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习题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解析版)-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一、(2021·湖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①___________,但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②___________,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了。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号作用的能力。
原文第一段“可译性”表示特殊含义,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A.“满招损,谦受益”是引用的格言名句,表直接引用;B.这里是为了借此说明他舍不得丢弃,表强调;C.“流线型”本是设计术语,此处指鲸的外形,是特殊含义;D.这里是反语,实则是表达否定讽刺。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选项中,对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表明她的冤情千真万确,这种现实主义的写法增强了悲剧效果。
B.《雷雨》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性格中的冷酷无情、傲慢与自私无情。
C.《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文法”说明中国建筑的惯例、法式、建筑物之间的处理方法与相互关系。
D.《说“木叶”》通过举例和比较,从颜色、质感、密度几个方面分析“木叶”和“树叶”之间的差别。
2.以下文字选自《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
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②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的瓦面是弯曲的。
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
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③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总分:26分)一、语言文字积累(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
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________山水之间。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
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________的一体。
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
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
这________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
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
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
还有野山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
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
它们遥相呼应,________。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割鬼斧神工延展心照不宣B.分割天造地设延展心有灵犀C.切割天造地设延伸心照不宣D.切割鬼斧神工延伸心有灵犀答案 C解析切割:将物体分隔开。
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
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
延伸:延长,伸展。
延展:延伸,扩展。
根据语境“修路”应为“延伸”。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中国建筑的特征》关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关联阅读试题精选(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所谓“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
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日益成为新兴贵族们的一种重要需要和兴趣所在。
例如“美哉室,其谁有此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台美乎”(《国语·晋语》)。
《墨子·非乐》说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十年不成。
这股建筑热潮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而达到最高点。
据文献记载,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文字材料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百代皆沿秦制度”。
建筑亦然。
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
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许多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等等。
中国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1】梁思成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2】,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3】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②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
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③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④(一)个別【4】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⑤(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5】、廂【6】、耳【7】、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
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8】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⑥(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
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⑦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的,使之尽善尽美。
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
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
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椽,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
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
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几乎可以说它便是结构法所促成的。
如何是结构法所促成的呢?简单说:例如“庑殿”式的屋瓦,共有四坡五脊。
正脊寻常称房脊,它的骨架是脊桁。
那四根斜脊,称“垂脊”,它们的骨架是从脊桁斜角,下伸至檐桁上的部分,称由戗及角梁。
桁上所钉并排的橡子虽像全是平行的,但因偏左右的几根又要同这“角梁平行”,所以橡的部位,乃由真平行而渐斜,像裙裾的开展。
这个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
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
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
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
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
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
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
这斜度之由来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
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
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总的说起来,历来被视为极特异神秘之屋顶曲线,并没有什么超出结构原则和不自然造作之处,同时在美观实用方面均是非常的成功。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doc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课前预习积土成山1.基础字词(1)识读字音帷幕(wéi)屋脊(jǐ)接榫(sǔn)穹窿(qióng)埋怨(mán)埋葬(mái)翘起(qiào)翘首以盼(qiáo)点缀(zhuì)辍学(chuò)厦门(xià)高楼大厦(shà)角色(jué)凤毛麟角(jiǎo)门槛(kǎn)直栏横槛(jiàn)哺育(bǔ)(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独特•独到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
发掘•发现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遵守•遵循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遵循:遵照。
特征•特性•特色特征:专指独特的征象或标志,即具有代表性的、能象征整体的、容易辨认的特点。
指具体的,特别是外表的或形式上的居多,指抽象的较少。
特性:专指内在的特殊的性质,一般指物品的性能、性质。
特色:专指独特的风格、格调、样子或情景等。
是显而易见的特点。
指具体的居多,指抽象的较少。
可用于书面语中。
(4)理解词义抱厦: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
厢: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耳:耳房,跟正房相连的两侧的小房屋,也指厢房两旁的小屋。
替木:联系檩与斗拱的短木枋。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斜撑或杠杆作用。
额枋:檐柱之间的联系梁,用以承托其上的斗拱。
戗兽: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
墁:用砖、石等铺地面。
瓦当:铜瓦的头部,上面多有装饰性的文字、图案。
垂脊:从正脊沿屋面下垂的脊。
正吻:正脊上的鸟兽形装饰构件。
正脊:屋顶前后两斜坡相交而成的脊,位于屋顶最高处。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
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2.文学常识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县人。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华大学教授,融会古今,学贯中西,一生留下众多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保护、城市规划、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等学术领域,而且广泛涉及建筑美学领域。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含解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一、小阅读1.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根据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文法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等山亭、水榭等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恢复年味的关键在于理解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尊重百姓的情感诉求,鼓励百姓的文化创造并为此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B.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将近1000多万个,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
C.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市场供需两旺的特点,工商管理局围绕粮油、肉类、酒类、调味品、保健品、农副产品等热销品集中精力进行检查。
D.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诙谐因咽废食博文强识(zhì)露马脚(lù)B.返聘沽名钓誉未雨绸缪(móu)和稀泥(huò)C.脑火同心协力瑕不掩瑜(yù)削铅笔(xiāo)D.睿智出其制胜怏怏不乐(yàng)一抔土(pěng)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青年力量的持续注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升,①,发挥其在国家发展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②,应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发扬优良传统,以自身的勤劳智慧更多惠及民生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青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促进者,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业题含解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业题(含解析)第四单元走进奥妙的科学世界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墁地(màn)②斗拱(ɡǒnɡ)③屋檩(lǐn)④接榫(sǔn)⑤柁墩(tuó)⑥蚂蚱(mà)⑦戗兽(qiànɡ)⑧水榭(xiè)⑨轩楼(xuān)⑩点缀(zhuì)⑪游廊(lánɡ)(2)给多音字注音①殷殷红yān殷勤yīn②厦抱厦shà厦门Xià③挑挑选tiāo挑衅tiǎo④削刀削面xiāo剥削xuē2.辨形组词(1)粹cuì纯粹悴cuì憔悴萃cuì荟萃(2)廪lǐn仓廪凛lǐn凛冽檩lǐn檩条(3)副fù副本幅fú幅员辐fú辐射(4)掘jué发掘倔jué倔强崛jué崛起(5)墁màn石墁幔màn布幔谩màn谩骂(6)戗qiānɡ戗风怆chuànɡ凄怆戕qiānɡ戕害3.词语释义(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遗.址(yì)围绕.(rào)帷.幕(wéi)屋檐.(yán)B.穹.宇(qiónɡ)蚂蚱.(zà)轮廓.(kuò)框.架(kuànɡ)C.琉璃.(lí)影壁.(bì)斗拱.(ɡǒnɡ)戗.兽(qiànɡ)D.点缀.(zhuì)雕.刻(diāo)柁墩.(duò)墁.地(màn)【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
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遗址(yì)”错,应为“遗址(yí)”。
B项,“蚂蚱(zà)”错,应为“蚂蚱(zhà)”。
D项,“柁墩(duò)”错,应为“柁墩(dūn)”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是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
B.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C.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D.我们中国的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中国建筑的特征经典练习题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绸缪./荒谬.积攒./攒.动馈.赠/匮.乏裨.益/稗.官野史B.玷.污/粘.连作揖./通缉.缜.密/嗔.怒诋.毁/扺.掌而谈C.饯.别/栈.道弦.歌/眩.晕污垢./诟.病着.迷/不着.边际D.旋.律/舷.梯蝉.联/禅.让置喙./姻缘.蛮横./飞来横.祸解析:A项,分别读móu/miù,zǎn/cuán,kuì/kuì,bì/bài;B项,分别读diàn/zhān,yī/jī,zhěn/chēn,dǐ/zhǐ;C项,分别读jiàn/zhàn,xián/xuàn,gòu/gòu,zháo/zhuó;D项,分别读xuán/xián,chán/shàn,huì/yuán,hèng/hèng。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B.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梁启超先生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C.为表明自己曾“到此一游”,有人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有人在天坛的回音壁上签名,如此笔走龙蛇....,应受到严厉谴责。
D.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课外补习蔚然成风....,孩子们失去了节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解析:A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指自身的行动和自己的目标相反,不能用于“对方”和“自己”比较。
B项,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C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十分钟同步课堂基础练】《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三单元第13课时中国建筑的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_______,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与“西式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______,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西式建筑热,对于“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来说,同样适用。
在设计与规划上对西方建筑东施效颦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______,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兼容并蓄生搬硬套雕梁画栋错落有致B.兼而有之生搬硬套金碧辉煌犬牙交错C.兼容并蓄囫囵吞枣金碧辉煌错落有致D.兼而有之囫囵吞枣雕梁画栋犬牙交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的是每个地方的建筑B.每个地方的建筑,都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植根C.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D.每个地方,都要求建筑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先找规划设计,然后从街区历史找卖点,再找投资、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B.西式建筑热同样适用“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
2025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基础积累练一、基础清单化预练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墁.地( ) ②斗拱..( )( ) ③屋檩.( ) ④接榫.( ) ⑤穹窿..( )( ) ⑥抱厦.( ) ⑦对称.( ) ⑧额枋.( ) ⑨帷.幕( ) ⑩水榭.( ) ⑪框.架( ) (2)多音字①花园里那一朵朵殷.( )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 )实的生活图景。
②在钻头不断的切削.( )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气渐渐削.( )弱了。
2.辨明字形。
(1)⎩⎪⎨⎪⎧miǎn( )甸miǎn( )腆沉miǎn( ) (2)⎩⎪⎨⎪⎧发jué( )jué( )强jué( )起(3)⎩⎪⎨⎪⎧màn( )地不màn( )不枝轻歌màn( )舞 (4)⎩⎪⎨⎪⎧屋yán( )shàn( )养zhān( )仰(5)⎩⎪⎨⎪⎧点zhuì( )chuò( )学拾duo ( )3.推断成语运用正误。
(1)人类的才智与大自然的才智相比,实在是黯然失色,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漂亮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超群的才智。
( ) (2)食雕是一种综合造型的艺术形式。
它涉及的内容形式广泛,所用刀具技术千变万化....,起到美化菜肴、装饰宴席的作用。
( )(3)表演节目要贴近生活,才能吸引观众前来观看,群众一般喜闻乐见....歌舞、戏曲、方言快板等文艺形式。
( )(4)这两部电影虽然年头和主角都不一样,但剧情却大同小异....。
(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唱和.(hè) 瓦当.(dàng)墁.地(màn) 接榫.(sǔn) B .戗.兽(qiàng) 穹.宇(qióng)柁.墩(tuó) 斗拱.(gǒng)C.额枋.(fāng) 房檩.(lǐn)切削.(xuē) 水榭.(xiè)D.椽.子(chuán) 琉.璃(liú)轮廓.(kuò) 轴.线(zhòu)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须要,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一、课内双基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304(D)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做是结语。
【解析】没有“洋为中用”。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305(C)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D.屋顶及色彩。
【解析】(五)不是重点,重点除A、B、D之外还有(四)斗拱。
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导学号16502307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梁培宽“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的对象。
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
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
此时,他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1973年10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
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
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沉默是不允许的。
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
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1974年1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
1974年2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
在那“批孔”的狂潮下,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
《中国建筑的特征》检测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殷.代(Yīn)抱厦.(shà)墁.地(màn) 果脯.(fǔ)B.颤.抖(zhàn) 额枋.(fānɡ)靓.妆(jìng) 靓.女(liàng)C.戗.兽(qiànɡ) 玷.辱(diàn)胡诌.(zhōu) 谄.谀(chǎn)D.穹.宇(qiónɡ) 瞠.目(chēng)觊觎.(yú) 相觑.(qù)思路解析:B项,“颤抖”的“颤”应读“chàn”。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儿童感冒药品牌多而杂,但主要成分大同小异....。
B.我们希望能制定相关政策,用来鼓励和弘扬母语文化,注重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下功夫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C.沿长江旅游,可饱览长江三峡及巫山风光,还可观赏奉节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领略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自然奇观。
D.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思路解析: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人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15%的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B.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
C.对于一些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做法,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特殊时刻,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D.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思路解析:A项,语序不当,“儿童肥胖”应改为“肥胖儿童”。
C项,主语残缺,应去掉“对于”。
【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热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有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
作为木构架单体建筑大致可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
所谓下部就是台基部分,包括直接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基座四周的栏杆和可供上下的台阶。
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则用二层或三层台基。
基座四周的栏杆既是一种保护性设施,也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房屋下部的台基各部尺寸大小,是受屋顶出椽深度和椽柱径等制约的,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供上下的踏道,常见用阶梯形踏道、斜坡道和蹉蹉三种。
不论使用哪种踏道也必须与整个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要保持协调一致。
木构建筑的中部,即指柱、梁部分。
它是木构建筑的核心部分,是由柱、梁、枋、檩、椽和斗拱等基本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连同木构屋顶统称为“大木构架”。
榫卯和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具有最显著特征的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
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
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
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
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
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城,变成“一片孤城万仞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
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
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
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
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
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亲爱的妈妈,您不知道我多爱您。
——还有你,我的孩子!项,表示总结上文;B项,表示解释说明,与原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C项,表示话题的转换;D项,表示话语的间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③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材料一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
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
”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
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
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
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
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
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
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
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
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1) 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2) 下列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是塔。
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在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上。
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遗产的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3) 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5) 佛塔作为寺院建筑的一种,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在现实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楼房与仅存的少数佛塔形成迥然不同的对比,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各朝代修筑的长城,其长度各不相同。
超过一万里的长城有三条:一是秦朝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两万多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的长城,全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
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十万里以上。
以前认为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山海关。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其东端起点应在丹东虎山。
长城西端则一直延伸到新疆罗布泊。
一般认为长城是汉族为防止其他兄弟民族的入侵而修筑的,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
其实不然。
自秦始皇以后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主要朝代有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九个,其中汉族统治的朝代只有汉、隋、明三个。
而其他兄弟民族统治的朝代则有六个。
元朝和清朝虽然未大修,但也对长城关隘进行了维修利用。
可以说,长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
长城的作用也不是普遍认为的那样纯粹用于战时防御,体现着封闭和保守。
代表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与长城就有密切的关系。
就在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同时,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立即开始在漫长的河西走廊上设郡县,筑长城。
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会有这一长城的修筑;没有这一万里之遥长城烽燧的保障,“丝绸之路”也就无法存在。
长城在国内经济开发上也起了重大作用。
例如,2000多年的屯田制度就是因为长城而发展起来的。
那沿长城分布的百万戍边军队、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戍边移民、屯田民众、军人家属,使长城内外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了起来。
(1) 作者在长城的,修筑长城的和三方面纠正了前人的看法。
(2) 请概括修筑长城的积极意义。
(3) 能作为“长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这一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对长城关隘进行了维修利用。
B我国历史上很多不同民族统治的朝代,都曾经大规模地修筑了长城
C说历史上的长城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其实是不正确的
D秦以后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汉民族统治的朝代只有汉、隋、明。
(4)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一般地说,战争破坏经济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战争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B汉代长城的修筑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就是保护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C汉武帝修筑长城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而不是纯粹为了防御少数民族的入侵。
D汉代的长城和“丝绸之路”都是对外开放的标志,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