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科研部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科学测定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采取合理的投放量和施用方式。
2. 使用高效肥料和农药:选择含养分丰富、溶解度高、利用率高的肥料和农药,提高施用的效果。
3. 配套施肥农药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同地同肥同药施用,提高施用效果。
4. 轮作休耕技术: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休耕,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和养分损失。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6.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7. 精准施肥农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等设备进行精准的施肥农药,减少浪费和过量施用。
8. 秸秆还田技术:将割下的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9.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10. 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高效、绿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农药减施增效措施
农药减施增效措施一、引言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风险也日益突出。
因此,农药减施增效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探讨农药减施增效的措施。
二、农药减施的意义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下降。
同时,农药残留也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农药减施对于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2.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等诱捕装置,可以有效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黄色或蓝色色板诱捕装置,可以有效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3.银灰膜避蚜: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在田间铺设银灰色地膜,可以有效减少蚜虫的为害。
五、化学防治措施1.合理用药,科学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方法,避免盲目用药和过度用药。
2.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精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通过精准测报和预测预报技术,确定最佳施药时间和用药量,避免盲目用药和浪费。
六、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防治效果。
2.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物理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结合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国家科技部
附件5“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附件 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倪康;蔡晓明;阮建云【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31)【作者】倪康;蔡晓明;阮建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支持,计划在5年内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出一系列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为广大茶农提供明白易懂的操作规程,以大幅削减我国茶园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实现茶叶的绿色、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引人关注在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茶叶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化肥农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茶叶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部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目标,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将生态茶园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技术瓶颈亟需克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项目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围绕茶树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或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比较,在技术深度和系统性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有些技术“水土不服”,不能满足不同区域或茶类生产的技术要求;有些技术太“高大上”,操作性不够强,茶农不易掌握,不能完全实施到位;许多技术是“单打独斗”,缺乏配套,难以形成集成优势,这些都制约了相关成果应用效果的发挥。
优势团队联合攻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全国22家在茶学、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60名专业科研人员,由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的支持,并将于近期启动。
农业农村部:解决土壤酸化建议多用有机肥!
农业农村部:解决土壤酸化建议多用有机肥!一、关于土壤酸化分类治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南方农田土壤酸化治理力度。
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2015年,农业部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区,针对土壤酸化、潜育化问题开展综合治酸、排水治潜、调酸治污。
通过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钝化重金属活性,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是推进南方土壤酸化耕地综合治理。
2015年以来,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土壤pH值小于5.5的南方地区开展土壤酸化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
2018年,支持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省(区、市)开展土壤酸化治理示范242万亩,集成推广调酸控酸、培肥改良、降渍排毒等技术模式。
三是开展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
2014年,在长株潭地区选择17个县(市、区)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试点面积由170万亩扩大到2017年的272万亩。
通过筛选推广镉低吸收水稻品种,在水稻生长季节科学管理水分,施用石灰等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阻抗水稻对镉的吸收与转运。
四是开展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休耕制度试点。
2016年,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要求,在湖南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实施耕地休耕试点10万亩,2018年扩大到30万亩。
在休耕的同时,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钝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调节土壤酸碱度。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进南方农田土壤酸化治理。
一是加强土壤监测。
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等数据资料,开展土壤酸化耕地专项调查,摸清我国土壤酸化耕地类型及分布状况。
二是完善技术模式。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建立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例如减少使用化肥的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土壤调查:通过对农田土壤的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环境特点,进一步确定使用化肥的合理用量。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将科学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和意识,如精确施肥、控释肥料等。
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站或中心,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发展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制定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如减少使用农药的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工作,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程度和影响,为合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搭配使用农药等。
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广使用对病虫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强化农药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加强农药存储、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七、鼓励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农田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自然敌害和生态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以上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和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技术方法
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技术方法我想对农药减量增效措施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农药减量增效是近年来农业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方向,它旨在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从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技术方法,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1. 合理用药技术合理用药是农药减量增效的基础。
它涉及到正确的药剂选择、剂量计算和施药时间等方面。
合理用药技术的关键在于精确识别害虫与病害,准确测定它们的严重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药剂量和施药时间。
定期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调整药剂使用量也是合理用药技术的关键步骤。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它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和病害,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防治技术有许多优势,比如它是一种生态友好的方法,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目标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的选择性,减少了对有益昆虫的杀害;生物防治技术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
3. 改良施药技术改良施药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农药施用方式和时间的方法来减少农药用量并提高作物防治效果。
喷洒技术的改良可以减少农药的飘散和流失,增加精确喷洒的准确性;喷施农药的最佳时间选择可以提高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时间,增强防治效果。
4. 种植技术改进种植技术改进是另一种有效的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通过改良种植方式和作物管理措施,可以增强作物的耐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优化种植密度和作物间距可以提高作物的空气流通性,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5. 农药剂型创新农药剂型创新是指通过改进农药的配方和制剂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和作用持久性。
研发新型微胶囊剂、水分散粒剂和控释剂等,可以延长农药的释放时间,减少农药的重复施用,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4.监测评价:建立化肥使用监测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化肥使用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2)改进施肥方法:推广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技术,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
(3)应用新型肥料:加大缓释、控释、水溶性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2.调整施肥结构
(1)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平衡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1.科学合理: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特性和肥料特性,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综合配套: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等多种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3.生态优先: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社会参与:引导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四、主要措施
1.优化施肥技术
3.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3.加强协作配合:农业部门要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实施该项目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调研和评估:对当前农业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各地区、各作物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制定政策和法规:根据调研结果和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减量增效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广绿色技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农田土壤、水体和作物的化肥农药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激励机制,对减少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贴。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和方法,形成社会共识。
评估和总结: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减量增效的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作者:徐长春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5期摘要植物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植保投入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中设置了40个农药减施增效类相关项目,对农药减施增效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开展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研究内容,分析项目设置和立项实施的主要特点,展望预期研发成效,并对项目组织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农药减施增效; 植物保护; 资助概况; 述评中图分类号:G 31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132Introduction to and comments on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 & D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XU Changchun(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2, China)AbstractPlant protection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for food safe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esticides as important plant protection inputs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impos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 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titl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has been initiated, of which 40 research projects focus on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These projects are designed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fundamental research, key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teg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analy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s, provided an outlook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made suggestions for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plant protection; financial support;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s農药施用是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
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 国家科技部
附件: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建议稿)一、意义和必要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1、应用基础研究(1)化肥氮磷减施增效机理与调控途径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肥料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与增效途径,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生物学机制,钾、硼、锌素与氮磷的协同增效机理,畜禽有机肥施用下肥料氮磷减施机理,秸秆还田下肥料氮磷高效利用机制,肥料养分推荐新方法,化肥减量施用控制基准与调控途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含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设施蔬 菜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技 术集成研究 与示范”项 目牵头单位 中国农 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针对 设施蔬菜产 业需 求 ,自主研 发了精量 电动 弥粉机 ,及 配套防治 灰霉病 、白粉 病和蔬菜细 菌性病害 的生物农药微 粉剂 。解决 了阴雨雾 霾天气 下 高湿病害 防治用药 问题。该设 备实现 了设施 蔬菜病害 轻简化 防控 目标 ,降低劳动力成本 95%以上 ,防治效果达 ̄J85%以 上 、精 量 电 动 弥粉 机 小 I 轻便 ,工作 重 量 (含 电池 )为7kg,每公 顷土 地 喷 粉量 为375-1 500g,控 粉 精 度可 以达 到 0.15-0.6g/s,单棚作业 时间为3~5min,施药后 微粉剂在棚 室 内的悬 浮时 间为2~3h,可实现微 量粉粒 的全 田均匀扩散 。且 适用于各 类设 施条件下施 药。2017年 ,该设备 通过 了国家植保 机械质量监督 检验 flu,L,的检测 ,在全 国2O个省 、市 、 自治 区 蔬菜主产 区开展示范 推广工作 ,总示范面积超过3 33Ohm ,成 为设施 蔬菜 农药减施的利器
小麦 全程 精准施 肥 关键技 术装 备研 究
绿 色 杀虫 剂 “哌虫 啶 ”获 农药 正 式 登 记
“农业 生物 药物分 子靶标 发现 与绿色 药物分 子设计 ”项 目牵头 单位华 东理 工大学 与江苏 克胜集 团联合 开发 的绿色 杀虫 剂 “哌 虫啶 ” ,是我 国新农药创 制上 的重 大突破 ,哌虫啶95%原药 及1O%悬 浮剂于2017年8月获农 药正式登记 ,成 为我 国 第一个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新 烟碱类杀 虫剂。
增效 复 混 肥料 新 产 品获 肥 料登 记 证 并 实现 产 业化
腐 植 酸 增 效 复混 肥 料 生 产 线
书写在田野上的一份优异答卷
书写在田野上的一份优异答卷王泽农高林雪仲夏的骄阳似火。
在山东德州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收割和播种作业的一台台大型机械,像一条条大鱼徜徉在滚滚麦浪中,它们一边“吞”麦“吐”粒,一边旋耕深松播种。
令人惊喜的是,农民不但可以通过田间智慧管理平台对这些机械进行农机作业监管,同时还可以监测作物长势及养分水分情况,实时监控天气,并做出预警,实现一键遥控。
在我国,随着智慧农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配套农业机械不断升级,从播到收的全流程正变得越来越智能高效,实现了技术模式集成化、精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标准化以及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
耕地有限,科技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国农业当前的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新模式正是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研项目为支撑,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部党组工作部署要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简称“两减”)“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简称“粮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简称“面源”)“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简称“经作”)等4个重点专项的具体管理中,以科技驱动力促进产业发展,在提升区域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已初显成效,提供了多个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
丰产优质,科技兴农产业旺通过专项实施,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领域,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都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是以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和专用缓混肥为核心,结合穗肥精确诊断,从而达到水稻‘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技术效果。
主要病害农药减施增效及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主题:主要病害农药减施增效及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一、病害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性1.1 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1.2 农药使用与环境污染1.3 减施增效的核心理念二、高效防控技术研究2.1 抗病品种选育2.2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2.3 生物防治技术2.4 新型农药研发三、病害防控技术集成示范3.1 集成示范的目的和意义3.2 集成示范项目选址与设计3.3 集成示范的效果评估和应用推广四、农药减施增效的实践4.1 农业全程管理与技术服务4.2 农药使用规范与监督管理4.3 农民培训和意识提升4.4 农药减施增效的经济效益分析五、结语在农业生产中,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有效防止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并且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减施增效及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减少产量、降低品质、影响市场价格等,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
而传统的农药使用方式不仅效果有限,还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病害农药减施增效显得尤为重要。
农药减施增效的核心理念是充分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这需要在种植技术、农药使用、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整合,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提高防控效果的目的。
高效防控技术是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首先是通过抗病农作物品种选育,培育出对病害具有抗性的优良品种,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其次是通过农业生态调控技术,利用生态平衡来控制农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另外,生物防治技术和新型农药的研发也是高效防控技术的重要方向。
在推广和应用这些高效防控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以集成示范的方式来展示其效果。
集成示范的目的是充分展示高效防控技术的优势和成效,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集成示范项目的选址与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示范项目。
在效果评估和应用推广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示范项目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确保其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的使用量逐渐增加,但是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料种类和品种,精准施肥,避免浪费。
二、有机肥替代。
有机肥具有养分含量高、持久性好、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可以采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经过堆肥、发酵等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三、微生物肥料的利用。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增加土壤肥力。
在农业生产中,适量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显著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是指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期、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等因素,科学确定施肥的时间、剂量和方式。
通过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的效果,降低施肥成本。
五、农作物轮作。
农作物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养分调理方法,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从而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六、科学灌溉。
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浪费。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土壤保水保肥措施,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提高施肥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实施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通过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微生物肥料的利用、精准施肥技术、农作物轮作和科学灌溉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的效果,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5)011
【摘要】长期以来,化肥农药为我国的粮食高产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然而,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有效利用率长期偏低,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2007年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
【总页数】1页(P2036-20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农药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
化学农药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减量化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以下是一些化学农药和化肥减量化的实施方案:1.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模式。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品质。
2.制定农药和化肥减量化计划:政府部门可以与农民和农业机构合作,制定农药和化肥减量化的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措施。
例如,通过减免化学农药和化肥的税收,鼓励农民减少使用量。
3.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和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利用效率。
例如,利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在农田中进行精确的农药和化肥施用,减少过量使用的情况。
4.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环境意识,使其更加理解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原则,并掌握合理使用的方法。
5.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化学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6.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增加农田的生态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建立生态恢复保护区,种植农作物的间隔带,增加农田边缘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流失和渗漏。
7.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共同推广和实施化学农药和化肥减量化的措施,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8.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化学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违规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化学农药和化肥减量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政府、农民和农业机构应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措施和政策,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两减实施方案最新
化肥农药两减实施方案最新化肥农药两减是指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化肥农药两减方案,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对于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的认识,引导他们采用生态、有机、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和质量。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加强对环境友好型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农民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最后,要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扶持。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信心。
综上所述,要实施化肥农药两减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扶持。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化肥农药两减方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
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与剂型老化、抗药性加剧以及替代传统农药的小分子农药、新剂型短缺等实际问题,以我国重要的蔬菜病毒病害、看麦娘抗性杂草、水稻飞虱等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小分子农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技术集成研究,以天然源仿生技术、药剂管道输液滴干技术、不对称合成技术和绿色清洁制造技术等为关键技术,发展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小分子绿色化学农药新品种,开发小分子农药的环保新剂型,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小分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环境行为及非靶标生物风险评估,建立小分子农药田间配套综合应用技术,进行小分子农药和新剂型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30件;研发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3-5个,新制剂3-5个,获得农药登记证2-3个;建立绿色制造工艺和生产装置,实现生产过程废渣和废水循环利用,安全无害;研制环境友好新剂型和配套应用技术,形成田间防控技术规程2-3个,绿色小分子农药产品推广示范400万亩,实现较常规化学农药减量施用1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6%以上,农作物平均增产3%。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2. 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农药纳米化节量减施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稻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5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4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稻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精准施药、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农药纳米化节量减施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华南及西南稻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华南及西南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4. 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小麦分布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小麦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5. 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长江流域冬小麦分布区的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冬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7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7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6. 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黄淮海夏玉米分布区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夏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9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1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7. 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南方山地玉米分布区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南方玉米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