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能够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中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山水诗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想象和感受。
提问:大家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美景的诗文?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美景之中,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熟读并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背诵重点句子和段落。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约3316字)教学目标:1、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__“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
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A、是谁之过与?B、过故人庄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一日,大母过余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夹杂C、步仄径狭窄D、多思曩昔从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B复与疏钟相间物与我皆无尽也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D因驮黄檗人往因人成事8、__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山中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裴秀才迪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中裴秀才迪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了解作者裴秀才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裴秀才迪的书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裴秀才迪的书法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理解。
3. 作者裴秀才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裴秀才迪书法艺术的特点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中裴秀才迪书》的课件和书法作品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裴秀才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词和难句时,借助字典解决。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裴秀才迪的书法艺术特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书法欣赏:(1)教师展示裴秀才迪的书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书法作品的特点,评价其艺术价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引导学生关注裴秀才迪的书法艺术。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句式。
(2)选择一幅裴秀才迪的书法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山中裴秀才迪书》与其他古代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一章山中景色描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描绘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自主描绘自然景色。
二、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人物形象分析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2. 分析文化背景对文中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 教师讲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领域: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3)了解作者王维及与裴迪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山水田园诗,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友情,养成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句式;(2)学会朗读、背诵课文;(3)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山水意境;(2)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2)讲述王维与裴迪的友谊,引出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山水意境;(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2)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2)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山水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收集其他山水田园诗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3. 写一篇关于山水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王维,引导学生回顾其代表作品。
(2)简要介绍《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写作背景。
2.阅读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2)讨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5.写作训练(1)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2)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作者王维,引导学生回顾其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2.简要介绍《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写作背景,即作者与友人裴迪在山中的交往。
二、阅读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与裴迪的交往;第二部分写山中的自然景色;第三部分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2.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闲云野鹤,随意所适”描绘了山中生活的闲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展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操。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如作者王维及裴迪的生平背景。
(3)把握文中的意象,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诗中意象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维及裴迪的生平背景。
(2)提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大自然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大自然中的趣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描绘诗中的画面。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物描写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古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选取其他描写自然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比较分析,体会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王维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一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体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王维诗歌风格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提问:同学们对王维的诗歌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
(2)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5.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3)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熟读和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情况。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精品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1 .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2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1 .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2 三、德育渗透目标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
教学方法:.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1.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 2《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
”当待春中“《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山而以时间为序;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赤壁赋》一段悬想春景。
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3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1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导入课文1这是宋朝大文。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山居秋暝王维天气晚来秋。
, 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解题 2(【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书信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短小,结合注释,可以大体把握字词句的理解,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书信的文体特征和创作风格上,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3、掌握本文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书信文体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我们接触过他的许多山水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汉江临泛》等(可让学生背诵),诗中景色或静谧恬淡,或幽寂冷清,洋溢着淡淡的恬静闲逸之情。
王维工诗善画,在诗、画、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古典文学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并精通音律,他常常以画家的笔法来写诗,以音乐的旋律来表现诗,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正如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有人认为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不妨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下面我们就跟着他的笔触,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问:文中描写了那几幅景象?各有什么特点?是如何描写的?明确:“辋川寒山图”: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由远及近、由山而水,由视而听、由色而声)“辋川春山图”: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两幅景象形成比照:1、意境方面,“辋川寒山图”幽寂清寥,“辋川春山图”灵动欢快。
2、色调方面,“辋川冬景图中,以冷色调--浅黑色为主色调,显得幽深清冷,“辋川春山图”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配色,显得轻盈明艳。
山中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裴秀才迪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山中裴秀才迪书》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王维及《山中裴秀才迪书》的背景。
2. 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背景、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二章:裴秀才其人教学目标:1. 了解裴秀才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特点。
2. 分析裴秀才形象,体会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对裴秀才的描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特点。
2. 讨论裴秀才形象的意义,体会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裴秀才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裴秀才形象的意义,体会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书信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裴秀才给朋友的回信内容。
2. 分析信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解析课文中裴秀才给朋友的回信内容。
2. 分析信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信中的观点和态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信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自然景观的描绘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2. 分析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2. 讨论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
第五章:课文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理解《山中裴秀才迪书》的主题。
2. 分析作者表达主题的手法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山中裴秀才迪书》的主题。
2. 讨论作者表达主题的手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表达主题的手法。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了解。
1.2 适用年级及学科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科:语文1.3 教学时间共计150分钟,分为3个课时。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重点词汇与句型的解释与练习课文中的哲学思想的探讨作文练习: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2.2 教学步骤课时一:1. 课文朗读与理解(3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2. 重点词汇与句型的解释与练习(45分钟)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时二:1. 课文中的哲学思想的探讨(4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如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2. 作文练习: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45分钟)给学生发放作文题目,要求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教师进行指导和批改。
课时三:1. 作文讲评与展示(4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文本《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作文纸张和评分标准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作文的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意见。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为灵感来源。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自然环境,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源。
6.2 课堂活动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讨论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一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发布时间:2019-12-24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第二中学郑云如【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推测大意能力。
2、鉴赏感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字词积累。
2、难点:鉴赏体会。
【教学课时】一至一课时半。
【教学步骤及内容】一、以读入文,导入新课1、朗读课文,体会形式美:⑴指名学生朗读。
⑵师范读(读音,停顿,节奏等)。
⑶学生自由读。
⑷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文章形式美:明确: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
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
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
2、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受佛教信仰影响,世称诗佛。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3、背景简介: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
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字词翻译1、师翻译重难字词。
2、学生自由阅读。
新理念新讲义高中语文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一、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3.品味本文作为一篇书信的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二、重、难点: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三、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对比教学,重视引导和讨论。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了解王维;了解写作背景;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
一、导入课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二、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三、写作背景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
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
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
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
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
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领域: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景的想象与感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
2. 课堂导入:(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结构,解释重点字词。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背诵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景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课后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山中的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康华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巩固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⑵学习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和以动衬静、有声有色、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过程和方法:
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美景中蕴含的对好友的思念深情和寄情山水田园的深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和以动衬静、有声有色、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赏析景物描写,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朗诵、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检查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幻灯片:
景气(古义:气候;今义:兴旺)
故山殊可过
猥不敢相烦
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复与疏钟相间
与山僧饭讫而去
二、朗诵课文,理清内容思路
1、交代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情形。
2、描绘归途中所见的山中冬夜图。
3、想像来年山中春色图,以及邀友人同游。
板书:
独自出游
山中冬夜图
来年春山图
三、小组朗诵第一段
思考:独自出游,作者心情如何?你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
(简叙)
明确:叙事简略,几笔带过,无事可写,无心情游玩──索然无味。
四、赏析“山中冬夜图”
1、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句式来描绘“山中冬夜图”?
(朗读感受)
明确:骈散结合,以四字句为主,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兼以散行,整齐中又有变化,行文灵动活泼。
2、写了哪些景?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范读)
明确:
⑴略。
⑵动静结合、声色相宜。
⑶清寒幽美。
3、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由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明确:对好友的思念,对同游的期盼。
五、赏析“来年春山图”
1、仅仅停留在对友人的思念吗?
(朗诵第三段)
明确:盛邀友人同赏来年春色。
2、用什么语言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体现怎样的情感?
明确:四字句为主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生机勃发,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六、小结
我们由上面的赏析可知,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和采用节奏感很强的四字句,诗一般地描绘出色彩清丽的“山中冬夜图”和和鲜明的“来年春山图”,借描绘美妙的景色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深厚情谊。
板书:
借景言情独游索然无味
忆昔同游之乐
盛邀同赏来年春色
七、作业
仿写:用四字句为主的骈散结合的句式,进行合理想象就《山居秋暝》写一个散文片断,营造出原诗中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句式内容手法
骈独自出游,索然无味动静结合
散山中冬夜图,清寒幽美有声有色
结来年春山图,生机勃发虚实结合
合
借景言情独游索然无味对友人的思念
忆昔同游之乐和
盛邀同赏来年春色二人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