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南亚概述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划分、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宗教文化以及旅游景点等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东南亚的第二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可能还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划分、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宗教文化以及旅游景点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划分、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宗教文化以及旅游景点等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划分、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3.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宗教文化以及旅游景点等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特点。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 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二节 东南亚 教案 (2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南亚的重要位置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的“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是指的哪些地方,在亚洲的哪个区域吗?学生:“新”指的是新加坡,“马”指的是马来西亚,“泰”指的是泰国。
它们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属于东南亚。
(二)、讲授新课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
其中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接壤,仅东帝汶不是东盟成员。
2、纬度位置:(10°S──23°26′N)大部分在热带,3、海陆位置: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学七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人教版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使用讲授法来传授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保持板书的简洁性,避免过多冗余信息。
-设计有趣的知识点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课,感觉整体效果还行,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还是挺成功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好奇心。但在导入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导致课堂气氛有些紧张,下次我会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轻松的元素,比如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
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主要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
-主要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②地理位置的特点
-接壤国家最多
-海岸线漫长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丰富
③邻近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
2. 东南亚气候特点:
-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 湿热气候,雨量充沛
- 对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3. 东南亚主要国家:
-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
-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制度
- 经济特点:农业、工业、旅游业
- 请学生探究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撰写一篇论文。
- 请学生设计一份旅游计划,包括目的地、行程安排、活动内容等,以东南亚地区为例。
-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是什么?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如何体现?
2. 作业反馈:
- 对学生的地图绘制作业进行批改,指出标注不准确的地方,给出改进建议。
- 《东南亚的历史与文》
-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与贸易》
-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 《东南亚的主要旅游胜地》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历史背景。
- 学生可以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国家进行深入研究。
- 学生可以探究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 请说明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并举例说明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
答案: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等。石油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4. 请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并说明其主要吸引游客的原因。
答案:东南亚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主要吸引游客的原因包括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风土人情等。例如,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总览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4.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民族、宗教、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特点。
5.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2.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条件。
比较法、读图析图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三种方法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通过列举事实,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一般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两方面去分析,这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提供依据。
2.通过地图资料,分析日本的贸易特点。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由上一个环节可知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贫乏。
利用上图资料,可以直观判读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同时也知道了日本大量进口的矿产资源有哪些,来源地在哪里,海运线路有哪些。
而下图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反应了国内市场狭小的基本国情,产品能大量出口和科学技术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国情也密切相关。
给出这两幅图,意在说明日本的贸易特点:“大进大出”──大量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这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日本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3.通过地图认识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除贸易立国外,工业发达也是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良港众多、海运便利这种优势。
读上面地图要完成三个活动:一是要查找日本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二是要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三是能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地区,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及其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时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东南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一些特色文化、美食、旅游资源等方面较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能识别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国家划分以及特色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为例,分析其特色和优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东南亚地区。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东南亚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3 新人教版(1)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
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
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
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
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
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
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
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
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
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一、本章内容: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二、复习目标1.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理解东南亚、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俄罗斯的工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之间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1.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四个复习目标都侧重抓住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意在理解,摒弃机械记忆。
2.读图理解是关键。
读图和表格贵在透过表象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思考和探究。
3.学会利用表格表达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读图7.19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日本本州岛、红海、地中海、欧洲、非洲。
(2)大致标出东南亚的范围。
(3)看出东南亚处在怎样的“十字路口”位置。
(4)结合课文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5)同桌互相看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资源条件与发展加工贸易间的联系。
(1)读图7.13说说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2)读图7.10说明其表示的问题。
(3)把以上问题中潜存的知识联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沿海分布← 便于进口和出口←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3.理解东南亚、印度气候与农业生产间的关系。
(1)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以上两种气候的特点。
(3)说出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4)把以上问题用表格形式表达出来。
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5)印度西南季风的变化是形成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在表格中填写西南季风的变化情况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6)请把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地形的分布关系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粮食作物降水量地形水稻小麦用同样的方法复习俄罗斯的工业特点与资源条件的关系。
五、其他知识点练习设计1.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因此()资源丰富。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1日本 (1)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第2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4)7.2东南亚 (6)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8)7.3印度 (11)第1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1)第2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3)7.4俄罗斯 (16)第1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6)第2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19)7.1日本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悼念有关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出示图片及问题,引入学习的课题:(1)在我国的邻国中,经济最为发达并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2)我国的邻国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3)我国的邻国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指同一个国家——日本。
二、讲授新课第一节——日本一、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图观察并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状况。
[生]濒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设计)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设计四川省绵阳市跃进北路中学银星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
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思想通过模拟旅行,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学习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基本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模拟旅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课前准备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四.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
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ºN—10ºS,90ºE—140ºE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课说课稿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是对该章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节复习课,总结巩固并升华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能说出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概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生的组内合作、队间竞争、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审美能力。
4、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说出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乐于表现,好胜心强;但同时也存在几点问题,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具有盲目性,条理性不清等。
在学习完亚洲和我们邻近的3个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后,学生已经了解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知识,并基本上掌握了如何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复习课的传统模式,我将当前家喻户晓的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及手机平板电脑中的热门游戏“一战到底”融合到一起,引入课堂,以小组答题竞赛形式完成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地区的。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位置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纬度位置 23゜~46゜N ,位于北温带。
领土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和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狭小;富士山3776米,著名的活火山,为其最高峰;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首都东京,在此。
海岸线 曲折、多优良港湾。
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游渔场。
日本是渔业大国,捕鱼量居世界前列。
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多火山、地震称号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有益影响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旅游、地学科研基地预防措施 建筑多采用轻质的材料、防震演习。
日本传统民居多用轻质材料建造,原因是减轻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⑴地位: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⑵条件:不利——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有利——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⑶经济特征:日本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国家之一。
日本铁矿石、棉花100%进口。
主要进口的工业原料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铜矿石。
⑷主要贸易对象: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⑸工业部门: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纺织、电子⑹工业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P23中的图7.13)⑺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3、东西相容的文化⑴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⑵民族:单一的大和民族。
⑶日本东西方相容的文化的影响和借鉴:①影响: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现代文化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周边的地区和国家,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周边国家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引出本章的主题。
2.教学新课:分别介绍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和国家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理解东南亚、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俄罗斯的工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之间的关系。
复习重点、难点:1、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章主要内容:一、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部编版2020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南部修建的原因
五、课时 安排
8课时
六、知识结构
七、其它补充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 路
教学重点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东南亚的地形、河 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印度地形特点,气候与农业
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
充分借用媒 体资源,问题设置合理,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
教学难点
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
二、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 堂中来。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 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和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2、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3、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 业的优势。4、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年级
七
科目
地理
时间
(第4周)
标题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中心发言人
成员
一、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本单 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学生通过对日本、印度、俄罗斯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掌握案例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可以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国家的基本方法。目前最常见的也是最符合认知规律的区域研究方法就是──从区域位置入手认识区域(国家)特征,根据区域(国家)特征理解区际(国家之间的)联系。分解细化教学目 标,运用国家工业分布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感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义。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学会认识地区位置的一般方法。运用地形图,归纳东南亚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口、城市以及农业分布的关系,学会认识地区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地形与区域人口、城市以及农 业等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突出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
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教材从《西游记》的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悠久的历史”一段,使学生了解本区有悠久的历史、曾受长期的殖民统治,为了解南亚的语言、人种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铺垫。
了解南亚宗教组成的复杂性及恒河对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文章用简单的概括,点明了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应让学生掌握三大地形区的位置、主要特征,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是南亚的又一重点。
课文以孟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说明南亚季风气候的特征,并通过南亚1月和7月的风向变化示意图讲解南亚季风气候成因,说明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讲解热带季风气候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课文同时还指出南亚作为一个广大的地理单元,各地降水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其它的气候类型。
关于南亚“概述”的教法建议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两节区域地理内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指导作业方式;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季风气候的成因,可以用电脑动画解决;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应提供大量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其独特之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突出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自然的想从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着引入南亚的宗教。
对于南亚的历史发展,从地理角度侧重于当地的语言、人种构成,进而为后面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打下基础。
建议采取谈话法。
利用《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用讲解法与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区域图的能力。
对于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建议采用指导—作业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动画演示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地形特征。
对于“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部分,建议将讲解法与讨论法结合,突破重点和难点,教会学生分析气候类型与特点的方法,并对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注意: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
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
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只需要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表现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关于“概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疑点】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教学工具】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十章南亚
第一节概述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
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
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二、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国家及首都名称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课堂反馈练习)说出下列国家所在的地形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国家?
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占有恒河平原与德干高原大部分?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上?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第十章南亚
第一节概述
一、悠久的历史
二、南亚的范围
三、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关于南亚“概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南亚的季风气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降水
【教学工具】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的分配图,南亚气候类型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图,南亚景观图片,不同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南亚降水分布图
【教学过程】
(复习式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南亚大体处在什么纬度?根据它的纬度判断,南亚大体应该属于何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区域最为广泛?(东南亚),实际上,由于北部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影响,南亚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引导学生按步骤一步步回答:
南亚为什么大部分位于热带?
南亚应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但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作用,使南亚形成大部分热带气候的特点
(展示南亚的地形图,讲解突出喜马拉雅山的作用)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热带的特点---全年高温,那么热带的温度曲线形状如何?
(给出几个不同的温度曲线图)
引导学生辨别哪个是热带:分析全年气温的变化,从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气温等方面说明;
气候包括的主要因素有气温和降水,南亚降水情况如何呢?
(出示南亚降水分布图)分析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对印度洋来的湿润气温的阻挡和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有世界“雨极”之称的乞拉朋齐,由于西南季风在前进过程受地形影响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年降水量可达11000多mm。
而南亚的西北部,因非洲陆地形状的影响,西南季风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加上历史开发早,人类对原始森林破坏严重,形成干旱少雨的沙漠。
(展示南亚气候类型图)
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最典型的是什么?
根据西南热带季风成因图及孟买降水柱状图,分析归纳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分旱、雨两季;
景观图片:南亚旱季和雨季时景观
(展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图)
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那个季风?
(分组讨论)南亚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人类应该采取的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课堂反馈)
板书设计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特点
2、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防洪抗旱措施
探究活动
1、辩论会:南亚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季风气候
2、分析为什么孟加拉国成为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严重国家的原因?
目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季风对南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南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