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行为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
理由是,既然善性能够迷失,那么就说明善的 品质不是天生的东西,道德是后天人为的东西。 主张通过修养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创造,自我 完善的人性改造论。
韩非子的人性自私说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好利恶害,恶 劳而乐佚(逸)。所以主张用法律来调整人与人之间 的利害关系
战国思想家告子提倡流水人性,认为“人性无 善与不善,犹如水无分东西,决诸东方则东 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经济人假设
• 亚当·斯密提出被泰罗极大地发扬。 • 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根据经济的原则行动,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 • 麦格雷戈将这一假设概括为X理论(《企业中人的
因素》)。
行为经济学有两个著名的游戏
• 第一个游戏有两个玩家A和B:A有10元钱但必须与B共同分配, 分配额的决定权在A,若B不接受A的分配方案,这10元钱就会 自动消失,谁也不能得到任何好处。
60年代中由薛恩()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需要 会不断地变化,内在需要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作用下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机体系。因而,现实 存在的只是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采取不同反应的 复杂人。根据这一假设,产生权变理论——超Y 理论。
影片《大事件》
中外人性理论对比
西方理论 中国理论
经济人 X人
性恶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
个体行为是群体行为和人组织行为的基础,因此, 必 须研究个体的行为模式、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有利
于管理者准确的解释、分析、预测和改变人的行为。
第一节 有关人的理论与假设
二、人的行为模式:(一)最初的研究
刺激模型的意义?
要管理好行为就要管理好自己!
(二)人的行为模式当前的研究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明确地提出了性善论
人之性善:为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 恻隐之心——仁之端(端倪)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个体行为的基础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思考 的能力 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理 解和判断的能力,对数字的敏感性 根据已有的信息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 的关系,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对各种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的觉察、 比较、转换、加工能力 理解事物的空间关系,当空间位置变 化时能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和综 合分析和加工的能力 使用眼和手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 用手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
概念与特征
personality: 个体所具有的独特 的、稳定的对待现 实的态度和习惯化 了的行为方式,它 是一个人区分于他 人的稳定的心理特 征,是由先后天的 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特征: 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人格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 人格具有可变性
人格的决定因素
遗传 环境 情境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J. Holland 职业人格理 论表明, 论表明,当 人格与职业 相匹配时, 相匹配时, 会产生最高 的满意度和 最低的流动 率。
人格、 人格、环境和职业类型特点及其匹配
类型 现 实 型 研 究 型 性 艺 术 型 性 社 会 型 企 业 型 传 统 型 人 性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性 人类 性 性 性 人类 人 人 个性(人格) 个性(人格)特征 环境特点 职业特点 职业举例
个体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 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 J. Watson S(刺激) R(反应) B. Skinner R = f﹝ s ﹞ 格式塔学派的解释( 格式塔学派的解释(k. Lewin) : B = f﹝P, E﹞= f﹝LSP﹞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E. Tolman ): B = f﹝ P, H, T, A﹞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S. Freud): : 本我 快乐原则 行为来自本能的冲动 自我 现实原则 认识现实并依据现实活动去满足欲望 超我 道德原则 按照社会规范和习俗的要求采取行动

第二章 个体行为差异

第二章 个体行为差异

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1.遗传 隔代传的抑郁症 2.环境:辣妹子 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因素有很多,据科学抽样研究表
名,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最有影响力时期是青年时期,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影响一个人的个 性的最有影响力对象是父母。
- 4 -
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和层次性 准确地描述某人的个性必须一组心理特征才行
感性 活泼型 讲故事的人 率直
和平型 听故事的人 优柔
完美型 分析故事的人
理性
力量型 产生故事的人
- 19 -
个性的特质论
人格特质: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方式
(人人都有,强度不同)
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
他认为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每个人身上这16种特质的独特结合便构 成了其人格特点。P93
五维度模型:与工作绩效有很强的关系
- 9 -
气质类型
- 10 -
作业:
背景与情境:
看电影迟到的人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以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迟到为例,对人的几种典型的气质作了说明。假如 电影已经放映了,门卫又不让迟到的人过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1、第二种人赶来之后,对于自己的迟到带着怒气,想要进去看电影的心情十分迫切,向门卫 解释迟到的原因时,让人感到有些生硬,如果门卫坚持不让他进门,也会带着怒气而去。 2、第一种人匆匆赶来之后,对门卫十分热情,又是问好又是感谢,急中生智会想出许多令人
- 21 -
稳定性: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 强度:情绪和情感的强弱、意志力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3.气质无好坏,各有长和短,关键在适应
- 8 -
气质类型
根据希波克拉底的观点,气质可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胆汁质(急躁型) 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猛,直率热情,但自制 力差,性急而粗心。(李逵)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1 年龄 人的物理能力随年龄的变化 人的心理特性随年龄的变化 年龄越大越保守 年龄越大越不愿意换工作 年龄越大自愿出勤率越高 两者抵消, 两者抵消,老年人的工作效率不比年青人差 讨论:人该什么时候退休? 讨论:人该什么时候退休?用年青人还是老 年人好? 年人好?
2、性别 生育能力有本质的差别 生理能力大约有10%的先天差别 心理能力有没有差异没有定论 过去男人与女人成功的比较为49:1甚至更高 在发达地方,男人与女人成功的比例接近1:1 或2:1 原因:女性的勤奋与社会偏见的减弱 女性的生产率低没有定论 女性的缺勤率高于男性 (男人爱你是因为他爱你,女人爱你是因为你 爱她)
二、能力
(3)社会实践 在人的能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社会 实践,能力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时间活动 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 制约着人们能力发展的方向,不同的实践内容向人 们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丰富的社会实践使人们 的多种能力得以提高的展现。社会实践又为检验人 们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标准。 (4)其他方面 营养状况、个人的勤奋程度、个人的爱好与兴趣, 对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影响。
18% 27% 47%
35% 42% 35%
47% 31% 18%
不同性质的组织工作,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有 不同的能力。作为管理者,一般必须具备决策 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业务能力。但处在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上述三种能力要有侧重。 担任高层职务的管理者务、技术、事务性能力,同时 他们又都应该兼顾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人的 能力与工作、职务应该相匹配,而不能“高职 低能”,用庸才、蠢才,造成管理低水平,工 作低效率
三、学习
三者之间的差异为: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的,产生于人们对具 体的、可识别的事件做出的反应,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反射行 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 先天的行为,而且,在具体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 的结果,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 察或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使操作性条件反射的 扩展,也就是说,该理论也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不过,其 同时还承认观察学习的存在以及知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们 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反应并界定这一结果,而不是根据客观结 果本身做出反应。

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行为分析

有礼貌旳 唯物旳 容忍
–6。以己度人
• 以己度人也叫投射,就是将自己旳感觉、倾向或动 机投影到你对别人旳判断之中,即以你自己所具有 旳品质来看其他人,以为他们也具有这些品质。尤 其是当知觉者本身有某些不良品质而自己又没有意 识到旳情况下尤其如此。
–例如,一种管理人员可能被即将到来旳组织改革谣言 吓坏了,于是将别人看旳比自己更害怕组织改革;具 有悲观个性特征旳人,例如懒散、吝啬、顽固、办事 无条例等,往往以为别人比自己在这些方面更严重。
–其次,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两种效应旳主动作用。讲话、 办事、接触人、做详细工作,要善始善终,不能使人感觉 “无头无尾”、“虎头蛇尾”、“蛇头龙尾”。
–4。知觉防御
• 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旳信息会视而不见或 加以歪曲,以到达防御旳目旳。
–当知觉者发觉被知觉对象与自己已经有旳定型模式不 相符合时,便会经过抹去被知觉对象中那些与模式不 相符旳部分,从而对被观察对象加以歪曲。
(二)社会知觉旳效应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一种人在同别人首次接触时所形成 旳最初印象。它是一种人经过对别人旳外部特征旳感知,进而取得对 他旳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旳认识,最终形成有关这个人旳印象。 对某人旳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后来一系列行为旳 解释。
(1)主动作用 第一种五分钟 “新官上任三把火”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旳刻板印象
编号
美国人
1 2 3
• 民主旳 平旳
4 5

天真旳
6 • 乐观旳
7 8
式旳
9•
10
11 •
友善旳 热情旳
12
善旳
13
14 • 进取旳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2-30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结果公平、待遇公平、程序公平
工作满意感
组织公民行为
2-31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 带来客户满意感吗?
有证据表明,感 到满意的员工会 提高顾客的满意 感和忠诚度。
© 2005 Prentice-Hall
2-20
•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指个人
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总体态度。 • 工作投入度(Job involvement) 指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指员工认同特定的组织及其目标,并且愿意留在 该组织中的一种心态。
2-32 © 2005 Prentice-Hall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
• 工作满意度和缺勤率负相关,但这种关 联比较微弱。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
• 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负相关,其相关关 系强于缺勤率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工作不满意会预示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 2005 Prentice-Hall
© 2005 Prentice-Hall
2-29
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Satisfaction and OCB
• 早期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 讨论假定它们与满意度密 切相关。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 据表明,工作满意度对于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通 过公平感发生作用的。 • 总体上,工作满意感与组 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中 等相关,但是,如果控制 公平这一因素,满意感与 组织公民行为不相关。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行为

(2)主观因素(知觉主体自身的特点)
A. 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为了
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原因,二者密切相关。 B. 兴 趣
兴趣的不同往往决定着知觉选择性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被知觉到,而那些 对于观察者来说无兴趣的事物则往往排除到知觉的背景中。
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通常是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一句话,知觉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个世界 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来说十分重要.
2、知觉特性:
(1)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们寻找对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双关图型
(2) 知觉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
(1)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 移 以及兴趣容易变换等。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灵活机智,思维敏锐,擅于交际,适应性 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富于创造精神。但是他们往往粗心 大意,情绪多变,富于幻想,生活散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2) 黏液质又称安静型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又难于转移以及善于忍耐等。——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坚定顽 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信心足,自制力强,善于克制忍让, 生活有规律,心境平和,但是却沉默少语,不够灵活,固执拘谨, 因循守旧。
努力。
2.2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学习目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个性的 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差异理论, 提高管理水平。
引例:
是走还是留?
May在一个广告公司任业务专员,性格外向, 责任心强,工作半年后她就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 在年初跳槽时节,May应聘到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 做策划文案,虽然级别不如原公司,但大公司的名 头响,并且待遇也不错,于是她便打点行装踏上了 新的征程。如今工作半年了,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这样成天埋头写东西而没有挑战、缺少交际的工作, 这已成为她最大的烦恼。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开 始困扰她。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第二章 个体行为

第二章 个体行为

第二章个体行为案例2--1:张林的职业生涯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心理咨询诊断纪录详见教材P74--77)思考题:1、张林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他的个性及需求是什么?2、他现在的工作和过去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他?还有其他什么工作适合他吗?3、张林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存在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从文中看,张林是一位工作稳定、从事推销行业的中年男性。

他虽然几次调换岗位并小有成就,但他并不得志。

他对目前的推销工作是基本适应的,但与他的某些个性倾向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对他来说并非最佳选择。

他的个性按照麦迪的个性性格类型属外向、高忧虑型,具有多血质气质。

他的外向、独立理智的个性使他对当前的工作是能胜任的,但他多年形成的正直、善良的价值观与他所在的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不择手段的做法发生矛盾,而且他自己对单位给的报酬也不甚满足,所以产生苦恼。

张林的需求是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努力寻找独立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希望有较高报酬的并且不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的工作。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3 页
(7)勇气。直面恐惧、危险和逆境(身体上或道德上的)。勇气不是说没有恐惧,而是一种克服恐惧去做 该做的事情的勇气,它有身体上的和道德上的两种形式。身体上的勇气是指克服对身体伤害的恐惧,道德上的勇 气就是坚定地捍卫价值观、原则和信仰的意愿。
管理启示
读完小红的故事,你认为小 红考得不好的原因是: A 自己能力不足 B 自己努力不够或粗心大意 C 测验太难了 D 对某个对象形成的认识判断是知觉,这 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人们深入探究某个 对象发生的原因时就产生了归因,这解决了“为 什么”的问题。归因,即归结行为或现象的原因, 是个体根据相关信息对其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 过程。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 知觉与归因 -- 气质与能力 -- 性格与情绪 -- 态度与价值观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2 页
西点军校的核心价值观
西点军校在美国陆军领导力的培育中,尤其重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育和发展。西点军校美国陆军 的核心价值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02 维纳的 归因理论
二、归因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 11 页

否 外部归因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一致性 (在同一情境下,个体的 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似吗 ?)
一贯性 (在同一情境下,不同时 间,个体表现出相似的行 为吗?)
特殊性 (在不同情境下,个体会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吗?)
从世界级卓越的领军人物的价值体系,到西点军校的使命 和校规,我们得到的最大启迪是:卓越领导的动力来源于领导 者自身的内在推动力——核心价值观,领导力的实现必须用领 导者自身的梦想作为心理支撑。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必须 完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下属的支持, 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个体行为第二章

个体行为第二章

粘液质(怡静型) 稳重细心,行为持久, 自制力强,但思维反映慢,固执而拘谨。 抑郁型(神经质) 表现为内心感情体验 丰富,但孤僻胆怯,优柔寡断,具有刻板性。 难以承受强烈刺激。
3
气质分类的理论依据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分为两个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两种过程表现为三个特点,即强度、平衡性 和灵活性。
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 生的结果。 3 知觉影响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以知 觉为基础。 由于人的大部分决策是直觉决策,所以 知觉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二、知觉的特点: 1 知觉的选择性: 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 象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如图:
(一)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努力 (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 机遇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 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 上,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 部环境,并客观评价其成果。
35% 42% 35%
47% 31% 18%
(2)能力与培训 培训作为后天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在开发人的能力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重要作用。
(3)能力与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人才成长和 能力开发的土壤和基础条件,应当引起社会 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知觉与管理
一、 关于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学过程的一 个重要阶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 对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知觉和感觉的关系与区别是: 1 感觉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 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一器 官分析的结果。

2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

2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

充满热情、精力充沛、情绪发 张飞、李逵、 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且难 李白、巴普洛 以控制、脾气暴躁、易感情用 事、好冲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 贾宝玉、王熙 际、表情丰富、情绪发生快而 凤 多变、但适应性较差、缺少耐 性、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 沉着冷静、自制力强、情绪发 陈景润、牛顿、 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达尔文、爱迪 内心坚毅、冷漠、可塑性强、 生、爱因斯坦 适于从事程序化的学习、缺乏 生气、执拗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 林黛玉 善感、反应迟缓、情绪发生慢 而强、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 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
组织行为学
主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二篇 个体行为 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
第三章 知觉及行为
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及工作满意度 第五章 激励与行为 第三篇 群体行为 第六章 群体行为概述 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 第八章 领导力 第九章 团队建设 第四篇 组织行为 第十章 组织结构及设计 第十一章 组织文化建设
第一节 什么是个性
四、个性研究的意义
2.实现最佳管理
利用个性差异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实现最佳管理。员工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对各种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也 不同。管理者研究员工的个性,可以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如为安静型的员工设置更好的办公环境,为 兴奋型的员工设置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更加灵活的办公条件,为活泼型的员工设置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抑 制型员工调整工作位置和工作内容,为员工设置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管理者从团队出发,组织和建设团队, 实现最佳管理。
第一节 什么是个性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 1.个性倾向性

第2章个体行为2

第2章个体行为2
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仍然认为是直 的,这是知觉的( )特性。 恒常性 在读书时遇到残缺字我们能根据经验将其补全,这是因 为知觉具有( )特性。 理解性
社会知觉 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分类:
• 对人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 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如相貌取人)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1)社会性 (2)组合性 (3)独特性 (4)稳定性 (5)倾向性 (6)整体性
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表现在对个体的工作活动、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 表现在个体的行为方向的主观努力选择,以及在 行为过程中克服困难,忍受挫折的意志品质上。
你看到了一位 乐器演奏家或 是一位女人的 脸吗?
这头大象有几双腿?
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
藍色那一面是在裡面的左後方或是外面的左前方呢?
你看到了一对情侶或是一个骷髅头?
知觉的特点
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 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张飞
多血质

多血质——这种人突出的特点是热忱和有显著 的工作效能。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能保持相当的时间。这种人有很高的灵活性, 容易适应变化了的生活条件,善于交际,在新的 环境里不感到拘束。他们精神愉快,朝气蓬勃, 但是一旦事业不顺利,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 其热情就会大减。情绪容易波动。这种人大都机 智敏锐,能较快地把握新事物,在从事多变和多 样化的工作时,成绩卓著。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在同一时间的知觉过程中,人们清晰感知到 的几个事物,成为知觉对象,而模糊感知到的其他 较多的事物则成为对象的背景。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越大,就越容易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反之,这种 分出就越困难。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B.否
C.不清楚

• 27. 你是否曾经觉得因有人跟着你走而心里不安?
• A.是
B.否
C.不清楚

• 28.你是否觉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
• A.是
B.否
C.不清楚
• 29.当你一个人走夜路时,是否觉得前面 暗藏着危险?
• A.是
B.否
C.偶尔

• 30.你对别人自杀有什么想法?
• A可以理解 楚
4、有礼貌,善沟通
12、公正对待同事
5、诚实可信
13、独立工作能力15、领导激励他人
8、有抱负
16、关心组织及其效益
国内学者的研究: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 境下,高绩效的管理究竟需要哪些管理者 胜任力特征?
• 王垒的四因子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认 知能力(睿智而有影响力 )、情绪特质 (淡泊、达观 )、社交技能(人际技 巧 )、动机模式/人格特征(勤勉而有个 人魅力 )。管理者的这四个方面均与管理 绩效有关。
好,水龙头是否拧紧等? • A.经常如此 B.从不如此 C.偶尔如此
• 5. 你对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否满意?
• A.不满意 B.非常满意 C.基本满意

• 6. 半夜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
• A.经常
B.从来没有 C.极少有这种情况

• 7. 你是否经常因梦见什么可怕的事而惊醒?
另外,研究显示在与绩效相关的因素中,认知因素 解释的变异最多,为16.7%,其它三个非认知因素共解 释了变异的32.8%。这说明管理者认知能力的高低对于 解释有效的管理工作仍然适用,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 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划和决策工作,这些都要求管理者 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推理、抽象思维、综合归纳等方 面的能力,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则无法有效完成工 作任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企业形象塑造……
归因理论
问题引出: 晚自习睡觉 好学的学生—— 连睡觉都在看书 调皮的学生—— 一看书就睡觉
归因理论的涵义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也称“认
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社会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常见的错觉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
来判断事物属性。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
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穿泳衣在沙滩上和在大街上给人的感受
敏感化: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感受性暂时提高的现象。
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感受性降低:由知觉的相互作用、人的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不 良嗜好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刺激等引起。
激励机制——概念
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思考:什么东西会让在座的同学产生积极性?
需要:生理的或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 鉴于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 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激励的模式见书上第三种模式(略) 。
激励机制
☺ 激励机制的含义:见书上P34。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激励变量、机体变量以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第四节 价值观与态度 第五节 学习 第六节 工作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31% 18%

(2)能力与培训 培训作为后天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在开发人的能力过程中,有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
智商 情商 课本P51

传记特点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研究内容包括员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 抚养人数、任职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和 间接地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满意度,缺勤率 及流动性。 一般认为年龄与缺勤率的关系是:对于可避免 的缺勤,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而不可避免的 缺勤(如生病),则中老年人高于青年人。
气质结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医学,就提出了阴阳五行说 ,把人的生理特点归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不 同类型有不同的体质形态、肤色、腺性和气质。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发展 了“四根”说,提出人体内有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四种体 液,把人的气质区分为四种类型。人体的四种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 占优势的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 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抑郁质。希波克拉底还认为,各种体 液是由冷、热、湿、干四种性质相互配合成比例产生的。血液是湿与 热的配合,因此,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像冬天;黄胆汁是热与干的 配合,因此,胆汁质的人热而燥,犹如夏天;黑胆汁是冷与干的配合 ,因此,抑郁质的人冷而燥,好像秋天。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能力符合正态分布。如图 所示:
能力与管理
(1)人员选聘与能力标准,要求二者相互匹配。
以管理人员为主,如图所示:


技 术 能 力
人际 关系 能力
管 理 能 力

其比例如下:
能力 层次 上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下层管理者 技术能力 人际能力 管理能力
18% 27% 47%
35% 42% 35%

发展:如血型分类:A、B、AB、O等

这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是:
1、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以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反应迅猛为特 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活泼好动、敏捷善感、灵活多变为特征。
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是以安静稳重、忍耐沉着、反应迟缓为特征 4、抑郁质:以情感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缓为特征。

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叫做气质互补 3)气质发展原则
二、能力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它 包括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
美P.Salovey等把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从
人类的智慧中分离出来,并把它界定为人的社会智能的一
种类型,情绪智力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影响和支配着人的
一、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 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 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 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 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二Biblioteka 气质差异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异,气质 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二组中也只为26.7%。1982年:太平洋西北研究基金会的弗.农.T。赖利博士和
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动物对比实验,即将两组小鼠都注射一种会引起动物乳 腺癌的病毒,13个月后,受到保护免于情绪极度波动的小鼠仅有7%致癌,而留 在不断引起紧张情绪环境里的小鼠却有60%致癌。
第三节

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 它是在个性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倾 向。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
3、自我意识

它是个体对自已的态度和认识。它是个性的调控结构,包
括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我控制等。

2、心理分析论或心理动力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 生荣格和阿德勒。弗洛依德(S· Freud)理论即老心理分析论。

3、个性性格论
荣格理论。荣格是个性类型论者,他是最先把个性性格分为内向和 外向两种类型的。
(五) 研究个性理论的意义

(一)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
在于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心理特
征是:有理想、谨慎、有进取心、自信和不屈不挠。
(二)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在安排工作时,也应该考虑到个体 的个性心理特征问题。不同的工作对个体的 心理个性特征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另外,在 管理 工作中,当管理 者试图预测职工行为 时,个性特征也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 的帮助。 霍兰德的性格-工作适应性理论。P53 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
案例分析:

印度女婴卡玛拉出生后不久,就被狼叼走。在母狼的喂养 下,与狼群共同生活了七、八年。被人类发现后,带回人 类社会。因为卡玛拉几乎完全没有同人类接触,她不懂人 语,没有理智,不会直立行走,只会爬行、吼叫和吃生的 食物,和狼一样怕火、怕水、怕强光,昼伏夜出。即使经
过人员的悉心抚养和教育,在她17岁死之前,其智力和
(三)性格与气质对比表




•后天形成的
•先天的遗传素质
•可以改变的
•内容侧重于社会 •有好坏之分 •没有相同性格的人
•比较稳定的
•意识内容侧重于生理意义 •无好坏之分/无阶段性 •有相同气质的人
(四)气质差异的运用
1、应用的范围:人际关系、思想教育 外倾性明显(多血质与胆汁质)者,好与人交往,其人 际关系可能较好;内倾性明显(粘液质与抑郁质)者,较 不愿与人交往,其人际关系可能较差。 2、应用的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 挑选和培训人员 2)气质互补原则:有的气质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

能力的形成
天资 (遗传因素)包括智力天资和体力天资 智力天资 包括对数量(计算能力)、空间( 图形)的理解能力,记忆与协调以及控制精度 的能力等。 体力天资 如反映速度,灵巧性(平衡性,协 调性)能力等。 学习(后天因素) 培训:各种技能,特别是专业技能获得的基 本条件。 经验:社会实践的产物,能使人的能力得到 全面发展和完善。


气质
信念 个性倾向特征 理想 价值观 动机 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需要
能力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

总和性 蕴涵了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如气 质性格、能力、态度、价值观等)
人的个性形成有一个过程。一旦 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人与人之间个性特征存在明显的 差异。
稳定性 差异性
(三)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需求、动机 个性心理: 个性动力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一、 个 性
(一)概 念

个性,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已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
应性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心
理特征。

斯皮尔曼的贡献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 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 析的基础上,于l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 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 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 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 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心理学家 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方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 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e_夕l-,人的智力活动中 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 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他发现有五类特殊因素 :①口头能力,②算数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 像为。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如果说G 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 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三)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
好的个性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研究所的 贝兹和托马斯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在1948年,他们将45名学生按不同的性格分 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的性格为谨慎、含蓄、安静、知足;第二组学生的性格为 自觉、积极、开朗;第三组学生的性格为情绪易波动、急躁、易怒、不太知足 。30年后(1978年)他们又对45名学生的健康善进行了检查,发现第三组学生 中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和精神混乱症的占77.3%,而第一组中仅占25%,第

就性别而言:在工作绩效方面,男、女差别不 大。女性更倾向与服从权威,男性更倾向与进 取心和对自己较高的期望值。 婚姻状况:已婚者和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增 加职工的满意度,减少缺勤率。 任职时间因素:一般认为任职时间与缺勤率成 负关系,与此同时,它与职工的流动率也成负 相关关系。

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配备不同的工作岗
位,使人尽其才,提高人们的工作成就。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 1921年 开始,对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几十年。其他的研究成果表明:
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
特尔曼对800个男性被试者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直行 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而最明显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