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思品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培养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宪法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课件: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3.案例:宪法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宪法意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宪法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O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第二单元题目为《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围绕“共同的世界一一地球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编排了《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课内容。

第一课借助地理学科的视角,从自然角度整体性地介绍世界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课设计了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并非人类生存的“安乐窝”,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然灾害,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单元主题图示如下:本单元《地球一一我们的家园》从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入手,让学生认识地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合作、现代科技及个体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

《应对自然灾害》先通过地图,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然后,通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损失,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了解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体会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理应具备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环境素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防灾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虽然通过学校、社区的环境教育,获得了一定的环境认知,也参与过环保行动,但这些活动难以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认识和行为上的改变。

因此,通过本单元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懂得珍爱地球,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素养落实点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公民》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是对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培养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

2.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履行公民的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公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视频,展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公民的责任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公民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可以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培养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让学生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宪法的作用。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对宪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宪法的相关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宪法的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因为违反宪法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宪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可以通过宪法的相关资料、课件,让学生对宪法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一个小型的辩论赛。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优质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优质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优质教案【最新】教案概述该教案是针对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课《品德修养二》的优质教案。

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情感。

教案目标1. 了解品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品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能够运用所学的品德修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品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

2. 分析品德修养对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探讨不同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实践。

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在品德修养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5. 运用情景剧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解决品德问题的情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品德修养的思考。

2.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品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品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4. 实践: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品德修养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5. 模拟:利用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解决品德问题的情境。

6. 总结: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品德修养的理解。

教学评价与反思1. 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的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

4. 教案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这是一份针对部编版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品德修养二》的优质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情感。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授该课程内容时提供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仍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宪法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宪法知识,培养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宪法实践活动,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道具,如卡片、小奖品等。

3.布置宪法知识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宪法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宪法。

例如,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让学生说出对宪法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宪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宪法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宪法相关问题。

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2课 学会宽容 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2课 学会宽容 教案(教学设计)
2、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学会宽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宽容》第二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宽容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能力目标: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宽容他人。
材料一:小玲到处说我的坏话,还好朋友呢,我恨死她了!今天学校检查卫生,昨天放学后我在她抽屉里放了不少垃圾。这下她可要倒霉了,真痛快!
材料二:少年玩游戏被人骂“菜鸟” 恼羞成怒捅死对方
总结: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验宽容对己对人带来的慰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重点
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难点
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别人
故事园:“我和张南” “摘橘子” “老人剐蹭车” 见课件
思考:(1)结合上述事例,谈谈你如何看待事例中人物的宽容做法。
(2)你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和小组同学交流下,谈谈宽容对生活的意义。
视频《负荆请罪》
想一想:(1)廉颇将军为什么要给蔺相如难堪呢?蔺相如对此持什么态度?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的第三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教育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一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仍然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地位、作用以及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教育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地位、作用以及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法律素养。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宪法知识问答、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讨论。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资料,用于实践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即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案例可以包括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的规定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主要围绕“公民”这一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民的地位。

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和《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担当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公民的相关概念,提高自己的公民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掌握公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公民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定义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相关概念。

2.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公民意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2.课件: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3.学习材料:相关文章、报道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版图,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致情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小明的故事”。

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小明的经历,然后提问:“小明为什么不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他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宪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法治意识。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的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知识。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宪法的重要性和地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拟宪法宣誓等形式,体验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宪法宣誓的道具和背景音乐,用于实践教学环节。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案例和图片可以涉及宪法宣誓、宪法规定的内容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宪法宣誓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宣誓。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宪法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地位、作用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生对宪法有一定的好奇心,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作用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宪法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知识,提高宪法意识。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宪法的认识,培养法治观念。

3.实践活动法:设计有趣的宪法知识问答,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宪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宪法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题目,用于课堂实践。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宪法,激发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宪法的地位、作用,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宪法的认识,讨论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宪法知识问答:设计有趣的问答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宪法知识。

问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纠正错误答案。

5.拓展(10分钟)讨论宪法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法治观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要自觉遵守宪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学会宽容》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学会宽容》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课《学会宽容》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宽容,知道宽容的重要性,掌握宽容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等。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关爱、宽容、团结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表达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宽容的概念,认识宽容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表面到深层,建立正确的宽容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先与学生探讨一下宽容的含义,宽容的重要性等问题,通过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去接受后面的学习。

2. 学习新知(30分钟)(1)听课文播放教材配套光盘,让学生仔细聆听课文,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2)讲解要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把宽容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等要点列出来,并进行讲解。

(3)讨论话题提出“你身边有哪些事情需要宽容?”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宽容经历,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宽容经历,启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建立正确的宽容观念。

3. 同步练习(20分钟)(1)个人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写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缠问题,或是他们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组,将之前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展示宽容的态度和行动。

4. 作业布置(10分钟)作业要求: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和感受,并写下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宽容的事例,并进行分析。

四、板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 学习要点•宽容的概念•宽容的重要性•宽容的表现形式•宽容的实现方法五、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听课2.网络教学3.课前预习4.课堂教学并启发式学习5.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6.教师讲解和互动探究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知识目标2.情感目标3.能力目标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2.作业表现3.课后测试4.其他方式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宽容事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宽容,知道宽容的重要性,掌握宽容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宽容观念,并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对本次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是公民”,共2课内容,由“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

以公民这一基本法律身份作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两课: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的第一个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第二个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第三个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第4课第一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不能滥用权利;第二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各项基本义务;第三个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导学生知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在人权保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人权理念。

两课共同完成公民意识的构建,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守法热情。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于公民的内涵和来源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让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国籍双向连接关系,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即为该国的公民,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法治专册,学生刚刚接触,对法治内容、法律条文,仅有少许了解,一些专有名词,如“公民”“人权”“基本权利义务”等概念模糊,对其内涵缺乏认识。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

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引言本教学设计是给2023年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的一份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设计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本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品德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对品德的理解;2. 完成品德故事文本的阅读理解,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并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4.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行为规范;5. 学会以合理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品德故事阅读和分析,包括《嗯,我悟了》、《利他主义》等;2. 研究社会认知技能,如倾听、沟通、合作、宽容等;3. 探究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学会同情和共情;4. 讨论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观,探究不同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差异;5. 研究如何应对欺凌和各种暴力行为;6. 研究如何团结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和互动式组织讨论;2. 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3.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4. 设计小型校内社区服务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 课外阅读推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评估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合作能力;2.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和表达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3. 通过社区服务和实地考察,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4. 通过平时随堂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结论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教师教授品德与社会全册提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增强其在应对社会生活中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设计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首师版二单元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首师版二单元教案

教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首师版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音叉、竖琴、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特点和常见的乐器分类。

3.通过制作简单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和常见的乐器分类。

教学准备:1.展示乐器图片和相应的音乐。

2.收集和准备制作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空瓶、橡皮筋、玻璃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轻快的乐曲,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音乐魅力,并引出对乐器的讨论。

2.认识乐器: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介绍和展示常见的乐器图片,如音叉、竖琴、吉他、钢琴、小提琴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的乐器分类。

3.鉴赏乐器的音色:分别播放一些音叉、竖琴、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小结:让学生总结并归纳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分类,对每种乐器的音色进行简单的鉴赏。

第二课时1.制作简单乐器: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分组让学生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空瓶鼓、弹弓、弹拨船、手鼓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指导,让学生动手制作。

2.展示和表演:让学生分组展示和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观察和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效果。

3.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评价自己和其他组的乐器制作,并提出改进或创新的建议。

4.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总结乐器制作的要点和技巧,强调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深入了解乐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该乐器的起源、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并撰写一份小报告。

2.小组展示和讨论: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调研结果和小报告,并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3.整理和展示:让学生将小报告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并供全班阅览,让其他同学了解和学习各种乐器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4.总结:让学生总结调研的过程和方法,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表现和收获,并提出对乐器学习的进一步期待和计划。

实用性强的6年级思品教案上册2

实用性强的6年级思品教案上册2

实用性强的6年级思品教案上册2:一、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本教案结合了环保教育和思品教育,通过情境设计、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探究任务。

比如,通过捡垃圾、分析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活动,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应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学生们还会学习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等,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二、知识普及,文化传承本教案结合了中华文化和思品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设计。

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具体来说,本教案通过讲述孔子、孟子等人物事迹,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源头,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本教案还注重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孔子进城”等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道德教育,品德培养道德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重点工作。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道德教育融入了思品教育的体系之中,旨在帮助学生们培养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我们将“真、善、美”等思品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在道德教育中,通过阅读故事、辩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正确的品德观念。

同时,我们还注重将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比如通过给老人打扫卫生、植树等活动,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应当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品德的好学生。

四、生活技能,实用日常生活技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本教案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生活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加自主、独立地生活。

具体来说,本教案通过教授学生们如何做好家务、如何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技能,让学生们了解到生活技能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也能够让自己更加自主地面对未来。

五、口才训练,自信成长在当今社会,好的口才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5)宪法的监督: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和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机制。我国设立了宪法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和解释。
2.教学难点:
(1)宪法的定义和地位:理解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以及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以及这些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②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③宪法的遵守原则:宪法的遵守是维护宪法权威和法治秩序的基础,公民和组织应当尊重和遵守宪法,不得违反宪法的规定。
教学反思与总结
1.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宪法知识。通过具体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宪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小组讨论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水平。
然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我还有待提高。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秩序有时出现混乱。此外,我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也存在问题,有些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教学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宪法知识。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宪法监督员、公民等,进行模拟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关于宪法的短文或日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互动游戏:设计宪法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宪法知识。
(1)宪法的定义和地位: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它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记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记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记录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教学设计,主要围绕“遵守规则”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但对一些复杂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

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判断其对错。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2.小结:不仅仅是以上三部法律,我国其他法律、法规也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可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看视频《宪法的地位》,说说自己对宪法地位的认识。
4.出示毛泽东的名言,学生读一读毛泽东的这句话,进一步体会宪法在整个国家和法律法规中的地位。
5.小结:在我国,其他法律法规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知道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知道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重点
1.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们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4)通过观察这幅图,你发现宪法和其它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了吗?
2.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而其它的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内容。
环节二宪法与普通法—关系
1.出示课本1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三部法律的第1条规定的内容。想一想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宪法和这三部法律是什么关系?。
7.观看视频《人间“小恶魔”》,结合视频谈体会,说说违反宪法的后果。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日及国家宪法日设立的原因。
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我国宪法日的了解。
了解宪法的诞生历史
了解宪法
加深对宪法的了解,树立学习宪法意识,做一个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好公民。违宪必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的诞生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大概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相当
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
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
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
南大附小红谷滩分校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科: 六年级思品 2
教师: 朱静涛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六( 2)班现有学生 45 人。本班学生我带过半个学期,对学生的情况
了解比较充分,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具有
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
授课时间
(第
周)
学期授课进度安排表
章节 (第 单元)
教学内容
所需课时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一单元 走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 科技
向文明 1 科技 带给我们什么
1
带给我们什么
1 科技带给我们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什么
1
2
家谈
1
第四周 第五周
2、社会文明大
2、社会文明大家谈
屈辱
1、不能忘记的 1、不能忘记的屈辱
屈辱
1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2、起来,不愿
做奴隶的人们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
2、起来,不愿 做奴隶的人们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
3、为了中华民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族的崛起
3、为了中华民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 任务和要求
在本期的思品教学中,针对上面的情况,我决定首先在班上选好小组 长。利用班干部来管理好小组长,小组长又管理其他成员。要求当天 上的内容当天必须完成作业,并能够背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开 展一些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 产生兴趣, 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 惯。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族的崛起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第三单元 腾
1
飞的祖国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1、站立起来的 中国人
1、站立起来的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中国人
2、日益富强的祖国
1
2、日益富强的
祖国
2、日益富强的 2、日益富强的祖国
祖国
3、告别贫困奔小康
1
3、告别贫困奔
小康
3、告别贫困奔小康 3、告别贫困奔
1
小康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4、打开国门走
1
向世界
第四单元 漫
游世界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到周边去看 1、到周边去看看
1

1、到周边去看 1、到周边去看看

1
2、环球旅行去 2、环球旅行去
第十八周
2、环球旅行去 2、环球旅行去
1
第十九周
3、文化采风
3、文化采风
1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 基础上 ,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 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 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 量的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 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家谈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1
3、健康文明的
休闲生活
3、健康文明的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休闲生活
1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3、健康文明的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休闲生活
4、学会拒绝
1
4
4、学会拒绝
4、学会拒绝 4、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 不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屈的中国人
1
1、不能忘记的屈辱
1、不能忘记的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 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 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把教学内容 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 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