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第2讲 全球史观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5 概括类非选择题(内容、措施、特点)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唐朝向天竺学习熬糖法和招聘天竺制糖 专家来看,说明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 及唐朝食糖的种类,排除 B 项;C、D 项说法太绝对,材料不能 反映,均排除。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语文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提分小贴士 首先,材料的层次划分很重要,可以把每个要点表达出来, 即所谓的“踩点”,因此划分层次是答题的第一步。其次,划出 关键词句、核心句子。所谓核心句子指的是中心句、总结句、结 论句、转折句。再次,用抽象的语言概括。所谓抽象就是通过分 析与综合的途径,运用概念在人脑中再现对象的本质的方法。因 此抽象不是具体的描述,而是要对具有同一类别特征和本质内涵 的历史现象,用特定的概念性术语来予以浓缩和提炼。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解析:康有为将中国与外国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并指出中国 “事事远逊人”,是为了让中国人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弊端,激励 中国人奋发努力,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强大,故选 C 项。“事事远 逊人”,因此要学习西方,但并不仅限于技术,排除 A 项;通过 比较,认识到不足和落后的根源,才能加以改进,实现国家强大, 而不是为了培养国人的国际视野,也不是为了揭示中国落后的根 源,排除 B、D 项。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五 概括类非选择题(内容、措施、特点)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归纳 归纳概括类试题指的是对给定资料或试题中特定部分的内 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 述的试题。这类试题在提问方式上多使用“归纳”“概括”“简 述”等关键词。
(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第5讲 革命史观和唯物史观
第5讲革命史观和唯物史观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2.(2013年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3.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4.(2013年江苏单科)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
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
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
”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6.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斯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
2019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版)课件:第二部分高考研究篇第2讲
的特点,故B项正确。“婚姻自主”、“门当户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 C项。社会习俗的变迁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影响,不是由政府主导的,D项
说法错误。
答案 B
10
(2)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考题例证4] (2016· 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1
解析
材料反映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并非中国主动对外开放,故A项错误;鸦
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的 日常生活用品被外国商品占据,体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
切,故C项正确;中国关税主权丧失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在材料
答案
A
14
(4)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考题例证6] (2017· 海南高考)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 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
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
(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 [考题例证5] (2010· 课标全国,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 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 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 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专题 史料探析
专题史料探析1.(2013年上海单科)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 .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 .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D .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2.(2011年广东佛山质检)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结构表属于研究性学习的是(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形成:《民法大全》A .问题形成B .史料收集C .史料整理D .历史解释3.《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 .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B .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C .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D .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4.(2013年四川文综)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
他强调的是(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C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5.(2010年福建文综)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 .与时代同行B .有历史观引导C .为现实服务D .充分掌握史实6.(2012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
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
”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A .寻找社会规律B .构建伦理道德C .整理史实资料D .探索革命道路7.(2013年四川文综)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主题二 史学研究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大二轮 ·历史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 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 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大二轮
大二轮 ·历史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2
大二轮 ·历史
主题二 史学研究精讲
3
大二轮 ·历史
概念解读:史学研究就是对历史科学的研究。它有三大要素,即“史实”“史论”“史识”。史实即 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 后得出的科学结论。确定史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辨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形成“史 论”离不开历史的评价方法。当我们做到了以上这些,就容易得出科学的“史识”了。
7
大二轮 ·历史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 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 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课件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3 现象、本质类选择题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解析:由材料“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 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为宗法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封制作为宗 法制的具体体现,由此可知,材料所述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即互为表里,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的政治制度,并没有 体现出其存续问题,排除 A 项;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不是材 料的主旨,故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问题,排除 C 项。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三 现象、本质类选择题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归纳 现象、本质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 认知能力,即通过某个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现象或历史 人物等知识点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问题,对学生的能 力要求非常高。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பைடு நூலகம்
技法微练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1.[2019 东北六校联考,30]1960 年 11 月 3 日,中央下达了
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其中第 10 条规定:“有
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1964 年 4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代替私商工作的
解析:由材料“1960 年 11 月 3 日……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 农村集市……1964 年 4 月 13 日……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 作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复杂 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故 C 项正确。 国际环境影响中国的经济政策,但不起决定作用,故 A 项排除; “文革”发生于 1966—1976 年,故 B 项排除;材料“有领导、有 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将调查清理私商和打击投机倒把作为城 乡集贸市场的工作中心,致使集市贸易的发展举步维艰”反映出 当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不理性的,故 D 项排除。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全面梳理与深度挖掘在高三历史学习的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第二轮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杰出人物和政治制度,从而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度理解。
一、历史背景:源远流长,跌宕起伏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
例如,封建社会的形成,需要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封建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二、重要事件:穿越时空,探索历史的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重要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规律。
三、杰出人物:闪耀的历史明星,引领时代发展历史是由无数杰出人物共同书写的。
在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中,我们要关注那些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烙印的杰出人物。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他的智慧和胆识无疑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的基石,孕育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是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需要理解各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
例如,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其特点是君主专制强化和官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到理解深入、记忆准确。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通过制作时间轴或者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通过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异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一 史观、史学研究课件
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代议制等;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 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 工业革命。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管理经营方式(如作坊、 工场、工厂和农场等),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 物质生活文明 ( 如衣、食、住、行、用的改善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 科学技术等。应突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西方人文精神;马克思主 义的创立及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科技,中国近现代科技、文艺、教育等。
)
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 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解析 ]
B.鸦片战争
D.夷匪犯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
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 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 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 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 准。 [答案] A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
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
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 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二 高考讲座 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苏联 2 733 4 527 9 102 14 134 14 800
日本 484 941 4 116 10 231 11 141
——摘编自《1949~1984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产 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 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 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三联:推敲设问,回扣教材,联系所学知识 非选择题按照设问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材型”:其设 问形式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教材,材料只提供切入情 境;二是“材料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指出”,答案源于材 料;三是“结合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答案源于材料和教材。 四答:清晰书写,要点齐全,准确条理作答 组织答案是回答问题的核心环节。回答时要注意答案组织的规范性, 书写要清晰,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
(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 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 件;体现了制度优势。(15分)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
典例考查
1.(2023天津南开一模)历史学家的撰述,“是写过去,而不是为过去而写;他 是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公众而写的”。这主要体现了历史学家的( B ) A.自我反省意识 B.社会责任意识 C.实事求是精神 D.勇于创新精神 解析 根据材料“他是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公众而写的”可知,历史学家肩负 着以史为鉴的社会责任,故选B项;史学家的撰述不是“自我反省”,而是对历 史的总结,排除A项;实事求是体现历史记录的真实客观,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C项;勇于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历史的方法上,而不是研究历史的目的 上,排除D项。
典例考查
4.(2023安徽宣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 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 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沟通“天人 关系”最为重要的路径是“善恶”,尤其是大善大恶。这在《史记》中有明确 表述,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摘编自高希中《司马迁历史人物评价理念试析》
材料二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失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
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多年间,评价不一。
时间
评价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
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
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清军需要借助明朝降将力量完成统一。 乾隆年间:满汉民族矛盾已经趋弱,时局相对稳定,需要树立忠君观以巩固 统治;受儒家思想影响,利用儒家学说道义,以规范臣民的行为,纲常名教准 则得到重视。 民国初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对投降清朝者自然评价不高。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灭国亡种的危机,对汉奸变节者痛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热点 寻突破 主题七 (专题提升)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热点专项练1.(2015·广东深圳一模)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
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
——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整理材料三(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材料四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历史创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比较近6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揭示诸种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创建出一种新创的历史哲学体系,即文化形态理论。
对西方文明的前景,他始终保留希望。
——据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摒弃神学史观的价值何在?(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
(4)根据材料四中汤因比的文化形态理论,列举两个可以成为被研究对象的文明。
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汤因比对西方文明仍抱希望的原因。
解析第(1)问,据题目要求,该问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从制度变革和政局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二是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其政治目的是维护周礼。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伏尔泰为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这一关键信息可判断;第二小问从史学价值,结合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从解放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成为资产阶级思想武器等角度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特色专题讲练课件 特色专题讲练专题二 史观史研与文史常识(116张PPT)
A.唯物史观
C.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
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的比喻义,即将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即运用全球史观考查人类历 史。 答案:B
(二)文明史观
史观解读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
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
专题二 史观史研与文史常识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史观解读与运用
二、 史料史研的运用
一、史观解读与运用 (一)全球史观
史观解读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 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 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
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 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 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典例导析
【典例】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 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
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
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 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随着西欧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国际关系及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东方从
属于西方及二战后国际两极格局形成发展。
(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生产力、市场、资本主义政 治、国际工运、对外侵略及外交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对中 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二 史观解读
主题二 史观解读1.(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2015年山东文综,40)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
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3.(2015遵义联考)中国近代史学家夏曾佑(1863-1924年)指出:“凡今日文明之国,其初必由渔猎社会,以进入游牧社会,自渔猎社会,改为游牧社会,而社会一大进。
”“自游牧社会,改为耕稼社会,而社会又一大进。
”“而井田宗法世禄封建之制生焉。
”据此可知( )A.夏曾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史学研究B.夏曾佑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C.夏曾佑将进化论引入史学研究D.夏曾佑在生物学和史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4.(2015赤峰统考)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5.(2015甘肃诊断)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主题4 史学、史研、史观、史论课件
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
趋势的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
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就是要把
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
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第16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启示借鉴:树立全球意识,解决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承认人类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倡宽容 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从宏观 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第14页
返回导航
历史
5.全球史观 (1)基本内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个整体来看待 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 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 程。
第15页
返回导航
历史
(2)线索规律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
第12页返回ຫໍສະໝຸດ 航历史4.社会史观 (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 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
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着眼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
第8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线索规律 ①政治文明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②物质文明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 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③精神文明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古代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 西方古典文明的新的开拓者;中国汉唐文明兼容并蓄,东学西渐;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志士仁人抗争探索,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第1讲 现代化史观
专题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2.“……(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关于文中的“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冲击C.创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D.中国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变化3.(2013年四川文综)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4.张海鹏在《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下面依据这一观点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在工业化方面;倡导优先发展重工业D.在均富化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5.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6.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6·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
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正确认识的能力。
C项属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即“历史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均为历史史实,即“历史资料”,故与设问要求“属于历史观点的是”不符。
答案 C2.(2016·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
”这说明作者还主张( ) A.学术研究应当“经世致用”B.历史学家“三长”说C.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D.治史当“有资于治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
题目中的观点即清朝中期史学家章学诚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即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观点,主张史学家应具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的能力。
与题目中的信息“有史识而未有史学”不符,故排除;C项最先由清末梁启超倡导,晚于章学诚生活的时代,故排除;D项即北宋司马光的观点,主张以史为鉴。
题目中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 A3.(2016·青岛高三诊断)“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解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中夸大了食物短缺所带来的后果,故C项符合题意。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集训 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第2讲 全球史观
第2讲全球史观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4.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6.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此赞誉的缘由是( )A.《海国图志》开了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B.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有利于国人树立新的世界史地观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2020版《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课件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8 认识类非选择题(启示、看法)
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据《孙中山全集》第 2 卷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国人有关修筑 铁路的主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铁路发展 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语文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八 认识类非选择题(启示、看法)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技法归纳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 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 对策、建议、主张等。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 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 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 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 史感悟能力。
启示 样、不能怎么样两方面回答。答案一般从三个方面组织:
类非 一是理论高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
选择 本原理);二是现实指向(要密切联系当前时事,对现实
题 有指导意义);三是反面的东西正面说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从设问提示角度,一般采用专项分析: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1)政治方面,一般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历史
第二部分 技法提分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05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 八股取试的弊端、20 世纪初经济及思想、民族危机、有识之士的 推动和清末新政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可以从科举制的“兴”“废”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全球史观
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4.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6.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
”此赞誉的缘由是( )
A.《海国图志》开了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B.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有利于国人树立新的世界史地观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
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10.(2013年广东文综)(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2讲全球史观
【高效演练】
1.D 解析: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
故选D项。
2.A
3.C 解析:解题关键一是理解“扩张的时代”主要指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二是运用全球史观理解。
其主要影响是世界各地由分散孤立发展到走向一个整体世界。
4.D 解析: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认为他们发现了美洲;美洲土著人则认为这是对美洲的侵犯;而全球史观则站在整体世界立场上,认为这是两种不同文明的交汇。
5.A 解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既体现了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体现了各国进步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中尤其强调了这是受到各个不同国家成果的影响,因此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横向联系加强的史实。
6.D 解析:A项中《海国图志》应是林则徐的《四洲志》;B项中魏源应为林则徐;C 项中魏源应为严复。
《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以天朝为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正确答案为D项。
7.B 解析: A项推论与史实不符,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不同民族之间就已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这一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的结果;国际联盟的成立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互相依存、对立统一,不会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D项错误。
8.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iPhone手机设计、生产过程中,世界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分工,获得不同的收益,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故选D项。
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9.(1)材料一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之时。
(2)西方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原因:率先开始走向全球扩张,全面展开科技革命,较早建立起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
(3)工业迅速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0.(1)地区:亚洲
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