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青铜器图例-PPT课件
6第六讲云南青铜时代的艺术(下)
从狩猎图像与雕像的内容看,滇人的狩猎方式可分为几 种:
(1)猎人骑马逐猎:一个或几个骑士跃马追逐鹿或野 猪。骑士策马飞奔,奋力疾追,鹿或野猪惊恐奔逃,当 精疲力竭时速度放缓,在骑士即将接近鹿或野猪的一瞬 间,一手控缰,一手高举长矛等投掷兵器刺向猎物,而 猎物就在垂死挣扎时被俘获。
(2)多人持兵围猎:在这种狩猎方式中可见到八人二 犬猎鹿﹑八人猎虎﹑四人二犬猎虎﹑三人猎虎﹑七人二 犬猎豹﹑三人二犬猎豹﹑二人猎野猪等多种集体围猎方 式。这种狩猎方式是依靠多人的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俘 获虎﹑豹﹑野猪等凶猛的猎物。一般是狩猎者多人将猎 物围住,有的按住后身,有的拉住兽尾,有的立于兽前, 有的虽已被虎、豹、野猪咬住,仍手持短剑奋力向猎兽 刺去。在多人围猎中常见携带猎犬相助,它们追随于猎 人前后,勇敢地向猎物扑去。当猎物被俘获后,有的图 像表现了多人抬猎物喜悦归来的情景。
《牧羊》等。
第二种组合:人与动物不友好的组合,人类杀戮动物,主要
是狩猎活动。佟伟华教授有《石寨山文化青铜器狩猎图像与雕像
考》(《古代文明之光》)专文进行系统研究。狩猎图像和雕像
的题材有猎鹿﹑猎虎﹑猎豹﹑猎猪等等。代表作如晋宁石寨山
M7:30《猎手刺鹿》铜饰物。一猎手着短衣裤,跣足,正与鹿
进行搏斗,其左手抓住鹿颈,右手举短剑下刺,鹿双前足腾空跃
上猪背的豹相呼应,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到三个动物的头部,收到
对立统一的效果。猪、豹脚下是一条表示土地的长蛇,将重叠着
的三者从脚下联系起来,使整个构图具有一种向前翻滚着的运动
感。在造型上,作者以夸张而又概括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塑造
了每个动物在搏斗时的神情和动态。那只扑到猪背上的豹非常突
出,为了加强其粗壮的四肢而收细了躯干。一条富有弹性的尾巴
云南青铜器
• 在出土的数千件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铁器、陶器等中,以青铜
器最为丰富。这些文物包括了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贮贝器、 葫芦笙、编钟等。属于雕塑艺术品的铜扣饰、兵器柄上的装饰和贮贝 器盖上铸造的组雕等,形象生动精致,风格写实,贴近生活,反映了 当时滇池区域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诸如祈年、播种、祭祀、 上仓、剽牛、纺织、家居、战争、狩猎、婚丧、乐舞……等等。 • 本图文所能描述到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但水滴虽小, 却可折射出太阳的全部光谱。在观赏到这些形状各异具有代表性的经 典之作后,我们对2000余年前古滇国先人的生活场景第一次有了一种 直观而又形象地认识。青铜铸造的历史和文化有触摸感地展现了出来,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文字所铺陈出来的二维平面历史,因青铜器而 凸现成为三维空间的立方体,使我们能够凭借于此而触及到历史的物 理内涵,并从中获得了从史籍中得不到的全新感受
• 贝币 • 贮贝器及海贝的出土,形象地证明,在古滇
•
人的交易活动中已经出现了货币的雏形——贝币, 这标志着古云南的商业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由于海贝的大小和重量的不均等及贝壳的易 碎性,在交易中不方便使用和保存,故战国时期 又出现了金属铸币,海贝逐步退出货币流通领域。 由于云南过于封闭,贝币一直延用至明朝前。
贮贝器
• 贮贝器是云南青铜文化特有的青铜容器,主要用于贮存海贝。在出土
的大多数贮贝器中发现的这种海贝有黄圈,经鉴定,属于“环纹海 贝”,产于太平洋、印度洋等沿海热带地区,中国的海南岛和西沙群 岛一带也有分布。而云南属于内陆高原,并不产贝,只有与沿海地区 进行沟通接触,才可能获得这些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海贝,这 说明古滇国历史时期滇民族即已经和太平洋及印度洋区域的国家和地 区有了远程贸易。古滇国的统治阶级把这些海贝视为非常稀罕贵重, 能证明拥有者尊贵身份的珍稀之物,为了保存这些珍稀之物,专门制 造了特殊的收藏容器来收存这些宝贝,于是,代表青铜文化的贮贝器 应运而生。海贝是古滇国历史时期的交换媒介货币。贮贝器按形体差 异,一般分为筒形贮贝器、鼓形贮贝器、不规则形贮贝器等几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33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Biblioteka
23214079_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喇叭形青铜器试析
云南宜良青龙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办娄桃营村西部边缘,为金星社区与李毛营社区的分界山。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7′55",北纬24°55′33",海拔1626米。
(图1)宜良青龙山墓地,为圆形缓坡台地,表面为耕地与杂草、灌木丛等植物相间。
北坡、南坡、东坡相对较为平缓,墓葬主要集中于此。
西坡较为陡峭,墓葬分布较少。
2017年4月,受昆明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委托,昆明市博物馆与宜良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队,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青龙山约1万平方米范围内进行重点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墓地的核心区域,为东坡中部平台区。
此次文物考古调勘共清理青铜时代墓葬26座(编号M1~M26)。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墓长170~220厘米、宽70~90厘米,均遭盗挖且较为严重。
墓葬及地层出土器物较为丰富,青铜器有喇叭形青铜器、胸甲、腿甲、当卢、斧、锛、矛、戈、箭镞、铃、簪、镯、扣饰和泡钉,陶器有纺轮、尊和罐,玉石器有玉玦、条形石坠、方形砺石、磨制细小的穿孔绿松石圆片,海贝3000余枚,部分海贝被平整地削去一半。
其中,M1出土的1件喇叭形青铜器,属云南考古中首次发现①。
笔者亲身经历此次考古调勘,对这件喇叭形青铜器的功能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写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一、器物出土情况喇叭形青铜器,出土于M1第二层西北角。
出土时,底部稍有残损、变形。
(图2)□贾溪涛梁银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出土喇叭形青铜器试析图1云南宜良青龙山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喇叭形青铜器①昆明市博物馆《宜良县青龙山青铜时代墓地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评价报告》(内部资料),梁银同志为此次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考古领队。
M1位于墓地核心区域东坡中部平台。
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埋藏较深,长、宽、深为250厘米、130厘米、240厘米,墓向290°。
上部被盗洞打破,一直到第三层,并打破M3。
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青铜器设计 ppt课件
7
簠(fǔ)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器 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 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簠器 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
敦(duì)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 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豆 盛肉酱一 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 多有盖。
窃曲纹
30
春秋战国青铜器
1.青铜器制作和使用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组合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日常生活 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2.艺术风格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其艺术上比较疏简,而战国时期则趋于繁缛。春秋战 国时期的壶式样繁多,形态优美。代表作品:莲鹤方壶
31
32
3.装饰纹样 ①装饰题材上,逐渐摆脱了宗教神秘的气氛,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如蟠螭 纹,并出现了一些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这种写实图纹显示了中国 造型风格上的一大转变。
3.水器
16
罍 (léi)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 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 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 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17
匜(yí)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的用 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 带盖。
4
商周青铜器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 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 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 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 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