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池

合集下载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1. 混凝沉淀原理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

混凝澄清法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

2.工艺设计2.1隔板絮凝池设计要点(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20~30min;(2)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3)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2.2 机械絮凝池设计要点(1)絮凝时间宜为15~20min;(2)池内设3~4挡搅拌机;(3)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4)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2.3 折板絮凝池设计要点(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2)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第一段:0.25~0.35 m/s;第二段:0.15~0.25 m/s;第三段:0.10~0.15 m/s;(3)折板夹角采用90°~120°;(4)第三段宜采用直板。

2.4 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要点(1)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2)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3)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4)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5)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

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混凝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设备,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和悬浮颗粒,从而提高水质。

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混凝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长短,它对污水处理效果有着关键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和优化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对于提高水处理效率非常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展开讨论。

首先给出该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并强调停留时间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第2章)。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第2.3章)。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本文还将介绍针对混凝沉淀池设计与计算方法(第3章),包括设计原则、考虑因素以及常用计算方法和公式。

此外,我们还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与应用经验总结来进一步说明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第3.3章)。

为了进一步优化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本文还将讨论一些可行的技术手段(第4.1章)和管理监控措施(第4.2章)。

同时,我们还会对其他可能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4.3章)。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结果,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章)。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并提供设计计算方法及优化措施。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混凝沉淀池操作原理和优化方法,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2. 混凝沉淀池的停留时间:2.1 定义和解释:混凝沉淀池是用于处理废水或污水中悬浮物的一种设备。

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混凝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长度,即从进入混凝沉淀池的时间到流出混凝沉淀池的时间。

2.2 停留时间的重要性:停留时间是判断混凝沉淀池除去悬浮物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

适当的停留时间可以使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与其他杂质结合形成较大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很好地沉降。

因此,停留时间对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 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1)流量:流入混凝沉淀池的废水流量大小直接影响停留时间,流量越大,停留时间越短;(2)容积:混凝沉淀池的容积决定了可容纳废水量,并间接影响了停留时间,容积越大,停留时间越长;(3)进出口设计:进出口管道的直径和长度等设计参数会影响废水在混凝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4)沉淀物浓度:沉淀池中悬浮物的浓度决定了颗粒之间的碰撞和结合速率,从而影响停留时间;(5)搅拌与沉降速率:搅拌速率和沉降速率直接关系到废水内悬浮物的聚集程度和颗粒沉降速度,进而影响停留时间。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混凝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废水或污水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池的尺寸等。

一、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首要参数。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监测或测算得到。

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污水流量的峰值和平均值,以确保混凝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二、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是指在混凝沉淀池中投加的混凝剂的量。

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直接影响到混凝沉淀效果。

不同的废水或污水可能需要不同的混凝剂进行处理。

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水质、混凝剂种类和污水流量等因素。

三、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混凝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

它是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的。

通常,沉淀时间较长可以提高固体颗粒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处理时间和设备尺寸。

因此,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平衡沉淀时间和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

四、池的尺寸池的尺寸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包括池的宽度、深度和长度。

池的尺寸需要根据污水流量、沉淀时间和处理效果来确定。

一般来说,池的尺寸越大,处理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建设和运维成本。

因此,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找到最佳的尺寸方案。

五、搅拌设备搅拌设备是混凝沉淀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搅拌混合混凝剂和污水,促进混凝剂与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结合。

搅拌设备的类型和功率需要根据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和池的尺寸来确定。

选择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确保废水或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六、排泥装置排泥装置是混凝沉淀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将沉淀下来的固体颗粒从池底排出,以保持池内的清洁。

排泥装置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和沉淀时间等因素。

合理的排泥装置设计可以有效地清除池底的污泥,保证混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池的尺寸、搅拌设备和排泥装置等。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分离悬浮颗粒物和悬浮物质附着的生物膜,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池体尺寸、池体形状、进出水流量、沉淀物质比例等。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法(HRT)水力停留时间法是一种基于水体在沉淀池内的滞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进出水流量。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选取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常见的数值范围为1-4小时。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Q×HR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体积,Q表示进水流量,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2.有效沉淀区面积法(ASA)有效沉淀区面积法是通过确定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来设计沉淀池尺寸的方法。

沉淀池内的有效沉淀区指的是沉淀物质大致排列的区域,通常位于池底。

为了保持沉淀物质的沉降效果,有效沉淀区面积应足够大。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Q×f×C其中,A表示有效沉淀区面积,Q表示进水流量,f表示收窄因数,C表示沉淀物质的浓度。

3.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斜板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混凝沉淀的沉淀池设计。

在这种沉淀池中,废水通过斜板槽向下流动,在槽内与混凝剂发生反应并形成絮凝物,最后沉淀到池底。

斜板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涉及到斜板槽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

一般来说,斜板槽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废水在槽内有足够的时间与混凝剂反应。

斜板槽的角度应根据混凝剂类型以及废水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45-60度之间。

总结起来,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法、有效沉淀区面积法以及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等多个参数。

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性能。

高效沉淀池比选

高效沉淀池比选

1.1.1高效沉淀池比选1、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反应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

反应区包括混凝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澄清区包括进水及注入区、泥水分离区及斜管沉淀区。

工艺原理:高密度反应沉淀池采用混凝、沉淀一体池型,前部为混凝区,后部是沉淀区。

因其合理地采用了水力搅拌、机械搅拌、加药助凝、污泥回流、斜管澄清、机械浓缩等技术,使该构筑物具有占地小、水流条件好、反应效率高、用药少、管理方便,尤其适合于低温低浊水深度处理的特点。

工艺特点:高密度反应沉淀池系统可分为四个单元的综合体:前混凝、反应池、预沉—浓缩池和斜板分离池。

其主要特点为: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

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容器内被均匀分配。

很高的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在15~20m/h之间。

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

集中污泥浓缩。

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用于澄清处理时为20~40g/L 或者用于石灰软化时为150~400g/L)。

采用合成有机絮凝剂(PAM),改善絮凝效果,投药量小。

2、磁混凝沉淀池磁混凝沉淀池工艺是混凝、沉淀、过滤的替代工艺,可去除SS、浊度与总磷,以及SS带来的BOD5和CODcr。

目前磁混凝沉淀池的工程案例都是TP去除至0.1mg/L。

是被多地推荐的除磷技术和深度处理新技术。

磁混凝沉淀池工艺原理:在常规混凝沉淀中增加了磁粉,并使得混凝产生的絮体与磁粉有效结合。

由于磁粉的比重为 5.2~5.3,因此大大增加了混凝絮体的比重,从而大大加快了絮体的沉降速度,同时设置了污泥回流系统,使得污泥中的大部分磁粉直接循环使用,剩余污泥经过磁粉回收后排出本系统,磁粉回收率为99%左右。

磁混凝沉淀池工艺的技术特点是:水质优异:SS<10.0mg/L,浊度<1.0NTU;与过滤水质媲美;表面负荷可达到20m/h以上;占地面积很小;高效除磷:TP<0.3mg/L;是优质的除磷工艺;耐高负荷冲击:进水高SS不影响出水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沉淀;磁粉损耗很低,磁粉回收率为99%以上。

混凝沉淀池工艺

混凝沉淀池工艺

混凝沉淀池工艺混凝沉淀池工艺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它通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和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沉淀池工艺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

混凝沉淀池工艺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剂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混凝处理,使其形成较大的团聚体,然后通过重力沉降使其沉淀到底部。

混凝剂通常是一些无机物,如铁盐、铝盐等,它们能够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凝聚成较大的团聚体。

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由于团聚体的密度较大,能够快速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混凝沉淀池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污泥处理三个阶段。

首先,将混凝剂加入到污水中,通过搅拌使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并将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聚体。

其次,将经过混凝处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中,通过减慢水流速度和增加池体体积,使团聚体得以沉降。

最后,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抽出,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浓缩、脱水、干化等。

混凝沉淀池工艺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混凝沉淀池工艺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混凝沉淀池工艺还可以与其他处理工艺结合使用,如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等,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然而,混凝沉淀池工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一些细小的颗粒物或胶体颗粒,混凝沉淀池工艺的效果较差。

其次,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否则可能会导致混凝效果不佳。

此外,混凝沉淀池工艺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若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有机物或高浓度重金属等,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混凝沉淀池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混凝剂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混凝处理,然后通过重力沉降使其沉淀到底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沉淀池工艺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对水质的要求较高。

混凝沉淀池介绍

混凝沉淀池介绍

混凝沉淀池介绍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污水和废水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

混凝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位于污水处理工艺的初级处理阶段。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混凝和沉淀过程,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在混凝沉淀池中,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通过添加混凝剂和搅拌,使悬浮物和污染物发生凝聚和沉淀,从而实现水的分离和净化。

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和排泥等过程。

首先,在混凝过程中,通过添加混凝剂(如铝盐、聚合物等)和搅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发生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颗粒物。

随后,在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物的密度大于水,它们会逐渐沉入混凝沉淀池的底部。

最后,在排泥过程中,将沉淀在混凝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或污泥刮板机等设备排出,以保持混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混凝沉淀池的结构主要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混凝池和沉淀池等部分。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混凝沉淀池,通常设置有格栅和沉砂池等设备,以进一步去除大颗粒物和沙粒。

出水口则用于将经过混凝沉淀处理的水排出。

混凝池是混凝沉淀池的核心部分,通过搅拌和混合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物。

沉淀池则用于将凝聚后的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并通过排泥设备将污泥排出。

混凝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初级处理,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其次,混凝沉淀池也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如钢铁、石化、造纸等行业,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此外,混凝沉淀池还可以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和再生利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净化作用。

混凝沉淀池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混凝和沉淀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01沉淀池之磁混凝沉淀池简介及计算

01沉淀池之磁混凝沉淀池简介及计算

磁混凝沉淀池简介及计算一、基本介绍磁混凝沉淀池的原理是利用磁粉在混凝沉淀工艺中与污染物絮凝结合成一体,以加强混凝、絮凝的效果,使生成的絮体密度更大、更结实,从而达到高速沉降的目的。

磁粉可以通过磁鼓回收循环使用。

这种工艺的停留时间很短,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等诸多优点。

磁混凝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污水从磁粉加载区流向絮凝区,在浆凝区中投加高分子架凝剂,使细小颗粒逐渐结成较大体。

磁混凝沉淀池使用磁粉可以通过磁鼓回收循环使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性。

设计计算的话,需要考虑到水质水量、絮凝剂投加量、停留时间、污泥产量等因素。

具体的设计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确保磁混凝沉淀池的效果。

二、设计计算公式如下:磁粉投加量计算:M1= 300Qβ1α1/ρmη1;絮凝剂投加量计算:M2= 300Qβ2α2/ρmη2;快速混合池长度计算:L=(nVQ) 1/2;快速混合池宽度计算:B=4Q/(πD m(nV)1/2);快速混合池面积计算:F=Q/nV;快速混合池高度计算:H=4Q/(πD m(nV)1/2)。

其中,M1为磁粉投加量,Q为设计流量,β1为磁粉吸附率,α1为磁粉投加点浓度,ρm为磁粉密度,η1为磁粉回收率;M2为絮凝剂投加量,β2为絮凝剂吸附率,α2为絮凝剂投加点浓度,ρm为磁粉密度,η2为絮凝剂回收率;L为快速混合池长度,Q为设计流量,n为混合池个数,V为单个混合池体积;B为快速混合池宽度,D m为混合池直径;F为快速混合池面积,H为快速混合池高度。

(一)磁粉投加量的计算参数取值范围及其依据如下:磁粉吸附率:磁粉吸附率是指磁粉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通常在60%-95%之间。

吸附率的取值依据主要是磁粉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

磁粉投加点浓度:磁粉投加点浓度是指磁粉在水中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的浓度,通常在100-200mg/L之间。

浓度的取值依据主要是磁粉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和实际运行经验。

磁粉密度:磁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磁粉的质量,通常在1.2-1.5g/cm³之间。

(完整版)混凝沉淀池

(完整版)混凝沉淀池

完整版)混凝沉淀池一、背景介绍混凝沉淀池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浊度,使水质得到改善。

它主要通过混凝剂的加入、混合和静置等过程,将悬浮物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沉降在池底,实现水体的净化。

二、工作原理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如下:1.加入混凝剂:将适量的混凝剂加入到污水中,混凝剂的选择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性质而定,常见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2.混合:通过机械装置或搅拌装置,将混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使混凝剂与悬浮物发生作用,使悬浮物聚集。

3.静置:混合后的污水经过进水管道进入沉淀池,在池内静置一段时间,使悬浮物逐渐沉降到池底。

4.出水:清水从沉淀池上部的出水管道流出,经过系列处理后,可直接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三、设备特点高效:混凝沉淀池能够快速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效提高水质。

稳定:设备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

操作简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相对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资源。

经济实用:设备成本低廉,运行成本较低。

四、应用领域混凝沉淀池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污水处理厂:作为初级处理单元,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2.工业领域:适用于钢铁、石化、制药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帮助企业合规排放。

3.市政工程:在城市污水管网中设置混凝沉淀池,保护环境、改善水体质量。

五、维护保养为了保证混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期进行以下维护保养工作:1.定期清理:清除沉积在池底的悬浮物和污泥,减少设备堵塞的风险。

2.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搅拌装置、进出水管道等,确保运行正常。

3.配件更换: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配件,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六、结尾混凝沉淀池是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通过混凝和沉降的过程,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质。

同时,它具有高效、稳定、操作简便和经济实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领域和市政工程等领域。

混凝反应池的工作原理

混凝反应池的工作原理

混凝反应池的工作原理
混凝反应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沉淀区、沉淀区和沉淀区。

沉淀区位于反应池的下部,其作用是将进水中的微小颗粒与废水混合,并进行絮凝沉淀。

沉淀区的水流方向与沉淀池的水流方向相反,主要由斜管或平流式沉淀池构成,其主要作用是为沉淀池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和足够大的水流速度。

沉淀区上方为絮凝区,其主要作用是在沉淀池中进行絮凝反应和絮凝沉淀。

沉淀区底部为混合区,其主要作用是将进水中的微小颗粒与废水混合后,加速它们的混凝反应,并使之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大颗粒絮体,以利于后续处理。

混凝反应池中混凝药剂主要由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
铁(PFS)、硫酸铝(AS)等组成。

这些药剂有许多共同特征:如
都是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水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小颗粒结合,形成大颗粒絮体;能与水形成氢键;在水中有较高的溶解度;都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对热、氧、酸和碱都很稳定等。

但也有一些不同点:一是在不同温度下这些药剂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

—— 1 —1 —。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

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设计混凝反应池(coagulation reaction tank)和沉淀池(sedimentation tank)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去除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要点。

1.设计容量: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总进水量确定反应池的设计容量。

通常情况下,混凝反应池的容量要求能满足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全部进水量。

2.混凝剂投加:混凝剂的投加量一般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确定,可以通过试验或经验确定最佳投加剂量。

投加剂量的过少会导致悬浮物无法完全聚集成絮凝体,过多则会浪费混凝剂,增加处理成本。

3.混合和搅拌:为了促进混凝剂均匀与悬浮物混合反应,反应池中需要设置搅拌装置。

搅拌的强度和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采用慢速搅拌或倒搅的方式,避免过度搅拌而破坏絮凝体的形成。

4.反应时间:混凝反应必须进行一定的时间,以便混凝剂充分与悬浮物反应生成絮凝体。

通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

沉淀池是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絮凝体的设备,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沉淀速度:沉淀池的设计要保证絮凝体在池内能够快速沉淀到池底。

沉淀速度受到颗粒物的大小、浓度、密度以及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沉淀速度,可以采用增加沉淀池的长度和宽度、减慢水流速度等方法。

2.污泥清除:沉淀池底部设置的底泥清除装置用于及时排除沉淀下来的絮凝体,避免其混入清水中重新悬浮。

常用的底泥清除装置包括机械滚筒、刮渣器等,其设计要满足清除底泥的效果和操作的方便性。

3.水流分布:在沉淀池内设置合理的水流分布装置,可以使水流均匀分布,避免死水区产生,提高沉淀效果。

水流分布装置通常采用集水管、挠性浮球等,其设计要考虑流速、流向等因素。

4.池高和水位控制:沉淀池的高度和水位控制对沉淀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沉淀池的高度一般根据絮凝体沉淀的速度和底泥清除的需要来确定。

水位控制可通过水位流量控制阀或浮球开关等方式实现,在保证沉淀池内的水位相对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出水水质。

混凝沉淀方案

混凝沉淀方案

混凝沉淀方案一、引言混凝沉淀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过程,用于去除水中悬浮固体颗粒、浑浊物质以及溶解性有机物。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混凝沉淀方案,其中包括混凝剂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混合条件的优化以及沉淀池的设计。

二、混凝剂的选择混凝剂的选择是混凝沉淀方案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铁盐、铝盐和有机混凝剂等。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最适合的混凝剂。

a) 铁盐:铁盐主要包括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常用于处理高浊度、高硬度的水。

铁盐的投加量和pH值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当pH值较高时,需要增加投加量。

b) 铝盐:铝盐主要包括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常用于处理低浊度、低硬度的水。

与铁盐类似,铝盐的投加量和pH值也有关系,一般来说,当pH值较低时,需要增加投加量。

c) 有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常用于处理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水。

根据不同的有机物质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有机混凝剂。

三、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是混凝沉淀方案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投加量不足会导致混凝效果不佳,投加量过多则会浪费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和试验结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投加量:a) 损失因子法:根据混凝剂的理论投加量和混凝效果的损失程度,推算实际投加量。

b) 响应曲线法:通过试验测定不同投加量下的混凝效果,绘制混凝效果与投加量的曲线,确定最佳投加量。

c) 标准混凝剂法:选取一种标准混凝剂,通过试验测定混凝剂在不同投加量下的混凝效果,根据混凝效果确定实际投加量。

四、混合条件的优化混合条件的优化对于混凝沉淀方案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适当的混合条件可以提高混凝剂与悬浮物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混凝效果。

a) 搅拌速度:搅拌速度的大小对混凝效果有影响。

一般来说,搅拌速度过快会造成悬浮物的重新悬浮,速度过慢则会影响混凝剂与悬浮物的接触。

b) 搅拌时间:搅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混凝效果。

一般来说,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剂没有充分与悬浮物接触,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混凝剂过度分解。

混凝沉淀池原理

混凝沉淀池原理

混凝沉淀池原理
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它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转化为沉淀物,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混凝。

在混凝沉淀池中,将一定浓度的混凝剂加入到污水中,混凝剂通常是聚合铝、聚合铁等有机无机混凝剂。

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与之相结合,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第二,絮凝。

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结合后,会形成很多微小的絮体,这些絮体之间会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这些较大的絮凝体能够更好地沉降下来,从而实现将悬浮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第三,沉淀。

在混凝沉淀池中,因为污水中的颗粒物质较大,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会自行下沉到池底。

此时,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就被沉淀到池底,从而使得上部的水体变得较为清澈。

第四,澄清。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处理,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质已经被沉淀下来,此时,上部的清澈水体可以进一步经过澄清处理。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倾斜板、分割板等来进一步将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和泡沫分离出去。

综上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混凝、絮凝、沉淀和澄清等步骤,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浑浊物质转化为沉淀物,并最终得到清
澈的水体。

这种处理方式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处理污水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分为反应池和沉淀池。

(1)混凝沉淀池加药装置采用YJY0.3/0.72A-1 型加药装置,药剂为三氯化铁。

加药装置为双加药系统,配置带电机搅拌溶解装置;投加方式为计量泵投加;药剂溶液箱总有效容积为1.44m3 ;药剂溶解槽有效容积为0.3m3 ;加药装置材质为PVC 材质;外型尺寸为:3.3m × 2.5m×2.6m ; 进水管、加药管、放空管管径均为:Dg25 ㎜; 排渣管管径为Dg40 ㎜。

(2)混合装置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应立即瞬时强烈搅动,在很短时间(10~20s)内,将药剂均匀分散到水中,这一过程称为混合。

在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时,只要求混合均匀,不要求快速、强烈的搅拌。

混合设备应靠近絮凝池,连接管道内的流速为0.8m/s。

主要混合设备有水泵叶轮、压力水管、静态混合器或混合池等。

利用水力的混合设备,如压力水管、静态混合器等,虽然比较简单,但混合强度随着流量的增减而变化,因而不能经常达到预期的效果。

利用机械进行混合,效果较好,但必须有相应设备,并增加维修工作量。

管式静态混合器的特点:1 投资省,在管道上安装容易,维修易工作作量少2.能快速混合,效果良好3.产生一定的水头损失。

为减少能耗,管内流速一般采用 1 m /s 左右混凝池混合装置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型号为:GW-300 ;设备参数:流量0.073m3/s ; 水力损失:0.076m ;投药口径:25 ㎜;管长1650 ㎜。

管式静态混合器如图2-6。

(3)絮凝池机械絮凝池是利用装在水下转动的叶轮进行搅拌的絮凝池。

按搅拌叶轮轴的安放方向,可分为水平(卧)轴式和垂直(立)轴式两种类型。

叶轮的转数可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调节,水头损失比其他池型小。

机械絮凝池的设计要点如下: ①絮凝时间采用10~15 min ;②絮凝池一般不少于2 个,池内一般设3 一4 排搅拌机,各排之问可用隔墙或穿孔墙分隔,以免短流;③叶轮桨板中心处的线速度,从第一排的0.5m/s,逐渐减小到最后一排的0.2m/s; ④水平式搅拌轴应设于池中水深1/2 处,每个搅拌叶轮的桨板数目一般为4~6 块,桨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0.75 倍,叶轮直径应比絮凝池水深小0 . 3 m ,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 .25m;⑤垂直式搅拌轴设于池中间,.上桨板顶端在水面下0.3m 处,下桨板底端距池底0.3~0.5m, 桨板外缘离池壁不大干0.25m;⑥每排搅拌叶轮上的桨板总面积为水流截面积的10l% ~20%,不适宜超过25%,每块桨板的宽度为桨板长的1/15~1/10 ,一般采用10一30cm;⑦为了适应水量、水质和药剂品种的变化,宜采用无级变速的传动装置⑧絮凝池深度应根据处理工艺流程要求确定,一般为3,一4m;⑨全部搅拌轴及叶轮等机械设备,均应考虑防腐;⑩水平轴式的轴承与轴架宜设于池外(水位以上),以避免池中泥砂进人导致严重磨损或折断。

混凝沉淀池工艺

混凝沉淀池工艺

混凝沉淀池工艺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污水处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沉淀池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混凝沉淀池工艺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与化学药剂发生作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该工艺主要包括混凝和沉淀两个阶段。

首先是混凝阶段,也称为凝聚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通常会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铁盐、铝盐等,这些药剂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氧化物或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会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发生吸附和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颗粒。

在混凝阶段中,我们需要控制药剂的投加量和混合时间,以确保药剂充分混合均匀,并使其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

通常情况下,混凝时间约为10-30分钟,药剂的投加量则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是沉淀阶段,也称为沉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经过混凝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凝聚颗粒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

沉淀池通常是一个大型的容器,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以确保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充分沉降。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沉淀池通常设计有一定的斜板或隔板结构,以增加沉淀面积和延长水流的停留时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进水速度和水流方向,使沉淀池中的水流发生旋转或循环,以增加凝聚颗粒与水流的接触,加速沉降过程。

沉淀池中的污泥会逐渐积累,定期需要清理和处理。

通常情况下,污泥会通过污泥泵或污泥刮板机等设备输送到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如浓缩、脱水、干化等,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和处理成本。

混凝沉淀池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降低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和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同时,混凝沉淀池还可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提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混凝沉淀池工艺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

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的作用

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的作用

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的作用
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其作用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等污染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作用和混凝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聚合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将其分离出来。

同时,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还可以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大大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果。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相比,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处理效果好,可以使水质清澈透明,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二是设备运行成本低,不需要使用大量的药剂和设备维护费用较低;三是占地面积小,适合在城市和工业区等有限的空间内使用。

总之,预处理磁混凝沉淀池在处理污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给水设计之混凝池 沉淀池

给水设计之混凝池 沉淀池

一、水量设计日处理水量:380000m ³/d=4.40m ³/s设20池,则每池日均处理水量19000m ³/d=0.22m ³/s系数取1.05,则实际进水量Q=s /0.23m 1.05s /m 22.033=⨯二、进水管每池分管流速v=1.1m/s ,则进水管直径mm 11.517m 51711.0v/2===πQ D ,取550mm ,则校核流速s /m 97.02m 55.0s /m 23.0v 23=⨯=)(,π 总管流量s /m 62.405.1s /m 40.433=⨯=总Q ,总管流速总v =1.2m/s ,则总管管径mm 14.2214m 21414.2v /2===π总总总Q D ,取2250mm ,则实际流速s /m 16.122.25m s /m 62.4v 23=⨯=)(,总π三、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径D=2250mm流速v=1.16m/s水头损失h=0.6m四、絮凝池流速分级:v 1=0.12m/sv 2=0.09m/sv 3=0.06m/s反应时间:T=11minT 1=3minT 2=4minT 3=4min水深依沉淀池而定(清水区1.2m ;斜板区m 866.0866.0m 160sin h =⨯=⨯=。

L ;配水区1.2m ;进水区1.8m ,总高度5.066m )。

水头损失0.5m ,总水深H ,=5.566m ,取5.6m 各小格时间:s 67.46s/m 12.0.6m 5v t 11===,H s 22.62s/m 09.0.6m 5v t 22===,Hs 33.93s/m 06.0.6m 5v t 33===,H 各级分格数:个86.367.46603t 60n 111=⨯=⨯=T ,取4个 个86.322.62604t 60n 222=⨯=⨯=T ,取4个 个57.233.93604t 60n 333=⨯=⨯=T ,取3个 各级时间校核:min 11.346067.46n 60t 111=⨯=⨯=,T min 15.446022.62n 60t 222=⨯=⨯=,T min 67.436033.93n 60t 333=⨯=⨯=,T 总时间min 93.1167.415.411.3321=++=++=,,,T T T T 各级小格面积:231m 92.1s/m 12.0s /m 23.0v ===Q 一级 232m 57.2s/m 09.0s /m 23.0v ===Q 二级 233m 85.3s/m 06.0s /m 23.0v ===Q 三级 内墙:b 1=0.2m ;外墙:b 2=0.3m各级长、宽度:一级:设长度L 1=1.0m宽度m 92.1m0.1m 92.121==B ,取1.9m 则总宽度=1.9×4+0.2×3+0.3×2=8.8m二级:宽度m 9.1432.0-23.0-.882=⨯⨯=B 长度m 35.1m9.12.57m 22==L 三级:宽度m 6.2322.0-23.0-.883=⨯⨯=B 长度m 48.1.6m23.85m 23==L ,取1.5m实际面积:一级:S 1=1.0m ×1.9m=1.900m2二级:S 2=1.35m ×1.9m=2.565m 2三级:S 3=1.5m ×2.6m=3.900m 2 实际流速:s /m 1215.0.9m 1s /m 23.0s v 2311===Q ,s /m 0900.0m 565.2s /m 23.0s v 2322===Q , s /m 0592.0.900m 3s /m 23.0s v 2333===Q ,总长度:L=b 1×2+b 2×2+L 1+L 2+L 3=0.4m+0.6m+1.0m+1.35m+1.5m=4.85m总宽度:B=8.8m各级进出孔的尺寸:一级进入下格面积:211m 520.18.0=⨯=S W ,高度mm 1520m 52.18.0h 11==⨯=B 二级进入下格面积:222m 052.28.0=⨯=S W ,高度mm 1520m 52.18.0h 22==⨯=B 三级进入下格面积:233m 120.38.0=⨯=S W ,高度mm 2080m 08.28.0h 33==⨯=B 一级进入二级高度mm 800m 8.08.0h 14==⨯=L二级进入三级高度mm 1080m 08.18.0h 25==⨯=L三级进入第一过渡段mm 1200m 2.18.0h 36==⨯=L第一进入第二过渡段mm 800h 7=五、过渡段上升流速v=0.055m/s 面积23m 20.4s/m 055.0s /m 23.0v ===Q S 有效宽度m 2.8m 3.02-m 8.8=⨯=有效B =8200mm 长度m 51.0m2.8m 20.42===有效B S L ,取L=0.55m=550mm ,考虑实际,L=0.6m=600mm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絮凝沉淀池
1. 混凝沉淀原理
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

混凝澄清法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
染物。

2.工艺设计
2.1隔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20~30min;
(2)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
(3)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2.2 机械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宜为15~20min;
(2)池内设3~4挡搅拌机;
(3)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4)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2.3 折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2)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 m/s;
第二段:0.15~0.25 m/s;
第三段:0.10~0.15 m/s;
(3)折板夹角采用90°~120°;
(4)第三段宜采用直板。

2.4 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2)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3)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
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
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4)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5)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