 长颈鹿和小鸟(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9.1 长颈鹿和小鸟(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掌握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2. 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它们住在一个大森林里。
有一天,长颈鹿和小鸟一起来到河边喝水。
长颈鹿低头就能喝到水,而小鸟却怎么也喝不到。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探究新知(1)观察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思考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
(2)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颈鹿和小鸟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3)解决实际问题提问:如果长颈鹿低头喝水时,它的脖子长度是1米,小鸟站在长颈鹿的头顶上,小鸟距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颈鹿和小鸟的身高差,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长颈鹿和小鸟身高差: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脖子长度为1米。
描述关系:长颈鹿低头喝水时,小鸟站在长颈鹿的头顶上。
解决问题:小鸟距离水面的高度为2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即计算小鸟站在长颈鹿头顶上时距离水面的高度。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23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鹅蛋鸡蛋鸭蛋25个鸡蛋比鸭蛋多8个,鹅蛋比鸭蛋少12个。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或□×□15+15+15 □×□或□×□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二、写出乘法算式。
5×3=15 5×4=20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1×2=()2×1=()口诀 1×3=() 3×1=( ) 一三得(2×3=( ) 3×2=()二三得(3×3=()三三得(()×()=(()×()=()二、对口诀。
(组与组对至5的口诀)三四十二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2、说出一个生活中运用乘法的事例。
1、创设恰当的情景,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增强自觉运用策略分析与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练习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二、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说出生活中一个乘加或乘减的事例。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二、联系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本节内容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的口诀求商2无答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的口诀求商 2 无答案苏教版教案:7的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7的口诀求商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7的乘法口诀、除法原理以及如何利用7的口诀来求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7的乘法口诀,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7的口诀求商。
2. 知识讲解讲解7的乘法口诀,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除法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7的口诀来求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7的乘法口诀:7 × 1 = 77 × 2 = 147 × 3 = 21除法原理:被除数÷ 除数 = 商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7的乘法口诀。
(1)21 ÷ 7 =(2)49 ÷ 7 =(3)63 ÷ 7 =答案:1. 7的乘法口诀:7 × 1 = 77 × 2 = 147 × 3 = 212. (1)21 ÷ 7 = 3(2)49 ÷ 7 = 7(3)63 ÷ 7 =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7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口诀求商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7的口诀来求商。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乘法口诀来求商,例如8的口诀、9的口诀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中的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这是我们人教新课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展开。
我们会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并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它们来描述生活中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模型,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房屋等,引入角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角的存在。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展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模型,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直角是90度的角,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3. 操作:孩子们将会自己动手操作模型,尝试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并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来练习。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判断给出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我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标注它们的度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判断下列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并说明原因。
1. 一个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角。
2. 一本书打开时的两个页边的角。
3. 一条直线的两个相邻的角。
答案:1. 直角:因为时针和分针重合时,它们之间的角度是90度。
2. 锐角:因为书的页边是弯曲的,所以两个页边的角度是小于90度的。
3. 无法确定:因为直线没有角度,所以无法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角、锐角和钝角。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数至99内的运算
一、认识99内的数
本章主要研究数至99内的运算,通过认识99以内的数,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数的能力。
1. 数的认识
- 研究数的命名法,了解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数的顺序排列,培养数的直观感受。
2. 数的比较
- 研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培养数的相对感受。
3. 数的进位和退位
- 研究数的进位和退位,了解数的进位和退位对数的大小的影响。
二、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运算的能力。
1. 数的加法
- 研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
- 研究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查找和变化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查找和变化,培养学生通过运算找到数的能力。
1. 数的查找和变化
- 研究数的查找方法,通过简单的运算找到所需数。
- 研究数的变化方法,通过加减法改变数的大小。
四、数的确定和判断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确定和判断,培养学生进行计算和判断的能力。
1. 数的确定和判断
- 研究数的确定方法,通过一些条件计算出所需的数。
- 研究数的判断方法,通过判断数的属性进行筛选。
五、数的应用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 数的应用
- 研究数的应用方法,将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导学案。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12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345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6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8 3 6 6 74、解决问题。
23元14元27元30元(1)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艘玩具火箭,一共要用多少钱?(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几样玩具?(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展示交流随机抽取到的小组上台展示“组学”的成果。
展示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到大方、自然,声音要洪亮、语言流畅。
78910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11121314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15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动对学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2、共同有疑惑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
组学鹅蛋鸡蛋鸭蛋25个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左面的问题。
2、组长组织组员组学,并整理讨论结果,然后结合组员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充分备展。
鸡蛋有多少个?鹅蛋呢?鸡蛋比鸭蛋多8个,鹅蛋比鸭蛋少12个。
1617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18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192021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222324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25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2627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28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293031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32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流当堂检测检测巩固目标回顾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写加法算式。
4个2 3个4 5个3□+□+□+□=□□+□+□=□□+□+□+□+□=□2、看图填空。
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或□×□15+15+15 □×□或□×□左面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拓展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2、举出一例生活中的乘法。
3334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35班级:二年级班时间:月日学习活动独学一共有多少个福娃?5+5 □+5 □+5 □+5 □1×5=5 5×1=□2×5=10 5×2=□3×5=□5×3=□4×5=□5×4=□5×5=□仔细阅读教材第52页,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可编辑)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二年级数学(上)教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横沟桥镇小学“1+2”快乐课堂师生导学案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具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1、导入,创设情景.导疑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导学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比一比 量一量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比一比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比较,比较大小、比较长短、比较重轻等等。
比较是我们认识世界、分辨事物差异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节课将学习比一比,做一些有趣的比较。
二、目标
1.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一量。
三、学习内容
1.比一比:比较大小的概念;
2.量一量: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化。
四、学习重点
1.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熟练运用适当的单位进行量化。
五、学习步骤
1. 活动一:认识比较
•进行比一比游戏,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2. 活动二:量一量
•用标准长度进行量一量练习,如小手指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3. 活动三:综合练习
•综合运用比一比和量一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六、拓展练习
1.从家中选择两个物品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2.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和朋友的身高,比较谁更高。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和量化的方法。
比一比、量一量不仅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生活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比一比量一量的内容,希朋友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导学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数的概念和用途。
2.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能够应用整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教学投影仪。
3.辅助资料:教学计划、导学案、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整数1.整数的概念。
2.整数的正数和负数。
3.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第二课:整数的加法运算1.整数加法的规则。
2.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运算。
第三课:整数的减法运算1.整数减法的规则。
2.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第四课:综合运算1.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视觉化教学:利用数轴等图形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整数概念。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五、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一课整数的认识(2课时)•第二周:第二课整数的加法运算(2课时)•第三周:第三课整数的减法运算(2课时)•第四周:第四课综合运算(2课时)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等方面评价。
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小测验成绩:定期进行简单测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七、教学建议1.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教学计划能够帮助老师们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拼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拼角》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中的《拼角》一节,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主要涉及第37页例1和第38页的练习。
例1展示了如何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理解平角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平角的含义,掌握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平角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角的形成过程,能够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平角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个角是什么角?学生回答后,我会再画出另一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将其与第一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
我会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平角。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介绍平角的概念,并解释平角是由两个相同的角拼成的。
我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平角,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尝试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
学生会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平角,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我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例1,并用语言解释如何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
我会让学生跟随我的步骤,一起完成例题。
5.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第38页的练习题,我会巡视课堂,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平角,并写上平角的定义和特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三角板尝试用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并画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完成的作业应该是两个相同的角拼成一个平角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角的形成和特征。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角的概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程教材,包含了数的认识、数的拓展、简单的加减法等内容。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2. 理解数的顺序和相对大小关系。
3.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的认识- 通过游戏和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数的读法和写法。
- 利用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相对大小关系。
2. 数的拓展- 利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拓展。
- 通过练题和游戏,巩固学生对数的拓展的理解。
3.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利用教具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研究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 设计练题和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导学:通过教学PPT或教具,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3. 演示:老师做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操作或思考。
4. 练: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6. 延伸: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扩展活动,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2.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留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所学内容,并进行作业批改。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理解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 班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年级 班 时间: 月 日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人 执教人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课时 2课时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 习 目 标 1、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说出一件比别人多做的生活实例。 学 习 活 动 流 程 内 容 学法指导 独 学 1、二年级卫生评比,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答? (3)解答正确吗? 2、二年级卫生评比,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1)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答? (3)解答正确吗? 仔细阅读教材第23、24页,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 对 学 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2、共同有疑惑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 组 学 鹅蛋 鸡蛋 鸭蛋25个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左面的问题。 2、组长组织组员组学,并整理讨论结果,然后结合组员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充分备展。
3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 班级: 二 年级 班 时间: 月 日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人 执教人 课题 笔算加法 课时 3课时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 习 目 标 1、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和“进位”加法。 2、能说出一个买两样东西一共要多少钱的例子。 学 习 活 动 流 程 内 容 学法指导 独 学 1、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35+2=______ 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 35+32=_____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_____ 4、填空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 ),从( ) 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仔细阅读教材第11、12、13、14页,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 对 学 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2、共同有疑惑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 组 学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应该怎样对位? 32+6= 5+43= 56+37= 29+5= 3 2 5 ( ) ( ) +( ) ( ) +( ) ( ) ( ) ( ) ( ) ( ) 2、计算。 30+20= 50+26= 92+4= 61+25= 25+63= 76+5= 37+38= 45+47=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 9 2 1 2 7 + 4 4 +3 9 +4 8 3 6 6 7 4、解决问题。 23元 14元27元 30元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左面的问题。 2、组长组织组员组学,并整理讨论结果,然后结合组员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充分备展。
5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 班级: 二 年级 班 时间: 月 日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人 执教人 课题 笔算减法 课时 2课时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 习 目 标 1、会正确地计算“不退位”和“退位”的减法。 2、能说出我们国家的全称。 学 习 活 动 流 程 内 容 学法指导 独 学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式,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36-23=____ 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式,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51-36=____ 3、填空; 相同数位( ),从( )位减起,个位不够减, 从十位退( ),然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仔细阅读教材第×页,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 对 学 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2、共同有疑惑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 组 学 1、填空。 (1) 十 个 64-( )=( ) ( ) —( ) ( ) (2)、50-24=_____ 5 0 -2 4__ 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加几? ( )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左面的问题。 2、组长组织组员组学,并整理讨论结果,然后结合组员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充分备展。
1 角奎镇中心小学“三环双效”导学案 班级: 二 年级 班 时间: 月 日 科目 数 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人 执教人 课题 长度单位 课时 3课时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 习 目 标 1、我知道量长的物体和短的物体分别用什么作单位,并会用字母表示。 2、我会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生活中的物体的长。 3、我会画固定长度的线段。 4、说出一件我自己动手在家里完成的事。 学 习 活 动 流 程 内 容 学法指导 独 学 1、量物体的长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2、量物体的长要用什么工具? 3、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什么作单位?还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 4、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还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 5、1米=( )厘米。 6、什么叫线段? 7、画线段要用什么工具? 8、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什么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 仔细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独立完成左面的问题。 对 学 1、同桌相互批改“独学”的问题,组长检查。 2、共同有疑惑的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 组 学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2、量出自己的数学书的长度和宽度。 3、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左面的问题。 4、填空: 1米=( )厘米 3米=( )厘米 一根旗杆高20( ) 一本数学书厚1( ) 2、组长组织组员组学,并整理讨论结果,然后结合组员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做好充分备展。
4 (1)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艘玩具火箭,一共要用多少钱? (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几样玩具?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展 示 交 流 随机抽取到的小组上台展示“组学”的成果。 展示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到大方、自然,声音要洪亮、语言流畅。 当 堂 检 测 检 测 巩 固 目标 回 顾 检测: 1用竖式计算。 35+32= 3+45= 13+72= 44+53= 32+18= 63+9= 28+44= 56+27= 2、在( )里填上“ >” “ <” “ = ” 4+38( )40+38 76+21( )99-5 67+9( )69+7 83-3 ( ) 83-8 57-5( )38+17 25+47 ( )35+35 3、奶奶买了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5元。奶奶不会算账,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目标回顾: 1、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和“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能用学会的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 左面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两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说出在生活中帮助别人计算后的喜悦和同学分享。 反思: 对于两位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回忆、交流并加以总结,从列竖式对位、计算顺序、进位等方面加以归纳汇报,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与总结,淡化了文字的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方法的形成过程。
2 展 示 交 流 随机抽取到的小组上台展示“组学”的成果。 展示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到大方、自然,声音要洪亮、语言流畅。 当 堂 检 测 检 测 巩 固 目 标 回 顾 1、说说你是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自己用尺子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度。 2、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还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 3、1米=( )厘米。 4、一支铅笔长18( );旗杆高30( )。 5、怎样判断什么是线段? 6、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7、填空:一支铅笔长18( );一棵大树高30( );一本数学书厚1( );教室长8( )。 左面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拓展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到操场走走,感受、估计一下操场有多长? 教师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复述。 反思: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检测学生应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生活中的物体长度的能力,并要求学生会画固定长度的线段。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以从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适时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6 2、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把不对的改过来。 4 0 7 9 5 3 —2 8 —6 7 — 4 2 2 2 5 7 3、填空; ( )数位对齐,从( )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然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用原来的数加上10所得的和再减去减数。(借1当10) 展 示 交 流 随机抽取到的小组上台展示“组学”的成果。 展示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到大方、自然,声音要洪亮、语言流畅。 当 堂 检 测 检 测 巩 固 目 标 回 顾 1、填空。 48—18=____ 65-37=____ 43-8=_____ 4 8 6 5 4 8 - 1 8 - 3 7 - 8_ ( ) ( ) ( ) 2、计算。 39-23= 74-34= 54-27= 95-63= 3、拍皮球。 姓 名 小明 小华 小芳 小强 拍的个数 34 41 45 39 (1)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 (2)小芳和小强一共拍了多少个?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左面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收集北京奥运会世界各国的金牌数说给同学听。 反思: 掌握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