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3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同步练习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以下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的是(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温度到达着火点2.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3. 近几年“纸火锅〞(如图3-3-1)逐渐流行起来。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对此现象,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图3-3-1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4.对以下词语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势——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5.2022·绥化以下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道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6.2022·鄂州如图3-3-2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不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图3-3-2A.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B.去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7.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食物腐败、钢铁生锈,这三种现象变化的共同点是( )①有热量放出②能发出光③有氧气参与反响④反响速率很快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8.2022·徐州以下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拓隔离带——去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9.如图3-3-3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B.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纯碱是碱C.滴有品红的水通过活性炭后变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说明铁具有可燃性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OH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B.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C.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体积变大3 .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酒和醋的酿造B.铁生锈C.动植物的呼吸D.水变成水蒸气4 .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下列成语都涉及到燃烧的相关知识,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氧气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浓度从而使燃烧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5 . 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B.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层建筑物起火应乘电梯撤离B.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来灭火C.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D.俗话讲“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其中对“火要空心”的解释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 . 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B.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C.分子在不断运动D.质量守恒定律8 . 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
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
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9 .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10 . 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天然气和煤气C.氢气和氧气D.煤气和氢气二、选择填充题11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B除去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足量锌粉C区分氢气和甲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D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_____三、填空题12 .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2 .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3 . 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B.34C.44D.784 . 下列各种现象与可燃物着火点无关的是A.酒精灯用火柴点燃,而煤须用其他易燃物引燃B.白磷存放在冷水中能防止自燃C.把盛有水的小纸船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纸船没有燃烧起来D.电器着火时常用沙土扑灭5 .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密封保存石灰水B.白磷在冷水中保存C.铁制品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D.密封保存浓盐酸6 .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D.水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7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8 .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液化石油气燃烧B.铁生锈C.食物腐败D.酒的酿造9 .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提高火柴的着火点,使其燃烧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水变为水蒸气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0 . 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
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D.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2 . 下列变化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浓盐酸在纸上写字B.食盐水中加肥皂水C.燃烧条件的探究D.明矾净水3 . 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4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5 . 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6 . 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 . 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C.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8 .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食物的腐烂C.实验室制取氧气D.红磷燃烧9 .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泼洒沙土熄灭篝火B.灯帽盖灭酒精灯C.在加油站内吸烟D.楼道配备消火栓10 .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二、选择填充题11 .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B硬水软化煮沸或蒸馏C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无色酚酞D鉴别氯化钠与硝酸铵A.A B.B C.C D.D三、填空题12 . (9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①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这些化石燃料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粤教版化学九上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 解析版
粤教版化学九上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可燃物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__,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3.由________引起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4.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5.灭火的原理:(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二、单选题6.下列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 自燃B. 爆炸C. 出现发光、发热现象D. 变色7.在下列标志中,一定要在加油站张贴的是()A. B. C. D.8.森林失火时,消防人员一定会组织人力砍伐未失火的树木,制造隔离带。
消防人员采取这种措施是运用了灭火原理中的()A.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B. 清除可燃物C. 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D. A,B,C都对9.用嘴吹蜡烛,能够吹灭的原因是()A. 清除了可燃物B. 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D. 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10.用扇子扇火,越扇越旺。
其中的原因是()A. 提高了可燃物温度B. 提高了可燃物着火点C. 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更充分D. A,B,C都对11.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A. 宇宙飞船的温度太低,不能达到火柴的着火点B. 缺少氧气C. 失重条件下不能点火D. 无可燃物12.海湾战争时,科威特许多油井起火,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很大贡献。
假如你就是救援人员之一,你认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 设法阻止油井喷射B. 设法隔绝空气C. 设法降低油井温度D.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13.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A. 水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离了可燃物B. 水能隔绝空气C. 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D. B、C都正确14.燃着的火柴火焰竖直向上放置会熄灭,其中的缘由是()A. 可燃物着完了B. 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C. 空气不充足D. 温度降至火柴着火点以下三、实验探究题15.某同学为了更好的理解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实验。
《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022年化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响.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 ,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思路解析:此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答案:去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思路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响速率.答案:(1)Al2(SO4)3 +6NaHCO3 = = = =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10分钟训练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以下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3)釜底抽薪.(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灭火的三种根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答案:D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思路解析:煤气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大量残留而导致煤气〔CO〕中毒.答案:A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下列图.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思路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到达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到达木头的着火点30分钟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思路解析:酒精即使参加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方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 -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那么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到达灭火的目的.答案:D2.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以下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枯槁树枝、树叶等可燃物D.打119火警,等待用水灭火思路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到达灭火的目的. 答案:A3.以下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思路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燃烧影响很小.而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速度相差很大,如油很容易燃烧而木材却相对困难;周围空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如高原上空气稀薄,燃料燃烧较缓慢;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影响物质的燃烧,如煤点燃比柴草困难,速度也慢.答案:B4.〔经典回放〕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思路解析:氢气作为新能源,具有十清楚显的优点.①制取H2的原料为水,来源广泛;②产热量高;③生成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但氢能源现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其关键原因是:一没有找到廉价的开发方法;二没有获得平安、高效的储氢技术.因此,攻破这两道技术难关,是今后开发氢能源的重要课题.答案:BC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到达着火点,如果没到达着火点,即使与氧气充分接触也不能燃烧;缓慢氧化只有使热量的积累到达着火点才能燃烧;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升高到达着火点导致的;剧烈燃烧比爆|炸缓慢,爆|炸在瞬间完成.答案:C6.以下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思路解析:白磷自燃是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使温度升高到白磷的着火点.答案:A7.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思路解析: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空气不流通,导致火柴周围的空气中氧气耗尽后缺乏氧气而熄灭.答案:C8.以下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思路解析:白酒、橡胶水和白磷都是易燃品,可能产生火灾而严禁带上火车;白糖那么是平安的.答案:B9.你能说出以下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结合成语典故,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答案:(1) "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2)燃烧离不开空气, "煽风〞那么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10.写出以下列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C在煤炉中与O2反响,不管是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均放出热.假设碳被氧化成CO 或CO2被碳复原为CO后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更大 .书写时假设写出CO2与C的反响方程式,即CO2 +C高温2CO ,那么错误,原因是该反响发生时要吸收热量.答案:(1)C +O2点燃CO2(2)2C +O2点燃2CO〔3〕2CO +O2点燃2CO211.(经典回放)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假设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枯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求保持通风透气.答案:(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2)①②(3)严禁烟火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分钟训练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水属于纯洁物、化合物、氧化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组成 .答案:氢元素氧元素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思路解析:此题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查水的组成根本知识 .对于水的组成 ,从宏观角度讲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讲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A.通电后 ,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发生分解反响 ,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思路解析: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 ,如眼看、鼻闻、触摸等 .而选项A所描述的 ,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 ,并做了直接描写 ,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 ,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 ,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 ,得出的结论 ,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 ,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 .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所以它们都不是此题的答案 .答案:A____________色 ,____________气味 ,____________味道的____________体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___℃ ,沸点为___________℃ .水在___________℃时的密度最|大 ,为___________g·cm -3.水结冰时体积 ,所以冰的密度(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___________ 冰能在水面上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水的根本物理性质 .答案:无无无液0 100 4 1 增大小于浮10分钟训练1.〔经典回放〕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表达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 ,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 ,可以听到锋利的爆鸣声思路解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 ,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难溶于水 .纯洁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D2.关于人和水的关系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70% -80%-4 L -4 L水C.人体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水 ,骨骼、肌肉中不含水D.水不仅是人体的组成成分 ,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路解析:水在人体内分布很广 ,并且在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D3.以下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B.通电后 ,电极上出现气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8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BC4.小兰已经知道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 ,你认为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 ,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思路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 ,许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做实验时一定要严肃、认真 ,大胆猜想 ,勇于创新 .答案:B5.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B.蛋白质C.水D.脂肪思路解析:人体质量的65% -70%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 ,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要想很好地利用水 ,首|先要了解水 .答案:C30分钟训练1.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属氧化物 .答案:A2.〔经典回放〕以下列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思路解析:要求学生根据图示运用粒子的知识、氧化物的概念分析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中必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也就是说图中至|少需含两种不同的原子 .图C只有一种原子 ,表达的肯定是单质 .图B虽含两种原子 ,但是两种原子构成两种双原子分子 ,表示的一定是混合物 .图D构成最|复杂 ,它里面既有氧化物分子 ,又有单质分子 ,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既然是混合物就谈不上是氧化物 ,因氧化物首|先要是纯洁物 .所以选图A .易混淆的选项是D .因为图D中有氧化物 ,但又不全是氧化物分子 ,还有单质分子 ,所以图D应归为含有氧化物的混合物 .答案:A3.〔经典回放〕1661年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R.Boyle〕指出:元素是组成复杂物体和分解复杂物体时最|后得到的那种最|简单的物质 .当时还没有电解技术 ,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根据你的理解和现在所学的知识判断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思路解析:根据波义耳的说法 ,他所指的元素实际上是单质 .今天 ,我们通常说: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显然 ,元素和单质不是一回事 .电解水实验证实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属于纯洁物 .答案:D4.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思路解析: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并且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二者的体积比为1∶2 .答案:A5.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C.由水分子组成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思路解析:组成水的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答案:D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思路解析:电解水时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因此正极产物助燃 ,负极产物可燃 .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答案:B7.1 mL水约20滴 ,某容器假设每秒漏2滴水 ,一昼夜所漏的水可供一个人补充水分多少天 ?(以一个人日补充水2.5 L计)思路解析:某容器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mL/ 20/2/60/6024滴秒滴分秒小时分小时⨯⨯⨯=8 640 mL8 649 mL×10-3 L·mL -1 =8.640 L8.640 L÷2.5 L≈答案:可供个人补充水分3.5天 =8.640 L8.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 ,左边为____________ ,右边为____________ ,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思路解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该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点燃 .由此可检验两种气体的存在 .其体积比是1∶2 ,质量比是8∶1 .答案:〔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该气体能燃烧 ,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木条复燃氢、氧两种元素9.(1)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2)设计一简单实验 ,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1〕①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②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表会形成一层水珠 .〔2〕①品尝一下味道 ,如果味咸 ,就是食盐水 .②如果将两液体分别放在蒸发皿中蒸发 ,假设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蒸发的是食盐水;假设无固体出现 ,那么蒸发的是蒸馏水 .。
九年级化学上册4.1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4.1 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2.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 .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C .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 .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10.下列爆炸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冬天里,供暖锅炉的爆炸B.煤矿里,“瓦斯”气体的爆炸C.面粉厂里,面粉粉尘的爆炸 D.节日里,烟花爆竹的爆炸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氮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12.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3.(2013•息县模拟)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为什么?1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因为.15.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式为.2016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 4.1 燃烧与灭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A. 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火灾逃生的应急措施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故A错误;B、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B正确;C、煤气的可燃性,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火或加热易爆炸,煤气灶漏气时易引发燃烧或爆炸,要采取预防,不能立即逃离,故C错误;D、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和灭火对人的生产、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防护措施,对我们利用燃烧,防止火灾带来的灾难有指导性意义.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可燃物的热值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这样的变化而改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该变化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4.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用法考虑;C、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D、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考虑.【解答】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伤人,故A说法正确;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故B说法正确;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C说法正确;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用电,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两查、两禁一不可;掌握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来考虑;C、根据水的作用考虑;D、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解答】解: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C错误;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CD【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物质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点评】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7.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时的生成物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正确.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在阳光下暴晒发生的爆炸就是物理变化.正确.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衣服摩擦时容易产生火花.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气体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10.下列爆炸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冬天里,供暖锅炉的爆炸B.煤矿里,“瓦斯”气体的爆炸C.面粉厂里,面粉粉尘的爆炸 D.节日里,烟花爆竹的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供暖锅炉的爆炸是因为锅炉受热不均或压强过高造成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瓦斯”气体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面粉粉尘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烟花爆竹的爆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氮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 D.氢气和天然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要发生爆炸需满足的条件有:有可燃性气体且达爆炸极限、有足够的支持燃烧的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A、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不反应,故B错误;C、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点燃时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C正确;D、氢气和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二者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熟知发生爆炸的条件即可正确解题.12.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解答】解:A、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有些爆炸是化学变化:如鞭炮爆炸.故说法错误.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故说法正确.C、爆炸不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如轮胎爆炸.故说法错误.D、爆炸不一定是缓慢氧化的结果,有些是剧烈燃烧引起的爆炸,有些是由于气体彭胀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爆炸分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和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化学爆炸伴随发光发热现象,而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不一定发光发热.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3.(2013•息县模拟)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为什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解答】解: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得更快、更充分.【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4.“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N2(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CO (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H4.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因为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物质是氧气和氮气;汽油等燃料燃烧不充分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解答】解:(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氮气.故填:N2.(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故填:CO.(3)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甲烷.故填:CH4.因为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所以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禁止烟火的标志.故填: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空气和天然气等物质的组成和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2)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煤燃烧时能够放出热量,从而使环境的温度升高;一氧化碳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解答】解:(1)木材燃烧放出热量,煤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就燃烧起来.(2)燃烧放热,使周围的煤达到着火点,燃烧旺盛.(3)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够发出蓝色火焰.(4)增加空气量,从而使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煤的燃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从温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减少污染.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式为KOH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新)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新)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为了防止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以下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B.禁止使用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D.降低燃料着火点234.以下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选项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漏时,立即翻开抽油烟机排气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5.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到达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6.以下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B.用CO2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7.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以下措施不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 )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假设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11.以下列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比照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选项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到达着火点12.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2020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单选题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A.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B. 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2.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中相同B. 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 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3.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 减少氧气的消耗B.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煤的浪费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 减少酸雨的形成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 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5.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食物腐败,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三种现象变化的共同点是()①有热量放出②能发出光③有氧气参与反应④反应速率很大.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6.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时有火灾发生.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A. 尽快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的楼梯B. 可将毛巾用水浸湿,捂在口鼻上作防毒面具C. 遇房内浓烟弥漫时,可匍匐爬行逃生D. 躲在衣柜内等待救援7.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8.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9.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A. 都发光B. 都属化合反应C. 都产生热量D. 都很剧烈10.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题11.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________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________ .12.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 (填实验字母代号).13.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能燃烧的是________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14.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________;(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5.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四、实验探究题1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根据图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习题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习题一、选择题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2.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4. 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其中安全的是A.用点燃的木条检验液化石油气是否漏气B.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C.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拨打“110”求救D.屋里发生液化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7、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能量B.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简答题1如图所示在500ml 烧杯中注入400ml 开水,投入一小块白磷(乙),在烧杯上盖一 薄铜片,铜片上一端 堆放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甲)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40℃)①铜片上的白磷与开水中的白磷相比,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
②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相比,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同步练习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同步练习C. 二氧化碳D. 氮气6.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呼吸作用B. 食物腐烂C. 钢铁生锈D. 火药爆炸7.(2019•长沙)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 用湿毛巾梧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8.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9.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氮气和氧气 B. 一氧化碳和氢气 C. 天然气和空气 D. 二氧化碳和氢气10.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二、填空题11.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A.氢气和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空气C.氧气和二氧化碳 D.________1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________13.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14.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 A.燃烧 B.酒精挥发C.钢铁生锈D. ________.15.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A.烧杯中白磷不燃烧;B.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1.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B.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C.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D.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有热量放出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B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C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有大量气泡产生氧化铜起催化作用D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Cu>Ag3.(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2)2015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
吸烟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烟头引起火灾的原因是。
(3)生活中铁制品最容易锈蚀,请说出自行车链条防锈的常用方法,写出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4)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FeCl2、MgCl2和CuCl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4.复习伊始,小明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请你帮他把空格补充完整。
(1)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下列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是。
A.鸡肉B.米饭C.苹果D.菜油(2)体检时,医生会拿出酒精、生理盐水、食醋等液体让你闻。
从微观角度说明能通过嗅觉感觉到的原因。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4)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铁生锈是铁与共同作用引起。
(5)“立夏”一过,气温升高,蚊虫开始增多,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
灭火球灭火的原理主要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隔绝空气D.升高着火点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制氧,属物理变化B.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C.油锅着火,可加水浇灭D.煤气泄漏,点蜡烛查看3 . 据报道,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县因风向突变,突发林火爆燃,起火的原因是林内可燃物长时间堆积,腐烂产生的大量可燃性气体突然遇“明火”而迅速燃烧。
这里“明火”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4 . 下列对比实验不是以探究燃烧条件为目的的是A.图1比较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B.图2比较A、B两处红磷的燃烧情况C.图3比较滤纸碎片、乒乓球的燃烧情况D.图4比较火柴燃烧的剧烈程度5 . 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A.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表面脏物B.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C.将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6 .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现象与解释B资源与环境(1)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2)气体易被压缩——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3)十里桂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2)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应保护好南海及其石油资源(3)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C燃烧与灭火D化学与生活(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燃烧(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1)合理膳食,利于健康(2)吸烟有害,尽早戒烟(3)鉴别棉、毛,用火灼烧A.A B.B C.C D.D7 . 许多场所贴有相应的图标,你认为使用错误的是A.林区B.加油站C.盥洗室D.幼儿园8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光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9 . 俗语:“人要实火要虚”,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 . 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1)都产生热量;(2)都有发光现象;(3)都属于氧化反应;(4)反应都很缓慢;(5)都要与氧接触;(6)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精编】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随堂练习.doc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选择题1.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B.都吸收热量C.都要点燃D.都属于氧化反应2.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3.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4.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浮于水面,并且燃烧B.白磷沉于水下,并且燃烧C.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D.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对燃烧和爆炸的认识错误的是()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6.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A.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B.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D.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和明火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A、空气中发生燃烧和自燃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缓慢氧化不需达到着火点,故A错误;B、燃烧、自燃都会产生热量,缓慢氧化属于放热反应,只是反应慢,放热不明显,故B错误;C、燃烧需要点燃,自燃是通常情况下发生的燃烧现象,不需点燃,缓慢氧化不需点燃,故C错误;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都属于氧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D。
2.B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故选B。
3.C解析: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可以清除可燃物,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正确;B、使火焰隔绝空气,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错误;C、石油的着火点不能降低,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措施正确;D、降低油井的温度,能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措施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A. B.C. D.2.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 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 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D.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7.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C.火箭升空是利用燃烧放出的巨大能量D.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不能燃烧2.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7-1-1所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图7-1-1(1)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________。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4.用下列灭火器给图书馆灭火,不会对图书资料造成损坏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C.水基型灭火器 D.高压水枪5.如图7-1-2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图7-1-26.应用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或措施。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同步练习
第七单元课题1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B.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3.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C.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4.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1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图1A.Q点B.N点C.P点D.M点5. 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2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6.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7.如图4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火焰处,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图4A.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结论的是( )图514.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一、判断正误
(1)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着火点()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3)某物质既与氧气接触又达到很高的温度,则该物质一定会发生燃烧()(4)凡是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5)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6)铁生锈是缓慢的物理变化()
(7)可燃物急速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8)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9)灭火时,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两个条件只要具备一个就能将火熄灭()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情况,白磷能燃烧()
A. 白磷放在800C的水中
B.白磷放在300C的水中
C.白磷置于空气中,温度高于400C
D.白磷放在冷水中,隔绝空气
2、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
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3、使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 只要是可燃物质
B. 只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C. 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D.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有充足的氧气
4、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
A.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B. 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起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 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因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洒在桌上而失火,应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A. 用扇子煽灭
B.用嘴吹灭
C.用灭火机扑灭
D.用湿布盖灭
6、下列物质不具有可燃性的是()
A.煤
B.氧气
C.磷
D.碳
7、今年6月11日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在生活中以下行为不提倡的是()
A.让电视机长期待机
B.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
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
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
8厨房炒菜,油锅不慎着火,下列灭火措施最适宜的是()
A.加水
B.倒去油
C.盖上锅盖
D.撒上沙子
9、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炭火炉上放置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煤燃烧一定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C. 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内使用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很安全
D. 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
10、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是比汽油更环保的燃料
B.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燃料
C.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
D.石油是工厂经常使用的燃料
1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12、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一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 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13、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参考答案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V 、C 2、C 3、D 4
、 C 5、D 6、B 7、 A
8、 C 9 、 D 10. 、D 11、 D 12、 B 1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