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高中物理 第6讲 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复习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沪科版物理必修1学案:3.4分析物体的受力 Word版含答案
3.4分析物体的受力1.知道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会做物体的受力图.(重点、难点)2.初步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一、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2.受力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统.(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先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其他力.(3)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4)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和漏画力.3.受力分析的依据(1)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条件进行受力分析.(2)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确定物体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4.受力分析的方法隔离法、整体法等.二、重心1.概念: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从效果上看,可以把它们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2.意义:当把物体简化为质点研究时,可以把物体受到的各个力都集中在其重心上.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学生用书P43]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1)整体法: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叫整体法.通常研究外力作用时使用整体法.(2)隔离法:把系统内其中一个物体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通常研究内力作用时使用隔离法.使用隔离法时尽量隔离受力少的物体.实际问题中整体法与隔离法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通常先整体后隔离.2.物体受力分析的程序(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查,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匀速运动,已知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分别对三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思路点拨]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要抓住两点:(1)搞清研究对象,多物体相关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2)按照先重力,后弹力,再摩擦力的顺序,只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不分析施力.[解析]先从受力最简单的A开始分析,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G,B对A的支持力N1=G,水平方向不受力,如图甲.B木块竖直方向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A对B的压力N1′=G,C对B的支持力N2=2G;水平方向受两个力:向右的推力F和C对B摩擦力f CB=F,如图乙所示.C木块竖直方向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B对C的压力N2′=2G,桌面对C的支持力N3=3G;水平方向受两个力: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f BC=F,桌面对C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桌C=F,如图丙所示.[答案]见解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应始终扣住“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概念,按“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电磁浮”的步骤进行,在画受力图时不要出现多画不存在的力和少画物体实际受到的力的情况.1.(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选AC.MN与P接触时有两种情况,若接触时无弹力,此时P受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2个力作用,A项正确;若接触时有弹力,则P平衡时必然还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因此P应受4个力作用,故C项正确.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的综合应用[学生用书P44]如图所示,分析电梯上的人的受力情况:(1)人随电梯匀速上升时;(2)人刚踏上匀速上升的电梯的瞬间.[思路点拨] 解此题要分析两点:(1)匀速上升过程中,人的受力满足二力平衡.(2)人踏上匀速上升的电梯瞬间,人和电梯有相对滑动的趋势.[解析](1)由于电梯做匀速运动,所以站在电梯上的人跟电梯一起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则人受到重力G、电梯对人的支持力N;人与电梯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所以没有滑动摩擦力;假设人与电梯之间光滑,人与电梯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一起匀速上升),所以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静摩擦力.(2)人刚踏上电梯时,人的速度等于零,人相对电梯有向左滑动的趋势,则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人受到重力G、支持力N,静摩擦力f.[答案](1)如图甲(2)如图乙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力学问题的切入点,而按照规范的顺序查找力,是确保受力分析准确的基础,物体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该能找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结合运动状态验证力,也是受力分析的重要步骤.总之,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重为G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G B.F=GC.N>G D.N<G解析:选C.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物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右的推力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光滑斜面没有摩擦,三力平衡可画出力的三角形(如图乙),根据力的三角形可知F<G<N,故C正确.[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44]1.如图所示,木箱A中放一个光滑的铁球B,它们一起静止于斜面上,如果对铁球B(不包括木箱A)进行受力分析,则铁球B受力个数为()A.3个B.4个C.2个D.1个解析:选A.对B球分析受力,可知B受重力、箱子对球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箱子对球平行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三力平衡.2.(多选)如图所示,木块在斜向上的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墙上,木块受力的个数可能是()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选AB.木块可能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可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也可能没有运动的趋势,故木块可能受3个力,也可能受4个力.3.质量均为m的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1的作用,b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与F1等大的力F2的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2mgC.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D.b与水平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解析:选D.a受重力、支持力、拉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A、C正确.对整体分析,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相互抵消,则水平面对b无摩擦力,D 错误.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F N=2mg,B正确.4.画出图(1)~(4)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注意:图中球形物体的接触面光滑).答案:[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13(单独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B.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解析:选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是无关的,但又不能将重力与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相混淆,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已;重心是从重力作用效果来定义的,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能理解为是最重的点.故选项D正确.2.图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水平地面对卓别林没有摩擦力的作用C.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沿杆向上D.水平地面对卓别林的作用力方向一定不是竖直向上的解析:选D.手杖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卓别林有向左滑动的趋势,水平地面对手杖和卓别林均有摩擦力的作用,选项A、B错误;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选项C 错误;地面对卓别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水平地面对卓别林的作用力方向斜向右上方,一定不是竖直向上的,选项D正确.3.如图所示,给物体m一个初速度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m受到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解析:选C.有质量的物体必定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要压紧斜面,故斜面和物体之间必定产生弹力作用,斜面不光滑,所以物体还受到斜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不受向上的冲力作用,因为找不到冲力的施力物体,同理,也找不到下滑力的施力物体,故下滑力不存在.4.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弹力N和静摩擦力f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正确的是()解析:选D.分清研究对象和物体所受各力特点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选取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斜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相对斜面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相切,沿斜面向上.5.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即相对传送带静止)向右运动,则()A.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右摩擦力作用B.传送带加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左摩擦力作用C.传送带减速运动时,物体受水平向右摩擦力作用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解析:选D.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无相对滑动趋势,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传送带加速向右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受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传送带减速向右运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右的运动趋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此,A 、B 、C 均错误,D 项正确.6.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力F 1=12 N 、F 2=4 N 的作用下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该物体所受力的个数为( )A .2B .3C .4D .5解析:选D.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水平力F 1、F 2和向左的静摩擦力5个力的作用.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45°,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对斜面的压力不变B .A 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 .A 受到的摩擦力减小D .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解析:选BD.倾角为30°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mg sin 30°=12mg ,对斜面的压力F N =mg cos 30°=32mg ;倾角为45°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mg sin 45°=22mg ,对斜面的压力F ′N =mg cos 45°=22mg ,故F f <F ′f ,F N >F ′N ,B 、D 正确.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 ,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B .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小C .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 .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解析:选BC.图中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N 甲=mg -F sin θ,F N 乙=mg +F sin θ,F N 丙=mg ,因它们均相对地面滑动,由F f =μF N 知,F f 乙>F f 丙>F f 甲,故B 、C 正确.9.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 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 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F-mg)cos θB.μ(F-mg)sin θC.μ(F-mg)cos θD.μ(F-mg)解析:选AB.对磨石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沿斜壁:(F-mg)cos θ=F f,A对;垂直于斜壁:压力F N=(F-mg)sin θ,故摩擦力F f=μF N=μ(F-mg)sin θ,B对.三、非选择题10.如图所示,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球B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试分别画出A和B的受力示意图.解析:隔离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B对它的压力、地面支持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如图甲所示.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墙壁对它的弹力的作用,如图乙所示.答案:见解析图11.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长木板AB,A端靠在光滑墙壁上,长木板AB上又放置一木块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长木板AB的受力示意图.解析:(1)明确研究的对象是长木板AB,把长木板AB从图中隔离出来,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画出长木板AB的重力示意图G.(3)环绕AB一周,找出其他物体与AB的接触处:长木板与墙在A处相接触、与地面在B 处相接触、与物体m在C处相接触,一共有三处与外界接触.(4)在A处,由于墙面是光滑的,那么长木板AB在A处只受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弹力N1;在B处,受地面竖直向上的弹力N2(支持力);长木板AB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所以地面给长木板B端一个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1;在C处,m对长木板有一个垂直木板表面向下的弹力N3(压力),又因为m静止在长木板AB上,木块m要受到长木板AB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所以木板受到m施加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f2.答案:见解析图12.画出图中物体A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及施力物体.解析:(a)A受重力G、推力F、支持力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水平接触面、竖直接触面.(b)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c)A受重力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d)A受重力G、拉力T、弹力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竖直接触面.答案:见解析。
新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4《分析物体的受力》课件
A.2个
B.3个①每个力都要能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②每个施力物体可以对物体施多种性质的力,但 不可能施加多个同性质的力
③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 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关键在于“受”字
④不要将“效果力”和“性质力”混淆
⑤若弹力和摩擦力力的方向确定,可用假设法或平 衡条件来判定此力是否存在
A.A对B的摩擦力竖直向下 B.B对C的摩擦力竖直向下 C.C对墙的摩擦力竖直向上 D.墙对C的摩擦力竖直向上
谢谢大家! 同学们加油哦!
再见!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B.物体 A 受 5 个力,B 受 3 个力,C 受 3 个力
C.物体 A 受 5 个力,B 受 2 个力,C 受 4 个力
D.物体 A 受 6 个力,B 受 3 个力,C 受 4 个力
5.如图所示,三个木块A、B、C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已知A的左侧
面是光滑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课堂典例
例1:如图,A物体向下运动,A与墙的 接触面粗糙,试对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ν
A
课堂典例 例2.如图所示,给物体m一个初速度
后,物体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在向上
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物体m受到的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 的支持力 B.受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 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 下的滑动摩擦力 D.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 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物理课件分析物体的受力(沪科版必修1)
【解析】 因斜面光滑,故无摩擦,又下滑力为 重力的分力,故谈到重力就不能再说受下滑 力.又因重力、弹簧拉力在竖直方向,若存在斜 面支持力,它垂直斜面向上,其水平分力不为零, 球则不可能静止,从而排除了支持力,综上分析 只有A正确. 【答案】 A
力是否存在的三个判断依据 (1)“条件判据”:即根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 条件,如弹力必须是相互接触并且发生了弹 性形变;摩擦力必须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 挤压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等.
【答案】 B
3.如右图所示,一物体在水
平力 F1=12 N、F2=4 N 的 作用下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
B.3 个
C.4 个
D.5 个
【答案】 D
4.如右图所示,重 100 N 的物 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 最大静摩擦力为 30 N,今用一水平拉力 F 作用于 木块, (1)当 F 的大小由 8 N 增大到 28 N 时,地面对物体 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2)当 F 的大小由 35 N 减小到 28 N 时,地面对物 体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说明】(1)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 体外部. (2)质量分布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 几何中心.
一、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 要点梳理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 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 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 分解.
(2)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 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 (3)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 作用力为内力,不应分析,当隔离物体,再分析 某一物体的受力时,原来的某些内力即转化为外 力,则应进行分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本章介绍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然后进一步研究力学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认识弹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弹力是怎样形成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大小.在认识重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重力的由来和它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学习摩擦力,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本章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后续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本章共有5节:1.第一节“力”,本节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进一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加深对力的理解.2.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知道力的三要素都会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认识力的单位N,感知力的大小,能用力的图示来形象的描述力.3.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4.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介绍了重力的概念、重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概念.5.第五节为“科学探究: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在关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习设计实验的表格、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单位和三要素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方向、重心以及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应用.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其相关现象;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弹力、重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探究重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力…………………………………………………………1课时第二节怎样描述力………………………………………………1课时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课时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1课时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1课时专题五力与力的作图……………………………………………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从经历的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养成在常见的现象中认识其科学道理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铁块、木块、水盆、钢球、铁钉、弹簧、橡皮筋、篮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天宫一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天宫一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学生交流、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比如张三推了李四一下,就有了推力;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等.这些“力”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师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又有谁知道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认识它了.【进行新课】知识点1 力是什么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学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学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学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学生丁:渔民捕鱼拉起渔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学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学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师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归纳出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归纳得很好,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101的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学生甲:(a)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学生乙:(b)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学生丙:(c)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学生丁:(d)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学生戊:(e)图中施力物体是拿在手中的磁铁,受力物体是悬挂着的磁铁.学生己:(f)图中施力物体是橡胶棒,受力物体是纸屑.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板书:(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2)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请同学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甲:用手拍桌子时,手感觉到疼.因为手对桌子有力的作用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觉到疼.学生乙:两手互拍时,两手都感觉到疼.因为两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学生丙:手拉橡皮筋时,感觉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手对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学生丁:手提书包时,感觉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是因为手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书包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师以上几位同学都很认真体会实验时的感觉,分析都正确,大家掌声鼓励.师归纳以上的实验感觉,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正确,归纳得很好.演示实验:把磁铁和铁块分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运动,说明磁铁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到A向B 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教师总结:(1)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板书:(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有受力物体.【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演示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手压皮球,皮球变瘪了.演示实验2:把吸管插入酸奶饮料瓶中,用较小的力挤压酸奶瓶,会发现饮料在吸管中上升.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图片: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用力拉弓.(让学生观察跳板、弓的变化.)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说明其原因.演示实验3: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学生:篮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师是什么使其速度发生改变的呢?教师提示,学生回答:地球对它的作用力(重力).演示实验4: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师是什么使小钢珠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学生:磁铁对它的吸引力.教师用多媒体图片进一步说明: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力的作用效果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很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不过肉眼无法看到.例题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解析: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水同时也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故船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地同时也会给人向前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火箭对喷出的燃气产生向下的推力,反之燃气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只是说明了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与方向,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D符合题意.答案:D【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明白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力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后面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力学知识,这部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注意观察、思考,加深理解.【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深入观察、分析和总结,将抽象的力的概念弄懂、弄透,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有亲近感、成功感.2.本节课,在课堂中增设了许多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主体参与意识强,在基础知识和能力上都获得了丰收,课堂效果明显,课堂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课堂获得成功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沪科版)
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的合成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2)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3)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静止现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象,分析受力。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6.1牛顿第一定律(2)
课题
惯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惯性,并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强化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
重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难点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介绍实验仪器: 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对于学生的设计给出评价和补充,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
练习课件图片: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2、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力的作用。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沪科教版必修一《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教版必修一《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编写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牛顿第一、二定律和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为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3 教学内容1.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2.牛顿第一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4.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讲授为主,演示和练习为辅。
在讲授时,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通过模拟和仿真练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5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引入轻松有趣的例子,让学生认识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2.讲解:通过讲解牛顿第一、二定律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物体受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演示:通过演示一些常见的受力问题,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技巧;4.练习:通过练习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5.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物体受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2.1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所教授的内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上课。
此外,还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以便更好地支持教学。
2.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流程,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演示和练习环节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6.1力-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6.1 力学案一、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有力和摩擦力;按效果分,有压力和支持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N)。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推门时,门对手的作用力;提水时,手对水的向上拉力。
2.知识讲解: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有力和摩擦力,按效果分有压力和支持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长、压缩、弯曲等;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3.例题讲解:力的单位是牛顿,1N的定义是使1kg的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4.随堂练习: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并判断所给实例中力的性质。
5.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有力和摩擦力;按效果分有压力和支持力。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单位:牛顿(N)七、作业设计1.请简述力的概念。
2.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力的分类。
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答案: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分类例子:拉力(如拉绳子)、压力(如踩地面)。
3.作用效果:取决于这两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能同时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1--3.4 分析物体的受力 学案(沪科版必修1)
学案5 分析物体的受力[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重心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绘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初步掌握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的方法.3.进一步熟练判定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和方向.4.进一步熟练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计算方法.一、受力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是受力分析的着眼点.力学中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物体的一部分或某个作用点.2.选定研究对象后,接着就可以围绕着力学中常见的三类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个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最后依据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方向,画出受力示意图.3.当把物体简化为质点研究时,可把物体受到的各个力都集中在其重心上.二、重心1.一个物体各部分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可以把这些作用力视作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称为重心.2.质量分布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并且它既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一、受力分析1.意义:任何物体的运动变化,都跟它受到的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因此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也是学好力学的先决条件.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质点、结点),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依据各力的方向,画出各力的示意图.注意实际物体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往往是很复杂的.许多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略去某些次要因素,这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例1如图1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状态,请分析B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图1答案4个力解析这里要分析的是B物体的受力个数,B即为研究对象,把它隔离出来,然后从易到难,先从重力着手,再分析跟它有联系的物体,按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它受到的力.如图所示,其受A对它的压力N,同时物体B有相对A上移的趋势,故A对B的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故B共受到4个力作用.二、弹力有无的判定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方法——假设法1.假设无弹力:在该处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即假设不存在弹力,看研究对象在该位置是否保持原来的状态.2.假设有弹力:就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判断受力情况与存在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则不存在弹力,若不矛盾,则此弹力存在.例2如图2所示,一小球用两根轻绳挂于天花板上,球静止,绳1倾斜,绳2恰好竖直,则小球所受的作用力有( )图2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假设绳1对球有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左上方,另外球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绳2的拉力,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球不可能保持平衡,所以绳1不可能对球施加拉力,小球只受重力和绳2的拉力.故B正确.答案 B针对训练在下列各图中,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答案 B解析两物体间产生弹力的条件除了相互接触外,还要相互挤压产生弹性形变.A、C、D 图中A、B间虽有相互接触,但不一定相互挤压,故选B.三、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2.假设法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例3如图3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解析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大反向,故A错误,B正确;对B物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与A对B的摩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正确;对A、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为滑动摩擦力,且水平向右,故D错误.答案BC四、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应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在0<f≤f max内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求解.2.滑动摩擦力(1)根据f=μN进行计算,其中N为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2)根据平衡条件.例4如图4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重力G=6 N,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求:图4(1)当F=25 N时,木块不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4)当F=6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解析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2)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F1=F2=G=6 N,与压力大小无关.(3)木块沿墙面下滑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3=μNN=F所以F3=μF=0.25×10 N=2.5 N.(4)当F=6 N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也为滑动摩擦力,所以F4=μF=0.25×6 N=1.5 N.答案(1)6 N (2)6 N (3)2.5 N (4)1.5 N1.受力分析的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合理隔离;(3)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先重力,再弹力、摩擦力,最后其他力)画出受力示意图.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有明显形变时可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2)无明显形变时可根据假设法判断.3.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平衡条件法;(2)假设法.4.摩擦力的计算(1)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2)滑动摩擦力:根据f=μN进行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如图5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量杯、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和三角烧杯中,钢球与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面均水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B.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C.量杯的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D.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答案 A解析钢球与容器的侧壁接触,它们之间是否有弹力作用就看接触处是否发生弹性形变,但微小形变难以察觉,只能借助假设法判断.假设容器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则钢球受重力和容器底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钢球将处于静止状态,故钢球与容器侧壁虽然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容器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的假设成立.我们也可以假设容器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作出各容器中钢球的受力示意图分别如图a、b、c所示,可见三种情况均与钢球静止的题设条件相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2.(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如图6所示,图6是工厂传输货物的装置,物体A在皮带的带动下,以速度v沿直线匀速向右运动,请问物体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B解析物体A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作用;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不受静摩擦力,因此物体A一共受两个力作用.3.(受力分析)画出图7(1)~(4)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注意:图中球形物体的接触面光滑).图7答案4.(摩擦力的计算)如图8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水平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图8答案0.4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B对物体A的正压力N=G B.地面对A的支持力N1=G A +NA受B的滑动摩擦力f=μNA受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1=μN1水平方向:F=f+f1,代入数据即可解得μ=0.4.实用文档 6。
高中物理 3.4分析物体的受力教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安边中学2014高中物理3.4分析物体的受力
教学案(无答案)沪科版必修1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会对通常情况中的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释疑】
1、一对运动员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画出其中一个运动员的受力示意图
受力分析就是要分析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某个物体的或某个。
②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按照先、再、后、
最后的顺序,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依据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方向,画出。
3、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
4、如图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由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在任一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等)上受力
【巩固提升】
1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相同的木块A、B、,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
F。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物理 第六讲 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复习学案(无答案)
第六讲力物体的受力分析班级姓名学号1.1.对力的认识(1)相互性: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作用效果:产生和产生(3)力的分类:可以按分,也可以按分(4)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且符合定则2、重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如何?作用点在何处?产生: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均无关方向: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质量的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例1:如图,一根细线下面掉着一个装满水的小球,现在将小球的底端开一个小孔使水慢慢地流出,小球的重心位置如何变化?3、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如何?如何分析弹力?(1)产生的条件:,(2)弹力方向:接触面的弹力方向: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绳子的弹力方向:绳子张力的方向沿着绳子的方向弹簧的弹力方向:弹簧的弹力方向沿着弹簧的方向(具体要看弹簧是被压缩还是被拉伸)杆的弹力方向:杆对物体的弹力 沿杆的方向 ①通常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来分析②轻杆只在两端受力时,杆的弹力沿杆的方向分析弹力的方法:先看物体有几处与其它物体接触,再看这些接触处有没有相互挤压(即去掉此支持物或绳子、看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影响)确定有弹力后,再确定弹力的方向例2: 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 点,重心在P 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
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例3:如图所示,两根硬杆AB 、BC 分别用铰链连接于A 、B 、C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AB 杆对BC 杆的作用力方向: ( )A. 若AB 杆计重力,而BC 杆不计重力时,由B 指向CB. 若AB 杆计重力,而BC 杆不计重力时,由C 指向BC. 若AB 杆不计重力,而BC 杆计重力时,由B 指向AD. 若AB 杆不计重力,而BC 杆计重力时,由A 指向B(3)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或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6
学案6
例 3 如图所示,物体 a、b 叠放在水平桌面 上,水平力 F=3N 作用于物体 b 上,a 与 b 保持静止,则
(1)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N
(2)a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N
解析
若分析 a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可以把 a 隔离出来,选 a 为研
究对象(方法同上),还可以把 a、b 作为整体研究,ab 整体
水平向右,则 A 对它有反作用力,即水平向左的
弹力作用;由于 B 对 A 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
用,则 A 对 B 有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最后,物体 B 在这几个
力的作用下不可能保持静止,可见墙壁对 B 还有竖直向上的摩擦
力作用(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学案6
的作用
D.受到重力、向上的弹力
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学案6
2.(三种性质力的分析)如图所示,物体 A 和 B 一起沿斜面匀速
下滑,则物体 A 受到的力是
(A )
A.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 B.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 对 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专题整合区
针对训练 如图所示,物体 A、B 在力 F 的作用 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试对物体 A、B 进行受 力分析.
学案6
解析 隔离物体 B,首先,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其次,
与它接触的物体有 A 和墙壁,显然墙对它的弹力
是水平向右的;而由于它对 A 的弹力作用,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力物体的受力分析
班级姓名学号
1.1.对力的认识
(1)相互性: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作用效果:产生和产生
(3)力的分类:可以按分,也可以按分
(4)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且符合定则
2、重力是怎样产生的?方向如何?作用点在何处?
产生: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 ,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均无关
方向: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质量的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例1:如图,一根细线下面掉着一个装满水的小球,现在将小球的底端开一
个小孔使水慢慢地流出,小球的重心位置如何变化?
3、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如何?如何分析弹力?
(1)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
接触面的弹力方向: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
绳子的弹力方向:绳子张力的方向沿着绳子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方向:弹簧的弹力方向沿着弹簧的方向(具体要看弹簧是被压缩还
是被拉伸)
杆的弹力方向:杆对物体的弹力 沿杆的方向 ①通常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来分析
②轻杆只在两端受力时,杆的弹力沿杆的方向
分析弹力的方法:
先看物体有几处与其它物体接触,
例2:
例3:如图所示,两根硬杆AB 、BC 分别用铰链连接于A 、B 、C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AB 杆对BC 杆的作用力方向: ( ) A. 若AB 杆计重力,而BC 杆不计重力时,由B 指向C B. 若AB 杆计重力,而BC 杆不计重力时,由C 指向B C. 若AB 杆不计重力,而BC 杆计重力时,由B 指向A D. 若AB 杆不计重力,而BC 杆计重力时,由A 指向B
(3)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或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
弹簧的弹力只能发生渐变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它们的弹力可发生突变
例4:甲乙两图中A 、B 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若剪断AB 之间的细绳,则细绳被剪断时两图中A 物体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4.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如何分析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产生条件:a.接触面 b.存在 c.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沿接触面且与 运动 或 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 静摩擦力的大小:0<f ≤fm (fm=μ0N )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 之间调节,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减速)由平衡条件或是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也与两接触面之间的 成正比,一般可近似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趋势较难看出,所以一般都是先假设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看两物体间是否会有相对运动,这样就把相对运动趋势转化为相对运动了。
另外解题中也常常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动力学规律来分析
例5:如图所示,杆的上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D 点,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杆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 )
甲
乙
例6:、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
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下列判断正确的时: ( ) (A )由于甲端比较轻,甲容易将凳子拉向自己 (B )由于乙端比较重,和手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较大,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C )谁用的力气大就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D 可以没有相对滑动
5.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合理的步骤为: (1)先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2)按重力、题中给定的已知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依次分析
(3)当直接分析有困难时,还常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平衡条件帮助分析,或者根据物体的运
.
且有一重物放在两球间,如图乙所示.
例8:分析下列各题中物体A 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丙
(1)物体A 与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一起向下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 (2)物体A 被斜向上的力F 压在竖直墙上而静止,如图乙所示。
题9:下列各题中传送带均沿图示方向匀速传动,试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1)将物体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如图甲所示, (2)将物体轻轻放在倾斜传送带的上端,如图乙所示。
例10:下列各题中都是几个物体迭放在一起,物体均静止,试分析它们各接触面间相互作
甲
乙
甲
用的摩擦力的大小,
(1)三个长方体木块迭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中间和下面的木块上分别加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大小均为F 的力,如图甲所示,
(2)两块重均为G 的长方体木块用两块竖直的平板夹住,板两侧均加以大小为F 的水平力,如图乙所示。
例11: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ab 上滑下,长木板放在水平成θ斜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若ab 与地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 与长木板ab
则长木板ab
F 甲
作业
1. 一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纸带夹在书本内,已知此书对纸带的压力为2N ,用测力计拉住纸带往外拉,当纸带匀速拉出时测力计上的读数为1N ,书与纸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2、如图所示,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B 和C 上,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
A 、C 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1,B 、C 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2,C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 3,则: ( ) A.f 1=0,f 2=0,f 3=0 B.f 1=0,f 2=F ,f 3=0 C.f 1=F ,f 2=0,f 3=0 D.f 1=0,f 2=F ,f 3=F
3.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 间动摩擦因数μ1和A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μ1=0,μ2=0
B .μ1=0,μ2≠0
C .μ1≠0,μ2=0
D .μ1≠0,μ2≠0
4.如图所示,木板B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块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力F 向左拉动B ,使它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这时绳的张力为T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平面对木板
B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T B .T <F
C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T
D .若木板B 以2v 的速度匀速运动,则拉力应为2F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A.μ1 Mg B.μ1(m+M)g
C.μ2 mg D.μ1Mg+μ2mg
6、甲、乙两块质量均为m的木块迭放在水平面上,甲受到斜向上与水平成θ角的力F作用,乙受到斜向下与水平成θ角的力F作用,如图,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甲、乙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乙和水平面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C)乙对甲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D)水平面对乙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