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革命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埃德蒙·伯克是18世纪英国保守主义的开创者,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伯克猛烈抨击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流血和激进主义,尊崇传统与秩序,力主改良,反对革命,其保守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对英国及其现代西方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变迁影响深远。

标签:埃德蒙·伯克;法国大革命;保守主义;理性;传统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年—1797年),英国政治思想家和保守主义的奠基人,是英国18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学阐释者。

伯克的政治学理论均来源于其从政经历,他深信人类社会的现实是复杂多变的,远远超出个人一生经验所能认识的范围,因此,他认为在进行社会变革时应当极为审慎。

对于那些仅仅从一个抽象的政治原则出发,而未经实践检验的政治理论,伯克持有极大的怀疑和谨慎。

他一再重申经历悠久岁月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和经验的价值。

1790年发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该书充分地阐述了他作为英美保守主义奠基人的基本政治主张。

一、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反思录》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大革命正是本着卷帙浩繁的评论治国的抽象著作的统一精神进行的:即本着对普遍理论,对完整的立法体系和精确对称的法律的同一爱好;对现存事物的同样蔑视;对理论的同样信任;对于政治机构中独特、精巧、新颖的东西的同一兴致;遵照逻辑法则,依据统一方案,一举彻底改革结构,而不在枝节上修修补补的同一愿望而进行的”。

根据这种思维逻辑,法国大革命的目标就是推翻一切,重建一切。

曼海姆认为,保守主义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因来自法国大革命,因为法国大革命促使人们对现有的传统主义的立场和心性结构进行深入的反思。

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人们根本就不会意识到现有的社会秩序到底是好还是坏,或者说,人们对于自身的社会处境和历史处境便不会有着清醒意识。

法国大革命促使人们检讨和反思现存社会秩序。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范文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其自由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我们将通过解析密尔的主要理论,探索其对个体自由、社会进步和道德价值的理解。

二、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背景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密尔认为自由主义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的思想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强调个体自由、理性思考和社会进步。

三、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理论1. 个体自由密尔认为,个体自由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

他主张在保障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护个体的自由权利。

这种自由不仅包括政治上的自由,如言论和信仰自由,还包括个人选择和自我发展的自由。

密尔强调,只有尊重个体的自由,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

2. 理性思考密尔强调理性思考在自由主义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讨论,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问题,发现真理和解决争议。

他认为理性思考可以避免人们被错误的信息和观念所误导,有助于个体做出正确的决策。

3. 社会进步密尔认为,自由主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主张通过保护个体自由和鼓励理性思考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实践意义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意义。

首先,他的思想有助于保护个体的权益和尊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其次,他的思想鼓励人们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消除错误观念。

最后,他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五、结论综上所述,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最新比较英国与法国革命异同过程中

最新比较英国与法国革命异同过程中

比较英国与法国革命异同过程中,主要比较背景、原因、领导力量、进程中的特点、结果和标志、影响、法律文件等等。

[解题过程](1)历史背景不同:法国是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国革命前,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领导阶级有所不同:法国资产阶级独立领导了这次革命。

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斩贵族的联合领导,最后通过政变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

(3)法国大革命遭到欧洲许多君主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因此,革命中出现了违反资本主义原则,限制资产阶级的现象。

而英国革命爆发时,国际环境十分有利,没有出现大规模武装干涉。

(4)在法国革命中,人民群众的三次起义,把革命不断推向深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资产阶级无法战胜国内外封建势力。

英国人民群众的力量突出表现在参加议会军和要求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上。

(5)革命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只是限制王权,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给人民大众一定权利。

(6)结果上,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法国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对欧洲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直接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内容: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答: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

都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从整个欧洲来看,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②根本原因相同。

都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起。

③革命历程相似。

革命开始时,英国革命者在新议会中与王权进行斗争;法国第三等级代表则在三级会议上对抗王权。

斗争激化后,英国发生了两次内战,打败了国王;法国则有多次武装起义,于1792年推翻了君主制。

斗争结束后,英国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接着建立了共和国;法国是先建立起共和国,而后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英国的共和国维持时间很短,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公”,成为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也寿命不长,被拿破仑的军事专政所取代。

发人深思的历史教学案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启示

发人深思的历史教学案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启示自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在17世纪的革命中遭遇了失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不仅为英国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记,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6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宗教改革、君主专制以及殖民地扩张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导致了新阶层的崛起。

资产阶级的兴起因封建阶级的矛盾而形成。

17世纪初期,英国在经济上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阶层逐渐增多,这也使得封建制度对于英国社会的束缚日益严重。

同时,国王查理一世的统治实现了绝对君主制,使得英国政治的腐败和专制更加明显。

这一政治体制无法满足英国社会的需要,也让不同的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战争阶段和革命阶段。

战争阶段:英国革命的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642年至1646年,第二阶段从1648年至1649年。

这两个阶段主要是英国议会派和国王势力之间的战争。

1648年,议会派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废除了国王的权利,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

革命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由伟大的杰出人物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的。

在这个阶段,英国议会成立了共和国,奥利弗·克伦威尔被确立为共和国的领导人。

这一时期充满了紧张和暴力。

这一时期结束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原因1.政治及军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仅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在革命之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一失败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在军队、官僚、外交等领域无法实现有效的领导。

相反,封建贵族们纷纷暗中反抗资产阶级的权威。

2.经济原因英国资产阶级的成功源于其与君主制的利益关系。

然而,随着革命的进行,这一利益关系被不断削弱。

同时,164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遭遇了重大损失,国内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国外需求减弱,使得英国的经济基础疲软,而这也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失败。

坚定信念理性思考务实精神相关的引言

坚定信念理性思考务实精神相关的引言

坚定信念理性思考务实精神相关的引言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中说“至暗时刻,恰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正是靠着这股心向光明、不惧黑暗的精神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理性的思考,都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发展总是呈波浪式前进,但定会驶向光明的彼方。

要成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总是曲折的。

因此,唯有不惧艰险、信念坚定,方能成功。

漫漫长征,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会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气;十四年抗战,正因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坚信“中国不亡”的信念,才会再一次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鸭绿江畔,正是有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坚定信念,才赢得了新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虽暂时身处黑暗,仍要心向光明。

可见,唯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信仰能成为成功的力量源泉。

要成功,还须有务实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公开讲话,强调要有为民服务、脚踏实地的“孺子牛”精神。

焦裕禄、杨善洲、张桂梅、黄大发,这些人都是扎根乡土、脚踏实地,不慕虚名而勤恳实干的人,也只有最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所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仅要有志存高远的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

汪杰在小谷村的一系列举动,都是务实精神最生动有力的诠释,不论是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勤劳致富,还是普及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在自己任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尽最大努力帮助人民、服务人民,便是为政者的务实。

要成功,更须有理性的思考。

孟德斯鸠说:“理性是一切的源泉,不论是个人发展,亦或国家、社会,理性判断规划,理性做出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

梁武帝萧衍缺乏理性思考侯景的利势,任由其壮大声势,因而饿死台城、帝国陨落;中共一大制订的纲领过于理想化,因而在二大时,经过理性思考与审慎决议后,修改为反帝反封建之目标;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充分彰显了理性、科学、求真的精神,因而带领中国继续走向富强。

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例子

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例子

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例子正式步入摩登人生的拉里鲍威尔从不害怕思考,他更不害怕开创新观点,也不害怕与其他人的看法进行对比,而他就是一位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

鲍威尔曾被公认为英国拥有最高教育水平的一位政治家。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不仅是教育硕士,而且也是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

鲍威尔懂政治,懂逻辑,在政坛上也有不错的口碑,他拥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而且他特别强调理性思考,不被其他人的观点所束缚,他在政治上表现出在聪明的分析和客观判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鲍威尔关于理性思考的观点也支持了他的行为。

他经常在议会中提出其他政治家从未涉及的新观点,并在尊重他人的见解的同时,多次要求政府对政策的客观性和可执行性作出回应。

在他看来,要求政治家理性思考,这是一种责任,政治家的行为必须以公众利益为首要考虑,而不是基于一己之私的考虑。

由于鲍威尔的理性思考,他在议会中被尊重得较多,他的政策对全英国都有益处,也都得到了议会的一致认可。

尽管鲍威尔经常会提出新的、挑战性的政策和议案,他经常受到同僚竞争者的反对,但他从不放弃理性思考,最终仍然取得了成功。

另一位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是桑妮马里斯,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目前担任英国外交与安全政策部的部长。

桑妮马里斯自小就对外交政策有浓厚的兴趣,她深知外交政策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要求政治家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不是凭借着自己的个人喜好就做出决定。

因此,桑妮马里斯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会用理性思考的态度去调查,询问,对比众口,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很多政策都得到了一致认可,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关注。

此外,丹尼尔威兹克也是一位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

他曾担任英国首相,在经济、气候变化、英国脱欧等重大问题上,他都力求以理性思考的态度,以众说纷纭、求同存异的方式来促成协商,他也一直崇尚真实、客观地给出有意义的见解,为英国人带来更好的未来。

因此可见,鲍威尔、桑妮马里斯和丹尼尔威兹克都是拒绝盲从理性思考的名人,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让我们学会了以理性思考去解决问题和意见的优势,对英国的历史和社会有着深浅不一的贡献。

浅析英国学派的理性主义战争观

浅析英国学派的理性主义战争观
二 在对战争性质进行分析后,怀特进一步对三大流派把战 争作为一种政策手段进行分析,研究了它们对战争动机或目 的的解释。怀特认为,在理性主义者眼中,发动战争和在战 争中采取何种行为是被“正义战争”理念所支配的,也即肯 定是为了正义而发动战争和以是否符合正义标准来衡量和评 判战争中所采用的行为和手段。阿奎那为此提出正义战争三 原则:1.要由一定的权威来宣战。2.要有正当的理由。 3.必须按照人脑中正确的思路进行,严格区分战斗和非战 斗人员。怀特认为,从历史角度来看,理性主义正义战争观 的提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发动战争必 须“师出有名”,这极大打击了不义战争的发动者,为他们 发动战争设置了不小障碍。 现实主义者则不讨论战争是否符合正义原则,从根本上 否认理性主义者从道德层面上所做的分析。在他们看来,战 争就像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 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延 续”,是统治者无所顾忌使用的工具,而无道德顾虑。这和 理性主义者正义战争观相违背。怀特认为,现实主义者战争 观中就战争行为或战略战术而言包含三方面内容:1.预防 性战争即“先发制人”思想,当确定敌人将会进攻时,提前 对其发动攻击。2.无限战争和在战争中集中使用所有力量 的思想,以尽可能缩短战争时间而挽救更多生命。3.把敌 人作为战争中必须被消灭的目标,不存在妥协的可能,不必 因己方胜利而安抚敌人。由此现实主义者在论述战争时大多 侧重于从战争所能达到的军事效果考虑,谋求彻底迅速的军 事胜利,基本没有从政治、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方面来考 虑。这体现了其特色:现实利益至上,无论何时,以现实利 益作为衡量思想观念和制定政策的标准。 至于革命主义,怀特认为它结合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 的思想。革命主义者认为战争目的应该符合正义原则,在战 争过程中采取何种战略战术应依据现实情况而定。怀特以苏 联为例,认为它所谓的正义战争,接近于理性主义者的观 点,但又有区别。在理性主义者看来,战争是恐怖的,但在 苏联那里则是一门改造社会的艺术和国际社会获得新生的必 要条件。怀特认为,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也是“圣战”,当 然这实际上并非正义的战争,而是征服异教徒的行动。在革 命主义极端理论中,战争的作用是推动历史发展,最终目的 是根除战争达到世界永久和平。但怀特认为,并非所有战争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 第5课《英国革命》教后反思 华东师大版第四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 第5课《英国革命》教后反思 华东师大版第四册

《英国革命》本次提交的课例《英国革命》是本人前几年上的高一新授课,体现了当时本人对思维导图、演示文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整合的一个探索。

传统课堂教学靠的是一支笔与一张嘴。

黑板板书的优势在于体现思维的逻辑线索,展示本课的重点与关键。

口头讲述的长处在于精彩的叙述、精炼的解析与精辟的评论,富有感染力与启发性。

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的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与Mindmanager(思维导图),powerpoint的优势在于直观生动、史料丰富,而mindmanager的优点在于结构明晰、体系完整。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 PPT的弊端是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MMg的弊端是缺乏情境体验、具体的史料认识。

1这是当年本人实践的一点体会与认识。

之后高二时参加市级说课比赛,仍然选择的是《英国革命》这一课,当时获得了市一等奖。

感觉还是参加了特级教师周靖汪德武历史教师培训基地的学习后,在教材融通以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上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缘故2。

2015年本人高三第一轮复习再上这一课时,结合自己命题的经验对加一历史的深度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3。

经过这几年的继续实践与相关的学习,回过头来看着这一堂新授课,觉得还是有几处可以继续改进的。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大纲是骨架。

它层级分层清楚,关注结构与流程;既归纳总结,又逐层分解。

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将我们内在的思维外显化、混乱的思路明晰化,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严谨的知识逻辑结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现在看本课的思维导图其实还可以再简洁一些,做一个主提纲,重点知识“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及“君主立宪制确立”再通过超级链接进一步展开,可能会效果更好些。

1参见附1:《高一实践体会》中的《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一点认识》2参见附2:《高二说课比赛》3参见附3:《高三第一轮复习》二.关于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是血肉是细节,它补充图片与史料,场景真切史料丰富,为学生进入历史、思考历史,创造气氛提供条件。

网上关于英法两国革命的反思

网上关于英法两国革命的反思

“革命者”终结了革命作者: 麓山秋叶发表日期: 2005-01-17 09:17:35本版搜索站内搜索返回本版返回类别作者的家一17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之所以说它是革命而非一般的权利力更迭,是因为它是平民阶级、新兴贵族向以“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体制的挑战,是民主向独裁的挑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而非简单改变历史的变革。

1642年,支持民主的议会军队与支持国王的军队爆发了内战,经过艰苦的战争,议会军最终战胜了国王军,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

按理说,革命的武装胜利了,革命也就顺理成章的成功了。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议会军的首领克伦威尔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利用在革命战争建立的威望、培植的忠于其个人的武装,致力于建立了新的独裁体系。

他消灭反对他的人,对外实行军事扩展与征服,为自己戴上可以世袭的护国主头衔。

如果英国“革命”的结果,就是造就这样一个新的独裁者、新的军阀,英国的革命还称得上是革命吗?不过是以革命为名、以人民为口号的另一次改朝换代而已。

克伦威尔建立的军阀政权,与查理一世坚持的“君权神授”政权一样,都是专制政权,对于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的革命而言,都是反动的。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以后,其儿子无力控制局面,查理二世的复位就顺理成章,对于两个同样的专制政权,人们只是希望“两害相较取其轻”。

在两股专制势力相互较量的时候,革命的意外转机出现了。

一方面,两股势力的轮流执政削弱了彼此的势力,新旧利益集团都需要保护自己仅存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些残余的革命分子终于明白,革命必须是能包容所有社会阶级、特别是原有强势阶级的妥协,企图让一部分人压制另一部分人,最终只会导致暴力的恶性循环。

1688年,詹姆斯二世天主教化的企图戏剧性地将以前敌对的两股势力团结起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詹姆斯二世被推翻,一个妥协的、但具有革命性的政治构架诞生了,革命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以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体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克伦威尔究竟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障碍?是革命的支持者还是革命的摧毁者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建立军事独裁、消灭异己的军阀,决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只不过是在以革命的名义摧毁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政治革命,它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这场革命,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局限性。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视为一场纯粹的政治革命,强调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斗争。

然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综合爆发。

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介绍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封建主义的矛盾和动力。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背景,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成果。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将封建制度推向衰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它为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之路。

然而,资产阶级革命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并非一场彻底的革命,封建官僚和殖民地贵族管理者仍然保留了相当的权力。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并未解决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问题,相反,它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的剥削,加深了社会阶级矛盾。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说明这些局限性,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资产阶级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其他国家政治革命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范例。

它的成功鼓舞了其他国家的自由主义者和资产阶级分子,推动了欧洲其他地区的政治革命浪潮。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们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其他国家政治变革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革命的特点和差异。

最后,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一幅绘画作品,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

学生们需要思考并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需要思考并评价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问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在英国历史中,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英国社会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从中汲取启示。

首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由于国内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化。

在17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封建残余与新兴的商业资本主义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通过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中各阶级利益的冲突和对抗,意识到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展示了人民力量的无穷潜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斗争。

从农民起义到市民暴动,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发挥自己的力量。

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告诉我们政治权力的制衡与制约的重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并确立了君主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平衡。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的权力,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通过对此的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权力的机制与运行原理,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

此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对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思想启示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理论,我们可以向学生们阐述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教学反思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思考,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发挥自己的力量,理解权力的制衡与制约的重要性,以及思想启发的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从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英国的大革命思想与现代民主理论

英国的大革命思想与现代民主理论

英国的大革命思想与现代民主理论英国的大革命是指17世纪中期的议会革命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

这两次革命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和制度安排,这种思想和制度安排全面颠覆了当时欧洲的传统政治结构。

这些新的思想包括法治、权利和自由,这些思想直接影响到现代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英国大革命倡导的法治思想对现代民主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之前,欧洲大陆的国王和绝对主义政府起草和实施了所有法律,而英国大革命则强调政府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

也就是说,法律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即使国王也不能违反法律。

这种法治观念的确立为现代民主政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现代民主制度中,政府的权威不再根据个人的意志,而是由一个遵守法律的政府机构来维护。

由此可见,英国大革命的法治思想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英国大革命倡导了个人权利,并推动了现代民主的发展。

在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中,权利法案强调人民应该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财产权。

这些基本权利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道德支持。

事实上,现代民主制度所展现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并制衡政府的权力。

换句话说,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建立一个在政府强力管控下的社会,而是建立一个权力制约下保护个人权利的社会。

英国大革命中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不仅为英国的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了蓝本,也为全球现代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最后,英国大革命强调了自由的概念,并推动了现代民主的发展。

在大革命期间,自由不仅可以作为政治上的概念,而且可以被适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

英国的大革命鼓励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限于政治上的选择。

现代民主制度也强调自由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可以追求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不受政府干涉。

自由的概念也为个人的成长、创造、批判、合作,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了框架。

总之,在英国的大革命中,推动了权利、自由和法治观念的诞生,并构筑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范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范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范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这场革命对英国及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告诉我们,人民的反抗有时是必要的。

在当时的英国,封建贵族统治着社会,压迫着农民和工人阶级。

然而,通过发动革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这个不公平的统治体系,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这一点提醒我们,当社会出现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情况时,人民有权利反抗和争取自己的利益。

其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告诉我们,法治的重要性。

在革命后的英国,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用以限制君主的权力,保护市民的权益,并确立了基本的人权原则。

这些法律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治环境,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这说明了法治制度的重要性,它能够为社会创造稳定和繁荣的环境。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告诉我们,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在革命前后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如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应用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醒我们,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重视和推动科技创新。

最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展示了民主制度的优势。

在革命后的英国,民主制度开始形成,人们享有自由选举的权利,政府的职权受到了制约。

这种民主制度为各个阶级的权益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这提醒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民主制度,为人民的利益和权益提供更好的保护。

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通过学习和反思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平等、不公正和压迫时,人民有权利反抗和争取自己的利益。

英国革命知识点总结

英国革命知识点总结

英国革命知识点总结英国革命是17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

它包括了从1642年到1688年之间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最终导致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一体化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并且结束了君主制统治的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后来的英国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英国革命对于英国以及全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背景1. 维护贵族利益的统治体系在英国革命爆发之前,英格兰的政治体系是封建贵族统治下的专制君主制,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和贵族手中。

贵族拥有较大的土地、资源和财富,并且通过议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2. 生产力的发展17世纪初,英国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增加,使得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增加,农民和地主之间的严重矛盾逐渐出现。

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增加了城市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3. 宗教问题英国革命之前,英格兰国教是英国国教,而国王和议会都试图通过政策来扩大国教的影响力。

但是,苏格兰和爱尔兰分别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时英国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

这些宗教问题也成为了英国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英国革命的过程英国革命包括了多次冲突和变革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有以下几个。

1. 混乱的国王和议会关系在查理一世的统治时期,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且没有充分尊重议会的权力。

然而,他的统治极度不稳定,经济上政治上都陷入了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议会对他发动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史称为“克伦威尔内战”(1642~1649)。

2. 共和政体时期在克伦威尔内战中,议会取得了胜利,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在这个时期,议会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统治机构,国王被废黜,英国成为了一个“共和国”。

3. 克伦威尔统治在克伦威尔内战后,托马斯·克伦威尔成为了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在他的统治下,英格兰经历了政治和社会重大变革。

克伦威尔致力于加强国家的中央集权,推行反对宗教压迫政策,促进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论弗兰西斯·培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

论弗兰西斯·培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
20206 No6,2020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0年 6月 Jun.,2020
论弗兰西斯·培根理性主义哲学思想
石 强
(陇东学院 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文艺复兴在英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伴随着理性主义的兴起,而理性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 的萌芽与发展。弗兰西斯·培根创立了与经院哲学相对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理 性主义思想,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基本完成了把哲学和自然科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 的历史使命,将人们关注的重点从脱离实践的逻辑推断、虚无荒谬的诡辩、细枝末节的纠缠中解放出来,开始转向 科学认知、理性思考、重视社会实践,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是近代英国自然科 学发展乃至工业革命兴起的思想先导。理性主义的力量推动了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使整个民族在人文主义的 道路上坚定前行。 关键词:英国;培根;理性主义;先验主义 中图分类号:B5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0)06-0009-07
学的发展,又 需 要 将 其 一 般 性 和 特 殊 性、必 然 性 和偶然性、一 次 性 和 重 复 性、外 在 性 与 本 质 性 加
济社会发 展 形 成 了 良 性 互 动,使 英 国 在 殖 民 扩 以联系并区分,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
张、海外争霸、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领域均处在 观和方法论,最终以哲学的形式使理性主义得到
本主义逐步代替了神本主义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自由、发展和进步这样一些观念的支配,反对因
这就要求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从人的自身 循守旧,反对专制统治,维护思想自由,倡导批判

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中文提要:英国以议会制度为核心的独特的混合君主制在17世纪的形成,彰显出英国宪政革命出浓厚的博弈色彩。

从革命初期到“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度,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结束。

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做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这一过程启示我们,努力避免负和与零和博弈,争取实现正和博弈,是一条迅速取得立宪成功的便捷之道。

关键词:英国宪政革命“光荣革命”英国国王英国议会博弈论一、引言 17世纪英国革命实质上是一次宪政革命。

这次革命历时近一个世纪,整个过程虽然没有法国革命那样剧烈的跌宕起伏,但也有“起承转合”,也充满了斗争与妥协、曲折与反复。

以往的有关论著因受极左思潮和片面僵化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总是过分强调社会的矛盾性、对立性,而忽视社会的统一性、合作性。

在描述英国革命时,总认为革命阵营议会和反革命阵营国王之间的对抗具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不可调和性,因而往往绝对地肯定议会一方的斗争,而且斗争越激烈、要求越激进,肯定的力度就越大,而对于革命阵营中的温和派、保守派及其试图与国王妥协的要求和行动,总是大张挞伐。

所以,学习完英国革命后读者往往得到这样一种思想教育:只有死不妥协、斗争到底才是真正的革命英雄,否则就是不齿于人类的懦夫、叛徒。

这种逻辑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当然,我们对斗争也不能持绝对否定的态度,因为没有斗争社会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应该否定的只是无限制、无休止的斗争。

另一方面,妥协也不能绝对的肯定,如果放弃原则,妥协过头,就可能错过一次历史发展机会,甚至会导致历史倒退,所以,只有适度合理的妥协才是应该肯定的。

总之,斗争也好,妥协也好,都应该注意分寸,掌握好一个“度”,也就是将斗争与妥协、冲突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革中求理性思考的人物事例

改革中求理性思考的人物事例

改革中求理性思考的人物事例有一次,英国科学家亨特去公园看鹿,看着每个鹿都有漂亮的鹿角,亨特突然对鹿角发生了兴趣。

他摸了摸鹿角,发现鹿角是热的。

为什么鹿角是热的呢?亨特很好奇,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鹿角里布满了血管。

亨特想,如果将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一段时间,会怎么样呢?后来,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个鹿角的侧外颈动脉系住,发现鹿角顿时冷了下来,在一段时间内不再生长了。

过了几天,鹿角又变暖了。

亨特发现并不是系带松动了,而是附近的血管扩张,输送了充足的血液。

于是亨特发现了侧支循环及其扩张的可能性。

在这个发现的指引下,进而产生了外科学上的亨特氏手术法。

与亨特相似,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也是个喜欢思考又善于动手的人。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

母亲端茶出来的时候,由于碟子光滑,茶碗在上面滑动了一下,结果茶泼出来一点在碟子上。

这件小事引起了瑞利的思考:为什么在光滑的碟子上茶碗很容易滑动,当母亲洒了点热茶在碟子上后,茶碗纹丝不动了呢?瑞利想: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

于是,瑞利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分析,最后,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茶碗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使它们之间的摩擦减少,所以容易滑动。

等洒上热茶后,油腻溶解了,摩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

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摩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

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瑞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事物产生疑惑,再根据疑惑进行仔细观察或亲自动手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这样就能够发现事物的真相。

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

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

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

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

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通用20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篇1一,是对学生估计不足在保留英国国王问题上,本准备让学生辩论,结果学生一边倒,预设成空。

二,是自己本身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在讲英国为什么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时说不清楚,显得匆忙、草率,没有很好完成历史溯源的任务。

特别是举丘吉尔例子,很不恰当,因为丘吉尔例子说明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影响。

三,是在“光荣革命”部分,由于时间紧,提供的历史资料较少,学生的分析显得有点空,缺乏有效的生成;在讲制度创新方面,教师直接点拨,德育方式显得机械,留下明显的灌输印记。

启迪:以后上课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多方预设;二要加强知识储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三要为生成留有空间和时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篇2相信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惯用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虽然学生当时成绩很好,但到期中期末考试就忘掉大半,更不用说中考了。

所以我就想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让他们对重大事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尝试情境体验式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处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亲身经历、体验当时的事,开展模拟表演、讨论、辩论等一系列历史活动。

这样,课本枯燥的文字知识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生动的体验,学生自然喜欢上历史课,也加深了对重大事件的印象。

相信学生:一开始老担心开展历史活动,学生会不配合,或者他们无话可说,那样会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实践证明,只要老师能正确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情境,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加上他们固有的敏锐的思想,善辩的言辞,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反思篇3一、关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我作如下设计。

(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革命的过程;《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等基本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革命的理性思考
摘要: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开议会,英国革命爆发。

英国人的特点是,他们始终把这种“与生俱有”的权利作为反抗暴政的合理性基础,并且把它写在民族的光荣旗帜上。

这就为英国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历史传统。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阶层对立不断尖锐,最终只能通过革命来解决。

英国革命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画上了句号。

关键词:革命议会自由权利
一.英国革命的爆发条件
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开议会,开议会作为英国史上最平常的一件事,却被定为是革命的导火线。

这中间的复杂情节可想而知。

17世纪的英国,在经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资本扩张的进行中,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比较充足的发展,与此同阶段发展起来的,还有英国的一个新兴阶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际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两种人,但是他们两种人都是借着资本主义的顺风车发展起来的,有着相同的政治经济需求,所以在革命中,自然而然的结成了联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时的英国,旧的经济基础已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逐渐瓦解,而与之相适应的旧的上层建筑还在撑着,不想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现在很明显的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层,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阶层对立不断尖锐,最终只能通过革命来解决。

另外一方面,英国历史上自由的传统,议会的传统,这些东西是独有的,也是不
可磨灭的。

如果新来一个国王就要把历史一直以来存在的传统丢掉,英国人民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英国,自由有着特别的含义。

何为“生而自由”?如果把自由理解成权利,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根据自然法,人生而具有权利,他只为求得有保障的生存,才把其中的某些权利交给社会。

既如此,一切人便都是生而自由了。

但是英国人的特点是,他始终把这种“与生具有”的权利作为反抗暴政的合理性基础,并且把它写在民族的光荣旗帜上。

这就为英国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历史传统。

思想是最根深蒂固的原因。

1640年,这时候的英国,已经经历了詹姆斯一世和正在经历着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议会与国王之间一直存在着尖锐斗争。

苏格兰起义军已经占领了英格兰北部地区。

伦敦和其他城市的手工工人和市民发生暴动。

农民运动也在英国东部爆发。

各地人民纷纷要求召开议会。

在这样的形式下,查理不得不在11月3日召开新议会。

这个议会一开始就成立了反对查理一世封建统治的中心,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

二两次内战与王党的失败
召开议会之后,查理一世的日子就没以前那么过的随心所欲了。

议会成立初就确定了反对查理一世的中心,所以先后按照议会和人民的意愿审判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迫使国王通过了《三年法案》和《大抗议书》。

在这种情况下,查理一世为了扑灭愈演愈烈的革命烈火,在1642年1月亲自率领300到400名武装卫队
逮捕5名反对派领袖,查理开始行动,伦敦市民和附近农民帮助议会挫败了国王的计划。

3月,查理逃离伦敦,到约克郡集结王党分子,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第一次内战开始。

从革命条件那里看,战争双方必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的联合军对国王军队。

事实稍微有些偏差,议会军队,得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主力),城市平民,自耕农,清教徒的支持。

国王军队,封建旧贵族和各地王党为后盾。

从这个交战双方的阵势上来看,议会党占有绝对的优势。

第一、议会军队拥有的支持者多,而且实力强。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都是当时候经济实力正强而且还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还在不断增强的阶级。

另外,平民和自耕农又占据着绝对的人数优势。

第二、议会军队当时候所占据的地方是英格兰中部和东南部经济繁荣,实力强的地区,而国王军队占据着比较荒凉,经济落后的东北部。

第三,社会发展的趋势都在议会党这边。

也就是说,此时的议会军队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等着战争胜利,一切就好了。

可是,事实也并非如此,反而战争一开始,议会军队节节败退,这其实也是必然的,议会军队里面人员组成混杂,派系众多,初期更是右翼掌权,领导者对于战争一直动摇,内讧不断,而且没有战斗经验。

所以即使在其他条件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议会军队还是一直失败。

直到1643年,领导权转到了主战派的手中,情况才有所改观。

同年,议会军队和苏格兰人联盟。

44年7月2日在马斯敦荒原,苏格兰军队,费尔法克斯爵士领导的军队和克伦威尔领导的“铁骑军”组成的联盟打
败王党军队,扭转了议会军的被动局面。

也成为一个议会军队的转折点。

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克伦威尔,在之后的英国革命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

此时的议会军内部也在进行着一场大的改动,议会军改组,为了更好的推进革命的进行,最终议会军的实际领导权落到了克伦威尔手里。

改组后的议会军队战斗力强,在1945年6月14日的纳斯比决战中,打败王党军队。

查理一世侥幸逃脱。

1946年查理向苏格兰人投降,6月王党的大本营牛津被议会军队攻破,第一次内战至此结束。

而在之后,议会用40万英镑将查理从苏格兰人手中买回。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议会和军队立马陷入了独立派,长老派的斗争内讧中。

直到1647年11月11日,查理一世逃走。

并且一直和苏格兰使者秘密往来想要恢复王位。

议会内部的各个派系只能又重新联合,各地王党蠢蠢欲动,第二次内战就要爆发。

1648年2月,南威尔士的王党暴动,标志第二次内战开始,各地王党不停暴动,占领城市,团结起来的议会军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很快的击退王党,于同年8月,王党军想议会军投降,第二次内战结束。

议会军队的成分太复杂,除非在反抗共同的敌人打仗的时候,他们可以团结在一起,一旦战争结束,内部不停的各种混乱。

到最后经过普莱德清洗后的残缺议会的审议,只有下议院通过的处死查理一世的决议生效。

查理一世因暴君叛徒,杀人犯,这些罪名被推上了断头台。

三共和国与克伦威尔
1649年2月下议院通过废除上议院和王权的决议。

5月19日正式宣布英国成为没有国王和贵族院的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顶点。

共和国建立之后,克伦威尔成为了世界上的统治者。

克伦威尔是清教徒出身,政策残酷,暴虐,使人民受到有增无减的剥削。

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驱散了掘地派,征讨了爱尔兰苏格兰,进行了英荷战争,解散议会,权利不断加强,实行个人军事独裁,穿着护国公制度外衣的军事专政。

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

四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
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继续经历了两年的混乱的时期1660年查理二世回到英国,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残酷迫害革命中的积极分子,许多人被杀害,当然此时议会是也在试图限制查理二世的权利,但是包括查理二世去世后的詹姆斯二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要恢复专制,不想听议会的指挥。

詹姆斯二世后期一些行动引起了全国的反对。

在这个时候,议会和人民需要的不是专制独裁,詹姆斯二世不符合人民和议会的要求,就只能想其他办法。

在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以及她的丈夫威廉共同统治英国,要求他们同意《权利法案》。

开始统治。

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一次政变。

英国革命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画上了句号。

从结果来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做出了妥协,他们没有完成资产阶级的使命,推翻封建的上层建筑,建
立新兴的社会秩序,而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但是从经济理论上讲,此时还在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也只是在手工工场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还没有达到能够真正推翻封建旧秩序的地步。

最后的结局,是折中的,平和的,国王还在,贵族还在,他们的地位还在,资产阶级也在,他们也有了自己当时想要的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政策,优惠(议会保障)。

双赢,这次革命是成功的。

从此,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制度借助于冲突中的融合而建立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大国通史版英国通史教材
2.英美概况(新编本)陈治刚张承谟汪尧田汪明编著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3.英国革命史基佐(法)著伍光建译商务印书馆
4.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但陈晓律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