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聚落文化探析

合集下载

探究湘西的文化发展情况

探究湘西的文化发展情况

探究湘西的文化发展情况湘西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湘西就是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历史文化湘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民族和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古代,湘西属于南方山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山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湘西的经济主要依托于采掘萝卜,艾草等天然资源,以及纺织业、染色业、刺绣业等手工艺业。

湘西是世界著名的穿金戴银的“槟榔女”、“丑女”和长生诗中绝代佳人的故乡,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节日庆典和服饰文化,包括三年幼妇之类独具特色的习俗。

湘西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农民画、刺绣、线雕等。

二、红色文化湘西是党的革命精神发扬的重要地区,这里发生过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传承着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光辉历史。

湘西的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很多地方亲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明峰镇的鲁家洞事变、十八所打鱼山战斗等红色历史遗存还是现在让我们印象深刻。

今天的湘西,在国家坚固的政治基础上,也在积极推动文化振兴。

在中共和湘西共和国时期,红色文化基本盛行,有绝大部分共和国文物史迹。

(如湘西红军长征纪念馆,船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金峰公社等)三、音乐文化湘西的音乐文化独具特色,又有山地音乐之称,拥有丰富的歌唱艺术和音乐元素。

湘西三大音乐产地即芷江、慈利和泸溪,这里茶艺香翠,酒肴美味,更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民间歌曲表演。

其中,民间清唱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态,是湘西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独特的歌唱方式,通常由三个人同时读唱,以一种特有的节奏和重音演唱,很容易让人陷入美妙的音乐境界中去。

四、文学艺术湘西的文学艺术形式繁多,它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

作家刘齐心的《湘西的婚礼》、陈春花的《悬梧雨》、肖湘的《洞庭山畅游集》等湘西文学代表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湘西土家族民居聚落中的“道”与“礼”

湘西土家族民居聚落中的“道”与“礼”
湘 西土家族 民居聚落中的 “ 道”与 礼” “
“ao a d “t et ” i W e t r u a ui i ge T ” n Ei t qu e n senH n nT j Vl a l s a
周卫 东 姚 芳 Z o e o g Y oF n h uW i n a a g d
生活 倍呈现出特有 的 征.在建筑视 觉上呈 特
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 。同时村落的布局采用 自由式的布局手法 ( _ 图 _ .以适应当地 自 条 然
件 和满足农民生产与 生活的 要 在劳庄 , 村 山脚,住房沿等高鲢 自 由布置 。 从环境掌的角度看 , 庄的基址选择这样 劳
b i i g e v  ̄ nmen 0n u l i g s ce Qn ul n n i d o f d b i n pg d d
b i ig motl e c f ul n d ei a『 t o
f h gh x … d f n e t o t ou t 0 ne f f … I s t l om en t
Ke yw or s:oos h gh .t etemen d T it ou t hes t t l l
c oo e h s sadde d lu u e a or . r s s an src ̄f nd f m c n l cf t  ̄ ssac o sr do p e c ns c ne n l u ou o  ̄ tItr o
间 t 目 .《 筑 ##
种较 为 闰的空间是有利 于 成良好的生态 封
和 良 的局部小气候 : 好 背山可 以屏挡冬日的偏 北风= 南面水 田 不但可 以形成良好的视觉空间 ,
A bst act T i t twih ui s]e r : hs ex l T 0  ̄ opl e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又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

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相传,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宝库。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民俗文化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好湘西民俗文化,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代表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习俗传统及语言文字等等,都是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民族独有的文化形态。

在这些方面,湘西民俗文化有诸多代表性,例如土家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吃新节、坡里草书等等,都是湘西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代表。

首先是土家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八日举行,其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如燃起篝火、燃放烟火、舞狮子、唱歌跳舞等,十分热闹喜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火把舞",当地人手捧着长达数米的火把,载歌载舞,舞动火把,形成了一道壮观的舞蹈风景线。

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体现了土家族人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奔放的生活情趣,更是表现了土家族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是苗族的吃新节。

苗族吃新节是苗族人民每年的盛大节日,也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吃新节是苗家人民欢庆丰收和预祝新年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苗家人民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舞龙、唱山歌、踩踢踏舞等等,展示着苗家人民的风情和风采,体现了苗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期盼。

再者是坡里草书。

坡里是湘西土家族的一个古老村寨,也是坡里草书的发源地。

坡里草书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是土家族人民利用竹管、手指、沙子等原始材料,在地面上或桌面上书写一种特殊的文字和图案,形式独特,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被誉为"土家玉器、土家字画"。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本文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庆典、歌舞表演、宗教仪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湘西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2. 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湘西地区,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贯穿着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活动。

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等传统文化在当地仍然保留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3. 乡土风情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这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方面。

土家族的美食文化、苗家的服饰表演、汉族的传统工艺等,都展现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尽管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逐渐减少,传承人口不断流失。

这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失传,直接导致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

2. 城乡差异在湘西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城市里渐行渐远,而乡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这种城乡差异对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对湘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也影响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湘西土家族聚落文化探析

湘西土家族聚落文化探析

湘西土家族聚落文化探析作者:梁译文朱向红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4期摘要:聚落是村民聚居生息的空间,是生命承载之地。

湘西土家族聚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聚居地。

文章以湘西周边地貌、居住形式为参照,阐释我国传统聚落文化在少数民族居住选址、规划、建房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民居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环境布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聚落文化风水文化自然环境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4-0044-04我国传统聚落文化是古代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归纳与总结出来的文化结晶。

它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基础是吸取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气候等诸方面的内容,并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崇拜,以及如何顺应自然的文化理论。

聚落的选址就是寻找人与自然的融合,蕴藏生气的地方,表现出人们对“天人合一”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人就是通过赋予自然环境以一定的象征意义,达到使聚落(或民居)与环境结为有机整体的目的。

村镇聚落及住宅作为物质空间形态,除了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要满足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一个聚落的形成,不仅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制度的影响,还要受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基于传统文化语境下,探究湘西土家族人家的聚落文化,以揭示适宜现代人居环境的发展模式。

一、湘西传统聚落文化的现代解读(一)湘西聚落文化源于对自身繁衍生息的追求湘西聚落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是风水,讲究“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即阴阳交合。

《易经·系辞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阴阳生万物,是生命之源泉。

人自身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既是人类本能的生存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对生命延续的永恒追求。

湘西土家族聚落的传统文化及保护现状研究——以双凤村为例

湘西土家族聚落的传统文化及保护现状研究——以双凤村为例

65【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6月湘西土家族聚落的传统文化及保护现状研究*——以双凤村为例罗 泽(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摘 要:文章以湘西土家族双凤村为例,对双凤村的历史、名字的由来进行介绍,并对双凤村中的传统建筑摆手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述,旨在分析湘西土家族聚落的传统文化及保护现状,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文化;双凤村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6-0065-011 双凤村概述双凤村位于我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的一个行政村,在当时原名不叫双凤村,而是“双且”,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坐落于两座山坡之间。

据村民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朝向对面别的两座山望去,就好像是两只朝阳的凤凰在此停留,取名为“双凤村”。

当地民风淳朴,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当前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村落之一,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的美誉。

由于交通不发达,因此当前双凤村所处位置还是在湘西永顺地区的大山深处,这也就表达出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征[1]。

2 双凤村建筑——摆手堂在历史上,双凤村前后共建立了三个摆手堂,其中最开始的两个已遭到破坏,现存的摆手堂于2000年建立,位于原来的奇里窟所在的祠堂位置,从整体上来看,外观气势磅礴,在造型上古风优雅,有着非常明显的当地民族特色,在摆手堂的正堂地上雕刻着一张八卦阵图,两边的门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为“祭祀秉虔诚牛角司力灵通天地追先祖,传承彰教化踏歌摆手德重精勤啟后昆”[2],整个建筑的高度约7m,其中由四根比较大的柱子以及从外看为两层的亭式建筑,建筑的四角翘起的高度为一米左右,就好像挺立的凤凰一样,同时它也属于栏杆式建筑,栏杆的图案多样,还有一些如喜鹊、凤凰这样的图案,对建筑的材料,双凤村对此也是十分讲究,主要用四种树木的材料,为柏、梓、枫香以及猴梨,寓意为“百子封侯”。

湘西土家族民居构造特色浅探

湘西土家族民居构造特色浅探
从图中看到 , 对纵横两向处于同一高度的檐檩 , 分别采用向上翘和向下弯的两种桃枋支承 , 这样 , 桃 枋就在不同高度上穿过角柱上的卯口 , 同时将两根下 弯的桃枋合而为一再分段桃出 , 使断面与荷载大小相 适应 , 桃枋穿过的廊柱不在角柱的轴线上而向前移位 一个柱径 。这样 , 使桃枋不必穿过角柱而是从角柱外 侧通过 , 省去了角柱上的卯口 。从而增大了角柱的强 度 。同时 , 下弯桃枋压在另两根上翘桃枋上 。有利于 内力的平衡 。
整个转角部分采用清水明造 , 举头仰望梁枋柱檩 , 曲直交错、纵横有序 , 充分体现了匠师们丰富的空间想 象能力 。巧妙的艺术构思 、科学的结构体系和实用的构 造组合 , 展示了土家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精华。
图 9 是一座风雨桥的桥头部分 , 同样采用双桃檩 歇山转角构造 , 与图 3 中构造方法大同小异 , 主要特 点是用一根瓜柱固定并平衡两个方向的悬桃构件 , 瓜 柱不落地使本来不宽的桥头显得较为宽敞 。桃枋尾部
活方式 、文化习俗 , 反映在服饰 、饮食 、居住 、文艺 的老民居中找到 。
等多个层面 。
土家族民居中的木结构部分都采用穿斗式木构
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虽不受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影 架 , 一般沿进深方向立三至五柱 , 每两柱之间宽 2 至
响 、但不同民族长时期聚居于一处 。各自民族的生活 3 檩距 , 每檩下面都有短柱支承 , 短柱又都承托在桃
大起翘和形成出翘的双
重作用 。从檐 (角) 柱
至转角端部用一根弯木
连接以承托沿开间和进
深方向的椽皮在此交汇
并支承戗脊 。椽皮悬桃
出檐檩外 1/ 3 至 1/ 4 檩
距 , 用带有锯齿纹或波
浪纹的封檐板封口形成
整个转角的木构架 。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形态特征研究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形态特征研究
地 理 位 置 方 面 ,湘 西 土 家 族 地 区 处 于 北 回 归线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 n d d i v i d e T u j i a t r a d i t i o n l a s e t t l e m e n t l a y o u t
势 平 坦 ,水 运 便 利 ,如 龙 山县 洗 车河 古 镇 。洗 车 古 镇 位 于 猛 西 河 与 洗 车 河 汇 合 处 , 以河 为 主 干 形 成 以 河 为 发 展 轴 的 双 面 沿 河 街 道 。 聚落 内 部有 七 条 巷 道
以北 ,土家族 聚落选址也 因此 大多倾向于南 向的山
河汉 型、临江型;山地型主要有 山麓型 、山腰 型、
台地 型 。
s h pe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s e t l e me n t s i n T u j i a n a t i o n —
2 . 地 理 环 境
除了传 统风水 学的影响外,历史发展也 是影响 聚落选址 的文化 因素之一。部分聚落为躲避战乱 , 选 址 于 山顶 或 悬 崖 之 上 。 虽 然 这 些 区 域 并 不 适 宜 居
住 , 但 地 势 险 要 , 视 野 开 阔 , 易 守难 攻 。
研 究对象 ,在对 传统聚落 自然环 境与社会人文 分析 的基础 之 上,将土家族 传统聚落布局分 为散点式、线 型以及 组团 式三种 形式,探讨了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
Xi an q l
■ 陈冬晓 张 斌 ■ Ch e n D o n g x i a o Z h a n g B i n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独特的地区之一,其地理位置特殊,民族组成复杂,人文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

其中,少数民族的丰富文化、多元信仰、独特风俗是湘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中,湘西民俗文化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遗失和转化,如何保护与传承湘西民俗文化,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湘西民俗文化是湘西人民从古至今养育和形成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文化、苗族文化和土家文化。

首先,彝族文化是湘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彝族是湘西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彝族文化独特地表现在其歌舞、礼仪、习俗、信仰等方面。

例如,彝族的“诺那”节,其舞蹈婉转悠扬,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彝族的群众婚礼,强调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彝族的信仰,则包含着对山林水源和祖先的崇拜和敬畏。

这些传统习俗和信仰,不仅代表着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念。

其次,苗族文化是湘西地区另一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苗族是湘西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传统悠久,充满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苗族文化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苗族花山节,在节日中,苗族人民在追溯历史、展示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苗族人民的团结互助、文化自信和向上发展的精神。

此外,土家文化也是湘西地区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

土家族是湘西地区的一个主要民族,在其民俗文化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节日、习俗和信仰等。

例如,土家族的“绣球节”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与其它节日相比,绣球节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以上所述,湘西民俗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不仅对湖南文化的传承贡献巨大,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二、湘西民俗文化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湖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湘西民俗文化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2023-11-05•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目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目录的案例分析01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述起源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起源于古代巴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不断演变,吸纳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元素,丰富了自身的内容与形式。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涵盖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特点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现状近年来,湘西州政府加大了对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承教育活动。

挑战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足、传承方式单一等。

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现状与挑战02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湘西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以木材为支架,悬空而建,既防潮又美观。

吊脚楼石板房寨落用青石板建造的房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耐久性。

多个石板房组成的村落,体现了土家族的团结和防御意识。

03土家族传统建筑0201土家族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男性服饰简洁大方,女性服饰则绚丽多彩。

土家族服饰文化男女装土家族童装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假小子”装,寓意孩子健康成长。

童装在传统节日如“赶年”、“牛王节”等,土家族人会穿着特定的节日服饰。

节日服饰土家族菜以酸辣为主,如酸菜、酸萝卜等。

酸辣食品土家族人喜欢吃糯米饭,并在节日和祭祀时食用。

糯米饭土家族人喜欢饮酒,并有独特的酒歌和酒礼。

酒文化土家族饮食文化03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非物质表现节奏与韵律土家族传统音乐舞蹈的节奏通常明快热烈,韵律感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论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文化

论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文化

论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文化我是旅游管理系毕业的学生,毕业的前两年一直在张家界从事着专职的地接导游工作。

在湘西生活、工作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让我对在这一片神秘的土地上衍生的土家文化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工作实践与书籍中也逐步学习了解了一些关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湘西为丘陵地带,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资源丰富,野兽虫蛇常隐居沟壑之中。

远古时代,渔猎是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人长期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

据记载,土家先民曾有过频繁的“赶山”活动,即集体打猎。

进入农耕时代以后,早期主要以“烧火畲”的方式种植各种杂粮。

由于山多地少,导致土家先民的居住比较分散。

后来,随着劳动对象的改变,加之互助协作的需要,土家人逐渐通行聚族而居的习惯,进而,其居住形式不断演化,由初始单家独户的家庭式,逐步扩集成村寨的聚族式,为以后湘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的繁衍奠定了基础。

一、聚落的起缘与发展湘西土家族先民的劳作方式,从原始渔猎为主到以农业耕作为主的过程,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岁月。

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逐渐形成聚族而居的习俗,从以往那种散居山谷、单门独户游离状的社会细胞进化、组合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村寨。

随着经营耕作,合作互助以及安全保卫等需要的提高,多数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

这种形式的出现,最先是同姓同宗为一寨,以姓氏为寨名,以相同的血缘关系作为聚居的基础。

至清代“改土归流”以后,随着土司制度的废除,领主经济的解体,大量外族“客籍”纷纷入籍,人口大量增多,农业、手工业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种以血缘关系维护的封闭式山寨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若干同姓同宗的小村寨逐步聚集成以大姓为主,杂以他姓的村落,形成了以宗族、姓氏、亲缘关系为主要元素组成的村寨集镇。

在这些地区,大姓人口比较集中,间杂有部分他姓,如永顺石堤、王村,龙山里耶,卢溪浦市等,不胜枚举。

形成初期,这种较大村落一般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较为稳定的自然村落,由一个家族或几个同姓家族集合定居在一个地区,协同生活、世代相袭,人员流动稳定;另一种为不稳定村落,由若干迁出户与若干迁入户不断交替,稳定户占少数。

旅游文化知识:土家族文化之旅——了解中国湖南地区土家族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土家族文化之旅——了解中国湖南地区土家族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土家族文化之旅——了解中国湖南地区土家族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土家族是中国著名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湖南地区土家族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带您了解土家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一、历史渊源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历史始于唐朝年间,形成于明朝。

土家族的先民始祖为巨石先民,他们在长江上游一带繁衍生息。

明朝时期,土家族因与明朝抗战有功,逐渐得到官方认可并得以正式登记,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族谱和家谱。

二、土家族文化1.婚礼文化土家族的婚礼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悔婚门”和“败婚门”。

悔婚门是指新娘出嫁前回到家中暂住数日,借此来悔婚。

败婚门则是指在婚礼前,新郎必须先被新娘的家人逼到绝境,以此来测试新郎对新娘的真爱。

2.祭祀文化土家族有着非常严格的祭祀文化,每年秋天都会举行“邛神节”、“祈年祭”等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神明、扫墓、燃烧爱的纸钱等,以此来祈求幸福安康。

3.民俗文化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如在饮食方面,土家族人喜爱吃毛肚、泡水鱼等辣味美食,在服饰方面,则以“兽头”为代表,色彩鲜艳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4.音乐文化土家族的音乐文化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他们有着自己的民歌、乐器、舞蹈等表演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土家山歌和土家舞蹈。

三、土家族文化传承土家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是土家族人们一直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形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接受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使得土家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四、旅游推介湖南地区的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游客可前往张家界、凤凰古城、沅江土家民俗文化旅游区等地,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此留下难忘的旅游印记。

总之,土家族作为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将土家族文化融入旅游推广中,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更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

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

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在湘渝鄂黔交界,武陵山脉的大山深处,生活着数百万土家族人。

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吊脚楼、千年古镇芙蓉镇……历经数千年沧桑,土家族人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旅游。

今年暑假期间,上海海事大学“沪湘关爱”实践队前往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就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土家族文化的特点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土家族历史悠久,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

“土家”称谓,是相对于“客民”而言,是为区别不同于本族的外来人。

清朝对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后,土家语言逐渐为汉语所代替。

调研中了解到,如今土家族语言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可以说是月月有节,社八节、牛王节、跳马节、酉水龙舟节……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

每进腊月,杀年猪、做煻糁、推豆腐、打粑粑、贴对联等,这些为过年做准备的活动在土家族聚居区筹备得红红火火,直到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落幕。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而且源远流长。

如今,湘西流行的土家族舞蹈有:摆手舞、铜铃舞、毛谷斯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舞等。

据土家族人介绍,摆手舞源于巴渝舞,至今仍保留着巴渝舞的征战、歌号、鼓乐等特色。

据了解,土家山歌是土家族舞蹈音乐之一,多在舞蹈段落间隙里唱山歌,有的根据舞蹈内容事先编好,也有的见景生情,现场编唱。

土家族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土家族地区情歌对唱很普遍,很多地方至今还举行“女儿会”,以歌幽会,以歌谈情说爱,以歌成婚。

目前,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仍会唱哭嫁歌,比如“女哭娘”“姐哭妹”等。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崇拜祖先,也有自己的民族图腾,他们通常自称是“白虎之后”,以白虎为主神。

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等。

调研中了解到,如今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占全州总人口的42%。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地域之一,也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聚居地。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传统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传承和情感,是湘西地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并传承好湘西民俗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湘西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湿润,自然环境优越,这里的民众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湘西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节庆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是湘西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到一个节日,当地人民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领略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苗族是湘西地区的另一大民族群体,其传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舞蹈、歌唱、织布、银饰等文化元素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

苗族的“吉庆有余节”、“芦笙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节庆活动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二、湘西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乡差距的拉大,许多年轻人外出工作,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逐渐失传。

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传承者逐渐减少,民俗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一些商业化的文化活动,也对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迎合商业利益,一些文化活动变得功利化,偏离了传统文化的本质,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伤害。

三、湘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好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区,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湘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特点湘西地区地势险峻,人文环境复杂多样,这为当地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在湘西,民俗文化表现为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式。

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民俗文化。

土家族和苗族是湘西地区的主要民族,其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过斗歌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而苗族的传统文化则以其特色鲜明的服饰、饮食、音乐和舞蹈而闻名,如苗族的“吃新节”、“喝新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也成为了湘西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湘西地区还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土家绣、苗家银饰、剪纸、刺绣、传统民歌等,这些艺术形式承载了湘西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艺术追求,是湘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俗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是受到城市化和现代生活的冲击,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民俗技艺逐渐失传;另一方面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外来文化元素正在逐渐侵蚀当地的传统文化。

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湘西的民俗文化,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通过对土家族、苗族等传统文化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收集整理并向公众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当地的传统文化。

其次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包括对传统技艺的传授、传统节日的活动举办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得以发展。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南省的一部分,这里山水秀美,风景如画,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湘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文化名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苗、瑶、侗、土家等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逐渐形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湘西地区的婚俗,从订亲、过门、嫁洞、回娘家等环节,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风情,体现着当地人民对婚姻的珍视和尊重。

再如,湘西地区的节庆文化,每年的农历节日,当地人民都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抬花灯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

湘西民俗文化的发展蓬勃向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从另一方面催生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传统的节庆活动得到了更加隆重的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参与者,成为了一大旅游热点。

再如,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和爱好者们致力于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推陈出新,以新的形式传承和发扬湘西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大型文艺演出、民间艺人比赛等,使得湘西的民俗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湘西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这里的民俗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和发展湘西民俗文化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传承湘西的民俗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俗文化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交相辉映,使得湘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对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析,旨在探讨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下的发展现状。

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节日、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湘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湘西地区,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土家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船节,前来观看龙船比赛的游客络绎不绝。

每逢农历七月七,土家族人民还会举行舞龙灯、划龙舟等传统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幸福。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节日活动,湘西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的民俗文化。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仪式。

土家族的“尊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其宗教仪式充满了神秘感和仪式感。

这些宗教信仰和仪式贯穿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在湘西地区,民俗文化还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中。

土家族人民喜欢穿着传统的土家服饰,从头到脚都透露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也是具有独特特色的,多数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呈翘角状,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这些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湘西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湘西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更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如土家织布、苗族银饰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在民族服饰、饰品中得到体现,同时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摘要】湘西民俗文化作为湖南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传统。

本文旨在探讨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传承特点、发展历程、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湘西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湘西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并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结论部分将总结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湘西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湘西民俗文化的关注与认同,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湘西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探析、重要性、研究目的、意义、特点、历程、保护、创新、启示、展望1. 引言1.1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的重要性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湘西地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符号。

通过对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析,可以深入了解湘西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演变,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民俗文化中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方面,可以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对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探析,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研究成果,更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湘西民俗文化是湘西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传统。

对于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讨,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湘西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湘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历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中国湖南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形态,代表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在现代化进程中,湘西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湘西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神话传说、民间信仰等等。

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是湘西地区的宝贵财富,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城市化的推进,湘西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传统节庆活动也面临着缺乏传承者的问题。

湘西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活力。

一些商业化的活动也影响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纯粹性。

一些旅游项目以湘西的民俗文化为主题,但很多活动只是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缺乏文化内涵。

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面临着变现困难的问题,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和市场认可。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湘西民俗文化的发展。

为了保护和传承湘西的民俗文化,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后代传承提供具体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要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还可以通过组织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民俗文化展览等方式,提高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度。

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传统的民俗文化可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推广湘西的民俗文化,增加宣传力度和传播范围。

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民俗文化课程和培训班,提高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加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1 No 4 ll .
Au . 0 1 g 2 1
湘 西 土 家 族 聚 落 文 化 搞 析
梁译 文 朱向红
( 广东工业 大学艺术设计学 院 , 广东 广州 ,10 0 50 9 ) 摘 要 :聚落是村民聚居生息 的空 间, 是生命承载之地。湘西土 家族聚 落是一个有 着悠久文 化的聚居地 。文章 以 湘西周边 地貌、 居住形 式为参 照 , 阐释我 国传 统聚落文化在少 数 民族 居住选址 、 规划 、 建房 中的影响作用 ,
住 环境 安 全 的诉 求 。其 中包 括房舍 空 间带 给人 的安
全感 。如 对称 协 调 的 四合 院 , “ 与 四象 ” 配 , 与 相 又

湘 西 传 统 聚 落 文化 的现 代解 读
( ) 西 聚 落 文 化 源 于 对 自身 繁 衍 生 息 的 一 湘 追 求
四季 相依 , 形成 相 对 封 闭合 围格 局 , 强 了安 全 感 , 增 亦给 予一 个舒 适安 全 的心理 空 间。正 如德 国著 名心
堂总是 处 于重要 地 位 , 整个 布局 里 不 是 居 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落 在
中心就 是处 于 主轴线 的端 点 。居住 建筑 布局 则是 以

大块 空地 , 当 于广 场 为 中 心 向 四周 分 布 着 许 多 相
大 、 、 型 的房 屋 , 中 小 聚落 遗 址 的 大 、 、 型 房 屋 也 中 小 是 根据 方位 和功 能来 规划 布局 。而 住在 这个 地方 的
以及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 的格局特征 ; 进而为 当代 民居 的规划设 计、 空间建设 、 环境布局提供借鉴。
关键 词 :湘西土家族 中图分 类号 : 2 G 12 传统文化 聚 落文化 风 水文化 自然环境 天人合 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6 3 2 1 )4 04 —4 17 -2 X( 0 1 0 —0 40
我 国传 统 聚落 文化 是古 代 中 国人 对居 住 环境 归 纳 与 总结 出来 的文 化结 晶 。它是 我 国传统 建 筑文 化
延续 的永 恒追 求 。 湘 西土 家族 聚落 的形 成源 于对 自身 繁衍 生息 的
发 展不 可 缺 少 的 因 素 。其 基 础 是 吸取 我 国古 代 哲 理 、 学 、 理 、 质 、 理 、 态 、 观 、 候 等诸 方 美 心 地 地 生 景 气 面 的内容 , 并包 含 了人 们 对 自然 的敬 畏 、 拜 , 崇 以及 如何顺 应 自然 的 文化理 论 。聚 落 的选址 就是 寻找 人 与 自然 的融合 , 藏 生气 的地 方 , 现 出 人们 对 “ 蕴 表 天 人合 一 ” 理想 的追 求 与 向往 。而 位 于湖 南 省 西 北 部 的湘 西 土家族 人 就是通 过 赋予 自然 环境 以一 定 的象 征意 义 , 达到 使 聚落 ( 民居 ) 环 境 结 为有 机 整 体 或 与
第 1 1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广东 工业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Gu n d n nvri fT c n lg ( oil c ne dt n o r a a g o gU ies yo eh oo y S ca Si csE io ) o t e i
理学 家 勒 温 提 出 的 “ 理 场 ”( 称 “ 理 生 活 空 心 也 心
湘 西 聚落 文 化 中 的核 心 内容 是 风 水 , 究 “ 讲 来 积 止 聚 ,冲 阳 和 阴 ” 即 阴 阳交 合 。 《 经 ・系 辞 , 易 传 》 :天 尊地卑 , 坤定 矣 。 … …是 故 刚柔 相 摩 , 日 “ 乾 八 卦相 荡 , 之 以雷霆 , 之 以风 雨 。 日月运 行 , 鼓 润 一
生命之源泉 。人 自身 的生 产是人类生存 发展 的基 础, 既是人类本能的生存需求 , 也是人类社会对生命
湘西土家族聚落 , 素有“ 山一水五分 田” 八 的说
法, 即山高水 急平 地 少 。这 意 味 着 建 筑 物 如 果不 紧
收稿 日期 :0 10 —5 2 1 —42
德、 宗教 信仰 、 活 习俗等 多种 文化 因 素 的影 响 。基 生 于传 统 文化语 境 下 , 究 湘 西 土 家族 人 家 的 聚落 文 探 化, 以揭 示适 宜现 代人 居环 境 的发 展模 式 。

安 全 的需求 是 人 类 最基 本 的需 求 之 一 , 求 于 祈
自然的恩赐, 免于灾难 , 人生安全有保障等 , 即对居
寒 一暑 。乾 道 成 男 , 道 成 女 ” ¨ 阳生 万 物 , 坤 。 阴 是
间” )的概念 , 括 三 个 部 分 : 物 理 事 实—— 心 目 包 准 中的 自然 环境 ; 社会事 实— — 心 目中 的社 会 环境 ; 准 准概 念事 实— —思 想 概 念 和现 实 的差 距 。 即安 全 的需 求位 于人 心理 场 中突 出地位 。
的 目的 。村镇 聚 落及 住 宅 作 为 物 质 空 间 形 态 , 了 除
追求 。其原 始 阶段是 以家 族 血 缘 为基 础 的 , 传统 民 居所 传 承 的住 宅 选址 也表 现在 维持 和强调 血缘 家族 观 念上 。湘 西土 家族 古 民居村 落就 是一个 典 型 的以 “ 聚族 而居 ” 的血缘 宗 族 的实体 。 据 调查 , 聚族 而居 的民居村 落 中 , 祭祀 祖 先 的祠
人 们是 一个 氏族 并相 互具 有血 缘关 系 。
( ) 西 聚 落 文 化 源 于对 自身 健 康 平 安 的 二 湘 追求
满 足人们 物质 方 面 的需 求 外 , 还要 满 足 精 神 和 文 化 方面 的需 求 , 一个 聚落 的形 成 , 仅 受 自然 因 素 、 不 经
济 因素 、 政治 制度 的影 响 , 要 受 思 想 观 念 、 理 道 还 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