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真空蒸发镀膜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
1 = 2 2πnd
KT 2 2πPd
设N0个气体分子飞行d距离,被碰撞的气体 分子数N
d N = N0 1− exp(− ) λ
被碰撞的粒子百分数
0.667 λ≅ (cm) P
N d f =1− =1− exp(− ) N0 λ
关系曲线
薄膜的纯度 Ci
Ci 定义:在1cm2表面上每秒钟剩余气体分子 碰撞的数目与蒸发淀积粒子数目之比。 每秒钟蒸发淀积在1cm2基片表面的粒子数 用膜厚淀积速率Rd表示。
1.电阻蒸发源 .
采用电阻加热要选取适宜的电阻材料, 采用电阻加热要选取适宜的电阻材料,需要满足的 条件包括能够使用到足够高的温度并且在高温下具 有较低的蒸气压,不与被蒸发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有较低的蒸气压,不与被蒸发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无放气现象和其他污染,并具有合适的电阻率。 无放气现象和其他污染,并具有合适的电阻率。 根据上述这些要求, 根据上述这些要求,实际使用的电阻加热材料一般 均是一些难熔金属如W、 、 等等 等等。 均是一些难熔金属如 、Mo、Ta等等。用这些金 属做成形状适当的蒸发源,让电流通过,从而产生 属做成形状适当的蒸发源,让电流通过, 热量直接加热蒸发材料。 热量直接加热蒸发材料。
−2
朗谬尔(Langmuir)蒸发公式
第三节 蒸发动力学
一.蒸发物质的平均自由程与碰撞几率
真空室内存在着两种粒子, 真空室内存在着两种粒子,一种是蒸发物质 的原子或分子,另一种是残余气体分子。 的原子或分子,另一种是残余气体分子。 真空蒸发实际上都是在具有一定压强的残余 气体中进行的。显然, 气体中进行的。显然,这些残余气体分子会 对薄膜的形成过程乃至薄膜的性质产生影响。 对薄膜的形成过程乃至薄膜的性质产生影响。
dM s dAc M e cosθ = = 2 dAs 4πr 4πr 2
薄膜厚度:
dM s d= ρdAs
l h
cosθM e hM e d= = 2 2 2 3/ 2 4πr ρ 4πρ (h + l ) d hm t= = 2 2 3/ 2 t时间 4πρ (h + l ) Me 在中心点的膜厚: t0 = 2 4πh ρ
t 1 = t0 [1 + (l / h) 2 ]3 / 2
1) 两种源的相对膜厚分布的均匀性都不理想; 2) 点源的膜厚分布稍均匀些; 3) 在相同条件下, 面源的中心膜厚为点源的4倍。
下图表示与蒸发源平行放置于正上方的平面基片
提高膜厚均匀性的措施: 四. 提高膜厚均匀性的措施:
1) 采用若干分离的小面 积蒸发源, 积蒸发源,最佳的数 量, 合理的布局和蒸发 速率; 速率;
三.真空蒸发的物理过程: 真空蒸发的物理过程: 1.采用各种形式的热能转换方式 采用各种形式的热能转换方式, 1.采用各种形式的热能转换方式,使镀膜材料粒子蒸 发或升华,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气态粒子(原子, 发或升华,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气态粒子(原子, 分子,原子团, eV); 分子,原子团,0 .1 ∼ 0.3 eV); 2.气态粒子通过基本上无碰撞的直线运动方式传输到 2.气态粒子通过基本上无碰撞的直线运动方式传输到 气态粒子通过基本上无碰撞的直线运动方式 基体; 基体; 3.粒子淀积在基体表面上并凝聚成薄膜; 3.粒子淀积在基体表面上并凝聚成薄膜; 粒子淀积在基体表面上并凝聚成薄膜 4.组成薄膜的原子重新排列或化学键合发生变化 组成薄膜的原子重新排列或化学键合发生变化。 4.组成薄膜的原子重新排列或化学键合发生变化。 影响真空镀膜质量和厚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源的温 度、蒸发源的形状、基片的位置、真空度等。 蒸发源的形状、基片的位置、真空度等。
二.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为真空蒸发镀膜原理示意图。 图2.1为真空蒸发镀膜原理示意图。 为真空蒸发镀膜原理示意图 主要部分有: 主要部分有: 真空室,为蒸发过程提供必要的真空环境; 真空室,为蒸发过程提供必要的真空环境; 蒸发源或蒸发加热器, 蒸发源或蒸发加热器,放置蒸发材料并对其 进行加热; 进行加热; 基板(基片), ),用于接收蒸发物质并在其表 基板(基片),用于接收蒸发物质并在其表 面形成固态蒸发薄膜; 面形成固态蒸发薄膜; 基板加热器及测温器等。 基板加热器及测温器等。
B ln P = A − T
说明:
1) 平衡蒸汽压为1 Pa时的温度即蒸发所需的 温度; 2) 温度变化10%,平衡蒸汽压变化大约一个 数量级,对温度很敏感; 3) 蒸发温度高于熔点,液体 ~ 蒸汽 蒸发温度低于熔点,固体 ~ 蒸汽,升华
二. 蒸发速率
1 Z = nv n :分子密度; 4 v :气体分子的算术平均速率
2
h cosθ = cosφ = r
cosθ cos φM e h Me d= = 2 2 2 2 πr ρ πρ (h + l )
h2m t= = 2 2 2 t时间 πρ (h + l ) m t0 = 2 πρh d
三. 点源和面源的比较:
面源: 点源:
t 1 = 2 2 t0 [1 + (l / h) ]
Ph PV
v=
8RT 8RT πm
P −P dN Re = = αe V h Adt 2π mRT
dN:蒸发粒子数 A:蒸发表面积 Ph:蒸发物分子对蒸发表面造成的静压强 αe:蒸发系数(0~1) ( )
蒸发速率公式
P ~ 0, 0 < αe ≤1, 可 αe =1 则 设 h
Re = P v 2π mRT ≅ 2.64×10
Re =
ρ NARd
Ma
−2
则 Ci = 5.83×10
P Ma g
ρ Rd Mபைடு நூலகம்T
室温下沉积 Sb 膜中的最大氧含量
(Torr) 沉积速率 Rd (Å/s) 1 10-3 10-1 10 103 10 10-4 10-2 1 102 100 10-5 10-3 10-1 10 1000 10-6 10-4 10-2 1
三个基本过程: 四. 三个基本过程:
(1)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固相或液相 )加热蒸发过程,包括由凝聚相转变为气相( →气相)的相变过程。每种蒸发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有不同的 气相)的相变过程。 气相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 饱和蒸气压,蒸发化合物时,其组合之间发生反应,其中有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些组成以气态或蒸气进入蒸发空间。 (2)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即这些粒 )气化原子或分子在蒸发源与基片之间的输运,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 飞行过程。 子在环境气氛中的飞行过程。飞行过程中与真空室内残余气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 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次数,取决于蒸发原子的平均自由程以及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基距 基距。 从蒸发源到基片之间的距离,常称源 基距。 淀积过程, (3)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即蒸气凝聚、 )蒸发原子或分子在基片表面上的淀积过程 即蒸气凝聚、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由于基板温度远低于蒸发源 成核、核生长、形成连续薄膜。 温度, 温度,因此沉积物分子在基板表面将发生直接从气相到固相 的相转变过程。 的相转变过程。
24
P (P ) v a
MT 22 P (Torr) ≅ 3.51×10 v 分子/(厘 2 ⋅ 秒 米 ) MT
分 /(厘 2 ⋅ 秒 子 米 )
m M −4 Rm = mRe = P ≅ 4.37×10 P (Pa) 克/(厘米2 ⋅ 秒 ) V V 2π RT T M ≅ 5.84×10 P (Torr) 克/(厘 2 ⋅ 秒 米 ) V T
粒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所飞行的平均距离称为 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平均自由程。 蒸发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式中, 是残余气体压强 是残余气体压强, 是碰撞截面 是碰撞截面, 式中,P是残余气体压强,d是碰撞截面,n 为残余气体分子密度。例如,在的气体压强 为残余气体分子密度。例如, 蒸发分子在残余气体中的大约为50cm, 下,蒸发分子在残余气体中的大约为 , 这与普通真空镀膜室的尺寸不相上下。因此, 这与普通真空镀膜室的尺寸不相上下。因此, 可以说在高真空条件下大部分的蒸发分子几 乎不发生碰撞而直接到达基板表面。 乎不发生碰撞而直接到达基板表面。
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 由于蒸发产生的气体分子直线运动, 由于蒸发产生的气体分子直线运动,使薄膜 局部区域无法镀膜或膜厚各处不一的现象
第五节 蒸发源的类型
真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根据其使用目的不同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从最简单的电阻加热蒸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 镀装置到极为复杂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都属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于真空蒸发沉积的范畴。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 在蒸发沉积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 物质的蒸发源。 物质的蒸发源。
第二节 蒸发热力学
饱和蒸汽压P与温度的关系 一. 饱和蒸汽压 与温度的关系 Clapeyron-Clausius方程: 方程: 方程
dP ∆H = dT T∆V
∆H:单位摩尔物质的热焓变化 : ∆V:单位摩尔物质体积的变化 :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dP P∆H = dT RT 2
PO 2
10-9 10-7 10-5 10-3
避免环境残存气体对薄膜的污染: 使用高真空技术; 提高薄膜生长速率; 预蒸发 活性金属薄膜。
蒸发源的发射特性------厚度分布 第四节 蒸发源的发射特性 厚度分布
蒸发过程的假设: 1) 忽略蒸发原子与剩余气体和蒸发原子之间 的碰撞。 2) 蒸发源的发射特性不随时间而变化。 3) 入射到基片上的原子全部凝结成薄膜。
一. 点蒸发源
蒸发总质量(时间t内):
M e = ∫ ∫ Rm dAdt = Rmt 4πr 2
0 Ae
t
其中部分蒸发质量d Ms 落在dAs 基片上,由于dAs 在球表面的投影面积为dAc, dAc=dAscosθ, 所以有 比例关系
dM s dAc dAs cosθ = = 2 M e 4πr 4πr 2
目前,真空蒸发使用的蒸发源根据其加热原理可以 根据其加热原理可以 分为:电阻加热、电子加热、高频感应加热、 分为:电阻加热、电子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电弧 加热和激光加热等五大类。电阻加热采用钨、钼、 加热和激光加热 钽等高熔点金属做成适当形状的蒸发源,或采用石英 坩埚等。根据蒸发材料的性质以及蒸发源材料的浸润 性等制作成不同的蒸发源形状,
2)改变基片放置方式以提高厚度均匀 : a) 球面放置基片(只对n=1适用); b) 基片平面旋转; c) 行星旋转基片架;
dMs Me = 2 dAs 4π r0
旋转方式: (a) 基片在圆顶上,绕轴旋转; (b) 基片在鼓面上,源位于中轴线, 鼓面绕中轴线旋转; (c)行星式旋转 .
五. 热蒸发镀膜的阴影效应
第一节 真空蒸发镀膜原理
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 一.定义:真空蒸发镀膜(蒸镀)是 在真空条件下,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蒸发物质使 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之气化并淀积在基片表面形成固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体薄膜,是一种物理现象。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 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电真空、无 线电、光学、原子能、 线电、光学、原子能、空间技术 等领域。 等领域。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加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点蒸发源单位时间膜厚增加分布: t =
t0
1 2 3/ 2 [1 + (l / h) ]
二.面蒸发源 面蒸发源
其蒸气发射特性具有方向性,发射限为半球。蒸 发源的发射按所研究的方向与表面法线间夹角呈 余弦分布,即遵守克努曾定律
dM s M e cosθ cos φ = 2 dAs πr
当 θ=φ时 根据面蒸发源示意图有: 所以
RT P= Va
则有
∆He ln P ≈ − +I RT
∆H≈物质在某温度的汽化热 e或蒸发热 物质在某温度的汽化热∆H 物质在某温度的汽化热
I:积分常数
B ln P = A − T
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成立,实际上 与温度相关 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成立,实际上I与温度相关
15993 −6 Al: ln P = +14.533− 0.999lgT −3.52×10 T T
五.真空热蒸发镀膜法的特点 真空热蒸发镀膜法的特点
特点: 特点: 设备比较简单、操作容易; 设备比较简单、操作容易; 制成的薄膜纯度高、质量好,厚度可较准确控制; 制成的薄膜纯度高、质量好,厚度可较准确控制; 成膜速率快,效率高,用掩模可以获得清晰图形; 成膜速率快,效率高,用掩模可以获得清晰图形; 薄膜的生长机理比较单纯。 薄膜的生长机理比较单纯。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不容易获得结晶结构的薄膜;所形 成的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不够好等。 成的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较小;工艺重复性不够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