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合集下载

晏几道《阮郎归》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几道《阮郎归》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几道《阮郎归》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阮郎归宋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19] ,云随雁字长 [20] 。

绿杯红袖趁重阳 [21]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22]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23] 。

注释:[19]金掌:指铜仙手掌。

《三辅故事》:“汉武帝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后世称铜人为铜仙或金铜仙人。

露成霜:谓深秋天气逐渐寒冷。

《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0]“云随”句:目尽雁群飞过之处,都是绵绵的云。

雁字,雁群飞行,组成一字或人字,故谓雁字。

[21]“绿杯”句:谓与歌女饮酒唱歌,莫辜负重阳佳节。

绿杯,翡翠杯或碧玉杯,以作酒杯的美称。

白居易《醉中戏赠郑使君》诗:“密坐移红毯,酡颜照绿杯。

”红袖,妇女衣袖。

趁,陆校本《小山词》作“称”,当从之。

享用之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诗酒趁年华。

”[22]“兰佩紫”二句:佩挂紫色的秋兰,头上插着黄色的秋菊。

[23]“清歌”句:唱的清曲莫要是伤心的曲调。

清歌,指歌女唱歌侑酒。

断肠,《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指悲伤过甚。

译文: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着黄菊,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评析:词作于小山晚年,斯人自道,是其哀乐过人、自甘畸零的人生总结。

首二句暗用杜牧《早雁》诗的句意:“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二句自蕴无限慷慨悲凉。

“绿杯红袖”,以明亮的色泽衬托情感的低沉,更有耐人寻绎的深味。

“人情似故乡”乃谓他乡人情之厚,略如故乡,实是异乡人自我宽慰,在洒落中饱含热泪。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 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 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 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的艰难,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意境黯然;语辞哀婉,韵调低沉凄楚。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贬监处州酒税,平时不敢过问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忏。

然而使者犹承风望旨,以谒告写佛书为罪,于是再次削秩徙郴州。

词人丢官削秩,愈贬愈远,在郴州贬所挨过了整整一年,眼看又到了除夕,词人心情无比哀伤,便提笔写下这首词。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晏几道是晏殊幼子,年轻的时候过着酒筵歌席的富贵生活。

晏殊死后,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晏几道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受.他的词作由真率走向深沉,这首词即是他情思深沉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北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翻译: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天边金铜仙人掌上的托盘里,露水已凝结成霜,雁行一去是那么遥远,唯见云阔天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绿酒杯,红袖女,趁着重阳佳节,大家来乐一场,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我佩带着紫茎的兰花,把几朵黄菊插在头上,竭力再做出从前那种狂放的模样。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我想要用沉醉来换取悲凉,动人的歌声啊,千万别撩起我心中的哀伤!
注释:
①金掌:铜仙人掌。

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筑神明台(一作柏梁台),上铸铜柱二十丈,有仙人掌托承露盘以伫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②绿杯:美酒。

红袖:美女。

秦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译文赏析

秦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译文|赏析《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为宋代词人秦观所作。

全词上下两片不直接写作者谪徙羁旅之苦和宴别伤离之悲,而是通过一位美女的饯别伤离,向隅而泣,挥泪如玉箸,洒泪如真珠的情态描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吧。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原文宋代:秦观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著,洒真珠,梨花春雨徐。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岸边,扬帆待发。

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然而在启程的这一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

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

一般离别只是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

注释潇湘门:疑指长沙一城门。

水指湘江。

征棹:征人所乘之船。

棹,船桨。

红妆:相传秦观经长沙遇一义妓,“为留数日,倡不敢以燕惰见,愈加敬礼。

将别,嘱曰:‘妾不肖之身,幸得侍左右。

今学士以王命不可久留,妾又不敢从行。

’”(见宋洪迈《夷坚志》卷二)踟蹰,犹像不舍。

向隅:汉刘向《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此指“红妆”之人。

人人:指恋人。

赏析“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首二句写离别的环境。

送别的时间是在寒夜,而即将启程的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越发使送别的场面增添了冷落的气氛。

这两句不仅为全词营造了冷清凄惨的氛围,而且显示出一种离别的紧迫感,为下文写离别情事张本。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后两句笔触转向离别之人,“红妆”和“有人”实际上是一人,就是义妓。

“有人偷向隅”取自于“有一人独索然向隅”之意。

“踟蹰”二字,反映了她心中的依恋与不舍;偷偷向隅,又显示出她的矜持与体贴。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

”过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具体形容这位女子哭泣的情态。

连用三个形象比喻义妓的眼泪:如玉箸,如珍珠,如春雨,连连不断,展现了一位形象优雅、感情真挚的美丽女性形象,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词人与这样深爱他的人离别,是何等伤心与遗憾。

《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阮郎归》原文、译文及赏析1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出自北宋秦观词作《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

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

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

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

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此词笔触精致,用典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含蓄巧妙,意味深远。

作品原文阮郎归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作品注释①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②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③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④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⑤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⑥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辛弃疾《阮郎归》赏析

辛弃疾《阮郎归》赏析

辛弃疾《阮郎归》赏析辛弃疾是北宋大词人,一生写过很多重要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以下是阮郎归辛弃疾赏析,大家可以通过赏析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下面是原文以及翻译和阅读答案,欢迎参考~!原文: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作者: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辛弃疾拼音:shān qián dēng huǒ yù huáng hūn ,shān tóu lái qù yún 。

zhè gū shēng lǐ shù jiā cūn ,xiāo xiāng féng gù rén 。

huī yǔ shàn ,zhěng lún jīn ,shǎo nián ān mǎ chén 。

rú jīn qiáo cuì fù zhāo hún ,rú guàn duō wù shēn 。

一:阮郎归辛弃疾阅读答案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析。

答案: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

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

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

二:问题及答案【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析。

阮郎归(赵彦端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阮郎归(赵彦端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阮郎归宋代:赵彦端一春种得牡丹成。

那知君遽行。

东君也自没心情。

夜来风雨声。

追间阔,数清明。

不应歌渭城。

只愁河畔草青青。

却须离绪生。

译文注释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不是因为。

聊,赖,因。

慊慊:空虚不满的样子。

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

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诵:忆念。

鸿恩:大恩,厚意。

贱躯:妇女自指。

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徙倚:低徊流连的样子。

徒:空自,白白地。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

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伤心的样子。

时节:时令季节。

兰华:即兰花。

华字古义作花。

喟然:伤心的样子。

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

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

期,期待,盼望。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

三星:即参星。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巾栉: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

益:增添。

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觏:遇见。

亮:实在,诚然。

不遂:不能如愿。

悁悁:忧劳的样子。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从前。

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

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

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

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

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期:期待,希望。

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尤讥:谴责,讥刺。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译文】天边金铜仙人掌上的托盘里,露水已凝结成霜,雁行一去是那么遥远,唯见云阔天长。

绿酒杯,红袖女,趁着重阳佳节,大家来乐一场;人情之温暖,倒有几分像在家乡。

我佩带着紫茎的兰花,把几朵黄菊插在头上,竭力再做出从前那种狂放的模样。

我想要用沉醉来换取悲凉,动人的歌声啊,千万别撩起我心中的哀伤!【注释】①金掌:铜仙人掌。

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筑神明台(一作柏梁台),上铸铜柱二十丈,有仙人掌托承露盘以伫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

②绿杯:美酒。

红袖:美女。

【赏析】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

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

《阮郎归 》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 》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阮郎归 》秦观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彬阳和雁无。

【注释】: ①湘天:指湖南地域的天空。

②丽谯:城门上的高楼。

③徂:往,过去。

④峥嵘:不同寻常,指坚难岁月。

⑤衡阳:今湖南衡阳市。

【译文】: 湘南的天气现在正好是风雨大作, 初初的带来寒气的时候。

深深的庭院空荡 无人。

一位丽人在华丽的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 就这样渐渐的过去。

思乡的梦被无故打断,定我一个人感到特别孤独,那种寂寞 的情怀实在无法向人诉说。

现在正是万家团圆的团年夜。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 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所以连鸿雁影子都见不到,更是没有家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是岁暮思乡之作。

秦观 于襟哲宗绍圣四处(1097 年)末在湖南郴阳(即郴州)所写。

除夕这夜, 世人阖家守岁,除旧迎新,可是对于贬谪他乡的词人来讲,却倍感孤独凄凉。

整 首词的情调比较低沉,蕴含着作者许我年的痛苦和磨难。

湘天风雨,庭院深虚, 笛曲比咽,长夜迢遥,作者写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之后集中倾泻愁怀, 家乡远,梦魂单,又到岁除时节,乡音渺无,其谪居之凄苦况味,可以想见。

结 尾两句虽然用典,但不着痕迹,且富有情韵,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衷苦 这情。

本词上阙定居人寒之认,庭院深沉空寂,楼头画仍声哀,清夜浸长人孤独 的愁绪言,已到了度日如年的境地。

最后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身在贬所,举 目无亲,孤凄无援。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这里以“梦断”、“魂孤” 写其远谪湘南,羁旅悲伤孤独的愁绪。

“峥嵘”者, 是对其仕途生涯不同寻常 的艰难, 坎坷的深切感受。

全词景凄情哀, 意境黯然; 语辞哀婉, 韵调低沉凄楚。

1/52/53/54/55/5。

2024年《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赏析

2024年《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赏析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赏析《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赏析1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译文】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注释】①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等。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

留住半年,思归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②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③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④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⑤人情:风土人情。

⑥“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⑦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创作背景】晏几道是晏殊幼子,年轻的时候过着酒筵歌席的`富贵生活。

晏殊死后,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晏几道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受.他的词作由真率走向深沉,这首词即是他情思深沉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

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上片写景生情。

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古诗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翻译赏析《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前言】《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南宋无名氏作的一首词。

词先写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

【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在暮色下,更能感受词人凄凉哀伤之情。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这首词上片写景,暗含春愁;下片抒情,直写闺怨。

“春风”二句撷取暮春事物“春风”“春雨”“残枝”“落花”而成一幅凄迷悲凉景象,此时的“春风”“春雨”绝不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风”和“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雨”,而是将要入夏时节的急风吹雨。

苏轼《阮郎归》三首

苏轼《阮郎归》三首

苏轼《阮郎归》三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有关苏轼的诗词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苏轼诗词,希望能帮到你!
阮郎归·一年三度过苏台
[宋] 苏轼
一年三度过苏台。

清尊长是开。

佳人相问苦相猜。

这回来下来。

情未尽,老先催。

人生真可咍。

他年桃李阿谁栽。

刘郎双鬓衰。

阮郎归·歌停檀板舞停鸾
[宋] 苏轼
歌停檀板舞停鸾。

高阳饮兴阑。

兽烟喷尽玉壶干。

香分小凤团。

雪浪浅,露花圆。

捧瓯春笋寒。

绛纱笼下跃金鞍。

归时人倚阑。

阮郎归·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

堂前一树春。

东风何事入西邻。

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

香腮粉未匀。

折花欲寄岭头人。

江南日暮云。

古诗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翻译赏析

古诗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翻译赏析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斜风细雨正霏霏,画帘拖地垂。

屏山几曲篆烟微,闲庭柳絮飞。

新绿密,乱红稀。

乳莺残日啼。

春寒欲透绣缕金衣,落花郎未归。

【注释】①霏霏:形容风雨正盛。

②闲亭:寂静的小亭。

③缕金衣:即金缕衣。

缕金,绣以金丝为饰。

后蜀顾复《荷叶杯》:“夜久歌声怨咽,残月。

菊冷露微微,看看湿透缕金衣。

”【赏析】小词清新雅致,一句一景,而无景不关情。

唯于结处点醒题旨,表达了伤春伤别的愁情。

纳兰初学花间体,颇得其神髓,观此篇确有“花间”的味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与赏析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原文、译文与赏析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译文】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

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注释】①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等。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

留住半年,思归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②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

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

即谓汴京己入深秋。

③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成人字,有时排列成一字,故称雁字。

④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⑤人情:风土人情。

⑥“兰佩紫”两句: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黄菊。

屈原《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

⑦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

【创作背景】晏几道是晏殊幼子,年轻的时候过着酒筵歌席的富贵生活。

晏殊死后,家道中落,生活陷于贫困,晏几道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感受.他的词作由真率走向深沉,这首词即是他情思深沉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

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上片写景生情。

秋雁南飞,主人情长,引起思乡之情,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诗歌鉴赏】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原文及翻译赏析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原文东风李纯恩日衔山,春来长是逍遥。

落花瓦砾酒昼,笙歌醉酒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李煜《阮郎归属于?东风李纯恩日衔山》译者、长是闲:总是闲。

闲,无事,无聊。

2、瓦砾(jí):形容四海零乱、乱七八糟的样子。

昼:衰败,将天下,残。

3、笙歌:合笙之歌。

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4、佩声悄:佩(pèi),同“佩”,即为环佩,古人衣带佩带的饰物。

悄:声音低微。

5、晚妆残:天色已晚,晚妆因醉酒而不整。

残,零乱不整。

6、翠鬟:女子环形的发式,绿色的发髻。

翠,翡翠鸟,羽毛青绿色,尾长,猎食小鱼。

鬟,古代妇女的一种环形发髻。

整翠鬟:整理头发。

7、留连光景:指珍惜时间。

留连,留恋而舍不得离开。

朱颜:美好红润的容颜,这里指青春。

8、倚:靠。

独自得阑:独自靠栏杆。

李煜《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赏析《阮郎归属于?东风李纯恩日衔山》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作品,此词抒发女子伤春闺怨之情景。

上片主要写下女主人公空虚无趣、并无所倾注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下片写下女主人公雨过天晴残妆、伤春自残的情状和情绪。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

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

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

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

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

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按《南唐二主词汇笺》中李于鳞所云:“上写其如醉如梦,下有黄昏独坐之寂寞”,稍见从善之事即可,不应该妄加穿凿。

而且,俞陛云之谓:“此词暮春怀人,倚阑极目,黯然有?原之思。

煜虽孱主,亦情性中人也。

”说的也大概如此。

【阮郎归】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阮郎归】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阮郎归】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阮郎归
晏几道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行人的闺情词。

上片怨行者:由物及人,以“旧香”比“人情”,人不如物,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从前。

春去秋来,书讯渐少,人情随时光流逝而淡薄。

下片述居者:衾冷枕孤离恨长,借酒舒愁愁不解,求之于虚幻的梦境,无奈好梦难成。

由行者到居者,由往日到当今,步步递进,收尾更翻进一层,尤见凄婉。

其后宋徽宗思故国有“和梦也新来不做”语(《燕山亭》),或即由此脱胎。

1/ 1。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原文及翻译赏析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原文及翻译赏析《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原文及翻译赏析1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古诗简介《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是北宋秦观词作。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

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

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

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

词尾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

翻译/译文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注释①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②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③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④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⑤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晏几道《阮郎归》翻译赏析

晏几道《阮郎归》翻译赏析

晏几道《阮郎归》翻译赏析晏几道《阮郎归》翻译赏析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译文] 美人手捧玉杯,在这重阳佳节劝我喝个欢畅,深情厚意就似回到故乡。

[出自]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译文】天上的金掌仙露,已经变成一层轻柔的白霜,云层之间,排成一字形的鸿雁正在飞向远方。

一位红袖的佳人在重阳之际,捧着泛绿的酒桨,劝我尽情狂饮,她的热情亲切让我觉得,这里的人情仿佛是我的故乡。

佩上紫红色的兰花,插上金色的菊黄,我终于又回到往日的狂放状态。

想要用大醉来代替忧伤,所以请不要再唱那些让人断肠的伤心歌谣。

译文2:远在天边的京城中,仙人掌上的露水怕是已经结成了寒霜。

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云层也像是随之飘扬。

觥筹交错,歌舞红妆,满城的人都在庆贺这佳节重阳。

此地的风俗,却也颇似我的家乡。

身佩紫色的兰草,头插着金紫嫩黄,我正好趁此抒发久郁的轻狂,满心想用沉醉来压住内心的凄凉。

望诸君千万不要唱断肠之曲,免得我又要怀念故乡。

【注释】①金掌:铜铸的仙人掌。

②雁字:大雁群飞时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状,故称雁字。

③绿杯:代指美酒。

[红袖]指歌舞女。

[兰佩紫]即佩紫兰,身佩紫茎秋兰。

④菊黄:即黄花,指头黄菊。

⑤殷勤:急。

⑥理:温习,重提。

⑦旧狂:昔日的疏狂。

⑧清歌:凄凉的歌【赏析】本词写重阳佳节时尽情清狂,看似旷达,实则注入了人生失意之感。

上片写时值重阳,又有佳人相陪,尽兴酣饮。

下片写佩兰菊,以醉遣愁。

此词思想内容超出思妇幽怨的狭小范围,较为深刻,风格沉着凝重,又沉清丽空灵。

本词写重阳佳节时尽情清狂,看似旷达,实则倾注了人生失意之感。

词的开篇以景物和气侯的变化,暗示了词人他乡离索之感。

换头二句写风物依旧,“殷勤”句写狂放这情依旧,但殷勤理之方可,因时过境迁,不比少年时也。

“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写出内心悲凉、欲求沉醉而终恐不得之复杂心理,吞吐往复,余味不尽。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翻译及赏析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翻译及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日丽,马嘶声声,可以想踏青上车马来往之景,青梅结子如豆,柳叶舒展如眉,日长气暖,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

踏青过后,又荡秋千,不觉慵困,遂解罗衫小憩,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

注释①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

《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慵困:懒散困乏。

③归:回归,回来。

赏析: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

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

“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

“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

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

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

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

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

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

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

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作品名称
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阮郎归⑴·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⑵。

碧纱窗下水沈烟⑶,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⑷。

玉盆纤手弄清泉⑸,琼珠碎却圆⑹。

[1]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⑴阮郎归:词牌名。

⑵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⑶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⑷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⑸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⑹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2-3]
白话译文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4]
3格律对照
此作的韵脚是:一先;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

○○⊙●△。

●○○●●○△。

⊙○⊙●△。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

⊙○⊙●△。

⊙○⊙●●○△。

⊙○⊙●△。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5-6]
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

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

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

”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

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

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

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

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

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

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

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

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

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

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
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1] [2]
名家点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三:“景是写情,情在笔先,景描楮上,色色如画。


沈雄《古今词话》: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

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

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写闺情而不着言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

[2-3]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长子。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

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宋徽宗立,赦还。

卒于常州。

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