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像“盲人摸象”“空中楼 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 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 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采用寓言 譬喻的方式说理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 《百譬经》。
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
这就如同现在流行的外道邪说一样, 说什么少吃东西可以得道成仙,于是 便开始尽量少吃或不吃,有的甚至持 续七天或十五天的时间,这只不过是 白白地折磨自己的身体,并无益于修 行啊。这和故事中的愚人是一样的, 因为盐可以使饭菜味美而多吃盐,最 后导致口腔疾病,听信外道邪说并依 此修行是和这位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的。
人生启示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 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 可能做到。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 才能得到真知。
寓意
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 认识一般。
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 才能得到真知。
➢诈言马死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人,骑着一匹黑马进入阵地攻击敌 人。由于害怕,不能战斗。就用血涂在脸上, 装死躺在死人堆里。他所骑的马也被别人夺 去了。士兵们撤离战场后,他想回家,就割 了别人所骑白马的一截马尾。回家后,有人 问他:“你骑的马,现在在哪里?为什么不 骑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已经死了,只 好带着它的尾巴回来。”旁边的人听后说: “你的马本来是黑的,尾巴怎么变成白的 了?”他无话可说,被人们所嘲笑。
第一则:《愚人食盐》寓意
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凡事要全面谐调,避免以偏概全; 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人生启示
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 面;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凡事应努力达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最 佳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六则
《百喻经》介绍
•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一部 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佛教经典。
• 古天竺高僧伽斯那著,南朝萧齐三藏法师求 那毗地译。
•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 教教义而作。
• 全文两万余字,结构情势单一,每篇都采用 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 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 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复述故事(写的什么事?结果如 何?) 2、 探究每则寓言的佛理禅意、寓意 及启示。
一、研读示范:第一则:《愚人食盐》
佛理 劝诫修行人应适当节制饮食,少欲 禅意 知足,如果过度会适得其反。
•做事要恰到好处,方能美好无比;
寓意
• 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跨过一步,就 变成了谬误。
启示 3、别被现象蒙蔽,凡事要全面协调,
◆皆大欢喜: 出自《金刚经》结尾:“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意思是听佛讲完了这部佛 经后,大家都非常高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佛 佗的教诲,并照着去做。
◆拖泥带水: 出自《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
水。”这是禅宗僧人常用的一个譬喻,表示法 力强大。
◆水涨船高:
出自《五灯会元》:“十五日前,水涨 船高。”禅宗认为,“烦恼是功德之体”, 烦恼越多,心的觉醒就越深刻,就像水位上 升,船身也会随之升高一样。这是个带有朴 素的辩证法的观点。“水涨船高”最初就是 用来说明这个道理。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 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 成雄浑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 粗犷 。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 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 头么,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 点人们的生活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练习: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2份打包)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练习: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2份打包)
《尝庵婆罗果》说明了为人处世不可一错再错的道理。 《诈言马死》比喻有这种人,犯了错误不肯认错,信口雌黄,编造 谎言,结果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驼瓮俱失》比喻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 做事时起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假思考就接受别 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 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更值得人称道的是,每则譬喻先讲故事后说理,在讲述故事时,作 者善于运用熟稔的白描手法,使得情节生动,人物传神。如《渴见 水》一则,开篇直言“过去有人,痴无智慧”,那么“痴”在何处?何以见 得“无智慧”?于是有了下文:极渴须水……既至河所,对视不饮。“见 热时焰,谓为是水”,“极渴”之情状如在目前;“即便逐走至辛头河”,得 水之艰辛可以想见。按照常情常理,得水之后便当饱饮。可是最后 的结果却是大出常人所料:“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如此,傍人质疑 便在情理之中:“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且看愚人如何回 答:“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之所以 不饮,原来是“此水极多,俱不可尽”。真真一个愚人!众人大嗤笑自 在情理之中。短短几十字的小故事,竟然出现这么多陡转,但虚妄 的人物反映的是写实的人生,缺少了陡转便不会发人深思。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渴见水》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 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一时不能全部接受,就索性舍弃不 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喻指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 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入海取沉水》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若见异思 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 惜的。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Word版含解析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致令口爽.爽:败伤 B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 C .诣.市卖之 诣:到 D .寻.即取果,一一皆尝 寻:寻觅 解析:D 项,寻:接着。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若可饮尽,我当.饮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B.⎩⎪⎨⎪⎧既.复杀驼既.来之,则安之 C.⎩⎪⎨⎪⎧卒.无买者卒.惶不知所为D.⎩⎪⎨⎪⎧诈现死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解析:D 项均为名词,相貌,样子。

A 项,副词,就,则/副词,应该,应当;B 项,副词,……之后/连词,既然;C 项,副词,终究/副词,突然,仓促。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傍人语.言.C.昔有长者..无对,为人所笑..子,入海取沉水D.默然解析:D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A.汝马本黑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得__道,即__便__断__食,或__经__七日,或______十五日, 有好处,于是就断绝饮食,有的经过七天,有的经过十五天, 徒______自困饿,____________无__益__于__道。__如彼 白白地受一番饥饿的困苦,丝毫没有增加一点道行。就像那个 愚人,__以盐______美________故而空食之,致____令__口 愚人一样,以为盐可以增加美味,于是空口吃盐,以至于觉得味道 __爽,此亦__复尔。
5.(1)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鲜美 (2)名词作动词,喝水 (3)名词作动词,告诉 (4)动词作名词,出来的办法 6.(1)介词结构后置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被动句 (5)被动句 (6)被动句
课堂精研
文本探究 1.熟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条。你对《尝庵婆罗果》这则故事中的“买果 者”有何新认识? 思路提示:古人有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就是要我们能够见微知著,善于推理, 由此及彼。那买果人只要抽检几个果子,便可知好坏,而他却固执不变,可谓胶柱鼓瑟了。 更何况古人又倡言“通权达变”,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要善于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所以说“买果者”是干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方得____一车,持来归____家。__诣____市____卖__之, 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
以其__贵故,卒__无__买者。经历____多__日,不能得售。 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____生__疲厌,以为苦恼。____________见_人_卖_炭,__ 心里感到很厌烦,把这当作了苦恼的事情。看见别人卖木炭,
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沉香水,:因即木沉质
坚硬,能沉于水,故名。长者子:年 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售:卖出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优质课件(38张)
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 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哪 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 要求你全部喝完。
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标 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入海取沉水
参考译文
从前有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打捞沉香。经 过一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了家。他 把沉香运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 直没有人买。经过了许多天,也不能卖出去。 心里感到很厌烦,十分苦恼。看见别人卖木 炭,经常能够很快就卖出去,于是就产生了 一个想法: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可以很快 就卖出去。于是就把沉香烧成了木炭,到市 场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人生启示
有恒心、耐心,不急不躁,才不至于失 去理性判断。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耐 心地等待,全面地审时度势。
这故事原来比喻:
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 退却之心。
如果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 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烧成炭卖一 样,是非常可惜的。
寓意
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 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 果。
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 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 也不无启发意义。
➢愚人食盐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 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 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加盐之后, 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 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 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 呢。”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 吃盐。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而引起 了口腔疾病。
内容解析
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 果甜美”的思路,去“尽尝它果”,导 致“一切都弃”的结果。
这原本是用来比喻: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爽,此亦 复尔。 他家:别人家。空:空口。口爽:败坏了口 很差,这也是一样。味。爽,败、伤,此指口发干。复:同样。

《渴 见 水》
过去有 人,痴 无 智慧。极渴
须 水。
过去有个人,痴呆而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水,
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

四、佛家名句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 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五、识记字音 嫌.( ) 嗤.笑( ) 庵.( ) 敕.( ) 答案:xián chī ān chì

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

3.如何看待“诈言马死”中的那位骑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故事中的那位骑士,因为内心的恐惧,不能参 加战斗,只好装死以求保命,这种掩饰自己内心懦弱、保 护自身的行为,有时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危难过后,还要沽名钓誉,那就不应该了。

二、背景介绍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教的义理玄 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 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 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 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 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 皆知。《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三、文学常识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 是一部用寓言以申教诫的著作。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 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 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 “百”,有两种说法,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 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 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5.2《百喻经》六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百喻经》六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令口爽,此亦复.尔复:同样。

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当:应该。

C.积.有年载,方得一车积:聚集。

D.便以血污涂.其面目涂:涂抹。

解析B项,“当”的意思是“就”。

答案B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饰以.山龟鸟兽之形A.以.盐美故而空食之B.便以.血污涂其面目C.以.其贵故,卒无买者D.以.其怖故,不能战斗解析B项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意思是“用”;其余三项都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与”,①动词,给;②动词,结交,亲附。

B项,“者”,①助词,表人;②助词,表停顿。

C 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答案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经历..出之..多日,不能得售 D.汝当斩头,自得解析A项,“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C项,“经历”在文中的意思是“经过”;D项,“自得”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就会”。

答案B5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解析C项,理解错误,《尝庵婆罗果》的故事的寓意:尝试是可以的,但人不可能一一尝试,要学会类推。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入海取沉水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益:增加。

B.见人卖炭,时得速售时:经常。

C.若但尝一,何以可知若:你。

D.诣市卖之,以其贵故诣:到。

项,若:如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食已口爽,返为其患项,代词,代沉香;结构助词,的。

B项,介词,因为;介词,拿,用。

C项,连词,就。

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项,直:通“值”,价值。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即便逐走至辛头河B.过去有人,痴无智慧C.昔有愚人,至于他家D.傍人语言项,古义,立即;今义,即使。

C项,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D项,古义,告诉;今义,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B.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言C.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之D.即用(用途)其语,以刀斩头:采纳。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一老人来语之言之二虫又何知B.{既复杀驼,而复破瓮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C.{如此痴人,世间所笑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项,人称代词,指养骆驼的人;指示代词,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2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2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走近先贤天竺高僧——伽斯那、求那毗地1.生平简介伽斯那,又称僧伽斯、僧伽先,是五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

求那毗地,天竺人。

伽斯那的弟子。

南齐(479~502)译经僧。

他幼年出家,师事僧伽斯那。

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二十余万言,兼学外典。

齐建元初到京师,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族迭相供请。

2.主要成就伽斯那著有《百喻经》,永明十年求那毗地将其译为齐文。

◎背景呈现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深奥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稳定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国学链接譬喻释理的佛经——《百喻经》《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分上、下两卷,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择取譬喻类的故事汇集而成的。

它是一部以寓言的方式来譬喻佛法义理的通俗读物。

1.“百”字的由来“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

2.体例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和法两部分合成。

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

3.内容(1)动物寓言五篇,这五篇寓言将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读来新鲜有趣。

但这里动物们所比拟的人却并非睿智机敏的智人,而是愚痴乖戾、蠢笨无能的痴人。

(2)嘲讽痴人的故事九十三篇,占绝大多数,所摹画的全是些幽默可笑、滑稽荒诞的故事。

故事的戏剧性在于痴人自有一套愚人的思想方法和处世规则:所思所虑明明是谬误,却还自以为高明;所作所为虽极其粗憨迂阔,但他们干这些蠢事时却始终有一股认真劲儿。

作为局外人冷眼静观时,对他们的执着自不免或唏嘘嗟叹,或嗤之以鼻,但同时也必定会心有所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理是认识世界重要的思维方式。
2.从选文看,《坛经》和《百喻经》在表达与内容上有何特点? 【明确】(1)表达:①《坛经》和《百喻经》相对于其他佛经比较浅 显且富有趣味;②《坛经》语言简约朴实,深入浅出;《百喻经》广
泛运用了譬喻说理的方式。
(2)内容:①《坛经》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 的著作,此书确立了唐以后中国禅宗发展主流的基本框架,把“不立 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 重要的地位;②《百喻经》论述的道理,如果剔除宗教的神秘外衣, 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得到有益的启示。
2.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最后终因吃盐过多败坏了口味,反而 引起口腔疾病。 2.被动句。“为……所……”被动句的标志。他无话可说,被人们所 嘲笑。
3.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诈现死相,卧死人中。(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以”前。如果只是尝一个, 怎么能知道个个都很好呢?
4.省略句。省略句子的主语。(他)装死,躺在死人堆中。
【语句品评】
1.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精要研习】 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以前四则寓言为例多 角度解读其中的寓意。 【明确】(1)《愚人食盐》的寓意:①做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②凡事要全面协调,避免以偏概全。③学会克制私欲,不可贪得无厌。 ④不以好恶看人、做事。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0426146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190426146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1.了解《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对应学生用书P43天竺高僧——伽斯那、求那毗地伽斯那,又称伽斯、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

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有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

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

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大。

求那毗地,中天竺人。

南齐译经僧。

幼年出家,师事僧伽斯那。

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二十余万言,兼学外典。

齐建元初(479-482)到京师,居止于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族迭相供请。

伽斯那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切要的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

求那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492)秋译为齐文,凡有十卷(今为四卷),称为《百句譬喻经》,或《百喻经》。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佛教的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做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写,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

南朝萧齐时天竺僧人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一百篇譬喻故事。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愚人食盐》。

金版学案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金版学案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第五单元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诣.市卖之诣:到……去B.而敕.之言敕:吩咐C.有一老人来语.之言语:语言D.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解析:C项,语:告知。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项均为连词,就。

A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傍人语.言.C.昔有长者..无对,为人所笑..子,入海取沉水 D.默然解析:D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项:古义,告知(他)说;今义,话语。

C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汝马本黑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定句。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C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表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7.下列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句是( )A .昔.(之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装着)谷 B .有一老人来语.(告知)之.(指代养骆驼的人)言 C .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使……出)之 D .即用.(利用)其语,以刀斩头 解析:D 项,用:采纳。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其实,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展示的不仅仅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走的人生三步曲,普通人,哪怕是想成就一点小事业的人,何尝不经过这三步呢?“立志——奋斗——成功”,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三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一部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佛教经典。

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说教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分为几类:批判外道的邪见异说,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训谕僧徒严守戒律、精勤修持,规劝世俗人及时行布施,解说某些深奥的佛教义理。

2.背景资料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单元练测1(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单元练测1(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单元练测1(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事由:原因,根源解析:C项,此间:此地,此处。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解析: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

答案:D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C.(如果)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这里)D.何以(区分)渐(与)顿解析:B项,“自悟”前省略的应是“弟子们”。

答案:B4.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解析:B项,最能体现受禅宗影响,该诗写禅院的山光、潭影给人的感受,其中“鸟性”和“人心”都能体现禅宗的自心反省和自心觉悟来正知正见。

答案:B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

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背景呈现 在佛经中,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教的义理玄 微,一般人难以理解,所以佛经经常“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 此”,通过譬喻,将深奥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 闻,易于接受。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 逐渐稳定下来,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固定成员,像“盲人摸 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百喻经》是突 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
不患寡而患.不均 ___动__词__,__担__忧___
3.归方 柔远得人 一车,, 则持 四来 方归 归. .家 之
__动__词___,__回__到___ __动__词___,__归__顺___
4.当若 好 法可 甜 以饮 美 心尽 者 传心 , ,我 汝 ,当 当 当. . .饮 买 令之 来 自悟_______副副___副___词词___词___,,___,___就则___应______该________ 我今当.一一尝之 ___副__词__,__应__当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百喻经》具体内容分类 其一是批判外道的邪见异说。如“愚人食盐”中批驳外道 妄滥绝食,白白损害身体而无益于道。 其二是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其中的具体原因很多, 总的可以概括为痴人具有贪、嗔、痴三毒,正是这三毒使痴人 的言行除可笑外,还时常可鄙。
其三是训谕僧徒严守戒律、精勤修持。佛陀认为消除三毒 的根本办法是皈依佛教、解悟佛理,并精进实修,修习过程中 又要勇于忏悔,不能因为犯一戒而更犯众戒,毁坏道业。
今义:话语。
5.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古义:__过__,__经__过__。____
今义:亲身遭遇,亲自经受。
3.内容 (1)动物寓言五篇,这五篇寓言将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 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读来新鲜有趣。但这里动物们所比拟 的人却并非睿智机敏的智人,而是愚痴乖戾、蠢笨无能的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诣.
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
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
之言 语:语言 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售:卖出去 解析:C 项,语:告诉。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
不食 D.⎩⎪⎨⎪⎧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C 项均为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香/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句是( )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 .傍人语.言.
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D .默然..
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D 项,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
A .汝马本黑
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C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D .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A 项是判断句。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
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解析: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
6.王维的《鹿柴》一诗,笔墨之外寓有禅意。

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他的诗里能够体现出清静虚空的心境,请默写出其中的两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
笑。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
A .昔.(从前)有一人,先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盛器)中盛.
(装着)谷 B .有一老人来语.(告诉)之.(指代养骆驼的人)言 C .汝当斩头..(指斩骆驼的头),自得出.
(使……出)之 D .即用.
(使用)其语,以刀斩头 解析:D 项,用:采纳。

答案:D
8.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一老人来语之.言②之.
二虫又何知 B.⎩⎪⎨⎪⎧①既.复杀驼,而复破瓮②既.
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如此痴人,世间所.笑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旁丛祠中 D.⎩⎪⎨⎪⎧①汝莫.愁也,我教汝出②保民而王,莫.
之能御也 解析:B 项均为副词,已经。

A 项:①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此。

C 项:①“所”和动词“笑”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②名词,处所,地方。

D 项:①副词,不要;②不定代词,没有谁。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若但尝一,何以可知
解析:A项是被动句。

答案:A
10.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刺了那些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的人。

B.教育人们做事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

C.表现了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做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所蕴含的事理和“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解析:C项与本文所蕴含的事理相反。

答案:C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骆驼把头伸进瓮中吃谷子,过后头在瓮中出不来了。

(2)这人就采纳了老人的话,用刀砍了骆驼的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