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山中访友 说课稿
六(上)《山中访友》说课稿
1、《山中访友》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李汉荣,这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绘的是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新课标提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
因而,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表达方式,并感受到其中深切的情感,自然而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
且现在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少,生活经验有限,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写景类文章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
幸而,对于大自然他们有强烈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积累好词佳句;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山中景象的美好,体会作者情感,并产生对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对“山中好友”的深厚情谊。
难点:品味优美语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五)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字词疏通;读通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感受情感。
第二课时:品读语段,感受山中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生则主要采用勾画圈点、合作学习、自读自悟的方式,自由感知文本。
三、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诗句互对,激发兴趣课前,师生互对关于“山”的古诗词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说课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说课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说课设计1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
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言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上。
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根底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情熏陶,有自己独特的感想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呢?本文讲课的最大难点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
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教材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文字和画面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会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和一气呵成的美。
学生分析: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
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时机少得可怜,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肯定的难度。
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心愿却相当迫切。
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美有较深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能说出山中之友。
2、通过品味优美的言语,体会言语美感想感情美。
教学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表达学生为主体,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故采纳“感知──交流──引导──领悟〞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课前打算: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打算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正是一篇适宜学生年龄阶段的美文,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文章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表达方式上,新颖独特,把景物说成是一个个的朋友,给人非常的亲切,充满着感情。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的变换叙述人称,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另一特色就是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趣,有浪漫色彩。
读文章时,不知不觉地会被这种童心所打动,在字里行间会感觉到作者所饱含的深情。
二、说教法:注重表情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还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质疑等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多参与三、说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写作上的特色,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五、说过程: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二读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理解课题的意思:“访”指的是什么?“山中访友”意思是什么?你去拜访朋友心情会怎样?让我们带着好心情再来读题。
三、品读体味,感受情意(一)“我”眼中的古桥——悟“德高望重”1、体会古桥与老人形似①又是一个周末啊,他又来到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拜访了他的第一个老朋友----古桥,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老桥在作者眼里仅仅是一座桥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老桥——老人②指名读词,体会古桥和老人有什么相似之处?③(出示古桥图片)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④引导体会: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比喻是多么恰当啊!2、感悟古桥“德高望重”①古桥是个怎样的老人?(板书:德高望重)②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课《山中访友》说课稿说教材:《山中访友》这篇文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在叙述方式上,独具匠心。
该篇文章似乎是作者伊始,让人感觉是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友,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时才恍然大悟,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老友。
通篇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叙,使读者慢慢步入作者想要展示的画面中,来到作者的心境中,让人感觉亲临其境。
作者适当的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文中想象极其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这也是《山中访友》的另一个写作特色。
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悬崖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说教法: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山中访友》说课稿1说教材:《山中访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
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
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倍感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的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极其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
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悬崖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说教法: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六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3篇
六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3篇六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1说教材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山中访友》说课稿(四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四篇)《山中访友》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及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安排加以说明。
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这篇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
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和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点:教学目的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①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①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②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
《山中访友》说课稿 评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评说课稿山中访友的说课稿评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山中访友的主题,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对友情的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和复述《山中访友》的故事情节;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主题;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复述《山中访友》的故事情节,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主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幅描绘山中景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学习课文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不熟悉的词汇,并解释词汇的意思。
3.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4. 语言运用教师设计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
5.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文章。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录音机、图片、黑板、教学课件等。
教学资源:教材、课文录音文件。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2.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后,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分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山中访友》的学习,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部分生字生词理解困难,需要加强词汇的教学。
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可以在下一堂课中加入更多的写作训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⑴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⑴(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三、探究1、赏析交流: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
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⑴交流: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⑴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验反思: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那些“老友”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 说课稿 《山中访友》说课稿
1 山中访友【说教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情感目标)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法: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15篇《山中访友》说课稿1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学们一起去山中访友。
短短的四十分钟眨眼而过,我不知道有没有给各位评委老师带来好心情。
那么下面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没有达到简单、有效。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和内容选择上,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
这组课文都是描写景物的,但和之前学过描写景物的__在表达方式上截然不同。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情感。
学习这些__,使学生从中既能得到语文的滋养,又能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让同学们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体会到这种情感。
我选择了最能表达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这样处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我想说说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简化。
因为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况且这篇__句句含情,很适合同学们朗读。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以读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表达上的特点;在读中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
我的主导主要放在引导同学们学习语言文字上。
在教学环节上,从课文的导入到默读,以及到品味课文内容,再到最后的回顾拓展,力求简单有效。
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读中想象、质疑导读,第五自然段的配乐朗读,我想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训练了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三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整堂课我以为什么用山中访友作为题目展开教学。
我想这一堂课留在同学们心中的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是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__浓浓的深情,领悟到__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当然教学无止境,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六年级《山中访友》说课稿学习目标:(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中山访友 |人教新课标 (2)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
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1、欣赏图片,畅谈感想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
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
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
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山中访友》说课稿集合15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集合15篇《山中访友》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及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安排加以说明。
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这篇__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
综上所述,我定下了__的教学目和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点:教学目的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①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①鉴赏__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②学习__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说课稿《山中访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词优美,感情充沛,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本单元另外几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照以上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所有学生均能把握课后“邀”、“附”等8个生字,能认会写,并明白得“德高望重”等10个生词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阅读热情,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想象等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明白得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培养热爱自然,靠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同时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赏析杰出语句。
教学难点确定为明白得作者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颂扬与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说学情分析完教材,我将进一步分析学生情形。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然而关于准确体会一些词句的韵味及包蕴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动机相对成熟、学习目的相对明确,而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然而他们的生活体会如何说有限,因此,对课文传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能难有比较深入的明白得,专门不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山中访友》说课稿-两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说教材】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情感目标)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法: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词优美,感情充沛,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本单元另外几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1、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课后“邀”、“附”等8个生字,能认会写,并理解“德高望重”等10个生词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阅读热情,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想象等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并且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赏析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说学情分析完教材,我将进一步分析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但是对于准确体会一些词句的韵味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动机相对成熟、学习目的相对明确,而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因此,对课文传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能难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尤其不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本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辅以感情诵读法、创设情景法、联想想象法等教学方法,此外,我还将借助多媒体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使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说学法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基于对学情和教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读悟能力,因此,我将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主要选用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的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说完教法和学法,接下来我将这样展开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核心内容。
(一)品读唐诗,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回忆已学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品读诗歌内容,思考本诗中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做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诗人前去山林探访自己的一位隐居其中的朋友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中访友》是否也就是这样的情景。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一)新授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后,首先,我将带领学生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疏通字词要求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作者早晨出发去山林拜访“朋友”,在山上度过愉快的一天,黄昏归来的事情。
【板书:早晨黄昏】很明显,作者主要写了自己在山上的经历,那么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让学生依次找出作者在山中所拜访的“朋友”【板书: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
在学生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课文相应内容,这样便于同时纠正字音,理解生词意思。
主要的有诸如: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波光明灭等。
【板书】2、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学生找出作者所访朋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将这些大自然的事物称之为“朋友”,即思考课文标题的含义。
并且进一步画出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初步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3、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刚刚找出的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中的关键字词,如“凝望、知己、智慧”等充满作者感情的一系列词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事物的深情厚谊,是在用强烈的感情为我们描绘一幅大自然的魅力图画,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课文热爱大自然的主旨。
4、想象意境,陶冶情操在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我将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由我为学生用深情舒缓的语调朗诵课文,让学生尽情想象与联想作者所描写的山中美景,进入作者所创设的美妙的大自然的世界中,体验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感觉。
学生想象完毕,我将与学生讨论感受,引导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并讨论作者是如何做到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这种独特感受传达到我们身上的。
进而让学生思考传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方法。
引入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5、探究语言,领会手法请学生先画出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讨论喜欢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出现较多的几种写作手法,即想象与联想,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对这几种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在新授过程结束之后,我将给学生布置练习帮助巩固拓展。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自然,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描绘成有生命的人,让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让她们也成为我们的朋友。
我将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汇报自己的类似感受。
(四)小结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打算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的小结形式,即由学生自己分组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再安排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小组间互评以及互相补充遗漏之处,我将在最后给予整体评价。
(五)布置作业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同时基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一处自然景色或一个自然事物,比如云、河、江、草坪、森林等,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几种主要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来写或者几种任意组合均可,写成100字左右的一个片段。
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时也能练习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起到了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
五、说板书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山中访友《山中访友》说课稿教学设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和美的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落后、偏远的农村,虽然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很多,但由于生活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体验。
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要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望却相当迫切。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
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带着美好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教室,向学生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
当歌曲前奏刚开始,许多学生就能猜出歌曲的名字——《朋友》。
我提议,大家都跟着唱起来。
)周华健倾情演唱的《朋友》勾起了我们对朋友的无限思念。
是啊!拥有朋友的日子是美好的;认识新朋友是高兴的;发现朋友身上的品质是欣喜的;能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互诉心声更是畅快的。
今天,我们在李汉荣先生的指引下走进山林,走向山涧边,开始一次美的旅行,去会一会山中的众朋友,好吗?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美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一边听朗读,一边在这些景致“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
)整体感知品味情感: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品读课文,能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课文优美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中美的感染熏陶。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设置疑问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融情于景激发共鸣(品味了众朋友之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
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
)练笔实践拓展延伸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心声要向好朋友倾诉呢?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动笔写下两三句话。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这时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托着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万语千言想与好友诉说。
)文章小结移情自然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