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 1、社会工作专业大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 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 3、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 • • • 1、社会工作专业大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理解社会工作发展: 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体制变革、政府职能转型、单位体制解体、社 会福利制度的回应(被动介入-----全面介入-----积极介入:发展理念、强调融合反对社会排斥、 强调经济与政策结合)、社会问题的增多、弱 势群体问题、风险社会、社会原子化、社会问 题的复杂性。
• 3、慈善组织会社(1869) • 问题增多,济贫法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慈善组 织缺乏协调。 • 1869年,英国慈善组织会社。 • 1877年,美国布法罗市成立了美国第一个慈善组 织协会。 • 4、睦邻组织运动(1884) • 英国汤恩比馆,美国珍尼 · 亚当斯芝加哥建立的 赫尔馆,为那些经济能力有限的人提供了教育机 会和社会服务,并为移民提供庇护。 • 5、社会保障制度 • 德国俾斯麦1883年疾病保险,1884职业灾害1889 残疾与老年保险 • 英国1911《国民保险法案》设立了疾病与失业保
思考
• 20世纪上半叶以前社会工作的实践有什 么特点?
参考:
• 最终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德政、恩惠; • 其对象的有限性:并非所有国民; • 缺乏制度性保证:不确定性,与人治有 关;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 的发展
•1、西方社会思想的进入及对中国的影响 •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 教会、留洋归国人土 •3、中国社会工作实践 •传教土举办的社会救助机构;国民党制定 一系列政策法规,对社会救助机构进行管 理;民间办一些救助事业;民国初年的慈 善家:张骞和熊希龄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 1、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总结和社会工作专 业知识体 系的建设; • 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 化的制度性前提; • 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展确立了社会工 作的专业地位。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 史背景
• 1、思想渊源 •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的福利思想;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人道主义的价 值观念。基督教教义。 • 2、早期社会慈善。 • 社会慈善行为:商人捐献,建立慈善机 构,市民互助,行会组织 • 3、工业革命的推动 • 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带来的负面后果
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省凤凰县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政治、社会 。 。1897年助湘抚陈宝箴推行维新新政。民国成立后,他跻身政界,历任财政总长 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身居首揆,统率百僚,其政绩毁誉不一。后因不满袁世凯独裁统 去财政总长及国务总理之职。创办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院内设幼稚园、小学、师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闯出了一条前人未所走过的新的办学之路 己的全部家产捐充儿童福利基金,同时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思考: • 你是如何评价张骞和熊希龄的慈善 实践?
参考:
• 志向:人生道路的选择;对国人的激励 与教育; • 具体实践:社会资源的利用;自养能力 培养;管理方面。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 1、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 会工作模式及特点 • 2、该助人模式的社会结构基础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 生和发展
学习目的
• 1、了解欧美和中国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 背景; • 2、中外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重要历史事件; • 3、比较中外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 不同点。
• 复习: • 作为专业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工作的出现 三、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 1、社会工作专业大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 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 • 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意识形态(发展观)、 经济发展、对效率追求(管理主义兴起)、教育、 社会工作实践等 • 政府、学校、非赢利性组织(第三部门、 非政府组织) • 对外开放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 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 3、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作业
• 1、欧美及中国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 2、简述《济贫法》、慈善组织会社、社 区睦邻运动、《社会诊断》。 • 3、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常平仓、义仓、 • 张骞和熊希龄。 • 4、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出现
伊 丽 莎 白 的 《 济 贫 法 》 ( 1601 ) 、 德 国 汉 堡 制 ( 1788 年 ) 爱 尔 伯 福 制 ( 1852 ) 、 慈 善 组 织 会 社 (1869)、睦邻组织运动(1884),社会保障制度 1、伊丽莎白的《济贫法》(1601) 1349《劳工法》、1531年1536年亨利八世济贫法; 内容见书本P29 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2、德国汉堡制(1788年)爱尔伯福制(1852) 特点: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家访调查、详细记录、召开讨论会议)
wenku.baidu.com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助人模式 四、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 • 1、夏商周时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社 会救助;
• 保息六政、九惠之教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 的发展
• 2、秦汉至清末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 践。
•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 • 社会福利实践:常平仓、义仓、养济院、普济 堂、育婴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