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苏轼描写夏天的诗词《阮郎归-初夏》鉴赏

苏轼描写夏天的诗词《阮郎归-初夏》鉴赏

苏轼描写夏天的诗词《阮郎归-初夏》鉴赏《阮郎归初夏》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注】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不过止,南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①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赏析】“绿槐高柳咽新蝉”这句选取的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

枝繁叶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组成了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咽新蝉”写得特别富有夏天气息,夏天的喧闹少不了蝉的参与。

蝉鸣起来像一支悠扬的笛曲,停下来却是戛不过止,没有一点回响,像被东西阻塞一样。

“熏风初入弦”也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熏风”就是温顺的南风。

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唱歌,以喻南风初起。

扩展阅读:苏轼的简介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宽敞,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扩展阅读:苏轼的主要作品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江南腊尽》《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落水痕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歪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词作鉴赏此词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词中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美。

词人采用对比手法,明写“咽新蝉,暗与蝉声乱鸣时相比,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沉静。

此处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作者将四周的无声无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由环境的.静寂体味到主人公的悠闲自得之情。

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

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象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

【阮郎归初夏赏析】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亦写作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

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

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

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

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

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苏轼有《观棋》四言,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

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

《阮郎归 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阮郎归 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沈雄《古Fra bibliotek词话》7

谢 观 赏
鉴 赏 完

8
阮郎归·初夏
——作者:苏轼(宋)
1
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 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 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2
注释·词解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薰风:夏季的东南风。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闲雅 而有生气。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 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暖和的南风轻轻吹拂,《南风》之歌又要开始 入管弦被人歌唱。
5
注释·词解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玉盆:指荷叶。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 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 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泉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 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 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 自持。
6
词评
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人争宝之。 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
3
注释·词解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室内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袅袅轻烟。这 时传来棋子着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 惊醒。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 以叮叮的落子声才会把她惊醒。
4
注释·词解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 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 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 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初夏(阅读答案)【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①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②,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浴盆纤手③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熏风:这里指歌唱承平之曲。

②水沉烟:指沉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③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参考译文】槐树枝叶繁茂,柳树高大,新蝉浓绿深处鸣声乍歇,突然柔和的音乐从远处传来。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

这时传来下棋的声音,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文学常识】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个、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官至吏部尚书。

后贬谪惠州、儋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病死常州。

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散文度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诗词题材广阔,气势豪放,富有创新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词:诗歌的一种。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可以和乐歌唱的一种新体诗歌,是为了配合宴乐而创作的歌词。

【阅读训练】1.诗题为初夏,诗中描绘了哪些初夏的景物?2.写棋声的作用是_________。

3.用燃描写榴花,妙在____________。

4.末句琼珠碎却圆通过水珠形态的变化写出_________。

5.默写苏轼的词句。

【参考答案】1.绿槐、高柳、新蝉、熏风、小荷、榴花等。

2.为了衬托闺房的静3.不仅写出榴花的红,而且写出了榴花的动态4.闺房少女拨弄清泉时的调皮样子,以及玩水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5.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

《阮郎归·初夏》苏轼词作鉴赏●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词作鉴赏此词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词中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美。

词人采用对比手法,明写“咽新蝉,暗与蝉声乱鸣时相比,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沉静。

此处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作者将四周的无声无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由环境的.静寂体味到主人公的悠闲自得之情。

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

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象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阮郎归 初夏 - 诗文欣赏

阮郎归 初夏 - 诗文欣赏
阮郎归·初夏
苏轼
超级排名系统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 烟。棋声惊弦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 泉。琼珠碎却圆。
苏 轼 阮 郎 归 ·初 夏 译 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弦眠。(水沈 一作 水沉)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 惬意的弦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 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重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 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 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 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弦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 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 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苏 轼 阮 郎 归 ·初 夏 赏 析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弦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 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 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弦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弦眠,读者可以想象, 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 清和天气之宜人。

阮郎归初夏译文【宋】苏轼

阮郎归初夏译文【宋】苏轼

《阮郎归》, 又名《醉桃源》、《醉 桃园》、《碧桃春》。 格式: 7, 5. 7, 5. 3, 3, 5. 7 初夏 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蝉,薰风初 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 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 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 泉,琼珠碎却圆。
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本有 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飘缕 缕沉得之烟;窗外的槐柳绿影,传阵阵 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于是便挎 盆出门,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 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动得多欢!石 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 连溅落荷叶的碎滴,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苏轼《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与赏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苏轼《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与赏析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苏轼《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与赏析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赏析一】《阮郎归初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二】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

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

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

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

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

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

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阮郎归·初夏》赏析

苏轼《阮郎归·初夏》赏析

苏轼《阮郎归·初夏》赏析《阮郎归》苏轼初夏绿槐⾼柳咽新蝉,薰风初⼊弦。

碧纱窗下⽔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过,⼩荷翻。

榴花开欲燃。

⽟盆纤⼿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词写的是初夏时节闺阁⽣活、闲雅⽽有⽣⽓。

上⽚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个少⼥的⾝边。

“绿槐⾼柳咽新蝉,薰风初⼊弦。

”这⾸词开头两句是说,窗外绿槐阴阴,⾼⾼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屋内。

⾸句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

次句⼜是初夏的⽓候特征。

薰风,即暖和的南风。

古⼈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加赞颂。

这⾥的熏风初⼊弦,是说《南风》之歌⼜要开始⼊管弦被⼈歌唱,以喻南风初起。

由于以上所写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薰风),使初夏到来具有⼀种⽴体感,鲜明⽽真切。

“碧纱窗下⽔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四句是说,绿⾊的纱窗下,沉⽔⾹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

进⾏室内描写。

碧纱窗下的⾹炉中升腾着沉⾹(即⽔沉)的袅袅轻烟。

碧纱⽩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可闻,显得幽静闲雅。

这时传来棋⼦着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主⼈公惊醒。

诗句有云:“不闻⼈声,时闻落⼦。

”这⾸词和这⾸诗⼀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棋声能惊她的睡眠。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么的环境中,她⼤概已经睡⾜,所以丁丁的落⼦声便会把她惊醒了。

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中没有不快,可见初夏清和天⽓宜⼈。

下⽚写这个少⼥午梦醒来以后,尽情的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然风光。

“微⾬过,⼩荷翻,榴花开欲燃。

”下⽚前三句是说,⾬后的⼩荷,随清风翻转。

⽯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是⼀番园池夏景。

这⽣机,这秀⾊,⼤概使这位少⼥陶醉了。

“⽟盆纤⼿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末两句是说,美丽⼥⼦正在清池边⽤盆舀⽔戏耍,清澈的泉⽔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会⼉破碎⼀会⼉⼜圆。

苏轼《阮郎归 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

苏轼《阮郎归 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

苏轼《阮郎归·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以下是苏轼《阮郎归·初夏》宋词的全文及相关内容整理:1. 原文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2. 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3. 注释●阮郎归:词牌名。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4.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5. 背景故事这首词是苏轼描写初夏闺阁生活的作品,具体时间不详。

在词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画面,展现了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动人。

6. 古诗讲解●主题:这首词以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和美好情感。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阮郎归·初夏》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阮郎归·初夏宋代: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水沈一作水沉)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阮郎归·初夏》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阮郎归·初夏》注释阮郎归:词牌名。

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阮郎归·初夏》赏析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作鉴赏

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作鉴赏

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作鉴赏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作鉴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词作鉴赏:此词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词中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美。

词人采用对比手法,明写“咽新蝉,暗与蝉声乱鸣时相比,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沉静。

此处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

作者将四周的无声无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由环境的静寂体味到主人公的悠闲自得之情。

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

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象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

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习题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习题

《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习题《阮郎归·初夏》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阮郎归·初夏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阮郎归·初夏》原文宋代: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译文及注释译文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⑴阮郎归:词牌名。

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⑶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⑷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⑸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练习题(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

(4分)(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3分)参考答案(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

(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2). 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阮郎归·初夏》鉴赏《阮郎归·初夏》译文及赏析
《阮郎归·初夏》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
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

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
活情趣。

《阮郎归·初夏》
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水沈一作水沉)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阮郎归·初夏》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
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美丽女
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
又圆。

《阮郎归·初夏》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

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 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阮郎归·初夏》赏析
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

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
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