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纪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识。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亲切谈话,自然引出本课时话题。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就包括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自由交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交流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按照学生了解的节日进行分组,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按照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节日活动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将研究成果归类整理,准备进行班级汇报。

(3)汇报形式不限,可以展示与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撰写的书画作品,也可以讲故事、诵诗词、猜谜语。

2.小组汇报,班级展示,分享交流成果。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以春节为例,仅作参考)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和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小组的同学一起了解春节习俗!(1)总述:我们小组交流的是春节。

我们将为大家讲一讲春节的传说故事,展示一些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春节的古诗。

接下来,就由我们小组的几位代表分别给大家介绍吧!(2)讲故事:关于春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点燃灯火,屋内烛火通明。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2. 传统节日的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整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

4.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

5.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从传统节日的习俗、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板书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意义、相关诗词、故事、谚语等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2. 搜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诗词、故事、谚语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场景,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节日场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感受相结合,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传统节日的庆祝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视频里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老师:大家好,我想先播放一段视频,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特殊的氛围。

(播放传统节日庆祝视频)老师:好了,视频看完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刚才的视频展示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呢?学生1: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春节,因为我看到了很多鞭炮和红色的灯笼。

老师:很好,学生1观察得很仔细,这确实是春节的庆祝场景。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其他的传统节日呢?学生2:老师,我还知道端午节,那时候我们会吃粽子,还会划龙舟。

学生3:我知道中秋节,那时候我们会吃月饼,还会赏月。

老师:非常好,两位同学提到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我们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而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赏月来庆祝团圆。

大家还知道其他的传统节日吗?学生4:老师,我还知道清明节,那时候我们会扫墓,纪念我们的祖先。

老师:非常棒,学生4提到了清明节,这个节日我们会扫墓,缅怀先人,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尊重。

看来大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接下来可以进一步交流和分享关于这些节日的知识和故事。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和分类。

2. 逐一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中国传统节日》2. 课内实践活动:手抄报、绘画、调查报告等3. 课外拓展阅读:《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2. 学具:课外阅读书籍、手抄报、绘画材料、调查问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中国传统节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并分享节日的习俗和有趣的故事。

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3. 重点:了解传统节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4. 难点:如何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激发兴趣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抄报、绘画等作品。

2. 深入了解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调查报告。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积累较为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时间】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播放节日童谣的课件。

师:儿歌中说到了很多节日,你记住了几个呢?学生上台板书节日名称2、按时间排顺序,这些节日是从我们的老祖先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他为传统节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去感受其中浓郁的传统文化吧。

(板书)二、综合实践学习任务单师:前两天我们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据了解,大家的兴趣很浓,都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这节课就来比赛一下。

1、自主学习单2、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办一期手抄报三、成果汇报展示师:孩子们,在一年里我们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哪个节日呢,俗称“过年”,那什么是年呢?哪一组来汇报(一)春节知多少(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1、年的来历学生讲: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爬上岸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zhàn lì],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师:过年过年,原来年是一种会吃人的猛兽,过了除夕这个时候"年"就不闹了,所以叫过年。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体验传统节日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时间、来历和习俗;
2.学习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民间故事、谚语等;
3.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活动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节日的文化价值,分析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背后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5.增进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节日相关的诗词、故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节日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的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属于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包括节日的名称、起源、习俗和意义等。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例如,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对这些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内容,如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的理解等。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节日的理解。

3. 教学重点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如观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思考节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确定主题,明确方法1.交流传统节日及习俗。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三首》,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学生交流。

2.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中华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1)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由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为小组取名,如端午节习俗组、清明节习俗组、春节习俗组、中秋节习俗组……(2)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记录呢?(3)交流反馈。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打算如何记录下来呢?预设1: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还可以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2: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我们小组要研究的内容是清明节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

收集资料时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时要事先约好时间,设计好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有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还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踏青等,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4)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活动,要使学生明白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同时要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识,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

(2)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朋友和他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节日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 节日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扫墓、踏青、赛龙舟、赏月、登高等。

3. 节日意义:团圆、祈福、祭祀、纪念历史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1)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传统节日的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传统节日相关图片、书籍、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讨论:分析不同节日的特点和习俗,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

5. 情景模拟:学生模拟传统节日的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起源、习俗、意义3. 正文:(1)春节:团圆、祈福、辞旧迎新(2)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3)清明节:扫墓、踏青、纪念祖先(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5)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6)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4. 结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1.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和意义,写一篇短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能口头和书面表达相关内容;2.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庆祝方式;2.观看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影视资料;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和分享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一段有关中国的视频,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好风景,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老师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中华传统节日。

3. 预习小活动3.1. 学生自己搜索了解和自己有关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3.2. 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所学到的信息。

第二课时1. 詹伐树的节日1.1. 打开电子PPT,为学生介绍“詹伐树的节日”;1.2.向学生展示节日庆祝活动图片、故事、神话传说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庆祝方法和历史背景。

2. 组织小组分享2.1. 老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2.2. 教师出示有关“詹伐树的节日”的问题,要求小组讨论并用华文汇报,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第三课时1. 北京的庆祝活动1.1. 播放介绍北京地区庆祝节日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庆祝的方法和方式;1.2. 反复模拟庆祝活动,让学生自己领会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2. 学生研究2.1. 小组内学生研究自己所选的传统节日,总结习俗、庆祝方法等等;2.2.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将资料提交老师审核。

3. 总结讨论3.1. 边界小议论,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法等问题;3.2. 老师给予指导和提醒。

四、教学反思本次语文教学主题是“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的实施由于设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活动、讲解介绍、影片欣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培养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反思-精品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反思-精品
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的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展示耍龙灯和扭秧歌的图片。)
预设三:清明节小组的同学交流展示。(图片资料及简介)
1.图片一: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伤害人命。一年除夕,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年的幸福平安。
(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元日》——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3. 各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 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节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4. 成果展示:每组将研究成果以手抄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副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3. 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以及各地的庆祝活动。

七、作业设计1. 收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的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各种传统节日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展示节日图片,如春节的鞭炮、中秋节的月饼和月亮、端午节的龙舟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部编版)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节日介绍: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

3. 故事分享:讲述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

2. 难点: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节日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手工材料、节日食品原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3.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灯笼、包粽子等。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节日的相关故事。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含每个节日的名称、时间、主要习俗和代表性食物。

作业设计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绘制一幅节日庆祝的图画,并写下节日的故事或习俗。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应性,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调整。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节日,从而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否得到妥善处理。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创造思维水平和组织交际水平。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学情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准的提升,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2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设想】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兴趣的同学也能够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

教师要增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实行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相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实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认识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日起源: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

2. 节日习俗:学习各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节日意义: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如家庭团聚、尊重长辈、弘扬民族精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图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各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分享节日的习俗和趣事。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板书设计1. 中华传统节日2. 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3. 正文:介绍各个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以及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作文。

2. 要求:字数300字左右,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三年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

2. 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3)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5)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6) 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等。

七、作业设计1. 课下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俗,整理成一篇短文。

2.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用图画或手抄报的形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中华传统节日
二、习作内容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三、审核指导
1.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2.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内容提示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技法点拨
①明要求,选定节日。

a.如何围绕一个节日去写呢?
阅读教材“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内容要求,想想过哪个节日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过的,或者过节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据此在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中选定一个节日。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从内容上讲,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意思单位”。

人在写整篇文章时,就是根据这一点,把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的。

这就要求我们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b.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i.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

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ii.采取什么“段式”结构。

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

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
iii.内容写具体。

做到言之有物。

②选其一,口述习作。

在“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中选定一个内容,先练习说一说,要努力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然后说给同学听,请他们说说自己是否说清楚了,哪儿需要修改完善。

③动笔写,完成习作。

怎么说就怎么写,完成习作。

四、佳作引路
1.例文:分析《与家人共度中秋》
2.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
①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
②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
③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
④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展示点拨
①展示内容
可以展示实物、可以做过节的事情、可以朗诵古诗……
②展示形式
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
可以1人,可以几个人一块,但是大家都要展示哟!
③充分展示
a.活动小组组长组织依序展示;
b.组员间可以互相补充;
c.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④活动评价
a.哪个小组展示最好,好在哪儿?
b.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
c.老师总结
i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肯定优点;
ii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
iii整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留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