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学作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 karst “喀斯特”的同义语,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决定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1981年在山西召开的“北方岩溶学术讨论会”上,议定“岩溶”和“喀斯特”二者皆可以通用。
[假岩溶] pseudokarst 有些学者把主要由非化学溶蚀作用产生的在形态上类似岩溶的现象,统称为假岩溶。如黄土地区的土林、天生桥等。
1我国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展有哪些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2 石漠化现象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试分析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对策
3 概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分析其形成背景,并谈谈自己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认识
4 峰林地貌又称“中国式喀斯特”,请就我国峰林地貌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谈自己的认识
[喀斯特] karst 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选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因此,喀斯特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有“喀斯特现象”、“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区”等多重含义。世界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最多,其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喀斯特一词原来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里亚半岛(Istria pen.)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大利语叫carso,德语叫karst,为石头之意。18世纪初,欧洲人使用了德语karst一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依奇(J.Cvijic)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他借用了“喀斯特”这一名词作为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溶蚀作用过程和产物的名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我国对喀斯特现象,远在晋代(265-420)就有文字记载。在17世纪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考茶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喀斯特地貌,探寻了300多个洞穴,详细记述了喀斯特地区的地貌特征。但把喀斯特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20世纪初开始的。
5 石漠化现象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试分析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
6介绍并评价我国岩溶生态领域的研究现状
7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岩溶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主要进展。
8 论述我国岩溶学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机遇与挑战。
9 论述岩溶环境与生命的相互关系。
10 论述在西南地区已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后,为什么国家还要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
11 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12 岩溶学从哪些方面介入全球变化研究?
13 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论述岩溶学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14 近三十年来国际岩溶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进展?
15试论岩溶学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系。
16我国今年要编制“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依靠科技创新。根据这样的要求,试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岩溶学的学习 即喀斯特学,研究岩溶的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从许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岩溶现象及其形成过程和岩溶的改造利用。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岩溶发育的基础理论、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岩溶水文学、岩溶矿床、岩溶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岩溶区的环境及综合开发利用等。
[假岩溶] pseudokarst 有些学者把主要由非化学溶蚀作用产生的在形态上类似岩溶的现象,统称为假岩溶。如黄土地区的土林、天生桥等。
1我国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展有哪些主要科学技术问题
2 石漠化现象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试分析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对策
3 概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分析其形成背景,并谈谈自己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的认识
4 峰林地貌又称“中国式喀斯特”,请就我国峰林地貌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谈自己的认识
[喀斯特] karst 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选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因此,喀斯特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有“喀斯特现象”、“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区”等多重含义。世界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最多,其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喀斯特一词原来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里亚半岛(Istria pen.)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大利语叫carso,德语叫karst,为石头之意。18世纪初,欧洲人使用了德语karst一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依奇(J.Cvijic)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他借用了“喀斯特”这一名词作为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溶蚀作用过程和产物的名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我国对喀斯特现象,远在晋代(265-420)就有文字记载。在17世纪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考茶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喀斯特地貌,探寻了300多个洞穴,详细记述了喀斯特地区的地貌特征。但把喀斯特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20世纪初开始的。
5 石漠化现象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试分析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
6介绍并评价我国岩溶生态领域的研究现状
7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岩溶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主要进展。
8 论述我国岩溶学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机遇与挑战。
9 论述岩溶环境与生命的相互关系。
10 论述在西南地区已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工程后,为什么国家还要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
11 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12 岩溶学从哪些方面介入全球变化研究?
13 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论述岩溶学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14 近三十年来国际岩溶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进展?
15试论岩溶学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系。
16我国今年要编制“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依靠科技创新。根据这样的要求,试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岩溶学的学习 即喀斯特学,研究岩溶的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从许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岩溶现象及其形成过程和岩溶的改造利用。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岩溶发育的基础理论、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岩溶水文学、岩溶矿床、岩溶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岩溶区的环境及综合开发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