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郭亚军)

合集下载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作者:李冬丽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4期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使农民创新开发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结合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发展;新型农民;扶持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1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确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也因此确立。

为了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使农民创新开发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结合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改革,逐步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

这些专业户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效发挥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促进标准化生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地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有效地促进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村,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推动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

(三)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购买生产资料,降低了交易成本。

合作社代表社员与龙头企业平等谈判、对等合作,市场地位明显提升。

(四)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推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全部)(1)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全部)(1)

《农村政策法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农村政策法规》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农业法农业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则仅是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于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规定是农业法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农业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

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成为我国农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而成,以合股经营、联合经营、互助经营等方式,集中经济力量,共同发展生产和经营。

它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降低经济效益等,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整合资金、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效、稳定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而产业化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它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加工、分解、深加工、销售等环节,将农产品从初级产品转化为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它也能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合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已超过20万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总资产达1.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

同时,农业产业化率也达到了70%以上,以万达、永辉、苏宁等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在各地蓬勃发展。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薄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其次,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智能,管理水平落后。

最后,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市场意识和协同意识,无法与市场有效对接,制约其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化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要提高组织的规模和经济实力,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走向产业化,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链。

其次,要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智能。

最后,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协作意识,与市场有效对接,实现产销对接、上下游对接,制定市场化的经营策略。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优化,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随之迅速。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依照《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成立,实行合作自愿、共同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发挥协会、联合社等机构在接受政府管理、提供服务、促进合作、带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因为我国经初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土地承包经济制度,从此农民可以拥有自己营地的所有权,并对自己的农业生产行为自主决策。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农民仍然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不充分等。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需要通过专业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起规范化的合作组织,农民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实力,实现自身价值和增加收入,最终实现整体发展。

另外,我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支持措施,例如财政扶持、政策优惠等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跟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和现代化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可以有效地整合和优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适应性。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融合各种资源,例如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这些资源的复合利用通过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手段得以实现。

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并不是简单地落实农民自上而下安排,而是基于农民自愿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自治行为和行业自律来协调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当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二、什么是职业农民
• 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 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 劳动者。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一是占有 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 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 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 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二、什么是职业农民
• 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 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以市场为主体。传统农 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 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 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二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三是具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 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 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 据农民反映,2007年5月以前,雀巢分公司收购 奶价每公斤最高1.8元,奶价赶不上矿泉水,最 低时奶价只有1.3元,比周边市场平均低4至5毛 钱。 • 奶价偏低造成农民养殖奶牛不挣钱甚至赔钱。农 民李永江说,1998年开始养奶牛,雀巢分公司入 驻之前共有20头奶牛,奶牛平均日产奶达到3吨, 但是两年来仍然不挣钱。尤其是2006年,一斤料 得九毛五,可一斤奶才六毛五,养的越多越赔钱。 • 奶贱伤农,农民开始大量卖牛。2006年冬天至 2007年上半年,梁西村卖牛三分之一。奶农高兆 蒙将自己的60头奶牛全部处理。
一、面临的挑战
•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从事农作 物种植业的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不足10 亩,90%左右的农户养肉牛数量在2头以下、 养猪数量在10头以下;全国农业从业人员 中,51~60岁占21.3%,60岁以上占 11.2%,女性占53.2%。农业后继乏人问题 日益凸显,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 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今后谁来种地问 题十分突出。

寿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分析

寿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分析

寿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分析刘莹1郭亚军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有利于打破我国城乡两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受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寿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主要有:种植农户、个体商贩、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化生产基地等,这几大主体之间不同的合作和联结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工厂化”园区这种模式也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联合体。

是指由“公司+基地+农场+农户”组成,以某一农产品加工、运输的企业或集团为“龙头”,重点围绕一个产业或几种农产品,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经济组织模式。

龙头企业一方面联系着国内外市场,另一反面又和农户生产紧密相关。

形成了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经济联合体。

龙头企业租用农民土地,在园区内采取统一种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既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也有利于全程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

采取工厂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土地车间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工人化”,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

实践证明,龙头企业规模越大、水平越高,牵动力就越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就越高。

“寿光南澳绿亨农业有限公司”是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突出代表。

二、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联合型”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实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14
1、第一阶段﹙1979年至20世纪90 年代初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 2006年﹚
3、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
15
一)解放前的“农合”思想 1、民间力量倡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建设 薛仙舟:合作制度是帮助贫民走出贫困的有效 途径 徐沧水、朱进之:平民银行适合于中国农民以 典质产业为忌,而习惯于相互担保的借贷形 式;中国国农民皆聚族而居、种姓相同、感情 协调、相知有素、相信也深,是办农村信用 社的基础。
2)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组织功能、合作效应 ,联合起来与相关利益集团抗争);
3) 改进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现 代农业发展(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 化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
4 )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
9
二)、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1含义 2调整范围 3意义目的
21
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6年﹚。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来,农村经济也加快了从不
完全市场经济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换。 1994年,中共中央4号文件强调"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协
会章程》,引导农民专业协会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 益的新型经济组织"。
22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和龙头企业发展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 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 农业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2、资源新技术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5、有机质团粒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四、简答题1、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和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法和成都发展的技术。

大农讲堂(10)-郭亚军:新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你不可不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知识讲解

大农讲堂(10)-郭亚军:新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你不可不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知识讲解

大农讲堂(10)郭亚军:新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你不可不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是在新的历史情况下,针对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发展道路,提出了发展要求,提供了发展动力,它的顺利实施必将有利于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比阅读新旧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可以发现新版法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新的突破。

总结起来就是: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外部合作权利更加灵活;内部管理权利更加扩大;扶持更加精准给力;政府管理更加规范。

新版法的灵魂和关键词:规范、规范、还是规范。

发展方向要规范,外部合作要规范,内部管理要规范,扶持政策要规范,政府管理要规范。

不在规范中发展,便在不规范中灭亡。

一、发展方向更明确1、发展目标明确旧版《农民专业合作法》的重点是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予以规范提高,目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点是规范,要求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实现规范化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提高,目的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更加明确和远大。

这一条对于现有的合作社既是机遇也是危机,合作社发展野蛮生长泥沙俱下的时期已经结束,整合规范的阶段已经来临,未来只有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合作社才可以生存,并且可以获得更加强劲的支持,而那些无法实现规范化发展的合作社将不是国家支持的重点,最终结果是被淘汰。

2、合作对象和经营范围更加明确与旧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比,新版取消了取消有关“同类”农产品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同类”的限制,扩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对象,列举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不再局限于经营同类农产品的经营户,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

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可以向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领域扩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现代企业制度(郭亚军)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现代企业制度(郭亚军)

• 早期的农民营销合作组织,虽然发展很快,但都 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多数寿命很短。当时,大 部分农民合作组织采取的是股份合作制形式,因 为和生产着联系不紧密而很快的衰落下去。 • (3) 1890年至1920年,是美国农民合作营销组 织发展的规范阶段。19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 又一次农业萧条,导致农民合作运动的再次兴起。 这一时期,所有各州都建立起了合作社,截止 1920年,所有合作社总数已经达到12000的顶峰。 这一时期美国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开始形成自己的 一套规范。1889年在依阿华州的罗克威尔,一个 经营成功的农民谷仓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 则终于战胜了私人谷仓。这一时期,农民合作社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股份式合作社;一种是 非股份式合作社。
• (4)政府顾虑,一是害怕重现20世纪5060年代那种开始于合作社经济运动,却以 无效率的集体经济作为终结的合作社历史。 二是对目前各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竞 相发展的局面和后果心存疑虑,担心农民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利益集团,成为一 种强有力的抗衡国家政策的利益集团,不 利于国家政策的推行。(正式组织和非正 式组织)
四、农业合作社的约束因子
• (1)土地规模小,土地规模小极大地影响 了农民通过合作社追求规模经济的冲动和 可能性,因而不可能显著地提高农户的市 场竞争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这就大大减 弱了农民组织和参与合作社的热情和积极 性,同时,小规模农户的兼业性加大了其 对专业大户或其他强势主体的依赖,从而 加重了合作组织成员的异质性问题。(智 猪博弈)
• (四)合作社原则 • 该章程在解释合作社原则时指出:(1)参 加合作社应自觉自愿;(2)合作社是民主 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3) 合作社的盈余应归全体成员所有,扣除发 展基金后,按社员的业务交易量比例大小 分配;(4)加强合作教育,积极地发展地 区、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可见,合作 社既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生产或经营企业, 又是群众性的社团组织。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 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 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 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 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 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 快发展。
并于2003年投资130万元修建了环境水库——仙 龙湖,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健身公园、观景亭、生态文化长 廊等。
同时,着重搞好竹产品开发,如将竹材经脱氧, 防腐处理后应用到住宅的建筑和装修中,开发竹围 廊、竹地板、竹层面、竹灯罩、竹栏栅等产品,取 得了一定的效益。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 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 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 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 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 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 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 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模式
1、产业发展型模式;2、生态保护型模式 3、城郊集约型模式;4、社会综治型模式 5、文化传承型模式;6、渔业开发型模式 7、草原牧场型模式;8、环境整治型模式 9、休闲旅游型模式;10、高效农业型模式
1、产业发展型模式
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来自合作社、 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 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 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制度

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制度

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城镇农民自愿组成的,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为了规范和管理这些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关于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组织结构1.董事会:由组织中选举产生,负责决策和管理组织日常事务,主要由组织中的核心人员组成。

2.监事会:由组织中选举产生,负责监督和检查组织内部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经理人:由组织中选聘产生,负责具体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业务的实施和决策的执行。

二、决策机制1.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商讨重大事项;监事会根据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对组织的运行进行监督。

2.重大事项决策,需要董事会成员的多数同意才能通过,监事会对决策结果进行监督。

3.经理人应按照董事会的决策执行工作,并按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

三、财务管理1.组织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

2.会计核算应按照国家财务规定和组织内部规定进行,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经理人应定期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财务状况,并接受监事会的审查和监督。

四、成员权益保护1.组织应建立健全的成员权益保护制度,包括成员权益分配、利益争议解决和成员退出机制等。

2.对于组织内的利益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但应尽量避免诉讼等行政纷争。

3.成员有退出组织的权利,但应提前通知组织,并按照相关程序办理,以保障组织的稳定运作。

五、监督机制1.中央、地方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确保其合法、规范运行。

2.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包括成员监督、监事会监督和业务合作伙伴监督等。

3.同时,还应鼓励成员和社会各方对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网络。

六、培训和支持1.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其组织管理和经营水平。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工作中的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发展。

一、农民合作经济的起源农民合作经济起源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初期,是农民们为了应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困难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农民合作经济通过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增强了农民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效益。

二、农民合作经济的意义1. 实现资源整合农民合作经济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作社成员可以共同出资购买大型农机设备、集中购买农资和物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农民合作经济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获得更好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加强合作学习农民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相互交流、学习和进步。

在合作经济中,农民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分享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参与组成,以经营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和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提高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1. 成立和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需要农民自愿参与,并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注册。

合作社可以通过发展新产业、拓宽市场渠道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合作社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或者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合作社可以集中资源,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农民合作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密不可分的。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简称农合组织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农民自愿自发组织,发挥集体作用,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农合组织制度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意义和经济效益,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

本文旨在对农合组织制度进行全面性介绍,阐述其概念、历史渊源、主要特点、功能和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政策和规定,为农民自愿自发组织,发挥集体作用,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设置的一套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合作社法律规运行程度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二、历史渊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最早出现在1927年,当时苏联的创新农业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组建了大量农民协会和农民合作社,以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改革农村经济方面特别注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政策支持。

三、主要特点1. 鼓励农民自发自愿参与农合组织制度的核心是鼓励农民自愿自发组织,发挥集体作用,增强农民经济实力。

制度的政策和规定都是服务于这一宗旨的,不会强制农民加入或退出。

2. 保障农民权益农合组织制度要求合作社必须是民主自治、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所有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以任何形式剥削农民。

3. 支持农民生产和创新农合组织制度通过政策和经济扶持,支持农民生产和创新,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民致富。

4. 为政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农合组织制度是政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政府借助合作社的组织力量和经济实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功能1. 提升农民经济实力通过农合组织制度,农民可以将各自的力量合并起来,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成品率和质量,提升农民经济实力。

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合组织制度可以帮助政府引导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实现公共工程建设,比如道路、桥梁、水利等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的质量。

农业生产中的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

农业生产中的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

农业生产中的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农业生产一直是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而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则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的定义、历史发展、作用与意义、挑战与改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的定义农村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分配收益的经济组织形式。

而农民专业合作是指农民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或技能,并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共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方式。

二、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的历史发展农村合作社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农村合作社兴起是为了解决农民贫困和不公平经营的问题。

而农民专业合作则源于农民对于同行间互帮互助的需求,早在古代农耕社会,农民就通过合作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中国,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农民逐渐解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的作用与意义1.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力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和减少成本。

2. 推动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通过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农民可以共同学习和交流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竞争力。

3. 解决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 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

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农民参与经营分享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

四、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的挑战与改进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虽然带来了很多益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农民素质、组织水平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

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

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作者:王兰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11期摘要:农民合作社作为蓬勃兴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优势,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深受广大群众支持拥护。

关键词:合作社;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出现了包括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

虽然每个农业经营体的主体、方式和机制不同,但只要能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就能成为新的农业经营主体,长久生存下去。

今后,农民合作社要以现代企业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壮大的土壤,推动农场经济发展。

一、农民合作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引领着千百万农民进行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科学生产,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合作社能够实现联合购买销售。

在我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滞后。

如大荔县是陕西省瓜果大县,但经常会出现今年西瓜卖不出去,明年西瓜又大幅涨价的现象,也会出现挖了梨树梨涨价,栽了杏树杏掉价现象。

所以分散的小农户很难得到及时、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一些新产品小面积示范试种一般不愁销路,一旦大面积推开,销路就是大问题,而合作社能使大家抱团抗对市场,减少农民生产、购买及销售的盲目性。

二是合作社能够低成本推广农业技术。

大荔县种植和养殖类合作社80%都聘请了果业、设施、畜牧方面的专家,给社员提供技术指导,降低了农户学习、使用技术的成本。

大荔县天利葡萄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种植户到山东学习别人的管理新技术,接受新的果树品种,实地观摩,亲眼看到其他农民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有了效果,收入提高了,社员才能更加安心地使用,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

三是合作社能够获取规模收益。

大荔县近年来出现了大批叫得响的特色产品,高石脆瓜、红星冬枣、双泉哈密瓜等初具规模,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在今天的市场走俏,都是在合作社的推动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
苑鹏
【期刊名称】《《农村经营管理》》
【年(卷),期】2003(000)005
【总页数】4页(P4-7)
【作者】苑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4
【相关文献】
1.试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J], 张雨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古浪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J], 闫学奎;田丽
3.致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关于江西省莲花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J], 金春兰;周凌云
4.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J], 张雨
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的有效载体 [J], 苑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是指农民基于自愿、共同劳动、共同收益的原则,依法组建的各类经济组织。

旨在通过农民间经济和协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下面将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发展历程、组织形式、功能特点、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组成的、有限责任的、独立法人的经济组织。

它以农民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依托,以互利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农民自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原则,旨在通过合作组织形式,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在农村时期,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乡镇企业,但由于集体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限制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为此,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集体经济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规定,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为两类: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民基于生产和经营需要组织起来的合作性经济组织,旨在集中农民的资金、资产、劳动力等资源,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经营活动。

农村综合服务合作社是农民基于生活和服务需求组织起来的合作性经济组织,旨在提供农村综合经营和服务项目,如社区配送、农产品销售、农技服务等。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特点1.集中资源:农民合作社能够集中农民的资金、资产、劳动力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2.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经营和集中采购,农民合作社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3.提供服务:农民合作社可以提供各类服务,如农技培训、市场信息、金融服务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合作社的定义: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 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 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国际合作联盟 章程规定,只要以促进其成员的经济与社 会进步为目标,以互助合作为基础所经营 的企业,并遵循罗奇代尔所创立的、国际 合作联盟所修订的合作社原则的,均可被 认为是合作社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 展市场经济的产物。
• (四)合作社原则 • 该章程在解释合作社原则时指出:(1)参 加合作社应自觉自愿;(2)合作社是民主 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3) 合作社的盈余应归全体成员所有,扣除发 展基金后,按社员的业务交易量比例大小 分配;(4)加强合作教育,积极地发展地 区、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可见,合作 社既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生产或经营企业, 又是群众性的社团组织。
• 售处,即现在的农业合作社服务中心,1929年设立 了联邦农场局,这两个机构支持建立了若干新的大 规模协会. • 3.美国合作社的法律基础是州合作社立法,和联邦 的三部反托拉斯法,保证了合作社的合法地位. • 4.合作社的制度特征: • (1) 中央集权合作社,以农业生产者为直接社员的 合作社,主张应当对农产品市场实行合法垄断,合作 社要按产品专业化的原则自上而下地建立,实行专 家管理和中央集中控制的体制;合作社要直接吸收 社员,签署长期合同,实行内部协调和有序的销售. 强调产品分级和统一结算,防止削价竞争和产品集 中上市.
• (2)农民分化,农民的分化现象在很大度 上决定着农村产权主体的异质性,而正是 这种产权主体的异质性深刻影响着合作社 产生和发展中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 • (3)合作社企业家和合作社知识匮乏,农 村中具有合作精神和经营才能的农民精英 人物分化成为企业家,使得农村缺乏企业 家性的人才,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本质 原因在于农村目前创业机会不多,以及要 求合作社企业家具有一定的献身精神,这 就限制了企业家的供给,政府在这方面应 加强支持和培养。
三、农业合作社产生的现实逻辑
•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 • (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 展的直接诱因是农民生产经营利益的显著 流失和农村组织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 •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本质在 于它通过对单个农户各自独立面对市场的 交易行为的大量替代,以节约交易费用。
• 2.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起源与发展 • (1) 1810年至1870 年,是美国农民营销合 作发展组织的初创阶段,相继出现了羊毛、 棉、奶制品、黄油、水果和畜产品等农 民合作组织。 • (2)1870年至1890年,是美国农民营销 合作社发展的扩张阶段。1867年,一个名 叫奥里弗. 胡森.凯里的人,建立了一个称做 农民利益保护人的组织,由此发起了“格兰 吉” • 运动。
• 合作社是独立经营的经济企业,虽然它有 教育社员、代表社员利益与政府对话并协 助政府推行某种政策、法令的职能,但它 不是政治组织、文化组织或群众组织。合 作社必须有一定的共同经营的内容。那些 不包含经营内容的农民技术协会、农民协 会等严格说不属于合作社的范畴。 • 合作社是一个无上级的经济组织,每一个 合作社都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 济企业,规模和范围可大可小,但都是独 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企业,没有从属 关系。
• (6)相关法律制度缺失,我国自1949年以来一 直没有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门法律制度, 这一问题事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定位问题, 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影响和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 (7)与相关主体的潜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与村组 织、农村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的矛盾问题。 建立一个不依赖于村组织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 织必然产生与村组织在功能和利益上的冲突。同 时农业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这两个异化了的 农民组织如何定位其发展战略亦会与农业经济合 作组织产生相关矛盾。(资金问题和供销渠道对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至关重要)
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
• • • • • (1)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 (2)农户+龙头公司 (3)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 1.(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 2.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 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六、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历史与现状
• (一)美国 • 1. 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背景 •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随后开始了向西部扩张 领土的过程.西部开发一方面带来了农业生产的繁 荣,另一方面加速了农业的商业化过程.美国最早的 农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西 部开发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据统计,从 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小麦生产增长近3倍;玉米 生产增长近2.5倍;棉花生产增长近4倍.但是生产增 长并没有带来农业繁荣,却反而导致了农产品过剩.
• (4)1920至1930年美国农业合作社的集中 和联合阶段。20年代,农民们接受了这样一 种口号,即在重要产区通过建立单一产品的 专业协会,实现农产品的有序销售。在加利 福尼亚律师阿隆.萨皮罗分别建立了16个州和 区域协会.农场主们签定了铁的协约,保证把 产品交售给农业协会.到1925年,协会数目达 到74个,共拥有社员88万.但是到了1929年,上 述全国性农产品合作社的发展就到了尾声.因 为没有任何一种农产品的数量能达到控制性 的数字.这时.政府开始介入农民合作社的发 展,1926年美国农业部开始设立了合作社销
• (四) 合作社的特点 • 合作社不同于靠血缘关系或地域关系自然形成的 氏族公社和村社,现代合作社有明确的目标和规 章制度,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开放的经济组 织。 • 合作社不是一般的经济联合体,它必须是按照社 会公认的或国家法律承认的合作社原则和规章组 织起来的合作经济。 • 合作社在本质上是劳动者的联合,不是资本的联 合,是劳动者靠自筹资金、自己积累资金组织起 来的。在合作社内,资本是劳动的手段,是劳动 者联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满足社员物质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
• 1870 年到1873年,美国小麦的平均市场价格为每 蒲式耳1.07美圆,玉米为每蒲式耳0.43美圆,棉花为 每磅0.15美圆.到了1894年至1897年的时候,已分 别降到0.63美圆,0.30 美圆和0.06美圆.西部各州 农产品的价格更为低廉,甚至根本卖不出去.东部各 州由于由于生产成本高于西部,因而也出现了农场 的大批破产. • 与此同时,随着农产品运输距离的不断延长,刚刚 发展起来的私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运费高、 购销差价大,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恨和不满。于 是以抵制私商盘剥、降低运费、缩小购销差价为 宗旨的农民合作加工、运销活动,就在这样一种 背景下展开了。
• 早期的农民营销合作组织,虽然发展很快,但都 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多数寿命很短。当时,大 部分农民合作组织采取的是股份合作制形式,因 为和生产着联系不紧密而很快的衰落下去。 • (3) 1890年至1920年,是美国农民合作营销组 织发展的规范阶段。19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 又一次农业萧条,导致农民合作运动的再次兴起。 这一时期,所有各州都建立起了合作社,截止 1920年,所有合作社总数已经达到12000的顶峰。 这一时期美国农民合作营销组织开始形成自己的 一套规范。1889年在依阿华州的罗克威尔,一个 经营成功的农民谷仓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 则终于战胜了私人谷仓。这一时期,农民合作社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股份式合作社;一种是 非股份式合作社。
二、合作社的概念界定
• (一) 合作的含义 • 合作即人们彼此间相互协作、互助互利。 我国辞海解释“合”字,有融洽、协同、 共同、合办等意思;辞源解释“合作”是 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创造的意思。英文 中“合作”(cooperation)一词是协作、 共同行动的意思。把中外文广义合作的概 念结合起来开,合作是两人或两人以上融 洽地共同工作,以达到他们设想的创造目 的。
• (4)政府顾虑,一是害怕重现20世纪5060年代那种开始于合作社经济运动,却以 无效率的集体经济作为终结的合作社历史。 二是对目前各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竞 相发展的局面和后果心存疑虑,担心农民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利益集团,成为一 种强有力的抗衡国家政策的利益集团,不 利于国家政策的推行。(正式组织和非正 式组织)
• (5)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独特,西方国家的农民都 是先进行初级基础的购销层次的合作社,此乃实 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条件,而农业产业化则 在更高层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更大规 模上走向创业或产业联合。而我国则是先在七十 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开始了农业的产业化 运动,再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合作经济组 织,我国的制度发展路径是先发展纵向联合,后 发展合作社,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专业经济合作 组织具有股份化的色彩,越是在产业化经营较发 达的地区就越是如此。(为什么农业经济合作组 织在发达地区发展最快?)
• 据农民反映,2007年5月以前,雀巢分公司收购 奶价每公斤最高1.8元,奶价赶不上矿泉水,最 低时奶价只有1.3元,比周边市场平均低4至5毛 钱。 • 奶价偏低造成农民养殖奶牛不挣钱甚至赔钱。农 民李永江说,1998年开始养奶牛,雀巢分公司入 驻之前共有20头奶牛,奶牛平均日产奶达到3吨, 但是两年来仍然不挣钱。尤其是2006年,一斤料 得九毛五,可一斤奶才六毛五,养的越多越赔钱。 • 奶贱伤农,农民开始大量卖牛。2006年冬天至 2007年上半年,梁西村卖牛三分之一。奶农高兆 蒙将自己的60头奶牛全部处理。
• (三)专业合作组织的定义:它是处于市 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广大小规模农户在坚持 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 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 的经济互助组织。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 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信息服务 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某个环节上展开合作经 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 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抗御市场风 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
四、农业合作社的约束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