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

合集下载

泰安中考语文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泰安中考语文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组一、(2018陕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吾始困.时(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二、(2016江苏镇江,9—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

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

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

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

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

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

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

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第三节句式与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解析: A项的“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C项的“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的“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B.前辟四窗C.沛公欲王关中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C项的“王”,名词用为动词,“称王”。

A项的“朝”“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项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D 项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解析:D项的“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A项的“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项的“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项的“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C.多可喜,亦多可悲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D项的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A项的“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项的“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项的“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B项的“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

A项的“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C项的“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项的“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一、(2017·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

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注释〕①虚器:空的器皿。

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与地、日为.一线(▲ )⑵不得.借光(▲ )⑶以是.以无光也(▲ )⑷犹.夫水然(▲ )【答案】⑴成为⑵能⑶这(此)⑷好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如,第⑴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⑵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能”的意思;第⑶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⑷题“犹”有“还”“好像”等意思,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答案】示例: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一、〔2021·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那么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那么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那么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

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假设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那么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21年版〕〔注释〕①虚器:空的器皿。

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与地、日为.一线〔▲ 〕⑵不得.借光〔▲ 〕⑶以是.以无光也〔▲ 〕⑷犹.夫水然〔▲ 〕【答案】⑴成为⑵能⑶这〔此〕⑷好似【解析】此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如,第⑴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⑵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能〞的意思;第⑶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⑷题“犹〞有“还〞“好似〞等意思,这里是“好似〞的意思。

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假设曲焉。

▲【答案】例如: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此题考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

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

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追感往事①[宋] 陆游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注】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__·南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对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每小题1分)(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孤不度德量力(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5)其谁可而为之( )(6)平公曰:“善.”遂用之(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2分)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__·沈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乙】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选自《礼记》,有删改)【注】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考察.⑤食飨(_iǎ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知音而不知乐者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唯君子能知乐虽有千里之能(《马说》)C.而治道备矣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分)(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2分)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4.(1)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__·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诘:质问(责问)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名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乃悟前狼假寐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怒,命卒曳下奴,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五、[20__·鄂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选自《古文观止》)【注】①伯:通“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__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通“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谓为信然(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__·淮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夷道猇(_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__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通“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掎(jǐ)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公将鼓之( )(2)彼竭我盈( )(3)犹难尽克( )(4)诸将并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诸要害皆已固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训练一、[20__·湖州模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甲】咏项羽于季子北伐虽全赵①,东归不王秦②.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注】①北伐虽全赵:指项羽破釜沉舟败秦救赵之事.②不王秦:没有在秦地称王.【乙】垓下之围(片段)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①舣船:停船靠岸.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地方千里( )(2)愿大王急渡( )(3)怜而王我( )(4)顾见汉骑( )2.用“/”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的“空”与诗中“空歌拔山力”的“空”情感最相近的是一项是(3分)(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5.自古以来人们对“西楚霸王”项羽褒贬不一,请结合以上两则古诗文说说你眼中的项羽.(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__·临海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甲】齐欲伐魏,淳于髡①谓齐王曰:“韩子卢②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③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乙】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棋⑦,加九鸡子⑧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俱慑息⑨,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⑩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台也.(选自《说苑》)【注】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②韩子卢:韩子,韩国;卢,良犬名.③东郭逡(qūn):东郭,东城;逡,狡兔名.④罢:通“疲”,意思是乏、累.⑤田父:农夫.⑥顿:困顿、疲弊,这里指“使……困倦”.⑦博棋:棋子.⑧鸡子:鸡蛋.⑨慑息:因害怕而屏住了呼吸.⑩谋议:指侵略.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淳于髡谓齐王曰( )(2)犬兔俱罢( )(3)臣能累十二博棋( )(4)邻国谋议将兴(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兔极于前皆以美于徐公B.以棋子置下可以一战C.天下之疾犬也能以径寸之木D.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其真无马邪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古臣子劝谏要讲究方法.淳于髡和荀息在劝谏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三、[20__·温岭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魏徵称所任【甲】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②.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乙】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五年,天下大稔③,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④,取给于道路焉.上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徵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海自服.’朕用其言.朕能任魏公,公能称所任,则其功岂独在朕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回:回转,扭转.②霁威:息怒.③稔:庄稼成熟.④赍粮:携带干粮.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1)徵奏事固久不已( )(2)米斗直绢一匹( )(3)流散者咸归乡里( )(4)中国既安,四海自服(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魏徵被唐太宗誉为“能称所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得此赞誉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编这套书是为治国提供借鉴.在节选的乙文中,你认为编者希望阅读者从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中得到哪些借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__·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李允则守雄州,北门外民居极多,城中地窄,欲展北城,而以辽人通好,恐其生事.门外旧有东岳行宫,允则以银为大香炉,陈于庙中,故不设备.一日,银炉为盗所攘①,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②夫筑墙围之.其实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虏人③亦不怪之.则今雄州北关城是也.大都军中诈谋未必皆奇策但当时偶能欺敌而成奇功.时人有语云:“用得着④,敌人休;用不着,自家羞.”斯言诚然.(《梦溪笔谈·权智》)【乙】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⑤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兵法》)【注】①攘:偷盗,窃取.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虏人:即上文的辽人.④着:合适,恰当.⑤佚:通“逸”,安逸.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不设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声言庙中屡遭寇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C.北门外民居极多居数月D.斯言诚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大都军中诈谋未必皆奇策但当时偶能欺敌而成奇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考示例,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作批注.(4分)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夫筑墙围之.[示例]“遂”字写出李允则督促工人筑围墙拓展北城的举动是当时紧张情况下的顺势而为,是水到渠成的事,显示李允则用计之高明,环环相扣.其实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虏人亦不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李允则成功扩展北城和《曹刿论战》中鲁国以弱胜强都运用了乙文中的计策,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__·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晏子列传【甲】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乙】越石父贤,在缧绁①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注】①缧绁(léi_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比肩继踵而在( )(2)故宜使楚矣(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4)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晏子短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B.齐之临淄三百闾久之,越石父请绝C.不然晏子戄然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学而不思则罔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然则子何为使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晏子对待楚人和越石父,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文段,对他不同的态度作出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师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题目.辛弃疾传(节选)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③,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⑤.弃疾时年二十三.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节选自《宋史》,有删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①耿京:农民起义军首领,曾率领义军抗金.②南向:指率军回归南方,归附宋朝.③劳师建康:劳师,犒劳军队.建康,地名,南宋时期的行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佥判:即签判.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2)弃疾还至海州( )(3)径趋金营( )(4)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文中的“悠悠”一词有以下两种理解,你赞同哪一种?结合诗歌说说理由.(4分) A.长久、遥远 B.忧愁、思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甲、乙两文,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戏答元珍[宋]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③.(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③嗟:叹息.养鱼记①[宋] 欧阳修折檐②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④不筑,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乃求渔者之罟⑦,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⑧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⑨昏而无识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欧阳修文选》有删改)。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3: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三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中】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①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②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注释】①捐:丢弃。

②趋:快步走向。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3)累寸不已____________ (4)羊子感其言____________2.下列四组虚词中,两者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至于寸B.乃:蒙乃始就学乃捐金于野C.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异断斯织乎D.而:结友而别而远寻师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夫子积学,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乐羊子之妻是怎样的人?【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曾从龙传》节选自《宋史() 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 .(2)策以观其才观: .(3)议论疏陋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 .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分(15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018·成都改编二、.,,家产不过十金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欲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①乏博览无所不见,②虽富贵不事也。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晏如也。

自有大度无儋石之储,,至不,,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③何必湛,命也,遇不遇,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14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14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 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 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 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 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 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 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 再拜而退。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1 词语解释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愿反.侵地( 通“返”,归)还,返回
(2)议定乃.行( 才
)
(3)至能徐.出袖中书( 慢慢地 )
(4)虏主许.之(答应(同意) )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 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 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 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 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 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字至 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应考策略
一、词语解释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 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所考查词语基 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 联想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 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 1.文言实词 (1)通假字。在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数量不多, 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 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乙]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4年春季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②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 àn )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ù):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被:(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3)濂具以实对。

13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

13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

(一)(2023春·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2)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3)寻.复南奔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于洪仲_____________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2023春·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的“修”可用现代汉语“修建、修造、修长、修饰”去推断,就不难从比较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修造”。
(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是“生存”之义。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 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13.C(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明灭可见”描写的是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所见到的溪流的情况,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故C项表述不正确。
★[考查方式]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
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惠之。雷简
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转转不已已(2)求之下流,固颠固
(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塞(4)人力不能去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真题精选一、[·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致虚妹丈[明] 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①被:遮盖。

②骀(à)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分)()[数] .吹洞箫数.阕(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及] .不能及.已(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就]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分)[示例] 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 清和婉妙..:.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分)二、[·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东晋] 陶渊明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

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

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

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

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M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

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出居:单独居住。

②愍(ǐ):同情、可怜。

③权:暂且、姑且。

.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

(限断三处)(分)(端)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

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M谷。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分)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后任至令长云。

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

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分)三、[·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物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分,共分)()儿自去.国至今( )()求学宜.先刻苦( )()特汝不应若是.耳( )()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分)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分,共分)()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分)四、[·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献,呈献。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魏王闻.之(听说).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望).燕王尚未许.也(答应).王且何利.(好处).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五、[·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清官周忱[明] 焦竑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达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

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⑥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

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虏,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欲活之无路.举朝仓皇失措.时周文襄公适在京.说田里间事甚悉.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分)()案( )()恐( )()谢(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分)()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分)六、[·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

”“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

”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

”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

”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

”“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

”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

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

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

”“所谓柔痈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

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

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

②而若:或者。

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

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

⑤便辟:亲近宠爱者。

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 ).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未得相.马之工也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买马而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然而王之.买马也辍耕之.垄上.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限两处)(分)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