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有何特点许多心理实验和研究都表明,幼儿言语的发展是幼儿整个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接受各方面教育的前提。
那么,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欢迎阅读!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分析在幼儿园,有的老师很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幼儿言语的水平;有的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大了,自然会说话,没有重视的必要。
”诚然,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
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孩子是这样,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
但是,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们语言训练多少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
我们曾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进行过言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汇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丰富、生动,如看图讲述时,前者能说:“这是春天的一个睛朗的早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在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坛,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有粉的,多美丽!”而后者,绝大多数只能说:“这是早晨,天上有云彩。
”“公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真好看。
”与前者相比,语汇明显地显得平淡、枯燥,缺乏生气和美感;从句子结构来看,前者基本上都是复合句,甚至不少人用了反映较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偏正复句,句子完整、连贯,层次明确、清楚,而后者一般句子较短,不连贯,带有很大的情景性;从说话习惯看,前者喜欢说话,说话时也大胆、自然,声音清楚、响亮,而后者则有许多幼儿不爱说话,说话时,声音小,含糊不清,眼睛望天或看地,手揪衣角或玩扣子。
就是在城市幼儿园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老师重视不重视幼儿言语的培养,是不是与幼儿经常交谈,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明显地不一样。
幼儿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受生理机制成熟、认知能力等的制约,呈现出固有的发展顺序和阶段。
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制定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幼儿语音的发展的特点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幼儿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现,3-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4岁以上的幼儿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我国学者对本国的学前阶段的幼儿发音情况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1.发音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2岁半—4岁是语言发展的飞跃期,可持续到4岁半,4—5岁幼儿的语言进步最明显。
2.幼儿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同时容易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混淆,错误较多。
幼儿较难掌握的声母是z、c、s、zh、ch、sh、r、n、l。
幼儿对zh、ch、sh(舌尖后擦音)、r(舌尖后浊擦音)的发音感到困难,同时z、c、s容易与zh、ch、sh混淆。
幼儿也容易将ang、eng、ing和an、en、in混淆。
3.幼儿语言发展受到方言的干扰与影响。
江浙地区的幼儿,容易出现用前鼻音代替后鼻音;湖南地区的幼儿,易将“老奶奶”发成“老来来”,而东北地区常常会平、翘舌音不分,把“春天”说成“村天”,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时期。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的特点词汇是指词的总汇。
一般来说,幼儿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
幼儿词汇的发展呈现出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的特点。
1.词汇数量的不断增加。
1岁左右,孩子才开始说出词,最初说出的词数量极少。
到了3岁左右幼儿的词汇到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这一结论得到国内外的研究材料的证实。
有关的研究还指出,3-6岁是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中有两个增长的高速期:3岁是第一个高速期,6岁是第二个高速期。
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尚需证实。
【重要1到2岁孩子教育知识】1-1.5岁婴儿语言的发展特点
【重要1到2岁孩子教育知识】1~1.5岁婴儿语言的发展特点1岁到1岁半是被动的言语活动期,其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
这时期孩子的语言特点是:以词代句,一词多意,重叠发音,以音代词,并伴有动作和表情。
如说妈妈这个词,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是妈妈给我玩具,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有些词发音太难,孩子常常以音代词,重叠发音。
如以喵喵代表猫,汪汪代表狗。
由于孩子掌握的词少,常以动作来补充语言的不足。
如要戴帽子出去玩,就会说帽帽并拍拍头,指指大门。
这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能掌握100个词左右,但彼此之间差距很大,多者可达200个词左右,少者只能说几个词。
孩子说话少,并不都是语言发展落后,而往往是这些孩子开口晚,但他能将听到的话都储存在大脑里,以后会突然开口,非常爱说话,词汇增加很快,甚至在短时期超过一些讲话早,说话多的孩子。
父母在孩子开口学单词并积极理解语言的时期,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交谈,让他多听、多看、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名称,如衣、裤、菜、饭、花等。
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等。
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如张嘴吃饭,摔跤爬起等。
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这时应该用实物、玩具、图片来启发孩子学习。
结语: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成才。
也许从小孩子的一出生,就想着他或者她她在每一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父母的希望总是好的,然而,由于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小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不同,可采取教育的方法也要因时因人而异,方式不尽相同。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
1. 从简单到复杂: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从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2. 从具体到抽象: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从具体的词汇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抽象的词汇。
3. 从模仿到创新: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从模仿大人的语言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自我创新的语言。
4. 从理解到表达: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从理解大人的语言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自我表达的语言。
5. 从口头到书面:幼儿的言语发展是从口头语言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书面语言。
6. 从单一语言到多语言:随着接触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也会从单一的母语发展到多种语言。
7.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幼儿在早期阶段,他们的言语发展主要是无意识的模仿和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言语发展会变得越来越有意识。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各种变异,有多少种社会因素造成了语言在某些方面的不同,就能区分出多少种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变体,常简称为方言。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了语言演变最基本的动力。
语音变化。
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一些高频词语在使用中常常磨损,造成语音的弱化,常见的虚词在语流中通常都是以混元音ə为韵母。
在社会交际中,英语中的good bye 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缩短了,只说bye。
又如词汇变化,偏好不同,说法也不同。
一些年轻人不说“很多”,而说“N 多”还有语法变化,正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也就可以改变。
比如,现在很多人把“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语言运用的变化与时代发展
当代语言运用的多元化
网络语言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促进 了语言运用的多元化。
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语言的融合和碰撞也使得语言 运用更加多元化。
语言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语言运用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广告语:广告语 的创新,使得广 告更加吸引人, 引领时代潮流。
科技术语:随着 科技的发展,新 的科技术语不断 涌现,引领时代 潮流。
语言运用在时代发展中的价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时代的 风貌和特点
语言运用的创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和创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言运用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增强社会凝聚力:语言运用的变化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 性。
语言运用对科技发展的促进
语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传递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 语言运用的变化促进了科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语言运用的变化也影响了科技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使得科技产品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语言运用的变化还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科技素养和技能水平
关注语言发展动态
关注新兴词汇和 表达方式
学习不同领域的 专业术语
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和沟通技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不同文化和 语言环境的变化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保持开放的学习态 度,不断更新知识 体系
积极参与各种语言 实践活动,提高语 言运用能力
勇于尝试新的语言 表达方式,不断创 新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原因:社会因素(外因)1,社会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2,社会的统一和分化导致了语言的发展,3,社会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4,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日趋精密,日益完善。
心理因素(外因):思维是诸多的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
语言结构要素互相影响(内因):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这种平衡,打破,平衡模式的不断出现。
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
请解释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和不平衡性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①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原因: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
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②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新的事物现象或观念产生后,相应地要求有一个词语记录,这样才能进入交际领域,而对语音和语法就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词汇和社会的联系最直接,变化当然就最迅速了。
第二,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情况不一样,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
七年级语文教案探索语言变化历程
七年级语文教案探索语言变化历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变化历程,许多语文教师开始探索这个领域。
本文将从语言变化的概念、语言变化的原因、语言变化的类型以及语言变化的未来四个方面来探讨七年语文教案中的语言变化历程。
语言变化的概念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达形式。
语言变化是一种自发、不可阻挡的现象,它不仅仅发生在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方面,还发生在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上。
语言变化的原因语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变革。
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风尚等都会对语言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语言使用者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媒体以及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是导致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
语言变化的类型语言变化的类型很多,包括词汇变化、语音变化、语法变化等。
在词汇方面,语言的新词汇和新意义的产生是语言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语音方面,语音变化经历了从清音到浊音的演变。
在语法方面,语法变化表现为语序的调整和语法结构的简化。
此外,语言变化还包括语气变化和语体变化。
换句话说,语言的变化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常用的语言和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都会因为它的变化而不同。
语言变化的未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变化将加速并越来越快。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文字表达的长度和迅速性随之改变而且连语调和表情符号都可以影响到我们的交流。
由于这些新媒介的变化和不同语言的传播,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基于语言变化的文化和社会变革。
因此,语言教育的挑战就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适应和引导这些变化。
结论语言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然而,语言变化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进程。
理解语言变化的历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探究语言变化的原因、类型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为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语言各阶段发展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一切心理特点都是在言语活动基础上存在和表现出来的。
所以,发展幼儿口头语言必须要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语言才能被别人感知、理解。
1. 三四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在语音方面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发展成熟,声带较短,较薄,听觉的分析能力较差,语音的准确程度还不够完善。
这时幼儿语音听觉表象与语音的动觉表象之间并不是吻合的,需要不断实践和调整。
这期间,成人的语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从词汇上,要求幼儿运用并理解常用的词,同时掌握和运用表示周围常见物体和各种活动的名词和动词。
这是由这个年龄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所决定的。
因为名词是代表具体东西的,动词是与具体动作相联系的,所以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形容词上只教幼儿掌握一些易于理解的、能直接感知的、说明物体具体特点的词。
从句子上: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
幼儿这时是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的发展。
幼儿开始产生词序策略,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
4岁左右词序策略表现最为强烈,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前形成了一种规范的句子词序模式,即名—动—名的句子结构模式,幼儿套用这一词序理解句子意义。
有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
2. 四五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语音方面:幼儿语音器官已发育成熟,正确发出全部音节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特别是语音意识的发展,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和别人语音中的问题。
因此,少数幼儿对个别容易混淆的音发不准时,应该及时进行矫正。
重点培养幼儿清楚地吐词,能够调整声音的强弱,富有表现力的抑扬顿挫,善于支配自己的呼吸等。
其中,要特别着重于幼儿言语表现力的培养,初步学会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而改变语调,掌握最初步的艺术发音的方法。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如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变化也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将从简洁性、互动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等方面对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进行探讨。
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性。
相比传统纸媒,网络新闻的展现形式更为简洁明了。
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新闻发布的字数、篇幅有明确的限制,因此网络新闻更加注重言之有物,力求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将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这种简洁性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也符合人们在移动端获取信息的阅读习惯。
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年轻人的网络新闻平台甚至使用了一些流行网络用语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加贴近年轻读者的口味。
网络新闻语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在传统纸媒时代,新闻报道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很少,读者只能通过来信或者电话等方式和媒体进行交流。
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直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绪。
一些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还会设置专门的互动环节,邀请读者参与话题讨论或者投票调查,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读者对新闻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为新闻内容的持续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网络新闻语言的多样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在网络上,新闻报道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不同形式的报道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传达新闻的信息和情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些媒体还会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报道形式,比如使用图表、人物专访、现场直播等方式进行报道,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网络新闻语言的权威性也是受到了关注的。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网上,其中既有真实的新闻报道,也有谣言、不实消息等虚假信息。
新闻媒体需要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严谨,严格把关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精品课件-《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件-语言学纲要7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如何演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决定的,难以从社会的因素中寻找直接的答案。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 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由于某种原 因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 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这就 是语言系统的自组织性。
汉语词汇从单音节到复音节,是由于音节结构的简化 (浊音清化,复辅音消失,辅音韵尾消失等),同音词 增多,为保持语言符号的区别性,汉语词汇走上了双音 化的道路。 语音的简化造成印欧语中形态的简化和语序的固定化。
语言中语音、语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 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有些国家中这种语言可能不止一种。加拿大有英语和法语 两种。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希语。
三、共同语的规范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语汇、语 法各方面的标准。
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 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
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 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
不过也有不同的民族或国家说同一种语言的情况,如美国 英语和英国英语,这是殖民的结果。
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对于推普和地方干 部掌握方言是有用的。
可以从纯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将一种方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体 系加以研究。
也可以用方言材料探索历史演变。古语里的成分在各种方 言里的变化有快有慢,有时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向,因而 把方言里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 言发展的线索。
词汇最能反映时代的变迁。网络,电子邮件,上网,课 件,博客等新词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笔”“房子” 这些名词的具体外延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
语言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被叫做()。
A. 声符B. 单纯字符C. 复合字符D. 意符【正确答案】 C2.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底层是语音单位层,凡是跟底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
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表意文字D. 表音文字【正确答案】 D3.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层,凡是跟上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
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表意文字D. 表音文字【正确答案】 C4. “楔形文字” 也叫()。
A. 丁头字B. 大头字C. 丁形字D. 图文字【正确答案】 A5. 刻在雕像座、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石头和祭器上的(),是一种象形程度很高的符号。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模形体【正确答案】 A6. 跟碑铭体并行的有一种僧侶阶层平时使用的已经线条化的近乎草书的字体,称为()。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圣书字【正确答案】 B7. 公元前7世纪还出现了一种在僧侣体基础上加以简化供老百姓使用的字体,称为()。
A. 碑铭体B. 僧侣体C. 平民体D. 圣书字【正确答案】 C8. 腓尼基文字被称做()。
A. 元音音素文字B. 表意文字C. 辅音音素文字D. 意音文字【正确答案】 C9. 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文字来书写希腊语时增添了()。
A. 元音字母B. 辅音字母C. 多音节语素D. 单音节语素【正确答案】 A10.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叫做()。
A. 象形B. 形声C. 会意D. 指事【正确答案】 C11. 炼字的基本功是()。
A. 精心挑选关键词语B.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C. 合理使用修辞手法D. 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正确答案】 A12. 一般来说,()的特点是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A. 长句B. 短句C. 陈述句D. 反问句【正确答案】 A13. 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是()。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
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 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 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 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 “注射”、“亮相”、“花脸”、“阅卷” 等。
•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 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 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 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 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 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 不同点: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 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 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 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 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 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 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 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 13、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 确定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 以()为语法规范。
• 三、判断 • 1、语言的演变都具有渐变性。 •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
并进的。
• 3、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 4、任何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
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三、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 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 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 种共同语。但汉语多方言,人们需要选择 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即共同语。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 上形成的。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 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原因。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发展的特点一、多样性与变异性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与变异性。
语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口音和语言变体。
例如,在中国,普通话是官方语言,但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
在英语中,也存在着美式英语、英式英语等不同的口音和语言变体。
这种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了语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演变与变迁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断地演变和变迁是语言发展的另一个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科技等,从而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词汇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不断涌现,如网络用语、科技术语等。
语言的演变和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规范化与标准化语言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规范化与标准化。
随着语言的使用范围扩大和社会交流的增加,人们对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制定语法、词典、标准发音等规范,可以确保语言的统一性和通用性。
例如,在中国,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标准发音的推广,使得普通话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语言。
在英语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有自己的标准发音和语法规范。
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交流效率和准确性,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借鉴与融合语言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借鉴与融合。
随着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语言之间会相互借鉴和融合,产生新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英语中,有很多来自其他语言的借词,如法语的“rendezvous”和德语的“kindergarten”。
另外,语言也会通过融合不同的语言元素产生新的语言变体,如克里奥尔语和混合语。
借鉴与融合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总结:语言发展的特点包括多样性与变异性、演变与变迁、规范化与标准化以及借鉴与融合。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缓慢,不被人们感觉到罢了。
但是,时间久了,细微的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
我们阅读古书,即使每一个汉字都认识,也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懂,有的地方似懂非懂,有的地方理解错了也不知道。
要是古书不是用方块汉字而是用古代的拼音文字写成的,那么不懂古音的人就一点儿也看不懂。
这些困难主要是语言的变化造成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
不再被人们运用的语言是死的语言,如果没有文字保存它的遗迹,它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死的语言当然谈不上发展变化。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所以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词汇大大地丰富了,组词造句的格式也多样化了,今天的报纸社论、科技著作,是很难用先秦时期的汉语来写作的。
即使是全国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跃发展,汉语的面貌也有不小的改变。
我们翻阅解放前的书报杂志,就会感到有些词语很陌生,有些格式很不习惯。
社会的发展变迁必然会在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反映各个时代的特色的词语,起着历史见证的作用。
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标题:论语言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语言发展的特点角度探讨语言的演变过程。
一、多样性1.1 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点。
1.2 语言的分支语言在演变过程中会不断分支,形成不同的语言家族。
比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这些语言家族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特点和历史渊源。
1.3 语言的方言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二、变化性2.1 语言的演变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断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演变。
词汇的增减、语法的变化、发音的演变等都是语言发展的表现。
2.2 语言的借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会相互借用词汇,形成新的词汇。
比如汉语中的“咖啡”就是从外语借来的词汇。
2.3 语言的变异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比如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年代和地域的差异等都是语言变异的表现。
三、传承性3.1 语言的传承语言是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人们通过语言传递知识、文化、价值观等。
家庭、学校、社会等都是语言传承的重要场所。
3.2 语言的规范语言的传承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比如语法规则、拼写规范等。
规范的语言有利于语言的传承和交流。
3.3 语言的保护一些濒危语言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以免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消失。
语言保护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四、创新性4.1 语言的创新语言是不断创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词汇、新用法不断涌现。
比如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用语就是语言的创新表现。
4.2 语言的变革语言的创新往往伴有着语言的变革,传统的语言规范可能会被打破,新的语言规范和用法会逐渐形成。
4.3 语言的适应语言的创新和变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语言的灵便性和适应性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特点。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篇一: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不大可能只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的影响.综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可从社会、心理和语言自身三个方面来考察:(一)社会因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要很好地发挥这种交际工具的作用,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语言的这种工具属性,决定了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首先,当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现象或新的事物时,语言中就会出现新的词语来指称它们.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克隆牛、新课改、校校通”等.其次,对原有的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发展变化,原来指称这些事物的词语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对于“心”的认识的发展变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二)心理因素的影响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交际和思维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的影响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第一,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先民们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先民们的语言具有较浓的具象色彩.第二,类推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人们期望语言系统匀称有致,时时都在利用多数语言现象所呈现的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语言现象,去填补一些不对称的缺位.第三,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对语言往往有不同的心理.(三)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只是为语言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动力,而语言能不能接受和满足外部因素的要求,怎样把这些外部因素的要求和动力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发展变化,还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在因素.比如,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之一.语言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语言、方言间的相互接触,也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上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出现了大量同音词,迫使汉语的词向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语音系统的变化影响语汇系统的例子.许多书面语的语汇进人口语,许多口语的语汇进人书面语,这是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的例子.语言之间的词语借贷,汉语中许多粤方言词语进人普通话,是语言、方言间相互接触带来语言发展变化的例子.语言发展变化的这些自身因素,归根到底来自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语言形式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和心理诸因素则要求语言表达的意义具有无限性和灵活多变性,因时、因地、因人、因境、因事而异.有限且相对稳定的形式对意义具有一定的制约,同时,也把人类的各种思维模式、心理取向和发现、创造的新事物“固化”下来.而因表达需要所决定的无限的灵活多变的意义,必然对形式产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带来语言形式的新质要素的出现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使语言形式发生各种微妙的人们可以感觉到或一时感觉不到的发展变化;发展变化了的语言形式反过来又对意义发生作用.。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发展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
有些特点是属于某一具体语言的,有些特点则是所有语言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
这里所讲的是所有语言呈现出的发展变化的共同特点。
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和规律性。
1.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
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有人曾对不同语言中的215个常用词(其中主要是基本词)在一千年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做过统计,发现汉语和法语79%未发生变化,英语85%未发生变化,德语78%未发生变化,罗马尼亚语77%未发生变化,葡萄牙语82%未发生变化,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85%未发生变化。
这说明基本词汇的发展变化速度是较为缓慢的。
正因如此,人们把语法和基本词汇看作决定一个语言基本面貌的最为稳定的部分。
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
当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接触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英语在从九世纪阿尔弗列德大帝到莎士比亚(1564-1616)这五个世纪中,发展变化的速度非常之快。
以至于后代人读九世纪以前的作品,就像是读外语一样。
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
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
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语体是语言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
各种语体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平衡性。
例如,在汉族的传统中,一直存在着轻商的观念,因此,在汉语史上一直没有形成与商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广告语体。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地位发生
了极大的变化,随之广告语体在当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语言发展变化的渐变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采取突变的方式,一夜之间面目全非,人们将会一下子丧失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一切活动将会突然终止,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语言的交际职能决定了它不可能采取突变的方式,而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
事实上语言的发展变化也正是走的渐变之路。
例如现代汉语的时态助词“了”,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了”虚化而来,其演变过程大约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
动词“了”大约出现在汉代,是“终了、了结”的意思。
由于动词“了”常用在动词之后充当补语,地位不及一般的动词,于是逐渐虚化,大约到了唐宋之际,“了”才出现了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的用法,成为时态助词。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由语言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不可能一下子出现质的突变。
即使人为地想让它发生突变,也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文字可以进行改革,而语言不能改革,只能因势利导逐渐使其规范的原因。
3.语言发展变化的相关性
语言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在这个大系统中,各种语言单位和各种语言规则,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关联着,因此,每个语言单位、每种语言规则的发展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
也就是说,某一语言单位或某一语言规则的发展变化,也会引发与之相关的语言单位或语言规则发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相应的发展变化。
例如:
在12世纪以前汉语没有轻声。
大约在12世纪前后,轻声这种语音现象才出现。
轻声是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是声调的轻化。
当某些音节读轻声的时候,往往使这一音节的元音发生央化、脱落等变化。
比如结构助词“的”原来读作[ti],因轻声而读作[te];结构助词“得”原来读作[tei]或[te],因轻声而读作[te]。
由于轻声现象的出现,使本来读音并不相同的“的”和“得”在语音上合流了。
轻声这一语音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音强的变化带来元音的变化,再由元音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词汇和语法。
4. 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的语言,其发展变化可能遵循不同的规律,同一语言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规律,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点是共同的。
如中古汉语的“谈韵”字,其韵母是[am]。
[am]在今天北京话中演变为[an],在今天上海话、福州话中分别演变为[E]、[aN],但是从中古到现在的广州话则没有发生变化,仍读[am]。
例如:
北京话上海话福州话广州话
担tan tE taN tam
谈t'an dE taN t'am
蓝lan lE laN lam
由此,可以看出中古汉语的“谈韵”字到今天的北京话、上海话、福州话、广州话的韵母演变规律,并可据此写出古今的语音演变公式:
中古[am]®北京话[an]、上海话[E]、福州话[aN]、广州话[am]
或是写出这些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公式:
北京话[an]Û上海话[E]Û福州话[aN]Û广州话[am]
由此,可以看出中古汉语的“谈韵”字到今天的北京话、上海话、福州话、广州话的韵母演变规律,并可据此写出古今的语音演变公式和这些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寻求语言发展变化的各种规律及其条件,是语言发展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多少适应于各种语言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也许这种规律本来就不多。
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规律性,这是无庸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