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采薇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文化背景;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氓》和《采薇》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学习并掌握《诗经》两首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理解并运用两首诗的基本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学生进入《诗经》的世界。

2.讲解《氓》:引导学生朗读《氓》,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重点讲解第一章和第三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讲解《采薇》:引导学生朗读《采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征兵制度和小农经济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重点讲解第六章和第七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分享交流:请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并就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课外拓展: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表现手法,阅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其他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和提问,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

2.合作探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与《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诗经里的春天三月韶华胜极,诗经里的春天迢迢赶来,停在青衣女子的指尖。

这些诗经里的女子,犹如去岁枝头不肯凋谢的花朵零落在春天的田畴,择取野菜,疗饥果腹。

循着野菜清香微苦的气息,也许你已不能认出它们被时间模糊的容颜。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蘩,是白蒿。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薇,是嫩豌豆苗。

“薄采其芹。

”芹,不是水芹,也不是大叶芹,是水草……这些田间地头水泽泼辣生长的野菜,在诗经里是如此端庄古典,不容轻狎,今天突然照面常有惊艳之感。

春雨潇潇的夜晚,清越的歌吟引领我,在诗经里穿行。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静,静到如同沉船后的深海,而我的内心是如此浩繁。

窗外,草木正一日比一日丰盈,梨花如雪,覆盖田野,桃花红彻,燃尽千山,油菜花如轰轰烈烈的洪水涌到脚下。

植物的气息在夜晚妖娆热烈,升起于古中国的田野,田野上劳作的女子,女子心中,远方的征人。

那个采着卷耳的思妇,她忧伤地叹息:“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了又采,可是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征人说,采了又采,冒出芽尖。

说回家何时回家,转眼间就到残年。

还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些诗句,如一轮明月,映照岁月的无限暖意和诗意。

“温柔敦厚,诗教也。

”说的是诗经,说的也是野菜。

野菜,这宅心仁厚的女子,耕田绩布暖老温贫,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普渡众生,却依然葆有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骨。

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背景探寻1.《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采薇》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诗经》两首《采薇》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XX年间的诗歌305篇。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 熟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

知识: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也突出了主题。

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

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难以承受的极限。

自学指导:同前学习过程:(一)文言积累1.读准字音罔.()极玁狁.( ) 不遑.()靡盬.() 骙骙.()所腓.()象弭.( )雨.( )雪霏霏.( )2.掌握通假岁亦莫止()彼尔维何()玁狁孔棘()3.词类活用(1)岂不日.戒()(2)雨.雪霏霏()(二)整体把握,划分结构(三)自主思悟1. 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2. 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4章是如何描写戍边生活的?第5章突出了征戍生活的什么特点?4.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候。

C.行道迟迟..迟迟:很晚。

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

2.对《采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四章和最后一章都运用了兴的手法。

B.全诗分六章。

写了长期征战不能回家,不能与家人捎信问候,紧X的战斗生活,以及还乡途中今昔对比的悲苦。

C.这首诗虽然蕴含着士兵为国戍边的爱国热情,在艰难困顿的军旅生活中保持着战斗的激情;但诗中也着重描写了他们久离家园的哀怨。

关于《采薇》教案4篇

关于《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两首·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两首·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明确:
3、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4
《采薇》参考答案
预习案:1、略 2、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
(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
1
第 4 课《诗经两首·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 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通过学习《氓》了解 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 源。 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指导】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 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结合 注释疏通文字,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 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 也新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加以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 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 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 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 秋时期,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 15 国风, 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 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 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 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 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 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诗经采薇》导学案高一语文出题人:巩义六中贾利平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氓》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启发法教学用具课本《诗经》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全班背诵《蒹葭》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泉,又被称之为“诗三百”。

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了《诗经》名篇《蒹葭》,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经》去欣赏品味她的美——《氓》。

二、目标展示(1分钟)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三、《诗经》知识点回顾(6分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3、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7、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多数为隔句用韵。

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

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

四、读(20分钟)1、自主朗读,解决文中重点字词读音。

蚩【拼音】:[chī] 匪【拼音】:[fěi]淇【拼音】:[qí] 垝【拼音】:[guǐ]徂【拼音】:[cú] 隰【拼音】:[xí]泮【拼音】:[pàn]2、听音频朗读,注意把握本诗节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氓 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氓 采薇》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氓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㈠、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㈡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㈢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1.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定情送别约期(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任性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集体背诵一二章2.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⑴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采薇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采薇学案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采薇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2.了解、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

3.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预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思考诗歌主题。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王事靡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2.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三、质疑问难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诗歌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2.第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主题的?3.找出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之愁的句子。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振聋发聩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句子中,每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岁亦莫止/狁孔棘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我心伤悲/莫知我哀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

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两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采薇》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ái )孔疚( jiù )靡盬(mǐ gǔ )象弭( mǐ )归聘( pìn )四牡( mǔ )牝鸡司晨(pìn)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3解释加点字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雨雪霏霏(下雪)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4文学常识填空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学习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3、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本诗。

2.学习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知识链接】1、关于《诗经》的组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分十五“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后用来代指文学才华。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用来歌功颂德的。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2、关于《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也,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即是。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喻指许多小人,以“娥眉”喻指高尚德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引发联想。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情”到“人情”,即是。

(附:《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关于《采薇》的文本解读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高中语文 24(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语文 24(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诗经》两首学案教材分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

《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

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

教法探究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

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

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

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

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

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经》两首(氓、采薇)获奖教案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一、新授: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

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

〔15分钟〕〔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

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小雅·采薇》学案
预习学案
一、题目解析
《采薇》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战士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诗中主人公感情丰富、复杂,值得研读时细细品味。

二、注音
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王事靡盬.
猃狁..之故载.饥载渴雨.雪霏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读懂诗歌,体会情感。

课堂学案
一、梳理文章思路,兼顾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二、体悟戍边士卒内心情感。

(合作探究)
探究要求:1、注意从具体诗句入手
2、兼顾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部分情感:
手法: 小人所腓.四牡騤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