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税收管理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自给工业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矿业开发,成功地对石油、煤炭、食盐等矿产品进行开采和生产加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打破了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边区的巩固发展以及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开发石油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延川、延长、永坪等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

1911年,中国有关部门与美商美孚公司签订开采陕北油田的合同,随后在陕北延长等地进行开采,至1916年先后打了7口油井,后因出油量不多和运输困难等原因而终止。

1932年,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成立陕北油矿采勘处,又在陕北的延长、永坪两地各打井4口。

截至1933年底,在陕北钻探成的20口油井中,除永坪一口油井正常出油外,其余均未有大的出油量。

1934年底至1935年春,陕甘先后解放了延长、永坪后,这里便成为陕甘根据地的区域。

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和缺乏石油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这里石油的开采和生产曾一度陷入停顿的状态。

1935年10月, 中央和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克服困难整理油矿,重新开矿生产,到1936年4月,共开采原油7万斤,生产挥发油400斤,汽油2000斤,头等油2.5万斤,除供陕甘苏区自用有余外,并有部分运输出口到国统区。

后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央领导机关和暂时撤离瓦窑堡,放弃了延长石油油矿。

西安事变后, 再次进驻这里。

按照的指示,中央经济部接管了延长油矿,开始组织原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恢复石油的开采和生产。

由于经过围剿与反围剿战争的破坏,油矿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受到了较大的损失,还有许多设备及机器的零部件散落,多数油井无法正常生产,虽有个别油井勉强恢复生产但出油量极少。

尽管如此,仍为边区油矿的开采创造了条件。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即由边区政府建设厅接管了延长油矿,成立了延长石油厂,先后投入生产资金10574元,组织力量对个别油井进行清理修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抗⽇战争时期陕⽢宁边区的财政来源2019-08-28【内容提要】抗⽇战争时期陕⽢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在1937年⾄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外援占全部财政收⼊的51%到85%。

1941年⾄1945年外援中断,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靠各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

【正⽂】抗⽇战争时期,陕⽢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分两个时期,1937年⾄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1941年⾄1945年主要依靠边区政府的各种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

本⽂就这两个时期陕⽢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及与其相关的问题进⾏考查。

⼀、1937年⾄1940年的财政来源及1941年发⽣财政困难的原因抗⽇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政策是⼒争外援,休养民⼒,医治创伤,积蓄⼒量,⽀持长期抗战。

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争取外援。

因此,在抗战时期的1937年⾄1940年,陕⽢宁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是依靠外援。

外援有两部分,⼀部分是国民政府给⼋路军的军饷,⼀部分是海外华侨和后⽅进步⼈⼠的捐款。

外援占边区财政收⼊约50%到85%。

1937年⾄1940年外援⾦额及占当年财政收⼊⽐率为(法币):1937年,4563.9万元,占年财政收⼊77.20%;1938年,46.8万余元,占年财政收⼊51.69%;1939年,566.4万余元,占年财政收⼊85.79%;1940 年,755 万余元,占年财政收⼊70%。

(注: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的陕⽢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2⽉18⽇,见《抗⽇战争时期陕⽢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史料摘编》)第六编《财政》,第13、48、14、15、16、20、236、367、374—375、426—427页。

)除外援外,其余的财政收⼊来源是少量的税收和⾏政性收费(包括没收款、罚款、⼟地登记⼿续费等)。

这⼏项收⼊缺1937年、1938年的资料。

1939年税收65.8万余元;没收款9.5万余元;罚款近1.9万元,⼟地登记⼿续费0.37万元,杂项2万余元,总计占年财政收⼊的9.17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会的发展和贡献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会的发展和贡献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会的发展和贡献张光日 延安大学摘 要:抗战时期,重新设立的陕甘宁边区商会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自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并且积极的响应政府号召,拥军支前,参与边区的建设,完成党和政府分配的任务,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商会 贡献在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前,商会就已经以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

中共中央到到达陕北以后,采取鼓励和支持私营商业自由发展的方针,推动了新的商会的建立和发展。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会为边区的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往学界对边区的商会较少关注和论及,笔者在此对其进行粗浅的介绍,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边区商会的发展1.边区旧的商会组织。

到了近代,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清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商人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逐渐开始摆脱“四民之末”的地位,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传统的商业体制和经营模式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政府和商人们感到要想与强大的帝国主义竞争,必须打破以前的行业壁垒,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就使近代商会这种能联合各业的更具凝聚力和组织性的商业组织应运而生,取代传统会馆的商会在各地相继成立,“商会之设,为各业商人互相联络,互相维持,以期振兴商务,自保利权起见。

”它具有“众商之会”的特性。

1903年,当时清政府的商部奏准劝办商会简明章程中指出:“当务之急,非设立商会不为功。

”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相继成立了商会,原有的商业会所及商务公会等一律改为了商会。

l908年,随着陕西商务总会的成立,陕西各地掀起了兴办商会的热潮,到1915年前后,陕西各县也陆续成立了商务分会。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境内就有6个县建立了商会组织。

据资料记载: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肤施(今延安)设商务会,主管工商户及集市交易等,后因故解体。

陕甘宁边区财税体系的历史探析

陕甘宁边区财税体系的历史探析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苏作战。
[1]关庆凡:日本“516”毒气部队遗址的现状与保 的培训工作一直持续到日军败亡。因而, 护.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6).
2. 日本在华最大的化学战研究和培训
“516”部队实际上充当着日本化学战研究、
[2]步平.毒气战—— —追寻恶魔的踪迹[M].中华书 局,2005.
·溯源 ·档案 dang'ansuyuan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
已明显入不敷出。为了摆脱财政
地,是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
困境,党和边区加强了财政税收
总后方。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边区建
工作,及时调整财税政策,改变
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财税体系,使
了原来“争取外援,休养民国”的
边区的财税在保证战争供给与促进
研究的气候条件来讲,东北与苏联气候相 次关东军集中教育化学战专业员训练班,人 的毒弹处置问题,而不是否认历史、拖延处
似,都比较寒冷,这种气候条件更利于日本 员来自关东军各个野战部队,人员级别高, 理。我们则要保护好“516”部队旧址,加大对
开展在寒冷条件下化学武器的研发工作。再 包含兵种多,训练课目涉及广泛,在日本关 有关史料的挖掘,更要及时抢救即将湮灭的
方针,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
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
食”的方针,号召边区财政经济
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
由“外援”向“半自给”及“自给自
此,对边区的财税体系进行探索分
足”“、丰衣足食”阶段过渡。同时
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 重点加强了税收工作,初步建立
一、边区财税体系的形成时期
了各级税务机,并制定出一系列
陕甘宁边区财税体系的历史探析 (1937 年边区政府成立至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
抗 战时期 陕甘宁边 区经济开发 的历 史反思

( 长 江大学文 学院
摘 要

湖北 ・ 荆州 4 3 4 0 2 0)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 陕甘宁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 了经济开发, 取得 了巨大的成绩 , 同时在其开发政策和开发实践中
历史反思
文献标识码 : A
也存在着 一些 问题 , 对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诸 多启示。
边 区地 形 复 杂 , 有塬地、 沟坡地 、 川地 、 丘陵地等, 其 中山 存在着很多问题 , 这些 问题的存在 , 首先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造 和丘陵 , 约占8 0 %左右, 林牧业发展条件较好 , 边区的 自然条 成的。经济开发需要一定的物 质基础 , 需要科学的开发政策, 件适合农、 林、 牧 的 综 合 发展 。但 事 实 上边 区 的耕 地 面积 占总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需要具有较 高的文化素质和掌握一定 面积的 4 0 %- 5 0 %左 右 , 林 地面 积 仅 1 0 %左右 , 在 一些 人 口稠 密 技术手段的劳动者 。边区贫穷落后 , 经济基础薄弱, 资金积累 的地方 , 耕地 面积达到 6 0 %以上 。这种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经 率很低 , 同时 由于处于战时环境, 边区政府用于经济开发的资 济, 造成 了生态环境 的失调 。 金投入很有限 ,在制定开发政策上也首先是以应急为主要 目
关键 词 陕甘 宁边 区 经济开发
中图分类号: D 2 3 1
抗 战 时期 。 中国 共产 党 在 陕 甘 宁边 区开 展 了 以“ 大 生 产运 展 , 又 造 成 其 它几 种 自然 资源 的 闲置 和 浪 费 。
动” 为核心的经济开发 。 保 障了军需 民用, 提高 了人民生活水 3 边 区经 济 开 发 的短 期 行 为 平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 边区开发从总体上来说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开发, 是为 了解 决军事、 军需物资的迫 仍处于低水平 , 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 切 需 要 而进 行 的开 发 。这 种 应 急 的 开 发 , 注 定是 一 个低 水 平 、 l 经济开发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低 层 次 的 开发 , 是一个短期行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 边区的经济开发是在国共二次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这 的物质基础。 人们在利用、 支配 自然 、 改善生态环境 的过程中, 就使边区政府蒙上战时体制 的色彩 ,边区的一切经济建 设和

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第 6 页/共 6 页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 年) 材料二 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试 之程式,简(选)稍通时事之儒臣﹐典试各省,依今日之教科门类,列为试题,以定取弃。
——据《杜亚泉文选》(1911 年) 概括说明梁启超、杜亚泉对废除科举制的态度及其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选官制度变革出路的看法。
瘠卤沙冈皆可植,粪之加大,泉人资以充饥。
林杂俎》
万历甲申、乙西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溫陵洋舶道之,携其(番著)种归。甲 苏琰(1569-1639)《朱 午、乙未间,温陵饥,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日朱薯。 薯疏》
材料二
(棚民)依山傍谷,诛茅缚屋而
居.....携山禾、山芋、桐、茶、杉、漆、
D. 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
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
C. 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
D. 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的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过程。闷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
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 及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
材料一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 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 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 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亦,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 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1. 农业改革政策:陕甘宁边区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化运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 教育优先政策:为了提升边区居民的教育水平,边区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大学教育,为年轻人的成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3. 医疗卫生政策:陕甘宁边区实施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免费疫苗接种,改善了边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4. 扶贫政策:为了减轻贫困地区居民的负担,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提供补贴、免费教育和就业培训,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5. 工业发展政策:边区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投资和创业者,推动了边区的工业发展。

6. 文化保护政策:边区政府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投资修复文化古迹,举办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提升了边区的文化软实力。

7. 环境保护政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边区政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土地开发,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确保了边区的可持续发展。

8.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边区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铁路、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了交通和生活条件。

9. 就业创业政策:为了促进就业和创业,边区政府提供培训和贷款支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并吸纳更多就业机会,有效减少了失业率。

10. 民主参与政策:边区政府实行了基层民主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社区事务,加强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了边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改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文章解读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认为主要得益于边区的减租减息,互助组、兴修水利,发放农业贷款、大开荒、发展手工业等政治对策和经济政策,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问题,调动了军民的积极性,改变了边区物资匮乏、内外交困的严峻局势。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势,而这种严峻局势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边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军民的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对当时的边区政府而言,搞好经济建设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同时,由于边区政府的支持,农村经济获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成就,解决了当时军用物资供应难的问题,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当前我国处在国家建设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作为经验来加以借鉴。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边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因素抗战时期是社会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所以,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要想取得发展成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笔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发现,陕甘宁边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陕甘宁边区的农民有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土地。

尽管当时的土地大部分仍掌握在地主手中,基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农民租得起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农村经济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1]第二,边区政府组织劳动生产,使得生产劳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因边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各种劳动组织建立起来,比如互助组、变工队等,这些劳动组织在促进农民互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的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第三,边区农民具备充足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生产力的前提。

而边区政府看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施行农贷政策的方式着手解决了当时边区生产资料紧缺的问题,于是农民有了充足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黄正林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

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

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经济立法 政策内容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法制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际上是一个独立于国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为了推动边区的经济建设,需要把边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经济管理和运行中,使法律成为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1937年至1945年,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其内容涵盖了边区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168体系。

关于抗战时期的经济立法,学术界对个别法规已有所论述①,但尚无系统的研究。

本文拟从经济立法成因及概况、经济法规所包涵的政策内容、边区经济立法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立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尝试性的研究。

一、边区经济法规概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主要矛盾的规定下,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在政治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经济上则“实行一个调节各阶级的经济利益的民主集中的经济政策”②。

要实行这一经济政策,就必须改革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颁布的经济法律制度,建立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经济法律制度,以适应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要求。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解放区之一,其创新的政策与实践为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下面是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土地改革政策:陕甘宁边区实行土地革命,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取消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

同时,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确保农民土地的安全与稳定。

二、农村合作社政策:陕甘宁边区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的方式提高农民生产力。

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农机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三、教育改革政策:陕甘宁边区实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边区政府鼓励农民子弟入学,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并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四、卫生政策:陕甘宁边区致力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的卫生水平。

边区政府建立了农村诊所、卫生宣传站等医疗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向农村地区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卫生教育。

五、妇女解放政策:陕甘宁边区非常注重妇女的地位和权益。

边区政府鼓励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并推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政策,倡导男女合作、共同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

六、工会运动政策:陕甘宁边区推行了工会运动,组织工人维护自身权益和提高待遇。

边区政府支持工人建立工会组织,组织劳工罢工和抗议活动,促使工人权益得到保护和改善。

七、农业合作社政策:陕甘宁边区推行农业合作社制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合作社。

合作社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帮助农民实现产收平衡和农业现代化。

八、文化政策:陕甘宁边区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边区政府建立了图书馆、博物馆、剧团等文化机构,组织文化交流和演出活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民精神力量。

九、党务干部改革政策:陕甘宁边区实行党务干部制度改革,建立个人排斥、机关民主、纪律严明的政治关系。

边区政府推行选贤任能的干部选拔政策,重视干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4期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不但指挥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而且对经济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中共中央提出并由陕甘宁边区付诸实践的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财税政策、屯田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解决了边区军民的生活之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给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以启示。

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在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通过对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进行改组和发展建立起来的。

因其建设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影响之深远,被称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实验区”,与鄂豫皖、湘鄂赣、晋察冀等其他革命根据地相比,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和特殊性。

就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基于当时边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正确认识革命与战争,深入研判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形势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拟在深入洞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出台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政策实施的具体内容,并分析经验性启示,以达到服务当今和未来经济建设的目的。

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延安时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落脚陕西省吴起镇,至1948年东渡黄河转战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期间,战火纷飞、生产落后、政局恶化、生活困难、财政窘迫是党中央加速出台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原因。

(一)自身生产条件落后由于陕甘宁边区所属辖区的绝大部分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地瘠民贫,作为边区主要产业,由于先天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产量很低。

再加上占人口极少数的封建地主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为了生计,被迫向地主租种土地,在付出高昂的地租成本后所剩无几,难以形成基本的物质资本积累维持农业再生产。

尤其是1940-1942年期间的特大自然灾害,更是让边区青黄不接,百姓苦不堪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税务干部的整顿与培训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税务干部的整顿与培训
① 《南汉宸关于税务工作的报告》,陕西省档案馆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下文简称“《史 料选编》”)(第 2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 149页。
② 《边区税局干部问题》,《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275页。 ③ 《绥德分区四年税务总结》,《史料选编》(第 2册),1985年,第 407页。 ④ 《边区税局干部问题》,《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275页。 ⑤ 《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对延市税局之调查总结》,《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235页。 ⑥ 《边区税局干部问题》,《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275页。 ⑦ 《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对延市税局之调查总结》,《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227页。 ⑧ 《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两年来的税收工作总结》,《史料选编》(第 4册),1986年,第 332-333页。
19
告,合水县原本每月税收仅 600余元,经分局局长巡视之后,当月即增至 1700余元。① 问题的严重性 可见一斑。
第二,某些税务干部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不依据条例征税,存在奖金主义、重罚主义倾向,触犯 群众利益。三边、庆环、关中分区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甚至鸭蛋收税,在边区内由甲地至乙地也收 过境税,以致顽固分子借机造谣说边区实行“刮民税”②。1942年后重罚主义一度盛行,为了获得更 多的奖金不惜重罚、多罚。比如,“绥德罚一牲畜漏税案,罚卖主三倍,买主二倍,店主二倍,牙行一 倍,共连八倍。关中同宜耀衣食村所长曾罚偷税商人七倍重罚(按规定最高不过五倍)……西川三皇 峁所处罚运小盐偷税农民五倍罚金。”③在处罚过程中,也是乱象百出,倍数多少全凭稽查人员主观 决定,“有的干部与商人有交情便少罚,有的干部希望多分奖金则打算多抓一把”④。诸如此类的事 情时有发生,不仅政治影响不好,触犯了民众利益,引起百姓不满,也助长了税务稽查人员的发财思 想,危害了税务工作。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工作及税务稽查缉私活动述评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工作及税务稽查缉私活动述评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税收工作及税务稽查缉私活动述评作者:马成向昊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01期内容提要:国共合作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开始建立财政税收体系,同时着手建立税收法律制度。

边区税务稽查缉私活动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健全的过程。

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缉私活动为稳定边区经济、支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税收税局税务稽查缉私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1-73-79一、陕甘宁边区初期的财政状况有政权,就有相应的财政,正常的财政体系则离不开税收。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立初期,因边区经济相当薄弱,边区税收工作仅仅限于宣传,并没有实际征收。

此后,为满足战争需要,边区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摸索中努力完善和改进税务管理。

1937年至1940年中共提出了“力争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外援”、“没收”和“缴获”等特殊收入手段来维持经费和军需。

外援主要是来自共产国际所拨给中共的每月30万美元活动经费、发展经费和由海外华侨已及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另外还有国民政府每月所发给八路军的60万元军饷。

后来发现,该项政策执行过于教条和机械,没有发展边区经济、增加财源的长远打算并造成财政连年赤字。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边区政府财政支出愈来愈多,虽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但并未能给政府增加多少财源。

与此同时,边区还遭受了严重的旱、水、雹、风、病五大自然灾害的侵袭,灾情几乎波及到了每一个县。

尽管如此,边区政府还是克服困难征收到了一定数量的税款。

这种情况持续到1940年。

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1940年秋国民政府停发了第十八集团军(即原八路军)的军费。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对边区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大部分外援无法进入边区。

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不再向各支部共产党提供经费。

边区财政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政策作者:宋籽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0期摘要:财政体系是一个集财政税收方针政策、管理、组织及各种制度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体系随着政治形式大致分为:初始阶段(1937年边区政府成立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发展阶段(皖南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财政政策;抗日战争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146-023一、初始阶段:力争外援,修养民力初始阶段是从1937年抗战到1941年皖南事变为止。

皖南事变以前的基本政策,是力争外援,修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

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时期。

第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于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域与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战绩,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同情与拥护,不断给边区以财力物力的援助。

同时边区在抗战爆发时,内战刚停止不久,政府为了培养边区的人力物力,以作支持长期抗战的打算,急需修养民力,恢复人民经济。

因此,在这样情况下,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争取外援,修养民力。

在争取外援上,这一时期边区财政指出,大部分是依靠外来的援助,其中最大部分是国民政府应发的八路军经费,每月分给后方一部分作为财政收入。

在修养民力上,政府极力减轻人民负担,救国公粮1937年只征一万石,1938年也是一万石,1939年不过只征五万石,税也是很轻的。

1938年只有27万元,1939只有59万元。

自武汉失守以后,国民党的反共行为日益表面化,中央感于外援之不可靠。

毛主席于1939年春提出自己动手,号召生产运动,发展春耕秋收,并动员各机关部队学校参加开荒运动,这是第二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内政治形势逆转,边区遭受封锁,不但国内外捐款不易汇到边区,外援逐渐减少,而且国民党应发给八路军的抗日经费也拖延不发,而且为数很少,不敷甚距。

在这样的情况下,边区政府的财政政策不得不采取发展生产、准备自给之方针,由依靠外援转到半自给的道路。

陕甘宁边区财政收入情况探析——以1937年-1945年为例

陕甘宁边区财政收入情况探析——以1937年-1945年为例

作者简介:段维佳(1992— ),女,汉族,陕西延安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937年至1945年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的财政收入按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划分,主要有以盐税、贸易税为主的税收收入、与盐业、农产品相关的财政收入、公债收入、以企业盈余、公产收入为主的公有资产收益,以及以外援为主的其他收入等。

一、第一阶段1937年至1940年边区财政收入情况1937年至1940年这段时期,边区作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战绩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同情与拥护,他们不断给边区提供财物援助,加之边区封建经济破产,边区人民群众刚分得田地,所以必须修生养息,才能在此基础上恢复并建设边区经济。

所以此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外援收入,辅之以其他占比较少的政府性收费、企业盈余、公产收入等。

(1)外援。

外援主要包括中央协款、国共二次合作拨发军饷、赈济款及国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捐款。

1937年至1940年外援金额及其占当年边区财政收入比率为77.20%、51.69%、85.79%、70.5%。

可见,在该阶段外援属于边区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

(2)税收。

边区税收始建于1937年秋后,当时为了休养民力,边区政府取消了42种苛捐杂税,仅征收部分盐税和烟酒税,并降低税率将人民从历来不公平的税负中解脱出来,资料显示:1939年至1940年边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分别是7.42%、13.7%,这样的税收政策得到边区群众的拥护,许多抗日军人家属和贫农本来照条例应当免税,但他们都自动地送粮食捐给政府,更有许多农民自动超过规定标准缴纳公粮,帮助边区政府筹集抗日经费。

虽然适当减税免税、降低税率,一时间会影响财政收入总量,但从长远看是一种蓄养民力,涵养税源的手段。

(3)行政性收费。

边区行政性收费主要包括没收款、罚款、土地登记收入、捐款等,虽然这些收入占比较小,总量占各年度财政收入不到3%,但此时财政收入种类已呈多元化趋势,出现行政性收费这一项财政收入来源。

陕甘宁边区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陕甘宁边区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陕甘宁边区的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丁钰,邹吉德(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红军到达陕北后,在土地贫瘠、生产落后、交通不畅、物质贫乏的陕甘宁边区,实行有别于国民党政府的新的灵活多变的税收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刺激了生产热情、保护了贸易发展、稳定了经济秩序,为促进边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我党陕甘宁边区时期的税收政策,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税收政策;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98(2020)06-0008-04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生活极其艰苦,不仅饱受恶劣环境的摧残,还要忍受异常沉重的地租、花样繁多的杂税和“抽皮剥筋”的高利贷,很多人家蜗居在一孔窑洞里,全部家当两头毛驴就能载完。

红军到达陕北后,为了扭转了这一局面,采取了各项措施;在税收方面,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苛捐杂税,创建和完善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

这种统一累进、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对繁荣边区经济、保障战争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陕甘宁边区的税收政策陕甘宁边区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税收在边区政府财政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政府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援。

皖南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并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

边区政府从这一时期起,加大完善税收工作,细化税种,颁布了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采取差异化的征税标准,在保证抗战胜利所需物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负担。

1940年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成立,边区税收的法令、章程、条例也从1940年起逐步走向规范,按法令类型来分,主要包括25项(见表1),从主力税种看,主要包含盐税、营业税(商业税)、货物税(出入口税)和救国公粮(农业税)四种。

[收稿日期]2021-03-15[作者简介]丁钰(1994—),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研究生;邹吉德(1993—),男,宁夏海原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的边区经济开发思想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边区经济开发思想及启示

文化视野中国共产党的边区经济开发思想及启示朱德莉 四川文理学院摘要: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以及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遇到问题最多的具有探索性质的经济开发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云、任弼时、李富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及边区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战争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督导见解与思想,不仅使陕甘宁边区度过了生死存亡的难关,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更有利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帮助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

同时,其所探索的开发中国西北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的独特道路和取得的经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经济开发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2-000333-02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小较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民群众和革命武装进行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云、任弼时、李富春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边区建设中提出了较多具有独创性的经济开发思想。

一、坚持边区经济开发是边区工作的中心中共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经济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存在应该怎样处理经济建设与边区其它工作的关系问题认识的分歧。

当时,党内外普遍存在着重“军事战争”轻“经济发展”的思想,多数人认为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经济建设应该服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军事大局,把军事放在第一位。

当然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持有“革命战争的环境下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1]P120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然而战争是否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抗战后方的经济供给密切相关。

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就等于削弱了战争的经济基础,战争也无法取得胜利,毛泽东指出认为:“有这种意见的人,也常说一切应服从战争,他们不知道如果取消了经济建设,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抗日战争研究
页码: 116-116页
主题词: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抗战后期;工业体系;皖南事变;抗战前期;交通运输
摘要: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

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的结构体系、特点与价值镜鉴

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的结构体系、特点与价值镜鉴

收稿日期:!"!!#11-20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智库“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年度重点项目($$%&%'!"!()(*)作者简介:陆永胜((+,-—),男,河南南阳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华文化与!(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成剑琦((++-—),女,江苏镇江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的结构体系、特点与价值镜鉴陆永胜,成剑琦(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6)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在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研究其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制度由廉政法律法规体系、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以及民主监督制度构成,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结构体系,在制定及落实过程中彰显出系统性、有效性以及人民性的特征与优势。

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建设在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和加快民主监督体制改革方面对新时代廉政制度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结构体系;价值启示中图分类号:D 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3)01-0089-08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胜利完成抗战的历史使命过程中,构建了卓有成效的廉政制度体系,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廉政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当前学界对于陕甘宁边区廉政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当代启示方面,少有学者对其制度构成体系进行周详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特点,形成有指向性的当代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n t he Sh a nx i— — Ga ns u— — Ni n g x i a Bo r d e r Re g i o n
L EI Z hi c h e n g
( Z h o n g s h a n T o r c h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 , Z h o n g s h a n , G u a n g d o n g , 5 2 8 4 3 6 )
套健 全统 一的税务机 构, 制定 了一套切 实可行的税收制度 , 培养 了一支素质 过硬 的税收队伍 。边 区的税 收管理 圆满 完成 了历史使命 , 产生 了重要的历 史作用 : 是促进 边区经济社会 发展 的有 力手段 , 为抗 日战争和 中国革命 的胜利提供 了强 大的物
质保 障, 奠 定 了新 中 国税 收 管理 体 系 的 坚 强基 石 , 是 新 时期 我 国税 收 改 革 发展 的 历 史 明镜 。
第1 8 卷 第1 期
湖 南工 业大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2 0 1 3年 2月 J OURNAL OF H UNAN UNI VERS I TY OF TECHNOLOGY S OCI AL S CI ENCE EDI TI ON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1 1 7 X. 2 0 1 3 . O 1 . 0 2 4
m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e t u p a s e t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a x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ma d e a p r a c t i c a l t a x s y s t e m ;c ul t i v a t e d a t a x t e a m wi t h s t r o ng q u a l i t y .T h e t a x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t he bo r d e r r e g i o n h a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c o mp l e t e d t h e mi s s i o n a n d p l a y e d
Abs t r a c t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t a x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wa s t h e r e q ui r e me n t o f t h e po l i t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a l d e v e l o pme nt i n
பைடு நூலகம்
t h e S ha n x i —Ga ns u—Ni n g x i a Bo r d e r Re g i o n . Th e r e f o r e.t h e b o r d e r r e g i o n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we l l e s t a b l i s he d t a x a d —
a n i mp o r t a n t h i s t o r i c a l r o l e:i t wa s a p o we r f u l wa y t o p r o mo t e t h e e c o n o mi c a l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me n t i n t h e b o r d e r r e g i o n;i t p r o v i d e d t h e v i c t o r y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wi t h s t r o n g ma t e r i a l s a f e g u a r d;i t l a i d t he f o u n da t i o n f o r t h e t a x a d — m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t h e n e w Ch i n a;i t wa s a h i s t o r i c a l mi r r o r o f o u r c o u n t yg r t a x r e f o r m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e
陕甘 宁边 区 的税 收 管理 及 其历 史 作 用 探 析
雷志 成
( 中 山火 炬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广 东 中山 5 2 8 4 3 6 )
[ 摘

要] 加强税收管理是陕甘 宁边 区政治经济形势发展 的必然要 求。为此 , 边 区建 立 了一套 完善 的税收 管理 体 系, 组建 了
[ 关键 词 ] 陕甘 宁边 区; 税 收管理 ; 历 史作 用
[ 中图分类号 ] K 2 6 5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1 1 7 X( 2 0 1 3 ) 0 l一 0 1 2 4— 0 6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t a x a d mi ni s t r a t i o n a nd i t s hi s t o r i c a l f u nc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