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经验】企业对外捐赠时对筹划时机及方式的把握
企业捐赠的税收筹划怎么进行
企业捐赠的税收筹划怎么进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企业捐赠的税收筹划的问题。
那么很多人会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有关内容,并且其中含有怎样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益性捐赠是指公益、救济性捐赠(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对公益性捐赠未必都免税,需要进行税收筹划。
(1)公益性捐赠的条件限制国家为了鼓励社会公益性的捐赠,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了一定的优惠条款,但要满足规定的前提条件。
公益性捐赠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后才可能得到全额免税,否则便应全额或部分缴纳税款。
首先,捐赠应该通过特定机构进行。
其次,捐赠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
再次,捐赠有一定的限额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资企业通过特定机构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可以作为当期成本费用列支。
纳税人经过特定程序进行的公益性捐赠,除了外资企业可以全额扣除外,都有限额规定:《》规定,个人通过特定机构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内一般性企业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内的部分,准予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性的捐赠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内可据实扣除;向红十字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向绿化基金会的捐赠,可按税法规定的比例在所得税前扣除;向特定文化艺术等事业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准予抵扣。
最后,捐赠所免的是所得税,对于这些物资应该缴纳的,税法并没有规定予以免征。
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将资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捐赠他人,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公益性捐赠属于税法中的“无偿赠送他人”的范围,按规定应当缴纳增值税。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首先,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受捐对象和项目。
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因素,选择符合企业形象和战略定位的受捐对象和项目。
例如,对于科技型企业,可以选择支持科研机构或创新创业项目,对于环保行业企业,可以选择支持环保项目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其次,企业可以根据相关税务政策,选择适当的捐赠方式。
目前,我国对外捐赠的方式主要有现金捐赠、捐赠物资和无偿提供劳务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税务政策,选择合适的捐赠方式。
例如,如果企业有过多的库存物资或闲置设备,可以选择捐赠物资的方式,同时享受相应的减税优惠。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慈善基金会或与慈善组织合作的方式进行对外捐赠。
慈善基金会是专门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企业可以将一定比例的捐赠款项或物资用于成立基金会,由基金会进行资金的管理和项目的执行。
通过与慈善组织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开展慈善项目,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税务政策的灵活性,进行纳税筹划。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税收政策,将一部分捐赠款项计入成本,减少所得税的负担。
同时,企业也可以选择在税收政策的优惠期进行大额捐赠,以享受更多的减税优惠。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捐赠款项或物资作为企业形象宣传的一部分,既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又实现品牌推广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纳税筹划时,应合法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
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制定合理的捐赠预算,避免过度依赖捐赠行为带来的财务压力。
综上所述,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受捐对象和项目、选取适当的捐赠方式、建立慈善基金会或与慈善组织合作、利用税务政策进行筹划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税收政策的变化,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实现对外捐赠的双重效益。
企业对外捐赠时对筹划时机及方式的把握
企业对外捐赠时对筹划时机及方式的把握作者:栾庆忠来源:《财会学习》2009年第06期《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这里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规定,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接受捐赠或办理转赠时,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接受捐赠或转赠单位的财务专用印章。
这里要注意必须取得公益性社会团体或部门开具的合规捐赠凭据才能扣除。
(一)筹划时机的把握新税法对捐赠在税前扣除标准的规定,中小企业在捐赠时应充分考虑,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当年利润做出合理预计,根据预计利润进行计算分析,如果捐赠额度太大,争取将当年捐赠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分为两个年度两次捐赠,使捐赠达到尽可能充分扣除。
选择好捐赠时机,才能做好纳税筹划。
案例1甲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向某贫困地区捐赠价值30万元的自产品,2009年和2010年预计会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和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该企业制定了两套方案,方案一是2009年底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30万元的自产产品给贫困地区,方案二是2009年底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10万元的自产产品,2010年初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20万元的自产品。
从纳税筹划角度来分析,其区别如下:方案1:该企业2009年通过省级民政部门向贫困地区捐赠30万元的自产品,只能在税前扣除12万元(100×12%),超过12万元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方案2:该企业分两年进行捐赠,由于2009年和2010年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和200万元,因此两年分别捐赠的10万元、20万元均没有超过扣除限额,均可在税前扣除。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大全五篇]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大全五篇]第一篇: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会计处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自制货物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按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1、视同销售需计算企业所得税,不影响会计利润,最后做纳税调增(视同销售收入-成本);2、视同销售收入作为计提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3、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成本+销项税);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外购货物捐赠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买入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企业有同类产品的对外售价按售价计算,无售价按购入的市场价计算】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1、视同销售需计算企业所得税,不影响会计利润,最后做纳税调增(视同销售收入-购进时的成本);2、视同销售收入做为计提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基数;3、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购入价+销项税);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捐赠货币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等不影响如果不符合捐赠税前扣除的条件,全额纳税调增(会计上的营业外支出金额=捐赠货币金额);如果符合公益性损赠的扣除限额规定,在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支部分做纳税调增。
第二篇: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在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收入》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老会计经验】向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捐赠可适当筹划
【老会计经验】向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捐赠可适当筹划税法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捐赠,但为了实现最优的捐赠效果和保护捐赠者的税收利益,税法对可以获得税前扣除的捐赠行为设置了很多限制条件,捐赠者捐给谁,向谁捐,捐什么,何时捐都大有选择空间。
《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明确,作为许多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重要收入来源的捐赠收入被列入非营利组织5项免税收入之一。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国家不仅就捐赠收入免征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而且对向非营利组织进行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实行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个人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未超过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而企业和个人向某些特定公益性组织的捐赠,则被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北京中税通税务师事务所专家表示,税法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调动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不过,为了实现最优的捐赠效果和保护捐赠者的税收利益,税法对可以获得税前扣除的捐赠行为设置了很多限制条件。
因此,捐赠者捐给谁、向谁捐、捐什么、何时捐都大有选择空间。
捐给谁?《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规定,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必须是《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的公益事业捐赠支出。
具体捐赠范围包括: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4个方面。
企业和个人发生的上述范围之外的捐赠支出均不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不能享受公益性捐赠支出相应的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个人和企业对上述公益事业的捐赠在所得税前扣除时都有限额标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会计处理方式:
1.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捐赠的金额或物品,并记录在业务损益表中的捐赠费用账户中。
2. 如果企业捐赠给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可以将捐赠金额或物品列入企业的其他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3. 如果企业捐赠给政府部门,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被列入企业的税收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纳税额。
4. 如果企业捐赠给其他企业,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列入企业的其他费用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5. 在捐赠费用账户中记录捐赠的日期、受益人以及捐赠的目的和约束。
6. 另外,企业还需要记录捐赠收入(如果有)和相应的账户。
捐赠收入通常来自于捐赠人对企业的捐款。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处理的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会计准则的要求、捐赠金额的差异以及受益方的不同等。
因此,在处理捐赠事务时,最好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相关法律顾问以确保合规性。
如何处理对外捐赠款项【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如何处理对外捐赠款项【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所得税:捐赠支出可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新会计准则: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但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一是公益性,二是企业有实现的利润,三是要在一定的比例内。
如果企业发生了经营亏损,其捐赠的支出,是不能扣除的。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向“汶川”和“玉树”灾区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
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向“雅安”灾区捐赠可以全额扣除的规定,需要等待下一步政策的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情况时,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第三条规定: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也就是说,将对外捐赠视同销售处理,对于自制的资产,收入按照公允价处理,对于外购的,视同销售收入按购买价处理。
而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不作为收入处理。
增值税:3条规定需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分8款分别对8种不同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
【老会计经验】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筹划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
【老会计经验】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人(金融保险企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是指纳税人向教育、民政福利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以及向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另外,为防止企业借捐款转移利润,税法限定其捐赠必须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减灾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年基金会,老区促进会以及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组织。
此外,如纳税人通过各级政府的捐赠也允许扣除。
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对公益、救济性捐赠进行筹划的最大目标是对捐赠额能够获得全额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每对外捐赠100元,有33元是用国家的税收捐赠的,企业实际付出只有67元。
捐赠扣除的税收筹划主要应注意下列内容:1.应充分兼顾企业当年度的盈利情况及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对外捐赠宜选择在盈利的纳税年度。
2.对捐赠额应尽量掌握在本年度所得额的3%范围之内。
因为捐赠支出属于永久性差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部分,永远得不到扣除。
3.应注意捐赠的对象和渠道。
不能直接向受赠人捐赠则将得不到扣除。
4.下列公益、救济性捐赠允许在计算所得额时全额扣除:(1)《关于纳税人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103号)规定,从2001年7月1日起,。
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
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企业公益捐赠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以无偿或有偿形式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一定金额的资金或物品。
对于企业来说,公益捐赠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
在进行公益捐赠时,企业需要考虑会计和税务处理的相关事项,下面将对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总结。
首先,会计处理是企业公益捐赠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公益捐赠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根据捐赠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企业捐赠的性质不同,分为现金捐赠、物品捐赠和无形资产捐赠三种。
对于现金捐赠,企业需要建立捐赠收入科目,并将捐赠款项记入捐赠收入科目。
对于物品捐赠,企业需要将捐赠物品的原值、账面价值或者公允价值,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记入捐赠收益科目。
对于无形资产捐赠,企业需要将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捐赠支出科目。
另外,企业还需要注意相关的会计和税务记录和报告,以便于事后审计和税务检查。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公益捐赠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捐赠相关的发票、凭证和捐赠协议等文件。
对于大额捐赠,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审计,确保捐赠真实合法。
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企业需要填写相关的企业公益捐赠附表,并提供相关的捐赠凭证。
同时,企业还需按照相关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公开披露企业的公益捐赠情况,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企业公益捐赠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涉及到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各个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捐赠的性质分类进行会计处理,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税收法规进行税务处理,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另外,企业还需要注意相关的记录和报告,确保捐赠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合理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公益捐赠,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
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
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企业在购进物资后,有时会选择对外进行捐赠,以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或提升企业形象。
在进行这样的捐赠活动时,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以确保捐赠的准确记录和透明度。
本文将介绍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将捐赠物资作为一项费用进行核算。
捐赠物资的核算应按照实际购进成本计入捐赠费用,并在捐赠发生时确认该费用。
这样可以确保捐赠的真实成本被准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明确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
捐赠物资应当符合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且要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相一致。
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应当在捐赠决策时确定,并在捐赠发生时明确记录,以便后续的核算和审计。
第三,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记录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
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估计,并在捐赠发生时记录在企业的账簿中。
这样可以确保捐赠物资的价值被准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且方便后续的核算和审计工作。
第四,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帮助企业确保捐赠物资的安全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捐赠审批流程,明确捐赠的决策程序和责任分工;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捐赠物资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存储、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捐赠物资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物资的金额、用途和受益方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捐赠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企业还应当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捐赠物资的信息,以履行相关税务义务。
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是确保捐赠活动的准确记录和透明度的重要依据。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购进成本核算捐赠物资的费用,并明确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企业还应当记录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对外捐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来说,除了履行社
会责任之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实现一定的税收优惠。
本文
将从企业对外捐赠的意义、其纳税筹划的合规原则以及具体的筹划策略等
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来实现一定的税收优惠。
一
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捐赠来享受税收扣除优惠。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企业
对外捐赠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抵扣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税负。
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捐赠项目的选择和规划来实现税收优惠。
比如,企业可以选
择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捐赠项目,比如扶贫、环保、
教育等领域的捐赠,以实现企业和社会共赢的效果。
总之,企业对外捐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来说,除了
履行社会责任之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实现一定的税收优惠。
通过对外捐赠,企业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还可以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市场需求。
然而,在进行对外捐赠时,企业应严格遵守税法规定,确保捐赠款项的合法性和
真实性。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捐赠项目和合理的纳税筹划策
略来实现一定的税收优惠。
公司对外捐献管理规程
公司对外捐献管理规程1. 引言本管理规程旨在规范公司对外捐献的行为,确保捐赠资金和物品的合理使用,加强对捐赠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司公益活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2. 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公司向外部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进行捐赠活动的管理。
3. 捐赠原则公司对外捐赠应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合规:捐赠活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公益导向:捐赠活动应以社会公益为导向,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 透明公开:捐赠行为应公开透明,及时向内外部相关方披露相关信息。
- 共享共赢:捐赠活动应促进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共赢,鼓励多方参与。
4. 捐赠流程公司对外捐赠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捐赠项目: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和社会需求,确定适合的捐赠项目。
2. 审批程序: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可进行捐赠活动。
3. 捐赠方式:确定捐赠的方式,可以是资金捐赠、物资捐赠或技术支持等。
4. 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捐赠接收方并与其进行合作,确保捐赠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有效和透明。
5. 履约管理:监督捐赠项目的履约情况,确保捐赠资金和物品的合理使用。
6. 汇报和评估:定期向相关方汇报捐赠活动和项目进展,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5. 监督与评估公司对外捐赠的监督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监督捐赠活动的进行和资金物品的使用情况。
- 风险管理:评估捐赠项目的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和风险的控制。
- 绩效评估:定期对捐赠项目进行评估和绩效考核,评估活动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6. 处罚与追究对违反本管理规程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追究责任。
一旦发现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可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 其他条款本管理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公司可对本规程进行修订或补充。
修订或补充的内容应按照公司相关程序进行。
以上为《公司对外捐献管理规程》的内容。
【老会计经验】企业税收筹划要抓住时机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企业税收筹划要抓住时机
税务筹划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把握好筹划的时机相当重要。
通常来说, 税务筹划分为日常经营筹划、重大决策筹划、税收政策变动筹划等。
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筹划, 主要表现在收受发票、账务处理、发票开具等方面。
企业在收受发票时, 一定要留意其类别是否规范、途径是否正当。
对重大决策进行筹划时, 则要分别比较所选不同方案的相关税收政策, 力求采用投资成本最优方案。
如按照老内资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 内资企业以是否独立核算来界定是否为独立纳税人, 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也需要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新税法规定以公司法人为基本纳税单位, 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不是独立纳税人。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如果把各个子公司改成分支机构, 使其失去独立纳税资格, 就可以由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样各分支机构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 避免出现各分公司税负严重不均的现象。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 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 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 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 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 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企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
企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摘要企业对外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一份合理的对外捐赠预算方案对于企业的捐赠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预算计划、预算控制、报销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
预算计划确定捐赠的对象首先,企业应该明确自己捐赠的对象,可以是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学校等。
在确定捐赠对象时,要注意该对象的背景信息、目标群体、捐赠用途等,避免因捐赠对象的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形象受损。
确定捐赠金额在确定捐赠金额时,企业应该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经济状况,又要考虑所捐赠的金额能否发挥预期效果。
为了保证捐赠活动的可持续性,企业可以将捐赠总金额分配到不同的捐赠项目中,避免给某一项目过度投资。
制定捐赠计划在确认捐赠对象和金额后,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捐赠计划,其中包括捐赠时间、捐赠方式、捐赠形式等。
捐赠计划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对于捐赠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
预算控制合理控制捐赠成本企业在进行捐赠时,不仅要考虑捐赠对象和捐赠金额,还要考虑到捐赠的成本,包括公关活动费用、宣传费用、物流费用等。
在制定预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成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配和控制。
评估捐赠项目效果企业在进行捐赠活动时,需要对捐赠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和捐赠计划,以保证捐赠活动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评估机制和反馈渠道等方式,对捐赠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跟踪,为后续的捐赠活动提供参考。
报销程序按规定报销企业在进行捐赠活动后,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报销,包括收支凭证的备案、财务会计的审核、报销单据的填写等。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报销制度和流程,保证报销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报销记录的管理企业在进行捐赠活动后,需要对报销记录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和台账,以备审计和查阅。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化管理系统、人工管理和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有效管理捐赠报销记录。
企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
企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背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限于在生产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还包括对社会的回馈和贡献。
对外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制定合理的对外捐赠预算方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企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的制定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企业在制定对外捐赠预算方案时提供参考。
制定流程第一步:确定捐赠目的企业进行对外捐赠时,首先需要确定捐赠的目的是什么。
常见的目的包括改善社会环境、支援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发展等。
企业需要对目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目的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和品牌形象,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步:制定预算金额在确定了捐赠目的后,企业需要制定对外捐赠的预算金额。
预算金额应该根据企业的资金状况、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反响等因素,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能力的预算金额。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受助方在确定了捐赠目的和预算金额后,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受助方和项目。
企业应该考虑受助方的信誉度和可持续性,确保捐赠资金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产生社会效益。
第四步:签订捐赠协议在确定了受助方后,企业需要与受助方签订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应包括捐赠的金额、用途、时间、受助方的责任等内容,以确保捐赠项目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第五步:监督和评估企业在对外捐赠后,需要对捐赠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
企业应确保捐赠资金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使用,并通过相关的透明度机制,保证捐赠项目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注意事项在制定企业的对外捐赠预算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法合规。
企业应确保捐赠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2.透明公正。
企业在选择受助方和项目时,应考虑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对捐赠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
3.价值观一致。
企业对外捐赠时,应考虑捐赠目的和受助方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一致,避免因为不当的捐赠项目而影响企业形象和口碑。
4.实用有效。
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
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外捐赠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
为了规范企业对外捐赠活动,保证捐赠的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规范行为: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的捐赠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避免违法和不合理的捐赠行为。
2. 提升形象:通过遵循捐赠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树立公正、透明的形象,增加社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利益平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捐赠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证企业与受捐赠方的利益得到平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 推动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对外捐赠的有序进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捐赠目标和原则:明确企业对外捐赠的目标,如教育、灾害救助、扶贫等,并制定捐赠的原则,如公平、透明、可追溯等。
2. 捐赠范围和方式:明确企业对外捐赠的范围和方式,包括捐赠的对象、捐赠的形式(资金、物品或服务)、捐赠的数量等。
3. 捐赠程序和流程:规定企业对外捐赠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捐赠的申请、审批、执行和审核等环节,确保捐赠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4. 目标评估和效果反馈:建立捐赠目标的评估机制,对捐赠活动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反馈结果。
5. 监督与问责: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对外捐赠活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捐赠资金的有效使用,并追究不当行为的责任。
四、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目标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规性:确保企业对外捐赠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的要求,避免违反法律、道德或商业伦理的行为发生。
2. 公正性:保证企业对外捐赠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避免利益输送,确保捐赠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和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企业对外捐赠时对筹划时机及方式的
把握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这里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规定,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接受捐赠或办理转赠时,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接受捐赠或转赠单位的财务专用印章。
这里要注意必须取得公益性社会团体或部门开具的合规捐赠凭据才能扣除。
(一)筹划时机的把握
新税法对捐赠在税前扣除标准的规定,中小企业在捐赠时应充分考虑,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对当年利润做出合理预计,根据预计利润进行计算分析,如果捐赠额度太大,争取将当年捐赠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分为两个年度两次捐赠,使捐赠达到尽可能充分扣除。
选择好捐赠时机,才能做好纳税筹划。
案例1 甲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向某贫困地区捐赠价值30万元的自产品,2009年和2010年预计会计利润分别为100万元和2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该企业制定了两套方案,方案一是2009年底通过省级民政部门捐赠30万元的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