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古诗三首》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2)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轻声读诗句,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
预设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预设2:
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4.体会情感: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体会。
预设1: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表现出作者的无奈。
阅读要素
把握古诗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习作要素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资源准备
课件、班班通教学软件。
《题临安邸》——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亥杂诗》——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作业布置
课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作业反馈
课后
反思
三、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说教材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2说学生六年级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学生都不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2、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以故事引入:公元1210年的除夕之夜,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
我,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卧病在床,生命垂危,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面对死神,我一点儿也不恐惧,唯一使我痛心的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铁蹄下的遗民欲哭无泪??唉,我们南宋的军队何时才能挥师北上,收复中原呢?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于是,我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千叮万嘱,颤颤巍巍地写下了我的临终遗言——出示《示儿》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2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指名答)二、读通古诗,疏通诗意1、运用过渡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3.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学习历史和人文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难点: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意境。
3.教学内容及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三首古诗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共同朗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季节和光阴变换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性。
带领学生寻找《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心情和情感。
–共同朗读《登幽州台歌》: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指引学生过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共同朗读《悯农》:树立感恩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劳动者的生活、困境和辛苦。
2.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幽州台歌》、《悯农》中一篇或者多篇古诗,通过阅读古文,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并且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和人文思想,多维度感受诗的美。
4.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分析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于诗的欣赏能力;2.采用问答、笔试等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考核;3.对于学生进行思考题,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和联系的理解。
三、结语本节课围绕三首古诗展开了文学素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生历程中的变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意义,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思想,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第4单元12《古诗三首》
我会写
笔顺 横、竖、撇、点、点、横、撇、横折 弯钩/横斜钩。
组词 杭州 造句 杭州西湖的景色非常迷人。
xūn
熏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点、撇、撇、点、撇、横、竖、横折、 点、撇、横、竖、横、横、点、点、点、 点。
熏烤 熏染
造句 煎炸熏烤的食物伤脾胃,我们要少吃。
dǐ
邸
我会写
易错字 组词
府邸 官邸
造句
这座豪华官邸可容纳600个 工作人员居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 的名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 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 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作者希望打破清 规戒律,选拔有用人才。
“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 着什么“格”吗?
我会认
jì nǎi dǐ 祭乃邸
xūn biàn 熏汴
hài gōng shì
yīn sǒu
亥龚 恃 喑 擞
识字方法
精
擞
神 抖
加一加: 扌+数=擞
擞
喑
万 马
巧记:比“暗”少一笔“一”
齐 喑
识字方法
恃
换一换: 侍-亻+忄=恃
待
恃-忄+彳=待
恃强凌弱 等待
字源识字法
熏 熏
我会写
祭乃邸熏杭 亥恃 拘
12.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本课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语。 (重点) 2.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 3.初步感知诗歌大意文意。(难点)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课件(48张PPT)
课文大意
《题临安邸》揭露了南宋王 朝的达官贵人置失去的大片国土 于不顾,整天沉溺于骄奢淫逸的 生活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忧 愤深沉的爱国之情。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 诗人,生卒年不详。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课文大意
《己亥杂诗》揭露了封建 专制统治的黑暗,反映了诗人 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 才辈出的局面。
返回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练习读好停顿,然后把握感情基调,入
情入境地朗读。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略有不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并读出来,如,《示儿》中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沉郁和对收复河山的渴望;《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己亥杂诗》中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 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可以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想象画面等 方法,寻找和诗人的共鸣,读出诗歌的情感和音韵美。
易写错
祭 乃
上部左边不要写成“夕”, 上部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不 是撇。
词语听写祭拜 乃至 熏陶 杭纺亥时 恃强凌弱 悲哀 不拘一格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 诗人的爱国情感。
返回
品读古诗
示儿
陆游
死 去 元①知 万 事 空 , 但 悲 不 见 九 州②同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课外拓展
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 金军攻破汴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 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 之一空。自此,北宋都城汴京被占领,最终北宋灭亡。南宋大将岳飞 曾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1课《古诗三首》 课件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 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 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 对谁说些什么?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 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 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 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 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 想记录在了315 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 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 亥年。
示儿:给儿子们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词语解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 祖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句翻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 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 游一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 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 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
百姓流离失所,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 能作,哀号遍野的岂业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 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 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 着: “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掩怀拭泪 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 改革。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
降:降生,降临。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句解释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
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 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 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 《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 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 要“改革”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 12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2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诗词基本信息1.《示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面临着金兵的入侵和国土的沦丧。
2.《题临安邸》:作者是南宋诗人林升。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今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
二、诗词内容理解1.《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字面意思明确表达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隐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临终之际仍牵挂着国家的统一。
作者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湖边歌舞升平,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字面意思展现了临安的热闹繁华,隐含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批判。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温暖的风把游人吹得如痴如醉,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句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忘记了国仇家恨。
●主旨: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堕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3.《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字面意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沉闷局面的不满,隐含着对变革的渴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题临安邸》、《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是北宋文学家林升所作,诗中通过对临安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诗文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临安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对临安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
3.研读诗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文,理解诗人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6.补充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7.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增强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己亥”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诗人47岁,因厌恶仕 途而辞官南归,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 成315首七言绝句,题为《己亥杂诗》。
作
者
简
介
龚自珍(1792—1841),清
末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破旧
立新,抵制外来侵略,曾全力支
小结:这首诗的诗眼为“悲”,诗人为“不 见九州同”而“悲”,为无法亲眼看到“王师北 定中原日”而“悲”。正是因为对国家“爱之 深”,才有这般的“悲之切”。
拓 展 延 48岁时,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 伸
狂胡,下马草军书。”
67岁时,从军边关,陆游高唱:“飞霜掠面
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
再读古诗,体悟诗情
语 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要 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这里的“生
素 气”是发脾气的意思吗?“风雷”
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雷吗?
背
景
资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
料
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官吏贪污横行,
民不聊生。当时用死板、单一、陈旧的科
举制度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
们的思想,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
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68岁时,缠绵病榻,陆游写下了:“僵卧孤村 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遗民泪尽 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5岁时,陆游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板 书 设 计
不见——悲之切 示儿
无忘——盼之深
课
后 作
背诵并默写《示儿》。
业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部编版
思考: 从“暖风熏得游人醉”
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题临安邸
课文导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
写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抒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
抓住临安城的特点 重重叠叠、鳞次栉比
“几时休”责问统治 者
讽刺和揭露南宋王朝统 治者沉迷声色,忘记国 耻的行为。
➢ 理解填空
课后讨论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重重叠叠 的青 山和 鳞次栉比 的楼台,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的太平假象。
2.“暖风”指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
3.“游人”指 既指一般的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者
4.(用原句回答)用“ 能停止?言外之意是:
几时休
” 三个字 ,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
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能完成?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课文导读
➢ 作者背景: 龚自珍,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清代
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 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 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 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 《定庵全集》。
课文导读
➢ 诗歌背景: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
邸:官府,官邸, 旅店、客栈。诗 中指旅店。
【题意】林升在临安的一家旅店的墙上题了一首诗。
➢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课文导读
清明上河图,中 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 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 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 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第1 页共8 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2课,本课主要内容为三首古诗的欣赏和学习。
这三首诗分别是《己亥杂诗·其一组》、《己亥杂诗·其二组》和《己亥杂诗·其三组》,它们都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这些古诗以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为主题,文字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己亥杂诗》来说,它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表达手法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把握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古诗,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如图片、音乐、故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古诗内容,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或故事等方式,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己亥杂诗》的作者及背景;2.理解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朗读《己亥杂诗》;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己亥杂诗》的意境;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抒情情感; 2. 融会贯通古诗中的意义和现实涵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教师朗读《己亥杂诗》,让学生跟读;•解释生字词,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古诗中的意义和情感;•每组展示分析结果,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深层意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教学延伸•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己亥杂诗》的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培养其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记录《己亥杂诗》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词语;•引用古诗中经典的句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备考《己亥杂诗》全文,准备朗诵;•写一份读后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的集体备课内容,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
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 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 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 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 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2 古诗三首
人 教 五 年 级 上 册
示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 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 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 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 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 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
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
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12 古诗三首
悟诗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简直。作:当作。直 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 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 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 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 怒和无穷的隐忧。
醉生梦死
12 古诗三首
悟诗情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和辛辣讽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课堂演练
一 、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 B. 《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吃水己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 社会变革。
二、 你从《题临安邸》中学到了什么?
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
戒奢以俭
不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
三、 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到这首《 己亥杂诗》后你会怎么做?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首首 爱国诗人谱写的乐章,这不仅仅是文学财 富,更是不朽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1 古 诗 三 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陆 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 一 生坚持抗金, 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 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 主义精神,
一起解诗题
南宋京城。
临安 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
诗意: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 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这里指的是达 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NNNNNNNNN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 南宋诗人。温州横阳亲仁 乡荪湖里林坳人,是一位 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 东瓯诗存》卷四。
龚自珍 号定庵。近代 思想家、文学家。由于 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 排挤,48岁愤然辞官南 归。有《龚定庵全集》。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我会认
பைடு நூலகம்
nǎi
xūn
乃熏
亥
shì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一、识字导入
1.出示会写生字:
祭乃熏杭亥恃哀拘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给形近字进行口头组词。
4.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并组词,并观察形近字,进行组词练习。
5.谈话导入:
国家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一些爱国诗人用笔墨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二、古诗背诵
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
(3)理解诗里的意思,体味表达的情感。
3.读通古诗《示儿》。
4.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1)怎样可以读通古诗。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读懂古诗。
(3)怎样可以把后面的两首也读通顺啊?
预设:划分诗歌的节奏。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了解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3.出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4.解释字义
(1)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恃:依靠。
(3)风雷:是指重大的变革。
(4)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5.讨论:
(1)想一想,作者用“万马齐喑”比喻什么?
预设:比喻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3.解决有用的问题,理解诗中意。
出示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预设:
(1)临安城有什么特征呢?试着用诗句来回答,再试着描述一下临安城的景象。
(2)诗人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五上四单元)
解诗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 终前写给儿子的。
【资料袋】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 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 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 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 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古诗三首》
经典诗句我会背
赞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时,爱国之情,我会低吟……
读古诗
读准节奏 读出韵味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天公:造物主 ②抖擞:振作、发奋 ③降:降生、降临
【资料袋】 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家
眷,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 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 《己亥杂诗》。
写作时间背景、创作感情基调
题目
同
异
《示儿》
《题临安邸 》
《己亥杂诗 》
写作时间背景、创作感情基调
题目
同
《示儿》
《题临安邸 诗人浓厚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
戒奢以俭
三、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到这首《己亥杂诗》后你会怎么做?
兴办教育事业
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积极纳谏
培养人才
课后作业
1.认真练习本课生字。 2.背诵《己亥杂诗》。 3.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理解他对祖国深沉、热烈、真挚的爱,以及他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自然界的统治者②暗指当政者
振作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
旅店
题临安邸
题写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南宋京城
一起解诗题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停止
一起解诗意
背景资料
南宋偏安 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经历了“富平之战”,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独相擅权终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贿赂公行。秦桧死后高宗仍实行降金求和国策。
悲
但
背景资料
北宋灭亡
北宋宣和六年(1124)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同年十二月,徽宗向南逃窜。同月下旬,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军占领开封城;靖康二年(1127),金俘获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 己亥年: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这里是1839年。
• 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 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 所以将这315首诗称为《己亥杂诗》。
背景介绍
• 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 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 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 诗。这是其中第220首。
(yīn),哑。 • 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 重抖擞:重新振作精神。 • 拘:拘泥,束缚。 • 降:降生。
走进课文
• 要使中国生气勃勃,就得依靠像风雷激荡般 的社会变革。
• 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 我奉劝天公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
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3.2322.3.23Wednesday, March 23, 2022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9:51:3219:51:3219:513/23/2022 7:51:32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2319:51:3219:51Mar-2223-M ar-22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9:51:3219:51:3219:51Wednesday, March 23, 2022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3.2322.3.2319:51:3219:51:32March 23, 2022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下午7时51分32秒19:51:3222.3.2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诗句的停顿、语 调、重音等,读出节奏的和谐之美。学习时,先借 助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背景资料,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示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 时,一般每句的 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 “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你们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只是痛心 没有亲眼看见全国统一。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平定中 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想象“九州不同”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
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 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 人,可是他们却不敢怒也不敢言……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请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 的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了 解到了哪些信息。
《示儿》 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题临安邸》 题目点明了诗歌是在哪里写的; 《已亥杂诗》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示儿》和《题临安邸》两 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朝代。这 节课我们先学习这两首诗。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 要在悲伤遗憾中 展现对未来的坚 定信念。
学习生字
学认字
nǎi
xūn
乃父 熏香
多音字
jiànɡ
不拘一格降人才。
降 xiánɡ
投降派是没有好下场的。
学写字
jì
nǎi
祭乃
xūn hánɡ
熏杭
生字归类 祭乃 熏 杭 亥 恃 哀 拘
左右 结构
独体字
上下 结构
识字方法
谜语识字:
察无头 祭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陆游诗句:
53岁写的《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 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千里黑 熏
yīn
喑
易读错
不要读成“ān”。
易写错
jì 不要少写一“点”。
祭
巧记 夕多点,又半撇 。 两个小孩在下面。
xūn
熏
不要写成“重”
熏香
结构梳理
万事空 爱
示 九州同 国 儿 定中原 情
告乃翁 怀
结构梳理
青山 楼
题
辛
临 西湖 歌舞
辣
安 暖风 游人 邸
讽 刺
杭州 汴州
主题概括
这首诗是诗人的遗嘱 。通过抒发自己未能亲 眼见到收复失地的遗憾和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 信念,展现了诗人的_爱__国__情__怀__。
第二课时
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 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 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 舞几时休”?
诗人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希望 南宋的权贵们不要再过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 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复失地。
互动课堂 《示儿》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 时,一般每句的节 奏划分是二/二/三。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
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家统一
只,只是。
一个“悲”字,点出作者的遗憾。
奋斗一生,仍不见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பைடு நூலகம்国统一。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侵占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 对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 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朗读古诗,思考: “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
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 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 淫靡之风,暗示南宋的权贵们天天醉生梦死。
“游人”在这里特指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 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 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 读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一起解诗题
南宋京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 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 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 风。
这里指的 是达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
《题临安邸》是一首讽刺诗,它入木三分地讽 刺了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的当权者。
课堂演练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 B.《示儿》中的“示”是“给……看” 的意思。 C.《示儿》是一首唐朝的爱国诗歌。
二、背一背,写一写。 示儿
( 死去元知 )万事空, ( 但悲 )不见九州同。 王师( 北定 )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 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 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 主义精神。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题
示儿
给儿子看
一起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
“元知死去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 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句诗是指南宋的权贵们忘记了 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 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杭州西湖的景色虽然美丽,可是南宋 的权贵们整日沉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暧洋洋的春风把南宋权贵们吹得醉生梦死, 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互动课堂
《题临安邸》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
人。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人, 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 瓯诗存》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