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笔记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整理数据库原理是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数据库查询和索引、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数据库存储和备份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一个能够存储和组织大量数据的仓库,它能够持久地保存数据,并且能够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存取。
2.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之间结构和关系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来管理和组织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创建、维护、查询和备份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4.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将数据组织成逻辑和物理存储结构的过程。
数据库优化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的过程,包括索引设计、范式化和反范式化等。
5.数据库查询和索引查询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过程,常用的查询语言有SQL。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常见的索引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6.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最小单位,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
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多个并发事务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而采取的措施。
7.数据库存储和备份数据库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到磁盘上的过程。
备份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而将数据库的副本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上的过程,常见的备份策略有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等。
8.数据库安全和权限控制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破坏的措施。
权限控制是指限制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的措施。
9.数据库性能调优数据库性能调优是指通过调整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和优化查询语句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性能。
10.数据库的三层模式数据库的三层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tidb数据库核心原理与架构笔记
tidb数据库核心原理与架构笔记TiDB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以其可伸缩性、强一致性和高可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TiDB的核心原理和架构,以及它所提供的关键功能和优势。
一、TiDB的概述TiDB是PingCAP开发并维护的一种开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通过将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系统相结合,实现了水平扩展和高性能的特性。
相比传统的单机数据库,TiDB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二、TiDB的核心原理1. 分布式架构TiDB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通过Raft协议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具有相同的角色和功能,可以承担查询、事务和存储的任务。
数据分片和复制策略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2. 一致性哈希算法TiDB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将数据分片,并将每个片段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
这种分片方式能够保证数据的均衡分布和负载均衡,同时实现了水平扩展的能力。
3. 分布式事务TiDB支持分布式事务,通过二阶段提交协议(2PC)确保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
在分布式环境下,事务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但TiDB通过高效的协议和锁机制,实现了事务的可靠性和高性能。
4. SQL优化器TiDB的SQL优化器能够解析和优化复杂的SQL查询语句,以提高查询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它采用了基于成本的优化策略,通过计算查询的执行代价和选择最佳的执行计划,使得查询结果更加高效和准确。
三、TiDB的架构1. TiDB ServerTiDB Server是TiDB的核心组件,负责处理SQL查询和事务管理。
它通过解析、优化和执行查询计划,将查询请求发送到合适的存储节点,并返回查询结果给客户端。
2. TiKVTiKV是TiDB的分布式存储引擎,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读写操作。
TiKV使用RocksDB作为底层存储引擎,通过Raft协议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每个TiKV节点都包含多个Region,通过Leader和Follower之间的复制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高可用性。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工程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1 数据操作是对数据间的动态行为。
2 概念模型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
3 数据库的型是稳定的,值是不断变化的。
4 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5 关系演算为关系查询提供了更高级的演算方法。
6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它们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方式为连接。
7 SQL语言grant赋予权限,revoke撤销权限。
8 在多个表实施连接操作的连接视图不能修改,使用分组和聚集函数的分组不能修改,带有由基本数据计算出来的虚拟列的带表达式的视图不能修改。
9 WHERE用于表或视图,HAVING用于组。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事务管理功能。
11 半连接操作是不可交换的。
12 选择运算满足交换律,自然连接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选择运算对自然连接运算具有分配律,集合的并和交运算满足交换律。
投影运算对交运算不具备分配律。
14 若只要求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那么模式分解一定可以达到BCNF。
1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构成。
16 外模式是用户可见的部分数据的存在形式;模式可以等价为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且用户不可见,是三级模式的中间部分;内模式对应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17 应用服务器是指通过各种协议把商业逻辑提供给客户端的程序。
它亦接收来自于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访问结果,并通过客户端将结果返回用户。
18关系模式描述关系的静态结构,它是静态、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随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而变化的。
19 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储存。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关系20 一个属性的值必须属于唯一的域,域在这里相当于数据类型的子集,属性的取值必须为同一域,标识属性的值不能重复且不可以为空。
21关系模型中的候选码定义为某一组属性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为该属性组的候选码,所以其候选码属性的取值必须不能有重复也不能为空。
22 人机界面的设计可采用原型迭代法,首先进行初步设计,再进行用户界面细节设计,最后是原型设计与改进。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1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用系统组成。
1.2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的独立性高a)物理独立性b)逻辑独立性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b)对软件的要求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配置的软件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的数据视图i.数据库管理员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间利用率)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结构ii.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1.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iii.应用程序员1.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模型的四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识记)1.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1.3数据抽象的级别(领会)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领会)1.5数据库系统(DBS)(领会)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几个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基本目的就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4)数据面向程序。
2.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与缺陷(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磁盘上;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3)文件组织呈现多样化;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三个缺陷:1)数据冗余性2)数据不一致性3)数据联系弱3.数据库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末三件大事:1)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2)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
总结了当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尔后于1971年4月正式通过。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2.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
3.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4.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考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5.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6.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7.什么就是数据库中的独立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性存取控制方法?8.sql语言中提供了哪些数据控制(自主存取控制)的语句?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
9.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10.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1.dbms的完整性掌控机制应当具备哪些功能?12.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key)、1nf、znf、3nf、bcnf、多值依赖、4nf。
13.建立一个关于系、学生、班级、学会等诸信息的关系数据库。
14.在一个订货系统的数据库中,存有顾客、货物和订货单的信息。
15.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及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16.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17.下面的结论哪些就是恰当的?哪些就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恳请得出一个反例表明之。
18.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19.什么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
20.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准则。
21.试述查阅优化的通常步骤。
23.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有哪些?24.mammalian操作方式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1.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请问】数据模型就是数据库中用以对现实世界展开抽象化的工具,就是数据库中用作提供更多信息则表示和操作方式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模型就是严苛定义的概念的子集,这些概念准确叙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库原理笔记
数据库原理笔记数据库概念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性⾼数据由DBMS统⼀管理和控制1. 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式和存取⽅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式和存取⽅法。
1.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系统采⽤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式,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张⼆维表,它由⾏和列组成。
关系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Schema)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内模式(Internal Schema)1.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为:R(U,D,DOM,F)R 关系名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的域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1.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性标识。
1.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1. 关系代数运算符关系数据库标准语⾔SQL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
集数据定义语⾔(DDL),数据操纵语⾔(DML),数据控制语⾔(DCL)功能于⼀体。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考点归纳)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考点归纳)一、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的架构、数据库语言分类及特点等。
二、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属性、码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数据的完整性、关系数据库设计原则和规范化等。
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和执行、ACID特性和并发控制、事务管理、数据恢复和故障处理等。
四、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和E-R图、数据库设计过程和规范、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五、数据库查询与操作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SQL中的查询操作、连接操作、分组与聚集操作、嵌套查询、事务管理等。
六、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类型(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权限控制、访问控制、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
七、数据库性能调优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索引技术、查询优化等。
八、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等。
九、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查询操作、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等。
十、XML数据库XML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XML数据模型、XML数据库查询和操作、XML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等。
综上所述,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涵盖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它不仅包括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模型,还包括了数据库的设计、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提高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存储数据的系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访问和管理这些数据。
它是现代应用程序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
1.数据库的类型-层次数据库:通过树状结构组织数据,适合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
-网状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适合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
-关系数据库:数据以关系的形式组织,主要有表、行和列构成,使用标准的SQL查询语言进行操作。
-非关系数据库:使用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适合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
2.关系数据库的特点-数据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表由行和列组成。
-表中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有特定的数据类型,可以对其进行约束。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存储结构分离,使得数据的操作更加灵活。
-支持事务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SQL语言-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语言。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DDL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表、索引、视图等。
-DML用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数据。
-DCL用于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访问权限和事务管理。
4.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将数据组织成适合存储和检索的结构。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了数据库的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将实体和关系转化为概念模型,采用E-R图进行表示。
-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确定实体、属性、关系和约束。
-物理设计阶段将关系模型映射到存储结构,包括索引、分区、冗余等。
5.数据库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索引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列,可以是唯一的或非唯一的。
-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但同时会增加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的时间。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习题一、核心知识点1、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比较。
文件系统:数据可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但是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意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2、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外模式/模式、模式、内模式3、简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中的两级映像,并说明其优点。
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优点:这两级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4、简述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5、简述数据库独立性的特点。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6、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硬件、软件、人员7、简述DBA的主要职责。
数据库管理员(DBA)负责全面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其主要职责有;设计与定义数据库系统;帮助最终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监督与控制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和运行;转储与恢复数据库;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调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重构数据库8、简述关系模型的特点。
关系中每一个字段也称字段,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单位;每一列数据项是同属性的。
列数根据需要而设,且各列的顺序是任意的;每一行记录由一个事物的诸多属性组成,记录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关系是一张二维表,不允许有相同的字段名,也不允许有相同的记录行9、简述关系模型的组成部分。
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10、简述关系的性质。
1对11对0..*1对1..*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关系中元组的顺序(即行序)可任意关系中属性的顺序可任意同一属性名下的各个属性值必须来自同一个域,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数据关系中各个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属性可来自同一个域,即它们的分量可以取自同一个域。
关系中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或者说所有的属性值都是原子的,即是一个确定的值,而不是值的集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总结笔记
1.1 软件危机
• 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危机的原因
• • • • • •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软件开发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过分依靠个人技巧和创造性 没有充分的文档资料(软件配置主要包括程序、文档和数据等) 软件可靠性缺少度量的标准,质量无法保证 轻视软件维护(维护费用占软件总费用的55%-70%) 用户需求没有完整准确的认识,就匆忙着手编写程序(主要原因)
改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
错误;
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
善;
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1.4 软件过程
• 在实际软件开发时,软件规模、种类、 开发环境及开发时使用的技术方法等 因素,影响阶段的划分。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技术 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工具 软件开发方法学
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度量 项目估算 进度控制 人员组织 配置管理 项目计划
1.2 软件工程
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 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 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 需要组织管理措施。
• 软件工程正是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 一门新兴学科。
无章法(个人英雄主义)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团队合作开发)
1.2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1968年秋,提出软件工程 • IEEE 1993年给出定义: 1) 将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 工程原则和方法,应用于软件 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2) 对1)中方法的理论研究。
数据库原理重要知识点
数据库原理重要知识点1.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如何组织和表示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型,它使用表来表示实体和关联的关系。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根据需求规范和业务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映射到数据库模式的过程。
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
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和规范化。
3.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来检验关系模式是否满足其中一种规范化要求的概念。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范式化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中无多余和冗余的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检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关系代数。
SQL是一种声明式的语言,可以用来从数据库中查询和操作数据。
5.事务管理: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事务管理是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
常见的事务管理技术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和并发控制。
6.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查询的速度。
数据库中的索引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列的值来排序和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
7.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物理存储优化、查询优化和并发控制优化等方面。
数据库优化可以减小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增强数据库的并发能力。
8.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保存到另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数据库恢复是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还原数据库到之前的状态。
常见的备份与恢复方法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和事务日志。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措施。
它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和加密等方面。
数据库系统原理--笔记整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1)授权grant的一般格式为:grant<权限> on <对象类型> to <用户>其语义是将指定操作对象的指定操作权限授予指定的用户;不同对象类型允许的操作权限例如:把查询student权限授权给用户U1;Grant select on table student to U1;⎽(2)收回权限revoke格式:revoke <权限> on<对象类型> from <用户>例如:把用户U4修改学生学号的权限收回Revoke update(sno) on table student from u4;⎽超键(super key)、候选键(candidate key)和主键(primary key)的区别?超键(super key):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程序主键比如一个小范围的所有人,没有重名的,考虑以下属性身份证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唯一,所以是一个超键姓名唯一,所以是一个超键(姓名,性别)唯一,所以是一个超键(姓名,性别,年龄)唯一,所以是一个超键--这里可以看出,超键的组合是唯一的,但可能不是最小唯一的身份证唯一,而且没有多余属性,所以是一个候选键姓名唯一,而且没有多余属性,所以是一个候选键--这里可以看出,候选键是没有多余属性的超键考虑输入查询方便性,可以选择身份证为主键也可以考虑习惯选择姓名为主键--主键是选中的一个候选键封锁粒度与系统的并发度成反比。
试述事务的四个性质,并说明每一个性质由DBMS的哪个子系统实现?每一个性质对数据库系统有什么益处?答:原子性:一个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什么也不做(由DBMS的事务管理子系统来实现);一致性:一个事务独立执行的结果,应(由DBMS的完整性子系统执行测试任务);隔离性(由DBMS的并发控制子系统实现);持久性(由DBMS的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的)。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整理
目录1.1.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基本特征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数据定义功能 (1)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数据操纵功能 (1)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其它功能 (2)数据库系统(DBS) (2)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数据管理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2)人工管理特点 (3)文件系统特点 (3)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数据结构化 (3)整体结构化 (3)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独立性高 (4)物理独立性 (4)逻辑独立性 (4)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5)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5)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6)1.2.7 关系模型 (6)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7)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7)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7)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7)模式(Schema) (7)实例(Instance) (7)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7)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7)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8)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8)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和数据独立性 (8)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8)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8)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9)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9)2.1.1 关系 (9)域(Domain):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9)候选码(Candidate key) (9)全码(All-key) (9)主码(Primary key) (9)主属性 (9)2.2.1基本关系操作 (10)2.3.1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10)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0)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0)2.3.2 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 (10)2.3.4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0)2.4.2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11)象集Zx:本质是一次选择运算和一次投影运算 (11)悬浮元组 (11)外连接 (11)左外连接 (11)右外连接 (11)除:查找在被除数R中能够完全覆盖除数S的部分[的剩余值] 11 3.1.2 SQL的特点 (11)1.综合统一 (12)2.高度非过程化 (12)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12)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12)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12)3.3.1 模式的定义和删除 (12)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 (12)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RESTRICT> (12)CASCADE(级联) (12)RESTRICT(限制) (13)3.3.2 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 (13)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13)ALTER TABLE <表名> (13)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13)RESTRICT:删除表是有限制的。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
数据(Date):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他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DB):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唯一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一样是见算计的基础软件,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管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在CREA TE T ABLE中用PRIMARY KEY 定义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在CREA TE T ABLE中用FOREIGN KEY短语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前两个被称作关系的两个不变性。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对应于视图和部分基本表,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笛卡尔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SQL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于一体主要特点:综合统一、高度非过程化、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语言简洁,易学易用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笔试必备
绪论●数据库技术中的四个名词:DB、DBMS、DBS、数据库技术。
其概念是不同的。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组成, 通常由数据库(DB)、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四部分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2.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
DBMS对数据库的控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
3.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这一部分包括数据库的初始数据的载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储功能、数据库的重组织功能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大都由各个实用程序来完成。
4.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记为DD)。
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是:供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查找有关对象的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处理用户存取时,要经常查阅数据字典中的用户表、外模式表和模式表;供数据库管理员查询,以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支持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分析。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1.外模式2.内模式3.模式4.模式间的映像数据模型1.三个世界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数据描述的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信息世界中的几个概念:(1)实体--即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2) 实体集--同类实体的集合(3) 属性--实体的特性(4) 实体标识符--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机器世界中的四个概念:(1)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2)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3)文件--同一类记录的汇集(4)键(关键码)--能唯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数据库系统概论 笔记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数据库系统概论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介绍了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管理和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笔记。
一、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与记录,是信息的基础。
而信息则是有用的数据集合,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组织起来的。
知识是对信息的理解、解释和应用,也就是对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处理。
二、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采用某种数据模型描述某个领域中的数据集合,具有永久保存、共享、大规模、随机访问、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在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管理中,数据库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工具。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实现了对数据库的访问、管理和维护。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DB2、SQLServer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是保证数据安全性、高并发处理、快速查询和合理管理,且能够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请求。
四、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例如企业信息管理、政府系统、医疗卫生、金融行业、科学研究等。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文档管理质量,使数据更准确、更可靠。
五、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的框架,它是实际数据的计算机可操作和可处理的定义。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它通过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访问。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单元是表(表格),因此关系数据库也称为表格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数据独立性、高灵活性和易于维护。
七、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学习笔记01
数据库系统原理考核目标:识记(1):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性内容(如各种数据库原理相关的属于、定义、特点、分类、组成、过程、功能、作用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2):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数据库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概念、原理的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原理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并能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3):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数据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综合应用(4):要求考生更够综合运用数据库原理、方法、技术,分析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应用问题,如设计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第一章总体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和数据模型等内容。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1数据库基本概念识记层次数据(Date):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以及关于该数据的解释是密切相关的。
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含义的说明,也成为数据的语义,即数据说蕴含的信息。
数据与其语义密不可分,没有语义的数据是没有意义和不完整的。
因此,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数据库(DateBase,DB)从严格意义上讲,所谓数据库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且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亢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系统易于扩展,并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
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e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它负责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储存数据,并帮助数据库的使用者能够从大量得数据中心快速地获取所需数据,以及提供必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统一控制机制,实现对数据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点
1.信息:人脑对现实世界事务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事物间的联系的抽象反映。
2.数据:由用于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组合的,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3.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4.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数据库,特点:集成性,共享性),用户(包括DBA),软件系统(包括DBMS),硬件系统5.三级模式二级映像:三级模式:1、(逻辑/概念)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2.外/子/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有多个(保证安全性),是概念模式的某一部分的抽象表示3.内/存储/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是对数据库存储结构的描述,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达方式。
二级映像:1.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2.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优点:1.保证数据库的独立性,模式/内模式分开(物理独立性),模式/外模式分开(逻辑独立性)。
2.简化了用户接口。
3.有利于数据共享。
4.有利于数据的安全保密。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2.数据操纵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5.数据通信接口6.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7.DBMS的组成:1.语言编译处理程序(定义,操纵)2.系统运行控制程序()3.系统建立、维护程序4.数据字典8.数据模型:定义:是一种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模型。
分类:可分为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逻辑模型由DBMS转换为物理模型)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常用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9.关系模型优缺点:优点:1.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2.数据结构简单,用户易懂易用,用关系描述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3.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了程序员工作。
缺点:查询效率不如非关系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 ★★★★1.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处理中,通常计算是比较简单的,而数据的管理较为复杂。
数据管理指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和传送等操作。
识记1.1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该阶段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技计算;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算题时将数据输入;2、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由程序员自行设计与安排;4、数据面向应用,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识记1.2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上;缺点: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1、数据冗余性;3、文件组织已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散列文件等;2、数据不一致性;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利用;3、数据联系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识记1.3 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差别可以很大;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4、系统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及数据安全性;5、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2.1 数据描述的三个领域: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用文字和符号记载下来,称之为信息世界。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中,以数据形式存储,称之为机器世界。
领会2.2 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数据的逻辑描述和物理描述:在数据库中,每1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分。
类型是概念的内涵,而值是概念的处延。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
领会2.3 物理存储介质层次,存储器中的数据描述:物理存储中的数据描述:1、高速缓冲存储器:数据库中通常不研究Cache 的存储管理;1、位;2、主存储器;2、字节;3、快擦写存储器:EEPROM ;3、字;4、磁盘存储器;4、块:是内存和外存交换信息的最小单位;5、光存储器:如CD-ROM ;5、桶:外存的逻辑单位,可以包含不一个物理块或多个在不同空间上的不连续的物理块;6、磁带;6、卷:一台输入输出设备所能装载的全部有用信息称为卷,一盘磁带就是一卷;领会2.4 数据联系的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 联系:表现在数据上是同一记录内部各字段间的联系。
如在文件系统中,主要就是单考虑记录内部的联系。
所以,整体上,文件间缺乏联系。
一对一联系,1:1;实体间的联系:反映有数据上是记录之间的联系;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 :N ;3.数据模型领会3.1 数据模型的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我们用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与语义。
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如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 模型(Entity Relation ));结构数据模型;简单应用3.2 概念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这类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故在数据库前期用于进行概念设计,而后转换为计算机可实现的数据结构。
这一类中著名的是“实体联系(ER )模型”,分为四个基本成分:实体类型,用矩形框表示;联系类型,用菱形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用椭圆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连接,用直线表示,并在直线的端部标上联系的种类,1:1 / 1:N / M:N ;ER 模型的优点:1、接近人的思维,便于理解;2、与计算机无关,用户容易接受;领会3.3 结构数据模型中层次、网状模型要求识记,关系模型要求领会:结构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并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类模型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以便于计算机实现。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括:数据结构: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数据操作: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等)两类操作的实现。
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原则。
结构数据模型有: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等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联系类型单独成为一个记录类型,上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间的联系是1:N 。
优点:记录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只能表示1:N 关系;由于树型结构层次顺序严格和复杂,导致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也较为复杂,故编写程序很复杂。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ER 模型中的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都转换为记录类型,每个M:N 联系用两个1:N 联系实现。
优点:记录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M :N 联系也可以通过分拆成2个1:N 联系来实现。
缺点:编写程序较为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在关系模型中称为关系(一张二维的表格)。
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概念简单,易为初学者理解。
关系模型与层次、网状模型最大的差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来检索数据,表格易于用户理解,SQL 语言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
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有:DB2、ORACLE 、SYBASE 、INFORMIX 、Foxpro 、Access 等。
识记3.4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虽然关系数据库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现实世界中仍存在许多复杂数据结构,如CAD 数据、图形数据等,关系模型在这方面的处理能力有所力不从心。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面对对象概念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最基本的概念是对象和类。
对象:对象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模型化,与记录的概念相仿,但远比记录复杂。
每个对象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把状态和行为封装在一起。
类:将属性集和方法集相同的所有对象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类。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能完整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但模型相对比较复杂。
4.数据库的体系结构领会4.1 三级结构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三级,又称为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外部级: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
概念级: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是全局的数据视图。
内部级: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存储的结构。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描述外模式的数据定义语言称为外模式DDL 。
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描述概念模式的数据定义语言称为模式DDL 。
概念模式用于连接外模式和内模式,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并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任何一级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另一级。
概念模式由若干个记录类型组成。
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形式,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描述内模式的数据定义语言称为内模式DDL 。
领会4.2 两级映象的概念:三级结构间的差别很大,为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 在三级结构间提供了两个层次的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
在外模式中描述。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
一般在在内模式中描述。
数据描述领会4.3 两级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又分为物理数据和逻辑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对外模式的影响当然更小),我们称为物理数据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对概念模式的栌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我们称之为逻辑数据独立性。
领会4.4 用户、用户界面:用户:用户是指使用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人或联机终端用户。
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称为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定义在外部级上,是用户和数据库系统间的一条分界线,在界线以上的外模式是用户可知的,而有界线以下是用户不可知的。
数据库模式:我们常说的“定义了一个数据库”,其实就是指定义了一个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只有在数据库模式中装入数据后,数据库才算真正建立起来。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领会5.1 DBMS的功能: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查询、更新等都 是通过DBMS 进行,其主要功能如下: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故在DBMS 中包括DDL 的编译程序。
数据库的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存储管理;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装载程序;备份程序;文件重组织程序;性能监护程序;数据字典DD :数据库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
管理DD 的实用程序称为DD 系统。
领会5.2 DBMS的组成:查询处理器:DDL 编译器、DML 编译器、嵌入型DML 的预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存储管理器: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领会5.3 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1、执行应用程序中的DML 数据操纵语句,启动DBMS ;2、DBMS收到命令后加以分析调出对应的外模式,并决定其是否执行;3、在决定执行A 的命令后,调出相应的模式描述,并进行外模式/模式映象;4、调出相应的内模式描述,进行模式/内模式映象确定应读入的物理记录及地址;5、DBMS 向操作系统发从指定地址读物理记录的命令;6、OS 执行读命令,把指定地址的物理记录读入OS 的系统缓冲区,进而读入 数据库的系统缓冲区,并在操作结束后向DBMS作出响应;7、随后,DBMS 将读入系统缓冲区中的数据转换成概念记录、外部记录;8、DBMS 将导出的外部记录从系统缓冲区送到程序A 的变量区中;9、向运行日志数据库中定入读一条记录的信息;10、DBMS 将读记录操作成功与否的信息返回给程序A ;6.数据库系统(DBS )领会6.1 DBS 的组成: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