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与平原君之人物形象比较-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陵君结交天下的贤能之士,不管是地位高低,公子都会放下 身份主动去结交他们。甚至连平原君的宾客们有一半归附了信 陵君,可见信陵君是真心对待贤士的。
赵公子平原君赵胜,是赵国诸公子中最贤能的人,“喜宾客, 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对待士的态度并不像信陵君那样 毕恭毕敬,礼贤下士,甚至是“贱士”。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跛 子打水,“大笑之”。跛子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去找平原君 ,要求得到笑话他的美妾的头。平原君装作答应了他,认为蹙 者小题大做。但是不久之后,“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平原君觉得很奇怪,宾客回答说“以君为爱色而贱士”。 宾客们认为平原君把自己的美妾看的比士重要,是一个重色轻 士的人,并且不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做到。宾客们认为 平原君不是真正能赏识他们的人。
信陵君求贤若渴,只要是贤能的人,他都会主动地去结交;而 平原君则不同,他虽然喜欢招纳宾客,但是其实对他的宾客的 才能一点也不了解。秦国攻打邯郸,平原君打算从自己的宾客 中选出二十人去游说楚国结盟,以便解邯郸之围。但是门下数 千人竟然只选出来了十九个人,最后是毛遂自荐才凑够这二十 人。平原君对毛遂是怀疑的态度,认为毛遂在自己门下三年,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虽然最 后同意毛遂一同前往楚国,但是对毛遂仍然是不信任。到了楚 国之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不成,是毛遂凭借自己的口才与胆 识迫使楚王达成了共识,并结盟。此后,平原君才把毛遂拜为 上客。从毛遂事件中可以看出,平原君不知士,他连自己门下 的贤士都不能好好重用,更不用说在民间的隐士了。
一、 对待士的态度不同
《魏公子列传》一开头就说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 贵骄士”。短短的一句话就写出了信陵君对待士的态度:对待 士非常谦虚、仁爱,不敢凭借自己的身份财产来欺压士。作者 一开始就把信陵君塑造成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其后发生的 一系列的事情都是证明信陵君如何礼贤下士的。七十岁的隐士 侯赢,家里很穷,只做着看守城东门的小官。信陵君听说他很 有贤能,便去结交他,赠给他钱财,结果侯赢“不肯受”。公
平原君养士的目的只是“徒豪举耳君的宾客们有两次是主 动离开他的。第一次是因为他不信守承诺,重美色而贱士。他 门下的宾客感觉到在平原君这里不会受到重用,所以离开了他 。毛遂事件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信陵君养士只是为了满足自 己的虚荣心,他不能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贤士,所以连自己的 国家里有毛公薛公这两位贤能的人也不知道。信陵君去拜访他 们,平原君则对其夫人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 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平原君看不起身份地位低的 毛公薛公。信陵君听说后,认为平原君“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听说这件事之后“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并且“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可见信陵君 对待士的做法是天下的士的共同期待的。
信陵君因为窃取兵符而留在赵国时,秦国就派兵攻打魏国。信 陵君听取了毛公、薛公的劝告,决心回魏国保卫自己的国家。 在国家与个人的得失荣辱之间,信陵君选择了保家卫国。公子 明白自己的所有都是建立在魏国存在并且壮大基础上的,没有 国就没有家,就更没有自己的一切。公子一回到魏国,就派遣 使者到各个诸侯国请求支援,甚至作为上将军把秦军赶回到函 谷关之内。
秦国围攻邯郸,邯郸很危急,但是平原君只担心与自己利益相 关的事情,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他不是真心的关心国家。邯郸 的老百姓,“炊骨易子而食”,而平原君的妻妾依旧能过着奢 靡的生活。后来听了李同的劝告,才开始想办法保卫国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了信陵君和平原君这两个不朽的形象 。两人虽都养宾客,生平经历都因为养士而变化。信陵君和平 原君的根本区别可以从对待士这一方面看出来。信陵君是一个 真正的贤人,扶危济困,重信重义,对祖国一片忠心。平原君 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名利,轻信义,不能真正的为国家着想 ,是一个自私的人。
信陵君与平原君之人物形象比较
士在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为贵公子出谋 划策,成就了自己和公子们的事业。贵族认识到士的巨大作用 ,就尽量的为自己招纳游士,以收养大量的宾客为荣。信陵君 和平原君都是本国的贵族,招贤纳士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两个人的宾客们为信陵君和平原君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两人虽 然都招致宾客、士人,但是仔细比较不难发现,两人在对待士 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两人对待士的不同态度和目的我们可 以看出信陵君和平原君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品格的高下。
子于是亲自驾车去东门接他,甚至把左边的表示尊敬的位置让 给他。侯赢试探他的诚意,就直接坐上留给自己的座位,“公 子执辔愈恭”。即使侯赢让公子驾车在街上招摇,“公子色终 不变”。侯赢被信陵君的诚意打动,认为公子是一个真正礼贤 下士的人,决定跟随信陵君。他多次为公子出谋划策,立下功 劳。信陵君也因为侯赢的帮助使得自己的名声更加显著。
二、 养士的目的不同
信陵君养士的最终目的在于保卫国家。因为公子仁而下士的名 声传播在外,士人纷纷归附于他。“诸侯以公子贤,不敢加兵 与魏十余年。”信陵君与魏王下棋时,北方边境突然烽火大起 ,有人禀报“赵寇至,且入界”。魏王很恐惧,想立即召集大 臣来商量对策。公子制止魏王说,“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问信陵君如何知道的。信陵君回答“臣之客有能深得赵 王阴士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可见,信陵君在赵国安 排了间谍为魏国服务,赵国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
赵公子平原君赵胜,是赵国诸公子中最贤能的人,“喜宾客, 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对待士的态度并不像信陵君那样 毕恭毕敬,礼贤下士,甚至是“贱士”。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跛 子打水,“大笑之”。跛子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去找平原君 ,要求得到笑话他的美妾的头。平原君装作答应了他,认为蹙 者小题大做。但是不久之后,“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平原君觉得很奇怪,宾客回答说“以君为爱色而贱士”。 宾客们认为平原君把自己的美妾看的比士重要,是一个重色轻 士的人,并且不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做到。宾客们认为 平原君不是真正能赏识他们的人。
信陵君求贤若渴,只要是贤能的人,他都会主动地去结交;而 平原君则不同,他虽然喜欢招纳宾客,但是其实对他的宾客的 才能一点也不了解。秦国攻打邯郸,平原君打算从自己的宾客 中选出二十人去游说楚国结盟,以便解邯郸之围。但是门下数 千人竟然只选出来了十九个人,最后是毛遂自荐才凑够这二十 人。平原君对毛遂是怀疑的态度,认为毛遂在自己门下三年,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虽然最 后同意毛遂一同前往楚国,但是对毛遂仍然是不信任。到了楚 国之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不成,是毛遂凭借自己的口才与胆 识迫使楚王达成了共识,并结盟。此后,平原君才把毛遂拜为 上客。从毛遂事件中可以看出,平原君不知士,他连自己门下 的贤士都不能好好重用,更不用说在民间的隐士了。
一、 对待士的态度不同
《魏公子列传》一开头就说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 贵骄士”。短短的一句话就写出了信陵君对待士的态度:对待 士非常谦虚、仁爱,不敢凭借自己的身份财产来欺压士。作者 一开始就把信陵君塑造成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其后发生的 一系列的事情都是证明信陵君如何礼贤下士的。七十岁的隐士 侯赢,家里很穷,只做着看守城东门的小官。信陵君听说他很 有贤能,便去结交他,赠给他钱财,结果侯赢“不肯受”。公
平原君养士的目的只是“徒豪举耳君的宾客们有两次是主 动离开他的。第一次是因为他不信守承诺,重美色而贱士。他 门下的宾客感觉到在平原君这里不会受到重用,所以离开了他 。毛遂事件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信陵君养士只是为了满足自 己的虚荣心,他不能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贤士,所以连自己的 国家里有毛公薛公这两位贤能的人也不知道。信陵君去拜访他 们,平原君则对其夫人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 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平原君看不起身份地位低的 毛公薛公。信陵君听说后,认为平原君“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听说这件事之后“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并且“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可见信陵君 对待士的做法是天下的士的共同期待的。
信陵君因为窃取兵符而留在赵国时,秦国就派兵攻打魏国。信 陵君听取了毛公、薛公的劝告,决心回魏国保卫自己的国家。 在国家与个人的得失荣辱之间,信陵君选择了保家卫国。公子 明白自己的所有都是建立在魏国存在并且壮大基础上的,没有 国就没有家,就更没有自己的一切。公子一回到魏国,就派遣 使者到各个诸侯国请求支援,甚至作为上将军把秦军赶回到函 谷关之内。
秦国围攻邯郸,邯郸很危急,但是平原君只担心与自己利益相 关的事情,其他的就不闻不问,他不是真心的关心国家。邯郸 的老百姓,“炊骨易子而食”,而平原君的妻妾依旧能过着奢 靡的生活。后来听了李同的劝告,才开始想办法保卫国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了信陵君和平原君这两个不朽的形象 。两人虽都养宾客,生平经历都因为养士而变化。信陵君和平 原君的根本区别可以从对待士这一方面看出来。信陵君是一个 真正的贤人,扶危济困,重信重义,对祖国一片忠心。平原君 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名利,轻信义,不能真正的为国家着想 ,是一个自私的人。
信陵君与平原君之人物形象比较
士在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为贵公子出谋 划策,成就了自己和公子们的事业。贵族认识到士的巨大作用 ,就尽量的为自己招纳游士,以收养大量的宾客为荣。信陵君 和平原君都是本国的贵族,招贤纳士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两个人的宾客们为信陵君和平原君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两人虽 然都招致宾客、士人,但是仔细比较不难发现,两人在对待士 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从两人对待士的不同态度和目的我们可 以看出信陵君和平原君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品格的高下。
子于是亲自驾车去东门接他,甚至把左边的表示尊敬的位置让 给他。侯赢试探他的诚意,就直接坐上留给自己的座位,“公 子执辔愈恭”。即使侯赢让公子驾车在街上招摇,“公子色终 不变”。侯赢被信陵君的诚意打动,认为公子是一个真正礼贤 下士的人,决定跟随信陵君。他多次为公子出谋划策,立下功 劳。信陵君也因为侯赢的帮助使得自己的名声更加显著。
二、 养士的目的不同
信陵君养士的最终目的在于保卫国家。因为公子仁而下士的名 声传播在外,士人纷纷归附于他。“诸侯以公子贤,不敢加兵 与魏十余年。”信陵君与魏王下棋时,北方边境突然烽火大起 ,有人禀报“赵寇至,且入界”。魏王很恐惧,想立即召集大 臣来商量对策。公子制止魏王说,“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魏王问信陵君如何知道的。信陵君回答“臣之客有能深得赵 王阴士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可见,信陵君在赵国安 排了间谍为魏国服务,赵国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