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而探究性学习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界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将探究性学习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将以问题为出发点,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富有趣味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审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一是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确定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和教材内容相关,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找寻答案,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宗旨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二、锻炼学生言语能力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

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

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

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

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

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索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模仿。

而探究性学习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应用于各个层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作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一方面讲授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

而探究性学习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素材或话题,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和组织材料,培养他们整合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文学阅读和鉴赏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传统的文学教学倾向于教师讲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而探究性学习则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去理解作品。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作品背后的主题、人物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扮演更多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是一门立德树人的学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文化意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的探究也日益增加,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是什么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语言知识;可以是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和写作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热点话题;还可以是学生通过研究、实践和表达来传承和创新语言文化。

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方法。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

学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而感到快乐,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进行合作、讨论和分享。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浅谈。

理论上,探究性学习符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要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知识。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学
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
兴趣是影响探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高考导向的教育制度,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缺乏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指导和引导能力,很
多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素养,难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
水平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探究性学习需要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增加了教师的教
学难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能力。

尽管探究性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就能够克服
这些困难,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应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

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下列几种设计:一、可以通过问题铺设台阶,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

比如讲授高中语文《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

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

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

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

”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

如选修课上我讲授高中语文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它叙述“我”受父亲的叮嘱,十八岁第一次出门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所接触到的莫名奇妙的人和事。

“莫名其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

我先让学生描述这一“困惑”:“我”出门远行,司机“粗暴”,“我”恼怒,他却“笑嘻嘻”,“我”大惑不解;有五个人来抢苹果,“我”被打得鼻子软塌塌地“挂在脸上”,他转过身来,表情“越来越高兴”;后来“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个司机”竟跳上拖拉机,“朝我哈哈大笑”,手里抱着“我”那个红色背包;“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就在驾驶室的座椅上。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人类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综合素养。

通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领略文学的美感,理解历史的文化,拓展心智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

高中语文教学贯穿着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只有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的新一代人才。

1.2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指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通过实践、研究和讨论,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践和思辨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桎梏,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探究性学习也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更加个性化和科学化。

2. 正文2.1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输送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探索文本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思考和认识”。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深度和广度,因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20-011.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代名词,而是指不会学习,不懂创造的人。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主要作用。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仍是接受教育占主体,知识的授予往往要超过能力的培养。

所谓”标准答案”的权威性,更是制约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顾之川先生曾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出,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1)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2)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而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作的指导太少;(3)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写作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

可以说,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2.1 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近年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问题意识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不断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紧密相关。

谈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提要:中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指导技能,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采取与生活贯通、学科渗透等方式,全方位、分层次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走上研究之路。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作用。

一、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传统语文教学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填鸭式”的教育,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即教师向学生单向的“灌输”,这样不少教师通过辛辛苦苦的“讲授”,把自己备课的结果硬塞给学生,同时在阅读方面教师规定学生完成必读的书目,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甚至于形成一种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写作文、看书等不愉快的活动。

在整个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自己的思维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

其结果是用一种声音代替了众多的声音,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学习,而忽略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探究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此教学势必走向“创新”的反面,必须进行改革。

二、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对研究性学习,现在较普遍的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意识的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正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过程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中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指导技能,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采取与生活贯通、学科渗透等方式,全方位、分层次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走上研究之路。

三、研究性学习的途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是一起提高的,所以,一个课题的完成过程就是三方面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1、教师素质的提高。

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高中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思想精髓的传承、继承和创新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为了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师教学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同时具有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认真思考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作用。

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条件1.学生素质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素质,如理论知识的掌握、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思维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2.教师水平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能力等。

3.教材及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研究性学习需要多样性的教学资源,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都有益于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从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文献检索、阅读与评析、论文写作、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学术交流能力等。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问题。

4.促进学生的情感管理与品格培养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情感管理和品格教育,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理解,尤其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勇气、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课题型学习让学生通过确定自己的课题,细化自己的研究方向、范围和重点,自主完成研究设计、实验和评估等过程。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摘要高中语文教育是中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中。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分析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习态度的改善及相关难点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影响。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将学生置于互动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学习者拥有研究性的态度和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通过调查采访、实验考察、文献检索等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研究性学习由于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在各学科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其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也与至其它学科不同。

首先,语文学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注重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和升华。

其次,语文学科的一些重要活动,如阅读、写作等活动,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重利用语文学科的相关活动,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最后,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提升,在语感、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同时,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使他们逐渐形成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研究领域的选择和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困难。

其次,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和错误。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摘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优势和挑战。

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了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与展望,同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教师角色、学生重要性、优势、挑战、推广与展望、学生成长、影响。

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和发现问题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理解概念和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receivingknowledge, 而是actively searching for knowledge, analyzing inform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思考问题,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自主制定研究计划、自主实施研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获取,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型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

一、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献综述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众多信息中准确辨别真伪,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进行科学的文献综述,学生能够追溯语文文献的发展脉络,了解语文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1.选题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研究选题。

选题应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语言文字问题或文学作品。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Mind Mapping等方法,挖掘自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点,制定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2.资料收集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必须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找。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整理能力,使其能够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得到推广。

高中语文教育也不例外,研究性学习成为了教育界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谓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学生独立探究和研究为主要方式,通过解决问题、分析文本、展开调查、实施创作等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化传承、人文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主动性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2. 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3. 学习过程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灵活运用各种信息资源。

4. 学习方式多样,既可以是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集体探究和交流。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其次,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另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参与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了解文献的来源和价值,提高自己的文献素养。

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要成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采用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指导。

1. 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和寻找解决之道。

2. 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探究。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但往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自主选择和处理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组织成果的学习过程。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则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增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知识的灌输过多,学生对语文学科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的语文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本文将从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多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灌输,缺乏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方向,并明确研究问题。

其次,搜集资料和开展调查。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然后,分析和整理资料。

学生应当学会梳理和归纳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思维的整合和提炼。

最后,进行研究报告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讲座、演讲等多种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研究性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此外,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学生可能会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确进行研究项目。

此时,老师应当及时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及时指导学生改进研究过程和成果,帮助他们发展和提高。

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素质。

首先,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研究性学习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教师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第三,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包括教材、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探究机会。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安全。

最后,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评价和反思。

评价和反思是研究性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注意评价和反思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

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

这四大变革,为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课堂研究: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是对研究的泛化,二是对研究的神化。

前者就是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研究的标签,如在课堂上,学生对一个思考题的讨论与解答,却不仅被冠以研究而且是自由研究的名称;后者则只把从问题的提出、证据收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等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研究。

这两种理解都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

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性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它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有课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报告的研究学习的过程。

一是课文研究。

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转换成研究课题。

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般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

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

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二是文学评论。

指导学生写文学评论,是基础研究的最佳方案。

因为它给读和写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

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下列几种设计:
一、可以通过问题铺设台阶,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

比如讲授高中语文《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

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

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

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

”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

如选修课上我讲授高中语文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它叙述“我”受父亲的叮嘱,十八岁第一次出门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所接触到的莫名奇妙的人和事。

“莫名其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

我先让学生描述这一“困惑”:“我”出门远行,司机“粗暴”,“我”恼怒,他却“笑嘻嘻”,“我”大惑不
解;有五个人来抢苹果,“我”被打得鼻子软塌塌地“挂在脸上”,他转过身来,表情“越来越高兴”;后来“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个司机”竟跳上拖拉机,“朝我哈哈大笑”,手里抱着“我”那个红色背包;“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就在驾驶室的座椅上。

然后,我请同学们来解释或评价这一情景。

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司机和那些人是同伙,有说“我”是一个被愚弄的对象等。

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我朗读了余华《最初阅读》中的一段:“我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进入小学,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学毕业。

”“那时候的大字报已经从文革初期的口号转化成人身攻击了,充满围墙的全是对别人的编造和丑化,而且还有故事和情节。

”我要求同学们据此知人论世,继续探究。

这时有些同学豁然开朗了,有人推论:“当我们背上行囊,充满梦幻,在人生的路途中跋涉的时候,会有茫然、挫折、甚至失败,倒不如牢牢抓住今天。

”有人评价说:“余华描绘的是在可怕的文革中,人们被莫名其妙攻击的情景,揭示了人所处的困境。

” 一番话,引得掌声阵阵。

二、可以就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比较,可以是内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

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后,我指导学生就“劝谏”技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劝谏成败原因分析”的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除了同类文章可以进行比较外,异类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

比如对同一单元文体不同的四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作比较性研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时空上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如对朱自清不同时期散文的比较等等。

三、可以选择一组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纵深的研究能力,最好是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如高中语文《琐忆》是写鲁迅的,而《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写的。

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组文章,指导学生通过这些文章对鲁迅精神进行专题性研究。

当然,仅仅凭这么一点材料去研究鲁迅是很不够的,我们并不是要学生一开始就去寻找大量的材料,搞深刻的研究,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从资料中寻找课题,寻找研究依据的能力。

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同学们对鲁迅作品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个专题一步步深入地做下去。

这样的专题性研究,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效果比较好,不但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且贯穿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始终,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专业的发展方向。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四面来风的开放系统。

叶老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教材无非例子,由此延伸、展开,就能为我们打开一片研究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如学习《窦娥冤》,就可延展到对元曲的研读,再类推到对一系列文学现象的解读,你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窦娥冤魂感天动地,刘兰芝和焦仲卿化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虫,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甲虫……现实的痛苦以异化的形式怪诞地显现,揭示人物在社会处境中的困惑与荒谬,反映人物对社会现实的憎恨和抗争。

四、可以与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如教学《简笔与繁笔》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或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或结合自己写作的实践活动谈这方面的体会,从而加深对写作这个项目的研究。

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从理性上提高了对简练为文的认识,也推动了写作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又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
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时,可以把课文学习与平时开展的演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演讲这一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做到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边研究他人演讲的范文,边开展演讲的实践活动,让学习、研究、实践融为一体。

当然,也不是什么课文都要结合实践的,在实际教学中一切都要从可能和需要出发,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还有“课文内容的拓展”,这是针对涉及背景广、知识面宽的小说和诗歌而言的。

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有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有选自《红楼梦》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等。

学习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这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扩大阅读量。

这类课文可以这样设计:1.筛选问题,确立研究小专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整合出几个小专题,然后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专题,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分头找资料完成研究任务。

2.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

先教给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有用材料的方法。

如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即先查几篇与专题有关的主要文献,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对象。

如研究《失街亭》,得先阅读《三国演义》,再由此涉及《三国志》、《资治通鉴》和《中国文学史》中的有关内容。

3.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

写小论文是汇报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它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4.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选出较好的论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序宣讲论文,并由同学对他们论文中的观点进行质疑,或对相关问题提问,宣讲人需作解答,解答不了的可请同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如有不同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作自评、互评,教师再加点评。

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所无可比拟的。

同时,学生的阅读品位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为了探究都能主动翻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文明的短暂和浅薄;拥有名著就意味着自动靠近高尚和不朽。

四、可以开展“课外语文学习”,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完全是在课外进行。

让学生在寒暑假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或对课外读物进行研读。

如对“街头错别字的成因和解决途径”、“某民间故事与史实的联系”等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课外读物主要是指研读文学作品,要求学生扣住人物形象、文学语言、艺术技巧来拟定研究方式。

活动之初先由教师定几个题,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行者”等。

当学生初步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后,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方向。

虽然他们的研究难免稚嫩,但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于他们发展自己的终身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主体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钻研、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感知学习材料,自主发现,再经过组合、内化,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形成自主性人格,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