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生产经营思想
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 “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以有利可图 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 待乏”就是指在货源充足, 。“待乏”就是指在货源充足,或者是某种商品处于销售淡季时低 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 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如此不仅调剂了市场供求 稳定了物价,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稳定了物价,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促 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 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 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 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了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 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了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 后人尊称“商圣”。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 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演 变 , 中
业发 化\ 化 运 方 的 功运
国 社
的
会
如何提高运作的 细化\ 性 定量管理思想
科 学 出 版
经
化\
化
化加剧
社 , 1 9
如何 的 权变管理思想
9 2 年
亚当.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
管什么? 治人” 管什么?“治人” 谁来管? 劳心者治人” 谁来管?“劳心者治人” 怎样来管? 和为贵” 怎样来管?“和为贵”、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己所不 勿施于人” 欲,勿施于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道家学派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四不”来保证管理者、 老子提出“四不”来保证管理者、 领导者的永久成功: 领导者的永久成功: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理论基本观点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通过研究经验(案例)可学会有效管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者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管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数字管理科学学派只有致力于定量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过程理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下面详细介绍:(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
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
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
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
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
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并且有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的法约尔。
管理思想的演变笔记
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A•蕾恩,孙耀君,李柱流,王永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章.历史的序幕管理具有开系统的特点,管理人员会影响他们的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要影响他们。
P4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对管理的影响第二章.工业化前的管理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孙子兵法,孔子的道德教育古埃及人知道管理人员所能监督的人数的限制P17第三章.工业革命:问题与展望亚当•斯密,企业家是生产的第四要素。
工业革命中,劳动力问题,招募、训练和激励纪律和激励,工人捣毁机械P54第四章.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罗伯特•欧文:社会改革,对工人的尊重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分析工业的操作,生产分工;工人工资同生产利润挂钩;对工人合理化建议的奖励。
P81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夏尔•迪潘:“当实行劳动分工时,必须极其审慎地注意估价每一项操作的时限,以便使工作同派去完成工作的工人的具体人数成比例。
P85第五章.早期的美国管理麦卡勒姆:正式的组织图,包括职责划分,授权,责任,检查制度。
P94P114:早期管理的核心问题:(1)有效地使技术、材料、组织职能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和方法问题;(2)为了事项预想目的,如何促进、发展、吉利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以及(3)为了实现目标,如何把上述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管理问题。
第六章.科学管理的出现泰罗:工时研究,计件工资制度,头等工人P139,职能制工长《工程管理》1903年第七章.传播效率主义甘特:任务和奖金制度,甘特图吉尔布雷斯:使建筑业体制化《现场法》、《混凝土法》、《砌砖法》,扩大对动作和疲劳的研究;哈林顿•埃默森:直线制和参谋制第八章.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管理法国亨利•法约尔:第九章.人的因素:开辟道路做好福利工作的人事工作第十章.行政管理理论的出现法国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行政管理:预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会计活动、行政活动、安全活动管理的14条原则法国亨利•法约尔具有高级管理人员的属性马克斯•韦伯:官僚集权组织是理想的第十一章、科学管理与有组织的劳工霍克西报告第十二章、科学管理的回顾第十三章.西方电气公司的奇遇霍桑实验梅奥《社会问题》,《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社会人第十四章、组织结合的探索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正式组织:处在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众多因素与力量交织的环境中,在环境不断变化下,通过保持组织内部复杂性质的平衡来保证组织的持续存在;考察必须进行调节的外部力量;分析管理和控制正式组织的各级经理人员的职能。
2管理思想的演变
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由于普遍实行经验管理, 由此造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不知道 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 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 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也 不确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认 为自己干活多,拿工资少。当资本家加重对工 人的剥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极对抗,这 样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当然不会高。
答案: 答案:管理
6
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古代埃及兴修水利系统的技术与修建金字塔一样成为 人类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壮举。埃及人很早就懂得了分 权。 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实践者。人们从 考古中发现,在法老的陪葬品中,奴仆的雕像特别令 人感兴趣:“每一个监督者大约管理十名奴仆”。所 以后来的希伯莱人在《圣经》里提出的以十为限的管 理思想即源于此。
12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萌芽状态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其次,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使其具有了集权、 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在长期军事生涯中,罗马人具备了遵守纪律的 品格,又具备了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其基础的管 理职能设计能力。 奴隶主思想家贾图、瓦罗等对管理人员的选择 标准的论述,丰富了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29
(一)科学管理理论
A.泰罗 A.泰罗
Taylor,1856(Frederick Taylor,1856-1915)
18
2、欧文(Robert Owen,1971-1858) 、 )
成功的英国企业家, 人事管理之父” 成功的英国企业家,“人事管理之父” 必须改善对人的管理,重视人的作用 必须改善对人的管理,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招收童工等)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招收童工等) 环境决定人的本性, 环境决定人的本性,管理的责任在于要为人创 造良好环境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运用教育和感化的手段管理工人,鼓励竞赛精神 运用教育和感化的手段管理工人, (把工人看作人,实行人道主义) 把工人看作人,实行人道主义)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摘要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壹、緒論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
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
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一、早期管理思想(一)理论背景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
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
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理论要点: 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科学挑选工人。 C.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D.差别记件工资制。 E.职能管理。 F.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理论要点:
①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
②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法约尔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合理
泰罗
泰罗与搬运生铁块试验
❖ 第一步挑选工人:用4天的时间观察研究了75个人,最后选出1人(荷兰人施 米特)。每天工资1.85美元,条件:必须按泰罗的要求去搬运生铁。
❖ 泰罗与他的助手在研究中,试着转换各种工作因素,以观察它们对施米特的 日生产率的影响。他们还试验了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变量,从中获 取数据,比如:从车上或是地上把生铁搬起来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 块在平地上走,每英尺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块沿着跳板走向车厢, 每步需要多长时间;把生铁扔下或者堆放起来需几秒钟;空手回到原地,每 走一英尺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 认为企业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 ➢ 提出管理人员发展计划 服务上,而不是专图追求利润。
甘特图
甘特图
古典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 )
管理思想的演变
理思想的演变》这本书是本科学管理学这门课时的参考书目,这次要写读书笔记,我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光从题目来看,就知道它是一本的宏观、时间跨度很大的书,是一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是学习管理课程的必读书目。
《管理思想的演变》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A·雷恩,出版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版本是1986年1月第一版。
在全书的结尾丹尼尔·A·雷恩颇具哲学意味地点明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去和未来:“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历史中存在许多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在雷恩的这本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当今时代。
除“早期管理思想”外,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
雷恩这一见解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时间来划分,而是以本文所说的管理哲学基本问题来划分的。
科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是泰罗。
泰罗强调的是效率。
为此,他根据“工时研究”确立了他的管理方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利益。
在一般人看来,成问题的主要是泰罗的“头等工人”概念,因为他是按照头等工人的标准来确定生产定额的。
这说得再好,也是要求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然后由工人和资本家分享由此得到的剩余价值。
泰罗是从研究如何消除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开始的。
他把“磨洋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然后认为即使“无意的”磨洋工也应当消除,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强度。
当然,泰罗并非要求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而是把强度提高到所谓的“一个工人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
他为自己辩解说,他的头等工人并不是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超人”,而是适合于完成他的工作的有抱负的人。
怎样才算有抱负呢?看他有没有“达到目的的意志”。
这个“目的”就是“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给他带来的额外的工资或奖金收入。
泰罗的“工时研究”关注的无疑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系统组织理论——切斯特.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 管理者的职能 (1938年)
• 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 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 同的目标和沟通。 • 他的贡献就在于,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 的本质及其最普遍的规律。 • 认为:管理人员的任务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维护好一个合 作系统。他提出了一种管理的全面的社会系统方法。
存在明确的分工 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 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 或等级体系 根据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 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 的要求来作用 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 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 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 升迁制度 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
心理的发展
(二)人性假说理论(沙因Schein,Edgar)
•
• • • • • •
1、理性——经济人假说
起源于享乐主义,又经19世纪理性主义的影响而形成, 盛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内容要点: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 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 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效率。
工作定额 标准化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它的原理强调应用科学,形成群体的协调和合作,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和培 养工人的技能。
科学管理 ——亨利.L.甘特
管理思想的演变
31
点评:
——不能绝对地用砍与不砍来判断好与 不好,也不能静止地看待一个事物有用 或无用 世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面对 不同的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 需要随机应变,一个对其他企业相当有 用的资源,对自己来说不一定有用;而 把一个看似无用的资源摆正地方,也许 就能为企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收益。
19
Y理论认为:
(1)大多数人是愿意工作和承担责任的,但 需要管理者给予信任,创造环境 (2)人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外来 的控制和惩罚不是组织达到目标的唯一手段
20
小结 人与人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 情况下有不同的行为,有效的管理者只 能从不同的模式中吸取精华,在不同情 况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21
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丛林
二战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规模的 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给管理提出 新的要求。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的新学派,这一现象被称 为“管理理论丛林”
22
管理科学的发展(定量管理思想)
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应 用科学的方法运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 织效率 主要模型:
15
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思想:
1、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
16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A.麦格雷戈的X—Y理论; 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D.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 E.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 论” ; F.布莱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凭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没有职 业经理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 题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我国优秀的管理思想,如奇花异果,光彩夺目。 遗憾的是,我国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缺少系统的整 理和提高,没有象西方那样形成系统的理论.
我国现代管理思想是在继承战争年代的优良传 统,接收旧的大机器工业,和学习苏联经济管理 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是在成功与失败 之间、正确与错误之间寻求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因而我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曲折性 和复杂性。
4、知识连续性管理
随着员工流动率的提高、环境的日益变幻莫测、竞争 的不断加剧,如何应对由于人员更迭而带来的知识断 代问题,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将来持续发展的 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体系不 完善或经常断裂的企业只能停留于低水平重复。
既然企业中的知识载体——员工最终是留不住的,我 们就要从以前只注重留人转移到更加注重如何留住员 工头脑中的知识并将之传递给新一代员工。通过知识 的不断传递和更新,使企业得以不断创新发展,与时 俱进。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经验管理的区别
二、行为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 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 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 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 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 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 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 率。
罗伯特· 欧文、 亚当· 斯密
查尔斯· 巴贝奇
三、管理思想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 种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管理 思想。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基础篇管理思想的演变【圣才出品】
邢以群《管理学》课后习题基础篇管理思想的演变【圣才出品】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1.何谓管理思想?它对管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答:管理思想是⼈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总和,是由⼀系列观念或观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指导管理⼈员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路标和蓝图。
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与效益。
⼀名现代的管理⼈员要进⾏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了解⼈类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各种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和观点,从过去的历史中可学习到今天管理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学习历史,融会贯通各种管理思想,可提⾼管理的有效性。
2.西⽅管理思想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答:西⽅管理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的,主要体现为:(1)经验管理思想⼯业⾰命使⼯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类组织——⼯⼚。
由于⼯⼚不同于以往任何⼀类组织,因此在当时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们凭借⾃⼰的能⼒和对新的管理问题的理解进⾏管理实践。
由于⼈们难以从理论上解释成功的原因,因此当时流⾏的是经验管理思想。
(2)科学管理思想随着⼯业⾰命从英国转向欧洲⼤陆和美洲,在19世纪下半叶,⼯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明热使⼯⼚制度⽇益普及,⽣产规模不断扩⼤,同类产品急剧增加,随之⽽来的是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劳动⽣产率便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能否脱颖⽽出的关键,在早期研究和经验总结基础上,科学管理思想随之诞⽣。
(3)⾏为管理思想随着科学管理的普及、劳动⽣产率的不断提⾼和⽣产技术的⽇趋复杂,⽣产专业化程度⽇益提⾼,劳资⽭盾也随之恶化。
如何协调劳资⽭盾,进⼀步调动员⼯的积极性以提⾼劳动⽣产率的需求,伴随着霍桑试验结果催化了⾏为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
(4)定量管理思想随着战后资本主义⽣产⼒和⽣产关系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
带来了管理精细化要求,⽽第⼆次世界⼤战中总结出来的资源分配运筹⽅法,为战后解决管理精细化问题奠定了基础,需求和⽅法的结合促进了定量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的管理思想的演变
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⑴“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其代表作——《国富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观点如下:①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②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③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⑵“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⑶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2、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及主要观点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③提出了管理职能和作用职能的分离。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原则: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③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④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
⑵“经营管理学之父”法约尔及观点法约尔于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
⑶“古典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3、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⑴梅约及其人群关系理论通过霍桑实验,梅约得出了如下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管理新理论
• 企业再造案例: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1978年,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顺德桂洲羽 绒厂建立,创办人:梁庆德。 • 1993年,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以微波炉为起 点投身家电业。 • 2003年更名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梁庆德 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 2003年9月,格兰仕整合全球资源,斥资20亿进 军空调行业。
3、行为管理思想
• • • • • • • •
霍桑实验
•
整个实验前后共分四个阶段。 (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劳动绩效与照明无关 (2)福利实验(1927—1932)人际关系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 缩短工作日、安排工间休息、调节工场温度、免费供应茶点等,结果产量提高了。 (3)访谈实验(1928—1931)工作绩效与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人际关系有关 在这次谈话实验以后,工厂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研究者的分析认为,这是 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方法有许多不满意,但无处发泄,这次实验,工 人无话不谈,发泄了心中的怨气,由此而感到高兴,因而使产量大幅度上升。 (4)观察研究(1931—1932)“非正式群体” 实验开始,研究者向工人说明:他们可以尽量卖力工作,报酬实行个人计件工资制。 研究者原以为,这套奖励办法会使职工努力工作。但是结果出人所料,产量只保持在 中等水平上,工人绝不愿因超额而成为“快手”或因完不成定额而成为“慢手”。当 达到定额产量时,他们就自动地松懈下来,因而小组的产量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原因何在?研究小组经过考察发现,组内存在一种默契,由此形成制约着每个人的生 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压力。 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感情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 影响整个正式组织的活动。
管理思想的演变(完整版)
5
• ①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 人们主要是为了谋求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但社会中 每个人的利益又总受他人利益的制约,必须兼顾他人 利益,由此产生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以 个人利益为基础。 • ②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 增加国民财富只有通过减少非生产性劳动,增加生产 性劳动,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 • ③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 分工的优点: • A.可以发展生产者的技能 • B.可以节约由于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 • C.有利于从事专项作业的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如果把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和分析放入一个较长如果把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和分析放入一个较长的时间背景中一层层剥掉其外在显现的表皮你很容易的时间背景中一层层剥掉其外在显现的表皮你很容易发现一个简单的核心发现一个简单的核心成功的企业内部所有掌握成功的企业内部所有掌握着资源的人也就是经理人们高度一致地追求一个共同着资源的人也就是经理人们高度一致地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谨慎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7
•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 ⑴资本家是生产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由拥有资本的 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 ⑵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操作规 程和管理方法。 • ⑶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以保证生产的 顺利进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8
• 三、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 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三四十四,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还强调了管理教育和人员培 训的重要性。 • 例如,法约尔最早全面地提出了关于企业人员素质及 其业务能力的要求,强调管理能力对于各类企业人员 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提高管理能 力的有效途径。 • 局限性 : • 首先,它同科学管理一样,把人看成是一种“经济人” 和“机械人”,视同“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而忽 视了人的思想感情的因素和人的能动作用。 • 其次,它同科学管理一样,把企业组织看成是一种脱 离周围环境而存在的封闭系统。早期的一般行政管理 理论几乎没有触及企业的外部环境问题,它所阐述的 各项管理职能都是就企业内部活动而言的。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现代企业管理从管理学科的形成之初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管理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
考虑到管理学科可能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全球营销和战略管理这些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总体上来探讨管理思想的演变,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以及其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1. 传统管理思想传统管理思想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通过经验和直观的方式来控制工作的一种方法。
这种管理模式多由专制主义的管理者发起,主要是通过集权式的管理来控制员工。
经典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学说是这种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之一。
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在于将工人的工作过程分解成小的单元,然后通过标准化和监控来控制工人的工艺和效率。
2. 人性管理思想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人性化管理思想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管理思想认为员工应该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应该获得同等的重视和待遇。
人性化管理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层次结构,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为满足更高层次需求提供了基础。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员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通过鼓励、激励、赞扬和奖励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并通过企业文化或团队建设来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认为企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生态系统,需要透过有效的沟通和组织全员的智慧,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和管理。
现代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圣吉(Peter Drucker)。
他认为管理应当是一项科学,而不是一项艺术;在经营企业时,无论是经济性、寻求最佳或社会承诺,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因素。
二、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效率和环境建设,以达成企业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组织的可持续性,以创新、协作、可持续性等方面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社会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军李柱流王永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定价 3.6元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经济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对于各个学派的划分,各国的一盟管理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关于管理的思想虽然由来巳久,但在西方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则公认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此后,从其发展的历史及内容来看,西方经济管理理论各学派的形成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十九世纪束到二十世纪初形成的所谓“古典管理理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Fredrick(W(Taylor,1856—1915)、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1841一1925)、德国的韦伯(Max Weber’,1864一1920)以及后来的美国人古利克(Luther Gulick,1892一)和英国人厄威克(Lyndall Urwick,1891一)等人。
古典管理理论较系统地探讨了经济管理问题。
如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主要探讨了在工厂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他们认为:当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很大的。
于是他们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所谓标准的操作方法。
用这种标准的操作方法对全体工人进行训练,并据以制定较高的定额。
这就是所谓工作定额原理。
为了使工人完成较高的工作定额,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必须把工人使用的工具、机械、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
为了鼓励工人完成工作定额,他们提倡实行一种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他们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取得雇主和工人双方面的合作。
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术,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
要使雇主和工人两方面认识到,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两者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泰罗等人认为,这就是雇主和工人双方“协调与合作的基础。
但他们并没有象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那样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来考察企业中“人的关系”。
此外,泰罗等人还对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划分、职能管理制的采用和组织结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等讲行了探讨。
泰罗的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12年泰罗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对泰罗制和其它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上的证词,也是研究利学管理的一篇重要文献。
法约尔虽然同泰罗一样是个工程师,但两人有所不同。
泰罗开始是作为普通工人进入工厂的,其后主要从事干工程技术工作。
法约尔则从进入企业开始,就参加了企业的管理集团,以后又担任了一个大公司的最高领导,并在法国的多种机构中从事过管理方面的调查和教学工作。
所以他的管理理论是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而且他认为他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等。
他的管理理论主要包含在1916年发表曲《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
他认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
经营的六种职能话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这六种职能活动,是企业组织中各级人员都多少不同地具有的,只不过由于职务高低和企业大小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至于管理活动,则又包含五种因素、即:计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对管理的五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即:(一)分工;(二)权限与责任}(三)纪律;(四)命令的统一性j(五)指挥的统一性,(六)个别利益服执于整体利益,(七)报酬;(八)集权;(九)等级系列;(十)秩序;(十一)公平l(十二)保持人虽稳定J(十三)首创精神;(十四)集体精神。
法约尔还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进行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
韦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他的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
韦伯主张,为了实现一个组织的目标,要把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划分为各种基本的作业,作为公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
各族公职和职位是按照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的,每一职位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行。
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这些规则和纪律是不受个人情感影响而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与外界的关系。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它组织体系。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
厄威克的著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
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
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古利克除了其它著作以外。
最主要的是他和厄威克合编而于1937年出版的《管理科学论文集》一书。
该书包含了反映当时在管理学上有不同意见的一系列论文。
古利克在该论文集中,把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而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论。
POSDCRB就是取这些职能的英文词的首字母而组成。
这七种职能是:(一)计划(Planning)。
这是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
(二)组织(Organ sing)。
为了实现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并规定各级的职责范围和协作关系。
(三)人事(staffing)。
包括员工的选择、训练、培养和恰当安排等。
(四)指挥(Directing)。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监督和激励。
(五)协调(Coordinating)。
这是为了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步调一致。
共同实现企业的目标。
(六)报告(Reporting)。
包括下级对上级的报告和上级对下级的考绩、调查和审核。
(七)预算(Budgeting)。
包括财务计划,会计、控制等。
古利克提出的这七种管理职能,以后虽有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古典管理学被到那时为止有关管理过程论述的各个方面,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古典管理学豫从泰罗等人开始从事管理的实际试验和理论研究算起,距今已将近一个世纪。
他们的理论不但在当时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许多原理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当代西方有些管理学者还提出“回到泰罗去”的口号,表示要对古典管理理论重新深入研究。
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个阶段,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
所谓行为科学,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困,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同工人的关系),所以,它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论。
行为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加剧才应运而生的。
泰罗以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把工人看做机器的配件、会说话的工具。
这大大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泰罗甩定额奖惩的办法,即大棒加胡萝卜的办法来刺激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当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人阶级的觉悟进一步提高,他们逐渐认清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一套手法,因而用更多的罢工(怠工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斗争。
于是泰罗的所谓科学管理开始失灵了。
这时,许多西方管理学者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就把西方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行为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太利亚而后来移居美国的梅奥(Elton Mayo,1880一1949)和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Fritz(J(Roethlisberger,1898—1974)。
他们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进行了有名的霍桑工厂试验,并以实验的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以下几条原理:(一)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听以,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
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所谓正式组织就是具有一定的目标,并且由规章、制度、方针、政策等规定企业中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
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这些团体有自然形成的规范或惯倒,其成员必须服从。
古典管理理论所注意的只是正式组织的一面,而梅奥等人则认为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强调它同正式组纵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三)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对员工满足度的提高而激励员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所谓满足度就是工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感情、安全感、归属感等。
梅奥等人通过在霍桑工厂的试验了解到,工人并不是把金钱当作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在物质之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的“社会人”。
所以,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弥补古典管理理论的不是,解决劳资之间以至整个“工业文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生产率。
他们的这些观点主要反映在以下的代表著作里;梅奥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罗特利斯伯格的《员工的生产率中的人的因素》等。
梅奥等人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以后,西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大量出现。
行为科学在后一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有:(1)美国的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他在《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等著作中,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以下的五个层次:第一层,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房、医药等。
第二层,安全上的需要,如生病有保障、不会失业、生病或老年有所依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