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7年重庆高2018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

“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A. 井田制最早瓦解 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C. 建立起郡县制度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答案】B【解析】据材料“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种户籍制度,不能体现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征税制的同时,实行制国、制鄙和“正户籍”等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在秦代确立的,故C项错误;“率先”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齐国……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学生应该联系到管仲改革的史实,尤其是“相地而衰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 东汉时期,除长安以外还有洛阳等“五都”,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A。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

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 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D。

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市称京,西市称畿……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高度繁荣是在宋元时期,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史实,无法判定区域发展是否平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政府对交易实行严格管理,坊与市严格分离,故C项正确;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是在明清时期,故D 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如“东市称京,西市称畿……皆置交易丞",学生应该可以理解为政府对交易实行严格管理,坊与市分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 唐朝天宝年间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A.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 黄河流域动荡不安D. 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人口流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和润州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可知,这反映了江南地区人口激增,说明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故A项正确;材料仅是反映了江南地区人口剧增,经济发展,无法体现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B项错误;黄河流域动荡不安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人口流动”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A。

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上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理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时期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 D.郡县制2. 汉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元帝3.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若国家进行一项公共工程建设,其执行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C.门下省 D.枢密院4.元朝时,属于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是A.陕西 B.云南C.河南 D.河北5.某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个条约应该是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主要战役有①平壤战役②黄海大战③辽东战役④威海战役⑤廊坊战役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7.“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对联歌颂的是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毛泽东D. 邓小平8.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9.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阁对议会负责 B.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单由国王提名产生C.议会的多数党领袖由国王任命为首相 D.首相通过控制议会立法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10.1871年,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德意志帝国建立B.德国完成统一大业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D.德国跻身资本主义强国11.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面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孩子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二普通班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4、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6、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8、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9、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10、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12、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A.货币地租消失B.出现了最初的无产阶级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D.富裕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2.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雇佣关系 B.机器生产C.商品经济 D.劳动生产率提高3.新航路开辟的出发点均在西班牙半岛的大西洋沿岸,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商路在大西洋沿岸B.西、葡的造船技术最发达C.西班牙半岛距美洲、非洲最近D.西、葡专制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4.16世纪中期,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表明:()①德意志在政治上趋向统一②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③德国境内宗教对立更为严重④诸侯国君有权决定臣民信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和“人文主义之父”的分别是:()A.莎士比亚和莫尔B.但丁和彼得拉克C.拉伯雷和马基雅维利D.乔托和薄伽丘6.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的《人权宣言》D.拿破仑的《民法典》7.英国出现新贵族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贸易不断扩大B.商品经济渗入农村C.商人加入贵族行列D.封建贵族两极分化8.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成果来看,革命最主要是体现了哪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A.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B.工商业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 D.人民群众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的根本原因是:()A.利用资产阶级 B.新贵族追随资产阶级10.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只允许全体臣民信奉的宗教是:()A.天主教 B.耶稣教 C.东正教D.新教11.下列有关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政策B.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C.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D.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12.导致17—18世纪欧洲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封建统治的危机C.富国强兵的需要D.拜金主义的影响13.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起到的作用是:①加强了封建统治②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利于本国社会的进步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A.①②B.①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4.由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把黑人运往美洲殖民地贩卖的国家是:A.英国B.荷兰C.法国D.西班牙15.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己动摇16.《论法的精神》的思想核心是:()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三权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C.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召开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C.制宪会议召开D.《人权宣言》发表18.1792年,武装干涉法国的国家是:()A.普、奥 B.英、俄 C.普、俄D.俄、奥19.雅各宾派依靠人民群众,采取革命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农民的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 B.维护雅各宾派专政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解除外来军事威胁20.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 B.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C.波旁王朝伺机复辟 D.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2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A.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B.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C.《独立宣言》发表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2.排列以下事件的时间顺序:()①萨拉托加大捷②来克星顿枪声③法国等国军队赴美援助美军④波士顿倾茶事件⑤《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之所以政治上又处于独裁统治之下,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础薄弱,庄园制等封建经济存在B.掌握政权的仍是西、葡殖民者C.缺乏启蒙思想的熏陶D.黑人奴隶制的盛行24.对日本近代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 B.禁止一切外国船只到日本进行贸易C.维护日本的独立是其目的之一 D.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25.17、18世纪亚洲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①闭关锁国②朋党之争③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④实行宗教歧视政策⑤封建专制空前加强⑥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36分。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word版本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3)word版本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 B.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2.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3.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待中侍。

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任求其意见。

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5.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

这说明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6.下图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述。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C.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2.下列史料与解读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3.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4.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

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 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C. 抑制土地兼并D.百姓赋税过重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7.《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8.在北宋东京(今开封)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上述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据此可知()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 B.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 D.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2.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3.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4.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5.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

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 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6.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中期试题(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中期试题(卷)

共6页第1页(内容涵盖必修一、二、三;选修四前五单元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I 卷 选择题(60分)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并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60小题,总共60分.)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 .秦统一六国B .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 .秦朝修筑长城D .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2.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 .皇权至高无上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 .秦律严苛细密D .丞相大权独揽3.“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 .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 .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 .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4.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这一制度( ) ①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③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④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 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 .拥有较大的势力 B .严重威胁皇权 C .有称帝的野心 D .不服从皇帝命令 6.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 .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7.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

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17.4.26一、选择题部分(每题1.5分,48小题,共72分)1.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D.军机大臣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3.《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

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

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5.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B.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6.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7.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4)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4)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表格中。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妃嫔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3.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史载: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A.分工细致B.规模巨大C.品种丰富D.供不应求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7.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闽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学科半期考联考试卷命题教师: 林晓梁校对人: 林作雄一、单项选择题。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材料所述制度表明A.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2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5、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

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

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

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A.战国的郡 B.秦朝的道 C.汉代的州 D.元代的行省6、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

这反映出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2.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

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

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3.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庻孽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确保宗族内部稳定5.“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 B.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基层组织 D.宗法关系定封建等级6.“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

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春秋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

时人预感“大夫皆富,政将在家”。

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D.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8.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9.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10.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O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11.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材料说明王莽改制时A. 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得到了无地农民大力支持C.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1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13.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权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14.唐前期长期由l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l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 B.防范个人擅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权力制衡15.与北魏均田制相比,唐朝均田制缩短了成丁入老的年龄区间。

男子足额受田的年龄由北魏的15-71岁,变成唐朝的18-56岁。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唐朝人地矛盾激化B.唐朝赋税沉重C.唐朝政府抑制兼并D.均田制的瓦解16.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是麻、黍、稷、麦、菽,后来最流行的是稻、黍、稷、麦、菽。

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由于A.水稻出现较晚B.经济重心南移C.粮食需求增加D.饮食结构变化17.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18.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19.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20.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分封制既巩固统治,也蕴含割据因素B. 郡县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行省制是蒙古族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 D.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21.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2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23.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A. 君主制度B. 清朝祖制C. 宗法制度D. 性格怯懦24.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5.《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退休)。

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

……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通典》材料二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

”弘治四年(1491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

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

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发展演变》(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清时期官吏“致仕”的变化。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实行官吏退休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

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

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

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

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

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

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

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

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

1896年,清政府通告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