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含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答案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A.狭小的空间B.与氧气接触C.温度达到着火点D.物质具有可燃性2.2010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识。

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4.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

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5.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6.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锅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的原理之一是(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D.降低着火点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10.下列灭火的措施中,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自身着火点以下的是( )A.木柴着火时,用沙子覆盖B.森林起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C.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D.煤气灶着火时,喷洒二氧化碳干粉1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1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13.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C.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14.下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解析)

课题7.1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基础篇】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C、隔绝空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4、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严禁烟火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油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7、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

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提供氧气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9、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1),包括事例(2)(填序号).10、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B.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D.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答案】B【解析】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正确,B、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和蔬菜,错误,C、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会产生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正确,D、室内起火,大量的有毒气体飘向空中,所以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正确,故选B【考点】化学与生活2.“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C【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因为乒乓球片比滤纸片更易燃烧,通过铜片上的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考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4.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C【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而灭火,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的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可以防止火势的蔓延,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遇到火灾时,有害气体弥漫在上方,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D. ②④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酒和醋的酿造B. 动植物的呼吸C. 蜡烛燃烧D. 食物腐烂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氨气B. 氢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C. D.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 减少酒精的挥发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8.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A.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C.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D.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点B. P点C. N点D. M点10.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兴趣实验,将一张浸有酒精的棉手帕点燃,然后甩动手帕,当大火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你认为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 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B.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C. 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D. 手帕没有与氧气接触1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 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二、填空题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11.为了探究可
燃物燃烧的条件,
按如图的甲、乙两个
装置进行对比实
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29页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
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
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
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
冷静自救
乘电梯逃离
贴近地面逃离
)
B.
C.
D.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3.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5.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6.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7.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8.“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都会用到水,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B.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10.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_7.1_燃烧和灭火_(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_7.1_燃烧和灭火_(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 7.1 燃烧和灭火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2.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燃气灶上煮饭时,不一定要有人照看B.夜间察觉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要及时开灯查找泄漏源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一定会引起爆炸4.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 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6.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时有火灾发生.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A.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B.可将毛巾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作防毒面具C.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D.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7.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8. 一种新型的灭火陶瓷砖,在高温烘烤下,会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9. 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开关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10.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不填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11.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氢气12. 如图中表示可燃物能燃烧的点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3.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把白磷放入的沸水中,白磷不会燃烧,原因是________.14. 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就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15. 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图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的方法.16. 下列灭火方法主要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的是________.煤气泄漏着火,关闭煤气阀门.熄灭酒精灯,用灯盖盖灭.棉花着火,用水浇灭.________.17. 根据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火焰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年月日,山西古交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人死亡,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请列举一条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________.18. 爆炸指在________空间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的结果.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9.(11分) 白磷是着火点很低的自燃物品,回答下列有关白磷火灾的相应间题:(1)白磷着火时应该用低压水扑救,不能使用高压水冲击,为什么?(2)对于喷水冷却后已固化的白磷应如何处理?依据什么原理?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20.(15分)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_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 7.1 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答案】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解答】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错误;、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错误;、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错误;、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正确.故选.2.【答案】C【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解答】解:、发现实里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高层住房着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3.C【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燃气灶上煮饭时,为防止发生危险,一定要有人照看;、根据煤气是可燃性气体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条件分析.【解答】解:、燃气灶上煮饭时,为防止发生危险,一定要有人照看,故错误;、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开灯查找泄漏源,是错误的;、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是正确的;、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要在爆炸的极限范围内才会引起爆炸,故错误.故选.4.【答案】B【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5.【答案】B【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决本题.【解答】解: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故选.6.【答案】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湿毛巾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气体或烟尘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烟雾和有毒气体能随热气流上升,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室内遭遇火灾石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可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故该自救措施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毒的气体或烟尘,故该自救措施正确.、烟雾和有毒气体能随热气流上升,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能防止吸入烟雾,故该自救措施正确.、室内遭遇火灾时,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易受伤害,要采取主动措施,故该自救措施错误.故选:.7.【答案】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解析】、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燃烧与灭火 (含详细解析)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燃烧与灭火 (含详细解析)

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燃烧与灭火命题点1燃烧与灭火考向1燃烧条件的判断1.(2023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3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

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2.(新趋势)·劳育(2023温州改编)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3.(2022嘉兴改编)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原始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迈进了植物能源时代。

钻木取火中“钻木”过程相当于满足燃烧条件中的________。

(2)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

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3)1830年发明了火柴。

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

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考向2灭火原理及方法4.(2023北京)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5.(新趋势)·科普阅读题(2023贺州)“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燃烧与灭火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燃烧与灭火含答案

燃烧与灭火一、单选题1.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A.高层建筑物起火即乘电梯撤离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图书档案起火,应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答案】A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答案】A3.将燃着的镁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答案】B4.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窗户呼救 B.家里的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油烟机C.酸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涂碱溶液中和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答案】D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的一些做法科学合理的是A.厨房中铁锅洗干净后,为了防锈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其表面涂油B.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具有乳化作用C.厨房里油锅着火,向锅里注水D.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答案】D6.某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煤火炉上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B.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马上打开排气扇排气C.为了延长铝锅的使用寿命应常用钢丝球刷洗以保持洁净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答案】D7.下列化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石墨在通常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对环境产生影响C.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D.所有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答案】C8.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D9.俗语:“人要实火要虚”,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房屋着火,可用高压水枪灭火,根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答案】A11.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7.1燃烧和灭火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7.1燃烧和灭火同步分层作业(基础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上学期初中化学人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A.NaHCO3B.乙醇C.白磷D.NaOH2.以下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农家肥的腐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D.炎热夏天食物的快速腐烂3.用“灭火毯”可在生活中迅速盖灭油锅起火,其灭火的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刻用水浇灭D.图书馆着火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换气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6.京哈高铁高寒动车组堪称“最抗冻的高铁”,“高寒疾跑”既是中国速度,也是中国温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铁动车上不限制乘客吸烟B.用于制作动车导电滑板的是炭黑C.花露水中含有酒精,属于高铁限带物品D.动车配备的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二.填空题(共3小题)8.化学小组同学在观看了CCTV﹣2《是真的吗?》后,根据报道做了一个“电池锡纸取火”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②将上述“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1号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

【温馨提示】同学们做实验时一定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烫伤。

中考《燃烧和灭火》经典例题及解析

中考《燃烧和灭火》经典例题及解析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燃烧概念:“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例如,电灯发光、原子弹爆炸(核反应)、萤火虫发光都不是燃烧。

2.燃烧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影响物质燃烧的三个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

(3)氧气的浓度。

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1)加催化剂。

(2)将固体或液体可燃物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或液滴),以达到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效果。

(3)燃烧反应中增加氧气的浓度。

其它反应也可利用提高反应物浓度的方法来加快物质间的反应。

5.爆炸(1)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也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如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爆炸。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4)在可燃性气体泄漏或易燃易爆品泄漏时,要注意不能使用产生明火的东西外。

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开灯或使用电器,以防因用电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将物质点燃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三者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2.灭火的三种常用方法(1)隔离法:将已燃物与未燃物隔开,可以阻止燃烧区的扩大。

(2)窒息法:使燃烧物因缺少氧气助燃而熄灭。

(3)冷却法:通过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终止燃烧。

3.用来灭火的物质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一般绝开来。

用水灭火是水受热汽化,吸热降低4.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1)干粉灭火器:除扑灭一般可燃物(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3)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起的失火。

5.火场自救方法(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域。

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18•甘南州)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2018•滨州)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2018•宁夏)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2018•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5.(2018•郴州)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6.(2018•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2018•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8.(2018•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9.(2018•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10.(2018•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11.(2018•自贡)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12.(2018•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2018•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14.(2018•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15.(2018•佛山)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16.(2018•陕西)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7.(2018•常州)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18.(2018•湘西州)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二、填空题(共2小题)19.(2018•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20.(2018•玉林)2018年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________;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__.(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8•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22.(2018•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23.(2018•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24.(2018•青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__________的关系.(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25.(2018•襄阳)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填燃烧的条件).(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6.(2018•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27.(2018•南宁)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8.(2018•六盘水)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29.(2018•青海)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30.(2018•大连)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18•甘南州)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点评】增大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使燃烧更充分,更旺.2.(2018•滨州)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8•宁夏)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4.(2018•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剧烈的反应﹣﹣燃烧;一是缓慢氧化;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解答】解: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燃烧现象、燃烧与爆炸、氧化反应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5.(2018•郴州)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6.(2018•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2018•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2018•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解答】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9.(2018•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18•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11.(2018•自贡)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同步练习 有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下列探究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二非选择题1.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7.1 燃烧和灭火 同步习题(含解析)

7.1 燃烧和灭火同步习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不是燃烧所需的条件是()A.可燃物B.可燃物与水接触C.可燃物与空气接触D.温度达到着火点2.寿宁粉丝含有淀粉,点燃粉丝,燃烧端朝上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主要原因是()A.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B.热空气增大了粉丝的着火点C.温度没有继续达到粉丝的着火点D.粉丝还含有其他物质,阻止它继续燃烧3.小红对蜡烛燃烧过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蜡烛燃烧一会儿后,会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实验②中,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看到白瓷板出现上黑色的小颗粒,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C.实验③中,细木棍与火焰接触的两端颜色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D.实验④中,只能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4.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D.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可能燃烧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运动员急促呼吸B.粮食酿酒C.蜡烛燃烧D.镁条发黑6.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档案资料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D.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灭7.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两处均不燃烧B.红磷不燃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8.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9.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7.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7.1燃烧和灭火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资料: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H2O=Ca(OH)2,反应为放热反应)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的变化B.b图烧杯中的水不仅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热量,还可以使白磷隔绝空气C.c图集气瓶中的水可用来排尽其中的空气并可用来观察H2何时收满D.d图集气瓶中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A.实验Ⅰ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B.实验Ⅰ和Ⅰ对比,可说明酸的种类会影响反应的速率C.实验Ⅰ和Ⅰ对比,可说明参加反应的固体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反应的速率D.实验Ⅰ和Ⅰ完全反应后,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3.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用催化剂B.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4.每个公民都要树立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点燃打火机检验家中燃气是否泄漏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MnO2是否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B.探究水的组成C.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验证燃烧需要氧气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Ⅰ过程中,仅Ⅰ燃烧;继续升高至260Ⅰ过程中,又仅Ⅰ开始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Ⅰ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ⅠⅠ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C.对比ⅠⅠ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对比ⅠⅠ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科学的是A.发现火势较大的火情,立即拨打“119”B.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俯低身子逃出C.通电的电线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D.当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严禁开排气扇等与电源有关的开关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用水灭火,既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又能使可燃物隔绝空气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9.下列促进燃烧和灭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不断向燃煤锅炉的炉膛中吹入空气B.汽车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C.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D.电器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蜡烛的燃烧二、判断题1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即可燃烧。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022年化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022年化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响.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思路解析:此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答案:去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思路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响速率.答案:(1)Al2(SO4)3 +6NaHCO3 = = = =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10分钟训练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以下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3)釜底抽薪.(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灭火的三种根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答案:D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思路解析: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CO〕中毒.答案:A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下列图.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思路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到达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到达木头的着火点30分钟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参加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方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 -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那么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到达灭火的目的.答案:D2.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以下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枯槁树枝、树叶等可燃物D.打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到达灭火的目的. 答案:A3.以下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答案:B4.〔经典回放〕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思路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清楚显的优点.①制取H2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一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平安、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答案:BC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到达着火点,如果没到达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到达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到达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答案:C6.以下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答案:A7.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答案:C8.以下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那么是平安的.答案:B9.你能说出以下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答案:(1) "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2)燃烧离不开空气, "煽风〞那么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10.写出以下列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响,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假设碳被氧化成CO 或CO2被碳复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 .书写时假设写出CO2与C的反响方程式,即CO2 +C高温2CO ,那么错误,原因是该反响发生时要吸收热量.答案:(1)C +O2点燃CO2(2)2C +O2点燃2CO〔3〕2CO +O2点燃2CO211.(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假设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枯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答案:(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①②(3)严禁烟火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分钟训练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水属于纯洁物、化合物、氧化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组成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思路解析:此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根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 ,从宏观角度讲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通电后 ,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发生分解反响 ,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 ,如眼看、鼻闻、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 ,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 ,并做了直接描写 ,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 ,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 ,得出的结论 ,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 ,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 .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所以它们都不是此题的答案 .答案:A____________色 ,____________气味 ,____________味道的____________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_℃ ,沸点为___________℃ .水在_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 ,为___________g·cm -3.水结冰时体积 ,所以冰的密度(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___________ 冰能在水面上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根本物理性质 .答案:无无无液0 100 4 1 增大小于浮10分钟训练1.〔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表达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 ,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 ,可以听到锋利的爆鸣声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 ,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难溶于水 .纯洁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D2.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0% -80%-4 L -4 L水C.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 ,骨骼、肌肉中不含水D.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 ,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 ,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D3.以下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B.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8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BC4.小兰已经知道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 ,你认为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 ,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做实验时一定要严肃、认真 ,大胆猜想 ,勇于创新 .答案:B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蛋白质C.水D.脂肪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 -70%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 ,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要想很好地利用水 ,首|先要了解水 .答案:C30分钟训练1.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属氧化物 .答案:A2.〔经典回放〕以下列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同的原子 .图C只有一种原子 ,表达的肯定是单质 .图B虽含两种原子 ,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 ,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 .图D构成最|复杂 ,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 ,又有单质分子 ,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 ,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洁物 .所以选图A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 ,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 ,还有单质分子 ,所以图D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 .答案:A3.〔经典回放〕1661年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Boyle〕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 .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 ,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 ,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今天 ,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显然 ,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 .电解水实验证实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属于纯洁物 .答案:D4.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2 .答案:A5.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C.由水分子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D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思路解析: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因此正极产物助燃 ,负极产物可燃 .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答案:B7.1 mL水约20滴 ,某容器假设每秒漏2滴水 ,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 ?(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5 L计)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mL/ 20/2/60/6024滴秒滴分秒小时分小时⨯⨯⨯=8 640 mL8 649 mL×10-3 L·mL -1 =8.640 L8.640 L÷2.5 L≈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5天 =8.640 L8.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 ,左边为____________ ,右边为____________ ,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 .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该气体能燃烧 ,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木条复燃氢、氧两种元素9.(1)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2)设计一简单实验 ,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1〕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表会形成一层水珠 .〔2〕①品尝一下味道 ,如果味咸 ,就是食盐水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 ,假设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蒸发的是食盐水;假设无固体出现 ,那么蒸发的是蒸馏水 .。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燃烧及灭火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共18小题)1.(•甘南州)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滨州)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宁夏)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5.(•郴州)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6.(•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8.(•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9.(•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10.(•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11.(•自贡)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12.(•日照)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14.(•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15.(•佛山)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16.(•陕西)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7.(•常州)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18.(•湘西州)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白磷在冷水时,通入空气也能燃烧B.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溢出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D.用金刚石去冰箱里的异味二、填空题(共2小题)19.(•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20.(•玉林)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________;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__.(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0小题)21.(•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22.(•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23.(•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24.(•青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__________的关系.(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有关.(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25.(•襄阳)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填燃烧的条件).(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6.(•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__________.27.(•南宁)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8.(•六盘水)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__________.(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29.(•青海)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棒若将燃烧端朝上,往往木棒没燃尽就熄灭了,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清除,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30.(•大连)坩堝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现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气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同步训练:燃烧和灭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甘南州)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点评】增大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使燃烧更充分,更旺.2.(•滨州)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宁夏)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故选:A.【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4.(•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剧烈的反应﹣﹣燃烧;一是缓慢氧化;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解答】解: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燃烧现象、燃烧与爆炸、氧化反应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5.(•郴州)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选:A.【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6.(•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C、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D、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解答】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B、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正确;C、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D、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9.(•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故选:A【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11.(•自贡)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