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社会管理体系中辅助性诉讼调解机制的构建——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初探
应届2022毕业季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
应届2022毕业季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精选1、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介入可行性分析2、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挑战3、韩国如何进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4、青少年泛道德化批判现象论析及对道德教育的反思5、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6、加速开拓统计学的应用价值--中国统计教育回顾与展望7、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开展模式研究8、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问题研究9、从人才需求看统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0、社会资本代际传递对少数民族生教育获得的影响--以X大学为例11、教育流动与底层再生产--一种大学生“农民工化”现象的研究12、代际教育流动及其不平等实证研究13、取业化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探索14、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教育研究15、学校应开展新型毒品预防教育16、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17、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困境与反思--基于江苏省七所高校的实证研究18、我国性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考察19、青少年的话语模式研究及其道德教育意义20、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爱国统一战线教育21、跨界民族的家庭文化心理演变过程及教育影响--以一个朝鲜族家庭为例22、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社会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反思23、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研究24、实践视域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25、职业能力分析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26、民族国家建设场域中的女子教育变革--以晚清女子学堂为中心27、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初探28、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9、助人者个人特质对社会工作咨询的影响--基于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30、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海南省为例31、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32、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33、社会工作教育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的实践研究34、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35、日本青年的道德教育研究36、彝族婚姻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37、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38、论中职礼仪课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39、创新驱动强化统计职业教育核心素质和能力--以成都工业学院统计实务专业为例40、家庭背景中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42、影视文本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探究43、流动儿童教育与社会排斥--基于森的能力取向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44、以循证实践理念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45、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婚姻家庭咨询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设计46、我国社会工作硕士实习教育模式的困境与提升路径47、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48、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分析49、浅析性别教育的影响因素50、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谈51、新浪微博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功能研究52、关于青少年早恋问题的教育53、社会变迁中的兄弟姐妹教育获得54、休闲文明视域下的公民休闲教育研究55、青少年偏差行为家庭教育因素与社工介入56、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分析及介入57、涂尔干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之比较研究58、教育公平视角下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59、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度60、我国社会工作在社区管理教育罪犯中的应用61、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探析--以广东省内高职院校为例62、公益基金和社会捐赠参与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63、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教育探析64、民族村案文化教育传承的法人类学因素考量--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65、古代中西方女性在家庭教育中角色与地位探究66、国外儿童性虐待解决之道--基于预防、教育、治疗三维系统视角67、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社会心态培育68、社会不公信息对青少年政治伦理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探析69、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对策70、受教育程度对突破职业性别要求的影响分析71、社会工作教育中的专业品牌特色研究72、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和成就的影响研究73、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来自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74、浅谈统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网络化75、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支持服务标准研究76、女性学教育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77、家庭版幼儿性别平等教育问卷编制及调查78、论休闲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流失、风险与重构79、我国青少年工读教育制度的滥觞与嬗变80、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环境优化研究81、基于继续教育式的社会服务教学改革82、大数据时代统计教育变革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83、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84、社会工作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教育研究85、涂尔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86、政府教育、医疗支出及收入差距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分析87、论社会关系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兼评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88、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教育89、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90、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91、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92、基于社区教育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研究93、高校新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其实践途径研究94、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9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礼仪教育改革探析96、高等教育获得与代际流动:机制、变迁及现实97、通识教育理念下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F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98、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视野下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99、社会心理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改革初探100、司法社会工作介入违法青少年教育监管研究--基于我国澳门特区的实践与经验101、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社会学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探究102、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103、社工介入老人生命教育的路径及角色分析--以G老人院为例104、批判教育学理论视角下的社工人才教育105、社会工作视角下民办特教机构教育问题探究106、基于礼仪课程改革的视角浅析工科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107、浅析我国未成年人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经济发达城区调研为基准108、网络远程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分析109、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措施110、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111、论我国教育现代性的性别危机112、社会性别理论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微113、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研究114、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在特殊教育实践中的介入115、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116、高校社工教育与社工毕业生职业问题分析--基于结构社会工作的视角117、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礼仪课程资源库开发118、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创新的启示119、教育网络化背景下的大学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分析--基于G大学社会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120、我国随迁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121、社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分析122、日本青少年传统道德礼仪教育探究123、认知学徒制对社工实习教育的启示探究124、人生哲学视野下的青春期教育125、在各级教育中培养尊重残疾人权利的态度126、全球化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127、社会性别视角透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28、韩国社会工作教育中的文化能力问题129、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改革趋向及路径研究130、大学生性爱观及学校性教育模式的探讨131、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132、刍议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133、农民工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134、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与家庭教育期望136、以学校教育为视角的青少年罪错行为矫治137、高校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138、家庭礼仪教育的现实误区和改善路径探析140、社会心态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41、社会工作教育中的通识教育142、论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143、高职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144、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现状与教育途径探索145、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146、流浪儿童协同教育的缺失与重构147、后现代知识观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148、从大学生性教育看辅导员专业化问题149、素质教育下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路径150、传统文化与未成年犯教育151、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问题的成因及对策152、论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构建153、论提高学前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途径154、生命教育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55、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主观效果评估156、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问题分析及高校婚恋教育对策157、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与职业训练的关系158、武汉市穆斯林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159、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应对16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参与式研究161、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及教育对策浅析162、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困境及应对策略163、台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之反思与借鉴--以台湾东华大学为例164、论虚拟社会去道德化危机及其教育救赎165、谈职业女性闲暇教育中的生命自省意识的培养166、中美青少年公民素质教育借鉴比较167、教育分层现象的民族心理学考察168、社会建设视野下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169、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合同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调查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司法调解是一种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的方法,它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司法调解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理论在司法调解中,社会工作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个体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公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
司法调解中,双方当事人是主体,社会工作理论提醒调解人员要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促使当事人自觉参与调解过程,从而增加调解的成功率。
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司法调解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调解,还需要考虑到调解环境的影响。
社会工作理论提醒调解人员要了解当事人的家庭、社区、工作等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再次,社会工作理论强调问题导向。
司法调解中,当事人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情感问题、经济问题等。
社会工作理论强调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和谐发展,提示调解人员要聚焦问题、切实解决问题。
最后,社会工作理论强调社会公平。
司法调解是司法机关的一项职责,而司法机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社会公平。
社会工作理论提醒调解人员在调解中要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二、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实践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实践除了依据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
下面将从实践的视角来探讨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
首先,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实践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工作知识,能够辅导当事人解决各种问题。
其次,司法调解中的社会工作实践需要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作为调解人员,要坚持中立、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在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同时,维护司法公正。
同时,应该注重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调解中得到平等对待。
人民调解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人民调解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人民调解是指在社区或者法律机关的协助下,由当事人以自愿、平等、公正的原则,通过互相商议、达成协议的方式解决纠纷的过程。
人民调解具有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创新民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实践。
一、人民调解理论的发展人民调解的基本理论奠定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强调互惠互利、公平公正,在社会中强调和谐共处、和睦相处。
随着社会变革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的人民调解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调解工作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调解的理论和实践,反复强调人民调解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改革,人民调解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00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的原则和方法,完善了人民调解机构的设置和调解程序,为推进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制度支撑。
二、人民调解实践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单纯的解决矛盾纠纷,到通过调解服务社会管理,人民调解事业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
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成立以来,人民调解员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逐步普及,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度和参与度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人民调解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包括: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水平;大力推进在线人民调解,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调解效率和质量;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完善调解法律法规和机构设置,构建调解机制;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实现人民调解的法制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等。
三、人民调解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然,在人民调解发展历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人力资源压力大,虽然设立了全国人民调解员资格考试,但是招募人员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调解流程略显繁琐,调解员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设立法律辅导人员较少,在实践中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司法社会工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甘肃政法大学
司法社会工作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甘肃政法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司法社会工作者为犯罪青少年提供社会调查服务。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恢复性司法理念下,吸毒者、罪错青少年等群体的主要处遇方式是:()参考答案:支持服务2.以下哪一项正确体现了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强制性和服务性统一?()。
参考答案: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后须进行为期三年的社区康复3.以下俗语、成语不符合法律上“正义”内涵的是:()参考答案:正义必无温情4.关于司法社会工作的定位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它与政法工作无关5.司法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与条件包括:()参考答案:公平正义理念的演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6.就司法而言,传统的社会公平与正义观是以报应性为核心,个体触犯法律,只有严厉处罚罪错者,才是对受害人及社会的最好交待。
()参考答案:对7.司法社会工作产生的特征不包括服务上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错8.司法社会工作者在身份上是占主导地位的。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不属于理性选择犯罪学理论基本假设的是:()参考答案:犯罪的无目的性2.“从他的长相就感觉他有犯罪的基因”,这种说法符合哪种犯罪原因理论:()参考答案:“天生犯罪”论3.司法社会工作如何助力司法公正?()参考答案:从公力救济走向公力救助4.司法社会工作中常用的社会学理论大类有哪些:()参考答案: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社会冲突理论5.将实证主义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而形成了“犯罪多因素论”()参考答案:错6.优势视角理论很难运用于司法社会工作实务,因为很难找到犯罪人的优势。
()参考答案:错7.司法社会工作具有助推社会公平的功能。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司法社会工作的价值渊源不包括:()参考答案:实用主义2.对司法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人在情境中”的“情境”理解有偏差的是:()参考答案:言语对话3.使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拥有的一种核心能力,下列做法中,体现该能力的是()参考答案:协助服务对象激发自身潜质4.司法社会工作伦理规范中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参考答案:建立专业关系的伦理责任;服务过程中的伦理责任;维护其利益至上的伦理责任;专业能力的伦理责任5.增权理论模式下倡导的主要形式是:()参考答案:保护脆弱人群;创造可以增强功能的支持;保护并提出主张或诉求;培育认同与控制6.案主自决是要绝对的自我决定,任何人都不能给出建议或意见。
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刘军华国际法题目1、从国际法角度看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2、当代国家主权的维护3、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法律秩序。
4、论南海诸岛的领土争端问题5、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6、论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机制。
7、评析“先发制人”战略。
8、国际法视角下的伊拉克战争。
9、论国际法不禁止行为责任。
10、论中日海洋划界争端。
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题目;1、论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2、论我国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
3、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方法研究。
4、我国有关仲裁协议法律制度的完善。
(包括对仲裁协议内容要求,准据法确定,效力认定,独立性等方面内容)5、论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加强。
国际税法题目1、论对转移定价的法律管制。
2、浅议税收饶让抵免3、论常设机构应税所得额的确定。
4、对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管制研究李煜1、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的法律建议2、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法律建议3、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4、我国环境立法与履行国际公约的路径选择5、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6、我国《海外投资法》的立法构想7、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标准的完善8、外资并购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法律设计9、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10、对垄断协议的法律认定与规制刘昕1、新三板市场的定位问题研究2、股权投资问题研究3、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1修订)》中的若干法律问题4、论我国新股发行审批制改革之必要5、《UCP600》确定的审单标准研究6、论中国加入《鹿特丹规则》之利弊塔利莉1、WTO争端解决机制探析2、论提单的法律性质3、浅析《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4、试论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5、ICSID解决争端过程中国内法与国际法的适用6.、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律对策7、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8、浅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9、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10、创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思考张帆1、境外上市框架下私募融资的法律风险分析;2、境内创业板IPO框架下的私募融资风险分析3、私募融资的企业控制权风险与防范4、浅析私募融资中的核心条款;5、私募基金退出机制探析6、私募融资的税收问题探析7、私募融资中博弈双方的法律风险分析8、私募基金项目投资风险防范分析9、浅析私募投资中的尽职调查10、私募基金的监管模式浅析邹钧1、中国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对策2、中美轮胎特保案与贸易保护主义3、 WTO框架下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安全研究4、 WTO框架下的劳工标准5、WTO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贸易6、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7、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8、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提单欺诈与防范;9、反倾销与贸易保护主义10、中国对外资企业国际避税的约束11、国际贸易中的商业秘密保护12、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13、ECPA与两岸经贸的发展14、低碳时代的气候环境法律制度15、金融危机与完善国际金融监管16、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与法律救济陈洁1、国际项目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2、国际银团贷款的法律问题研究3、浅论BOT项目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4、浅谈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规避措施5、从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6、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法律问题研究7、从美国合同法中的对价谈中美合同法比较研究8、浅谈我国的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9、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及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0、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11、揭开公司面纱—试论一人公司法律问题杨军民法学部分1、论民法基本原则2、民法与商法关系研究3、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4、建立我国禁止权利滥用法律制度的思考5、完善我国监护法律制度的思考6、论物权效力的区分原则7、谈我国非法人主体制度的完善8、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9、论侵权责任的无过错归则原则律师实务及法律实务10、论律师的言行豁免权11、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思考12、论律师执业风险13、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的思考14、论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角色完善15、律师职业的比较研究16、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制度研究储敏1、对驰名商标特别保护的反思2、对商标权的合理限制3、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4、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5、对教师课件(教案)的著作权分析6、论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责任7、对合同法中重大误解行为的法律分析8、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焦富民1、见义勇为的民法思考2、合同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3、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构建黄良军1、股东知情权诉讼问题探讨2、债权人撤销权的诉讼问题探讨3、网络侵权的诉讼法问题探讨4、论民事诉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论小额诉讼程序6、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研究7、论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8、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探讨9、我国劳动争议司法解决机制的新问题10、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探讨11、就业歧视问题探讨1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3、我国劳务派谴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探讨15、我国对外劳动务输出中的法律问题16、劳动关系中的竞业禁止问题探讨陈红梅劳动法选题1、劳务派遣用工中的就业歧视2、论职业稳定权3、论非全日制用工的竞业限制环境法选题1、环境知情权探析2、论生态损害的赔偿3、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4、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救济5、对《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评析王强1、论替代因果关系——以《侵权责任法》第十条为中心2、从“康菲漏洞事件”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3、论侵害人身权益产生的附带财产损失4、论共同过错——对《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中“共同”之辨析5、论特殊的共同侵权:团体侵权6、论监护人的侵权责任7、从屠呦呦获奖争议论发现权之侵权法保护8、论机动车所有人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胡宜奎1、论法院调解2、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研究3、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4、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5、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6、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研究7、电子证据研究8、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9、论协议管辖10、我国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1、论仲裁的独立性12、论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马思萍1、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业主公约的关系2、房屋征收中的法律问题3、论医疗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4、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以淘宝网为例)5、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法律思考6、论我国税收法制的完善7、论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8、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中外比较9、论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制度10、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完善汪华亮1、论合同目的2、论不可抗力的外延3、情势变更原则研究4、论可得利益赔偿范围5、论信赖利益赔偿范围6、股权出资问题研究7、论隐私权的边界8、论公众人物的肖像权——从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案说起9、论所有权保留买卖10、论共同危险行为王寨华民事诉讼法学1、论民事权利保障与民事公益诉讼2、浅论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模式3、浅论法官释明权4、论民事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制度5、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构建与完善6、论民事诉讼的免证事实7、消费者公益诉讼的法理与规则分析8、论诉讼保全中保全对象9、论民事上诉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10.、“恶意民事诉讼”的发法律规制11、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婚姻家庭法1、论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2、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3、论配偶权的法律保护4、论我国探望权法律制度的完善5、论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6、论夫妻财产分割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董学立1、论我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2、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体系3、论诚实信用原则4、论主体平等原则5、论私法自治原则6、论公序良俗原则7、论权利滥用禁止原则8、论表见代理9、论善意取得10、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11、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12、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13、论物权的效力14、论物权的支配效力15、论物权的追及效力林道海法理学题目的选题范围:1、个案适用中的法律解释2、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3、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4、互联网时代的表达自由5、法官的自由裁量问题6、司法判决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7、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作用8、中国的司法独立:现状与局限性9、案件事实的法律判断10、法律适用过程的实证研究金晶1、环境刑法理论研究2、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研究3、职务犯罪的研究和预防4、过失犯罪理论研究5、论结果加重犯6、论经济犯罪的概念和范围7、浅析受贿罪8、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9、老年犯罪人犯罪研究10、论信用卡诈骗罪11、论被害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范毅1、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论当代违宪审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论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4、论农民工权利现状及保护5、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现状及其思考6、论休息权的宪法保护7、论罢工权的宪法地位8、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平等权保护9、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0、论引咎辞职11、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平台研究12、论行政诉讼的简易程序问题王保成1、先行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行政确认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探析3、处罚权集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信息公开制度中应公开信息界定标准化思考5、行政裁决实施中问题及其规制1探究6、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衔接中的问题及其规制7、公司工商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责任追究机制探究9、行政编制设置中问题及其对策10、确定公务员薪酬制度应考虑的变量及调整机制探究朱彤1、未决羁押人员权利保护问题研究2、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3、论作证豁免权4、论刑事和解5、侦查权的滥用及其防治6、我国司法独立问题研究7、不作为犯研究8、不能犯研究9、间接正犯研究10、情节加重犯研究11、其他(由同学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夏清瑕1、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2、论汉朝的春秋决狱3、中国古代的族刑制度研究4、中国古代酷吏与刑官研究5、中国古代妇女财产继承权问题研究6、中国古代关于“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7、从唐律的内容看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完成8、中国古代有关拾得遗失物处理制度研究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制中的“社会本位”原则10、试论大陆法系对清末和民国法制的影响11、论治外法权12、试论《大清民律草案》中对中国传统民法的继承13、“秋审”与清代诉讼体制张颖1、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2、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法律适用研究3、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4、董事义务研究5、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6、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探析7、论保险利益原则8、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研究9、一人公司法律规制研究10、论投保人的义务陶广峰1、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2、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实现机制研究3、我国保安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管理研究4、消费性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5、行业协会功能研究祝贺1、论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论国企垄断)2、竞业禁止有关法律问题3、经营者集中的法律研究4、腾讯360事件的法律思考(反垄断法视野中的“3Q之争”)5、国美电器股权之争的法律思考6、从蒙牛伊利诽谤案想到的7、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及其规制8、论知名商品的竞争法的保护9、商标使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10、论垄断协议11、比较广告的合法性之辨及我国的立法选择与制度完善2012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李宁1、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城市融入研究2、社会资本存量提升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3、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研究4、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提升问题研究5、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合村并村与管理创新研究——以ⅩⅩ村为例6、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模式与经验探索7、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ⅩⅩ地区为例8、试论人情冷漠与道德重构——社会现实的启示甘诺1、老年公寓与家庭养老两种模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对比研究2、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3、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探析(要求去过协青社实习的学生选)——以香港协青社为例5、优势视角下的灾后社区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6、女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实证研究(有数据)7、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有问卷)8、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的相关研究(有数据)9、小组工作在促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干预研究(有数据)10、“内外职业生涯”视域下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径探析11、“优势视角”下残障人士康复中的社会工作介入(要求在爱德基金会实习过,访问过残障人士家庭的学生选)许爱花1、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民工流动家庭的应对策略2、公民社会视阈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3、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4、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研究5、转型社会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境6、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本土化模式探索许芸1、城市“三社联动”(社区、社团、社工)的功能定位和路径选择——以鼓楼区为例2、大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和实施途径3、社会公平感的群体差异和福利需求——以南京鼓楼区为例4、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建构和实施策略5、转型期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以南京协作者为例仲鑫1、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发展之探讨2、智障人社区融入研究3、智障人主要照顾者的压力研究4、志愿者组织中的“耗尽”研究5、残障人社会排斥研究6、残障人社区支持研究史新田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市)为例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研究——以+++(市)为例3、第三部门发展现状研究——从+++案例谈起4、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研究——以+++为例5、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冲突与社会管理——以+++为例6、现代城市社会中“冷漠症”现象分析——从+++谈起7、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与中国社会福利建设8、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问题——以+++村为例9、城市拓展与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例沈文捷1、作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博现象研究2、社区妇女社会工作现状研究3、女性角色紧张现状及对策研究4、老年女性生活现状研究陈健。
社会工作伦理简答题库
1.社会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伦理的特性(1)多元角色介入:复杂关系所带来的多重角色(身份)➢不同于医生律师等单一角色,社工往往会负担起“治疗师、资源联结者、信息沟通者、政策倡导者”,与案主间的交流会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
故担负多重角色并面临且需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2)多元价值涉入:涉及社会价值,意识形态价值,专业价值,社工个人价值,案主价值的多元冲突➢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会直接介入到社工的工作之中。
(3)多元利益冲突:涉及案主利益,机构利益,(社工服务的)甲方等利益的冲突➢在社工的工作中,需要考虑案主利益,然而,社工又受雇于社工机构,需要考虑机构利益,而社工机构的服务受限于社会政策、制度、服务的购买方,故社工会时常面临价值观选择问题。
1.社会工作伦理的存在意义(1)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意义①专业使命实现的前提条件>社会工作的使命在于协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增进人类的福祉。
那么什么样的服务是最好的?如何有效的提供服务?伦理连接专业价值与专业行为,确定伦理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价值落实为客观的实践。
②专业角色界定与专业职责理清的重要基础>工作中的多重角色:案主,案主相关其他人,其他服务工作者,机构,政府====》忠于谁?专业的角色是什么?>广泛服务领域中的专业职责:专业服务,行政性行为,商业行为,一般的人类行为之间的界限是什么?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哪些能做?哪些不在职能范围之内?③界定专业角色与专业职责,让专业之外的人对于社会工作者形成专业期待(2)对社会工作自身的意义①提高服务成效的重要依据>伦理作为指引,让社会工作者能够面对伦理问题时能够更加精确的分辨困境,并做出合适的选择。
从而避免滥用权力,损害案主利益等影响服务成效的行为。
以此保障社会工作服务的正当性。
②保护从业人员的重要依据>遵从专业伦理的社会工作者,其行为在得到正确伦理的指引同时,也说明其行为在伦理范畴内得到保护,同时得到专业共同体的认可与支持。
和为贵美国调解与替代诉讼纠纷解决方案电子书
和为贵:美国调解与替代诉讼纠纷解决方案电子书篇一:5.论社会管理体系中辅助性诉讼调解机制的构建——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初探论社会管理体系中辅助性诉讼调解机制的构建——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初探林智明(市中级法院研究室干部)唐春杨(广西大学法学院)【内容提要】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已从审判管理走到了社会管理的风口浪尖,客观上要求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体系突破法学领域向社会学学科谋求创新式发展.本文运用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对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探索.认为在社会管理体系当中,诉讼调解承担了过多、过重的化解社会矛盾压力,其功能定位应推动从主角到配角的重新定位,实现法院和法官从专业法匠到法治社工的角色转换.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分析路径揭示并推动诉讼调解的专门化、集中化、社会化、综合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张设立诉讼调解中心,建立集中调解、调解审判流程管理、应急管理等制度, 以建立实施社会管理所必需的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为核心构造新型的司法培训制度,继续完善委托调解与协助调解等社会化调解制度,建议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深入考量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努力将上述制度法律化.引言:从审判管理向社会管理的纵深XX年2月19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这将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推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风口浪尖.XX年,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各级法院必须强化管理观念,善于通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等方式,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制度管理.这大大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端于流程管理的审判管理作为独立于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的制度形态的大步发展.然而,尽管XX年6月30日在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的要求,审判管理迄今还没有被纳入社会管理体系的宏大背景中作纵深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见, 包括诉讼调解在内的以诉讼制度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当然的组成部分.尽管法院和法官对诉讼调解探索并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司法经验,但以英国学者Maleolm Payne 的视角、理论与模式组构的社会工作体系看,其理论化确实远远不足,法官也尚未摆脱专业法匠的职业角色实现向法治社工的转变,管理社会的素质及能力极其有限.从审判管理向社会管理的纵深推进,要求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体系突破法学领域向社会学学科谋求创新式发展. 11.社会管理体系中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不可承受之重:当前诉讼调解之社会角色解析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胡云腾主任指出要立足人民法院的社会职能和社会角色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英国学者Maleolm Payne认为角色理论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相关,角色是与其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相关联的一整套期望或行为.角色要置于关系脉络下进行理解,因为只有在关系中,角色才能明确.在当今中国社会管理体系中,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诉外调解机制以及裁判机制相比,担当了不可承受之沉重的“主力军”的角色:尽管民事诉讼法已实现了从“调解为主”、“着重调解”到“能调则调、能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规范转变,但基于无讼的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及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战略的推动,王亚新教授概括的调解型审判模式以及李浩教授描绘的“调解主导”型审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仍屹立不动并推动了调解制度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规则之外复兴.体现在:(1)多调解的形成.全国法院调解结案的数量从XX年至XX 年,每年调解结案均在430万件以上;(2)高调解的形成. 全国法院民事调解结案的数量从XX年至XX年,每年调解结案撤诉率均在50%以上, XX年至XX年从%、62%到%呈大幅度攀升.XX年以来,不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方如广西防城港市, 每年调解结案撤诉率均在70%以上;(3)大调解的形成.各地法院立案先行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新类型调解方式与传统庭前调解、开庭调解方式相结合,诉讼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互为对接;(4)全方位调解的确立。
现实要求与专业回应——社会工作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
现实要求与专业回应——社会工作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考作者:袁光亮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8期Salo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Scholars本期导读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使用科学助人方法的助人职业活动,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为提升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而普遍采取的重要制度安排。
随着城乡社区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场所,成为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的落脚地和集聚地,成为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根基,也逐渐成为本土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作用的重要平台,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更是迫切需要社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对此,袁光亮教授试图从社区治理的现实要求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回应对社会工作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行阐述,而赵玉峰博士和袁明博士则更加学术地通过社会工作历史中的社区基因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爱国传统分别探析了社会工作助推社区治理的路径,这清晰地表明了本土社会工作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有更多的研究空间和实践路径。
本期主持人:袁光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区发展研究所教授袁光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区发展研究所近期,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现实要求城乡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1],是党和政府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的工作领域,也是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
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执政基础,社区治理能力的高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科学发展。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
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社区工作者考试题目及答案2024
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社区工作者考试题目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兰正在开展一项团难大学生助学项目的受益情况调查,小兰利用深度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结果、项目服务记录等资料,分折困难大学生对该助学项目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完善建议。
小兰的上述做法中,体现的间接服务角色是:A.研究者B.关系协调者C.行政管理者D.倡导者【答案】:A2.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前(),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进行换届选举。
A.三个月B.一个月C.四个月D.两个月【答案】:D3.在我国城市社区中,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给予差额补助的是()。
A.优抚安置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社会福利制度【答案】:C4.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全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1 —为基数,按用人单位应支付的()的部分给予补贴,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仍由个人承担。
A.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B.失业保险费C.养老及医疗保险费D.基本养老保险费【答案】:A5.面向整个社区与所有社区居民开展工作、侧重社区全面发展的工作方法是()。
A.社区工作B.个案工作C.社会行政D.小组工作【答案】:A6.社区社会组织可分为活动类,权益类,服务类三类。
以下属于活动类社会组织的是()。
A.业主委员会B.社区互动组C.社区志愿者组织D.读书会【答案】:D7.具有我市户籍,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就是就业困难人员()A.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满45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B.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满45周岁以上的大龄居民C.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居民D.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答案】:D8.某居民违章搭建,严重影响市容。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机构。
【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4.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5.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
6.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7.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社会流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社会关系)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8.社会工作基本内涵: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
9.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10.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指对困难群体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2024年4月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真题(管理类岗位客观题)
2024年4月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学问和实力素养》真题(管理类岗位客观题)一、常识推断,依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202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国际核平安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国际核平安体系建设的中国方案,呈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其核心观点是()。
A、全球核平安治理应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平安命运共同体B、全球核平安治理应加大经济投入,提升核平安探讨的水平C、全球核平安治理应充分发挥社会力气作用,构筑严密防线D、全球核平安治理应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其他国家适度参加2下列举措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一一协调发展B、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一一开放发展C、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一一共享发展D、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试验室一一创新发展3“粗缗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一诗句体现的哲理是()。
A、内容确定形式B、物质确定意识C、内因确定外因D、客观确定主观4新型政商关系强调政府官员与民营企业家之间“亲”“清”关系,“亲”就是双方坦荡真诚接触交往,“清”就是清白纯净,不搞权钱交易。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是()。
A、改善政商关系,促进双方合作B、消退偏见误会,增进政商友情C、变更卑视看法,坦荡真诚交往D、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权力边界5下列行政机关履行的职能,不属于经济职能的是(A、税务部门对房产交易依法进行征税B、工商部门对工商企业办理登记注册C、交管部门对违章司机进行罚款处理D、质监部门到生产企业检查产品质量6建立和完善社会冲突调解机制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
下列不属于完善社会冲突调解机制的做法是()。
A、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贯彻调解优先原则B、街道办建立社区心理询问服务站,开展心理调整疏导工作C、社区服务中心成立邻里冲突调解办公室,处理邻里间纠纷D、小区居民自主约定居民行为规范,明确邻里冲突解决方法7下列属于公共服务活动范畴的是()。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版 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也是一份职业。
社会工作的要素有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有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等。
3、受助者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
指的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受助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只有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4、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别开来。
5、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某些场合,助人活动表现为干预行动,即社会工作者对某些不合理或负面现象的干预,通过干预使这些现象得以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 体系建设 方案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 背景在当前社会中,纠纷和诉讼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商业和民事领域,诉讼成本高、耗时长的特点影响了司法效率和当事人权益。
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这一体系旨在整合各方资源,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解纷和诉讼服务,提升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2. 体系架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应包括多方参与的解决方案,如调解、仲裁、诉讼等,形成一个衔接紧密的服务网络。
关键要素包括政府部门、法院、仲裁机构、专业调解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多方资源的广泛协作。
还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案件衔接和资源调配。
3. 模块化服务内容在体系建设中,应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模块,以满足不同当事人的需求。
可以设立诉前调解、在线仲裁、快速审理等模块,提供相应的便捷服务。
也可针对特定群体,如小额纠纷当事人、企业纠纷等设立专门的解纷和诉讼服务模块,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4. 法律服务衔接在整个体系中,法律服务的衔接非常重要。
应构建律师参与的多元解纷机制,推动法律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有效衔接。
还应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确保法律服务的质量和合规性。
5. 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法律保障。
政府应出台支持多元解纷和诉讼发展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为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6. 推广与宣传为了促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发布宣传材料、建立官方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各界介绍该体系的意义和优势,推动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7. 评估和改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完成后,应对体系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通过分析体系运行数据,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不断提升体系的效能和适应性。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必考(高分题)(带答案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国编版必考(高分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关于同辈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辈群体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B.同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常扮演相同角色C.同辈群体由年龄、志趣和行为方式均相同的人组成D.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情绪都有直接影响【答案】D【解析】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同辈群体的正向功能开展服务工作。
A项,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形成的主动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多。
B项,伴随着个体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C项,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 社会工作者小宁的服务对象是一名白血病患儿,小宁协助患儿家庭向某基金会申请医疗援助。
“六一”儿童节时,基金会邀请患儿及父母参加座谈会并全程录像。
孩子父母找到小宁表示不愿意被录像,但又担心影响后期援助。
根据社会工作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小宁恰当的做法是( )。
A.说服基金会无条件帮助孩子B.与基金会协商匿名处理信息C.支持孩子父母不参加座谈会D.劝说孩子父母参加座谈会并录像【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者在做伦理决定和提供服务中要尽力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不受侵害,要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预防伦理决定和服务可能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和精神造成的伤害,尽可能实现利益化。
本题中服务对象不愿被录像,又担心影响救助,主要担心的是自己的隐私问题,故社会工作者可以和基金会协商匿名处理信息。
3. 在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遴选和评估组员时,社会工作者应注重( )。
A.考虑潜在组员的来源B.帮助潜在组员了解小组工作的意义与特点C.考虑潜在组员共同或者相似的问题、兴趣和愿望D.根据小组的类型、特点以及人数要求等确定组员【答案】C【解析】遴选和评估的要件主要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或者有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年龄和性别(如果有此要求);文化水平及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家庭状况;职业状况;对参加小组的要求。
实施五治融合责任清单 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法治建设FAZHI JIANSHE近年来,团风县坚持以政治强51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积极探索将县域社会治理"五治”融合纳入县委重点改革项目,实行管理项目化、责任清单化、督导常态化推进,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019年,该县社会治安"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年度测评全市第一;扫黑除恶综合评价全省第三、全市第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综合评分全省第一。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络作用,把平安建设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各个环节,在农村(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党建引领•走在前列”,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双强争先”创建活动。
先后召开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部署会、基层党建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启动了50个示范村、16个示范机关、8个两新组织示范点建设。
强化政治领导。
严格执行《团风县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建立完善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运转灵活的社会治理指挥和考核体系,横向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同心圆,纵向编织好善治指挥链,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夯实政治根基。
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社会治安“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
测评内容包括社会治安环境、矛盾纠纷调处、扫黑除恶成效等实施五治融合责任清单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王文彬6大项17小项、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点对点”交办给相关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动态督办,限期销号,并把整改成效纳入综治考核内容,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评判者、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社会治理定力推进严格执法。
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
对全县涉及的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五大领域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改革进行安排部署。
2024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对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社会工作者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带入服务中B. 社会工作者应在服务中保持价值中立C.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D.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理解。
A选项错误,因为社会工作者应避免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给服务对象,而是要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
B选项错误,虽然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应尽力保持客观和公正,但“价值中立”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个人的价值观,而是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服务对象,同时要尊重并理解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C选项正确,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决策。
D选项错误,虽然尊重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行动目标,这是社会工作与其他服务性活动的最大区别。
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沟通,其重要性在于()。
A. 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B. 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干预C. 有利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D. 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A选项错误,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沟通虽然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但沟通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对问题的客观分析。
B选项错误,心理干预是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手段,但它并不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直接目的或结果。
社会工作者考试试题
社会工作者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
A. 专业技能B. 伦理道德C. 个人经验D. 社会资源2. 在社会工作中,以下哪项不是维护儿童权益的重要措施?A.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B.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C. 忽视儿童的意见和感受D. 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3.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首要任务是()。
A. 惩处施暴者B. 保护受害者的安全C. 调解家庭矛盾D. 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4.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生态系统理论”主要强调的是()。
A.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B. 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C. 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D. 个体对环境的改造能力5.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服务对象的隐私信息?A. 随意透露给他人B. 仅在必要时与同事讨论C. 严格保密,除非得到服务对象的同意D. 根据社会工作者的判断决定是否透露二、判断题1.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影响服务对象的决定。
()2. 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3.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应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4. 社会工作实践中,个案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方法,旨在协调和整合不同资源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5. 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个体。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描述社会工作者在促进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3. 阐述社会工作伦理对保护服务对象权益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背景资料:张先生是一位单亲父亲,他有一个10岁的儿子小强。
小强在学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张先生工作繁忙,无法给予小强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社会工作者小李介入此案例,希望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张先生和小强改善他们的情况。
问题:1. 根据背景资料,分析小强攻击性行为可能的原因。
2. 社会工作者小李应该如何制定服务计划,以帮助张先生和小强?3. 在服务过程中,小李应如何处理与学校、社区资源的协调工作?五、论述题请论述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李家地镇民善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李家地镇民善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以下项目属于发展性青少年服务的是()。
A.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护服务B.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以帮助有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成长C.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D.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艺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2.()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以上,如果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8年B.10年C.6年D.5年3.()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使用的会计制度是()。
A.企业会计制度B.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C.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D.民间营利组织会计制度4.()重点救助对象和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中,有新出生婴儿在出生后()个月内取得救助对象身份的,从出生之日起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救助范围。
A.3B.6C.5D.45.()()是建筑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地表示出所画部位的构造形状、大小尺寸、使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
A.建筑平面图B.建筑详图C.建筑立面图D.建筑剖面图6.()在街道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政策指导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C.进城务工人员政策D.计划生育政策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医疗机构设立()。
A.兼职康复工作岗位B.兼职康复工作岗位C.康复医学科室8.()淮北矿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新提职科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任前公示,公示时间为()。
A.5天B.7天C.5个工作日D.7个工作日9.()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是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组织领导机构,并主持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管理体系中辅助性诉讼调解机制的构建——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初探林智明(市中级法院研究室干部)唐春杨(广西大学法学院)【内容提要】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已从审判管理走到了社会管理的风口浪尖,客观上要求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体系突破法学领域向社会学学科谋求创新式发展.本文运用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对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探索.认为在社会管理体系当中,诉讼调解承担了过多、过重的化解社会矛盾压力,其功能定位应推动从主角到配角的重新定位,实现法院和法官从专业法匠到法治社工的角色转换.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分析路径揭示并推动诉讼调解的专门化、集中化、社会化、综合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张设立诉讼调解中心,建立集中调解、调解审判流程管理、应急管理等制度, 以建立实施社会管理所必需的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为核心构造新型的司法培训制度,继续完善委托调解与协助调解等社会化调解制度,建议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深入考量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努力将上述制度法律化.引言:从审判管理向社会管理的纵深2011年2月19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这将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推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风口浪尖.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要求各级法院必须强化管理观念,善于通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等方式,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的制度管理.这大大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端于流程管理的审判管理作为独立于司法人事管理、司法政务管理的制度形态的大步发展.1然而,尽管2010年6月30日在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的要求,审判管理迄今还没有被纳入社会管理体系的宏大背景中作纵深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可见, 包括诉讼调解在内的以诉讼制度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当然的组成部分.尽管法院和法官对诉讼调解探索并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司法经验,但以英国学者Maleolm Payne的视角、理论与模式组构的社会工作体系看,其理论化确实远远不足,法官也尚未摆脱专业法匠的职业角色实现向法治社工的转变,管理社会的素质及能力极其有限.从审判管理向社会管理的纵深推进,要求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体系突破法学领域向社会学学科谋求创新式发展.1.社会管理体系中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1.1不可承受之重:当前诉讼调解之社会角色解析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胡云腾主任指出要立足人民法院的社会职能和社会角色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2英国学者Maleolm Payne认为角色理论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相关,角色是与其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相关联的一整套期望或行为.角色要置于关系脉络下进行理解,因为只有在关系中,角色才能明确.3在当今中国社会管理体系中,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诉外调解机制以及裁判机制相比,担当了不可承受之沉重的“主力军”的角色:尽管民事诉讼法已实现了从“调解为主”、“着重调解”到“能调则调、能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规范转变,但基于无讼的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及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战略的推动,王亚新教授概括的调解型审判模式以及李浩教授描绘的“调解主导”型审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仍屹立不动并推动了调解制度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规则之外复兴.体现在:(1)多调解的形成.全国法院调解结案的数量从2002年至2010年,每年调解结案均在430万件以上;(2)高调解的形成. 全国法院民事调解结案的数量从2002年至2010年,每年调解结案撤诉率均在50%以上, 2008年至2010年从58.86%、62%到65.29%呈大幅度攀升.2008年以来,不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方如广西防城港市, 每年调解结案撤诉率均在70%以上;(3)大调解的形成.各地法院立案先行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新类型调解方式与传统庭前调解、开庭调解方式相结合,诉讼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互为对接;(4)全方位调解的确立。
各地法院逐步推行由诉前调解、立案先行调解、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庭后调解组成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解模式。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诉讼调解不仅承担单纯的解决纠纷的职责, 在国家提出综合治理战略的背景下,“法院调解实际上是被当作大调解运动的一部分而被重新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并再次背负起社会控制与整合的重要功能”,“法院调解仍然没有摆脱成为社会治理的工具的命运”.4在司法对此种社会角色的努力形塑过程中,法官调解任务日益繁多,调解结案压力过大,许多法官不堪重负.在司法实践中,不少法官一改偏爱调解的喜好,自发推动和解撤诉作为替代调解的降压减压机制的兴起, 全国法院民事撤诉结案的数量从2002年至2006年,分别从877424、914140、931732、965442件到986780件逐年增长,近年也总体上继续增长,诉讼调解承担的沉重社会治理的“主力军”的角色也随之在悄悄地改变.51.2不能承受之重:诉讼调解功能的后现代主义思考法官通过诉讼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就是法官对当事人对案件所持态度、观点乃至人格等内心世界的探知并以施行反思性-治疗性的过程,此过程以协调原被告双方主观态度进而修复社会和谐关系的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论特征.诉讼调解因缺乏充足的社会管理知识支撑而具有分散性、随意性、非规范性、非程序性等特征,体现为一种归属于“经验临床”(empirical clinical)实践派的司法经验主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从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角度分析,经验论忽略语言及观念等象征性符号背后的具体与鲜活的社会关系,在化解诉讼爆炸形构和谐艰巨任务上就显得力不从心:(1)从诉讼效率角度审视,从立案到执行的各阶段将管理权分散行使,其对当事人开展的反思性治疗缺乏集中性,各环节、各阶段浅尝轧止,相互推诿,相互扯皮,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诊断,缺乏流程管理,以致诉讼调解费时2参胡云腾:《法院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法院网, 2011-03-10.3[英]Maleolm Payne著:《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等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般,第171页. 4吴英姿编著:<<民事诉讼法-问题与原理>>,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193页.过多,造成案件审理周期拉长; (2)从调解质量的角度考量,对调解率指标管理的经验及惯例性信仰,诉讼调解因数量的强制性增长而必然导致调解的草率与表面化,往往难以对当事人展开有效的沟通并予以真正的反思性治疗,忽视当事人真实意思及自愿合意的强制性调解方案难免显失公平;“面对面”、“背对背”、“以拖促调”、“以判压调”等一整套司法经验的盲目和不分场合使用,与之相伴往往是对社会矛盾处理的僵硬化和具体化灵活化不足,而其启动与开展的随机性随意性、非规范性,更是对程序公正的实质损害; (3)从社会效果的角度反思, 诉讼调解并未能完全实现“案结事了”,强制性及草率性调解往往带来当事人反悔,造成调解协议执行困难,或即便案子了解,社会矛盾并没有实现彻底的治疗性修复,当事人之间仍矛盾不断、纠纷四起;司法经验局限造成的调解艺术与水平不高,法官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冲突中,也会导致诉讼调解失控,当事人之间及其与法官之间造成损害人身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司法公信力难以提高;诉讼调解的无度扩张,也影响到社会公正模式的诉讼建构,裁判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损。
1.3不应承受之重:“审判回归”中诉讼调解配角功能的定位社会学领域系统理论的集大成者帕森斯提出著名的AGIL功能分析范式,认为不同的系统部分应承担不同的功能。
6但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诉讼调解三大系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人民调解、司法的职能与诉讼调解没有根本区别且不过是启动诉讼调解的可选或可不选的前置机制,调解社会系统管理呈“扁平化”而非层次性的工作结构模式.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机构不全、功能低下、效果微弱, 缺乏分泄诉讼洪峰及压力的作用,国家和社会将实现社会和谐的过多、过大可以说是绝大部分的的期望和任务积压给法院,从而缔造了诉讼调解不应承受之重的调解“主力军”的社会管理角色。
在司法裁判体系内,调解与判决组成的系统结构特征随社会管理政策的变迁有一波三折的历史演进:随着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与不断成熟,立法逻辑呈现出了“调解为主——废除调解——着重调解——调判结合”的从调解型审判向判决型转轨的“U”型演进的历史路线。
7然而,偏好调解的“以和为贵”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历史进程的推进,司法实践仍体现为“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滞后。
美国著名法社会学家Marc ·Galanter教授将这种结构性错位形容为“消失中审判”的现象。
8这导致“法官不像法官,法院不像法院”的角色冲突问题。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genernal theory of social systems)的缔造者卢曼(N.Luhmanm)认为为了应对环境的复杂性,系统会发展种种机制整合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因素,明确系统和环境的边界,以降低环境的复杂性。
9笔者认为:(1)在功能分化上,人民调解主要承担与社区日常生活相关的矛盾和纠纷的调解,其以及时快速消6文军主编:《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版,第348页。
7参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态势的分析与思考》,载《法学》2007年第5期。
8美国著名法社会学家Marc Galanter教授从1980年代到2002年对美国民事审判的三篇实证研究为《“和解法官而不是审判法官”:美国的司法调解》、《民事诉讼中法官调解的出现》、《消失中的审判:对美国联邦和州法院审判及相关问题的考察》,以1980年代美国法院民事诉讼中调解与和解的快速增长为起点,截至上世纪最近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调研访谈等经验实证研究方法,客观地描述了法官对调解的认识及和解促进行为,分析揭示了和解运动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原因,并预测了其发展动向。
参范愉:《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
灭社会矛盾于基层为目标,承担“调和”的职能,以修复和谐的社会关系为任务;司法或行政调解主要承担行政案件的调解,根据以行政权的性质承担“调处”的职能,通过宣示国家法律和政策开展说教性调停与处理;诉讼调解则对诉讼案件进行调解,以裁判权为依托承担“调整”的职能,在实现社会公平最后守护线上通过运用法律渗透和判决案例的宣示功能,以将当事人利益矛盾和冲突整合到公平、和谐状态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