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郭玉军

合集下载

1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PPT

1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PPT

生存率(%) (心血管病患者)
运动耐量是IHD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
随访时间(年)
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6.2年,评估运动耐量对 患者预后的影响 Myers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11):793-801
根据运动耐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 指导
• 指导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是心脏康复的主要任务之一。 应根据运动耐量指导患者进行安全的日常活动
运动强度 日常生活活动 (METs)
<3
静坐、进餐 穿衣、伏案工作
缓慢步行、轻家务
3~
干轻度木工活
5~
手工修建草坪 快速步行
7~
搬运27kg重物 中速爬楼梯
≥9
运动耐量是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 依据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注:低危指每一项都存在时为低危,高危指存在任何一项为高危;AMI:急性心肌梗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ETs:代谢当量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4):267-275
使用METs评估问卷,可快速测定运动耐 量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健康成年人的平均运动耐量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IHD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40-60%
1. Grigaliuniene A, et al. Hellenic J Cardiol. 2013;54:107-118 2. Kinnard D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88;12(3):791-796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3 深入研究运动耐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目前运动耐量评估的标准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制定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
4 提高公众认知度
目前运动耐量评估的标准尚未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 制定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心肺运动试验通常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过逐渐增加运动 负荷,如功率车或踏步机,来评估心肺功能和代谢指标,如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通过分析这些指标 的变化,可以评估个体的运动耐量水平。
六分钟步行试验
总结词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运动耐量的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在六分钟内能够走过的最大距 离来评估其运动耐量。
情况。
调整康复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对运动康复方案进 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 需求。
预防复发
通过监测运动康复的效果,及时发 现潜在的问题和复发迹象,采取相 应的措施,预防心脏疾病的再次发 生。
04
运动耐量评估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通过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
运动耐量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制 定康复训练计划的重要参考,帮 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活动,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健康管理
运动耐量评估能够提高患者对自 身健康状况的认识,促进患者主 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心血管疾 病的发生。
01
评估心脏功能
运动耐量评估能够通过检测心肺 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等指标, 全面评估心脏功能,为制定康复 计划提供依据。
重要性
运动耐量评估可以反映个体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康复效果的重要 指标。通过运动耐量评估,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0910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0910

N=94,心衰患者,随机接受美托洛尔或安慰剂 治疗3个月。
1. Gullestad J,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01 Aug;3(4):463-8 2.Giardini A, et al. Int J Cardiol. 2007 Jan 8;114(2):241-6
卡维地洛2
• 无气体分析系统 时,可根据运动的 坡度和速度间接估 算得出运动耐量 METs值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年龄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79岁
男性
12METs 12METs 11METs 10METs 9METs 8METs
50%
0.6
0.7
0.4
0.2
焦虑抑郁量表。A=焦虑;D=抑郁。 N=27,心脏移植患者,患者随机进入8周高强度有氧训练组或无训练组。测量训练前后患者运动耐量以及焦虑/抑郁 程度。结果发现,8周训练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18%,而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1
2-6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4):267-275 4. Fragasso G, et al. Eur Heart J. 2006;27(8):942-948
2. Szwed H, et al. Presse Med. 2000;29(10):533-538
运动耐量增加
9
1METs
8.8
8 7.9
7
6
基线
运动训练后
运动能力提高
3500 3400 3300 3200 3100 3000 2900 2800 2700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心力衰竭患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具体而言,心脏康复治疗通过合理的运动训练和心理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减轻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心脏康复治疗的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机制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足。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多个方面。

通过心脏康复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对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不够清楚。

有些研究表明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有必要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心脏康复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对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通过对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康复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血浆方面影响的探究

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血浆方面影响的探究

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血浆方面影响的探究发表时间:2017-05-16T10:55:20.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翟林丹[导读] 所以患者及亲属应该注重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发率、死亡率。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在疾病各个时期对运动康复治疗的重视。

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冠心病患者(有常规用药)运动康复治疗后出现的血脂、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

结果: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运动耐力以及心功能储备,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Ⅰ水平。

结论:运动康复对各个阶段的冠心病患者都有积极作用,患者应该重视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脏康复冠心病心功能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程序指南第三版(1999)引用1995年美国公共卫生保健部、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出版的《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对于心脏康复的定义是:“心脏康复是涉及医学评价, 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用以减轻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危险, 控制心脏症状, 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病人的心理和职业状态”。

为提高人们对运动康复治疗的重视,进行以下论述。

1.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以及心功能储备心脏康复的中核心内容运动疗法, 能够提高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储备。

Babu等[1]报道,1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院内Ⅰ期运动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相比,6分钟步行试验后自感劳累分级明显下降(4 m vs 2 m,P <0.01),且6 分钟步行试验后心率、血压恢复到基线的时间明显缩短(7.93 minvs 5.47 min,P<0.01)。

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心肌梗死后老人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心肌梗死后老人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心肌梗死后老人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改善心肌梗死后老人运动耐量与生活质量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HR、IVS、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可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人;康复治疗;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9-01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可危及生命。

康复运动能帮助患者恢复信心,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是战胜疾病最好方法之一[1]。

现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41~76岁,平均年龄为(59.36±5.66)岁;病程1.1-4.3年,平均病程(3.2±0.9)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9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在44~78岁,平均年龄为(59.46±5.57)岁;病程1.0-5.5年,平均病程(3.3±0.7)年;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20例。

运动耐量及心脏全面康复

运动耐量及心脏全面康复

运动耐量
心脏泵血能力 肺换气能力
骨骼肌 运动能力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药物治疗和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耐量的重要途径
1. 2. 3.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Szwed H, et al. Presse Med. 2000;29(10):533-8 Monti LA, et al. Am J Physiol Endocrino Metab. 2006;290:e54-e59
是II期康复的延续
运动耐量下降严重影响IHD患者生存质量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何为运动耐量?
• 运动耐量指机体所能达到/承受的最大运动
• 最大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动时长,二是运动强度,运动 强度是最常用的运动耐量衡量指标 • 运动时长在临床研究中用至ST段压低1mm的时间、至心绞痛发作的时 间、总运动时间等指标衡量
METs=(4.948+0.023*平均六分钟步行距离)/3.5
Zhang P.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7;16(3):236-237 Boss RM, et al. BMC Pulm Med. 2010 May 26;10:31
18
运动耐量每增加1个MET,总死亡率风险下降12%
Christensen SB, et al.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2012;31(1):106-7
23
主要内容
• 运动耐量下降是影响IHD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课件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课件

运动耐量增加
1METs
运动能力提高
15%
N=48,心脏移植患者,患者随机进入8周高强度有氧训练组或无训练组。测量训练前后患者运动耐量以及骨骼肌运动 能力的变化
26 Christensen SB, et al.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2012;31(1):106-7
• 运动耐量是心、肺、骨骼肌综合功能的衡量指标 • 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心肺运动试验是金标准 • 运动耐量是影响IHD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心脏康复中
伐木、重劳动者 重挖掘工作
休闲活动
编织 手工缝纫
交际舞、兵乓球 帆船、夫妻性生活
羽毛球、网球 篮球、河中捕鱼
登山、兵乓球 攀岩
足球、激烈篮球比 赛、越野滑雪
体育锻炼活动
固定直行车 很轻松的健美操
步行(80-107米/分) 骑行(10-13km/h)
步行(120-133米/分) 骑行(14.5-16km/h)
中危
中度运动(5-6.9METs) 或恢复期出现心绞 痛症状或心电图缺
血改变
高危
低水平运动 (<5.0METs)或恢复期 出现心绞痛症状或
心电图缺血改变
心律失常
无休息或运动引 起的复杂心律失

再血管化后并发 症
AMI溶栓血管再通, PCI后I或CABG后 血管再通且无合
并症
心理障碍
无心理障碍 (抑郁、焦虑
– 可根据运动耐量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制定运动处方和评估治疗疗效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女性
10METs 10METs 9METs 8METs 8METs 8METs

运动耐量的影响机制和运动训练的保护作用

运动耐量的影响机制和运动训练的保护作用

运动耐量的影响机制和运动训练的保护作用曹轲;李学宇;郭丽君;高炜【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6(8)8【摘要】近年来,运动缺乏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

运动耐量下降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首要症状。

影响运动耐量的机制包括中心机制和外周机制。

运动训练在提高患者运动耐量的同时,对于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具有显著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下降的射血分数,对于健康人群同样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意义,并被写入了指南和共识。

因此,对运动训练进行量化、个体化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就运动耐量的影响机制及运动训练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运动耐量;运动训练;心血管疾病;血管疾病患者;疾病危险因素;射血分数;行为危险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运动试验;骨骼肌纤维【作者】曹轲;李学宇;郭丽君;高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卫计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73【相关文献】1.门诊运动训练和居家运动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低危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研究 [J], 陈慧;刘月;马淑梅;杨智勇;贾晨红;李晓东2.运动平板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朱慧; 肖青叶; 谢剑; 王方芳; 李蓬3.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 张静;霍仙娜;焦傲4.个体化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J], 许云耀;黄世安;陈友莲5.个体化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J], 许云耀;黄世安;陈友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脏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有计划的运动和心理支持来改善心脏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治疗方法。

而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运动耐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心脏康复治疗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脏康复治疗通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能力。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运动耐力常常是一个临床关注的重点。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力和代谢适应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研究表明,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使其在运动时更加轻松自如,体力消耗更少,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心脏康复治疗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由于心脏功能下降而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心脏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幸福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幸福感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积极推广心脏康复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资料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资料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 运动耐量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 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 运动耐量是指身体所能达 到/承受的最大运动
• 最大运动指的是有氧运动
Goldstein RE. Clinical Methods: The History, Physical,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3rd edition. Chapter 8: exercise capacity.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m/h)表示英里/小时,1英里=1.61千米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年版),卫生部
• 无气体分析系统时, 可根据运动的坡度 和速度间接估算得 出运动耐量METs值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年龄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79岁
心脏泵血能力
运动耐量
肺通气换气能力
骨骼肌运动能力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心肺运动试验是测定运动耐量的金标准
• 多采用平板运动方式 • 受检者按照适当的运动试验方
案进行运动,连续进行气体采 样和分析及心电图监护,在每 阶段记录结果 • 根据受检者的峰值耗氧量,计 算出运动耐量METs值
3. Giullauria F, et al. Eur J Prev Cardiol. ;19(6):1410-19 4. Redfield MM, et al. JAMA. ;309(12):1268-77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推选PPT文档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推选PPT文档
10METs 10METs 9METs 8METs 8METs 8METs
IHD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40-60%
2002;346(11):793-801 Fletcher GF, et al. A2F运运 ;N分无中ACA2根0H;运体根;负444l00MiMMMe=er111动动位休华据动能据重00cl6t(((lEIIIcu21e4442,:,Th时 耐中 息 医 受 或 好 运 爬;;ln)))1sa31:::ei222)3P急Pt44cr或长量 最或学检恢的动楼i666,CCo62JG777性II(:n恢或或:的 大运会者复患耐、C11F因---.,222a01心复CCe在评 的动心的期者量快777r4)临d:tAA5551肌7i期临估 亚引血峰无,制速aBBo-床96lGGl梗3..出床及 组起管值心运定跳原-后后8死现运其 作的病耗绞动运绳0因无无1;心动在 为复学氧痛强动、进合合绞试心参杂分量症度处连行并并痛验脏 照心会,状应方续过心心症中康 ,律等计或设快运源源状,复 相失算心为跑.动性性或有中 对常出电8平休休0心时的 死运图%板克克电候意 亡动缺试或或图用义 风耐血验心心缺运险量改者力力血动为变M,衰衰E改时1其竭竭T,s变长值中其表3余6示7各9运例亚动心组耐血与量管其。病进患行者对,比平计均算随相访对年死,亡评风估险运动耐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将运动耐量5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随访时间(年)
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年,评估运动耐量对患者 预后的影响 Myers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11):793-801
运动耐量是影响IH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 因素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PPT.
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气体分析系统的运动试验 可间接评估运动耐量
*(m/h)表示英里/小时,1英里=1.61千米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卫生部
• 无气体分析系统时, 可根据运动的坡度 和速度间接估算得 出运动耐量METs值
使用METs评估问卷,可快速测定运动耐 量
运动耐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心脏泵血能力
运动耐量
肺通气换气能力
骨骼肌运动能力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运动耐量如何测量?
心肺运动试验是测定运动耐量的金标准
• 多采用平板运动方式 • 受检者按照适当的运动试验方
案进行运动,连续进行气体采 样和分析及心电图监护,在每 阶段记录结果 • 根据受检者的峰值耗氧量,计 算出运动耐量METs值
1. Grigaliuniene A, et al. Hellenic J Cardiol. 2013;54:107-118 2. Kinnard D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88;12(3):791-796
生存率(%) (心血管病患者)
运动耐量是IHD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
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 北京大学出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耐量的表示方法
• 峰值耗氧量:是运动耐量最直接、最精确的表达方式 • 代谢当量(METs):是运动强度的一种衡量单位,为了简便
地表达耗氧量所代表的运动强度,将正常成人坐位安静状 态下的代谢率(3.5mlO2/kg/min)做为一个单位,将运动时代 谢率与之相比的比值,用于表示运动强度 • 运动时长:在临床运动试验中,有时候用运动时长表示运 动耐量。 • 为了方便的在不同的运动方案中统一比较患者的运动耐量, 临床医生应该尽量使用代谢当量来表示运动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摄氧量(VO 2max)/ 峰值摄氧量 (peak VO2)
人体在极量运动时最大摄氧能力,代表供 氧能力的极限水平。当运动负荷增加而氧的 摄入量(VO2)不再增加而到达一个平台阶段 ,此时的VO2即为VO2max。
实际测试中,有些受试者不能达到最大的 运动状态而无平台出现,此时的VO2max被称 为峰值摄氧量(peak VO2)。
男性
12METs 12METs 11METs 10METs 9METs 8METs
女性
10METs 10METs 9METs 8METs 8METs 8METs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IHD 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 40-60%
注:低危指每一项都存在时为低危,高危指存在任何一项为高危;AMI:急性心肌梗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ETs:代谢当量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4):267-275
一般认为,运动中消耗的ATP 以有氧代谢进产行生为运主动的时就是,有当氧心运动
运动耐量的决定因素
运动耐量
心脏泵血能力
肺通气换气能
骨骼肌运动能力
Fletcher GF,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2286-2322
运动时的外呼吸与内呼吸藕联
线Q粒CO2体 肌肉 QO2
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6.2年,评估运动耐量对患者预后 的影响,将运动耐量5分位中最大的亚组作为参照,相对死亡风险为1,其余各亚组与其进行对比计算相对死亡风险
Myers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11):793-801
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进行危险分层 日常生活指导 制定运动处方 疗效评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4):267-275
运动耐量是IHD 患者预后的最 强预测因子
率(%)
者) 患 病
存管

血 心
(
随访时间 (年)
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6.2年,评估运动耐量对 患者预后的影响 Myers J,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11):793-801
主要内容
运动耐量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提高运动耐量的方法
运动耐量所蕴含的意义
运动耐量反映心、肺、骨骼肌的整体 功能
运动耐量
心脏泵血能力
肺通气换气能力
骨骼肌运动能力
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健康成年人的平均运动耐量
年龄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79岁
等)
>50%
≥7.0
休息或运动时未 出现复杂室性心
律失常
AMI,PCI或 CABG后无合并
心源性休克或心 力衰竭
无严重心理障 碍
4时出 现的复杂性室性
心律失常
AMI、PCI或 CABG后合并心 源性休克或心力
衰竭
严重心理障碍
<40%
≤5.0
血肌钙蛋 白浓度
正常
正常
升高
心脏血流 肺
VCO2 VO2
4个步骤 ? ? ?
?
内呼吸 外呼吸
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及其解读。中文翻译版 . 科学出版社
运动耐量的评估方法(一)
心肺运动试验 :测定运动耐量的 金标准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2012 年版 ),卫生部
? 采用平板运动或 踏车试验
? 受检者按照适当 的运动试验方案 进行运动,连续
运动耐量的评估方法(二) 运动试验:间接评估运动耐量
*(m/h)表示英里/小时,1英里=1.61千米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2012 年版),卫生部
? 根据运动 的坡度和 速度间接
运动耐量的评估方法(三) 使用METs 评估问卷:快速测定
运动耐量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运动耐量是影响IHD 患者生存质量的 重要因素
Myers J, et al. Am Heart J. 2001;142:1041-6
运动耐量是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的重要依据
危险 运动或恢复期症状 分层 及心电图改变
低危
运动或恢复期无心 绞痛症状或心电图
缺血改变
中危 高危
中度运动(56.9METs)或恢复期 出现心绞痛症状或
运动耐量的评估 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主要内容
运动耐量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提高运动耐量的方法
何为运动耐量
运动耐量是指身体 所能达到/承受的最 大运动量 运动指的是有氧运 人体运动需要ATP 提供能量,ATP 可以由动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合成
而有氧代谢需要氧气参与合成ATP ,但是能够长时间进行
心电图缺血改变
低水平运动 (<5.0METs)或恢复 期出现心绞痛症状 或心电图缺血改变
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心律失常
再血管化后并发 症
心理障碍
左心室射血 分数
功能储备 (METs)
无休息或运动引 起的复杂心律失

AMI溶栓血管再 通,PCI后I或
CABG后血管再 通且无合并症
无心理障碍 (抑郁、焦虑
1. Grigaliuniene A, et al. Hellenic J Cardiol. 2013;54:107- 3. Giullauria F, et al. Eur J Prev Cardiol. 2012;19(6):1410-19
118
4. Redfield MM, et al. JAMA. 2013;309(12):1268-77
运动耐量的表示方法
最大/峰值摄氧量:是运动耐量最直接、最 精确的表达方式,表示为绝对值L/min,相 对值O2/kg/min。
代谢当量(METs) :是运动强度的一种衡量 单位。1MET=3.5mlO2/kg/min,为40岁 70kg体重正常成人坐位安静状态下的代谢 率。试验中测得的耗氧量可换算成相应的 MET值的倍数,是运动耐量简便的表示方 法,更便于临床使用。 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