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学案3: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稀有,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
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
节选之前的主要情节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范文】《李逵负荆》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
2.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
3. 品读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
4. 初步感知《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情节,品读精彩语句,概括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水浒传》单线纵向进行的结构特点与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介绍作者及背景。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3. 深入研读:
- 梳理情节: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 分析人物:从文中找出描写李逵的语句,概括其性格特点。
- 探究方法:小组讨论,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4. 拓展延伸:播放影视片段,加深学生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李逵的性格特点。
6. 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1-22版: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创新设计)
9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弩.子( nǔ ) 绾.(wǎn ) 发髻.( jì) 颊.( jiá)
跷.蹊.( qiāo qi ) 撅.( juē ) 哽.咽(gěng) 蹙.秋波( cù )
呼延灼.( zhuó) 掳.掠( lǔ ) 尪.羸(wāng) 蟊.贼( máo )
6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一、作者视窗 千秋峻笔著奇书——施耐庵
要说梁山好汉,谁论英雄,难以取舍。林冲、宋江、鲁智 深……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号,可谓人人皆英雄豪杰,满 腔热血,个个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先生不愧圣贤志士,学 富五车,人物描写如此生动具体,堪称经典,可见深厚之文 学功底、艰辛之创作历程。
21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创新设计》
考点链接 概括情节、分析情节的作用 (1)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入手,寻找线索, 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 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 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情节的作用 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 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 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第2课 《水浒传》 ——李逵负荆
@《创新设计》
1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李逵负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2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李逵负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并评价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李逵负荆”片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 人物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练习: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知识点拓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1. 故事情节: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李逵、宋江等人物形象特点。
3. 艺术特色:领会《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就“李逵负荆”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经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理解并背诵‘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教材版本】此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李逵负荆》一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3. 理解并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他们撰写读后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及行为动机;2. 掌握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 形成独立的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导入】(用时: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这篇课文,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知道《李逵负荆》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你们对《水浒传》的了解有哪些?【第二部分:阅读与分析】(用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1. 学生独立阅读《李逵负荆》。
2. 教师提问学生:a. 请描述李逵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b. 如果你是李逵,你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吗?为什么?c.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d. 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第三部分:讨论与交流】(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思路,然后展开交流讨论。
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b. 你们认为李逵的选择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c.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形象和特点?d. 故事中是否有一些隐含的道德观念?2. 不同小组的代表发言,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部分:文学鉴赏】(用时: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升学生对《李逵负荆》的欣赏和理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作者罗广斋,并讲解他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表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和叙事手法。
【推荐】教学设计2-可编辑.doc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六盘水实验二中语文组舒艳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李逵负荆》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李逵负荆》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字词,为欣赏文学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全面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认识其历史地位及思想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清选文的故事情节,通过小组合作准确把握李逵的人物形象,通过交流探讨分析文中所使用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讨李逵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激发情感,烘托氛围。
2、引用金圣叹的点评“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引出对李逵形象的分析。
二、分析人物形象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了那些地方能够表现出李逵的思想性格?1、学生自由发言,依据文本谈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
2、教师从文中选出两处能够充分表现李逵形象的文字,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
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麽?”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2) A、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李逵心焦,那双眼怎地得合。
巴到天明,跳将起来……B、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C、李逵那里睡得著,爬起来坐地。
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D、燕青道:「且等天明却理会。
」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小结:通过以上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有些行为只有李逵做得出,有些话只有李逵说得出,同学们抓住了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认识了李逵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粗鲁直率、天真简单、嫉恶如仇、伸张正义。
三、除了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之外,文中还有没有采用一些其他手法来表现李逵的人物形象呢?小结:我们一提到水浒就会想到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物。
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因为作者施耐庵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塑造出了一个个丰满灵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李逵负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水浒传》的《李逵负荆》一节,通过讲述李逵在梁山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2. 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2. 通过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李逵负荆》,理解故事情节,注意把握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李逵负荆》的内容,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设计一道关于《李逵负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李逵负荆》一、故事情节1. 李逵上梁山2. 李逵负荆3. 李逵遇险4. 李逵脱险二、人物形象1. 李逵的性格特点:忠诚、勇猛、直率、粗犷2. 李逵的行为举止:负荆请罪、敢于担当、舍己为人、坚韧不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李逵负荆》,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谈谈你从李逵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学案7: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
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年)。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另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说法,即《水浒传》为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至今仍待考证。
2.相关链接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全书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本书:《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道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金圣叹加以评语,和二人全副精神,所以妙极。
课堂探究一、情节梳理,概括层意开端(1)——惊闻宋江,强抢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2-7)——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
结果是假宋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8-12)——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结局(13)——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重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相关文学常识,熟悉李逵负荆这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梁山好汉的正义与豪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分析李逵、宋江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李逵负荆这一情节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122 教学难点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梁山好汉的行为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知识、文学特点以及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3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13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节的紧张刺激。
14 教学课时本教案计划安排 2 个课时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151 教师准备熟悉《水浒传》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的问题。
15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一章节,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查阅《水浒传》的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16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水浒传》的影视片段,引出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把握李逵的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其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方面的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理解其鲜明的个性。
(2)探讨作品的喜剧色彩和深刻主题。
2、难点(1)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和动作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与李逵相关的片段,引出课题《李逵负荆》。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康进之,以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简要讲述《李逵负荆》的故事背景和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李逵形象分析(1)找出文中描写李逵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比如:李逵的直率鲁莽——“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2)通过李逵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突出其性格特征。
2、宋江、鲁智深等人物形象分析(1)分析宋江在剧中的表现,探讨其形象特点。
(2)比较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异同。
(五)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1、喜剧色彩(1)分析文中的喜剧情节和幽默语言,如李逵的误会等。
(2)讨论喜剧元素对表现主题和人物的作用。
2、情节跌宕起伏(1)探讨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冲突,如李逵负荆请罪的情节。
(2)分析这种情节设置对吸引读者的效果。
(六)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2、讨论李逵负荆这一情节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正义精神。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李逵这一人物的看法,以及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其他与李逵相关的章节,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主题。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
2.读: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练: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点。
4.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人物。
一、诵记名言警句《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1.有眼不识泰山。
2.胜败乃兵家常事。
3.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6.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9.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
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相关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
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课标李逵负荆教案
课标李逵负荆教案教案标题:课标李逵负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及其故事情节,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李逵负荆的基本知识,包括李逵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李逵负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李逵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水浒传》相关章节。
2. 李逵负荆的相关资料和插图。
3. 音频或视频素材,展示李逵负荆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提问:“你们对于李逵这个人物有什么了解?他在《水浒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对于李逵的兴趣。
Step 2:呈现李逵负荆的故事(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
解释李逵为什么要负荆,以及负荆的意义和象征。
Step 3: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李逵的性格特点,并列举相关的例子。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李逵的性格特点,例如勇猛、直爽、义气等。
Step 4:探究李逵对故事情节的影响(10分钟)让学生思考李逵在《水浒传》中的行为和决策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逵的行为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以及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何影响故事的走向。
Step 5:拓展阅读与欣赏(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关于李逵的章节或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于李逵的理解。
Step 6: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继续深入探究李逵这个人物。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李逵的小短文,包括他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2《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学目标、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2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后练习第三题。
3、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时教学要点、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名师教案(2课时)
《李逵负荆》名师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2、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1、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2、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作业1、阅读《世纪金榜》中《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3、课外阅读《水浒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介绍《水浒传》有关常识1、作者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一说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次)2、内容和主题思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作于元末明初。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了他们从个体觉醒到发展成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3、小说结构特点(单线纵向进行)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李逵负荆》教案
《李逵负荆》教案李逵负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正义、勇敢等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李逵负荆》的故事材料。
2. 阅读理解题材料。
3. PPT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李逵负荆》故事背景的图片,唤起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
Step 2: 故事阅读 (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李逵负荆》,了解故事的情节,并提示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的道德主题。
Step 3: 情节复述 (10分钟)让学生一起复述故事的情节,逐步完善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
Step 4: 人物形象分析 (15分钟)通过PPT演示,展示故事中的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李逵的勇敢和正义、荆轲的机智和智谋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故事发展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Step 5: 阅读理解 (15分钟)提供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6: 道德教育探究 (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问题,例如李逵为了正义而敢于负荆斩棘,荆轲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识破敌人的阴谋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Step 7: 课堂总结 (5分钟)总结教学要点,强调故事中传递的道德教育价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
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读书、观看相关视频片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李逵负荆》故事的背景和其他版本的故事改编,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李逵负荆》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探究其中的道德教育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获奖版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教学重难点:1.分析李逵的突出的个性特点.。
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3.认识李逵形象的价值以及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激发情感,烘托氛围。
刚播放的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这个歌曲叫《好汉歌》,我们今天熟悉一个水浒好汉,他是黑旋风李逵。
其实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李逵的故事已经算是家喻户晓。
其中PPT(元杂剧,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和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一直传唱到今天)。
那今天我们来学习《水浒传》里的《李逵负荆》,来了解这个英雄的个性。
二,品读文字,感悟形象PPT1. 明小说评论家点评“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白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
”那么同学们在读完《李逵负荆》后,你认为李逵最突出的性格是哪一点?(鲁莽,粗鲁,蛮横,急躁)再一次浏览课文,哪一部分最能体现他的粗鲁?(大闹山寨4--6)学生分角色读4—6段朱程笑—第一段旁白其他齐读诗句朱康康—宋江代硕—燕青赵俊熙—李逵----柴进2.这四同学,哪个读的最好?(生自由发言,分析李逵的粗鲁) (赵俊熙,因为他展现出了李逵的个性。
嗓门最大,语气最凶,用词最粗,态度最蛮横,好像他最有理。
)二.结合文本,品评形象PPT1.《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绝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学生讨论回答①忠诚与正义▲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
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
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自己)
《李逵负荆》教学设计(自己)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3、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小说的珍品,英雄的赞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B、《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善心)“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
”(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2、作者简介一、《水浒传》的成书(一)水浒故事的流传与演变1、正史2、小说、戏曲二、成书过程《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几乎是和《三国》同时产生的。
它的成书经历了三个阶段。
A、人民大众的口头传说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李逵负荆》教学设计福州一中语文组孟全波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李逵负荆》,本单元主要通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来表现“历史与英雄”这个主题。
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会宋江面见李师师。
正当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路过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丰富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教学。
此外,本课选自选修教材,那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尽可能不重复,可结合《水浒传》这一本著作来进行教学,可以《李逵负荆》为范例,引导学生综合欣赏《水浒传》,如“主要内容”“主题”“结构特点”“人物塑造手法”等。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养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英雄。
(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知道的英雄的豪言壮语)老师也通过网络搜索,最后在淘尽天下英雄宝贵品质的“淘宝”上找到了一些英雄的足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阔胸襟……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否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我们不敢想象贾宝玉会说“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也不敢想象鲁智深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倘若真会说,那么贾宝玉就该叫做鲁宝玉,鲁智深就该叫做贾智深了。
《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就这样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大家知道是李逵,李逵的外号是“黑旋风”“铁牛”,你觉得这个外号与李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学生讨论)可见大家对李逵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继续来看看一下几句话,你认为李逵最不可能说哪句。
(PPT展示)1、“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李鬼哭述家有老母,李逵慷慨解囊,足见其孝心善心)2、“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在号衙门前示众。
”(闯入寿张县衙判案,足见其天真可爱)3、“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喝完宋江毒酒后,足见其忠心)总结:也许同学们的意见不那么统一,那是因为我们对李逵这个人物还不是太了解,只要你了解了李逵的性格,你就能够明确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逵负荆》,通过学习这一课走进李逵,去更深入地了解黑旋风。
二、梳理▲自读课文,复述大意。
请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听——听信虚言闹——大闹山寨证——对证负荆救——救出刘女贺——设宴庆贺三、赏析1、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逵性格特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什么?(鲁莽)2、哪些情节最能突出李逵鲁莽的这一性格特点?①听信刘太公(“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
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
既是宋江夺了你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具体分析:对一个陌生人的言语,不加分辨,不加思索,盲听盲从;且毫无顾忌,暴露自己和兄弟的身份,有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江湖莽撞英豪的味道。
倘若梁山好汉个个如此,那朝廷自不必费尽心机征讨梁山,只要四处请人散布谣言,说宋江今天劫了刘太公的女儿,明天劫了王太公的女儿,李逵就和宋江闹矛盾;说林冲今天和官府勾结,明天又抢了某良家妇女,李逵又和林冲闹矛盾……不出一年,李逵已经把梁山折腾得够呛,朝廷便可坐收渔翁之利!②大闹山寨(不理宋江,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拿了双斧,直奔宋江……“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黑旋风”不是虚名,脸一黑,宋江便懵了;板斧旋一旋,宋江就疯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黑旋风”这个名号也可表现出李逵的急躁鲁莽。
▲具体分析:a. 李逵为什么要砍旗扯字?(旗、字代表了梁山的理念,而现在李逵觉得宋江所作所为违背了梁山信条,所以把这招牌毁了)b. 李逵这么莽撞,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杀阎婆惜是小样,去李师师家是大样。
宋江去见李师师,李逵早就看不顺眼,因而心有芥蒂,这一下正好触发了。
)3、李逵就是一个这么鲁莽的人,如果有可能,你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吗?▲我肯定不喜欢,因为很有可能某一天他就听信谗言,一下就背叛了我。
4、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的李逵却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人物,那就说明,李逵的鲁莽决不是简单的鲁莽,你是怎样评价李逵的鲁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累,对李逵这个人物进行相对全面的介绍,并与“导语”部分提及的问题加以解答。
)参考资料:①忠诚与正义▲宋江是他的大哥,也是他一生都敬重的人,可以说,宋江叫如同李逵的精神教父。
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他对宋江都是忠诚的,这种忠诚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忠臣。
当他知道宋江因为怕他反叛,破坏梁山好汉忠义之名而让他喝下毒酒的时候,他说“罢,罢,罢!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其忠心。
然而,即便是对自己最为敬重的哥哥,只要听的他做了不义之事,便也毫不留情,由此可见李逵嫉恶如仇的性格。
▲深具“儿童情结”的李逵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的意义的精神之父,于是他那颗天真的心灵仰慕了许久的宋江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出现了,试看李逵初见宋江时是何等的狂喜,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卤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这一切都和宋江初会武松时的意味有微妙差别,宋江在柴家庄厚待武松,要出钱给他做衣服,又连着几天带他各处吃酒,这并不是为了满足武松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熨贴武松那因柴进的慢待而受伤害的自尊,表现的确实如一个温厚的兄长,而宋江初会李逵的那一日,那举止,那神态,却全如外公疼爱外孙。
这一日奠定了宋、李二人终生的情感格局。
此后,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离开一段时日,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卤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
再往后,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
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难道这种玩笑也可移用到武松、鲁智深、大刀关胜身上?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宋江名义上是他的大哥、首领,而实际上,却是这个具有“儿童情结”的好汉的永远的精神之父。
②纯真与直率▲负荆请罪之时,“不如割了头去干净”,听闻宋江饶他,便跳将起来“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而李逵跑到寿张县衙,更多是为了好玩。
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
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筒,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这位只爱喝酒吃肉杀人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当官的瘾。
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显露出游戏的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
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
就如李卓吾所赞的那样:“李大哥做知县,闹学堂,都是逢场作戏,真个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恋,活佛!活佛!”金圣叹也赞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弗洛伊德所谓的童心,远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它同样可以表现得非常凶残,因缺少成熟的社会理性规范意识,蛰伏在潜意识深层的破坏性本能往往便毫无避忌地释放出来,儿童虐杀小动物以取乐的行径即是,李逵纯粹为快活而杀人与此不正相似吗?③孝顺与善良▲李逵无论是从传统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孝子,而且他的孝是渗到了骨子里的。
李逵接母,路遇冒他名声剪径的李鬼。
李逵最恨的就是这种事,但是他在听到李鬼悲诉家中有老母,便动了恻隐之心。
说:“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取了一锭银子给李鬼。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心中的孝和善。
5、李逵与其他草莽英雄的比较“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音颠,跌下)做粉碎;(足见其火爆脾气,鲁莽性格)▲“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音多,古代一种袍子)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李、鲁的性格对比: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6、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计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个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
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
附:板书设计听——听信虚言闹——大闹山寨忠诚与正义证——对证负荆鲁莽纯真与直率救——救出刘女孝顺与善良贺——设宴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